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人类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 实用人类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
ISBN:9787208054233
作者:(德)伊曼努尔・康德
页数:305页

作者简介

《实用人类学》即为冬季学期讲授人类学的讲义。所谓“实用”人类学,指的是对人类记忆之类的能力以及相关基础因素做深入研究所得来的并需要加以运用的人的知识。由此前提,故《实用人类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学教学法,论述了人的认识、情感与欲望能力;第二部分为人类学的特性,对人类在个体、性别、民族、种族、种类方面的特性作了简要探讨。

书籍目录

中译本再版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人类学教授法
论认识人的内心和外表的方式
第一卷 论认识能力
自我意识
个人主义
观念的任意性意识
自我观察
我们所具有而未意识到的观念
被意识到的观念的清晰或不清晰
与知性相反的感性
感性的辩护
就一般认识能力而言的可行性
带有感性假象的人为的活动
可以允许的道德假象
五种感官
内感官
官感程度增减的原因
感官机能的受阻、削弱和丧失
想象力
各种不同类型的感性创造力
通过想象力回忆过去和预见将来的能力
健康状态下的不随意虚构,即做梦
标记能力()
建立于知性之上的认识能力划分
对三种高级认识能力之间的人类学的比较
灵魂在认识能力上的衰弱和疾病
在认识能力中的各种禀赋
比较的机智和玄想的机智之间的特殊差别
第二卷 论愉快或不愉快的感情
划分
感性的愉快
关于鉴赏的人类学注解
论奢侈
第三卷 论欲望能力
与情欲相对置而论激情
专论激情
论情欲
最高的自然的善
最高的道德一自然的善
第二部分
人类学的特性
论从外部来认识人的内心的方式
A. 论个人的特性
I. 天性
II. 气质
III. 作为思想方式的个性
B. 论性别的特性
C. 论民族的特性
D. 论种族的特性
E. 论种类的特笥
描述人类特性的基本要点
索引
一、 词目索引
二、 人名索引

编辑推荐

  《实用人类学》"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袖珍经典"中的一种。原著者为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康德。康德在担任哲学教职期间,曾连续三十多年举办了两种以获得世界知识为宗旨的讲座。

图书封面


 实用人类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前言 根据人类自己的定义把人类作为具有天赋理性的地球生物来认识,这是特别值得称之为世界知识的。对思维的客体进行深思,他必须承认思维是运动的,但是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他的身体只是旁观者,只提供思考的载体,而不干涉思考本身。利用思考来改进思考,这就是人类学而非人体学。真正实用的人类学是指能用在人类自身身上的,用于改善人的认识的,并最终应用于实践的。人类学是一门向外追寻的学科,探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交往,通过向外探寻得出结论并应用于人类自身,致力于人的幸福。康德的哲学是目的导向,知道做什么才能做什么,做了才有,才能形成一门学科,盲目是不可取的。人类学研究的困难:1、人本能的不愿意被人看透,被人研究2、研究者不够乐观3、假定一致性,用相似取代不同。(其实我想系统整理我所有的笔记,可是一直没时间。我总是很着急,着急读新的,着急去寻找新的,总是容易忽略身边的和旧的。)第一卷 论认知能力被意识到的观念的清晰或不清晰如果要把一般认识能力称为知性,它就必须包括:对给予的观念的把握能力(attentio注意),以产生直观;对许多实物共同的抽象的能力(abstractio),以产生概念;以及思考能力(reflexio反思),以产生对象的知识。 人们把这些能力上占有优势的人被称为有头脑的人,把在这之上天赋很差的人称为蠢才(因为他永远要由别人来引导),而称那些运用这些能力时甚至具有独创性的人(他凭借这些能力从自身中产生出那通常必须由别人引导而学得的东西)为天才。与知性相反的感性 就观念的状态而言,人的心灵要么是行动的,表现出能力(facultas),要么是接受的,存在于感受性(receptivitas)之中。可以允许的道德假象 所以,一种极其有害的感情是,由于心灵在不断追求的那些感觉方面的空虚,由于无聊,然而却同时感到惰性地沉重性,从而产生出对自身存在的厌恶,对一切与辛劳结合着因而可称之为劳动,并能驱散那些厌恶地工作发生厌倦。它的原因仅仅在于队安逸的本能地意向。但是,哪怕理性建立起来人的法则的目的是当人们什么也不干时,可以因为他没有干任何事情而自鸣得意,就此来看这种意向也是欺骗性的。而对于这种意向再加以欺骗,就叫做消遣。对三种高级认识能力之间的人类学比较正确的知性、熟练的判断力和周密的理性构成了知性认识能力的整个领域。正确的知性,它包含着使这些概念与对象的知识、因而与真理的把握相适合的能力和技巧。如果说知性是发现规则的能力,判断力是发现那属于这规则的特殊情况的能力,那么理性就是把特殊的实物从普遍的东西推导出来,因而按照原理和必然性来设想事物的能力。所以也可以把理性解释为根据选择做判断(在实践的考虑中)采取行动的能力。在一个道德判断(因而也是在宗教判断)上人都需要理性,而不能够以条文和已有的习惯为准。 智慧作为在实践中合规律而完美的理性运用的理念,对人也许是要求太高了;哪怕是在最小的程度上,人也不能由别人灌输理性,而必须由他从自身中产生出理性来。达到理性的规范包括三条引导性的规律:(1)自己的思考,(2)在旁人的地位上(通过与人交流)来思考,(3)任何时候都自身一致的思考。第二卷 论愉快或者不愉快的感情划分为感性的愉快,智性得愉快。前者通过感官(快乐)或者通过想象力(鉴赏)而表现出来。(我觉得愉快不愉快都是感性的,智性没有愉快不愉快)我们,也可以由对自己状态的感觉在心灵上所产生的作用来解释这些感情。凡是直接(通过感官)驱使我离开(从中走出)我的状态的就是使我不快的,就使我痛苦;同样,凡是驱使我维持(留在)我的状态的,就是使我快适的,就给我快乐。也没有一种快乐能直接跟随着另一种快乐,在一种快乐和另一种快乐之间必定夹杂着痛苦。鉴赏力就是在想象中对外部对象做出社会性评价的能力。第三卷 论欲望能力 欲求(appttitio)是一个主体通过有关某种自身力量的未来结果的观念,而对自身的自觉。 与情欲相对置而论激情 激情是使心灵失去自制的那种感觉的突袭,所以它是冲动的,也就是说,它使感情迅速膨胀到不可能进行思考的程度(踏实不审慎的)。激情有如酒醉酣然,情欲则可看做一种癫狂,它执着于一个观念,使之越来越深地盘踞心头。爱一个人也许同样能同时保持正常的视觉,但迷恋一个人却不可避免地对所爱对象的缺点视若无睹,尽管通常在婚后过了一个星期,这个对象就使他重新恢复了视觉。专论激情 促使主体停留于原状的感情是快适的,而推动他离开原状的感情是不快的。当联系到意识时,前者称为快乐,后者称为烦恼。作为激情,前者叫做快乐,后者叫做悲伤。放纵得高兴(不通过对某种痛苦,得忧虑来缓和)和沉陷于悲伤(而不通过希望来减轻),即悲痛不已…… 激情在刹那间造成队自由和自我控制的破坏。恐惧和勇敢 缺乏勇敢是怯懦,缺乏无畏是胆怯。 有胆气的人是不惊慌的人,有勇气的人是考虑到危险而不退缩的人…… 论情欲 在作某种选择时,阻碍理性将它与一切意向的总和相比较的那种意向,就是情欲。情欲(passio animi)可以和最冷静的思考相结合—因而不会像激情那样轻率,也不是暴风雨般地转瞬即逝,而是根深蒂固的,甚至能与玄想共存的—所以它对自由有最大的破坏。人们用一个“癖”字来称呼情欲(荣誉癖,复仇癖,统治癖等等),却把那种没有陷入迷恋的爱得情欲除外。这是因为,当后面这种欲求(通过享受)被满足时,至少对同一个人来说,这种需求就停止了。 情欲放弃自由和自由控制,到奴隶意识种寻找自己的愉快和满足。它是纯粹理性的绝症。而一切情欲永远都只是人对人的欲求,而非对物的欲求。 情欲只能是一个人针对另一个人的意向,因为这些意向是指向相互协调或是相互对立的那些目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爱或者恨,所以它比起友爱得概念来,是一个远为重要、远为强有力地推动着意志的动力。 最高的自然的善 完全不掺杂有厌恶之情的最大得感官享受是在健康状态下劳动之余得休息。在健康状态下并无劳动在先缺贪图休息就是懒惰。 最高的道德—自然的善 这两种善,即自然的善和道德的善,是不能够混淆在一起的,因为这样他们就会相互抵消,而根本达不到真正极乐的目的。反之,处在冲突中的过舒适生活的意向和道德的意向,以及后者对前者得选择上的节制,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分在感性上、另一部分在道德的智性上有教养得人的总目的。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好艰难
  •     只能说即使是康德。。18世纪的“人类学”已经蛮不容易了。。
  •     我錯怪你了,是好書
  •     译者是邓晓芒老师,不是刘。
    开本很小,很便携,相对的,字也不大,不过做的很精致。
    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的。
  •     比较厚的小册子,邓正来译,值得信赖,塑封还在,品相十分不错。
  •     豆瓣啊~~你竟然能猜到我读过的书~~~
  •     这个册子和《判断力批判》联系起来一起看比较有收获~邓老师前言大致说到了康德在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理性最终目的之间跳来跳去,最终为社会性排除到哲学视野之外奠定基础。大概这也是西方社会学思想总要追溯到启蒙运动的某些内因所在。
  •     康德的课堂讲稿,主题是生活在现象界中的“人类”。如邓晓芒在序言中所言,此书为康翁著述中最易读者。但坦白说,此书中的大部分理论在今天看来皆习以为常,也许邓的序言比文本本身更有力些?康德晚年的作品更接地气了,一方面可能如邓所言,其理论建构本来的终极目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但另一方面或许也表明康德已经触碰到了其学术的极限,更进一步的开拓须后来者完成。
  •     我了个擦!今天复习此书,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事!原来p229就是活生生的《lie to me》啊啊啊啊!
  •     清晰的反义词不是混乱,而是不清晰。混乱是多种层面的组合,清晰只处于一个平面。【需要一字一句读,溜号就错过精彩的地方。句句真言。
  •     康德的书,译者写错了,应该是邓晓芒译的。
  •     康德最通俗的书,小册子一本,内容也很实用。
  •     很多人都说这本书是康德比较容易读的书,可对我来说不可能一两次就能全明白的,我将预用一年两年精读的书,这为大师的书是需要用心去读的而不仅仅是眼,我相信到时收获是很大的
  •     只被迫读过一点,其实很通俗~
  •     康德学长的另一面
  •     以前没太注意文明人尤其是上层生活的人的社会建构,读这本书受到一些启发。有些定义和描述很美,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过显直白而乏引人回味。不喜欢那些关于病态的定义,还有关于性别特性的定义。翻译处理得很严谨。
  •     很神奇的一本书,呵呵
  •     虽然说是康德嘴通俗的熟,但仍然有点吃力。
  •        前言
      
       根据人类自己的定义把人类作为具有天赋理性的地球生物来认识,这是特别值得称之为世界知识的。
       对思维的客体进行深思,他必须承认思维是运动的,但是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他的身体只是旁观者,只提供思考的载体,而不干涉思考本身。
       利用思考来改进思考,这就是人类学而非人体学。
       真正实用的人类学是指能用在人类自身身上的,用于改善人的认识的,并最终应用于实践的。
       人类学是一门向外追寻的学科,探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交往,通过向外探寻得出结论并应用于人类自身,致力于人的幸福。
       康德的哲学是目的导向,知道做什么才能做什么,做了才有,才能形成一门学科,盲目是不可取的。
      
      人类学研究的困难:1、人本能的不愿意被人看透,被人研究
       2、研究者不够乐观
       3、假定一致性,用相似取代不同。
      (其实我想系统整理我所有的笔记,可是一直没时间。我总是很着急,着急读新的,着急去寻找新的,总是容易忽略身边的和旧的。)
      
       第一卷 论认知能力被意识到的观念的清晰或不清晰
      
       如果要把一般认识能力称为知性,它就必须包括:对给予的观念的把握能力(attentio注意),以产生直观;对许多实物共同的抽象的能力(abstractio),以产生概念;以及思考能力(reflexio反思),以产生对象的知识。
       人们把这些能力上占有优势的人被称为有头脑的人,把在这之上天赋很差的人称为蠢才(因为他永远要由别人来引导),而称那些运用这些能力时甚至具有独创性的人(他凭借这些能力从自身中产生出那通常必须由别人引导而学得的东西)为天才。
      
       与知性相反的感性
       就观念的状态而言,人的心灵要么是行动的,表现出能力(facultas),要么是接受的,存在于感受性(receptivitas)之中。
      
       可以允许的道德假象
       所以,一种极其有害的感情是,由于心灵在不断追求的那些感觉方面的空虚,由于无聊,然而却同时感到惰性地沉重性,从而产生出对自身存在的厌恶,对一切与辛劳结合着因而可称之为劳动,并能驱散那些厌恶地工作发生厌倦。它的原因仅仅在于队安逸的本能地意向。但是,哪怕理性建立起来人的法则的目的是当人们什么也不干时,可以因为他没有干任何事情而自鸣得意,就此来看这种意向也是欺骗性的。而对于这种意向再加以欺骗,就叫做消遣。
      
       对三种高级认识能力之间的人类学比较
      
       正确的知性、熟练的判断力和周密的理性构成了知性认识能力的整个领域。
       正确的知性,它包含着使这些概念与对象的知识、因而与真理的把握相适合的能力和技巧。
       如果说知性是发现规则的能力,判断力是发现那属于这规则的特殊情况的能力,那么理性就是把特殊的实物从普遍的东西推导出来,因而按照原理和必然性来设想事物的能力。所以也可以把理性解释为根据选择做判断(在实践的考虑中)采取行动的能力。在一个道德判断(因而也是在宗教判断)上人都需要理性,而不能够以条文和已有的习惯为准。
       智慧作为在实践中合规律而完美的理性运用的理念,对人也许是要求太高了;哪怕是在最小的程度上,人也不能由别人灌输理性,而必须由他从自身中产生出理性来。达到理性的规范包括三条引导性的规律:(1)自己的思考,(2)在旁人的地位上(通过与人交流)来思考,(3)任何时候都自身一致的思考。
      
       第二卷 论愉快或者不愉快的感情
      
       划分为感性的愉快,智性得愉快。前者通过感官(快乐)或者通过想象力(鉴赏)而表现出来。(我觉得愉快不愉快都是感性的,智性没有愉快不愉快)我们,也可以由对自己状态的感觉在心灵上所产生的作用来解释这些感情。凡是直接(通过感官)驱使我离开(从中走出)我的状态的就是使我不快的,就使我痛苦;同样,凡是驱使我维持(留在)我的状态的,就是使我快适的,就给我快乐。也没有一种快乐能直接跟随着另一种快乐,在一种快乐和另一种快乐之间必定夹杂着痛苦。鉴赏力就是在想象中对外部对象做出社会性评价的能力。
      
      第三卷 论欲望能力
      
       欲求(appttitio)是一个主体通过有关某种自身力量的未来结果的观念,而对自身的自觉。
       与情欲相对置而论激情
       激情是使心灵失去自制的那种感觉的突袭,所以它是冲动的,也就是说,它使感情迅速膨胀到不可能进行思考的程度(踏实不审慎的)。
       激情有如酒醉酣然,情欲则可看做一种癫狂,它执着于一个观念,使之越来越深地盘踞心头。爱一个人也许同样能同时保持正常的视觉,但迷恋一个人却不可避免地对所爱对象的缺点视若无睹,尽管通常在婚后过了一个星期,这个对象就使他重新恢复了视觉。
      
       专论激情
      
       促使主体停留于原状的感情是快适的,而推动他离开原状的感情是不快的。当联系到意识时,前者称为快乐,后者称为烦恼。作为激情,前者叫做快乐,后者叫做悲伤。放纵得高兴(不通过对某种痛苦,得忧虑来缓和)和沉陷于悲伤(而不通过希望来减轻),即悲痛不已……
       激情在刹那间造成队自由和自我控制的破坏。
      
       恐惧和勇敢
      
       缺乏勇敢是怯懦,缺乏无畏是胆怯。
       有胆气的人是不惊慌的人,有勇气的人是考虑到危险而不退缩的人……
      
       论情欲
      
       在作某种选择时,阻碍理性将它与一切意向的总和相比较的那种意向,就是情欲。
       情欲(passio animi)可以和最冷静的思考相结合—因而不会像激情那样轻率,也不是暴风雨般地转瞬即逝,而是根深蒂固的,甚至能与玄想共存的—所以它对自由有最大的破坏。
       人们用一个“癖”字来称呼情欲(荣誉癖,复仇癖,统治癖等等),却把那种没有陷入迷恋的爱得情欲除外。这是因为,当后面这种欲求(通过享受)被满足时,至少对同一个人来说,这种需求就停止了。
       情欲放弃自由和自由控制,到奴隶意识种寻找自己的愉快和满足。它是纯粹理性的绝症。而一切情欲永远都只是人对人的欲求,而非对物的欲求。
       情欲只能是一个人针对另一个人的意向,因为这些意向是指向相互协调或是相互对立的那些目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爱或者恨,所以它比起友爱得概念来,是一个远为重要、远为强有力地推动着意志的动力。
      
       最高的自然的善
       完全不掺杂有厌恶之情的最大得感官享受是在健康状态下劳动之余得休息。在健康状态下并无劳动在先缺贪图休息就是懒惰。
       最高的道德—自然的善
      
       这两种善,即自然的善和道德的善,是不能够混淆在一起的,因为这样他们就会相互抵消,而根本达不到真正极乐的目的。反之,处在冲突中的过舒适生活的意向和道德的意向,以及后者对前者得选择上的节制,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分在感性上、另一部分在道德的智性上有教养得人的总目的。
      
  •     重读。
  •     原来康德也可以这么通俗
  •     看完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人类学的特性没有读。原因是前者对我有用,后者落后且没用。。
  •     能看懂三分之一很自豪了<( ̄︶ ̄)>
  •     据(邓晓芒)说这是康德最好懂的书,但依然很不好读。应该说是在这本书里从头到尾地回答了什么是启蒙的问题。
  •     (不当真的话)很有趣,充满了康德老爷少有的密集吐槽和讽刺;(当真的话)结论可以直接看论卢梭之后。福柯当时感兴趣的应该不在结论,而在前段中段。邓晓芒老师硕士期间翻译的啊!竟然有武汉方言词汇!
  •     人性这个东西,哲学家放在人类学的话语中说果然有趣~
  •     与anthropology无关的“人类学”
  •     康德写得最轻松有趣的一本书。但福柯同学似乎很重视此书。
  •     | B516.31 /K24S.3
  •     我本以为是一本更好玩儿的书。
  •     耳目一新。
  •     最爽的就是当你需要某本书时,它就在书架上且没拆封…
  •     康德较为平民化的作品,深入浅出分析了人精神层面的不同境界,详细阐述了人的各种情感和想法,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     他怎么啥都知道
  •     袖珍版的书很好,有收藏价值
  •     为了写paper匆匆扫过一遍……
  •     很好的一本书,康德的书总是值得推荐的
  •     这本书可以说是康德最容易理解的一部了,三大批判看得人心肝肺疼,只好先缓冲一下了
  •     人是什么?
  •     书小,携带方便,不便宜。
  •     读的是旧版,听说福柯的国家博士论文写的就是这本书
  •     这是康德晚期的一部著作,也是康德哲学的一个归宿,
  •     虽然看着看着有的时候觉得写得很好。。。但是也不能掩盖这本书标题党的真相。。。
  •     非常非常喜欢的一本小书
  •     说是康德最浅显易懂的书,其实还是蛮晦涩的,不推荐给非专业人士作人类学入门书。
  •     康德的思辨精神值得我们敬畏!
  •     感觉这本是哲学书,不是人类学的书吧。
  •     “人总得来说越文明便越像个演员。”
  •     真的很实用,然后我真的不是为了装13才读的它
  •     不加多评语,好书,不需要多说!只需一读!
  •     康德最通俗的一本小册子,却是反思自我和洞悉人性的最佳读物,打算接着看看休谟的《人性论》~另外,看了这书之后,有一个感悟:很多书要降低评分,待有时间,重新评价一下读过的书,改清理的清理~
  •     芒叔的····
  •     康德著作中最容易明白的
  •     很嗨皮
  •     原先从图书馆借来没看几页就还了,现在就要认真细致地品读才是。
  •     啃下来了……
  •     那种心理的完全衰弱称之为白痴,不是连生命力的动物式的运用都嫌不够,就是刚好只能机械地模仿动物都能做到的外部动作。它不能叫做真正的灵魂疾病,不如叫做没有灵魂。
  •     康德爷爷的语重心长:对享乐的腻足会导致人的恶心状态,对于一切都被满足的人,这甚至会使生命成为负担。年轻人,你要热爱劳动,轻视享乐。不是为了放弃享乐,而只是尽可能多地将它们永远保持在视野中!不要过早地用享受来钝化对享乐的感受性阿!
  •     康德的书一向比较难懂,这一本算是很入门的了~还不错!
  •     一位真正的恋人在他所爱的人面前是窘迫的、笨拙的和不惹人喜欢的;但一个人仅仅是装作“恋人”,此外又具有才能,那么他就能如此自然地扮演自己的角色,直到使那受骗的可怜的姑娘完全陷入他的圈套之中。 ——我看到一个闷骚的康德。
  •     无趣的归纳
  •     我知道康德讨厌脑残粉,可是我就是康德的脑残粉
  •     康老爷子对男人女人的见解不凡,书中很多话可以当作杂志情感专栏的批语。
  •     第二部分更有趣些,词目索引用来当德语单词表不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