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潮史纲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807452492
页数:377页

作者简介

《中国学术思潮史纲》是一部以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代道学、明代心学、清代朴学、现代新学等八个主流学术思潮为研究主体的通史,简明扼要地叙述两干五百年以来各个主流学术思潮的流变、兴衰的历史因缘,并且从这些主流学术思潮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探寻其内在动力与前后相继的逻辑必然,考察分析各个学术思潮所涌现出来的学术成就,探寻学术思想发展的规律。中国学术史,在整个人类史上具有重要的、特殊的地位。如何将这一有着鲜明个性和特殊魅力的学术史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并介绍给全人类,使之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学术思潮是学术史的主流,思想史的灵魂,时代的精神。中国学术史乃至中国思想史的研究,都应以中国学术思潮的研究为基础。

书籍目录

第一章子学思潮/5第一节子学思潮的兴起/5一、春秋地主经济的形成与经济观念的改变/5二、诸侯争霸,政治环境宽松/6三、士阶层的形成与转向/8四、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9第二节子学思潮初澜/12一、道:老聃关于宇宙本原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考/12二、两可:邓析的教讼与名辩风气的开创/18三、复礼:孔丘的游学历程与儒学的诞生/22第三节子学思潮的中兴/29一、兼爱:墨翟的平民政治与第一个宗教团体的形成/29二、性善:孟轲的成圣理由及其实践/34三、历物:惠施与名辩研究/40四、庄周的逍遥与齐物/45第四节子学思潮的总结/51一、小取:后期墨家对辩说形式的反思/52二、指物:公孙龙正名实的理性思考/57三、性恶:荀况的教化理由及援法入礼/62四、法、术、势:韩非非儒学、远仁义的专制主义/68本章结语/73第二章经学思潮/79第一节经学思潮的兴起/79一、西汉政权建立时百家之学概观/79二、西汉创建者对思想统治工具的选择/81三、黄老之术主导地位的延续与终结/83四、儒学的兴起与搭建汉用平台/85第二节经学思潮的繁荣/87一、汉武帝独尊儒术的举措及特点/88二、博士制度的变化及其传经特点/90三、经学教育的发展/92四、通经致用/93五、儒术独尊后的百家之学/96第三节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97一、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分歧/97二、西汉末年的今、古文之争/99三、东汉的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101第四节经学的衰落/105一、郑学冲击和战乱摧残只是外因/105二、“重病缠身”是经学衰落的主要原因/107三、选举制度的腐蚀/110四、汉代有识者对经学的批判/111本章结语/114第三章玄学思潮/121第一节玄学思潮的兴起/121一、东汉末年的名教危机/121二、经学的衰微与道家的异动/123三、从本末、名实之辩到刘劭的《人物志》/124四、魏晋玄学的序曲:何晏的“无名”论/125第二节魏晋玄学的展开:名教与自然之辩/126一、作为治国神器的名教/126二、王弼:名教本于自然/128三、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130四、郭象:名教即自然/132第三节玄学思潮的理论深化:有无之辩与言意之辩/134一、何晏与王弼的贵无论/135二、裴颓的崇有论/136三、郭象的独化论/137四、荀粲的发难与人物品藻/140五、王弼的“得意忘言”论/141六、欧阳建的“言尽意”论/142第四节玄学思潮的尾声与消退/1:44一、《列子》:顺自然、斥名教的享乐主义/144二、《列子注》:佛玄合流的贵虚论/146三、喧宾夺主:佛学在玄学化中壮大/148本章结语 /150第四章佛学思潮/152第一节佛教义学的兴起/152一、隋唐时期佛学兴起的内因与外缘/152二、天台的思想理论与实践学说/153三、三论宗的“缘起性空”理论/161第二节佛教义学的高峰(上)/164一、“赖耶缘起”理论/164二、法相宗后学的“五种姓”学说/165三、唯识学的成佛理论与实践学说/168第三节佛教义学的高峰(中)/171一、律宗的戒学与观法/171二、密教的“即身成佛”理论与实践/174.三、净土宗的修行实践法门/178第四节佛教义学的高峰(下)/181一、华严宗的缘起理论/181二、华严“五教”与法界观门/184第五节佛教义学的衰落与禅宗的崛起/189一、佛教义学宗派理论的趋向衰退/189二、禅宗——“不立文字”者的异军突起/195本章结语/203第五章道学思潮/204第一节道学思潮的初兴/205一、北宋政治变革与思想学术的互动/205二、教化与师道/206三、新型学者群与学术新取向/207四、道学思潮的先驱人物/209五、重“用”的致思取向/211第二节道学思潮的高涨/212一、周敦颐的“濂学”/212二、邵雍的“象数学”/215三、王安石的“新学”/217四、张载的“关学”/219五、程颢、程颐的“洛学”/222六、道学思潮高涨期的理论特征/229第三节道学思潮的鼎盛/231一、两宋之际和宋室南渡后道学思潮的走向/231二、朱熹的“闽学”/232三、陆九渊的“江西学”/236四、湖湘学派/239五、浙东学派/241第四节道学的官学化及其衰变/244一、从受迫害到被认同/244二、朱门后学/246三、从悬为功令到道学独尊/248四、道学衰变/250本章结语第六章心学思潮/251第七章朴学思潮第八章现代多元学术思潮

前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半个世纪以来,全院科研人员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为使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审时度势,明确定位,提出把上海社会科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的目标,以此为导向,切实推进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使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水平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社科院511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研究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伊始就以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为各项工作的重心。我院的科研人员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积极投入对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理论探讨。1959年4月,经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倡议,在上海召开了以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作用为主题的全国第一次经济理论讨论会。为此,经济所成立了三个调查组,兵分三路同时开展社会调查,写出了11万字的6个调查报告。这些研究成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记载了有关价值规律作用的许多生动资料,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961年,姚耐、雍文远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社会主义部分)》出版,它是我国在“文化大革命”前公开出版的第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发行量达20多万册。  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方面,我院的科研人员也做了大量工作。1958年9月,由经济研究所科研人员编撰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恒丰纱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10月,《大隆机器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光明日报》、《学术月刊》、《新闻日报》及国外学术刊物对此作出了积极的评价。1958年以后,历史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鸦片战争末期英军在长江下游的侵略行为罪行》、《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

章节摘录

  第二节子学思潮初澜  公元前550年至前500年之间,是子学思潮的发轫期。周朝守藏史老聃、郑国大夫邓析、鲁国大夫孔丘等一批优秀知识分子脱颖而出,倡学立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学者群体和富有原创性的学说、著作。虽然是子学思潮的初澜,其思想深度,却为后来者高山仰止。奠定子学思潮理论基础的第一部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一、道:老聃关于宇宙本原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考  据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日聃,楚国苦县(今安徽亳县)厉乡曲仁里人。曾经担任“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从《庄子》关于老子事迹的记载中,我们大约看到了老子的一些学术活动范围。首先是周王朝的京畿之地,是老子任职“守藏室史”的工作所在地。“守藏室史”不是一个终身制的职位,他在免职之后,可能还在那里居住过一段时间。老子离开位于今洛阳一带的周室所在地之后,先后去了两个地方,一是南方的“沛”,即现在的江苏沛县。他在沛地居住一段时间之后,又西游于秦地:“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游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①这位紧追不舍的阳子居,就是以主张“贵生”、“重己”著称于时的杨朱。  老子生平事迹中的最大一件事情,便是《老子》一书的写作经过。据《史记》记载,老子离周,“至关,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老子》一书,虽为临时所措,却是老子的深思熟虑。写作历时长短不能知道,但从流传下来的文本体例分析,全书共八十一段文字,后人称之以“章”,其实只是一个个小段,都是语录式的阐述,每段围绕一个问题表达一种见解,或者通过几段中的不同事例分析阐述同一个道理。尹喜获得老聃的著作后,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很快公之于世。《老子》的问世,对于刚刚发生的子学思潮,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

图书封面


 中国学术思潮史纲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