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上)十二則暗殺風雲錄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9573267041
作者:司馬遼太郎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江戶幕府無視先祖「鎖國」之令,竟意圖與重兵進逼的歐美列強交往,滿腔熱血的志士怒而倒幕,以暗殺為血腥的時代揭幕。對幕末的日本而言,櫻田門外的暗殺事件確實發揮了促進歷史躍進的作用;暗殺自此變得面貌複雜,既可如史詩般崇高受人謳歌,亦可能是攫取功名利祿的不入流手段而已。
司馬遼太郎聲稱厭惡暗殺手段,卻以此為主題,花費一年時間,寫就十二則短篇小說。「歷史有時是靠鮮血染成的。雖然人們並不期待如此,可是暗殺者、被暗殺者的屍骸卻同樣是歷史的寶貴遺產。」──司馬遼太郎便是由此觀點,重新審視幕末的暗殺事件,將焦點集中在人物本身與事件的關係,由小見大,描繪出狂瀾奔騰的幕末時代。
●譯者介紹
孫智齡
一九六三年生,日本東洋大學文學碩士。職業家庭主婦,業餘從事日文小說翻譯。譯作有《幕末》《陽暉樓》《平家物語》(一、二冊)《花食》《東京爬樹偵探》《光球貓》(皆遠流)等。
導讀
幕末暗殺事件的啟示與真義
林水福
1
《幕末》原題為《幕末暗殺史》,從昭和三十八年一月起至十二月止於《ALL讀物》上連載。單行本《幕末》是由〈櫻田門外事變〉及〈怪傑八郎〉、〈花屋町的襲擊〉、〈猿路口的血鬥〉、〈斬冷泉〉、〈祇園舞台〉、〈土佐夜雨〉、〈逃命小五郎〉、〈大難不死〉、〈彰義隊的算盤〉、〈火燒浪華城〉、〈最後的攘夷志士〉十二篇獨立的短篇小說組合而成的。
《幕末》是繼《新選組血風錄》之後發表的,同時另有以土方歲三為主角的《劍,飛騰吧!》與描繪幕末風雲人物?本龍馬的《龍馬行》。在那一時期司馬遼太郎將焦點集中在幕府末期的變革。
《新選組血風錄》裡有濃厚的子母澤寬《新選組始末記》(子母澤於大正十二、三年深入調查新選組事蹟,遍訪繼新史學者尾佐竹猛、井野邊茂雄、藤井甚太郎等,多方取材始撰成)的影子,到了《劍,飛騰吧!》對新選組的理解、解釋,以及全貌的掌握逐漸有遼太郎個人特殊的味道。
《幕末》可說是上述大作撰寫時的「餘滴」吧!
雖說是「餘滴」卻相當清爽可口。
遼太郎為什麼寫這一部暗殺史?意圖何在?寫法如何?
在《幕末》單行本上,遼太郎說:
「儘管口中常唸『我討厭暗殺』。
可是,這一年來,寫了幾百張稿紙。
暗殺者的定義是「沒有任何暗示,也不發警告,突然襲擊,或者以使用詭計殺害他人者」是最卑劣的人!
這種觀念,可能是像我這樣生逢太平盛世,不必「為天下而死」的讀書人的夢囈吧!
歷史,有時需要靠鮮血寫成。
儘管我們不喜歡;暗殺者,與被凶手擊斃的屍骸都是我們歷史的遺產。
以這種眼光,重新審視發生在幕末的暗殺事件,且以小說方式撰寫。」
日本從萬延元年到慶應三年,短短的七、八年間,留下無數的暗殺記錄。政治上有大改變時,往往出現各種恐怖行動,法國大革命、俄國革命的過程中,也有類似的現象。
恐怖行動的政治改革所產生的直接作用意外地少。恐怖行動主義者無視於公家法律的存在,對社會、政治的矛盾,企圖以身體去修正、改變,因此,才有暗殺的行為產生。當然,暗殺者、被暗殺者,各有其理論;只是,也有其理論處理不了的問題。
司馬遼太郎在《幕末》,不從政治面切入,而是以暗殺者及其事件為中心,將焦點集中在暗殺者與被暗殺者身上,成功地刻畫出動亂期的人物造型。
2
如上述《幕末》由十二個短篇小說組成,以人物為重點;然而,它究竟有何特色?尤其是在暗殺者身上表現出什麼特殊的性格?
〈櫻田門外事變〉被暗殺的對象是井伊直弼。根據歷史記載,井伊生卒年是一八一五~六○,江戶幕府末期大老,因將軍繼位問題與水戶派對立,主張第十四將軍由紀州藩的慶福繼任;一八五六年私自與五國締約,為了鎮壓反對者掀起安政大獄,株連甚廣。後被水戶派暗殺。
〈櫻田門外事變〉執意暗殺井伊的有兩家人,即有村兄弟與日下部阿靜、松子母女。
有村家大哥俊齋在一次偶然機會認識了西鄉吉兵衛(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一藏),三人結成莫逆之交,受薩摩藩前藩主齊杉的影響,立志現身「井伊斬奸」的工作。
日下部伊三次──薩摩藩最有名的尊王攘夷志士,曾出仕水戶藩,安政大獄時被捕死於獄中,
「井伊不亡,國家必垮」──這也可說是伊三次的遺言;未亡人阿靜及其女松子,靠這句話活下去,把弒夫之仇與為國(藩)除害兩者合而為一。半為籠絡,半為報答,阿靜把松子許配給有村三兄弟中的老三治左衛門,就在治左衛門出發暗殺井伊的前一天。
把女兒嫁給毫無生還機會的男子,是犧牲,也是報答。
後來,治左衛門自殺,長兄俊齋娶松子為妻,是另一種「弟終兄及」,松子與治左衛門是否有夫妻之實,也就沒有人追問了。
薩摩藩計畫與水戶藩聯合暗殺井伊,事到臨頭,只剩下有村兄弟兩人,為了顧及薩摩藩的名譽,兄弟兩人抱著必死的決心;水戶藩感於兄弟倆的義氣,也就不計較薩摩藩的失信了。
可以說兩兄弟的義氣挽救了薩摩藩的面子。
義氣,這東西雖有封建、老舊的味道;然而,整個社會義氣蕩然時,也就減少幾分可愛與純真。
《幕末》描述的暗殺者、被暗殺者之間,流動的「義氣」與「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國民的性格。
身為小說家,把歷史上的暗殺事件寫成小說,為了使故事更加精彩可讀,難免添油加醋,但司馬遼太郎仍未完全抹殺、歪曲歷史的真相。
例如對於〈大難不死〉中的聞多(明治維新後改名井上馨),在司馬筆下「聞多和俊輔對女人都沒有什麼品味可言;不過,俊輔多少有選擇,還算是正常人的心態。至於聞多卻是來者不拒,只要是女人就可以。對於女人不講求品味,對於人生志業也不會有所堅持。聞多與俊輔同屬尊王攘夷派,然而當兩人從橫濱出發,抵上海港,目睹全然西化的上海港時,聞多就說:「俊輔啊!雖然國內口口聲聲吵著要攘夷,我可放棄了。你看看這些軍艦,要是他們全攻了過來,也管不了什麼攘夷不攘夷的了。」
〈大難不死〉中的聞多,多次被刺,總是逃過一劫。司馬遼太郎對聞多的評語是:「這個男人或許當初在山讚井町的袖解橋下就該一命嗚呼也說不定。後來,他在維新政府伊藤博文的庇蔭下,歷任顯職,而以貪官污吏的巨魁之名遺臭後世。」
與《大辭林》對井上馨的說明:「一八三五~一九一五,政治家,長州人。通稱聞多。活躍於討幕運動,第一次伊藤內閣時以外相身份致力於條約改正。歷任農相、內相、藏相等。在財政界份量重。」
兩者比較,遼太郎藉小說針砭人物之意圖相當明顯。
又〈逃命小五郎〉中描述的是桂小五郎,毫無武士氣魄,遇難則逃,「一逃再逃,四處奔逃,最後,竟然成了為逃而逃」。無數的武士,棄屍荒野,桂卻存活下來,受到新政府以元勳之名禮遇。因此,遼太郎說:「所謂的元勳,不過是活下來的一群人。至於維新後,充當政治家的桂反而未能施展抱負,或許,能多次死裡逃生,正是桂真正的才能所在吧!」
司馬以「鳥瞰的方法」撰寫歷史小說,仔細蒐集史料,深入研讀,以自己直接的感覺不斷探尋歷史人物的「虛實」,這種態度與傑出的歷史學家相通。《幕末》所描述的各種人物造型,心理與行動,栩栩如生,此外,還可窺見司馬史家的史才、史識、史通!
〔導讀者簡介〕
林水福,一九五三年生,雲林縣人。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博士,專研日本平安期文學及近現代文學。曾任日本梅光女學院大學助教授、東北大學客座研究員、輔大日文系主任。已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於中日學術專刊;散文、評論散見各報章雜誌。譯著有《蒼狼--成吉思汗》、《沉默》、《母親》、《影子》、《醜聞》等十數本。

书籍目录

●目錄
總目錄
〈上〉
導讀 幕末暗殺事件的啟示與真義 林水福
櫻田門外事變
怪傑八郎
花屋町的襲擊
猿路口的血鬥
斬冷泉
祇園舞台
〈下〉
土佐夜雨
逃命小五郎
大難不死
彰義隊的算盤
火燒浪華城
最後的攘夷志士
後記
天皇.年號一覽表
●精采試閱
怪傑八郎
1
有種叫「劍相」的占術,類似於手相、骨相,幕府末期時盛行於武士之間。長州高杉晉作第一眼看到土州脫藩田中顯助(後來的光顯,受封伯爵)的佩刀時,便忍不住讚嘆,甚至為此強納他為門下弟子。由於高杉提拔,顯助在武士當中,居然也小有名氣,說來還真是託這把刀的福氣呢,總之,武士在風起雲湧的時代裡,拋頭顱,灑熱血,任誰都會對自己佩刀的吉凶感到在意吧!
據說,諸藩志士裡,有怪傑之稱的出羽浪人清河八郎的寶刀出自相州,出鞘時會射出七道懾人的光芒。根據刀相的說法,這種刀乃屬上乘,名喚「七星刀」,只要放在薄暗的燈光下照射,刀身便會浮現點點繁星般的冷光,不多不少正好七顆。而且,傳說擁有此刀的人將可取得天下。
當然,百萬支中也才只出這麼一支。
這把刀的主人清河八郎,原非武士出身,他是羽前國(現在的山形縣)東田川郡清川村的大地主齋藤治兵衛的兒子,少年時即有「神童」之稱。十八歲時,立志遊走他鄉。
齋藤老家,也是村長的家,戰國時期,在地方上堪稱「豪門」,刀櫃裡就封藏有二、三十把已生鏽的刀劍。清河八郎離家時,在刀櫃裡隨手挑了一把,可是,父親治兵衛卻從另一套油鞘中,抽出已經生鏽的刀遞給清河,說道:
「這把刀上沒有落款,你拿去江戶找人家重新磨過,說不定是寶貝呢!」
「太麻煩了。」
雖然不情願,清河還是收下了。
清河到了江戶,先是在東條琴臺、佐藤一齋的門下研究學間,後來又跟隨安積良齋,最後師事昌平品黌,刀術方面則拜文武雙全的千葉周作為師,他是個出類拔萃的天才。幾年時間,尤其在刀術方面,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敏捷果斷,只要被清河擊中身體,就別想再喘氣」的評語,甚至傳到附近其他武館。安政元年二月,他很快便自立門戶,在神田三河町創立北辰一刀流的武館,同時也開課傳授學問。當時,在浪士之間,若想擁有自己的勢力,往往藉著開課授徒,召募食客為手段。
這年,清河正好二十五歲。因為老家有錢,所以,他對於穿著打扮也極其講究,平時外出,身邊總帶著幾名書生,前呼後擁,一副達官貴人的公子派頭。這般情景,馬上家喻戶曉。人們只要一提到三河街的清河,儼然是江戶尊攘志士中,雄踞一方的大人物呢!
也就是在這時候,先前提過的那把生鏽的刀,此刻正留在芝愛宕下的研芳處研磨。
當初,這把刀若沒有託人研磨,或許,清河的命運會截然不同也說不定。
研芳只瞧了一眼,便瞪大雙眼,問道:
「這是古備前的吧!」(編註:備前為地名,所製刀劍近全國半數,自平安時代至幕末,名家單出,有古偽前派、一文字派、長船派等。)
「看起來像是初代兼光時的寶刀。就是諸侯的寶庫裡,恐怕也找不出幾把。」(編註:兼光,鎌倉末期至南北朝備前長船派的刀匠。)
「你是說,武士就不配戴這把刀嗎?」
「不!不!您誤會了。」
「說話小心點!」
這就是清河的脾氣,凡事都採高姿態。在他眼裡,世間的男人不過都是一群笨蛋罷了。
將劍留在磨刀坊,一晃已兩個月。再去拿時,刀脫胎換骨似地煥然一新。
「哇!」
褪去劍鞘,清河將劍直立豎起,刀身染著搶眼的斑點,零亂地分布著,一股森冷的寒氣浮蕩在刀鋒。劍長約二尺四寸,可彎度很大,一彈指會發出響徹雲霄般的清音。
——好傢伙——
清河凝視著自個兒的刀,半天說不出話來。研芳兩手捧著刀說道:
「我活到這把年紀,總算見識到一把好刀。上頭浮著的七顆星,您可知道象徵什麼來著?」
「咦?」
仔細一數,果然是浮現著七顆星。
「是什麼?」
清河問道。
「在刀相學的說法,這就是七星刀。」
「你也會看刀相?」
「哦!不!在您面前可不敢當。前些時候,松平主稅介先生路經本店,一眼便瞧出這把正是刀相學上傳說的七星刀。以前總以為不過是傳說罷了,卻萬萬沒想到會有幸親眼目睹。臨走時他還說,若是這劍的主人肯賞光,隨時歡迎到他府上一遊呢!您意下如何?」
「不必了!」
回到住所,清河急忙翻出有關刀相的書籍,上面記載:七星刀曾為聖德太子所佩,擁有的人將來一定可以君臨天下,或成為一代霸主。
——我能成為將軍嗎——
清河認真想著。他就是這樣的一個男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器量遠在千萬人之上。更何況,從去年美國的水師提督培里,挾著四艘戰艦的威力,脅迫幕府打開門戶以來,幕闊的狼狽狀,與在野甚囂塵上的攘夷論,在在都顯露出亂世即將來臨的跡象。
——雖非元龜、天正的戰國時代,不敢冀望擁有天下。總之,是我一展雄心大志之時——
可是,只憑小小武館的教練身分,就算大時代真的來臨,也無從發揮啊!只有藉助權門的力量了。
清河毫不猶豫動身前往藥研?的松平屋。
說到松平主稅介的家系,在德川家的支系中,是受到特別待遇的。他是三代將軍家光時,因涉嫌謀叛而被肅清的駿河大納言家唯一的後嗣。由於與將軍家的連枝關係,世世代代也領糧三百石,但卻是有祿無職,永遠沒有參與朝政的機會。
這一代主人主稅介先生是柳剛流高手,幕臣男谷精一郎會讚賞他身手不凡。因此,不論是從血緣上或本領上來說,清河不免對這位主稅介先生懷著一分特殊的期待——期待他的反叛。
畢竟,他是曾經威脅過將軍家光地位的謀叛人的子孫。
可惜,見了面後,他的期待落空。主稅介雖然身材魁梧,卻是位溫文爾雅的貴公子,對清河的興趣,還不如對那把刀來得專注。幾乎有半個時辰,他都在玩賞那柄寶刀:
「今天,真是一飽眼福哪!」
在他的臉上,流露出茶人寧靜、安祥的神情。原來,主稅介也不過如此罷了。日後,清河仍照常出入這棟宅第,也結識了一些經常在這屋子裡走動的幕臣。
包括日後稱「鐵舟」的山岡鐵太郎、「泥舟」的伊勢守高橋精一以及松岡萬等人,都是擅長於武術。後來在清河對抗幕府的工作上他們都曾鼎力相助。
這把七星刀果然將它的主人扶上權門之階。

内容概要

司馬遼太郎
一九二三年生於大阪,大阪外語學院蒙古語系畢業,原名福田定一,筆名乃「遠不及司馬遷之太郎」之意。一九六○年以忍者小說《梟之城》獲直木賞後,幾乎年年受各大獎肯定。六一年辭去記者工作,成為專職作家,慣以冷靜、理性的史觀處理故事,鳥瞰式的寫作手法營造出恢宏氣勢。一九九六年病逝後,其「徹底考證」與「百科全書」式的敘述方法仍風靡無數讀者,堪稱日本最受歡迎的大眾文學巨匠。中譯作品有《新選組血風錄》《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宛如飛翔》《宮本武藏》《項羽對劉邦:楚漢雙雄爭霸史》《鎌倉戰神源義經》等。


 幕末(上)十二則暗殺風雲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虽说是风云录,但大部分的暗杀都有点儿弱,欠缺冲击性,估计这跟司马辽太郎本身对“暗杀”一事不感冒所致,所以没有把激情释放出来,也就没有那种荡气回肠的淋漓感了。但一则则的故事,一个个的人物,在司马辽太郎高屋建瓴的妙笔下仍旧散发出独特的气息,尤其当看到某某人后来如何如何,或是这个地方现在叫什么,那个东西仍旧存放在某处,每每看到这样的描述,总让人感叹历史的变迁,人生之无常,禁不住唏嘘几声,本人是非常喜欢作者这样的写法。 此作就当是看巨著《坂本龙马》之前的暖身,另梦里都想要《宛如飞翔》,可惜遍寻不着,依然要靠机缘吧!
  •     很久之前依稀記得的一首歌,其中有這麼兩句歌詞“我是誰?我是殺人的人,兩肋插刀行俠義,為人去殺人”這句話放在這本書中,倒像是異常貼切的奇妙組合儘管司馬遼太郎本人不太喜歡刺客與暗殺,但是連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暗殺有時候真的會改變歷史,最簡單的例子,莫過於上冊中最重要的故事《櫻田門之變》司馬遼太郎的筆下的幕末,真可說是一個腥風血雨的時代,思想,言論,主張,統統不及拿起手中之劍,一刀劈下對手頭顱來得酣暢淋漓,然而特異的是,那個時代雖然血腥與淩亂,然而很多殺手刺客卻也操持著承平年代也十分少有的人情義理,薩摩的有村治左衛門,為了薩摩的榮耀,對孀婦母女的承諾,獨身代表薩摩參加櫻田門暗殺,完成任務後,凜然自殺;只為了一面之緣,后家鞘彥六和中井莊五郎便挺身而出,願意參加海援隊的復仇計畫,為阪本龍馬報仇;為了完成暗殺姊小路少將的任務,一生都將名字淹沒在黑暗中的會津藩密探大庭恭平,他們正代表了千千萬萬的幕末志士,不管屬於何種立場,都用手中的刀與身上的血,畫出了屬於那個時代的斑斕繪卷書中說:歷史是靠鮮血寫成的,但這話說的並不完全,不只是靠血,更多的是靠實現自身價值的信念
  •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所属四艘军舰停靠江户湾的浦贺港,递书要求幕府取消锁国令。这便是作为日本锁国体制崩溃正式开端的“黑船来航”事件。从这个时候起一直到1869年戊辰战争结束的16年间,在日本史上即被称为“幕末”。当时江户幕府的首席老中阿倍正弘,不仅将黑船来航一事通报给了各藩大名,还觐见了天皇告知了朝廷,这一通报众议的举动在幕府建立以来还是头一遭。也正是由此幕府权威开始走向瓦解和崩塌。伴随着关于如何应对开国问题,乃至日本究竟该何去何从的争论展开,幕末动乱就这么开场了。幕府内出现两种声浪,一说“攘夷”一说“开国”。同时,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也在胜海舟等幕臣的推动下积极展开,并且逐步影响到了民间。主张尊奉天皇,改革内政,与洋人平等建交的尊王攘夷思想日益崛起,许多日后名噪一时的维新志士大多自此开始接受新思想的冲击并渐渐崭露头角。到了安政年间,江户幕府与西方列强签下了不平等的安政五国条约,尊王攘夷派和幕府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尊王攘夷兼要倒幕成为尊攘派的主流思想。为了镇压日渐强势的反对派,以大老井伊直弼为首的幕臣策划了安政大狱,大批尊攘派志士被幕府处决。在幕府的血洗下,尊攘派表面上暂时蛰伏下来,内里却是暗潮涌动。1860年春,井伊直弼大老在从官邸前往江户城的途中被激进的尊攘派志士暗杀。司马辽太郎的短篇小说集《幕末十二则暗杀风云录》中的第一篇——《樱田门外事变》——便是从参与暗杀行动的年轻志士有村治左卫门的角度讲述了这一日本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以刺杀井伊大老为开端,京都和江户城中开始出现大量以“天诛”为口号的尊攘派志士,他们挥舞刀剑暗杀幕臣和佐幕派官僚,甚至认为杀尽反对维新的人才是救国之道,一时间腥风血雨弥漫。司马辽太郎择取了其中的十二则暗杀事件,围绕对暗杀者和被杀者的平实细致的描画,写就了十二篇各自独立的故事,勾勒出了社会变革中波涛暗涌的一面。关于这部短篇小说集,司马辽太郎自己说道,他讨厌暗杀,然而“尽管我们不喜欢,暗杀者,与被凶手击毙的尸骸都是我们历史的遗产”。诚然,暗杀这种针对个体的、卑劣的行为于推动历史进步应是无所助益的,但是当这种行为同当时日本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即中下层武士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实现结合在一起时,便难以简单地一概否定。以己身之血肉扫清通往新时代之路上的荆棘障害,为此不惜舍弃一切,但留大义于人间——这恐怕是蔓延于那个时代的中下层攘夷志士心中的最重要的价值观。于是,无论是否认可其在推动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作用,在这种类似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引导下的暗杀行为已成为了这段历史中无法割裂的组成部分。大约正是为了表达这样的想法,辽太郎先生在写作时相对弱化了暗杀行为本身,将更多的笔墨用于细腻刻画参与者的所见所闻和心理活动,这种表现手法可以说是以柔克刚吧。樱田门外事变之后维新之势不可抑制地风起云涌,终于成为了一场席卷日本的暴风雨。然而,讽刺的是,当众心期盼的新时代来临时,所有的大义与理想都随之崩塌,新的国家里再无志士们的一席之地。这些皆是后话,此处便按下不表了罢。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由於早已被銀魂毀三觀 讀小說矯正日本幕末歷史觀(幹)
  •     热血沸腾~
  •     平淡之中見真章,典型的司馬氏風格,我發現司馬遼太郎也是個寫短篇長於寫長篇的人
  •     简单精悍见功夫!!
  •     司马的描述比较重口味,比如一刀刺进喉咙,脖子切掉一半,摔倒在地头才掉了之类的。/历史嘛,不了解大背景,只看单独故事的话,真不觉得暗杀对时局有什么影响。/目前还是最喜欢血风录。/《斩冷泉》:伪善、愚昧、浅薄的刺客,才该被“天诛”。/主角多是有勇无谋的卑劣之辈,背景描写仿佛流水账,剧情没有起伏,看完没有印象。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