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

出版社:安徽人民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7212036539
作者:沈正赋
页数:329页

作者简介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把突发公共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以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案例为依据对此进行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爬梳和探讨。通过总结、比较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实践,力求既有微观上的个案剖析,又有宏观上的系统把握,进而寻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企求在突发事件报道的理论架构上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些典型报道案例,既有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又有国内近些年来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新闻媒体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报道策略及其作用,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改进我国新闻传播工作,加强新闻从业人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实践,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借鉴与参考。

书籍目录

序绪论    【上篇】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理论研究第一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受众知情权    一、灾难新闻与受众知情权    二、20世纪80年代之前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影响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影响    四、灾难新闻报道的现状与走向第二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舆论监督    一、灾难事件与灾难新闻    二、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第三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政府问责制    一、政府问责制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    二、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问责制的关系    三、政府问责制要走向制度化、常态化第四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人文关怀    一、灾难新闻与人文关怀    二、人文关怀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表现    三、人文关怀与媒体的定位第五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媒体社会责任    一、迅速、及时地传播各种灾难信息    二、通过议程设置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    三、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抗震救灾   四、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舆论监督第六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自由    一、西方新闻自由违背新闻真实、客观性原则    二、西方新闻自由丧失报道公平、公正性原则    三、西方新闻自由变成压制不同声音的自由第七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宗教信仰    一、研究背景:西方“漫画事件”及其社会影响    二、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第八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专业主义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与要求    二、从雪灾报道看中国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建设    三、如何加强中国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建设第九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危机公关    一、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危机公关的界定    二、政府危机公关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定位    三、企业危机公关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四、非政府组织危机公关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    五、大众传媒在突发公共事件与危机公关中的作用第十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国家形象重构    一、关于三鹿奶粉事件与突发公共事件    二、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关于国家形象的思考    三、外国媒体对国家形象的修复与塑造    四、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传播中不同媒体的报道差异第十一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和谐社会构建    一、和谐社会的提出与内涵    二、突发公共事件与和谐社会构建    三、大众传媒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    四、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第十二章  2008年我国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理论研究综述    一、定量分析:专题论文数量与专栏开设情况    二、定性分析:有理有据,点面结合,中西兼顾,辩证阐释    三、我国突发事件报道水平和研究能力亟待加强    【中篇】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方法研究第一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记者职业精神    一、职业精神与记者的职业行为    二、记者职业精神产生的动力因素及其影响第二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媒体功能定位      一、危机潜伏期的媒体功能:环境监测与危机预警      二、危机爆发期的媒体功能:信息传递与引导舆论      三、危机延续期的媒体功能:社会协调与疏导情绪      四、危机消退期的媒体功能:抚慰心灵与舆论反思    五、对于汶川危机报道中媒体功能的反思第三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媒体角色调适    一、大众传媒沉默与流言讹传    二、新闻报道机制的科学调控第四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报道的策略技巧    一、活用新华社通稿为己所用,彰显媒体个性特征    二、挖掘本土新闻,拉近读者与灾难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整合相关媒体信息,全方位报道灾情第五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议程设置理论运用    一、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应用意义    二、议程设置理论在伊拉克战事报道中的运用    三、战时西方传媒奢谈“新闻自由”第六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主观倾向性    一、西方媒体报道西藏事件存在的问题表现    二、西方媒体妖魔化西藏报道的原因分析    三、如何应对西方媒体的妖魔化中国报道第七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方法比较分析    一、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报道的差异性    二、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报道差异性成因分析第八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宣传策略    一、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对国家形象的不良影响    二、媒体信息处理中的国家形象宣传策略第九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网络传播    一、突发事件与新媒介环境    二、新媒介环境下突发事件的信息特点    三、新媒介环境下突发事件的传播模式    四、新媒介环境下突发事件的舆论特征第十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网民介入    一、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形成舆论的新型大众传播媒介    二、中国网民正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独立的媒体力量    三、网民介入公共事件的作用和影响    四、如何正确地引导网民行为,利用网民力量第十一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报道主角选择    一、绝对主角的定位    二、相对主角的转换    三、正确处理好绝对主角与相对主角的关系    【下篇】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个案研究    ——以汶川地震报道为视阈第一章  纸质媒体报道汶川地震特色分析    一、党报特色:掌控全局,引导舆论    二、都市报(晚报)特色:内容贴近民生,风格别具特色    三、行业报特色:配合救灾报道,彰显行业性质第二章  电视媒体报道汶川地震特点分析    一、央视汶川地震直播的性质    二、央视汶川地震直播的特点和作用    三、央视汶川地震直播的理论阐释    四、主流媒体应该遵循的要求和达到的目标第三章  汶川地震新闻报道的特征与作用分析    一、地震灾害中新闻报道的表现特征    二、地震灾害中新闻报道的作用第四章  从信息公开角度看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与效果    一、地震信息公开的特点    二、地震信息公开的效果    三、汶川地震报道带给我们的启示第五章  西方主流媒体对汶川地震报道内容分析    一、西方主流媒体为何高度关注汶川地震    二、西方媒体对汶川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    三、引导西方媒体对中国进行正面报道第六章  汶川地震报道在高校校园传播分析    一、灾难新闻高校校园传播特点    二、灾难新闻的高校校园传播对策附录Ⅰ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附录Ⅱ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附录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附录Ⅳ  美国新闻记者如何报道灾难新闻后记

前言

  我与沈正赋教授相识数年,知道他近年来一直在为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而辛勤耕耘。碰巧,今年三月我俩都在中央党校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成为“同学”,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一天晚上,沈教授来到我房间,我俩就新闻传播学的专业教育与学科发展天南海北地神聊了一通。末了,正赋兄给我一大包材料,说是书稿,即将出版,要我为他的著作写个序言。自知才疏学浅,愧不敢当,又不好当面推辞,只得应承下来。  沈正赋教授的书稿是《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关于突发事件报道的研究,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尽管20世纪80年代后期已出现有关论文,但直到90年代中期,突发事件报道研究才引起学界的普遍重视。进入新世纪,突发事件报道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热点,然而研究成果基本上是单篇的论文,尚未见系统的研究著作问世。正赋兄要出版研究专著,自然是先睹为快。当时计划利用学习空余时间细细拜读,及时写出序言。然而,时间总是不够用,书稿没读多少,为期一月的研修班学习就结束了。三月底回到广州,时时惦记正赋兄的嘱托,三番五次拿出书稿,终因各种事务急需处理而不得不一次次放下。待忙完各种急迫之事,已是八月初,我这才能够平心静气地拜读正赋兄的大作。

内容概要

沈正赋,1965年生,安徽省肥东县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曾在安徽日报社主办的《新安晚报》担任过记者和编辑。2000年调到安徽师范大学新闻系任教。主要从事新闻理论与业务研究,先后在《新闻战线》、《新闻大学》、《新闻记者》、《中国记者》、《当代传播》、《声屏世界》等新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受众知情权  时下有个很时尚的词语叫做“零距离”。笔者认为,如果把它用到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上,那么最起码可以说明两种现象:一是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二是突发性事件与受众接受之间的心理距离或空间距离。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恐怖组织袭击的报道中,我们发现新闻的定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不仅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作出的报道,而且是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我国新闻媒体对美国“9.11”突发性灾难事件的迅速报道,使得广大受众切身感受到灾难事件与新闻报道之间“零距离”的现实存在。  美国“9.11”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灾难性事件。灾难发生后,我国国内媒体反应最快的是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大约10分钟后,即北京时间20点55分左右,新浪网就在全国率先以快讯的形式报道了这一恐怖事件,标题是《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这则快讯虽只有短短的80多字,但却是国内受众看到的第一条有关美国“9.11”事件的报道。新浪网“美国遭遇恐怖主义袭击”专题在随后的24小时内共发布了590多条信息,新闻频道24 小时的流量至少超过8000万页读数,再次刷新了突发事件时国内网站的流量纪录。随后,新华社、《中国日报》英文版的网站也很快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网络的“实时性”优势在此次报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紧随网络之后对恐怖事件作出反应的是电视媒体。当晚,中央电视台在21点开始的固定新闻栏目《现在播报》中对此事予以报道,从而让国内受众第一次看到了来自事发现场的图像。不仅如此,央视还在其后的整点新闻中连续报道这场灾难事件的最新动态,以希成为受众获知信息的第一渠道。据上海的一项受众调查显示,市民首次获知美国遭袭事件的渠道是电视新闻,高达57.3%,其次是人际传播渠道。。当然,在四大媒体中,时效性最弱的报纸也不甘落后,纷纷抢发“号外”,迅速关注、报道此事:运用爆炸瞬间定格的彩色巨幅图片,挖掘深度报道和独家报道,来抢占新闻的制高点,进而向受众传达自己的“声音”。也正因为各大媒体如此不遗余力地争相报道,从而使国内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享有对这场国际重大灾难的知情权。可以这么说,就在短短的几天内,在全世界,在我国,卜到老人下到小孩几乎没有人不知道“9.11”事件,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本.拉登。这都取决于传媒的新闻报道。那么,什么是灾难新闻以及它对受众知情权到底有什么程度的影响呢?

图书封面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沈正斌教授著作,当然,这本书还是有待完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