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儿 > 中国儿童文学 > 城南旧事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530209622
作者:林海音
页数:181页

作者简介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书籍目录

城南旧事(代序)
惠安馆传奇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冬阳 童年 骆驼队(后记)

编辑推荐

  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读物 语文新课标必读书  五十年来最让人温暖的感动  三获金龙大奖 当红插画家李书轶精美插图

前言

  差不多快十年了,我写过一篇题名《忆儿时》的小稿,现在把它抄写 在这里: 我的生活兴趣极广泛,也极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 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 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 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是怂恿着大人讲下 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很 深刻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 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 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 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匣子,里面全是些新新旧旧的灯泡,贴几个 钱,拿家里断了丝的跟他换新的。到今天我还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 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背着“话匣子”(后来改 叫留声机,现在要说电唱机了!)提着胜利公司商标上那个狗听留声机的那 种大喇叭。我便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被搅不过,总会 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 “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 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街坊的小孩和老妈 子。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便会捱捱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这叫做 “听蹭儿”。我有时大大方方的全让他们进来;有时讨厌哪一个便推他出 去,把大门砰地一关,好不威风! 唱话匣子的人,把那大喇叭安在话匣子上。然后装上百代公司的唱片 。片子转动了,先是那两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 锋》”,金刚钻的针头在早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嗞嗞 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 加价呢!不过因为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片“洋人大笑”,还没唱呢, 大家就笑起来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更笑得凶,乱哄哄的演出 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代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老妈子一 块钱(多么有用的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子到“城南游艺园”去,便 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并 不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教条。 那时候的老妈子也真够厉害,进了游艺园就得由她安排,她爱听张笑 影的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我就不能到大戏场里听雪艳琴的《 梅玉配》。后来去熟了,胆子也大了,便找个题目——要两大枚(两个铜板 )上厕所,溜出来到各处乱闯。看穿燕尾服的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姑 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郑小秋的《空谷兰》。大戏场里,男女分座(包厢例 外)。有时观众在给“扔手巾把儿的”叫好,摆瓜子碟儿的,卖玉兰花的, 卖糖果的,要茶钱的,穿来穿去,吵吵闹闹,有时或许赶上一位发脾气的 观众老爷飞茶壶。戏台上这边贴着戏报子,那边贴着“奉厅谕:禁止怪声 叫好”的大字,但是看了反而使人嗓子眼儿痒痒,非喊两声“好”不过瘾 。 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睡着了。我不 明白那时候的大人是什么心理,已经十二点多了,还不许入睡,坐在她们( 母亲或是老妈子)的身上,打着瞌睡,她们却时时摇动你说:“别睡!快到 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觉?母亲说,一则 怕着凉,再则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 多少年后,城南游艺园改建了屠宰场,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首都的南 迁而没落了,偶然从那里经过,便不胜今昔之感。这并非是眷恋昔日的热 闹的生活,那时的社会习俗并不值得一提,只是因为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 经历的。那是真正的欢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欢乐。 我记得写上面这段小文的时候,便曾想:为了回忆童年,使之永恒, 我何不写些故事,以我的童年为背景呢!于是这几年来,我陆续地完成了 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 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 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 的小偷儿。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 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 年结束了。那时我十三岁,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如果说 一个人一生要分几个段落的话,父亲的死,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段落, 我写过一篇《我父》,仍是值得存录在这里的: 写纪念父亲的文章,便要回忆许多童年的事情,因为父亲死去快二十 年了,他弃我们姊弟七人而去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女孩。在我为文多年间 ,从来没有一篇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 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 虽然我和父亲相处的年代,还比不了和一个朋友更长久,况且那些年 代对于我,又都是属于童年的,但我对于父亲的了解和认识极深。他溺爱 我,也鞭策我,更有过一些多么不合理的事情表现他的专制,但是我也得 原谅他与日俱增的坏脾气,和他日渐衰弱的肺病身体。 父亲实在不应当这样早早离开人世,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努力,对生 活有浓厚兴趣的人,他的生活多么丰富!他生性爱动,几乎无所不好,好 像世间有多少做不完的事情,等待他来动手,我想他的死是不甘心的。但 是促成他的早死,多种的嗜好也有关系。他爱喝酒,快乐地划着拳;他爱 打牌,到了周末,我们家总是高朋满座。他是聪明的,什么都下功夫研究 ,他害肺病以后,对于医药也很有研究,家里有一只五斗柜的抽屉,就跟 个小药房似的。但是这种饮酒熬夜的生活,便可以破坏任何医药的功效。 我听母亲说。父亲在日本做生意的时候,常到酒妓馆林立的街坊。从黑夜 饮到天明,一夜之间喝遍一条街,他太任性了! 母亲的生产率够高,平均三年生两个,有人说我们姊妹多是因为父亲 爱花的缘故,这不过是迷信中的巧合,但父亲爱花是真的。我有一个很明 显的记忆,便是父亲常和挑担卖花的讲价钱,最后总是把整担的花全买下 。于是父亲动手了,我们也兴奋地忙起来,廊檐下大大小小的花盆都搬出 来。盆里栽的花,父亲好像特别喜欢文竹、含羞草、海棠、绣球和菊花。 到了秋天,廊下客厅,摆满了秋菊。 花事最盛是当我们的家住在虎坊桥的时候,院子里有几大盆出色的夹 竹桃和石榴,都是经过父亲用心培植的。每年他都亲自给石榴树下施麻渣 ,要臭好几天,但是等到中秋节,结的大石榴都饱满得裂开了嘴!父亲死 后的第一年,石榴没结好;第二年,死去好几棵。喜欢迷信的人便说,它 们随父亲俱去。其实,明明是我们对于剪枝、施肥,没有像父亲那样勤劳 的缘故。 父亲的脾气尽管有时暴躁,他却有更多的优点,他负责任地工作,努 力求生存,热心助人,不吝金钱。我们每一个孩子他都疼爱,我常常想, 既然如此,他就应该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使生命得以延长,看子女茁长 成人,该是最快乐的事。但是好动的父亲,却不肯好好的养病。他既死不 瞑目,我们也因为父亲的死,童年美梦,顿然破碎。 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经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我们努力渡 过难关,羞于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个进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 人怜悯为耻。我也不喜欢受人恩惠,因为报答是负担。父亲的死,给我造 成这一串倔强,细细想来,这些性格又何尝不是承受于我那好强的父亲呢 ! 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多半居住在城之南——旧日京华的所在地。 父亲好动到爱搬家的程度,绿衣的邮差是报告哪里有好房的主要人物。我 们住过的椿树胡同、帘子胡同、虎坊桥、梁家园,尽是城南风光。 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读者们别问我哪是真是假, 我只要读者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骏 而神圣吗? 林海音 一九六○年七月

内容概要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

章节摘录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 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 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 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 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 ,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格格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 “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褂裤的身体 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印花 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 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 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 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擦。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 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妈不会说: “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宋妈梳完了头,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头发上,也给我梳了两条辫子。 我看宋妈提着篮子要出去了,连忙喊住她: “宋妈,我跟你去买菜。” 宋妈说: “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 宋妈是顺义县的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 “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 底哪一个对,我不知道。 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 ,要不是妈紧紧拉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 惠安馆在我们这条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层石台阶上去,就是两扇大黑 门凹进去,门上横着一块匾,路过的时候爸爸教我念过:“飞安会馆”。 爸说里面住的都是从“飞安”那个地方来的学生,像叔叔一样,在大学里 念书。 “也在北京大学?”我问爸爸。 “北京的大学多着呢,还有清华大学呀!燕京大学呀!” “可以不可以到飞安——不,惠安馆里找叔叔们玩一玩?” “做唔得!做唔得!”我知道,我无论要求什么事,爸终归要拿这句 客家话来拒绝我。我想总有一天我要迈上那三层台阶,走进那黑洞洞的大 门里去的。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 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便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 要回头再张望一下时,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臂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 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 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是昨天,我跟着妈妈到骡马市的佛照楼去买东西,妈是去买擦脸的鸭 蛋粉,我呢,就是爱吃那里的八珍梅。我们从骡马市大街回来,穿过魏染 胡同、西草厂,到了椿树胡同的井窝子,井窝子斜对面就是我们住的这条 胡同。刚一进胡同,我就看见惠安馆的疯子了,她穿了一件绛紫色的棉袄 ,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 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 洋槐。干树枝子上有几只乌鸦,胡同里没什么人。 妈正低头嘴里念叨着,准是在算她今天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好跟无 事不操心的爸爸报账,所以妈没留神已经走到了“灰娃馆”。我跟在妈的 后面,一直看疯子,竟忘了走路。这时疯子的眼光从洋槐上落下来,正好 看到我,她眼珠不动地盯着我,好像要在我的脸上找什么。她的脸白得发 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 闭着。忽然她的嘴唇动了,眼睛也眨了两下,带着笑,好像要说话,弄着 辫梢的手也向我伸出来,招我过去呢。不知怎么,我浑身大大地打了一个 寒战,跟着,我就随着她的招手和笑意要向她走去。——可是妈回过头来 了,突然把我一拉: “怎么啦,你?” “嗯?”我有点迷糊。妈看了疯子一眼,说: “为什么打哆嗦?是不是怕——是不是要溺尿?快回家!”我的手被 妈使劲拖拉着。 回到家来,我心里还惦念着疯子的那副模样儿。她的笑不是很有意思 吗?如果我跟她说话——我说:“嘿!”她会怎么样呢?我愣愣地想着, 懒得吃晚饭,实在也是八珍梅吃多了。但是晚饭后,妈对宋妈说: “英子一定吓着了。”然后给我沏了碗白糖水,叫我喝下去,并且命 令我钻被窝睡觉。 P1-5

图书封面


 城南旧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1条)

  •     任何一个上海的初中毕业生都不可能不了解这样一本书,因为它是我们的课文之一。不得不承认,我的确是在老师的要求下看的城南旧事。不过,这一看,看了三遍,并将一直反复看下去。正如英子自己所说的,这是一个离别的故事。《惠安馆》里的秀贞和妞儿,《我们看海去》里的男人,《兰姨娘》里的兰姨娘和德先叔,《驴打滚儿》里的宋妈,以及最后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里的,英子的爸爸,这些人撑起了她的童年,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不见。是的,成长就是如此。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相遇,相知,然后分离。那些爱我们的,给予我们陪伴和希望,那些轻视我们的,为我们带来改正的方向。但无论相伴多久,终要离别。《惠安馆》的结局实在有些扑朔迷离,导致我始终不能把这本书当成一本普通的回忆童年的文学著作,为了这点儿细节纠结了许久,之后某天豁然开朗。无论结局如何,那些人,曾经在我们的生命中,那样鲜艳地活过,存在过,这就够了。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也可以喝着茶,捧着书,思索着我们自己的城南旧事,足够了。
  •     看到这里终于忍不住哭了——宋妈说:“孩子委屈喽,孩子这回受大委屈喽!”要说这本书的文字是什么颜色的,大概就像兰姨娘的印度绸,蛋青色镶上一道黑边,再压上一道白芽儿。哀愁是淡的,欢喜是淡的,生死也只是白芽儿下的黑边。生活是那么普通,细碎到秀贞辫子上的大红绳、妞儿脖子后面的青印、闹鬼房子边儿丛生的杂草和兰姨娘嘴巴左边镶金的牙;生活又有点神秘,出生从别人的嘴巴里说出来,死亡也在昏迷中仿若呓语,还有无数不知“将来”的人们,兰姨娘、德先叔和不知去向的小丫头子……这些人散落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又在无形中串起了“我”的童年。“我”对生活的态度仿佛是没有逻辑的,感觉总是比思考更先到达。我不曾知道妞儿脖子后面的青印就感觉到她碎碎短短的小辫子仿佛在哪里见过,那个眼下的泪窝也熟悉得很,我不曾确切地知道蹲在草丛里的人是个贼子就感觉到其实好人、坏人是我最没有办法分清楚的事,我不曾知道爸爸对于兰姨娘的举动意味着什么就先感觉到我对于母亲的可怜。这些都意味着,孩子,明白事理的途径并非是成人的推演和逻辑,而是人之本能与直觉,往往也最贴近真实。好像鱼饮水,不知温冷的度数,但一进入身体就知道了冷暖。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不知忘记了多少,能记清楚的不过寥寥,在皓若星辰的往事里面又能占据多少位置?林海音自己也诚实,那些旧事也许发生过,也许只是成人的臆想,努力让讲述变得连贯和合情合理罢了。而我也只得祈祷也许秀贞和妞儿并没有湮没在车轮下,也许小栓子只在岸边脱了鞋,他其实只是坐了木盆顺水漂到了下游。我们说,人的一生要碰到多少的人多少的事,要是每一次离别都哭天抢地,心力耗费完了人也就不中用了。或者疯了,活进乌托邦里,偶尔探出头来吸吮一下悲伤然后回到房子里为不存在的爱人缝缝补补,或者继续活着,繁衍另一个生命,是儿不死,是财不散。对生命的赞同不是非要人们饱读诗书,留下几个形而上的命题,这种赞同活在每一个普通人家的窗子里,夜晚梆子声敲响的时候,清晨雏鸟啁啾的时候,如果我心慰藉便已足够。
  •     林海音是几十年来两岸备受争议的对象,其作品也相继被研讨,姑且抛开两岸对其不同的见解,林在台湾凭其多年声望,培养出诸多文坛后起之秀。其为人为文皆实靠可亲,或许是生活琐事所累,她在写作上的成就并不是十分耀眼。然而,在报纸上连载并结集出版的《城南旧事》,却让林海音在台湾文坛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余光中曾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其童年在北京城南居住短短十数寒暑,却是她一生值得珍重的回忆。对《城南旧事》研究最官方的说法是“儿童视角下的诗意结构”,或者是转而研究女性成长史与其中的悲剧意识及与萧红《呼兰河传》同样是儿童视角下的写作异同等。当然,文学文本一旦转化成干涩枯燥的分析,正如将一份完整周正的情感肢解,用理性严肃的目光去审视文本是如何构成的,如同看一具尸体的目光,冰冷而麻木。而一旦如外科手术般深入其中,摆在面前的“脏器”赤裸裸地任人审度,那么阅读也没有趣味。这与小学初中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无任何差别。无论是何种文学,都应该是“蒙昧”的,神秘的,只有借助自身感性而获得的阅读体验才是王道。一旦通晓晓,甚至于文本构成之类的真相,那么丧失的不仅仅是对阅读本身的兴趣,还有个人的阅读能力。而囿于文字游戏缺乏思想深度与力度的作品,是我最为不屑的。正如知晓都灵裹尸布竟然是达芬奇伪造一样,毫无趣味。在阅读《城南旧事》的过程中,并没有任何因为年代差异而造成的无法对话的阻滞感,相反,连带那些儿时的情绪都是相通的。童年终究是没有如今这般难耐,厮混与熬捱。我们都是曾经那么热忱真挚地喜欢一个人,又那么绝对而又自相矛盾地抵触一个人。坦荡,真挚,热烈,这些美好的词汇形容那些时光下的自己,我没有觉得任何不妥。《惠安馆传奇》——秀贞,一读便令人心酸的疯姑娘。在孩子的眼中,是世人无法忖度的另一个世界,因为他们无法明辨疯傻好坏。所以小英子仅仅因为秀贞一个笑,便打心眼喜欢上了她。他们并不懂得那些口是心非得机心与以讹传讹的口水。小英子喜欢秀贞就像喜欢自己的朋友妞儿一样,因为可以共同玩耍,可以相互理解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事。秀贞的遭际,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在小英子的心中拼接成了一个圆满的故事。她促成妞儿与秀贞母女相认,并相助二人逃跑,却无从得知是自己间接送了二人的命。或许无知的罪过才最为可悲,因为连错误都无法洞悉,还要受人蒙蔽地以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年幼时,不懂当选择与众人背道而驰时需要拥有多大的勇气承受与世人相悖谬的目光——你用年少的盛气与世界对抗,尽管你秉持着最凛冽正义的答案,你也是错的。个体无法生存,只能依附,区别是依附多少。而我们每个人不过是历史的道具,仅仅是用来篡改或添加一个城市历史最卑微的符号。《我们看海去》——偷儿,他是因为小英子的一个无心之失落网。在道德准则与世俗律法的规约下,任何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都是不被原谅的,无论他是否存在诸多因由。我们都在他人的认定中活着,内心的守持无法在振聋发聩的声音中力排众议,力压群雄。成长是残酷的。小英子终于意识到“即使是无心之失也可以害一个人,我眼中的好人是所有人眼中的坏人”的时候,在她内心无法指认孰是孰非之时,她已经开始成长——现实处境逼迫人思虑,内心在一片泥泞中拔节而出,尽管不会完全如初生时透彻纯净,但是因思考而自我健全,这也算是生活唯一宽慰我们的幸事。《兰姨娘》——小英子懂得用计让兰姨娘离开父亲,这算是维护家庭战斗的一次彻底胜利。——当单纯的欢喜与亲近由可感知到的威胁转化成一种战斗姿态下的生存本能时,小恶魔在一个孩子的体内苏醒,这又是否成为成长的紧要之事?《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落了》——两个故事却殊途同归。无论是宋妈还是小英子的爸爸,他们对于小英子是最亲近的存在,他们见证自己最为青涩稚嫩的成长期却在她即将冒出棱角时离她而去。生命的微末与壮大,未来无法预测的路途,都将自己一个人走。——永远不要以为,某一个人会陪你走完一段路途,因为自己的终点也只有自己望得到。时光与记忆背道而驰。为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的从前的旧事,我总是时常翻看的。然后会想到,我竟然如此轻易忘却那么多曾经认为一生都会念念不忘的人和事。《城南旧事》是本很好的书,若是习惯对文学读物敬而远之束之高阁的童鞋可以看看,会有一种笑中带泪的欣喜。Ps:最近颓废了,没咋看书。不过看了不少谍战剧。推荐《猎鹰1949》是拍《神探狄仁杰》四部的导演钱雁秋拍的。膜拜之。。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83dd90100mwny.html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原来以前看过.这样柔软的人成了老师,再好不过了
  •     童年美好,经历堪称传奇,天真遇上旧城
  •     俏皮而富于意味的文字,让我爱不释手。
  •     喜欢林海音,喜欢城南旧事。
  •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经典作品,经历的事情不一样,可那些感情很像
  •     印刷、装帧都很漂亮,尤其是插图非常精美。
  •     轻描淡写的感动,漫不经心的击中你
  •     小时候看过电影,书中的插画跟电影的感觉很像,勾起了童年回忆。
  •     如今的平常事却是童年时最想探究的稀奇事。
  •     小英子小桂子小栓子丫头子还有我
  •     童年系列
  •     很好,林海音的北京
  •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     给14岁的小朋友买的 喜欢 说是很好
  •     书很精致。不愧为经典之作,值得收藏,值得反复回味。
    林海音,城南旧事,老北京的故事。
  •     万象流转,时光流水,匆匆向前,你可曾有故事道给窗外那深沉的夜色听
  •     装帧和插画非常精美!阅读这本书让人感到不仅文字温馨,能唤起自己小时候的许多陈年往事,且精美的插画让阅读者更感舒心,插图的绘画者很有功底。
  •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冷落在旁。《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本书的每一篇到结尾,主角似乎总是离开英子,像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那个小偷,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当时她才小学毕业呢!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为本书画上句点。
  •     暖心
  •     借着孩子的光,重温了林海音的作品,很好看.
  •     这本书是林海音所著,看了这本书,犹如回到了童年和已经进入了她自己的童年。
  •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上小学的时候就读过了,现在大学再读觉得有点感伤,我们的时间也在这些不大不小的事情中流逝了。林海音的城南勾起了每个人心中的城南,那就是一个装满了童年回忆的地方,在不断遇见和告别人和事的时候,我们就不知不觉长大了。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达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真的呢,希望有些人就永远地把我当成孩子。
  •     一直想买。插图很精美
  •     童年的记忆是一汪清清浅浅的糖水静静地端放在往昔里,具体样貌早已不真切但一定能记得它的甜。城南的旧事 件件小巧精致,隔着岁月透过一个纯善小女孩的眼睛雕琢了那个泛黄时代里各个小阶层的众生相,在小英子的口吻中都各自绽放出平凡又动人的光彩。分不清海和天、分不清好人坏人的小可爱,却最容易在自己的小世界做到从心随性。故事不声不响地结束在父亲离开之时,爸爸栽的夹竹桃花和她的悠悠童年忽地就落了下来…长大好像从来都是在一瞬间发生的……
  •     记得很早时候看过《城南旧事》的电影,那时的北京跟油画似的。高高的城墙,可爱的小女孩,很有张丰毅饰演的小偷。插图很美,民国时期的风格,简洁美丽。
  •     中国儿童小说中的经典。小时候看过相关的电影,孩子读起来岁没有电影的铺垫,但却深深被书中的晓女孩所吸引,不读不厌,好书!
  •     太可爱的童年。
  •     城南旧事,孩子喜欢
  •     《城南旧事》,故事很旧,但情节很美。我小时候读过,现在买来送给女儿。
  •     大爱。永远的英子。
  •     林海音的北京城南回忆,情感真挚,虽然记忆中的人事物已经变了样,但他们因为记忆而永存了。
  •     有一种老北京的韵,文风很老,和细水一样缓缓地慢慢地沁人心脾。 从英子的角度来描写成人的世界,有世俗有别离有下层人民生活,是一个家庭、一个时代的缩影。小孩子所看到所听到的本来应该是很天真的,但是英子的眼里却看到了人是复杂的感情,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心。每一个小故事都有一个主角,有疯子有小偷有奶妈有兰姨,从英子的角度来描写这些人的生活,天真又真诚。但是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在故事的结尾都离开了英子,英子的父亲也离开了。 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恰到好处。
  •     以前看的,特别喜欢
  •     儿童视角有很特殊的地方,一来它像是对大人世界的窥视,二来它能在不设防的状态下看到背后的真相。(像拉克洛笔下的梅黛夫人) 从面对世事的混沌不明真假难分,到最后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去面对世界,英子实现了她的成长。
  •     原本以为是完全真实的,非常震撼。看了这版才知道不是,有些遗憾
  •     因为选入小学课本中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而找来的书,这篇课文我已经教过两遍,不用算也知道,时间过去多久了。“那么丑的脸,那么长的牙……”作者笔下的骆驼就是如此呆萌,让人忍不住发笑。英子念念不忘她童年生活在北京城南的故事,我们又何尝忘得了呢。童年就是这么美好天真呀。可是当时我们却又总是盼望着长大,盼望着能有一双翅膀能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其中《惠安馆》是在豆瓣上看的,印象比较深刻。失去孩子的疯女人,终于,我现在也算是有那么一点点体会了,一点点感同身受了。
  •     读完之后终于明白为什么《送别》这首歌与这本书密不可分了。《送别》就是《城南旧事》的音乐版,《城南旧事》就是《送别》的文字版!六个故事,六段离别,秀贞与妞儿、“小偷”、兰姨娘与德先叔、宋妈、爸爸辞世与小学毕业、童年,随着我的长大,那些人渐渐远去,而我的童年也在一场场送别中离我远去。
  •     林海音值得那么多人喜欢。
  •     书的质量很好,插图精美,值得收藏。
  •     整本书段落句子优美,字形也不大不小,李书轶的插图也不错,才一天就到货了,孩子也比较喜欢这本书,顶!
  •     好的作家的文字就是很有画面感,即使只是对普通小事的描述,希望我的妞妞的童年将来回忆起来也有滋有味。
  •     干净
  •     还是更喜欢前半部分小时候的故事和文笔。 总感觉陌生又熟悉,虽然遥远,却依然有迹可循。 一种蓦然的感觉,就是书中故事的亲近感,好像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也一步步变远。
  •     余光中说,北京是林海音的,上海是张爱玲的。也许是北方人,还是觉得林海音的书亲切。
  •        这是经典,有多好就不用说了。林奶奶的文字一如她的人,朴实简练,澄静温暖。
    但我最喜欢的是,这是精装版的,读着很舒服!!!
  •     书买回后,儿子还没看我先看了,很感动。感动书中的人物命运,感动作者细腻的文笔。那个年代的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很真实地展现在眼前。
  •     很喜欢林海音~
    文笔清新自然
  •     我真的不敢读第三遍,怕流泪
  •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     它可能不是一本最好的书,但确确实实是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读的。
  •     我女儿让我买的,她很喜欢整天抱着不放,林海音的书写的真好,我还会买她其它作品的。
  •     一次在电视上遇见美文欣赏,标准女声诵读,搭配小插画,到最末一帧时,听其读到:“父亲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差一点流泪。此后便买来一册《城南旧事》,读到中途痛哭了一次,因惠安馆结局。秀珍与小桂子是要回家的,却死在铁路上,小英子如何舍不得,但病倒了,病好就将惠安馆的一切忘记一大半了,大人告诉她的话,她觉得不应该是这样,但却想不明白了,一切都已给抹杀掉,连看大的油鸡都已做了汤。恍惚的英子想起一大一小的两个人,她只是哭,大人带着她回家,回新的家,在路的尽头她终于相信母亲所谓“将来”,惠安馆的一切抛在身后,远去了。
    其实比这更坏的故事结局有很多,唯独这篇令我觉得揪心之痛,觉得是没有办法的事。英子那么小,置身这么复杂的掺杂人之感情的事中,她搞不清楚的,搅来搅去,把她自己搅得生病了,或是不晓得对错了。她童眼清澈,看这世界不隔着东西的,她看到的悲苦处,是最直接最真,最易于让人读到的。林海音的笔有母性的温暖,偏这温暖里头,有你抵受不住的一丝寒,是成人世界的无奈,如睡梦中一脚伸至被外,慌忙又缩回来,再不愿去感受一次了。
    林海音在序里提到她父亲,说他好动,爱花,嗜酒,广交友人,他去世时,自己十三岁,已彻底告别童年时代了。但她童年过得非常热闹,话匣子,游艺园,骆驼队,小学校,宋妈,父母,以及添加着的弟妹。说到这里,不免想到张爱玲,父母离异,父亲另娶,她不堪忍受此后种种,与父决裂,童年经历造就她孤高清冷,她笔下人物爱得自私又绝望。尽管张迷无数,但又有几个真正懂她的,她的世界旁人进不去的。唯一要数胡兰成,她爱过他,但他是最薄情寡义的一个,说是连苍生皆爱的,其实只爱他自己。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太过重要了。又说回“惠安馆”,小英子发烧了,妞儿说“你好可怜”,却不晓得自己才是真正可怜,骨肉分离,受养父母虐待。我看到这里很是心酸。
    再说回书籍本身。因买过十月文艺出版的某全集,觉得好,所以在数个《城南旧事》的版本中选中这一版。个人偏爱精装版,阅读收藏两相宜,因晓得是精装,所以翻看时更加小心,毕竟好书要好好相待的。看到宣传语上说此书列入教育部推荐读物,倒觉得更加适合成人来看,用林海音自己的话说,童年都是愚騃而神圣的,值得缅怀。
  •     身边的人事改变,小孩慢慢地成长了……
  •     看城南旧事你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往事历历在目,儿时玩伴向你招手:一起来玩吧。我们怎么就长大了呢?这是你读到这本书的感受。原这本书如林海音女士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     “我分不清天空和大海,就像分不清好人与坏人。”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     看这本书真的很开心,童年往事又重临心头。忍不住学着小英子,一边哼着歌儿,一边跳着走路,还有两根扎着红丝带的羊角辫。。。每个人都有童年,不管是苦还是乐。但是不管怎样,那时候每个人的心都是纯洁的。
    这是我在当当买的第一本书,书的质量很不错,以后会继续关注。
  •     永远的小英子!
  •     我初读这本书是三十年前了,先是父亲带我去看了电影<城南旧事>,觉得不过瘾,又卖来小说重读,小说里英子的叙述,感人至深,令人难忘.三十年后,和孩子重读,那种亲切感仍在,而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对小说的了解更加深入,读来荡气回肠,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这个版本,有生动的插图,孩子很喜欢。
  •     书籍很精美,值得收藏!推荐
  •     最喜欢“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     我也不是小孩子了。
  •     很精美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     在校语文课讲了有关‘城南旧事’的故事,回到家很是好奇,于是我便买了这本可收藏的版本,硬皮的。女儿超喜欢!是一本好书!
  •     很欣赏林海音细腻的文笔
  •     英子的故事曾经感动过我,送给女儿,希望她也喜欢。
  •     书是挺好的,不过给7岁儿子他还看有点理解不了,买早了。
  •     简简单单的笔触,让人小揪心的故事
  •     不记得将这本书看了几次了,很少有书,能禁得起我一看再看。而每次,看完后依然是忍不住的伤心落泪。后来,我渐渐的懂得,原来自己是在为作者终结了她的童年而失落;也是为自己陪伴着作者终结了童年而失落;更是为老北京的消失而失落。
    ——令人难以忘怀的《城南旧事》。

    我是个纯纯粹粹典型的南方人。追溯祖籍,最多也不超过浙江一带。却唯独对老北京而念念不忘。或许,正如某本书所说的,我的前世是在北京度过的吧。全国那么大,唯独北京去了三次。在那些日子里,每当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大大小小有名无名的胡同时;在饶有兴趣的吃着北京的各种风味小食时;在细细摩挲着北京那些历史悠远的古老建筑时,都有种心动心痛的感觉。我想我所在乎的,确确实实的便是老北平那一寸一寸的回忆,一尺一尺的光阴,一点一点的沧桑。

    伴随着林海音先生优美而纯净的文字,整个老北平的风景又重新鲜活的在我的脑中复苏过来。那些灵动的人物,在女主人公英子,这个逐渐成长的小女孩眼中,一个个出现在眼前。无论是俊俏而凄惨的妞儿,还是思女心切以至变成疯子的未婚妈妈秀贞;是偷东西供弟弟读书的收破铜烂铁的小偷;还是从家中逃出的身段优美的兰姨娘;还有那丢下自己的孩子出来当奶妈的宋妈……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整个老北平的民俗风情,也在不经意的笔触中走了出来,惟妙惟肖。

    放下书本,依然是难以释怀的伤痛。整个北京早已在每月推翻几十座四合院的速度中被改造成所谓的国际化大都市、首都、现代城市等等。而历史渐渐的被所有的人遗忘。当所有的故事仅剩下故宫的大门时,我们还能为我们的子孙保留下什么?
  •     在小时候课本上学过的一篇课文,看过这本小说改编的电视,英子那双忽闪的大眼睛,里面盛满对看到的世界的懵懂和委屈。对往事的娓娓叙来,鲜活的旧北平童年生活就那样展开在我的脑中记忆中...
  •     插画不错,就是少了点!
  •     孩子五年级,拿到书,一口气读了大半本。作品本身经典,插图也美,建议买书不要捡最便宜的买,要看好出版社和评价(很多评价也是注水的)。
  •     以前只对“爸爸的花儿落了”一篇印象很深。如今重读,每一篇都很好,充满生活性的美感。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在高铁上哭了
  •     2009.12.5 小学
  •     林语堂的那句话很经典“上海是张爱玲,北京就是林海音”
  •     《城南旧事》是一部温馨、隽永的小说。适合在寂静的黄昏里读它,读的时候好像有潺潺的小溪在身边流过。感谢这位台湾作家,能让人在读书之余产生如此美的享受。我很久就买过、读过这本书,这次是因为要收藏,特意买的,书的装帧也很好。
  •     读爸爸的花儿谢了,我伤心了好久好久,哭了好多好多次,害怕爸爸会有一天突然离开我。这些好书,能不能不要出阅读题了!
  •     好多年前买的书了 以为自己早就看过 心血来潮又翻出来重新看一遍 才发现原来买来就没读过 但字里行间却有似有若无的熟悉与亲切 人们都说时间会冲淡一切 会改变所有 但其实它什么也改变不了 旧的东西旧的时代消亡 新的东西新的时代出现 就真的都变了吗?
  •     这本书非常结实,封面都是实打实的,发过来没有任何损坏。书的装帧很精美,看起来非常舒服,插图也是非常漂亮,全都是彩图。这本书真是够贵的,西游记都更便宜。。。不过很值得。
  •     看似平淡无奇,悠悠讲述着身边的人和事,但紧紧将人吸入她的时空,那种身临其境感。大人眼中惠安馆的疯子是英子的忘年交,秀贞跟妞儿的身世也是有那么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永远不要自负得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知道得多。孩子眼里的世界似乎总比大人们的干净透彻些。
  •     “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今天睡醒就开始读此书,轻巧地读完。总体感觉有点像我前几天看的电影《岁月童话》,又让我联想起同样以第一人称童年叙事的《杀死一只知更鸟》。人长大总在那一瞬间,长大前总有些永不泯灭的回忆,恍惚看着这个世界不知孰真孰假孰是孰非,但不要忘记自己真实的眼睛。
  •     很可爱的一本书,天真又不失内涵。 图片也恰到好处的添彩几分。
  •     名作,名实相符。
  •     【夏天過去了,秋天過去了,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 【蹲在草地里的那個人說,“等到你小學畢業了,長大了,我們看海去。”】 【“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藍色的大海上,揚著白色的帆。金紅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
  •     一本温柔的书
  •     虽然不是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域
    却深深的被作者细腻真实的情感所吸引
    活泼可爱机灵善良的小姑娘跃然纸上
    在这个暖暖的午后
    我被这个姑娘牵引着
    或开心
    或委屈
    或惊奇
    或伤感
    仿佛重温了自己的童年
  •     林海音用她的笔生动的描绘出了北京城南的往昔,她童年的点滴。读着她的书,我也跟着她一同长大。插画也非常精美,很唯美的感觉,体现出了林海音的心情。尤其是《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感觉有种淡淡的伤感在里面。总之,是很好的一本书。
  •     小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天真,处处温情,可现实又是那么残酷,不长大也挺好的……
  •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动情美好。
  •     小时候看的
  •     城南旧事 最爱
  •     早就想买了,这次一共买了10本。视书如命的女儿用了两晚睡觉前的片刻就看完了《城南旧事》。
  •     虽然不太记得很多情节,但是还是记得看时的感受的
  •     没有经历那个时代,不能深入的去体会作者每篇的意义。。希望一时间再好好的回味
  •     纸质很好,页面清晰,插画很漂亮,两层书皮。很喜欢。
  •     离别之殇 成长之痛 说的真好
  •     林海音的儿童视角写的
  •     写出了童年的心理和味道儿,勾起我们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不一样的童年却一样的怀念,插图很美!
  •     这本书,故事性很好.吸引人.文字很美.读来是一种享受.插图每每有一种超越的意境,很耐看.
  •     印刷装帧都挺好,当时选这个版本就是因为插画,没想儿子不喜欢这个风格。
  •     【新华书店+kindle】2017.2.9-2.10 看笑了也看哭了 童年里的那些人和事 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即真实又飘渺 我也要花上一辈子才能理清我的童年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