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面子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
ISBN:9787300060583
作者:黄光国,胡先缙 等
页数:242页

作者简介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并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生活。本书所描述的社会行为,正是在儒家伦理的影响之下,中国人深层心理结构的一种反映。可以说,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社会心理的深层结构,使人在不同社会制度中表现出“人情和面子”问题。这种以“人情和面子”问题为核心的关系学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在中国历代官僚体制中尤为突显。本书作者运用“人情面子”这一理论框架,对中国历史上的官场运作规则给出了更透彻和深入的阐释,提示了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潜规则”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本书中讨论“脸”和“面子”的篇幅居多:丢脸、长脸、不要脸、没脸见人、脸皮厚、体面、给面子、留点面子、要面子、看我的面子等概念,成为描述中国人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的基本概念。如果你读完这本精彩的《面子》,你会对《厚黑学》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当然,也正是这样一本书,方可使你了解一个全面的华人内心世界。

书籍目录

自序:控索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
1 人情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2 中国人的面子观
3 华人社会中的脸面与沟通行动
4 中国政治联盟特殊关系的初步模式:台湾乡镇中的人情和关系
5 科学制度下的权力游戏:《儒森外史》中 “范进中举”的社会行为分析
6 帝制中国官僚体系中的暗盘管理
7 儒家关系主义与华人企业的组织文化
8 道德脸面与社会脸面:儒家社会中的依附性自尊
9 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论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

编辑推荐

  《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讨论“脸”和“面子”的篇幅居多:丢脸、长脸、不要脸、没脸见人、脸皮厚、体面、给面子、留点面子、要面子、看我的面子等概念,成为描述中国人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的基本概念。如果你读完这本精彩的《面子》,你会对《厚黑学》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当然,也正是这样一本书,方可使你了解一个全面的华人内心世界。

前言

  本书中讨论“脸”和“面子”的篇幅居多:丢脸、长脸、不要脸、脸皮厚、没脸见人、体面、给面子、留点面子、要面子、看我的面子等诸多概念,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的基本概念。而这些概念也正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深层心理结构的一种反映,从而揭示“人情与面子”在中国历代官僚体制中的突显地位。据悉,本书共收录的9篇论文中,其中有5篇曾在台湾结集出版,不仅引起当时学术界的强烈反响,而且市场销量非常好,再版次数达10余次之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出版此书,不仅保留了原书的精华,而且又增加新的论文,丰富了原书的内容。如果你读完这本精彩的《面子》,你会对《厚黑学》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当然,这样一本书,也是你更为深刻了解华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解读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智慧的心灵都是敏感的。据说雨果在参观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发现一面墙上刻着“命运”两个字。它的痛苦扭曲沧桑深深的震撼了这位作家,《巴黎圣母院》的灵感之火顿时照亮了他的头颅。换了常人,大概根本不会留意,即便看见了,也不以为然。  “面子”是丰富的中文词汇里一个古老的概念,熟悉得以至于让人熟视无睹。但黄光国先生却以心理学者的敏锐,捕捉到它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社会心理的深层意象,由此出发,融汇儒家思想和西方现代科学哲学,建立了本土化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被区分为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当请托者请求资源支配者将他掌握的资源作有利于请托者的分配时,资源支配者首先进行的是“关系判断”。对于被他界定为情感性关系的人,他将按照需求法则对待;对于被他界定为混合性关系的人,他将按照人情法则对待;对于被他界定为工具性关系的人,他将按照公平原则对待。  但无论哪一种交往法则,都是“报”的规范的衍生物。在情感性关系中,不管是在回报的资源还是期限上都没有明确的范围,比如父母抚养子女时竭尽所能,不会以算计的心态付出。在混合性关系中,“礼尚往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回报方式则成为维系彼此关系的法则。而在工具性关系中,回报通常是等价并且即时的。在此基础上,黄先生指出:促使中国人对别人“做人情”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他对别人回报的预期。  为了论证“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的普遍适用性,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旁征博引和对《儒林外史》范进中举故事中各色人等的社会行为分析,证明了这一理论对中国古代的社会行为的诠释能力。接着作者在《儒家关系主义与华人企业的组织文化》一文里,用这一理论模型对现代华人企业进行了分类分析,说明了现代华人社会运作机制的儒家特色。  从儒家关系主义的理论体系出发,作者解构了关系与面子的权力游戏。在分析了面子的虚与实、动态性和多重性等特质后,作者通过对一系列“面子语言”,比如给面子、损面子、借面子、顾面子等概念的解析,揭示了面子与社会互动之间的关联,即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潜规则”。  而本书最具启示意义之处在于黄先生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的方法论。在压轴文章里,他通过对自己学术生涯和建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过程的回顾, 提出了“多元典范的观照”方法:以“实在论”建构理论,以结构主义分析文化,并以“实用主义”从事经验性研究。说到底,这是一种“西学东用”、博采众长的治学方式,它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传统文化的中国学者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内容概要

黄光国,台北市人,出生于1945年11月6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育,致力于发展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著有中英文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曾获得“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三镒,优良研究奖十余次。目前为“国科会”特约研究员及“教育部国家讲座”教授,并出版下列专门著作:《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儒家思想与东亚现代化》《王者之道》《知识与行动:中华文化传统的社会心理 诠释》《民粹亡台论》《权力的漩涡》。现职: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教育部”追求卓越计划华人本土心理学研究中心负责人。

章节摘录

  解读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智慧的心灵都是敏感的。据说雨果在参观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发现一面墙上刻着“命运”两个字。它的痛苦扭曲沧桑深深的震撼了这位作家,《巴黎圣母院》的灵感之火顿时照亮了他的头颅。换了常人,大概根本不会留意,即便看见了,也不以为然。  “面子”是丰富的中文词汇里一个古老的概念,熟悉得以至于让人熟视无睹。但黄光国先生却以心理学者的敏锐,捕捉到它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社会心理的深层意象,由此出发,融汇儒家思想和西方现代科学哲学,建立了本土化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被区分为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当请托者请求资源支配者将他掌握的资源作有利于请托者的分配时,资源支配者首先进行的是“关系判断”。对于被他界定为情感性关系的人,他将按照需求法则对待;对于被他界定为混合性关系的人,他将按照人情法则对待;对于被他界定为工具性关系的人,他将按照公平原则对待。  但无论哪一种交往法则,都是“报”的规范的衍生物。在情感性关系中,不管是在回报的资源还是期限上都没有明确的范围,比如父母抚养子女时竭尽所能,不会以算计的心态付出。在混合性关系中,“礼尚往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回报方式则成为维系彼此关系的法则。而在工具性关系中,回报通常是等价并且即时的。在此基础上,黄先生指出:促使中国人对别人“做人情”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他对别人回报的预期。  为了论证“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的普遍适用性,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旁征博引和对《儒林外史》范进中举故事中各色人等的社会行为分析,证明了这一理论对中国古代的社会行为的诠释能力。接着作者在《儒家关系主义与华人企业的组织文化》一文里,用这一理论模型对现代华人企业进行了分类分析,说明了现代华人社会运作机制的儒家特色。  从儒家关系主义的理论体系出发,作者解构了关系与面子的权力游戏。在分析了面子的虚与实、动态性和多重性等特质后,作者通过对一系列“面子语言”,比如给面子、损面子、借面子、顾面子等概念的解析,揭示了面子与社会互动之间的关联,即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潜规则”。  而本书最具启示意义之处在于黄先生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的方法论。在压轴文章里,他通过对自己学术生涯和建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过程的回顾,提出了“多元典范的观照”方法:以“实在论”建构理论,以结构主义分析文化,并以“实用主义”从事经验性研究。说到底,这是一种“西学东用”、博采众长的治学方式,它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传统文化的中国学者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图书封面


 面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做人难,做中国人更难!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虚伪性,名和实得分离,严重的形式主义……中国人嘴里说的和实际做的往往不一致。往往是表面上吹捧一套东西,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套东西。中国社会很复杂,中国人很复杂。不搞明白这些,很难在中国混的很好。人情 面子 关系网 这些社会经验多的人都知道的但是都不说的东西更值得我们仔细研究。所以,我建了一个QQ群:国情国民研究  群号:94695262热烈欢迎大家加入大家加入!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学习社会学、管理学、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同学,比较推荐读。如果研究中国组织的特色,更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
  •     作者深受许烺光先生学说影响,也是在继许先生的学问在往下做。此书同著者胡先缙女士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此书非常值的看,通过学习此书你会了解自己的许多行为。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文化。
  •     书不错,是黄先生及他人的论文集,但封面有污痕,裁剪也有问题,估计是后面几本。
  •     一个本土概念的运用
  •     最困惑的时候给了我读书的定力,感谢孙庆忠老师
  •     我当初是怎么读完这类书的………(>_<)
  •     分析的还挺准确的,只不过全书是由几篇论文组成,论文之间有些散,结构不是很好。核心篇是《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论述中国人如何运用“人情”和“关系网”向资源支配者请托,个人觉得很有道理,只不过论文形式篇幅有限,内容再丰富些就更好了~
  •     : C912.1/4896
  •     dangdang网的服务还是不错的,虽然送货的时间太长,但个人觉得相对于收费而言,已经物超所植了。
  •     以几篇论文组成的书
  •     研二读毕。
  •     这书真的不错,刻画得很深入
  •     这是一本解析中国人心态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的好书,它取材于外面的现实生活,分析得头头是道,条分缕析,让人感到透彻清晰。
  •     很想在有时间的时候,把这本书做成一个ppt。很好的一本书呀
  •     论文集。其中黄自己的第一篇、hu的、还有jacobs的,是经典中的经典。另外对基层官吏制度的研究的也很有意思,第一次觉得政治和历史研究那么好玩
  •     学习如何以西方能理解的语言讲解中国
  •     书是不错的,很严(拘)谨的分析。但简介里扯上厚黑学有点不靠谱。
  •     启蒙~
  •     算是看的挺快的一本了
  •     中国确实是人情社会,宗族制度,按血缘和亲情组织的,从社会学上来说不是现代化的社会
  •     以心理距离为横轴,感性理性为纵轴,对比西方剖析国人特性。
  •     社会学的著作,需要认真读。我还没有读透。年轻的我试图借助这本书来理解社会。
  •     小有启发。学英语久了,都忘了“面子”了,只记得air,manners,civilities和ceremonies了。
  •     诠释厚黑学。
  •     社概的课后阅读材料。感觉作者的观点还是很精辟的,把生活中常常遇见的现象用一种理论的视角阐释出来。
  •     普适心理学,有意思。
  •     这本书实在是太普通了,看完没有任何好的记忆。
  •     学术论文集…对一般人而言最有用的是划分出情感、混合与工具三类关系
  •     http://219.151.4.130/guochen2/renjijiaowang/contents/thesis/thes01_1.pdf
  •     用两天的时间读完了《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九篇论文,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抗鼎者,当属《人情与面子》这一台湾本土社会学的开山之作。读书可以观其大略,做学问却不能不深思熟虑,瞻前顾后。黄的理论的模型脱胎于社会交换论,也隐约可见社会关系网络的雏形,在微观层次也杂采戈夫曼的拟剧论。黄首先给自己的木偶人带了一顶儒家文化的帽子(所谓“亲亲”、“尊尊”原则,其实就是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但是如果不在理性人与经济人之间划上等号,在行动前先确定交换双方的关系似乎未必是中国人的专利),以此来对应资源分配的“正义”原则。随后,黄将社会关系划分为三种:工具性、混合性、情感性,相对应的行为选择则分别建基于公平法则、人情法则、需求法则。相较之下,第一种关系最爽快,可以客观的决策。后两种关系则不免陷入情感的困境。而处于人情困境中,便大有文章可做:支配者在算计,请托者在努力,做面子、给面子、有面子、失面子,两个人不断下注,玩着一场权利游戏,整个民族则集体无意识地举办着一场“俾面派对”。我厌恶这样的复杂,甚至因此放弃了一个诱人的论题。黄教授教了一招——逃:逃向现代化、逃往新域、逃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     这是一些论文的合集,不是一部完整结构的书。主要看了作者称作最重要的一篇“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还有其他的若干篇。 有意思的是‘脸’和‘面’所指的东西其实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讲道德标准,是基础,而后者主要是社会声誉,是目的。 只不过感觉上这些研究更多的是描述性的,也就是,主要的说明了脸与面的各种形式各种表现,但并没有特别的涉及出现这种特别的情况的深层次的原因--文化的、社会的、或者其他;也没有与西方和其他文化的不同的比较研究;也没有讲述‘脸’和‘面’这些文化现象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下的发展趋势,和特别重要的,这种观念的存在与中国现在的发展的交互影响。算是憾事吧。
  •     黄这个“人情与面子”模型,解释力挺棒;黄的经历也挺有意思,溥仪御医的遗腹子……
  •     其实是心理学的专业论文集
  •     西式风格的东方学术论文!写的真好。上学期学习《跨文化交流》的时候怎么没读到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