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共同体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想象的共同体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
ISBN:9787208042629
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页数:242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本探讨“民族主义”的经典之作。作者扬弃了固有的研究途径和教条,以哥白尼精神寻找新的理论典范,为民族主义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作者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他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来探讨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作者将民族主义放在比政治史或政治思想史更广阔的“文化史”和“社会史”的背景中来理解——民族主义不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政治

书籍目录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导读第二版序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文化根源第三章 民族意识的起源第四章 欧裔海外移民先驱者第五章 旧语言,新模型第六章 官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第七章 最后一波第八章 爱国主义和种族主义第九章 人口调查、地图、博物馆第十章 记忆与遗忘译后记

图书封面


 想象的共同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尼迪克 安德森的这部专著是民族主义研究的经典之作,研究民族主义是绕不开它的。安德森的观点颇具开创性: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民族主义的合理性则在于它给一定的人群提供了情感上的稳定联系,借此人类获得了生存上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也获得了人际审美的满足,特定人群对彼此也有了一种特定的认同感。想想也确实如此听说最近安德森去了台湾,大讲特讲"有一个民族的存在是好的",这无疑附和了岛内原本就存在“民族主义”情绪,给台岛带去了不稳定因素,安德森的动作已经完全超越了一个学者的职责,这也是安德森仅仅着眼于民族意识方面的必然结果,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不过,和他那个著名新左翼评论家弟弟佩里 安德森一样,安德森的学问是没的说。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读了两遍,对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了不小影响。学术著作有这样的文笔,难得。
  •     方言与民族的形成,印刷出的语言与象征性事物"共同的体验",殖民地“故乡的异乡人”。夜里失眠听着雨看完的。方言的作用值得再挖掘。
  •     关于“民族”,第一次读到如此深刻的定义。继“民族”与“民族主义”后一系列发生的历史看起来如此让人“啼笑皆非”。
  •     以印刷语言基础的想象是民族的原型
  •     美帝收了多少被驱逐者╮( ̄▽ ̄")╭
  •     前几章比较通俗,容易理解,仔细读还有小趣味。九十章是之后加上的内容。第八章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回答了书里最开始抛出的问题。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很多句子翻译的太长了,全都是破折号,有一点难理解。
  •     翻译的很好
  •     大致能够理解,但其中很多地方不明所指
  •     今天老先生去世了,我真的好难过!当年初读这本书时的激动和共鸣现在仍然记得。
  •     想象的,有主权,有边界。
  •     读的是本版,后来是2005版,以本版做笔记(豆瓣、电脑俱存)。本书作者不界定范围就论述,根本不具有普适性。除非nation不译为“民族”,而以其他适合的词代替,而这个可替代之的词尚未想到。所以它还是不具有普适性。
  •     09,Dec
  •     略枯燥,这个视角太厉害了,对于民族,民族国家这个东西,进行了探索。
  •     如果想象真有如此强大的力量,那么就在解构中认识自己,在建构中去和自己相遇。另,非常清晰的结构与逻辑,用人类学的实例作为佐证很有实体性,不过将亚洲国家与欧洲国家的平行举证上似乎有点点不够有说服力,或许加入些历史学的回溯会让论据的基础更厚实些?
  •     素养不够,读得多费劲也不知能否知其一。
  •     不是民族造就了民族主义,而是民族主义造就了民族,思想是原动力。
  •     从人类意识的深层次出发去探讨民族主义。研究的起点更深了。
  •     “想象”一出,很多问题的理解方向随之彻底改变。毫无反思通盘接收的,成了斯德哥尔摩症患者,不言而喻的合法性荡然无存。而认识到各种强制性的力量,反抗是容易的,认同则是更难勉强的,于是漂泊的更加漂泊,受困的倒似乎有了出路。出路在哪里,似乎只有后现代学者在找。听起来荒谬可是。
  •     自由人才有民族,奴隶只属于奴隶主。
  •     将民族概念与宗教作类比而阐释成“想象的共同体”很有启示意义。但是我始终觉得他的理论不能用来解释中国,其中必有问题。
  •     看不太懂
  •     虽然这本书比较吊诡,但是还是很具有启发性。
  •     受益匪浅
  •     第一遍 没太仔细看 也确实没懂
  •     翻过。历史、地理素养不好,看起来提不起劲。抱歉啊抱歉。
  •     我觉得不错
  •     真受欢迎啊好容易才借到了。有种神奇的跳跃性和想象力
  •     安德森的大作最富洞见的理论是“homogeneous, empty time”以及“simultaneity”这个概念对于民族想象、建构的作用。关于“朝圣之途”的譬喻形象地揭示了被殖民土著尽管被赋予接受宗主国教育的权利,他们的仕途却终其一生徘徊在划定的殖民地范围内的不平等性和层级性。又正是在这样的旅行中,遇见了形形色色与己类似的同胞,一种共时性的民族意识悄然萌发。作者大力强调了印刷语言和印刷资本主义对想象民族共同体的作用,却因其过度强调“发明民族主义的是印刷的语言,而不是任何一个特定的语言本身”、“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而遮蔽了帝国主义剥夺了殖民地人民自行选择习得何种语言的权利的事实。另,中译本删去了“The Angel of History”这一章。
  •     越来越读不懂,尤其是反向的腹语术和朝圣之旅。
  •     补记,很早以前看的,那个时候主要是看吴叡人的导读前言很感动,及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三波划法,同一的、空洞的时间及神圣的朝圣并不是很理解
  •     不断被人的想象构筑出来的共同体,前提是置身于群体中的认同感。
  •     抱着朝圣的心理,本期望这本书会揭示民族主义的虚妄性,没想到我看到的却是其正当性。当然我基本没看懂,前两章概论还好,后几章细述越来越难……再看一遍会好一些~
  •     杠完了 吊诡的感觉
  •     以自己的水平,只有导读和前几章的内容能够读懂= =但也十分受用了。 后面的对于世界历史地理的要求太高,加上似乎是翻译的问题,很难看进去。【“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它是想象的,因为即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们大多数的同胞,和他们相遇,或者甚至听过说他们,然而,他们互相连结的意象却活在每一位成员的心中。】
  •     虽然由于历史、地理知识严重不足,很多内容没有读懂,但是能够读懂的部分,已经是非常有启发性的了。但是译后记“为着去找咱们的台湾”是什么意思?
  •     说实话,读起来比较吃力,不是太懂。
  •     看查特吉时才知安德森的好。呵呵呵呵。
  •     好好的书被阉了一整章,不就是分析了一下为什么三个社会主义国家互相掐架的事嘛
  •     想法很好,但是读起来真是别扭,很不好读。
  •     民族是被想象为有限的拥有主权的共同体。种族主义是起源于阶级差别,而民族主义是起源于文化。
  •     民族是神马啊民族是神马
  •     “‘民族主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     韩丽枫老师在中国文学课上的推荐读物。感觉她读懂了而我没读懂。不知道是自己的阅读能力不够还是知识储备不够或是被翻译奇怪的用词弄得有些无措。读完这版,保证你对一个词特别敏感——吊诡。
  •     瞬间爱上翻译者
  •     能看得懂中文翻译版的都是牛X人,我表示我弱了,看在原著神书的份上给个一星吧
  •     观点其实已广为传播,不看原书也能知道个大概
  •     读一本好书,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对这个人类社会的多元性多一种包容。我们在共时性和同空间的多维作用下,靠着认知和意识,决定着自己的行为,没有什么偏见,一切都在伟大的想象中完成对彼此的约束。
  •     有位德国同事在以欧盟法的角度写citizenship,他的评价是Anderson reshaped the norm of the nationalism。而文道很适时地在巴黎恐袭之后来介绍这本书。利用复活节看完了这本书,值得再翻一遍英文原版,
  •     安德森的四波民族主义浪潮的界定弥补了我阅读霍布斯鲍姆时的混沌。但他使用的一些后现代的分析方法仍觉得缺乏具体的史料论证。
  •     挺有意思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