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儿 > 中国儿童文学 > 女儿的故事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8-1
ISBN:9787532431342
作者:梅子涵
页数:295页

作者简介

《女儿的故事全集》内容简介:实在是很特别的文笔,讲述出成长中多么丰富的故事,一个完整的大幽默。这是一部讲述成长喜悦和苦恼的书。作者文笔实在很特别。第一页即始的新奇,全书完整的幽默,直至故事终了,留给你的是“流连忘返”,和很长很长时间里的记忆。故事中的主人已经长大,她叫梅思繁,现在在法国读书。

书籍目录

女儿的故事
谢谢爸爸
第一章 女儿简历
第二章 绿色学校
第三章 没当干部
第四章 袁老师
第五章 数学 数学 数学
第六章 真正的故事
第七章 曹迪民先生
第八章 革命尚未成功
第九章 我不再哇哇乱叫了
第十章 体育的故事
第十一章 再说一点体育的故事
第十二章 钢琴睡觉
第十三章 T在行动
第十四章 电话散文
第十五章 渐渐地长大
我的故事讲给你听
开始的话
第一章 我的名字的含义
……

编辑推荐

《女儿的故事全集》:他们班级有个从美国来的男生……老师问,你们希望我紧一点还是松一点,多教一点还是少教一点?大家异口同声说,紧一点!多教一点!但是他说,松一点,少教一点!摘自《女儿的故事》我们同学之间经常这样问:你今天早晨几点睡的?请注意,是今天早晨。

内容概要

他叫梅子涵。

在大学校园里,他是梅教授;

在儿童文学的路上,他是著名作家;

在爱他的孩子那儿,他是子涵伯伯子涵叔叔子涵哥哥,

不过总有一天,

他一定就成为真正的子涵爷爷了。

他是一个在黄昏来到孩子窗边的点灯人。

用文学点亮灯柱,

于是窗外的路上亮了,

孩子和父母的生活里有文学了。

文学真好,日子轻盈、浪漫、诞生很多的爱。

他讲着经典,讲着优秀,讲着文学里的高度,

他还讲着童年、讲着长大、讲着做一个像像样样的人,

讲着的时候,很多的人欢喜了,又落泪了,

他也落泪了,他喜欢,

大家称他是一个诗意的演说家,

他像那个花婆婆一样,为世界做着“第三件事”。

媒体关注与评论

  和妈妈一起聊童书(坤坤妈妈·2006年07月)   我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每天坐在车上,我会选择两件事情来做-----精神不好的时候上车就睡,一觉醒来,已到车站了。清晨出发,能美滋滋的这么补上一大觉确实过瘾。但我可不是喜欢睡觉的懒虫----每逢精力充沛时,我会翻开总不离身的书,读着书看着窗外的风景,车上的旅途就充满了情趣与色彩,不断的变化,不断的亮丽。我在车上看书出于两个原因:晚上回家有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就是要给儿子讲睡前故事,天天如此。我小时候是有名的故事高手,特别会编故事,而且讲的绘声绘色,可早在升级做妈妈之前,我编故事的灵感就荡然无存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恶补童书,让自己总能有故事可讲。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童书迷,成天的早出完归,这段读书的时光是我一天中不可或缺的快乐时光。   这几天,我就一直精神气爽,上车后就迫不急待的翻开一本书,边看边开心的笑个不停……几天以后,这本书到了妈妈的手中,儿子去了四川的老家,我成了爸妈家的“常客”,可以有时间,跟妈妈好好聊聊天了。  “我这两天看这本书看的入迷了。太有意思了,没想到中国的作家也能写出这么有趣而有深度的书。”谈起书来,妈妈像个开心的孩子。  “是呀。简直好玩死了,我也是边看边乐。而且还学到了不少的高招呢。。”  “他还写了什么书吗?真应该找出来好好看看,太有意思了。”  “我俩简直是不谋而何,我已经在“红泥巴村”村里找到好几本。先拿本给你看看。“  我得意的跑近房间,捧出一本厚重而精美的书。书上有作者的照片,妈妈仔细的看了起来:  “他一定是个幽默而充满智慧的人。”  “是呀。他还专门给研究生上课讲童书呢。我多希望能有机会听他讲童书的故事呀。”   妈妈真是我的知己,“他有办那种函授的或远程的班吗?”  “没有,我想他可能太忙了。可有一位叫蒋风的老先生办过十届“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班“了,今年这一期我准备报名了,正在准备论文呢。下个月就要交稿了。“红泥巴村的村长阿甲还会是我的同学呢。”(想到有可能跟阿甲同学,我总觉得很荣幸。)  “这本书编的挺精致的,现在的书也越编越好了”  “是呀,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童书,还不停的提醒着我们这些父母应该让孩子有一个怎样真正应该属于他们的童年。我就觉得我对坤坤有时太严了。我还准备让小段(坤坤爸爸)好好读读这本书呢。”  “有时间我也好好看看。”  “我这还有一本更棒的书呢!”,这回我可是小心翼翼的抱出那本书的,-----玫瑰色的封面,点缀着几张有趣的小画面,整个书中似乎飘出一缕缕淡淡的玫瑰花香。   妈妈也小心的捧在手中,“也是他写的吗?”  “不是,是个叫彭懿的家伙写的,是他一个人写的,是介绍国外的各类经典图画书的。怎么样,简直就是书的极品吧。”“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每天要看书看到深夜了吧”  “可这种读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真怕弄脏了哪个地方,破坏了它整体。不像阿甲和他哥哥编的那本“着迷101”,也是介绍童书的,内容充实而详尽,而且特别的朴实。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上面涂涂写写,特别过瘾。“  “坤坤也别爱看,很多的地方都会让他特别开心。有一次,他翻到了“木偶奇遇记”那一篇,突然我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妈妈,小木偶为什么没有’小鸡鸡“呢?‘我告诉他木偶是没有的,以后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以后就有了。你看,我还把这段话写在书上了呢”  我又把那本“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拿给她看,上面乱吐涂乱画的写了不少东西。那是我跟儿子一起翻书时不时创出的一些火花。   妈妈,儿子和我,是真正的知己。因为我们是不折不扣的“老书迷,小书迷和大书迷”  儿子身在高温酷暑的四川小镇,白天无法出门,大姐告诉我们,他就天天带着小侄子看书,两人看得进津津有味,偶尔也打打架,打得津津有味。   写了这么多,还没把让我和妈妈都着迷的那本书告诉你呢--------他就是在儿童文学界大名鼎鼎的梅子涵教授,那本书叫“女儿的故事”。真希望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来读一读属于我们自己的书,在开心的微笑中我们一定能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的孩子也会读到他们已经历或将会经历的生活。   能有机会跟自己的妈妈,儿子一起聊书看书。这样的日子充盈而充满乐趣。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么精彩的童书世界,真的感谢那些不知疲倦的点灯人。  还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他们呢?   我和妈妈都特别喜欢“曹迪民先生”,很想知道他现在怎样了?  阿甲在“着迷101”中专门有一章是介绍中国的童话和他们的作家的,可在子涵教授的“阅读儿童文学”中,没有一部是介绍中国作家的作品的,彭懿先生的那部堪称“图画书中的圣经”的极品之书中,也没有对中国图画书的任何介绍和说明。   对于中国的儿童文学和中国的图画书,他们是怎么看的呢?谁会来讲述有关中国图画书的历史与经典呢?  受挫于现实的幽默(陈恩黎·2006年01月)   这部小说一反主流儿童小说对传统叙事手法的依赖,没有开端发展也没有高潮结尾,一路散散漫漫、枝枝蔓蔓;它也一反作者多年来对小说叙事技巧的迷恋和经营,放弃虚构的人物情节放弃先锋的艺术实验,一路还原生活的真实和琐碎。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些非常规的手法似乎不但没有损害《女儿的故事》作为一部儿童小说应该具有的艺术特质反而还出人意料地创造了一种儿童小说别样的言说方式。  梅子涵是个深谙小说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的作家,所以在《女儿的故事》中他虽然放弃了擅长的叙事技巧,但依旧保留着对语言的高度敏感,并且通过对各种修辞手法的非常规运用使文本始终处于一种诙谐、松弛而又真实的精神状态中。小说中的“爸爸”叫梅子涵,“女儿”叫梅思繁,“爸爸”即“梅子涵”是故事的叙述者。于是,现实中的作者梅子涵和小说中的爸爸梅子涵重叠着、影响着,从而最大程度地模糊了我们关于文学虚构和生活真实之间的界限。于是,关于“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关于“爸爸”烦恼的丝丝缕缕在一种讲究故事的文体中找到了存在的合法性。   最重要的是,这些极其日常的经验提供了作者一个自由、随意的叙述空间,并且在作者个性张扬的语流中迸发出令人心动的光亮。而小说那独特的幽默便在话语的跳跃和缠绕之间流泻出来。如:  “这是小学五年级再过两天就要进行毕业考的一个上午。这是一场殊死决战即将开始前的一个上午。真的是殊死决战:今年的考试又改革了,不是人人都可以考重点中学,而是必须在毕业考中拿到‘资格证’才可以考。‘资格证’有限,欢迎大家积极争取。这样就你死我活了。本来是你死我活一次,现在是你死我活两次。本来是考中学的时候你死我活,现在是毕业考的时候就先要你死我活了。一直你死我活到最后你考取了重点中学或者没有考取重点中学。”   又如:“他原来是只吃龟鳖丸的,但是他们班级别的同学吃起来是直线上升,最多的已经达到五种了:太阳神,龟鳖丸,昂立一号,生命口服液,多灵多鱼脑精。——不夸张的*—不骗人的!是指一天吃五种哦。所以孙斌想,我只吃一种肯定不够,我会考不过别人的。孙斌的妈妈当机立断:再吃一种-…梅思繁考中学的那段日子,她爸爸也买过生命口服液给她吃。吃了两天,梅思繁就说:‘我精力充沛了/她爸爸说:‘这么快,又不是老鼠药/”  这是一种植根于中国当下原生态现实生活,并在作者敏锐的艺术感觉激发下揭示出真实中的荒诞的幽默。正是这种幽默照亮了日常生活中的庸常和琐碎,也淡化了现实的焦虑和苦恼。我们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说:“瞧啊!这儿看来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世界!可这只是孩子们的一场游戏——仅仅值得开个玩笑!”但是,当我们咀嚼着这种幽默再一次走进这部作品中时,我们发现了其中的裂缝,它们蜿蜒弥漫于这样的叙述中:  “那时的大人懂小孩,现在的大人不懂小孩。现在的大人不是不懂小孩,是现在的大人要顾考试要顾重点学校要顾成龙成凤……因而顾不上懂小孩。他们有一个理论,你现在让他玩,将来他就完。”  “梅子涵是有点不是东西的味道,可也是没有办法。”  “哇啦哇啦乱叫肯定是要哇啦哇啦乱叫的,我总不见得哇啦哇啦放声歌唱吧,载歌载舞,纵情欢呼,啊,梅思繁没有考取重点中学哎!hello,同志们啦,我女儿没有考取重点中学哎!”   这是另一种声音,它仿佛在说:“瞧啊!这儿虽然是个荒唐的世界,但是我们必须遵守它的规则——这决不是仅仅只是玩笑1  而在这两种意义相对的声音所形成的空白中,一种更为直接的批判不失时机地穿插进说:“这个城市这个时代的一切都变得非常功利,心存企图,急急忙忙,在小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的事情上也毫不例外,真是没有办法。最高贵优雅的事也已经俗不可耐,还让我们说什么好。”  “蜻蜓到哪里去了?游戏到哪里去了?蜻蜓的游戏到哪里去了?小孩的游戏到哪里去了?”  一个讲述女儿的故事,就这样在行进中演变成一首多声部的歌,混合着作者审美的、现实的和理性的声音。而其中现实的强大与尖锐又使另外两种声音成为闪烁不定的背景,它们华美、机智的音色掩盖不住主旋律的无奈和妥协,恰如流淌在叙述中的幽默化不去没有童年的童年故事带给我们的疼痛。  《女儿的故事》是一部非常真诚的小说,作者直面了自己的矛盾和妥协;《女儿的故事》也是一部实践了作者幽默理念的小说,“幽默不见得一定是轻松、喜剧的生活的延伸,也可能来自沉重和不幸。”从这两方面来说,《女儿的故事》都是一个很大的成功,它拓展和提升了中国儿童文学对幽默的表现范畴。所以,这部小说值得我们以更高的标准加以考量。  (节选自陈恩黎《对三部获奖幽默小说的文本分析》)

章节摘录

插图:我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每天坐在车上,我会选择两件事情来做——精神不好的时候上车就睡,一觉醒来,已到车站了。清晨出发,能美滋滋的这么补上一大觉确实过瘾。但我可不是喜欢睡觉的懒虫——每逢精力充沛时,我会翻开总不离身的书,读着书看着窗外的风景,车上的旅途就充满了情趣与色彩,不断的变化,不断的亮丽。我在车上看书出于两个原因:晚上回家有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就是要给儿子讲睡前故事,天天如此。我小时候是有名的故事高手,特别会编故事,而且讲的绘声绘色,可早在升级做妈妈之前,我编故事的灵感就荡然无存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恶补童书,让自己总能有故事可讲。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童书迷,成天的早出完归,这段读书的时光是我一天中不可或缺的快乐时光。这几天,我就一直精神气爽,上车后就迫不急待的翻开一本书,边看边开心的笑个不停……几天以后,这本书到了妈妈的手中,儿子去了四川的老家,我成了爸妈家的“常客”,可以有时间,跟妈妈好好聊聊天了。“我这两天看这本书看的入迷了。太有意思了,没想到中国的作家也能写出这么有趣而有深度的书。”谈起书来,妈妈像个开心的孩子。“是呀。简直好玩死了,我也是边看边乐。而且还学到了不少的高招呢。。”“他还写了什么书吗?真应该找出来好好看看,太有意思了。”“我俩简直是不谋而何,我已经在“红泥巴村”村里找到好几本。先拿本给你看看。“我得意的跑近房间,捧出一本厚重而精美的书。书上有作者的照片,妈妈仔细的看了起来:“他一定是个幽默而充满智慧的人。”“是呀。他还专门给研究生上课讲童书呢。我多希望能有机会听他讲童书的故事呀。”妈妈真是我的知己,“他有办那种函授的或远程的班吗?”“没有,我想他可能太忙了。可有一位叫蒋风的老先生办过十届“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班“了,今年这一期我准备报名了,正在准备论文呢。下个月就要交稿了。“红泥巴村的村长阿甲还会是我的同学呢。”(想到有可能跟阿甲同学,我总觉得很荣幸。)“这本书编的挺精致的,现在的书也越编越好了”“是呀,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童书,还不停的提醒着我们这些父母应该让孩子有一个怎样真正应该属于他们的童年。我就觉得我对坤坤有时太严了。我还准备让小段(坤坤爸爸)好好读读这本书呢。”“有时间我也好好看看。”“我这还有一本更棒的书呢!”,这回我可是小心翼翼的抱出那本书的,————-玫瑰色的封面,点缀着几张有趣的小画面,整个书中似乎飘出一缕缕淡淡的玫瑰花香。妈妈也小心的捧在手中,“也是他写的吗?”“不是,是个叫彭懿的家伙写的,是他一个人写的,是介绍国外的各类经典图画书的。怎么样,简直就是书的极品吧。”“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每天要看书看到深夜了吧”“可这种读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真怕弄脏了哪个地方,破坏了它整体。不像阿甲和他哥哥编的那本“着迷101”,也是介绍童书的,内容充实而详尽,而且特别的朴实。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上面涂涂写写,特别过瘾。““坤坤也别爱看,很多的地方都会让他特别开心。有一次,他翻到了“木偶奇遇记”那一篇,突然我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妈妈,小木偶为什么没有’小鸡鸡“呢?‘我告诉他木偶是没有的,以后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以后就有了。你看,我还把这段话写在书上了呢”我又把那本“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拿给她看,上面乱吐涂乱画的写了不少东西。那是我跟儿子一起翻书时不时创出的一些火花。妈妈,儿子和我,是真正的知己。因为我们是不折不扣的“老书迷,小书迷和大书迷”儿子身在高温酷暑的四川小镇,白天无法出门,大姐告诉我们,他就天天带着小侄子看书,两人看得进津津有味,偶尔也打打架,打得津津有味。写了这么多,还没把让我和妈妈都着迷的那本书告诉你呢————————他就是在儿童文学界大名鼎鼎的梅子涵教授,那本书叫“女儿的故事”。真希望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来读一读属于我们自己的书,在开心的微笑中我们一定能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的孩子也会读到他们已经历或将会经历的生活。能有机会跟自己的妈妈,儿子一起聊书看书。这样的日子充盈而充满乐趣。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么精彩的童书世界,真的感谢那些不知疲倦的点灯人。

图书封面


 女儿的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小时候一直在《少年文艺》(上海的那本)上看梅子涵的文章,《林东的故事》什么的,实在是搞笑。他的搞笑和当年流行的郑渊洁的搞笑完全不是一种类型,他是很生活化的,本地化,罗嗦,真实。有时候一个心碎的故事,依然可以让你微笑。《女儿的故事》的风格,就是这种心碎的幽默。他谈论女儿的生活和学习,家长希望自己孩子学习好点的细节,出题写作业的故事,充斥着细碎的情节。可以说这个小说太真实了,尤其是用了真名之后。我可以感觉到80%以上的情节都是他们家真实的故事。80后的孩子,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父母,中国应试教育的无奈,就是这么多要素。你望着天都能想到的情节,却讲成了一个人人都渴望一口气读完的故事。欢乐搅拌伤悲,希望交织无奈,如此而已。若干年后,高考的前一天,读了梅子涵女儿发表在《萌芽》上的一篇文章,讲述自己梦中逃避学校的情节,我哭了。如此真切的情感,感同身受。这不光是《女儿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儿童文学作品。我第一次读这本女儿的故事,还是上小学2年纪的时候,从邻居姐姐家借来的《少年文艺》上连载的,从此,便每月追着妈妈给我买《少年文艺》,为的就是看这个故事,里面有个小姑娘,跟我一样大的年纪,却有着机灵古怪、睿智幽默的话语,我常常被这篇作品逗得肚子笑到痛。后来,《女儿的故事》里的梅子长大了,小姑娘长大了,我也长大了,可是那个小姑娘,却一直深深扎根于我的心里。曾有一段时间,我如同着了魔一般,一进图书大厦,便四处寻找梅子涵的书,寻找这本《女儿的故事》……以至于后来,搜集到了好几个版本,但都被我如视珍宝一般珍藏。感谢梅子涵叔叔,感谢梅子,让我的童年记忆里,因为有你们的故事而快乐。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我拿到手的这本书的封面和图上的这个不一样,而且封面又脏又破,已经打电话要求退书,到现在已经好长时间了一点音讯也没有。如果不想退给我换一本新的也行啊。
  •     想念13岁的旧版
  •     这本书是卖给我的外甥女的,她今年十一岁。因为经济上的缘故,加上我们那边农村固有的信息闭塞,她喜欢读书的愿望一直难以实现。我小时候也是喜欢读书的,可除了姐姐买的几本小人书外,其他什么读物都没有,学习之余大把的时间都在看电视或者玩一些无聊的游戏中度过,在无知中虚度光阴...我不想让下一代重蹈我的覆辙了...这是一本适合孩子看的书,小孩子要在父母的陪伴下读,稍微大点的孩子比如11岁的孩子,自己一个人读就可以了。作者用口语化的语言给我们讲她和她女儿的故事,读来清新自然,回味无穷。
  •     这本书幽默、风趣,是一本孩子们都喜欢的书,虽然书中只是有一个个的小故事,但是一个个的道理深深的刻在了我们心中。
  •     有些情节真的是很好笑,比如西南小猪队,还有关于作者小时候的一些事,可是也有些辛酸,比如梅思繁学数学,中国的学生真的有好多无奈.喜欢梅子涵,也喜欢梅思繁.
  •     看过的,女儿觉得好买一本留着。
  •     好看
  •     10岁女儿喜欢
  •     小学喜欢的
  •     萱萱的书
  •     没读完,不过很喜欢
  •     跟二年级的女儿一起看的,写得挺有趣的,也很贴进生活,女儿常常看了哈哈笑起来。
  •     梅子涵的讲座上说到这本书里面的曹迪民,说他长大工作面试的时候说自己是名人,因为大作家曾经写过他。哈哈,可爱啊!感觉养个小孩子也不错!
  •     女儿很喜欢,当当网的老顾客了,服务很好,
  •     无意在网上看到其中一篇:我不再哇拉哇拉乱叫了.不禁大笑,读给老公看.实在是太有相似性!我们也有个女儿,女儿也是作文好,英语好,只有数学一般.于是买了这本书.现在,基本不哇拉哇拉叫了.
  •     朴实中带点小幽默。
  •     小学老师推荐的,不错,女儿很喜欢。纸张好,印刷质量不错。
  •     是朋友推荐我看这本《女儿的故事》,书中语言幽默风趣,让我不由自主地一口气看下去,其中很多故事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想这本书对父母来说,值得一看!
  •     女儿读的书基本都是梅子涵作序的书——老师的推荐。这次看到当当上有《女儿的故事》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读后我觉得买的有价值。我读了几遍,还推荐给同事、朋友。大家都很喜欢。
  •     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和女儿一起拜读了梅老师的作品,不愧是大师级别的,很是佩服.喜欢这本书^^
  •     作者所写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贴近生活,其中部门章节很有趣,惹的我和女儿哈哈大笑。小学的学琴经历、上学经历和我家孩子差不多。读来就同自己的经历一般。只是我和我的女儿没有梅家父女那么高的水平。
  •     不禁使我想起陈丹燕的文字
  •     很喜欢,很喜欢。特意送给女儿的。
  •     还蛮喜欢的
  •     女儿应该喜欢,好感动的故事哦
  •     很有趣味的书,女儿拿到手就看了一大半.值得推荐.
  •     童年
  •     很好看。文笔幽默
  •     本来打算6.1送给女儿做礼物,结果到现在也没有收到,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联系到你们,所以只好在发布评论上和你们联系了,希望你们为我查一下!
  •     好书,给女儿买了,等待收货中。
  •     作者文字很平和,并不求什么奇崛。讲的人心平气和,可读的人却已是笑得“只喊肚子疼”了,不能不佩服作者的功力。作品中的人物,除了梅思繁,我和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曹迪民。他可是一个虎头虎脑、满脸无辜,又常常于不经意间口出“箴言”的可爱的小男孩。
    作品虽叫《女儿的故事》,反映的却是当今的教育问题。有大的面的反映,也有具体点的刻画。语言虽幽默智慧,但人们在笑过之后,更多的是沉思教育的现状。作为家长只是无奈,还有期盼。
  •     really really funny and cute
  •     很可爱
  •     梅子涵是我老师的老师
  •     喜欢梅思繁,所以喜欢此书
  •     很有意思,无意为之的小幽默,在公交车上看都能笑出声来~
  •     我觉得这本书不管是从爸爸的视角还是从女儿自己的角度写得都很真诚,把一个女孩健康成长的历程用非常诙谐、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让人感觉真实、好玩,家长喜欢,孩子也爱读。更重要的是,它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起到了更多的正面的和积极的引导作用,我觉得这一点尤其重要。
  •     里面的故事生动,感人。让孩子体会做父母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也让孩子知道什么叫亲情。
  •     很满意,女儿非常喜欢,还会继续惠顾。
  •     每个人都有故事,多让子女看这样的书有益啊。
  •     喜欢梅子涵写得每一本书,《儿子哥们》,《戴小桥和他的哥们》等,都是反映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书,儿子都非常喜欢。这本也不例外,同样让人看了爱不释手,幽默、诙谐,常常读着读着便开怀大笑。《女儿的故事》后面还有梅子涵的女儿梅思繁写的故事,有梅先生的风格,也很好看。
  •     文笔特殊,幽默诙谐,生活中的小故事跃然纸上,这是老师推荐的书目,女儿很喜欢!
  •     梅子涵写的很好,他女儿的还未摆脱作文的困扰。。
  •     这是一本让人开心一笑的书,真没想到梅子涵先生如此幽默。
  •     女儿还没读,看完再来评
  •     帮女儿买的,应该很好
  •     写得还不错,书中方言很多,不过偶正好在上海附近,因此没啥看不懂的。
  •     当年我对她又羡慕,又嫉妒。后来我念着她的朝北教室的风筝,掉过眼泪。
  •     很好玩。
  •     2015,顺德
  •     家有女儿,看后有收益
  •     非常幽默生活化的一本书,带着点上海话,非常亲切,女儿一天就看完了!
  •     很好!
  •     女儿爱看,我也爱看。看了《女儿的故事》,作为父母、作为儿女,可能就更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一话了。
  •     这本书幽默搞笑,却也透出一些感慨,挺好的。
  •     很好的书,我和女儿一起分享
  •     相信梅子涵老师的作品,虽然没有看过,但一定能不负所望,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     原来以为只有自己才这么纠结,看了这本女儿的故事,发现天下父母,不,中国父母都一样的
  •     女儿很喜欢,谢谢!
  •     童年回忆啊么么大!TT
  •     夸他女儿太好了
  •     女儿很喜欢,拓宽阅读面!
  •     我女儿很喜欢的,可惜就是空闲时间太少,总是看不够
  •     精美的包装,希望女儿读了有所感悟。
  •     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的过程很快乐很伤感.一边读,一边跟孩子一起回忆孩子的成长过程,一边讲述自己孩提时代的快乐和迷茫.这本书架起了一座桥,到达孩子心里的一座桥;作为孩子成长的总结,也能启迪我们如何关注帮助孩子的成长!
  •     大概看了一下内容,就很喜欢,自己先读,然后给女儿留着。
  •     文人化的笔触下是一个真实的家庭故事,父亲和女儿之间的默契犹如一块完整的积木,被默默地放置在岁月的窗台上,留给每一个读者一份新奇与快乐!
  •     推荐,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梅子涵教授的这本书,让我重温了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启发了现在如果教育孩子。真的很喜欢,而且一边看一边忍不住讲给老公听,很开心!!
  •     幽默诙谐,记录着孩子成长的一些趣事,嘿嘿,收益非浅呀
  •     这本书适合我和我女儿一起看,女儿很喜欢
  •     这本书还不错,我女儿十分喜欢!
  •     …………………………………………………………………………
  •     这本书据说是上海各个小学推荐小朋友读的课外书,我自己读完之后没太大感觉,因为每个妈妈都是这样为孩子操心这个操心那个。推荐爸爸们读一读,作者就象我们生活中的父亲,用文字啰啰嗦嗦,看似幽默的(我笑不出来)写出了对女儿全部的爱,各种期望,各种要求,对教育体制的无赖。
  •     小时候很喜欢的书, 中学模仿过其中长长的对话.
  •     书买回去后,引起了女儿极大的阅读兴趣,她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并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     很优美的文笔,细腻、真实、感情色彩浓郁。看得出这是一个非常称职的父亲。我的女儿也非常喜欢这本书。希望她能从中受益。
  •     看哭,女儿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
  •     当年看《少年文艺》的时光又回来了。
  •     很好,女儿喜欢!
  •     还是在里面发现很多自己小时候的影子的。。。许多片段还真的很好笑。。。
  •     梅老师的书值得一买,每个故事都那么栩栩如生——这个词会不会用得不太贴切?反正很好看很好玩就对了
  •     很感动也很好玩的故事~
  •     实在是很特别的文笔,讲述出成长中多么丰富的故事。书是买给女儿的,是妈妈我送给女儿的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女儿今年小学毕业,即将告别儿童时代,她特别喜欢读书,也正在经历着故事中主人公梅子繁所经历的一切。她也正经受着繁重的学业,苦恼着童年的苦恼,欢乐着童年的欢乐。我希望女儿能从这轻松幽默的故事中获取成长的营养和动力,让她的人生更轻松快乐。买给女儿的书,女儿喜欢,妈妈我也觉得好喜欢,就先睹为快了。真的不错哦。
  •     让我想起小时候
  •     很特别的文笔,讲述出梅思繁成长的幽默,难兄难弟!
  •     帮同事女儿买的反映很好
  •     成长的故事,让曾有过的和正在有的和将会有的人,回味、感动
  •     适合孩子,也适合家长读一读!
  •     我最爱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还记得初中那会捧着少年文艺看他的小说,去书店找他的书,都是很朴实很温情的故事
  •     读中学的时候就从《少年文艺》知道梅子涵,所以一直喜欢到今天。特别的文笔,我女儿看得入了迷,笑得不可收拾。可爱的梅子涵!
  •     原来儿童作家也会为女儿的数学大叫啊.看着觉得好亲切啊.
  •     梅子涵的文笔一直让我很欣赏
  •     推荐!!!
  •     可以,蛮搞笑的,听过梅老师的讲座,很幽默的一个老头。
  •     女儿爱读,我也爱看。不错的一本书。
  •     这是一本我们全家都在读的书^_^
  •     爸爸送的
  •     女儿很喜欢读这本书,大人看一看也不错!
  •     女儿看的很带劲
  •     女儿学校要求读的,开始是抱着任务去买的,不过孩子读了就爱不释手。
  •     梅子涵老师的文风相当有特色。不过个人觉得,他的散文、文论比小说写得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