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反革命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科学的反革命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2
ISBN:9787806574812
作者:哈耶克
页数:283页

作者简介

德文版(1959年)前言

收在这本书里的文章,本来是为一本篇幅更大的著作所写,若是我能够完成,它讨论的将是近代以来理性的滥用和衰落的历史。前两篇文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伦敦较为悠闲的时光中写成。我无力对抗落下的炸弹不时打断的环境,便把精力都用在了这个远离现实的题目上。这两篇文章曾发表在1941到1944年的《经济学》杂志(Economica)上。第三篇是后来据同一时期的一次演说笔记写成,1951年6月刊发于《标尺》(Measure)。承蒙这些杂志的出版人及伦敦经济学院和芝加哥亨利·瑞格纳里公司允许我基本未做改动重印这些文章,在此向他们致以谢忱。
在这同一个领域的另一些并非随后立刻着手的研究,打断了我按原来的计划从事工作。那时我有一种迫切的愿望,要给自己的分析——它们是我对理性衰落的一项更大的研究中的第二部分的主要论证——做一总结。但是我日益清楚地意识到,把原来的计划完成得让人满意,需要以广泛的哲学研究为前提,于是在中断的那几年里,我便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种研究上。我愿意接受美国的出版社重印这些文章的友好建议,既是因为公众对它们有兴趣,也是因为我希望出版整部著作的时间已不那么紧迫。
当然,这些零散的思想训练是由其背景决定的。因此读者也许乐于让我简单介绍一下那项更大任务的目标。在写这些文章之前,我研究过十八世纪的个人主义学说。这项研究的若干初步成果,当时发表在我的《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8)的第一章。目前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所讨论的,便是对这种个人主义的敌视态度的思想来源。这些我认为反映着滥用理性的观点的历史发展,会在将来分为四部分的研究中加以讨论。本书阐述的这一发展之早期法国阶段的第二部分,本来打算作为这四部分研究中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本应作为讨论这场源于法国的运动在德国的继续的第二部分的开场白。然后是相似的一部分,它将讨论十九世纪末发生在英国的自由主义的退却——这首先要归咎于来自法国和德国的影响。最后一部分打算谈谈美国的类似发展。
在对理性受到的日甚一日的滥用的全面考察之后,是对极权主义统治下理性衰落的讨论。这第二项重要工作的基本思想,最初以通俗的形式出现在我的《通往奴役之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4)一书中。
在重印这些摘编而成的文章时,也许我不该保留原有的顺序。这本小书有可能给后面较易于理解的领域设下不必要的障碍,有关“唯科学主义和社会研究”的一篇详细的理论导读,或许能够提供比它更出色的系统分析。因此,对抽象讨论不感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先阅读讨论“科学的反革命”的第二部分。然后他会觉得更容易理解第一部分对同一个问题的较为抽象的讨论。
我还想补充说,以本书作为其中一部分的那本著作,不会以原先设想的方式继续撰写了。我现在打算在另一本书中阐述这个思想体系,它减少了历史色彩,但更为系统了。

F. A. 哈耶克




美国版(1952年)前言

收在本书中的文章,最初虽然发表于不同的年份,却是一个整体计划的一部分。为了这次再版,对阐述的内容做了稍许改动,弥补了几处缺陷,不过主要的论证未变。文章的顺序现在更有条理了,与论证的展开相一致,而不再像它们初次发表时那样随意。因此,本书先是对一般问题做了理论探讨,然后考察了相关观念的历史作用。这不是为了卖弄学问,也不仅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因为在我看来,这对于证明那种特殊发展的真正意义至关重要。不过我也十分清楚,这样做的结果是,本书的前几章较之其他内容更难理解;把较为具体的讨论放在前面也许更恰当一些。然而我依然认为,关心这个题目的大多数读者,会觉得现在这种顺序更为恰当。至于那些对抽象讨论无多大兴趣的读者,可以先读冠以本书标题的第二部分。我希望他然后会发现,第一部分对这个问题的一般性讨论更有意义。
本书的两部分主要内容,最初部分地分别发表在1942—1944年和1941年的《经济学》杂志上。第三篇研究是后来写的一篇演说稿,最初发表于1951年6月号的《标尺》,同时也是从给前两篇论文所准备的笔记中整理而成。这些杂志以及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的编辑,还有它们可敬的出版商、芝加哥的亨利·瑞格纳里公司,允许我重印当初在其赞助下发表的文章,在此必须向他致谢。

F. A. 哈耶克

书籍目录

目  录

德文版(1959年)前言----------------------------------------
美国版(1952年)前言----------------------------------------

第一部分 唯科学主义与社会研究
1. 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影响--------------------------------
2. 自然科学的问题与方法------------------------------------
3. 社会科学素材的主观性------------------------------------
4. 社会科学的个人主义和“综合”方法--------------------------
5. 唯科学主义立场的客观主义--------------------------------
6. 唯科学主义立场的集体主义--------------------------------
7. 唯科学主义立场的历史主义--------------------------------
8.“有意图的”社会形态---------------------------------------
9.“自觉”支配与理性的成长-----------------------------------
10.工程师和计划者------------------------------------------

第二部分 科学的反革命
11.唯科学主义傲慢的根源:巴黎综合工科学院-------------------
12.“观念的助产士”:圣西门-----------------------------------
13.社会物理学:圣西门和孔德---------------------------------
14.工程师的宗教:昂方坦和圣西门主义者-----------------------
15.圣西门主义的影响----------------------------------------
16.社会学:孔德及其后学-------------------------------------

第三部分 孔德和黑格尔
17.孔德和黑格尔--------------------------------------------
索引-------------------------------------------------------

内容概要

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著名古典自由主义知识分子,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哈耶克的贡献是他对货币理论、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和政府干预的研究,但他对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著作有:《货币理论与贸易周期、《纯粹资本理论》、《通向奴役之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科学的反革命》、《感觉秩序》、《自由宪章》等。

章节摘录

  3.社会科学素材的主观性  在讨论唯科学主义对社会研究的影响之前,我们不妨先大概介绍一下社会研究的特殊对象和方法。它研究的不是物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物或人与人的关系。它研究人的行为,它的目的是解释许多人的行为所带来的无意的或未经设计的结果。  然而,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知识学科,并非都会提出在所有重要方面不同于自然科学的问题。传染病的扩散,显然是个跟人类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不过对它的研究不具备狭义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样,遗传学研究,营养学研究,对人口数量或年龄构成之变化的调查,跟类似的动物研究没有重要区别。人类学或人种学的某些分支,就它们研究人类的自然属性而言,也可以这样说。换言之,研究人类的自然科学,不必提出我们无法用自然科学方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关心的是人类机体内的无意识的反应或过程,我们就可以毫无障碍地把它们当作由可以进行客观观察的事件引起的现象加以“机械的”研究。它们的出现与相关的人的知识无关,他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它们。使它们得以出现的条件,可通过外在的观察来确定,而不必借助于这样的假设:被观察的人对外部刺激物进行分类的方式,完全……

图书封面


 科学的反革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一书,前后内容形式既截然不同,按今日学科划分:第一部分“唯科学主义与社会研究”,应属于科学哲学,第二部分“科学的反革命”及第三部分“孔德和黑格尔”,则应纳到思想史的范畴。正如哈耶克在在本书前言中所言,对抽象讨论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先读本书的第二部分,“我希望他然后会发现,第一部分对这个问题的一般性讨论更有意义。”(p.1)就我个人看来,阅读第一部分的意义也远大于第二部分。哈耶克在第二部分对圣西门和孔德的批判,是为了支持其第一部分的反科学主义观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哈耶克是通过揭露圣西门和孔德私生活中的不光彩方面,来贬低两人的个人品质,以达到削弱对手论点的目的。笔法刁钻毒辣,亦值得一读,但我个人以为,有失公允之嫌。 评论主要针对该书的第一部分。本书作为哈耶克批判科学主义的代表作,最初是发表在1942到1944年的《经济学》杂志上,到1952年这些文章被汇编成本书。因此有必要将本书的视野回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同时约翰•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学说正大行其道。哈耶克当时作为职业经济学家反对凯恩斯主义,并与其有过论战。为了更好地批判凯恩斯主义和社会主义“计划”学说,哈耶克深入其学说的内核和渊源,摧毁其方法论——理性建构主义。这便是《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一书的起源。哈耶克在该书第10节“工程师和计划者”有一句话,可谓这一目的的最佳写照:“集中的经济计划不过是把这种工程学原理应用于整个社会,它所依据的假设是,所有相关只是的全面集中是可以办到的。”(p.103) 与之相反,哈耶克认为应该利用众人的知识,而无需先把它们集中于某个唯一的机构。这样人们才能在一个竞争系统中看到决策分散化和决策的相互调整成为可能。(p.106)在哈耶克看来,批判“计划”背后的科学主义,其目的在于使人类认识到自身理性的局限性,并克服其“致命的自负”,否则人类将“通往奴役之路”。 人们在评论本书时,通常会将其与《致命的自负》和《通往奴役之路》联系起来,强调的是哈耶克对社会主义计划的批判。与此同时,可能使我们读者忽略哈耶克反科学主义的学理来源。实际上,与本书同年出版的哈耶克《感觉的秩序》一书,详细论述了其心智理论,推理得出了反科学主义的结论。 我们在《科学的反革命》一书的前半部分,时常会遇到哈耶克对人类心智结构的分析,正是基于对人的心智秩序形成和进化的考察,促使作者为人的理性划定了不可僭越的限度。就此而言,我认为《感觉的秩序》一书奠定了《科学的反革命》的立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哈耶克涉及不同学科的庞大学术体系,他的认识论基础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此。关于哈耶克的心智理论,最重要的是理解他对现象秩序(the phenomenal order)和物理秩序(the physical order)的区分。这里不得不提到奥地利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恩斯特.马赫。马赫认为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之间不存在鸿沟,而统一于感觉要素。因此,通过对物体物理性质和人的神经感觉系统运作机制的研究,人们最终可以“科学地”解释人类的心智活动。因而可以把人类的所有科学都“统一”进一个无所不包的物理科学中。哈耶克在维也纳求学期间,受到马赫影响,但最终走到了马赫的对立面——他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秩序或者说世界,而且它们之间不存在马赫所认为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马赫的统一科学不可能成功。 在《科学的反革命》中,哈耶克也提到了马赫:“不论是遥远星球上的观察者的观点——这历来就是从孔多塞到马赫这些实证主义者的偏好,还是长时距的研究——人们希望固定不变的格式或规律会因此而显现,都是同样的努力,即摆脱我们对人类事务的内在知识,获得这样一种视野,它被假定为由个人所掌握,然而这个人本身并不是一个人,他跟人的关系,恰如我们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一样。”(p.57-58)无论是现象秩序与物理秩序,还是心理世界与物理世界,抑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都可归结为哲学当中“心物论”这一永恒命题。在哈耶克看来:“大多数社会行为或人类行为,都不是科学所说的那种与“意见”相对立的狭义的‘客观事实’,根本不能从自然角度去定义它们。在涉及到人类的行为时,物只能是行动的人所认为的物。”(p.19) 哈耶克对科学实证主义的批判正是建立在这种自然/社会二元论之上:自然科学方法的内在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对象没有的秩序强加于对象,也就是社会。 但同时,哈耶克并没有否定社会科学存在的合法性。他指出社会现象中存在着可以被研究的秩序:“而被唯科学主义偏见所左右的人,虽然经常否定存在着这种秩序(因此也否定存在着理论社会科学的对象),但是几乎没有人打算一贯如此。”(p.35)暂且抛开一元论和两元论的争论,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开宗明义:社会科学的明确目的就是训练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作出价值判断。这样的价值判断决不会因为归根结底立足于某些理想,因而有了“主观”的起源,就可以摆脱科学的讨论。相反,我们要对理想和价值判断所做的科学批判的意义和目的做更深入的考察。对有意义的人类行为的任何终极思想探索,都离不开“目的”和“手段”两个范畴。我们运用必要手段除了可能到达预期目的之外,因为事物的普遍联系,还可能产生其他“后果”,即“代价”。社会科学的最根本功能之一,就是使人们能权衡行动的目的和后果,并上升到决策。 哈耶克也认为:“狭义的社会科学,即通常所说的道德科学(moral science),研究的是人类自觉的或经过反思的行为,即那些能够称为在不同途径之间所做出选择的行为。”(p.18)“社会科学试图回答的问题之所以出现,仅仅是因为许多人的自觉行为造成了未经设计的后果,是因为可以观察到不属于任何人的设计结果的规则。”(p.35)
  •     哈耶克对把人放大为神的行为十分不屑,对于那样的人也没什么好感,瞧瞧他对马克思的态度就知道。他总是以个人主义和自由社会的保全者身份出现,自然看不出整体论者身上的可爱之处,窃以为圣西门之流,还是非常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地。
  •     科学是对世界的本体的认识,而反科学则是对世界的外部的研究,因此他们都具有价值,因此他们的认识都应该仔细的区分。科学成了反革命,那么科学就成了推动世界变化的动力,因此科学就成了世界变化的根源,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的反革命功能。

精彩短评 (总计59条)

  •     刚在南理工图书馆借到。第一次浏览。
  •     让朋友从科大图书馆借到的。哈耶克的思维就是这么清晰。 我在这条路上是没法回头了。
  •     打破科学的神话
  •     此书提供了一些背景知识,但深度不够。当然,放眼中国,能够说清楚“精英阴谋”的只有我一人而已
  •     热烈的自由主义信徒,虽然还是没全懂,但是基本可以判断这书格调不高……
  •     还可以吧,不过哈耶克思想其实挺简单的。
  •     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 1,内容里的"科学主义"指的就是科学,被国内出版发行环境操控,特意自做掩饰的还又造出了个"唯科学主义"来转嫁。 2,国内出版发行环境的一概行径都是篡改敌对揭露者的意思,扭曲语言翻译成支持自己,所以人文社哲类的作品翻译,是从底层决定了的不可能通顺
  •     我擦勒……读不懂啊读不懂……
  •     上班看闲书,嘻嘻
  •     还可以吧,给村子的里的孩子看看,可是养猪用不上。
  •     本来对冯老师的翻译印象极好,但很遗憾,这本书的中文我基本读不懂,每一段再看英文就恍然大悟(虽然哈耶克并不是很好的英文作家)。
  •     人的理性具有局限性,人不是上帝!任何个人都不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任何企图对人类发展做出全景式描绘都是理性的滥用,他只能成为极权主义独裁者愚弄百姓的托词!哈耶克指出了行为主义与唯科学主义的内在联系,圣西门对孔德实证主义的影响,以及孔德与黑格尔看似相反、实际却共同构成了20世纪极权主义的基础!
  •     很难啃,但是值得啃。尤其是后半部分。
  •     对圣西门 孔德等人在社会领域迷信科学和实证方法的批判,指出了社会运行的本能惯性
  •     哈耶克说话出口成章,写文章也是高屋建瓴,抽象空洞,缺乏实例,难以理解。
  •     本来是个很吸引人的名字,内容也确实不错,不过因为学术性有些强不适合大众读物.
  •     翻译略拗口。据说出了修订版。
  •     就应该把“主人”翻译成“主子”,好的翻译就要主观,只有主观的翻译才能传达出原作者的情绪。
  •     动物庄园里寻找自由的感觉。
  •     有时候觉得英国人的自负也是有原因的,他们的思想确实不一样。习惯了洗脑教育后,多看看他们的著作,也许会有新的想法
  •     挺好理解的一本,前半部分讲理论,后半部分讲圣西门主义,讲孔德,黑格尔的理论发展。
  •     失之以偏,得之以實 10.8.11
  •     推荐阅读。
  •     只读了前半篇理论部分,似乎模模糊糊地认同一些观点。 哈耶克不容易理解。
  •     这个题目就足够诱人
  •     内容有序厚实,文辞艰涩
  •     冯克利的译文倒不错。至于哈耶克他实在太偏执了,对孔德及实证主义的批评过于苛责,如果“科学的反革命”是对的,社会科学又何以可能。
  •     我对科学的态度。
  •     近代初始的科学遇见的三个问题:分析别人的意见; 观念的先验的实在性分析这些概念我们可以得到一切---康德 ;所有的地方都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来解释外部世界 的拟人论---笛卡尔 ;现代科学的本质是从事物的表面出发,按照事物本身来修正我们的日常经验。科学的分类不再是按照感官分类而是按照物理或者是自然的方式。现代科学无法再用感官来描述而是用抽象的结构语言---数学描述
  •     基于建构主义的乌托邦式理论构造向来是一些自称高水平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思维弊病。必须警惕。
  •     唯科学主义是顶高帽子,扣在谁头上都合适,唯独不能扣在中国人头上,一个充满愚昧迷信国民的国家,现在真不是谈唯科学主义的时候,先搞清楚什么是科学再说吧。调侃一下,谁要能写本书批批中国的伪科学主义,倒是好事情。
  •     锋利
  •     别人也说是经典,可我还是看不懂,为什么经典的东西都这样?
  •     首先必须承认,这本书看得不是太懂。尤其是很哲学的部分。我更愿意把这本书当成一本作者通过引用大量史料,来追溯唯科学主义试图越权解决社会科学的渊源和始作俑者,更是以一个清道夫的身份来涤荡读者的认识避免重蹈覆辙。
  •     VeryNice!
  •     被此书毒害之后 从此对政治科学产生了深深的偏见
  •     鹰派科普解毒剂。虽然我觉得翻译还是不太好。
  •     三借 79(2)4/4
  •     减少将科学误认为信仰的风险
  •     大师不愧为超高端喷子,从圣西门喷到黑格尔,喷得理性建构主义基本没有还手之力了。
  •     对科学方法的描述赞爆了。哈耶克把圣西门的坟掘出来一顿鞭尸啊。本书本身没有给出太多研究方法上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所谓社会物流学给予了彻底和多维度的批判。对该理论不熟的人应该从第二三章开始读,最后读第一章,以便熟悉作者批判的原因以及培养兴趣
  •     呵呵,大多数观点俺都不赞成,但还是看完了。
  •     让科学至上主义者清醒的一剂良药,值得推荐。
  •     Scientism still permeates the field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today, even to a larger extent than ever. This will eventually prove to be a futile fad
  •     在批判中走向另一个极端
  •     这本书就是哈耶克为自由市场主义辩护的书。但其实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很少有极端理性的拥护者。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多不知所谓的人,正打着科学的旗帜来反对其他类型的学术研究。做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应该看看这本书,评估一下自己对科学所持的观念有没有走向极端。
  •     : N02/6014
  •     批判唯科学主义的狂妄与谬误。
  •     也是在ibook上找到的
  •     第一部分还不错,后面就有点不给力了~
  •     好吧,真的是时代变了
  •     哈耶克對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所知基本為0 歲然最終的觀點我是贊同的 大棒子揮舞隨便亂打的鬥士形象還是令人忍俊不禁 被濫用的不是科學技術 不是理性 造詞的時間到了
  •     1 理性有很大的局限。2 透过哲学史能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
  •     前面一部分不好读,后面的很有启发。
  •     这个用电子书看真浪费,老实说我只大概知道了从圣西门到孔德到社会主义的这个发展流程,嗯,他们承接关系密切
  •     确实很学术 小辈不才 难以进入这个时空 与作者对话 哎
  •     和波普尔好兄弟
  •     理想主义者自己以为很高明,其实他们不知道敬畏生命和理性不能认识的事物,而这些恰恰构成了世界的深层!
  •     如果你是个绝对的理性主义者,那这本书你看了会吐血,因为这本书是对崇尚绝对理性的狠狠批判。我不是科学主义的追随者,所以觉得还是蛮欢乐的呢。翻译就不说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