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似祖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 神似祖先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500689294
作者:郑也夫
页数:290页

作者简介

《神似祖先》内容简介:“神似祖先”,是近年来我不断鼓吹的一套思想中的关键词。其隐含的主语不是身体,而是行为。就身体而言,没有疑问,我们绝对的形似祖先。因为在进化的长河中,夏商周时代的先人与我们的距离尚且太近,遑论元明清。祖先的身体是穿越了自然选择之剪刀的适者。因此我们在行为上唯有相似祖先才能获得健康的身心。而生存方式是不可逆的,行为上的形似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和可以追求的唯有神似,比如狩猎已成往事,跑步却适宜今时。
时下,全球范围内,生物学家的作品正以浩大之势冲击着思想界、读书界,与此伴随,国外社会科学家已从对生物学思想的学习、消化,迈向融合、创新。近年来,这两类作品都被大批量地引入汉语读书界,但是我们的社会科学家对此却表现出不可思议的麻木,《神似祖先》终于打破了这种沉默。
《神似祖先》运用生物学的观点讨论了生物(尤其是人)的行为机制和行为方式,为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内容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与炫耀,利己与利他,交换的进化,有性繁殖和婚配制度,美感,语言是本能,遗传与环境,驯化与文明,等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阅读生物学的意义
第2章 说不完道不尽的达尔文
第3章 自然选择
第4章 性选择与炫耀
第5章 利己与利他
第6章 狭义利他的生物学基础
第7章 交换的进化
第8章 有性繁殖与婚配制度
第9章 美感
第10章 适应与进步观
第11章 生长、衰老与生命周期
第12章 病、痛、苦难
第13章 沉溺快乐与追求伟大
第14章 威慑、欺骗、猜忌、笑
第15章 感官、情绪、理性
第16章 语言是本能
第17章 遗传与环境
第18章 驯化与文明
第19章 趋异、分工与生态学
第20章 领地、部落性与大型共同体
第21章 两种进化:生物与文化
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神似祖先》:视点文丛。

前言

本书是2004年出版的《阅读生物学札记》的修订本。内容的增添和观点的变化都是相当可观的。《阅读生物学札记》共16章,《神似祖先》共21章。《神似祖先》添加了以下章节:第6章狭义利他的生物学基础第7章交换的进化第9章美感第13章沉溺快乐与追求伟大第15章感官、情绪、理性《阅读生物学札记》的字数按照电脑计算约13万余字,《神似祖先》18万字。《阅读生物学札记》的参考书目包含80多种作品,《神似祖先》130余种。观点上也有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本性是利己抑或利他的认识,对遗传与环境对人类性格和行为的影响的认识。《神似祖先》还呈现了一些笔者的独家观点——这当然是最令我引以为傲的。火与人类语言产生之关系的猜想,同性恋的根源,笑的功能,追求舒适与追求伟大之间的张力——是其中较大的火花。

内容概要

郑也夫,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初中即将毕业时遭遇“文革”。1968年赴北大荒。其后的三十八年中先后工作、学习过十个单位: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六队,该农场水利工程队,工程大队学校,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平均每个单位不足四年。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交通问题顾问。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总策划。

章节摘录

第1章 阅读生物学的意义一、一个伟大学科的两种影响大约在36年以前,就是我17岁的时候,读过一本书《比一千个太阳还亮》(容克,1966)。这本书讲述的是原子弹问世的过程。书中的一个情节令我记忆犹新。原子弹的产生有赖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理论物理学一连串的重大突破。那是物理学如日中天的时代。该书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天分很高又酷爱哲学的年轻人碰到了一位物理学家,物理学家听说他要学习哲学后,轻蔑地说道:“在当今这个时代,不懂物理学还能搞哲学吗?”以后那个年轻人真的皈依了物理学。我没有缘分学习起码的物理学知识,哲学或许可以算个半吊子,但是上述那个段子不知为何深深地刻写在我心中。无独有偶。在我30余年后开始阅读生物学的时候,又读到了一个段子。一个早年笃信人类天性利他的年轻人接触到了威廉·D·汉米尔顿的思想。汉米尔顿是最先提出系统的“亲缘选择”理论,并否认无条件利他存在的可能性,在探讨人类天生是利己还是利他问题上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生物学家。这个年轻人图驳倒汉米尔顿的思想,但找到的都是相反的证据。最后这位纯真的年轻人皈依了汉米尔顿的思想,开始与汉氏的合作。但或许是心理深层的感情冲突从来也没有平复,几年以后他自杀身亡。(Ridley,1996:19)我被这一凄美的故事深深地感动。这两位不同时代的年轻人之所以分别皈依了物理学和生物学,在于这两个学科方法论与哲学观上的征服人心的伟大力量。我以为,一个伟大学科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拥有两种影响。第一种影响源于它自身的内容,即它对世界的某一方面的认识。第二种影响源自它的方法论和哲学观,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世界观。物理学曾经是这样的伟大的学科,而生物学正在取代物理学曾经占有的万流归宗的地位。一切迹象说明,这个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学将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人类的身体,同时它的深层的哲学观也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思想方法。二、生命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似特征说到底,人不是天使,是动物;不是机器,是生命。人类的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生命科学将比一切非生命的科学给予社会科学更大的启示。物理学曾经对人类的思想方法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只是因为物理学是科学中的先行者,人类对物理现象的探讨曾经领先于对生命现象的探讨。举个例子。什么是个体?这个概念对于每一个搞社会科学的人,乃至于每个社会生活中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可是我们该怎样定义它呢?我们所看到的很多东西能叫个体吗?比如螺丝钉能叫个体吗?我的答案是不能。因为螺丝钉是模子造出来的,每一个都一样,这不能叫个体。个体应该是有个性的,所谓个性就是各自的特点,没有个性的东西不可以叫做个体。个体不是物理现象,所以物理学在认识和定义个体上面很难帮我们的忙。个体是一种生命现象。是有性繁殖的产物。有性繁殖导致了子代中的成员既相似又不同。个体的最基础的特征是这种繁殖方式注入的。个体是唯一的、独自的。正如同出生是唯一的、独自的,死亡是唯一的、独自的。关于个体的这些特征及其与生殖关系,我们将在第八章中专门讨论。在此只想指出,只有生物学的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深入认识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司空见惯的概念。生命与非生命是如此不同。生命的世界有着非生命的世界决然不具有的如下特征:有序、组织、整体性、机遇、偶然性、自我复制、自我调节、历史。这些内在的特征使得生命科学与社会科学天然地联姻,成为密切联系的姊妹学科。三、学习生物学思想的社会科学家们生物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的相互学习开始于两个学科的奠基之时。这可以从这两个学科的奠基人身上清楚地看到。植物分类学之父林奈(1707—1778)将他的巨著冠名《自然的经济体系》(1749)。他把生态比作经济,他认为上帝是设计了地球大家庭的超级经济师,他使大自然中的生产和效率最大化。林奈和他以后的生态学家一直将生态比作经济,并一直从经济学中获取营养。这几乎令今天的社会科学家大为吃惊,因为自然科学似乎早已走在了社会科学的前面。几乎同样令人吃惊的是,不仅可以称做近代经济学之父,而且可以称做近代社会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的亚当·斯密(1723—1790)曾经是林奈的门徒。斯密的两部巨著中都没有提到林奈,但是看不见的手所操纵的市场经济和上帝(其实还是看不的手)所操纵的大自然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对偶。斯密究竟从林奈那里获得了什么思想,绝对是学术史上一个极富魅力的问题。自然,两学科相互催化的最大佳话是马尔萨斯《人口论》启发了苦苦思索中的达尔文,完成了他的进化论。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家,笔者打算花费更多笔墨去叙述我们营垒中的先驱和同仁从生物学思想中获得的营养和借鉴。堪称社会学教父的孔德在其著名的学科划分中自下而上列出的是: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比邻而居,且处于最高的位置。斯宾塞比孔德更重视社会与生物体的对比。他提出了社会进化论,即后来声名狼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还提出了社会有机论的理论。他认为社会与生物体有五个共同点:随着生长,二者的复杂程度都在增长,功能都在分化,各部分相互依存,各部分自成一体,整体死亡后部分还存在一段时间。杜尔凯姆是一位最强烈地意识到要为社会学争取独立地位的社会学奠基人之一:他执意从社会因素去解释曾经隶属于生理学家的自杀问题。但是杜尔凯姆同样没有忘记人类与动物的对比,没有忘记从中获得灵感。他在《社会分工论》(1893)中提出:猩猩头盖骨的最大体积和最小体积相差200立方厘米,近代成年人的最大头盖骨和最小头盖骨相差600—700立方厘米;越是发达的民族比起落后民族,其内部成员服饰上的差距越大;杜尔凯姆由此概括:越是进化,物种内部从体质到文化的离散就越大。显然,他是看重人与动物的最基础的比较的。美国城市社会学之父罗伯特·帕克身后留下的最有生命力的概念大约要算urban ecology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帕克的学生和后来人根据城市不同地段的不同功能提出了同心圆、扇形、多中心三种模式。中国老一辈社会学家由这三种模式推测,将帕克的那个关键词urban ecology翻译成了区位。最初我很难理解urban ecology,于是觉得城市区位学翻译得真好,可是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帕克要用ecology这个词。直到后来知道当时芝加哥大学校园中社会学家与生物学家、生态学家的密切交往,才明白这个词汇的产生,以及区位学的误译。当时世界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刚刚从哈佛大学转移到芝加哥大学,生态学的思想和词汇,诸如群落、食物链、生态位、共生、依存,等等,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1941年9月在芝加哥大学召开了社会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共同参与的题为“生物系统和人类系统融合的层次”的学术讨论会。出席大会的社会科学家有帕克、雷德菲尔德、克鲁伯等人。与会者一致认为:有机体和人类社会不仅类似,简直就是同一种现象。帕克比以往的社会科学家受到生态学更深刻的影响,所以他提出urban ecology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参阅帕克,1987;沃特斯,1994:380~383)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是当时最重视从生物学中获取思想营养的经济学家。他在1983年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演讲《论事理》(这篇演讲收录在中译本《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中)集中地体现了他对生物学思想的全面借鉴。他讨论了适应、生境、利他、社会的进化、文化的进化、理性的进化,努力融合经济学与生物学的思想。他可以称为当代经济学家中迈向生物学的先驱。他同帕克一样不是满足于借助生物学作生动的表达和肤浅的类别,而是真正吸收生物学的本质思想。在被称为保守主义经济学的《圣经》的《财富与贫困》一书中,吉尔德也作出过杜尔凯姆式的比较生物学的表述。我们索性引用一下。他在推崇资本主义冒险精神时说:“千百万个精子中只有一个精子孕育这个生物学上的要点,说明摸彩是生命的首要事实。就我们生命的基础和氧核糖核酸来说,我们从一开始就是千百万分之一机会的彩票中奖者。即使一切学科中最具宿命论点的生物学,在论述人的形成这个最深刻和最具有决定性的问题上,也认为那是一种偶然的随机现象。……只有在漫长的人类冒险活动中才能看出机遇的作用。事实上如果理性地计算个人的利益将首先怂恿个人躲开风险,寻求安全。”(吉尔德,l981:401)哈耶克也没有忘记阅读和借鉴生物学。他在1988年出版的《致命的自负》的第一章“在本能和理性之间”,讨论了自组织、自生长、秩序的扩张这些贯穿于生物的世界和人类的社会中的现象。在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事物作出深入思考的思想家中,我很偏爱两个人。一个是罗伯特·弗兰克。在其1995年出版的《赢家通吃的社会》中他从正在发生的事情中提炼出令人惊叹的一番又一番的道理。这以后我开始阅读生物学。而当我在2002年读到弗兰克1998年出版的《奢侈病》的中译本时,发现他已经开始大量地参考和引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思想。

图书封面


 神似祖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此文已刊于6月10日《南方周末》书评版田方萌 关于物种的由来,历史上的智者们提出过四种解释。一种生物或者被上帝设计好了,或者被人类驯养改头换面,或者从其他地方迁徙而来,或者经由天然演化脱胎换骨。最后一种理论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传入中国的时候,它被浓缩成八字短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存竞争在物种之间和物种之内展开,由自然选择决定其存亡,适应度最高的个体将有利的性状遗传给后代,每一代会产生少量变异性状。我们只要花十分钟就可以向一个孩子解释清楚。然而,直到150年前的这个月,进化论才随着《物种起源》的出版正式问世。当孟子遭遇达尔文形态迥异的动植物起源于共同祖先,这一猜想长久以来匪夷所思。每一代人生活的时间太短,不可能亲眼看到新物种的产生。演化史上的自然条件不可重复,生物学家也不能像物理学家那样进行反复实验。幸运的是,动植物的驯化帮助人类理解了改良物种的渐变机制,大自然通过化石、邻近种群和DNA间断性地保留了物种演化的记录,今天的科学家甚至可以用计算机模拟物种在不同条件下演进的过程。在过去150年,这一切大大加深了人们对生物进化史的了解。行为最复杂的生物莫过于人。进化论基于对动植物的观察而产生,它是否能够解释人类现象?我曾和一位专治政治哲学的朋友聊起达尔文,他立即表示:“动物受制于进化规律,人类并非如此。”这位朋友的书架上码放着好几排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政治哲学书籍。在他看来,智慧的人类通过理性的思考才作出正义的选择,自然不会像动物那样受本能驱使。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发现恰恰指向相反的事实:人类的大部分道德行为由某种情感机制推动,这种情感机制在数百万年的演化史中逐渐形成。人性像动物行为一样,是演化的产物。社会学鼻祖孔德曾经指出,生物学是位于社会学“下位”的学科,意即社会学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很长时间以来,社会科学家却漠视这一下位学科,在自己的领地内闭门造车。《物种起源》出版一个多世纪后,演化生物学终于开始大举进入社会科学家的视野。社会生物学“教父”威尔逊在七十年代末即提出一份旨在整合多个学科的研究纲领,一些社会科学家们也开始走出传统研究领域,从演化生物学的视角解释社会现象。三十年过去,各个学科几乎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以演化心理学成绩最大。该学科的集大成者巴斯运用大规模跨国调查,以社会科学方法验证了演化理论对人类心理的猜想。他的《演化心理学》一书已经在国内翻译出版。在美学和文学领域,《审美的人》和《文学达尔文主义》则开创了生物学和人文学的交叉性研究。后现代主义者多年来喷云吐雾,或许达尔文的文艺学传人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丝清新空气。在政治学和军事学领域,进化论也有不俗表现,当然争议就更大了。以色列军事史家甘特的《战争文明史》试图从演化生物学角度解释战争的起源和演变,就受到了《新左派评论》的猛烈抨击。进化论自诞生以来,遭到过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滥用,以后又受到纳粹主义的曲解,难怪西方人对演化理论的政治化解读非常敏感。美国政治学者阿哈特近年来著有《达尔文的自然权利》和《达尔文的保守主义》两书,让进化论为保守派的政治主张背书。结果不仅右翼的宗教势力不买帐,相信进化论的自由派也持怀疑态度。社会科学曾经从生物学那里得到过许多启发,如帕克提出的“城市生态”(urban ecology)概念。当代学者则大大拓展了生物学方法论的应用范围,在他们看来,思想发展和经济变迁都可以视作宏大的演化体系。生物学演化的基本单位是基因,有人就提出类似的文化演化单位“弥母”(Meme)。就像基因受到自然选择的无情筛选,弥母受到文化选择的有意挑选。赛蒙顿的《天才的产生:从达尔文视角看创造性》一书就据此解释为何某些科学和文艺思想能够发扬光大,而另一些被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比因霍克的《财富的起源》将经济世界看作一个复杂体系,提倡以生物学概念作为经济研究新的“隐喻”。作者认为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一味追求物理世界的力学美感,故事已经越来越难讲下去了。笔者手头这本《神似祖先》记录了一位中国社会学者阅读生物学著作后的心得体会。作为学术界的“边缘人”,作者郑也夫喜欢到别人的地盘上进行“思想远交”。 近年来,他放下手头许多工作钻研演化理论,在知天命的年纪发了一把少年狂。在这个意义上,《神似祖先》可以看作社会学家和生物学家之间的一场精彩对话——也夫让孟老夫子遭遇了达尔文。举凡灵肉、死生、人我、和战、情理、苦乐、男女、美丑等关乎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这本书都有所涉及,其分析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有醍醐灌顶之感。如果说进化论“帝国主义”的时代正在来临,也夫从生物学界猎取的火种今后势必燃成社会学界的烈焰。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正如也夫在《神似祖先》头一章所言,生物学的意义不只在其自身,更在于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尤其是对人性的看法。人类的本质属性一直是古今哲人探讨不休的话题,读者们一定还记得中学教科书上的定义:人是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唯一动物。这一技术决定论今天已经被生物学颠覆了。《神似祖先》列举了不少例子,说明动物也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甚至拥有技术文化。人类只不过使用了非常复杂的技术,也夫写道:“人类是使用火的动物要比说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更合理。”科学似乎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另一明显标志,它无疑代表了人类高超的智慧。毕竟,我们在生物学里就被称为“智人”(Homo Sapien)。可是,不少动物,如猿猴和海豚,都拥有程度不低的智能。在原始生存状态下,人类的智慧仅比其他动物略为高超,并不一定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今天的中学生都懂得牛顿定律,是因为人类掌握了积累文化的手段。如果把爱因斯坦放到采集狩猎社会,他充其量也就设计个陷阱而已。我曾读过也夫二十年前的一篇旧作,那时他还认为艺术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在自然选择理论之后,达尔文进一步提出性选择学说,揭示了美感的起源。原来艺术并不为人类所专美,孔雀开屏,杜鹃啼唱,动物早就发展出了“身体彩绘”和“山歌比赛”,这些行为在进化上的远因与人类无异——只为吸引异性。在演化生物学家看来,艺术是人类显示其适应能力的昂贵展品,而审美则是识别这种适应能力的本领。优雅的舞姿体现出灵活的身体机能,嘹亮的嗓音暗示着健康的身体素质。艺术不仅不超越生存,而且直接涉及生存中的重大利益。除去科技和艺术,似乎只有道德能将人类从野兽那里拯救出来。大多数人相信人类的道德水准高于其他动物,介乎神性和兽性之间。孟子发问:“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他的答案就是人类能够明察伦理道德。可我们先不要对自己的道德水准这么自信。如果动物家族召开全民大会,人类很可能被授予“最不道德奖”。我们为了自己的生存,总是奴役、囚禁、虐待和杀戮其他动物,甚至搞得人家濒临灭绝。我们对自己的同类也不见得多么客气。据蒂利(Charles Tilly)估算,文明程度最高的二十世纪,也是人类因战祸死亡人数比例最高的时代。相形之下,也夫引用了洛伦斯的观察:“嗜杀同类在混血脊椎动物中是罕见的,哺乳动物中根本没有。最嗜杀的肉食动物,尤其是狼,却是所有动物世界中抑制力最可靠的。”对灵长类等动物的研究表明,道德行为是社会性动物生存的必然要素。因此,我们最好把人与其他动物看作道德色谱上的两点,而非泾渭分明的黑白两极。我们中间的确产生了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他们为人类道德渗入的一点理性因素,可这仍然建立在数十万年演化而成的情感系统上。宗教信仰和伦理学的确强化了我们的道德意识,不过,与其说人类因信仰体系而行事正义,不如说信仰体系因我们的正义感而得以维持。正如生物学家瓦尔所言:“我们和多种动物共享着建筑的材料。我们做的事情没什么是真正特别的。”如果火星人在史前时期来到地球,他会发现一种使用火的直立动物。火星人收集了一些DNA标本,比较之后他发现,用火动物的DNA最接近两种灵长类,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至于用火动物嘛,火星人想了想,自然应该是第三种猩猩。这故事当然是我编的,不过外星智慧生物真的存在,他们是会这样看待我们的,而不是人类自况的“万物之灵”。动物学家时常发现黑猩猩与人类行为的相似之处,其实不是黑猩猩像我们,我们就是猩猩。将人类拉下神坛并不否定人性的伟大,《神似祖先》只是强调人性其来有自,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研究人性不能只去教堂,更应该跑到动物园去。只有同其他动物比较,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性。在《神似祖先》的最后一章,郑也夫提出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人类定义:“人是具有可能性的动物”。人因智慧而具有文化,文化具有高度变异性,因而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他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本质”。这只是针对其他动物而言,在上帝眼里,人类的可能性恐怕还是有限集,就像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如果达尔文猜对了,我倾向于从认识论角度给人下个定义:人是唯一知道到自己真正起源的动物。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演化生物学并不仅仅满足我们对自身起源的好奇心,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改善当前的处境。如果我们把智人的演化史浓缩成一年,那么短短两百年的工业时代就是迎接新年的晚宴。人类在这顿“最后的晚餐”上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经济史家兰德斯(David Landes)在谈到国家贫富时说:“穷国的人担心挨饿,富国的人担心长胖。”也夫那代人对饥荒还有着深刻的记忆,他们的儿孙已经对肥胖症司空见惯了。古话说天不变道亦不变,恰恰在我们生活的年代,变天了。同历史上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相比,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典型”世界。现代世界带给人类的好处显而易见。今天大多数人享受着保暖的服装,充足的食物,坚固的房屋和便捷的交通。科学技术当然是这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直接原因,它建立在以信任为基础的劳动分工体系之上,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方面几乎都高度依赖着陌生人的工作。人类如何从不到百人的原始部落走向聚集数百万人的大都市?《神似祖先》针对这一问题作了富有启发的探索。作者认为人类强烈的亲情有时不能或不需要进行身份识别,针对非血缘群体的移情能力由此获得发展。猎物和火种等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促进了跨部落的合作,这种合作进一步催生了复杂的语言。移情能力和语言交流为人类建立更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垫定了基础,文化积累又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这些因素最终将人类带到了现代社会。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会伤害到人类,部分因为基因变异的速度赶不上经济增长的步伐。《神似祖先》对《我们为什么生病》一书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这是一位生物学家和一位医学家合写的著作。现代人在享受医疗保健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富贵病”,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正在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腰椎病所取代。也夫称后者为“生活方式疾病”,因为我们体内古老的基因并不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举例来说,笔者的远祖带有易患近视的基因,这在无文字的原始社会并不会损害他们的视力。笔者继承了这种不良基因,每天却需要处理大量文字资料,不得不戴上一副厚厚的眼镜。当然,技术产生的问题也可由技术来解决。隐型眼镜发明之后,近视患者看上去已经与常人无异。改进后的座椅也可以减轻白领工作者腰椎的压力。现代人的肉体受到考验,他们的精神也饱受刺激。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曾经将梦露的头像进行海量复制,暗示着我们已经进入“美女轰炸”的时代。平面和影像媒体上充斥着最漂亮的人类成员形象,吸引了长相平凡的大众注视。从演化生物学来看,美貌之所以吸引我们,乃在于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后代成为拥有优良基因的俊男美女,因此身材长相是每个人择偶的重要标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无可厚非。可人类祖先从来没见到这么多被复制出来的“封面女郎”。尽管她们赏心悦目,在进化意义上却毫无价值。换句话说,我们的视觉系统被复制技术“欺骗”了,以致这些人造的“画皮”占用了我们太多时间和精力。媒体技术向现代人展示了“美好生活”的可能性,结果刺激了我们奢侈的购物欲望。作为关注天下大势的学者,郑也夫在他的另一本著作《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对此提出批判。在人类社会的多数成员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无聊感开始蚕食我们没有设防的心灵,商人们开始生产廉价的刺激品。人们以为存在着比他们当前生活更美妙的享受,消费过刺激品却面对着新一轮的无聊。要摆脱这种无聊,我们当然不必回到原始社会,却不妨“模拟”祖先的生活环境。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祖先看不到的具有欺骗性的东西,我们也尽量少看,这样就不会总惦记着刚刚推出的时尚用品。至于省下的时间该做什么,那应当是另一篇文章的主题。古希腊哲人伊壁鸠鲁曾言:“运气不好但是智慧的人胜过幸运的蠢人。”达尔文告诉我们,人类只是生命老树上的一条新枝,与其他枝干并无本质的区别。人类虽然因此失去了上帝赐予的好运,却也理解了进化带来的悲剧。最后让我追随时风,作一句广告词:对于探究奥秘的人,《神似祖先》自然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对于追求功利的人,《神似祖先》或许可以提高你的适应度。
  •     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类,正是因为人类面对混沌机制的直觉与情感决定了人类会比电脑更“聪明”。因为不是所有问题都有最优解,不是所有的行动都有一个目的。就像很多非常著名的科学理论在刚开始发表时都是没什么实际的用处的。有一点点弗洛伊德的理论还有一些哲学在里面,很值得一读。
  •     摘要:我写得太繁琐了。其实不如这样:您连现代生物学的方法论都不承认,还试图把生物学的理论应用到那么多的领域,这合适么?……个人不喜欢充满好胜心的老愤青。好胜容易使人变得盲目而狭隘。非淡泊与宁静则不能致远。“这一词汇是我的专利,是生物学思想向一位痴心阅读和思考它的高龄学生馈赠的礼物。我将之视为上苍赋予我的通灵宝玉,嘱我传喻众生的不二法门,故以之命名本书......”这话说得真是让人头疼不已。闲话少叙。人类的大脑是善于进行无意识的猜测和架构的,逻辑系统也并不一定完备,而这些工作具有较大的个体特异性。如欲发展出描述客观世界的理论,则必须以事实或实验的检验为准。符合初步逻辑的猜测是理论形成的必要步骤,然而并不是任何暂时看似符合逻辑的猜测都可以被奉为圭臬。否则必将陷入自闭的困境。这是好胜心所以使人盲目的重要原因。作者对生物学的理解让人深荷恭维之难。其一,生物学的理论尽管丰富,还并不完备。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尝试使用当代的的生物学理论,且不论方法是否合适,解释所有问题的。其二,进化的理论并不限于达尔文的时代,这与第一点结合起来,使得作者的有些观点让人深感困惑。其三,理论之可以移植,依赖于理论赖以存在的共同的物质基础,而不是其表观上藉由不严密的主观感受所总结出的相似性。本书同时可以给人以若干启示。尽管个人并不觉得作者的思维方式是可靠的,但是合理而负责任地利用生物学思想解决其它领域的问题是值得鼓励的,且接触些不论可靠与否的尝试也是多少有着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的。其二,可以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着眼于现实世界的理论的发展必须以描述和预测现实世界的运转,以世界的物质性为基础。人类的逻辑在很多时候绝非严密而可靠的。其三,治学一定要虚怀若谷,否则水满则溢,无异于作茧自缚。其四,所谓启发,可能强调的是相关信号在人类思维层面的联系,而不是其所描述的事实之间的联系。所以要发挥创造力必需摆脱一切不必要的舒服。最后,“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概念多,信息量大,读一遍还不能完全消化。但是有的观点确认让人耳目一新啊,或者说本来就是自己太浅薄
  •     明白很多自身的问题,不仅仅是自身的原因,还原了一个更本来的自我
  •     作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人的行为,其角度的独特,内容的新颖,真的可谓让我耳目一新。
  •     最早看郑也夫先生的《阅读生物学札记》就对他的阅读范围之广、之精钦佩不已,但也仅限于此,并没有明白郑先生的用意。得知郑先生的新书出版,立马买来看,竟从诸多章节中发现其实生物学对社会学更大的启发不仅仅在于社会行为的解释视角上,更重要的是一种方法论的启示!中国社会学者在方法论的探索上远远不如对其他方面问题的兴趣。此书未尝不是一种开始。
  •     郑也夫的书,每本书都是异常深刻,虽然少数观点不敢苟同,但是大多内容让人觉得过瘾。如果你要想对人类社会和行为有深刻理解,他的每本书都应该读。
  •     快递太慢了,当当的客服态度不错。
  •     正在读,文科生看起来真的很费劲啊,关于生物关于进化的部分要琢磨好久才敢说大概明白。希望坚持看完
  •     很不错的 很容易让人看懂 赞一个
  •     从生物进化论入手,谈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进化。。每一个小分支,繁殖、部落、语言、感官情绪等,好涨知识啊
  •     太实际
  •     总之,该书结合社会学和生物学两者做出延伸,郑也夫教授也属于比较激进的人,很合我的口味
  •     首先本书封面纸质都很好,内容方面也很不错,一个社会学家对生物的思考,很少有这样用心思考再去写的书, 书中有大量引用,对达尔文主义进行了详细论证,不乏精美的思想。
  •     很棒的生物学著作
  •     还没看,看简介应该是不错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     我们无法达到祖先的那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样式,因为我们的社会性和其他的因素制约着我们。从老子的小国寡民到西方人对希腊罗马文化的一次次复兴我们只能证明,我们永远回不去伊甸园而只能活在当下。但是我们是祖先的后代,我们身上还有他们的遗存。从第一只直立行走的猿人到现在与我们的容貌一点都不一样了,但是我们依旧有相通之处。只能神似,不可相同
  •     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解释了人的许多状况,深入浅出的科普作品。环境变得太快,人还是远古时期的人。印象最深的是对于进化这一词的思考,它只是一个中性词,达尔文在使用这个词时慎之又慎,却被后人误解了。
  •     哲学老师推荐的书,从生物学角度来解读人类世界,虽然还没看完,但作者的深厚底蕴,传递出的新奇想法,都让人看地激动不已
  •     反复看了几遍郑也夫的《神似祖先》。过去接触少的缘故吧,对于如何从生物本能的角度理解认识人本身、本质很有启发。我认为人类的进化(不是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质方面的进化,衣食住行······;二是精神方面的进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三是基因方面的进化。这三个方面,物质进化速度最快,变化最大。孔老夫子时代使用的器物、工具,居住的房舍,享用的食品早已被更新过无数次了。而精神的进化则缓慢得多,至今孔老夫子的书还在读,他的思想、理念还在被宣传。至于基因的进化则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保留着祖先的大量遗传因子,其变异还难以逆料。因此,人,不要自视太高。放到与其它生物同一的位置上,并不是特别的谦卑。
  •     主题有点大,不过读起来很轻松也很有启发
  •     郑也夫先生的这本书 通俗易懂 又深刻理性
  •     郑也夫先生的书很有内涵。
  •     人类不是进化而来,只是运气好活成了高智慧物种
  •     很独特的角度,告诉你现在某些让你惊呼感叹现象背后自然规律,当然是作者认为的规律。
  •     送我的 生物书
  •     从祖先的生活来窥测现代人的生存之道,找到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己的交往方式
  •     生物学著作,暂时还没看,但是朋友们都强烈推荐 给好评。。
  •     物理对哲学的启示式微,生物哲学兴起。行为和情感不能模仿的话,只能意识像祖先。
  •     以前我喜欢看完整本书书后再来当当写评论,但是这本书我看到了一半就想来评价了。郑也夫先生的这本书写的实在是太精彩了,他让我一哥对生物学完全不感兴趣的人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我甚至有到当当上买本物种起源看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边阅读边思考的乐趣,有一种相遇恨晚的感觉
  •     人和人不同,所以阅读的兴趣不同,这本书对我来说非常不错,很喜欢,也通俗易懂,给人一个全新的认识,世界如此之大,人是如此奇妙,不真正的研究,不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乐趣,生物学指导社会学,指导人性,这是多么有趣的学科!
  •     从生物学剖析人类,讲得好。
  •     读郑也夫的书总是那么愉快而富有启发。这本书是他的跨界到生物学的著作,综述了生物学对人类的思考和研究,弥补了社会学对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文字轻松不晦涩,读来很有收获。
  •     有点难懂
  •     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这本书看的是很爽的,不过豆瓣评论里有个人说害怕郑老师有天变民科真是戳我笑点。整本书可以用五个字概括:达尔文崇拜。
  •     生物社会学,启蒙读物
  •     三星给书名,一星给中国人自己在人类学领域的探索。不过恐怕作者本人也对“人类学”本身了解甚少,因为给自己的书扣上了极其不确切的“生物学”帽子,而思考的却是彻彻底底的人类学框架。再次,了解人类学应是大学必修课,对启迪年轻人深入质疑并了解人性、社会架构、历史发展路径和方向有重大作用。
  •     很久以前读过,很喜欢这本书。“狩猎已成往事, 跑步却适宜今时。”
  •     第一次看生物学科类的书籍,挺有意思的,人区别与动物,但又不脱离动物,进化论,自然选择这些我们都知道的名词进行了区分,挺好看的书
  •     本书给我启发很大,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诠释。
  •     我们的很多其实与上古如此相似
  •     生物学视角看社会学,好。
  •     郑也夫是难得的有人文关怀的社会学家,之前读过他的《吾国教育病理》,很有见地,从这本书中,可以了解许多生物学观点,生物学真的很深刻,也让我觉得人类的许多问题其实都有深深的生物学背景,互惠、道德、婚姻等等,有些解释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醍醐灌顶,很不错的书。
  •     信息量极大的生物学读书笔记
  •     用生物学的观点说一些社会学的知识,还挺逗。但是感觉东平西凑,还行吧。
  •     好好了解了进化论的主要思想,我们之前理解的区别还有参照进化论分析人类的行为,达尔文老人家就是高
  •     应该挺好的。我没看给同学买的。估计是老师推荐的。
  •     郑先生的书我个人几乎上出一本买一本,第一为郑先生的思想,第二为郑先生的为人,第三看后你才知道中国许多做学问的都是垃圾。我力荐这本书。
  •     郑也夫先生值得一读的书
  •     喜欢这类结合生物学的社会学书。2016-4-29
  •     郑老师的生物学阅读笔记,从生物学探究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真谛和意义!非常启发思考,给人以全新而深刻的角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和震撼!
  •     好像人类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生物进化论来阐释,这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谁也不可否认我们神似祖先的生活。原来研究生物学可以为哲学服务,它可以解释日常社会认识中司空见惯的概念,比如个体就是有性繁殖的产物
  •     生物学科普书本来就不多,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值得一读。
  •     郑也夫先生治学严谨、阅读不辍、举重若轻,以一名社会学家的敏锐,深入浅出地对国外生物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进行了归纳点评。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要了解人性,首先要洞悉动物本性、特别是动物的社会性,如是对比参照,方能道破天机。该书第一版名为《阅读生物学札记》,我已购得 并阅读了两遍。《神似祖先》为update版本,全书大体架构未变,不过内容有更新,参考文献有扩充,部分章节有调整。我已经又买了两本,一本赠人。
  •     大一下,郑也夫老师,生物学对社会科学的启示。
  •     郑也夫教授用其独特的视角、严谨的态度讨论了认定而行为机制和行为方式,值得一看
  •     连续看了两遍,启发甚大。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普遍误解之一,就是其实应该是“演化论”,进化似乎总是在进步,而事实上,物种出现多种变异,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才生存下来了,而不是直接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书中每一篇都是一个新的思维角度,值得多读。
  •     刚看到第五章,用生物学的角度上,诠释着,什么是爱情,亲情,性情,激情,甚至于感激之情
  •     颠覆了我对生物学的态度,以及引发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我愿意再读一遍——这是我能想到的最高评价
  •     一本生物学的著作,‘神似祖先’好书一本
  •     挺好的,买了两本,一本收藏
  •     对我来说受益良多的书,带给了我新的视点,初步了解了生物学,真的很大的架构了我的三观,让我想通很多以前模糊昏昏的事情,也对很多东西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人会认为这是变得偏颇,但我觉得这确实使我受益。
  •     利用生物学原理 运用自身 妙
  •     很不错 ,看完之后有种顿悟世界的感觉
  •     绝对的一本好书,竟然没有人评论,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通过历史和生物学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对人类文明未来担忧。实际是在发问:我们不知道从那里来,但我们不能不关心我们应该到那里去。作者在劝全世界的人,无论你有多忙,都应该想一想,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一切都反映在“守夜人的絮语”--本书原来的书名中。
  •     没想到郑教授对生命进化颇有研究,特别是婚姻和两性那块儿。
  •     郑也夫教授的经典著作
  •     观点很不错
  •     翻看了一遍,没找到可以细看的理由,不能有什么新东西吧。
  •     进化论的思想从达尔文后开枝散叶。人类不再是上帝的宠儿,而是自然选择的产物。《神似祖先》这本书对进化论的各个理论做了很好的阐述。
  •     买了郑也夫先生两本书,很喜欢!学者!
  •     正在研究 哈哈 非常吸引我的书
  •     书的内容很不错~作为科普读物,可以~如果想要深入探究,文中很多论证还有待验证~
  •     值得推荐的科普书,用达尔文的思维解释一些问题,新颖有趣。
  •     条例清晰的人类学读书札记
  •     好书真的是看眼缘
  •     郑也夫先生的确是个大牛!通过阅读该书,我终于见识到了传说中的“杂家”,郑先生涉猎和研究的东西非常宽广和全面,独特的见地能帮助读者对整个人生进行重新的梳理和思考
  •     神似祖先,神一样的书。。非常涨姿势,书中解释的达尔文主义理论感觉可以用来解释一切!
  •     逻辑自洽,值得一读
  •     关于达尔文的那节 给我的感受很多。但是后文用生物学来解释人类现象,把人类过于统一化和原始生物化了。
  •     郑老师的书 观点独到 语言幽默 值得一看
  •     读了之后发现其实对自己之前有好多的误会。
  •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为人类行为提供了非常符合逻辑的生物学解释
  •     看书全程都是上帝视角。
  •     神似祖先》运用生物学的观点讨论了生物(尤其是人)的行为机制和行为方式,为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内容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与炫耀,利己与利他,交换的进化,有性繁殖和婚配制度,美感,语言是本能,遗传与环境,驯化与文明,等等。
  •     读完了,这是一本读起来很轻松,又能有启发性的书。内容全是作者自己读“进化心理学”所做的笔记写的综述吧,很适合用来做进化心理学的导论性读物。
  •     感觉是各种理论的重新叙述。。。
  •     帮同学买的,是他们老是推荐的内容估计有点深奥,需要耐心读吧等她看完了我再看,但愿有耐心能看完
  •     作者是一个四处神游的边缘人,一个热爱生物学的社会学家,一个有深入思考的学者。通过从生物学视角对社会学的解读,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很多启示,为我们的行为找到最原始的答案
  •     人是具有可能性的动物。
  •     从新认识了“人”
  •     以进化论的观点,来思考生物学,思考人类文化。观点新颖,受益匪浅。
  •     一切迹象表明,这个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学将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人类的身体,同时它的深层哲学观也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思想方法。
  •     优酷《罗辑思维》里罗胖子数次推介的书籍。从生物学角度重新思考人类的很多行为,同时反思所谓的进化论,对了解我们为什么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有一定启发作用。
  •     很深刻读生物学读书笔记,进化心理学读名作
  •     恕我读了25%直接给了2星。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生物学背景的媒体人做的读书笔记,把一些理论重复叙述,并没有太多信息量,进化论如此迷人,不如读原著,此外作者自己的观点内并不能令人信服。总之是个拼凑版读后感然后加了个牛逼的书名。失望。
  •     书的内容有点枯燥。倒是知识含量很高。过段时间再继续读吧。
  •     人类一步步进化到此,为何还要返祖,过去是根,未来才是最终盛开的花。
  •     本书实际是选取了很多书的内容和观点,导致很多内容比较散,仅作为生物学的入门还是可以看看,个人觉得如果对此感兴趣的话看看作者引用的一些书会更有意思…
  •     书的印刷不是很好,给人很劣质的感觉,不过书内容本身是好的
  •     书不错内容丰富~~增加各方面的知识,我是研究艺术的想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加以了解这书不错
  •     看了这本书,物种起源不是滇不破的真理,
  •     没有想到生物学的书我竟然会觉得好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