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女人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208113688
作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页数:392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为小说集,由三部小说组成,包括《左撇子女人》《短信长别》和《真实感受的时刻》。
《左撇子女人》的主人公玛丽安娜似乎毫无先兆突如其来地解除了与丈夫的婚姻,要过上一种独立自主的日子,她好像神秘地幡然醒悟了一样。她独自承受着寂寞、忧虑、考验和时间的折磨,竭力保持独立,不屈从于任何世俗理念。

书籍目录

短信长别……………………1
真实感受的时刻……………………159
左撇子女人……………………297

内容概要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 ),奥地利著名先锋剧作家,小说家。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他的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等渗透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他用最简单的笔调状出具有丰富内蕴的作品。汉德克是20世纪德语文学最重要的几位作家之一,被称为“活着的经典”,他于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弗朗茨•卡夫卡奖。在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参与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电影史经典,他本人根据自己作品改编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左撇子女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写的不怎么样,没有多少思想里面!写的不怎么样,没有多少思想里面!写的不怎么样,没有多少思想里面!写的不怎么样,没有多少思想里面!写的不怎么样,没有多少思想里面!写的不怎么样,没有多少思想里面!写的不怎么样,没有多少思想里面!写的不怎么样,没有多少思想里面!
  •     彼得•汉德克书中的人物具有一种漫游者的气质,无论旅行、走动还是坐在屋子里,他们时不时地会走走神儿,犹如梦游症患者,虽行走于青天白日之下依然如在梦中,想象充当了他们的分身,让他们可以暂别刻板的生活,借由幻想和旁观反思自身的现实处境。但是,这也让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他们自己也因此身陷困惑。读《左撇子女人》中的三部小说,这种感受无时不在,尽管人物的身份有所差别,而从本质上讲,他们似乎又是同一类人。他们看似平和,内心的风暴却强烈无比,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是虚构或是真实,总之,一个突然事件让原本平静的生活突然发生了断裂,他们也就沿着那个豁口走上另一段路途。说起来书中的主人公过得都很安逸,但表面的波澜不惊不等于没有凶险和不安,即便那可能只发生于想象之中。《短信长别》里的“我”是一个编剧,他面临即将解体的婚姻,故事也从寻妻之旅开始;《真实感受的时刻》中的科士尼格作为奥地利驻法国使馆的媒体官员,与妻女过着按步就班的生活,可他却成了一个“双面人”;《左撇子女人》里的女人有些不可思议,她毫无征兆地从看似和谐的婚姻关系中脱身而出。那些在寻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问题,却造就了他们的精神困局,晃动的钟摆突然失去了既定的节律,一切都被打乱了。这样的变化之所以发生,最深层的原因来自他们对日常生活规定性的厌倦。拿科士尼格来说,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打开法国的报纸,搜索“奥地利”和“奥地利人”这些字眼,以判断他的国家所具有的国际影响力。每一天坐在办公桌前,科士尼格手握一支油笔,在报纸上把关键字眼划出来,每半个小时起身收收传真,一天下来,他的手已经被报纸上的油墨染黑。他还要定期向法国媒体邮寄信件,以纠正报道中传统的奥地利的国家形象。从住所到办公室,日复一日,循环不已。荒谬的是,他本是为了摆脱单调的生活而来到法国的,可迁徙只带来表面的变化,生活的节奏及内核依然是旧的。这是现实生活最要命的地方,无论怎么试图挣脱也还是在原地打转,这足以让人产生无力感。对于科士尼格而言,无路之路来自那个成为杀人凶手的噩梦,在梦中他改变了自己的身份,也改变了人生轨迹,他可以任由不可控的梦境和左冲右突的思绪来摆脱压抑感。在某种程度上,恐惧也许比压抑更能让人感受到真实的存在。平心细想,每个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时刻,只不过大多数人把厌倦当成对情绪的干扰而刻意躲避,作家却对此深究不放,哪怕这样的审视带来更多的冲突和气馁。彼得•汉德克让他的人物置身婚姻关系之中,通过这种最难处理和逃脱的关系来考验他们。当然,就深层意义而言,他们真正要处理的其实是自我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毫无例外地,身边的人都无法理解主人公们的真正想法,《左撇子女人》中的女人决绝地舍弃婚姻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说不出任何正常的理由如对方外遇或者爱情不再什么的,这种行为因而显得格外怪异。她的丈夫以为这只是个心血来潮的玩笑,出版商以为舍弃婚姻的女人必然要寻找新的感情寄托,而她的女权主义女友以为她想夺取婚姻中的主动权。所有这些误解,无一不基于常识性的判断,也就是通常的男人-女人的相处模式:女人为爱情和婚姻而存在,而其他价值不过是附属性的。可见人被模式化生活所塑造,又用这种模式来判断和指导生活,让生活内容变得日益贫瘠。对于这些想要摆脱生活规定性的人物来说,他们不需要向外解释的理由,他们更想看清自己。也许他们并不知道确切的出路在哪里,但是知道想要摆脱什么,因此,他们总是在否定和放弃,只不过有的人困惑多一些(“我”),有的人难以摆脱胆怯(科士尼格),还有的则比较坚决(女人)。如果因此认为彼得•汉德克只是借助小说来思考存在主题就未免简单化了。虽说他这个时期的作品被命名为“新主体性”小说,《短信长别》更是脱胎于他的真实经历,但是他深知自身经历或是虚构情节再曲折离奇,如果离开创造性的表达,也依然无法与旧有的方式有所不同,那样的作品必将失去应有的意义。所以,他以多样而独特的艺术手法,让小说文本显得复杂立体。在他的小说中,思考与叙述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具体而言,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让叙述紧紧跟随主人公的视角,沿着思绪纷乱的轨迹不断行进,这就使得叙述本身也变得矛盾和复杂。科士尼格在路上游荡,随着他看到的场景、人物或是物品,思绪开始膨胀堆积,并且处于变化无常之中。在这种状态下,叙述视角时而置身事外,时而与科士尼格完全重合,时而又与他一起共同审视,对他的观察结果进行观察,对他描述时的状态重新加以描述。这样,线索和思绪相互缠绕,犹如素描当中的多重线条,共同构成了被描绘之物的动感和多变。这种不停转换的叙述方式,恰好与科士尼格竭力挣脱安全感的摇摆心态相吻合。以此观之,小说中各种看似复杂难解之处也就有了开启的按钮。比如那些不断叠加又逐渐放大的细节,它们与人物寻找和思考的进程紧密关联,它们被捡起,或被扔掉,总有一两个事物从中升起,成为启示性的路标。《短信长别》中女伴克莱尔的女儿对于安全感有一种病态的依赖,在她眼中所有的门都得关上,所有的纽扣都要扣好,图片要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否则她就会惊恐地大叫。孩子会直接表露恐惧,成年人的不安却被隐藏起来,但是对于安全感的需要仍然存在。孩子的各种反应触发了“我”的回忆,“我回忆起自己人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我所发出的喊叫。当时,我被放在盆里洗澡,水塞突然一拔出,水从我下面汩汩地流出去。”这等琐事本来没有任何危险性,而人仍然会感到不安,也就是说危险常常会被夸大乃至虚构,安全感和模式化都是人面对不确定世界的工具,尽管它并不可靠。如果说“我”遇到的那对画家夫妇“向内弯曲”的封闭婚姻状态,以及他们用僵化的爱国教条看待万物的眼光重溯了安全感的来路,那么“我”对寻常之物的重新发现则给暂别安全感的世界以新的定位。在“我”和科士尼格的视野里,一再出现的燕子、麻雀、说不出名称的小鸟及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都很平常,但在某个瞬间,它们将人引入澄明虚无的境界。窗前的柏树轻轻摇摆,如同在呼吸,那种节奏带领“我”跟着摇摆,“我”仿佛进入“另外的时间”,在那里“我”摆脱了自己,“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普遍的天堂般的生活情感,没有拘束和恐惧”。这种空明无我的境界让他们获得了暂时的平静, 使混乱和焦虑得以停歇。假如小说在此结束,就会让那种缠绕不休的风格逊色不少,这时彼得•汉德克又将叙述拉回来,让他的人物继续在风暴中趔趄地走下去。科士尼格不由自主地去叠孩子的白床单,把瘪掉的气球重新吹胀,将掉在地上的书重又放回书架,当他意识到自己完全是在无意识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连他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秩序导致刻板,变化带来新奇,但反过来讲,失去秩序也可能带来混乱,变化的产生让人丧失安全感。所以,脱离既定轨迹后人又会通过再次建立秩序重新获得对事物的掌控,不管他们是否承认,最终他们还是要找到一个支点,以区分真实与虚幻,以确定他们的方向。他们终于明白“永远都不会摆脱掉所有这些局限,从现在起,关键使要为它们找到一种安排和生存方式,既适应于我,又让我在其中能够正确对待他人”。三部小说在结尾处都呈现出风暴过后的寂静状态:“我”在与妻子的一系列斗争中和平分手,科士尼格经历了妻离子散后依旧走在巴黎的街道上,女人送走了喧哗争吵的客人后独自开始画画儿,他们果真获得平静了吗?小说没有给出答案,但是我们可以预想到的是,只要生活存在,风暴仍将不止。这些人还会从你身边走过,宁静平常得如同每一个路人,而他们内心那个“风暴眼”还在,只要对日常生活的反思和质疑再次出现,波澜就会随之起伏迴荡。《新京报》书评周刊2013年11月30日
  •     2013年伊始,当代德语世界最重要的先锋戏剧家、奥地利大师级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之八卷本作品集将在中国陆续出版。前两卷——《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和《骂观众》,于2013年1月由北京世纪文景推出。此后将有其他六部作品陆续推出。“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文学奖”,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在得知自己获奖消息时这么说。耶利内克是典型的奥地利“68一代”作家,个性叛逆,创作先锋,而汉德克以他更具实验性的诗歌和无政府色彩的作品赢得了一批像耶利内克这样死心塌地的追随者。他被媒体称为“三高”:高度重要,高度著名,高度具有争议性。汉德克1961 年入格拉茨大学读法律。24岁出版第一部小说《大黄蜂》,此前他已退学专心创作。同年发表使他一举成名的剧本《骂观众》,在德语文坛引起空前轰动。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他也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汉德克于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著有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剧本《骂观众》《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时刻》等。在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影史经典,他导演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文德斯曾说:汉德克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当代作家中,惟有他的作品,让我感到最亲近,最理解,最爱读。此番推出的《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便是二人合作过的同名电影原著小说。虽然在欧美成名已久,大陆的出版界还从未正式译介过这位作家。上世纪90年代,一小批热衷于实验戏剧的年轻人只能读到汉德克剧作的手抄本,如今见到正式出版的剧本,令他的崇拜者孟京辉“感叹”不已。孟京辉深受汉德克的影响,导演的剧作《我爱XXX》不难见到《骂观众》的影子。而孟京辉也表示汉德克是他的偶像,愿为他“效犬马之劳”。汉德克作品集最新出版《左撇子女人》以及《无欲的悲歌》,其中《左撇子女人》为小说集,由三部小说组成,包括《左撇子女人》《短信长别》和《真实感受的时刻》。《纽约时报书评》评价:本书充满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和场景,故事、内心独白、自然描写和文化主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混合物。文景这套八卷本汉德克作品,基本囊括了他最重要的创作成果,全部以精装面市。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教授韩瑞祥主持编选了这套作品,他曾经主编过《卡夫卡小说全集》,是国内著名的德语文学专家。如今的汉德克仍笔耕不辍,2012年12月6日,主要由他的出版商和好友参加的70岁生日聚会上,他宣布最新随笔集即将出版。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感觉是德语安妮宝贝。。
  •     有一种思想永远不能用哲学说出来,关于日常和莫名
  •     看不大懂。。。
  •     完全是因为我是左撇子当时才买的这本书。。
  •     我最喜欢的汉德克的作品。巅峰时期对生存困境的奋力挣脱。汉德克的孤僻里其实有很多的清醒和慈悲。左撇子女人说,我三十岁了,我从头开始,我拒绝一切意义上的怠惰和依赖,我知道前路漫长,街景灰暗,但是我要自己走。
  •     我記得這本書有三篇故事,但是只記得那篇左撇子女人了。有點神經質的女子。需要再讀一遍。
  •     当读了几本汉德克的作品并对汉德克越来越持否定态度时,读到了本书最后一篇《左撇子女人》,这才是名作家该有的水准。要做好的作家,就该有勇气毁掉不成功的作品。
  •     没看明白到底要说什么?
  •     比卡夫卡、加缪差太多。思考倒是有。文思一句一断,没有张力,读起来吭哧吭哧,别扭极了。
  •     在心情低落的时候,读出孤独和无助!
  •     放弃了。。。
  •     你觉得挺好的 可是不知道她怎么却不愿意
  •     汉德克,不错的作家。
  •     彼得汉德克用他冷静而哀伤的语言彻底使我膜拜。五星给《左撇子女人》,其中的《真实感受的时刻》倒是因为无法感同身受而显得比较拖沓漫长。《短信长别》是在旅行的路上看的,脑中回忆起来,更多的是途中一个人犹犹豫豫的心思,而不在文本上。
  •     就读了《左撇子女人》
  •     一直怀疑喜欢大龄是有原因的
  •     《左撇子女人》——3.00《短信長別》至34,太難看。《真实感受的时刻》味如嚼蠟的開篇,只讀了10頁左右。
  •     因为自己左撇子所以选了这本书 两天就读完了 故事性不强 但感觉很温暖 在很暖的黄色灯下看有种幸福的感觉?!是不是很奇怪 正是我读到的
  •     看书名很有趣的样子。
  •     自己也是左撇子所以無聊地借了這本書。發呆的話很適合。裡面一群空虛的人。
  •     《左撇子女人》还不错,是一篇很有独特色调的小说,灰蓝色,寂寥而干净的冬日。至于第一篇,咬着牙看了二分之一,实在受不了了,梦游者的喃喃自语,看下去会头晕。
  •     诡异的写法
  •     没仔细读,感觉比去第九国好点。有些话还记得,我寄信不说,而说我摘下笔帽,摊开信纸……
  •     无人得胜
  •     剧本不像但小说文风和Sam Shepard有共通,难怪文德斯是交汇点,爱丽丝漫游城市感觉细节就是从这搬用的。细节精确到疯狂,漫游者。第二篇有点吃饱了撑得但头尾两篇大牛,尤其标题作,每段表白都恍如天使下凡来到女人面前,就这么直勾勾地说了(一看电影版卡司,原来丈夫布鲁诺就是布鲁诺冈茨- -)
  •     最后一篇竟看出杜拉斯的感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