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赶超日本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 中国能否赶超日本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2
ISBN:9787500453598
作者:[日]唐津一
页数:207页

作者简介

对于日本,我们不是了解足够多了,而是知之甚少。
日本人如何看待他们的国家和实力,现代日本社会如何认识中国的国力,这本书可以说很有代表性。本书对关心中日关系未来走向的广大中国国民有着很强的参考价值。
作者没有刻意去贬低中国来抬高日本,而是从日本民族的一些特性和一些具体的经济指标出发,来与中国进行比较,指出彼此差距,分析现状及未来走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很具体的日本国力分析报告,深入刻画了日本人的心理侧面。
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更多真正爱国的中国人更深入地了解日本。同时也以此作为一面镜子,找到我们的真实差距所在,为中国的崛起而继续卧薪尝胆,艰苦奋斗,让中国真正成为一个任何国家都发自内心尊重的世界大国,为世界和平和安宁作出更大贡献。

书籍目录

译者序原书前言第一章 “中国威胁论”及其背景  手机、汽车等领域持续扩大的中国市场  中国会成为“世界的生产据点”吗  日本制造业到海外属于“面条快递”  到底是谁在煽动“中国威胁论”第二章 “中国威胁论”的谎言  日本人有的和中国人所没有的  人工费不过成本的一小部分而已  不懂得制造业,就不可妄谈制造  眼见的产品并不代表一切  中国“能够出让的专利”有多少第三章 我所看到的“中国的弱点”  中国人会做生意,却不适合制造业  只会照章办事的劳动者  经常必须警惕做事“偷工减料”  日本的“理所当然”在中国还难以办到  即便可干同样的事,十年后的技术却未必能开发第四章 世界上日本的技术力量  日本的“世界第一”如此之多  数据显示出的“日本的优势”  世界罕见的日本中小企业群  这就是日本的“制胜方式”  今后可保持十年领先的产业领域第五章 日本人应更加自信  动辄就喜欢说“日本不行”的知识分子们  很喜欢悲观论的日本人  不要被媒体左右,用自己的眼光判断  投资教育培养今后承担制造业的下一代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一本难得的对比教材,一面知己知彼的镜子。本书作者没有刻意去贬低中国来抬高日本,而是从日本民族的一些特性和一些具体的经济指标出发,来与中国进行比较,指出彼此差距,分析现状及未来走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很具体的日本国力分析报告,深入刻画了日本人的心理侧面。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更多真正爱国的中国人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知己知彼,发奋振兴中华。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以下问题及观点:  ·“中国威胁论”及其背景  ·中国能成为“世界的生产据点”吗?  ·到底是谁在煸动“中国威胁论”?  ·日本有而中国没有的东西  ·中国“能够出让的专利”有多少?  ·我所看到的“中国的弱点”  ·中国人尽管会做生意,却不适合制造业  ·只会照章办事的劳动者  ·经常必须警惕“偷工减料”  ·在日本“理所当然”的,在中国还难以办到  ·数据显示出的“日本的优势”  ·日本人要更加自信  ·很喜欢悲观论的日本人

内容概要

唐津一,1919年出生于中国东北。从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后,进入日本政府电气研究所,后就职于日本电信电话公司。1961年进入松下通信工业,1978年担任常务董事,1984年成为松下电器的技术顾问,1981年获得德明奖,1986年担任日本东海大学技术开发研究所教授,1998年成为东

章节摘录

  中国能成为“世界的生产据点"吗?讲到这里,大家也许可以明白中国工业生产之所以取得飞跃性发展的背景了。那是因为:在这个国民所得连续上升、人口占全人类l/5的巨大市场上,日本、欧美企业群纷纷以获得市场为目标而展开本地生产;另外还有当地劳动工资很廉价这个原因。诚然,假定劳动者的质量没有什么差别,那么,在组装同样产品的时候,人工费便宜的一方是有利的。现在在日本,从大人到小孩子都很热衷去购买附带赠送玩具的食品,即所谓“食玩”,而如果不是中国制造,是不可能拿来随着食品随便赠送的。这些东西在细部上漆的工艺等无论如何也需要人手来进行,这要在日本制造,人工成本太高,那就不划算了。同样,在需要缝纫的纤维加工业,在日本进行制造也将是成本非常高的。所以,如果没有中国这个生产据点,优衣库(uNIKuLO)公司那样的飞跃发展是完全难以想象的。到现在,在日本的超市中销售的大众服装,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在制造玩具和服装这样的轻工业中,由于无论如何都需要人工来操作,所以在制造成本中占据的人工费就不可小看。可是,如果是在以高科技为代表的附加价值很高的制造业中,那么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比如,日本的企业正在逐步走向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无人化。总而言之,那就是让机器来进行生产的一种概念。全世界机器人的70%都在日本工作,也就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到了这个地步,人工费的便宜也就再没有什么魅力了。稍微加以训练而谁都可以操作的工作,如果在整个制造工序里包含很多,那么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就很有决定力。而如果是整个生产线只需要极少数人的那种生产设备,那么需要的就是有高度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因为几乎都不需要人工了,所以即便支付给这些高素质劳动者很高的工资,也是可以产生利润的。实际上,如果我们到那些日本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领域的工厂参观,就会为那里的工人人数之少而感到惊奇。其实,要用高度的生产技术并高效率地生产产品,那就需要实现无人化和自动化。而在这样的一些领域,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则并不具备优势。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在这里介绍一下。日本的电力基础设施拥有世界顶级的高品质。什么是高品质呢?就是电压持续稳定,那种称为“瞬间断电”的现象几乎没有。这在运用高科技进行生产的工厂车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人难以察觉的那种电压变化和瞬间断电,计算机系统就会出现麻痹和错误。在最新式的现代化工厂,使用了许多计算机对设备进行控制和监视,因此,对于供给的电力非常敏感。然而,中国的电力在这个问题上还很不严格,在我去参观他们的工厂的时候,就出现过瞬间断电的现象。如果仅仅是用电加热棒和转动马达,这样的情况还不至于引起问题。可是,要制作高附加值的高品质产品,就需要日本这样非常纤细的工作环境了。此外,还有一个通信环境基础设施的问题。在中国,移动电话能够迅速普及,当然有国民可支配所得增加的原因,但也应注意到固定电话网络不发达这个背景。建设计算机网络需要公用通信线路和专用线路的基础设施,如果这些东西不够,那么要进行高水平的生产是有困难的。在日本最现代化的工厂里,供应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协力企业之间,都用计算机网络联系起来,平常就可以瞬间地进行复杂的彼此沟通。所以,如果没有值得信赖的通信网络,结果只有依靠过去的旧式电话和传真机等来进行交流。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后面还要详细谈到。日本人是世界上最适合制造业的民族。大家都把为制造最好的产品进行努力当作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很自然地去干好超过公司所要求的水准的工作。他们表现出的灵活性和随机应变全是自发的。比如,支撑着日本经济高速成长的项目中,有一个所谓的“质量检查小组活动”。工厂的工人们在工作之余去干超出自己职位规定以外的工作,而且没有任何不满。这一点是让欧美的企业经营者们感到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日本制造业的水平之所以能够到达现在的水平,这一点因素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么,我们能否在中国的劳动者身上也期待与这些同质的东西呢?回答是否定的。这并不是中国人怎么样的问题,其他国家也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日本人很独特。不管是否自己希望这样,日本人生来就擅长制造业。因此,假如真的存在着中国要在制造业的领域赶超日本的可能,那么除了刚才所说的基础设施的问题外,中国在劳动者的素质方面,还必须想出有效的改善方法来。总结上述内容可以认为,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即便我们可以想象它今后的成长,但是并不等于就可以赶超日本。倒不如说我们可以预想日本将更远远走在前面。但是,这里面当然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日本人必须继续像目前这样热心于制造业,而不要走向错误的发展方向。

图书封面


 中国能否赶超日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一个前松下高管、现某大学名誉教授写的,写的是他眼中的日本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比较。说实话,我虽然有了一点心理准备,但是仍然被狠狠螫了一下。有三点让我印象深刻:1、日本的制造业是全球的最强大的,并不是在于它生产产品的多少,而在于它掌握了巨量的核心技术,以及在过去十年(被称为日本“丧失的十年”)里,年均 3%GDP的科研投入——欧美是2%,而”中国2020年科研经费将达GDP的2.5%”。再算算,日本以几倍于中国的GDP(2000年是4.4倍),放下这样的投入,让它有了每年全球第一的专利申请量,有了无数超越其他国家的技术,有了它大量技术密集型的“全球唯一”的中小技术企业群,以及一个无比健康的产业链。这其实都在预料之中,只不过看起来,有点过于刺激了。2、日本并不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这点书里给了不少数据加以说明,抄起来太麻烦了,麻烦各位看书去吧。3、作者毫不吝啬的大力称赞中国人的经商能力,倒是让我看到了我一直没有能够看到的一个方面。想想也是,中国人太精明了,没有那种精明,怎么能造得出龙芯和麒麟,能够拿走国家几千万的科研资金……这本书本来是给日本人打气的,要日本人不要恐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要让中国威胁论吓到自己。不过任何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中国人,应该都会有一个想法:有危机感的是,应该是我们。译者在每篇后面都做了个评论。我看译者也比较可怜,生怕被愤青当作攻击对象,每次说话前都一定要先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作者的观点,然后才敢慢慢开始说话,结果一开说,却又是把作者的数据再强调一边——难道是怕有人看作者的文章太过激愤以至于跳过去看译者的后记了么……其实我不太想谈这个,因为现在中国属于民族情绪激愤状态,尤其是网上愤青奇多。而这个问题,却又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没时间慢慢扯。反正,希望各位如果目前有愤青倾向,最好从其他方面看看,比如,看看中国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在生产啥,看看龙芯和麒麟,或者看看新语丝。整个国家的研究体系,尤其是大学,特别的浮躁,特别的冒进,特别喜欢做面子文章。这是相当长时间内无法改变的。日本用10年时间,每年3%GDP的科研投入,低调的政策,重新占领了制高点。我们要用多少年才能学会更谦虚一点,更有自危感一点,更脚踏实地一点?继续靠压低农民工工资提升GDP?或者靠提高房价提升GDP?或者我们都去买空卖空?
  •     本书的翻译在作者之后的“言论”,似乎是缓解我们看到唐津一的一些震撼和愤怒,我觉得大可不必。我们都是理智的一代,不用他解释的话语来缓解情绪。就日本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上面给我了纠正。
  •     对中国人来说,日本应该是一个神秘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云南一省,然而它自明治开国以来,却让所有人不容小视,比如,在军国主义控制下,大举入侵中国,胆敢与世界为敌,在战后经济发展中,制造业发达,经济世界第三、、、、、、这的确让人不可理解的,因此很多人,包括日本人在内,都对日本感到好奇,想一探究竟,我也看了很多写日本的书,包括菊与刀、萨苏的书、李长生的书等等,很多很多,不过,我觉得最好的,还是这本唐津一的书。这本书可以说狂到家了,以至于翻译者都气的在书里面和他进行论战,双方写的文字各占一半,以至于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和译者的论战集了,不过,仔细看看里面的内容,还是觉得写的比较能够写出日本人的特点,方便我们对日本的认识,除开作者的狂傲不说,这一点还是超越了我看过的很多书的。了解日本是非常必要的,且不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就从日本对我国的研究来说,实在太不对等了,日本从明智以来,一方面对中国展开深入研究,比如海国图志这本书,一出版就在日本大量印刷,而在中国(清朝时期)却很快绝版,另一方面,派遣大量间谍进入中国,对我国山川河流,人物风俗展开实地调查,而我们呢,只知道日本是一个撮尔小国,孙武子所谓知己知彼,我们做到了吗。所以我们也应该了解日本,不仅可以知己知彼,另一方面来说,这样可以打破某些人对日本的盲目崇拜,我在阅读之中,最看不惯的就是,很多人言必称我们现在用的很多词语是近代从日本传入,甚至有人说没有这些日本舶来语中国人都无法说话了,真是令人气愤,这些人怎么不想想,这些语言是不是汉字?日本人用汉字都不脸红,我们用汉字倒还心虚了,应该说日本人离开中国字就没办法说话了,比如,日本首相写作总理大臣,大臣是汉语吗,日本中央各部写作省,省不是唐代中央机构的名称吗,我在书上看到,日本曾想废除汉字的使用,但因难度太大而作罢。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这本书今天收到时有点儿破损。希望DANGDANG以后发货时注意!!
  •     中国人都应该读读~真的是一本好书啊!
  •     里面从日本人的角度来分析,很有说服力,我们中国应该作出对策。
  •     书中所举的例子符合实际!
  •     作者比较客观的阐述了日本的那个年代的现状,虽说是06年翻译过来的书,但是文中的一些视角还是值得看看的,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了解的的确不够多,客观的讲,他们的确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书写的还可以,可以对日本制造的理念有一个了解!
  •     自己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人,所以一直以来对于日本就是一种仇视的心理。从小喜欢历史,却不愿意去看中国的近代史,因为那是一段屈辱史,不去看,是没有勇气去看。仇视日本这个名族,他们可以把所有先进的东西都拿过来学,而且最终变成自己的。
    可是这本书,却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日本。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世界强国,是和他们的民族特性有很大关系的。他们不虚荣,务实,他们会把所有先进的东西拿来吸收,发展出更先进的东西。不会像现在的中国一样到处去投机,只顾眼前的小利。时间会证明一切的,他最终证明了日本的选择是对的,日本应该取得今天的成绩。
    可是,中国呢,当时光一去不返,会证明给我们什么呢?
  •     花了一晚上来读,内容颇有点意思,作者思维很独立,行文很明快,没有什么废话和故弄玄虚的,一出手就拿流行观点开刀,拿出证据逐一进行批驳,也挺有说服力的。这位作者不像学者出身,但体现出的洞察力很很优秀,对关键数据的把握有点刻意选择,缺乏长期数据。
  •     这本书看完以后,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我在近二十年内不会投资中国的制造行业股票。不是说中国就诞生不了世界级的制造业公司,而是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因为中国的民族性原因(正如胡适在《差不多先生传》中所哀叹的:“中国人不追求优异,因为他们满足于平庸。他们的座右铭是:差不多就行。”而制造业玩的就是优异。),使其概率比较小。我也不具备那种发掘这种世界级公司的眼光,所以还是不投为妙。毕竟,投资讲的是输赢,而不是感情。这本书看完以后,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我在近二十年内不会投资中国的制造行业股票。不是说中国就诞生不了世界级的制造业公司,而是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因为中国的民族性原因(正如胡适在《差不多先生传》中所哀叹的:“中国人不追求优异,因为他们满足于平庸。他们的座右铭是:差不多就行。”而制造业玩的就是优异。),使其概率比较小。我也不具备那种发掘这种世界级公司的眼光,所以还是不投为妙。毕竟,投资讲的是输赢,而不是感情。
  •     这本书应该能给你震动,且不论其中观点对与不对....
  •     说总量上超过日本根本毫无意义,我们的人口几乎10倍于日本,关键在质量上,本来我们应该借金融危机实现产业升级,而我们却想着生孩子继续当世界血汗工厂,简直白瞎了这天赐良机!!!
  •     作者观点有点片面
  •     我们总是在反日,经济上不去反日,领导腐化也反日,工人下岗还反日。反到最后,回头一看,人家已经不待咱们玩了。
  •     这本书说出来了很多现象的本质。特别是译者的评论,更值得国人们去理解理解。虽然中间有些用词造句会有些偏激,或者说是主观。但是,很多内容是值得国人们想想并且了解的。推荐!
  •     通过这本书更让我认识到日本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强大,不只是在大的国际性的企业中,而且是在一些中小型的技术垄断性的企业,还有其固有的严谨的不断追求卓越的文化。很值得我们国人学习。
  •     看了之后发现这个作者一直是从工业技术的角度上来看待中国是否能赶超日本,这个角度有点片面。也许在世界上,日本的制造业不错,但一个国家也不能完全靠制造业啊,我记得有一个地方说了这么一句话,说世界上有三大商人: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印度人,一个是中国人。所以我们的优势也许不在制造上,但在外交和贸易上,也许日本是很难超过的。这一点从目前日本在国际上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来。所以我的感觉是这本书的作者的评判观点过于片面。
  •     典型的快餐文化式书籍!作者只是在安慰自己和国人,日本不会很快被中国超越。不扎扎的实实地分析,只是数家长,这好那好。作者的内心是存在民族优越论的。这样的书也翻译进来,浪费社会资源。
  •     我的脑子里进水了,才卖这种书,无知,建议各种人不要卖这种书。
  •     那是啥时候
  •     中国的发展引起了发达国家的不安,特别是和我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那个邻国。以前,他们曾拜我们为师。近代,他们侥幸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但是,中国很大,距离有近,中国的发展使他们感到威胁。因此,他们需要研究中国,以便制定对策,继续保持优势地位。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

    中国改革开发以来发展很快,奥运会也拿了不少金牌。于是,一些人开始浮躁起来,好像真得成了大国一般。

    确实,中国的GDP的总量很大,增速也很高。但是,不要忘记中国的底子薄、人口多。2009年中国的GDP连3700美元都不到,世界排名在90-100名的光景。日本人均GDP为39000美元以上,相当于中国的10倍。这就是实际情况!

    作者仔细研究了中国,通过对比得到了一些结论:

    1)中国的优势是劳动力成本。对普及性产品,低的劳动力成本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产品价格。所以,中国是以低价格提供普及性产品的“世界工厂”。

    2)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得很差,仿冒产品横行。所以,难以独立自主研制出技术含量高/获利大的产品。中国要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就必须首先杜绝仿造。如果总是向先生求教,自己不会解决问题,永远都是学生!

    3)目前,中国几乎没有开发新技术的积累。中国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应付不断增加的开发费用,也是一个疑问?

    本书的结论是:日本位于制造业的高端,中国位于低端。一定时期内,中国不能威胁到日本。甚至是,中国制造越多,日本越是赚钱。
  •     这本书讲的太片面了,只是以静态的眼光来描述日本的优势,而对发展中的趋势没有看到,可读性很有限,水平不是很高.
  •     小鬼子之所以这么猖狂,就是因为他们确实有本事,底气足,中国真的要赶上,还要多多努力
  •     日本人强调自己精细 一丝不苟 适合做制造业 如造船 本田的精益生产 还有整个国民的工作态度和质量意识 强调自己的小发明 和优秀的如自动化 生物科学方面的产业结构 强调自己不要被数字迷惑 日本还是非常强大的
  •     有对日本新的发现
  •     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数据,比如日本2004年的国民存款是我国当年GDP的10倍,平均每个家庭都有100万人民币。虽然我们的经济在增长,但因为基数小,比率涨得高,经济总体反而也可能拉大差距。还有日本经济依赖出口的比率是10%,这个数字也很厉害。大概因为日本地震的缘故,今天水隐醉月上传的书大部分都是关于日本的,不知道水隐醉月是做什么的,不过他引领我进步是事实,也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资料主页:http://iask.sina.com.cn/u/1644200877/ish
  •     制造业的差距 比起来果然爆弱了
  •     这是一个日本人为悲观情绪中的日本国民打气的书,虽然有些对于日本民族性格的描述有些极端,但是确实可以看到一些值得中国人反思的地方。而这本书中据说是经过考查的数据显示的中日之间经济实力上的差距,比大数两国民众所想象都要震撼得多。看过本书以后,我感到自己日渐增长的对于国家和民族盲从的骄
  •     06年读的,当时读过感觉很好,有借鉴意义。特别有感于作者提到的中小型创新的日本企业。
  •     确切的说应该是中国制造业能否赶超日本。书名是个问句,回答是不能!从国民特质/素质,技术积累,体制设定各方面比较,中国都无法赶超日本。中国应该有强的危机意识,现在是过去乐观了,过于粉饰太平了。不能面对自身问题的国家如何能够真正强大?
  •     书中详细介绍了日本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一些观点十分中肯,加上译者的点评,让我们更了解了日本制造业水准以及我们的差距。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很有说服力。译者的翻译水平也值得称赞,语言流畅,不晦涩。
  •     很粗糙的书,可以说算是时评吧
  •     但是没有考虑到中国的精英比日本人还厉害,精英的绝对数量并不比日本少。
  •     日本人论述的比较客观的关于经济方面的中日差距
  •     垃圾书
  •     生平第一本自己买的书,小日本儿~~~~~~ : )
  •     这是一本日本人写的加强日本人信念的一本书,只能算一家之言。
    我认为唐津一对产业的理解,对全球竞争力的理解,是十分浅薄的。通篇没有从各大产业、各大行业,产业链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等角度,进行理性分析、数据分析,讲的只是感觉、只是观察,认识停留在表面的思考和推理,不具有科学性。
    技术,本是就是日本人在全球的竞争力,但是不能认为日本人的局部技术领先,可以一直保持下去,毕竞很多技术,中国人在不断学到手而且做得更好。
    我认为,中国全面赶超日本是迟早的事,本书的分析不够彻底。
  •     引用的资料和事实应该是正确的,但结论有点偏颇,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格和能力是在变化中,现在中国人不行,不代表将来不行;现在日本人很行,不代表将来一直行。毕竟是日本的右派爱国志士写的书,相比于中国的左派爱国志士写的主观意淫的文章而言,可读性还是可以的,有借鉴性的。两国志士爱国的情结是一样的,能力相差很大的,中国人是要加油啊。
  •     其实很片面,是想激励日本人,但是有些角度还是听有意思的。
  •     10年?未必
  •     虽然不能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但是换个角度看问题,非常开拓思路。很有力度的一本书
  •     中国赶超日本,笑话,中国向着拉美一路狂奔中。
  •     技术技术技术
  •     这本书可以了解中国,了解日本,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     不错的书。书中用具体数据说明了制造业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对中国读者来说,能让我们更有危机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