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论丛(2003年卷)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 > 人文论丛(2003年卷)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
ISBN:9787307041523
作者:冯天瑜
页数:239页

作者简介

本书分“文化学研究”、“人文探寻”、“先秦两汉文化”、“语言哲学”、“语言文字学”、“文学体裁与作品”等八个专题,收录了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文化学研究略论中国文化史的几个基本概念中华文化的美学智慧文化、文化结构与文化心理——从实证立场出发对文化学的思考文化类型理论与我国的文化类型研究文化解释的界阈人文探寻论传奇文学的美感特征论话本小说的叙事视角腹中生虫母题及神秘信仰的佛经文献渊源《维摩诘经》的不二禅法解读网络语言《天问》“薄幕雷电……久余是胜”段考释先秦两汉文化论东周时期盟誓与诸侯国内秩序的关系读马王堆帛书《式法》试说《算数书》的文本结构明清经济·社会·文化明清生态环境问题散论学术规范与中国经济史研究——以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为例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探秦州学派对阳明学的偏离社会动荡与清代两湖地方士绅阶层——以咸同年间团练为中心的考察十九世纪澳门土生葡人迁徙侨居上海活动浅析——以上海租界义勇队混成旅第六步兵边为个案语言哲学论主、谓二分中的辩证逻辑伽达默尔语言哲学的特征——兼谈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从哲学的名实、言意之辩看中国翻译语言文字学释妇、事、家等古文字甲骨文字考释“示”字赘释《说文》犬豕牛羊马五畜字汇考——探讨上古狩猎、畜牧、农耕的生产形态及其对汉字的影响《诗经》“给予”类三价动词及其句式研究古语文零笺《史记》的时间语素文学体裁与作品南朝宫体诗派的偏师——南齐永明文人诗歌论杨士奇散文艺术论李渔“十种曲”关目功能探……

章节摘录

  二、关于中国文化类型的划分与研究   我国是最早以文化来分辨人类群体的国家之一。从先秦直到清末,以华夏一汉族为主体的国人用以区分族类的主要标准不是血统或种族,而是文化。《左传?成公四年》曾载有当时流行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点,但是判断其是“己族”还是“他族”,主要看其对华夏文化的认同程度而定。《礼记?王制第五》曾说: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日蛮,雕题交跤,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日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日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饮不同。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华夏为中心的国人对当时中原及周围地区不同族体的人群及其文化的初步认识。随着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儒家学说在中原王朝取得统治地位,这种华夏一汉族普遍接受的以文化取人的族体观,又成了历代统治者(包括进入中原的非汉族统治者)处理境内各族体关系的准则。任何民族,不管其肤色、相貌、血统,只要改用汉服,习汉语、汉文,采纳汉人的生活方式,就被当做汉族的一员,成为理所当然的中国人。反之,若原是文教渊薮的汉族人,一旦丧失了汉文化,接受了周边少数民族的习俗,也就无可避免地成为“蛮夷”了。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就曾很有代表性地说过: “吴、楚、闽、越、汉,以前夷也,而今为文教之薮。”“齐、晋、燕、赵、唐、隋,以前之中夏也,而今之椎钝骚戾者,十九而抱禽心矣。”[17]不过,华夷之辨多是我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在封闭的“中国一天下”观念支配下对境内中心地区与边鄙地区如何统治所作的政治考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对中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学术研究。   真正的中国文化类型研究是从东西方文化的接触开始的。英国的’Fhomas Carlyle (1 795~1 881年)、James G.Frazer(1851~1941年)、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年)、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年)、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oseph Needham(1900~1995年),德国的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MaX Weber(1 864~1920年),美国的John Dewey(1 859~1952年)、Pearl S.Buck(1 892~   1973年)、F.S.C.Northrop(1 893~1 992年)、Talcott Parsons(1902~1979年),印度的   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年)、S.Radhakrishnan(1888~1 975年),日本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桑原骘藏(1870~1931年)、铃木大拙(1870~1966年)、江上波夫和中村元等著名学者和文学家,都曾以自己的研究或体会描绘过中国文化或一部分中国人的性格。[18]对中国文化有切身体会的在华传教士和旅行家,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品评过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其中最有成就的依笔者看要算美国人明恩溥(Arthur Itenderson Smith,1845~1932年)。   明恩溥在山东长期从事我国农村的布道、医药、慈善、教育等事业达25年,于1892年出版《中国人的特性》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书,把中国人的特点概括为15点:活易死难、没有“神经”、耐性太好、不求准确、 “寸阴是竞”、勤劳、撙节、知足常乐、有私无公、无恻隐之心、言而无信、尔虞我诈、爱面子、婉转、客气。他的观点在旧中国的知识阶层中很有影响,李景汉、潘光旦等著名社会学家都曾做过评述。潘光旦先生还将《中国人的特性》择译后编进他所撰的

图书封面


 人文论丛(2003年卷)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挑着读了几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