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问题新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翻译问题新探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500492115
作者:方兴
页数:272页

作者简介

《翻译问题新探:基于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反思》试图借助相关的意义理论对上述三个翻译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翻译在增进国际交往和推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翻译研究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

书籍目录

内容摘要导言 问题背景与研究思路一 翻译问题及其研究现状二 本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思路第一章 翻译与意义第一节 意义——翻译概念源流的共同核心第二节 意义——翻译标准的首要考量第三节 翻译的关键:意义转换第四节 几种典型的意义理论第二章 戴维森意义理论述要第一节 意义与真理第二节 从原始翻译到彻底解释一 彻底解释的思想缘起——奎因的原始翻译二 戴维森的彻底解释第三节 宽容原则、整体论和语义外在论一 宽容原则二 整体论三 语义外在论第四节 意义问题与三角测量模式一 三角测量的含义二 三角测量与解释第三章 翻译是如何可能的?第一节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一 可译性的理据二 不可译性的理据第二节 不可译性论点的困境第三节 彻底解释与翻译的可能性一 戴维森对不可译性论的批驳二可译性的基础——共享真理概念第四节 零翻译、语言的创生性与翻译的可能性第四章 重看“译意”问题第一节 根据什么确定意义一 作者中心论二 文本中心论三 读者中心论第二节 “中心论”意义观的困境一 作者中心论的困境二 文本中心论的困境三 读者中心论的困境第三节 彻底解释视野下的“译意”第五章 三角测量模式与翻译的结构建制第一节 “对等”的翻译结构建制第二节 译者操纵的翻译结构建制一 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女性驾驭”二 后殖民翻译——权力争斗的竞技场三 翻译的暴力第三节 三角测量模式的翻译结构建制一 三角测量语言交流模式的精髓二 三角测量——翻译的多元对话结构三 对“翻译暴力”的反思结语回顾与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概要

  方兴,湖北宜昌人,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哲学博士,美国西东大学人文学院访问学者(2002-2003),主要从事语言哲学与翻译研究,现任职于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硕士生导师,已出版《英语阅读方法例析》、《英语专业四级阅读》等个人著作4部,《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等译著2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中州学刊》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戴维森对语言交流的约定论的颠覆》、《对戴维森宽容原则的再认识》、《从戴维森的彻底解释看翻译的可能性》等学术论文多篇。

章节摘录

  然而,单一的、封闭的语言分析对于理解文本意义无疑是不够的,正如乔纳森·卡勒所指出的那样,形成文本意义的语境是一种复合体,“语言学的分析并不能提供一种方法,使文本的意义从它各个组成成分的意义中归纳出来。……因为作者和读者注入文本的远不止单一的语言学知识,而外加的补充经验——对文学结构形式的期待,文学结构的内在模式,形成并验证关于文学作品的假设的实践——正是引导读者领悟和架构有关格局的因素”。①倘若一个文本没有读者的参与,那么该文本自身的价值是无法实现的。在这种背景下,文本意义的读者建构论应运而生。这种意义观在读者反应理论和哲学解释学那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美国读者反应理论的代表人物费什就认为文本不是独立的实体,它是读者在阅读中完成的。意义的揭示不应只置放在作品文本之中,更应置放在读者身上,正是读者的反应赋予了文本意义。哲学解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也认为,虽然文本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向读者提出了问题,具有某种完成性,但文本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经由解释者所给予的,因为读者带着由前理解和先见所形成的阅读预期去研究文本,观点的这种投射使文本验证了他所预期的东西。“意义总是同时由解释者的历史处境所规定的,因而也是由整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所规定的。

图书封面


 翻译问题新探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