吴哥之美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35668771
作者:蒋勋
页数:239页

作者简介

去吴哥,面朝一处佛的微笑,安放现世里,你无处倾诉的心事和秘密。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建筑群,是印度教与佛教信仰的艺术极致。
这里曾是一座辉煌繁荣的王城,却饱受战争病疫的无情吞噬,在热带丛林里面湮没成一片废墟,而今,文明重现。
20封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最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14次游历吴哥,写就关于吴哥最美的文字,台湾畅销百万册。

书籍目录

新版序:
微笑记忆
一位伟大的旅行者
一座冥想静定的佛头石雕
一个教跳舞的人
推荐序:
老师的声音—林青霞
幻化之中,美所度脱—许悔之
感动推荐—狄龙/徐克
第一部
大吴哥城
巴肯山:远眺繁华兴落,山丘上的国庙
巴芳寺:走在庄严的引道上,冥想文明
巴扬寺:无处不在的“高棉的微笑”
空中宫殿与象台:七百年前周达观看到的皇宫
第二部
小吴哥城
“城中之城”吴哥寺:肉身里心灵的留白
吴哥寺的黎明:血色金光,朵朵红莲的一堂早课
吴哥寺的浮雕:神话文学的美术绘本
第三部
城东
喀拉凡寺:毗湿奴、吉祥天女与砖雕艺术
变身塔:为自己死亡做准备的国王?
未完成的塔高寺:形式还原的建筑美学
塔普伦寺:美的唤醒与遗忘
第四部
城北与东北郊
涅槃/龙蟠:最谦卑的信仰与沐浴仪式空间
斑蒂丝蕾:玲珑剔透的石雕艺术极致
科巴斯宾山与千阳河:一条生命源源不绝的大河
第五部
罗洛斯遗址
普力科寺:与水共生、崇敬东方
巴孔寺与洛雷寺:在山与水之间,找到人的定位

第六部
心的驻足
美,总是走向废墟
在居美看见吴哥
带一本书去吴哥吧!
附录
附录1:吴哥国王与代表建筑简表
附录2:《真腊风土记》—周达观

内容概要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等。


 吴哥之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6条)

  •     我是落日里发呆的一头石狮,看到夜色四合,看到繁华匆匆逝去,不发一语。(蒋勋《吴哥之美》)在瓦尔登湖畔住了两年的梭罗先生曾说,所谓美丽,便是你在午后的湖边看到一只蝴蝶,你追赶,却徒劳无获。当你累了,在树下小憩时,它却会翩然落在你的肩头。所以当蒋勋先生在作品一开始便宣称自己是“到吴哥去寻找美”的,我还是深表担忧的。当然这担忧显然是多余的。即便是愚钝如我,透过随书附赠的风景卡片,以及书中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加上蒋勋先生沁人心脾的清丽文字,吴哥那微妙的美感便已显露无疑了。作为一位出色的书写者,蒋勋先生更为人熟知的还是他的文学之美系列作品。对于长期受语文应试教育困扰的我们来说,蒋勋的这一系列作品是颇为颠覆的,因为他让我们知道,这些源自古老时光的文字不仅仅可以用来背诵和机械理解,还可以体悟和感受。而在这本《吴哥之美》中,蒋勋似乎试图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一次旅行可以“说走就走”,但也不是只有自拍和购物那么无趣。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一砖一瓦都好似音符,共同谱成用心灵才能聆听的美丽组曲。《吴哥之美》是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二十封信的合集,将自己体验到的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娓娓道来。“美”是基本的话题,在这一语境下,蒋勋穿过丛林,抚摸废墟,寻访旧日时光。而这些用来记录思索文字,竟也变得颇具性灵之味了。吴哥古迹群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西北,始建于公元九世纪,是曾经称雄于中南半岛的吴哥王朝的都城。15世纪时王朝没落,旧都隐没于丛林之中,因而得以完整保存。直到19世纪被法国博物学家发掘,这一古迹才得以重见天日。《吴哥之美》中,蒋勋反复提到一本名为《真腊风土记》的书。“真腊”乃柬埔寨的古称,这本书是元代使臣周达观寻访考察该地的记录。相传法国人正是凭借此书才找到这一古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好似一个寓言——人生抵不过波德莱尔的一行诗,再强盛的王国总会被时光荒芜,可言语却能流传,指引人们找回往日荣光。在叙述景观的奇绝美妙时,蒋勋的文字总是充满难以抑制的喜悦。而这喜悦在静默的沉思后竟变得深邃而悠远。“我总觉得吴哥城像一部佛经,经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生死起灭间诵读传唱,等待个人领悟。”人世无常,吴哥古城经历了繁华与耻辱,可纵使荣光的见证化为废墟,高处的佛却依旧在莫测地微笑。也许总有一天,每个人都会参透这样的道理:人生不过白驹过隙,你想要的,总没有你得到的重要。吴哥的文明是纯粹的,寺依山而建,雕像也与自然融汇,因而蒋勋说,文明或许是思考人在自然中的位置。这样的论断纵不严谨,放在这里倒也恰切。到此,何为美,其实也不必追问了,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吴哥,其实已经给出了不容置换的答案。“你要学雕刻的技巧,需要一块质地坚硬细密的石块,需要有好体力,需要有精良的斧凿刀锤等工具。你也需要一名好师父,教你初 步入门的技法。但是,别忘了,有一天,在不可知的某个夏日午后,不可知的一朵花的坠落,使你失了神,使你忘了雕刻,却从心里记起了美,你便有幸知道,美是 多么使人愉快欣喜的领悟。”没有人知道美会以怎样的方式,在怎样的时刻叩开你的心扉。唯一渴求的幸运,其实只是你不会错过它。因而在它到来之前,你务必涤清自己的心灵,毕竟美丽,不会与污浊为伍。
  •     文/夏丽柠如果去柬埔寨的吴哥窟旅行需要带上本书的话,就带台湾作家蒋勋的《吴哥之美》。它不仅仅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介绍吴哥窟的旅行书,还是一枚带我在一片六百年前的废墟中寻找遗迹之美的指南针。吴哥窟又称吴哥寺,是柬埔寨吴哥王朝时的庙宇。吴哥窟的意思是毗湿奴的神殿,毗湿奴是印度教 的三大神之一。吴哥以其宏伟的建筑以及华丽的浮雕艺术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无论是巴芳寺的围墙,还是巴扬寺的佛塔和浮雕都呈现出一种残破的美。《吴哥之美》,是十年前蒋勋在吴哥旅行时,边游历边写给爱人林怀民的信,后来集结成册出版。书中附了张“吴哥导览图”,蒋勋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向的顺序来编排章节,从大吴哥城的巴肯山开始,经过小吴哥寺,城东的喀拉凡寺,城东北的斑蒂丝蕾,一直写到巴孔寺和洛雷寺。其实,巴孔寺已经在导览图之外,不得不用“往巴孔寺”的字样标明指向。一张图画不完吴哥窟的名胜古迹,一本书也写不完吴哥寺的美。最终蒋勋彻悟:“美,总是走向废墟”。跟随着蒋勋的笔,我们开始在一片废墟里找寻建筑之美,佛学之美,平民之美,甚至可以寻觅到那么一点点爱恋之美。美的事物都纯净,纯净的事物都脆弱。在废墟里行走,蒋勋既被吴哥的美所迷惑,又为吴哥的毁而心恸。他悲叹:“文明是需要延续的,然而天灾人祸一再打断文明,好像总是要重新开始”。吴哥窟仿佛是柬埔寨这个国家悲沧史的记录者,时时提醒着它的不幸过往。在那么晴朗的天空下,在那么慈祥的佛祖前,在那么安静的故都里,蒋勋遇到的绝大部分当地人是乞讨者和残废者。他们在努力地笑,一方面庆幸自己还活着,一方面讨好游人等待施舍。生命的尊严一次次地被颠覆,被解构,被禁锢,那句歌词仍然在我们脑海萦绕: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正是这个疑问,促使蒋勋以其独特的视角发掘了吴哥之美。荣格说,真正的美是一种消失。而那个曾经被唤做高棉的东南亚民族,建立过600年的繁华王朝,就忽然间文明中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一本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向世界揭开了吴哥的神秘面纱,也成了蒋勋游走吴哥的《金刚经》。经历过那么多次殖民,屠杀和掠夺,巴扬寺的佛头依然含笑,头顶的阳光依然耀眼,这难道不是人类需要学习并且秉承的生存之美吗?世间没有什么比拥有生命更美,哪怕是残存的,哪怕是破败的!蒋勋生于1947年的古都西安,长于宝岛台湾。在台湾大学毕业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沉溺塞纳左岸,迷恋卢浮宫殿。1976年返台,任职杂志主编,大学教授,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在蒋勋的生命经验里,他竭尽全力地寻找一切美的东西。可是,在他远赴重洋研习艺术之时,却发现“他去了西方,却找到了东方,回到了中国”。近年来,蒋勋不遗余力地推广美学,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吴哥之美》是将蒋勋美的真心放在我们手心的生命反思之作,而美是穿行在废墟与生命之间的孤独灵魂。认识生命中的美,我们的灵魂便有安慰。转载请告知
  •     这本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伴随了我整个八月的出差旅程,从北京到台北,从台北到香港,随身的包里放着它,偶尔在开会间隙,在陌生的咖啡店,在中转的飞机场,拿出来读几篇,心中有一点想说但无法言状的感动,终于,在香港的酒店房间,我看完了最后一篇,合上书,望着窗外高耸的楼宇,觉得踏实了一些。这日,下午阳光不错,房间里放着最爱的buddha bar驰放音乐,在这样的钢铁丛林里,我通过这本书,发现了一些被沉埋遗弃的大美之境。我有幸在几年前去过柬埔寨,也去过吴哥,在写这篇书评前,我又在网上看了一遍关于它的介绍。我看到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和概括它:吴哥窟是东南亚主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公里,包括林地,吴哥窟遗址公园。这个公园有从九世纪到十五世纪高棉王国各个首都的辉煌遗迹,包括著名的吴哥Wat寺庙,在吴哥Thom,Bayon寺庙里有无数雕塑饰品。可是对于去过那里的人,深受震撼的,不仅仅是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宫殿庙宇,也不是奇思妙想的雕塑,而是蕴藏在那些建筑背后的文明,和一个世代的故事。蒋勋老师的这本书,显然也是想要通过那些石头建筑,描述出文明之美,还有自己的内心之美。他去了吴哥14次,对于我这样的一次观光客,他对那里的认知远胜于任何走马观花的人,而这份深刻,在书的任何都可以都被彰显,成为一本难能可贵的人生之美的叙述。在读这本书的那些时候,很奇妙的是,我跟随着书中的文字又重游故地,文字带有一种魔力,图片带着熟悉感,这样的代入让我欣喜和感动。我跟随蒋勋先生的文字,一次次回忆起曾经走过它的点点滴滴,还有无数可以延伸的记忆部分,这对于一个在出差中的职场人而言,是如此的难能可贵。说起吴哥,不得不提它所指代的宗教信仰,我虽然号称无信仰,但却学习灵修多年,虽不崇尚见佛拜佛,但却读了许多的经文,又开始研习佛陀。期望可以用那些高深的佛家理论,指引自己的世俗生活,在我看来,灵修和佛陀,不是告诉你如何拜佛,而是让你成佛。众人皆有佛性,只差顿悟和点化,而又非人人都可成佛,但佛心不可无,佛念不可无。这些年来,我经由学习,早已经明白,生住异灭,成住坏灭。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真正的美,是文明之美,是废墟之美,是壮阔的美,是包容的美。还记得在那次旅行中,我坐在城墙通道边上,在看一本晦涩的经文,翻译地直白拗口,百思不得其解,正午的阳光刺眼,抬头晃得眼睛睁不开,四下无人,背后都是粘稠的汗水,心里有些恼怒。然后,我望见远远的郁郁葱葱的树林,闪着金光的吴哥寺,心里想,众生的国王,万物的天神,膜拜的人们,是否知道这一切都是幻想?而作为凡人的自己,是否能够真的明白那些建筑背后所代表的信仰,而依靠信仰,真的可以活下去?那时的我,对这一切带着怀疑,并且不太由衷地赞美那些文明的遗迹,更多的时候,我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看着那些身边虔诚的人们,我怀疑世间的很多动机,怀疑人内心的单纯。那时的自己,自以为成熟和脱离。但截然相反的是,这本书的作者蒋勋先生,却是在由衷地赞美那些大美,他赞叹文明和建筑,赞叹世代的兴衰,赞叹让人深刻的历史。那不仅仅代表着是对现世的一份夸赞,而是内心的宽容和悲悯。很显然,几年前的自己,远远没有这样的意识,现在的我,正在努力中。这本书对我的意义,远远不是重游故地,感叹文字和图片,它与我而言,仿佛是为我的曾经而写,为我的将来而写,是为了总结内心之浅薄,是为了铺展未来之心怀。我不敢说这是人生的导书,但很显然,这本书对于现在的我,是有独特的引导。如果你和我一样去过吴哥,你或许会不仅仅感叹那里的美,还会有些遗憾,因为那些建筑只是废墟的组成,带有破败和沧桑,满目苍夷形容有些过分,但不完整和自成体系是必然。但是,蒋勋先生却没有从破入手,而是从美开始,为我们讲述了一场微笑着的文明。或许,美同样伴随着破,就仿佛成功伴随着失败,进步伴随着落后。苦难、艰辛也是如此。历史的进步、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战争和牺牲,人可以去了,但那些见证过历史沧桑的建筑却永远停留下来,它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俯视着渺小的我们,俯视着茫茫世界里不值一提的过往。我一直都一个观点,历史的见证,不是人,不是书籍,而是那些我们用来彰显权利和特征的建筑,法之度量,敌不过一个世代的结束。而观诸法空,则无所障碍。所以,同样的,吴哥就是一个见证,一个说法者。如此看来,蒋勋老师的这本书,则是通过这样的说法者,说与观法者,说与世代凡人,在这些曾经辉煌的建筑里,有过生,有过死,有过繁荣,有过破败。而今看来,这些都已经是过去,都已不再重要,我们通过那些壮美的故事,了解历史的变故,心里肯定有一种震撼,还有深深的平静。比起那些长久停留在这里的见证,我们又是何其渺小。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来,但正如书中说的好,也非什么都没有,也非什么都有必要。我喜欢书中一个形容:美,总是要走向废墟。但是,美,同样救赎了早已成为废墟的吴哥。蒋勋老师的文字细腻、唯美,同时带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悲悯,过往已成云烟,未来不可知晓,唯有当下教会我们万般珍惜。生之伟大,生之渺小。来来去去,一切皆空。随喜。赞叹。萨度。萨度。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适合去过的补补课,不能当攻略看,可以当情书看
  •     旅游参考文,一目十行浏览通读。就像有时候狭隘的听不得别人批评自己一样,看到蒋勋在书里说中国自己的书被忽视却被全世界重视,突然涨了不少气愤在作者身上。中国古书浩瀚去了,自清末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国内有很长的困顿艰难和成长的苦难历史,没有人有精力去研究一本过去写柬埔寨吴哥古历史的书,不足为怪吧?用不上忽视这个词吧?没有产生共鸣,一是没去过,二是一直不感冒,三是认知空虚。突然不怎么喜欢这个所谓的美学大师了。
  •     文字上只是发了一些很浅白的感慨而已,图注也显得有些矫情和多余。但是照片很好看,附录的真腊风土记挺有料的。 蒋勋提到自己的书在吴哥窟被人盗版售卖。呐,有一堆名人推荐,封妖,明信片和吴哥游览图,印刷的很好,图片也多,就是很适合的景点售卖呀(摊手)
  •     2014年底从京都回国的飞机上读了这本书的一部分,刚从京都回来折服于建筑之美,看了几页就笃定一定要去吴哥窟。15年春天已定好机票,未曾想临出发身体检查出一些状况,需住院手术治疗。只能放弃去吴哥窟。没想到一拖竟然又一年过去了,这本书也没有勇气再继续读下去。今年终于要成行,又拿出来从新开始读。我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很复杂,虽然有大段大段抒情矫情的文字,可是当你静下心去阅读的时候心生出无限对吴哥的向往,这是不是就够了?它不是一本游记,不是一本小说,不是一本历史科普,他只是一些散文随笔,却让人感的真切。如果说受不了大概就是一口一个“Ming”吧,足够相信这是一段非同寻常的感情。
  •     过多的以作者的眼光看待吴哥窟,强行付以悲情色彩,只能作为游记阅读
  •     看看图片还不错。
  •     再也不能够一人静静感受日出,是种多大的遗憾。
  •     当散文读读还行吧,作者自己的抒情太多。特别喜欢用荒烟蔓草这个词,总是会看到,很抢戏!
  •     20170410一刷。希望两年内可以去看看吴哥。
  •     有点作,一堆自问自答。
  •     有游记的感悟 也有历史的厚重 吴哥一直是我想去的目的地 起初单纯是想拍好照片 越来越被文化和气质所吸引 书中描绘了很多我畅想的吴哥之美和意境 不禁心里又长草了 不过有些地方抒情过度就不好了哈
  •     蒋勋最失败的作品,美学领路人不务正业,通篇借景抒情,情欲挣扎,矫揉造作,叨叨絮絮,实在无法感受吴哥之美。
  •     据说这人是中老年妇女偶像?反正在我看过的华人作家里他的散文能排前五吧。书本身印刷很好,还附了真腊风土记,去柬埔寨前必看。
  •     我家太后说得对,建议先看最后的《真腊风土记》,1000年前的猥琐大叔周达观先生写的这8000字才是全书真精华。字字珠玑,把吴哥的游览乐趣提高了十倍不止。想想看一千年前古人描述的王城盛景如今留下断壁残垣活生生的展现在眼前。实在佩服古代文人写文章真是简洁,精确,对吴哥城的描述一字不差。 蒋先生自己写的部分看起来不是很舒服。审美情趣有余,真材实料不足,对文化,历史,神话传说的讲解都一带而过,全篇充斥着自我中心甚至狂妄自大的一种矫情兮兮的酸气,看完全书都还难以适应。
  •     文明之美;另一个世界
  •     文字自然是极好,只是我年轻得读不懂。 两年前从坐火车从成都回到广州,火车站外有老婆婆大早卖花,洁白鲜嫩一块钱。后来火车穿梭,我把书放在桌子上,也放上一朵买来的洁白鲜嫩的花。历历在目。
  •     作为旅游前了解一下当地文化历史,可以选择这本。内容轻松易读。
  •     重复的地方很多 略像流水账 深深不下去 散没散起来.
  •     是精装本的摄影散文集,感受是:美须用心细品,如吾等粗鄙之人,只能浅尝辄止啦!想去吴哥。厦门的室友说柬埔寨的女子地位是极高的,哈哈!
  •     一个点反复讲。抒情反复。排比反复。信件拼凑,文邹过头,有点混乱。
  •     蒋勋吴哥之美的讲座更加精彩一些
  •     意犹未尽,不算游记,是对吴哥建筑美学的感悟。
  •     作为初去吴哥的人不建议把这本书当做是出行前做攻略的标准,可以参考路线,但是不要太把自己投入这本书里,不然走到吴哥你感受到的伤春悲秋会大过于震撼,这样就太可惜了。吴哥太震撼。
  •     蒋勋也就哄哄大学生吧,这种文字水平,放在穷游都上不了精华帖
  •     没什么干货,矫情有余
  •     评论区的,我说,不用对散文这么苛刻吧?我就是喜欢听蒋勋絮絮叨叨地说话,能感觉到历史在流淌
  •     吴哥历史入门,可惜没能理解到蒋勋的抒情
  •     除了蒋大师的娓娓道来,还另外有手绘地图赠送~
  •     你心里的结也不知道哪天就被毫不相关的文字/建筑给解开了。南京的雕像因为要守卫皇陵的原因,面目比较威严,眼神也锐利,也许只是我个人看来,有一次在山的深处真的有被石像雕刻给吓到,震入骨髓的那种,仿佛是自己做了什么亏心时被识破的感觉,但这本书中雕像的高棉式微笑却传达出温暖单纯的美好。还有石缝里顽强长大的种子的生命力与被震崩分离的雕像的脸,并不是破坏与受害的关系,更有一种坚与柔的融合,柔的树因为生命力的顽强而融入了坚,坚的石雕因身体崩开仍淡淡微笑而柔。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也许有机会去吴哥,也许没有机会,但里面的美好有通过书传达出来。
  •     已经受不了这种伤春悲秋的游记了,快速地挑干货看完的。看得最认真的是附录真腊风土记。。。#蒋勋是想挑逗林怀民一起出柜吗#
  •     一直想去的吴哥,一直喜欢的蒋勋。明年的吴哥之旅,这本书伴我前行
  •     石块爬满青苔,断壁残垣却威严依旧,这就是难以言喻的历史力量。忽然特别理解蒋勋说的,去一个地方,如果没有知识和心灵的收获那就白去了。
  •     吴哥之美,很美。
  •     文字很美,但是觉得殷瑗小聚里蒋老师讲的更美
  •     抒情的有一丢丢肉麻,干货不多,亮点是附录的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如果没有只能给两星惹,可见作者还是挺有心机哒,我喜欢~~
  •     喜欢蒋勋那么久读了这本才知道他是gay。。我就说除了徐志摩谁会写信那么肉麻写Ming。这本应该算了解吴哥入门书,大多数时候都在抒情。后面附录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有意思。
  •     在心情不好浮躁不堪重负的时候看这个,确实会让心静下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吴哥,期待下次重逢。
  •     讲真我觉得一般,和蒋勋老师的其他西方美术史等纯干货系列不能比。这本可以作为去暹粒之前的基础读物,毕竟基本的史料和对建筑人文的解读还是有的。就是煽情实在太多,而且理解为对林怀民的情书也不为过。
  •     垃圾。很差。
  •     蒋勋的书是真的看不进去。。。大概是书信语气让人不适应+年龄不足以体会吧。。。
  •     游览吴哥期间看的,很有帮助~
  •     有一定指南效果,但总体信息量不大,情感抒发型但又文气单薄,不如《真腊风土记》好看。
  •     去年春天在看这本,很喜欢书里的描述,那段时间因为室友过得很郁闷也很压抑,看蒋勋的文字让我有一丝丝温暖。
  •     《吳哥之美》| 我們只是在玄想中創造了另一個故事,而大家好像更願意相信傳奇。 文明正是在宇宙天地山川之間,尋找人的定位吧。 而美,總是走向廢墟。 2017閱讀計劃進度:13/100
  •     蒋脑湿每篇写得太散,没有逻辑!比吴哥之美的视频要差!
  •     想去
  •     那样的一天很快就会来到,带一本书去吴哥窟,亲身体会她的美。不分淡季旺季,不分干季雨季,只要我储备得足够,都会是一场精彩的旅行。
  •     挺想去的。
  •     读到最后对书的看法有些改观,作者抒发感想还是很有节制的,书里还是干货居多。读的时候一直在想,写建筑和历史,是该以时间为线索呢,还是像本书这样,一个一个建筑娓娓道来?因为前面一直没有建筑物对照的时间线,终觉有点混乱。没想到,书的末尾附了“建筑简表”……以及《真腊风土记》,意料之外的惊喜。
  •     台湾余秋雨,情怀大过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