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法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论方法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30
ISBN:9787300142869
作者:潘绥铭,黄盈盈,王东
页数:464页

作者简介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以中国社会学调查方法中本土经验为依托,着重强调高质量的社会学调查需要本土的调查情境,以及本土的文化、社会、个体因素对于调查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于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这两种主要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进行有侧重点的分析,原创性地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反思目前流行的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的误区与局限,并建设性地探讨两者结合的可能性与条件,提出可以提高调查质量的一些具体建议。

书籍目录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
导言论方法
上篇 定量调查方法的中国贡献
第1章 “社会学调查”与“元假设”的提出
第一节 社会学的调查:概念的提出与操作化
第二节 “元假设”:调查问卷的灵魂
第2章 社会学问卷设计的初始考虑
第一节 问卷调查做不到什么
第二节 社会学问卷是要研究问题,而不是描述现象
第三节 理论应用:社会学问卷调查之本
第四节 设置相关假设:社会学问卷之魂
第3章 问卷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本工思考
第一节 常见的误解
第二节 设置“开放题”是一种失误
第三节 反思“观念调查”
第四节 不许事后假设,慎用二手资料统计
第4章 随机抽样的本土应用
第一节 以社会科学为主体,发展随机抽样
第二节 “居住区”的抽样构想及实践
第三节 抽取调查样本的本土方式
.第四节 居住区指标:在社会学问卷中把个体复归到社会中去
第五节 网站调查与实地调查的实证对比研究:样本偏差程度及其方法论意义
第5章 调查实施过程的展现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队伍的组建和选择
第二节 本土的难点:进入现场
第三节 调查前的准备
第四节访谈
第五节 调查的管理
第6章 调查操作方法的自荐
第一节 邀约被访者:调查本土化的尝试
第二节 千方百计防止“假数真算”
第三节 请使用笔记本电脑来调查
第四节 多种应答率的设计与学术意义
中篇 定性调查在中国:操作过程的展现、分析与反思,
第7章 中篇引言
第一节 文献回顾的体会
第二节 重视调查过程的展现和反思
第三节 一些名词的说明和选择
第四节 进行定性调查的初始考虑
第8章 定性调查新解
第一节 “求同法”、“求异法”与“求全法”的不同性质
第二节 对象选择与人数问题——“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及其方法论意义
第9章 为什么设计,设计什么
第一节 理论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第二节设计之源
第三节 提出好的问题,研究就成功了一半
第四节 研究方法的设计
第五节 设计的调整:“踩点”与试访谈
第10章 社区考察:社会学定性调查的本土尝试
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考察
第二节 “进入”
第三节“切人”
第四节 社区考察中的“观察”
第五节 耳闻、聊天、体验:定性调查中“共述”、“共景”、“共情”的递进
第11章 深度访谈的本土应用
第一节 深度访谈的不同分类及其意义
第二节 访谈是共同讨论,而不是一问一答
第12章 座谈会调查法的重提与反思
第一节 座谈会的分类与意义
第二节 座谈会的适用条件
第三节 座谈会的操作
第四节 座谈会中的权势关系
第13童 “现场反思”方法
第一节 录音还是笔记
第二节 调查与反思的同步过程
第三节 现场分析
第四节 需要被研究的研究者
第五节 质量判定的标准:笔者的认识
下篇 方法论层次的探讨
第14章 “主体建构”:性社会学研究视角的革命及本土发展空间
第一节 从“性科学”到“性的社会建构”
第二节 “主体建构论”的逻辑结构
第三节 中国“性”研究的主体建构——从方法论层面表述的本土化
第15章 中国社会调查中的研究伦理:方法论层次的反思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伦理的讨论:从道德层次到方法论层次
第三节 研究伦理具体应用的方法论来源
第四节 研究伦理的方法论探讨:举例说明
第五节 研究伦理的刚性贯彻与认识上的局限性
第六节 高于伦理原则的道义责任
第七节 讨论:研究伦理的自觉源于“主体建构”视角的确定
第16章 对于社会学调查方法的光谱式理解
第一节 社会调查,何谓真实
第二节 “定量与定性之争”:笔者的参与
第三节 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结合,组合,还是整合
第17章 问卷调查的“过程控制”:论主体构建视角下调查方法的整合
第一节 生活环境的控制:添加对于调查点的全面考察
第二节 调查情境的控制:激发主体的充分呈现
第三节 数据质性的控制:收集“主体的构建表现”
第四节 走向整合:过程控制的方法论意义

编辑推荐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

内容概要

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创建人、所长。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设“性社会学”课程。基于二十余项实证研究,奠定了中国性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创立了“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性产业”、“性化”等基本概念。
黄盈盈,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小姐”研究、女性的身体与性、性研究的定性方法、艾滋病的社会影响因素。著有《身体·性·性感——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研究》等论著。
王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社会学研究方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殊不知,研究设计得再严密,问卷设计得再科学,都不能必然产出准确的调查数据。一言以蔽之,调查数据的质量掌握在各个现场调查员的手里。如果忽略了这一环节,就很容易走上“假数真算”之路。(1)课题负责人应该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用以规范、指导调查者的工作。(2)课题负责人需要对调查的操作规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让调查人员领悟调查规程每一程序的必要性和意义。(3)实地调查时,课题负责人要随时掌握调查实地的进展,督导调查的操作过程,使其严格遵循既定操作规程进行操作。(4)实地调查中会碰到各种新情况,只有课题负责人才能从调查目的、调查内容上进行通盘考虑,做出判断,保证调查的一致性与可靠性。只有这样,课题负责人才能做到对调查数据的质量心中有数,才足以投入与领导后期的统计分析。调查组长,至关重要笔者的三次全国调查分别由3~10个调查小组同时展开。各调查组一般由一名组长、四名调查员组成:调查组长带队进入调查现场,负责公关、邀约、调查员的管理、访谈室的确定、数据的传送等工作。组长不但负责本组的管理工作,还负责食宿、调查点的接触、公关、邀约“待访者”等工作。根据笔者三次调查的经验,组长最好是成熟女性:进入居住区时,女性更具有亲和力与沟通能力;登门邀约待访者的时候,女性的威胁性更小;食宿安排、后勤管理等女性也更适合。但是,女性的不便之处也很突出,例如,在需要应对不良的治安状况之时。组长控制着调查的具体过程。课题负责人对于操作规程的修改、对于问卷程序的更新或补充都直接传达给各组长。这就需要课题负责人与组长沟通非常顺畅,有些很紧急的事项必须马上通知给各个组长,而且保证他们能够立即执行。这里就有一个双方关系如何设置的问题。一般来说有下列三种形态。第一种是“家族式”,也就是运用师生关系或者亲情关系,组长由课题负责人的学生或者亲友担任。其优点是双方容易互相信任与配合,多一层情感制约。但是其缺点也很突出,就像2000年来中国家庭的悲欢离合一样。

图书封面


 论方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墙裂推荐呀。
  •     老潘小黄等一生心血的总结
  •     看完过,买了送给同学,很不错的书
  •     虽然贵了点,不过很值。可以说是本土方法之典范。上下篇量性与质性的深度剖析,使你从理论走向实践在回归理论
  •     方法论不能再赞!既有理论也有实证研究的经验
  •     老潘的学问,无论方法还是研究,都是一流的。
  •     每次下田野耳畔都回响起盈盈女神和潘老师的谆谆教导... 要重读。
  •     入门,实诚,接地气!
  •     全来源于调查经历,所做思考有血有肉,语言通俗不晦涩,但是处处贯穿方法论的精髓。关于问卷调查假设、问题提出和社区考察部分该一看再看。看着书就能脑补老潘笑眯眯上课的模样。
  •     这本书结合中国实际,有效地说明了调研需要注意的问题
  •     和我的学生们一切做一次读书实践,实践如何做社调~效果很好,朋辈学习,受益良多
  •     这本书还是有作者自己的东西,并且阅读较为轻松,推荐大家悦读之
  •     作为外行的我,尽管读起来有些吃力,但是有收获,值得一读
  •     求赠书死活求不到,还是自己买了事。果然有趣。
  •     质性研究写得非常精彩!是国内目前关于质性研究写得最好的一本书!
  •     1、探讨社会学研究思想的力作。2、丰厚的实践经验,宽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灵动的笔触和文风。3、在国内社科学界可谓鹤立鸡群。
  •     拨云见日
  •     难得的实在和自我审视,对于本土化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给予了最为原创的贡献。平实易懂,不卖关子。
  •     很扎实的一本书,语言平白简易,于细微处引人深思。是国内社会学本科调查方法教材的有益补充,作者对定量和定性之争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一、两者都是统合在一个更高的问题之下的事物,也就是说更高的问题是人类的认识/认知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两者的冲突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真问题”;二、整合的观点
  •     定性的书都很有趣XDDD 讲定量的部分虽然不多但是也蛮值得经济学调查参考的。看到了很多黄盈盈课上一直强调的理念,虽然我觉得他们过分美化小姐和红灯区,不过尊敬他们在定性方法上的坚持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过段时间想看看潘绥铭的其他书和黄盈盈的博士论文。
  •     质性的主体建构强调很有意思,私以为质性部分较定量部分写得更好(尽管不是一本教科书但是摈弃了教科书的教条式说教反而更赞)。【断绝了某些人希望搞定性研究的念头——恋爱没谈过还搞定性研究。。。】
  •     不管你有多少意见或者是建议 老潘的东西就是字字珠玑
  •     师门宗旨:接地气 不装逼
  •     很多详细的操作,很多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值得借鉴学习
  •     本土化实践,实务必读。
  •     难得一见的以本土化的视角书写的质性研究方法
  •     潘教授。。唉
  •     这本书从大二直到现在还经常翻看。
  •     关于社会研究方法的奇书,早读早超生系列。
  •     本土社会调查经验谈,非常赞!读完就像江湖小虾米被老司机凭空灌入几十年功力,虽然自己还不会做,但识破市面上的伪劣研究已然绰绰有余~
  •     他的书非常值得看,讲得清楚又容易学习。
  •     室友推荐,但我不是冲着方法去的,读过的人懂。。。
  •     接地气的一本研究方法著作,书中介绍了很多社会调查中的实践技巧,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缺点是理论和方法论层次的讨论比较薄弱,不够深入,作者在一些地方已经触及到了方法论问题的关键点,却轻易又跑开了。
  •     书的下边貌似被挤压了 不美观 虽无大碍 但是我很不爽 我买的是新书 OK? 发货之前就不知道检查么 还是看到了故意发的货 请给个解释
  •     真的不错,读完了。我觉得是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丛书啊。社会研究(做学问)该怎么调查研究,思路清晰明了。棒!
  •     随便读的,对于自己来说没有太大的价值
  •     很喜欢,社会学专业的应该人手一本
  •     不错,跟描述一致,要死包裹中有发泡塑料 包裹就更好了、
  •     力荐,几十年本土实践后的总结反思,既有方法论层面的又有实践操作层面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对于定性调查来说确实是本不错的参考书
  •     国内方法学研究的缺憾在于缺乏研究者田野过程、个人经历的展现、分析和反思。方法论是晒逼格的,论方法才是接地气的。PS,早知有如此深刻的洞见和反思出版我也就不写那种文章了。。。。不过此书常年未被视为方法课堂上的教科书,也说明了一点,有多少研究者和教师都在一叶障目自欺欺人
  •     经典方法类书籍,是发表在核心期刊文章的系统化!
  •     很平实……
  •     也没有那么神,而且有点怪。感觉“求全”和“求异”的方法有些偏离了社会学的目的,而“主体建构”则有些偏离社会学的理论和假设。当然,点到了太多关键的问题,尤其是关于“很多定性无非是访谈的定量”的吐槽~
  •     接地气啊
  •     特别实在的一本方法书,解决了很多实操方面的问题
  •     潘教授实乃奇人也。
  •     人大性学研究所编写的关于定性社会学调查的实战指南,很有实用价值,也可以当做调查笔记来读。
  •     国人、外人在中国做田野均有必要一读
  •     对学习和从事社会调查的人来说,非常实用。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许多社会调查中会遇到的问题,而且因为是调查的特殊群体,所以对初学社会调查而缺少实际经验的人来说很有指导意义。不过价格挺贵的,估计也只有做这个专业的人会买来看吧。
  •     基于对红灯区这一敏感地带的社会调查谱写调查的方法和理论,有趣且实用。
  •     潘老师在书中提到经费“逼良为娼”,收拾他不是从书中得到启发吧?读其句,甚悯,想来只要同行、读者、亲故认为荣誉无玷,即很圆满。
  •     正在读,很专业
  •     : C915-31/3128
  •     之前还与我导师感叹 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其实都是命定的。潘老师的书是我读过的国内关于质性研究方法不可多得的佳作 他聪明 实诚 读之往往使人抚掌大笑。社科学生多读一读这本书 中国学术环境下的垃圾研究可能也会少一些。
  •     最Hard模式的研究催生出的,最sensitive的方法反思。还好有这些较真的人,在停滞不前的研究方法论争中,开辟出新的天地。
  •     值得反复琢磨。潘先生是少有的既做问卷,又做定性的学者;是既有哲学领悟,又有生活灵性的学者;是既“老奸巨猾”,又真诚无比的学者。
  •     不能更赞!!(是有多鄙视定量哈哈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