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老师.不是魔术师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亲子关系 > 爸爸是老师.不是魔术师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33458348
作者:余岱宗
页数:223页

作者简介

《爸爸是老师,不是魔术师》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来谈家庭家庭教育,是《爸爸是老师,不是魔术师》稿的一大特点。作者身为一名作家,有很强的讲故事的技巧,《爸爸是老师,不是魔术师》中的许多故事都源于日常生活,但作者通过高超的叙述技巧和轻盈的叙述节奏,把这些故事都讲得意味深长。作者有过中学教学经历,现为大学教授,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上,有自己独特的育儿窍门。

书籍目录

第一卷
爸爸是老师,不是魔术师
1. 爸爸是老师,不是魔术师
2. 爸爸是火,妈妈是水
3. 爸爸是带着孩子分享世界的那个人
4. 可可要爸爸买别墅
5. 手拉手,很骄傲
6. 能文能武的“全能老爸”
7. 有了女儿,我成为女性主义者
8. 大树爸爸,地瓜爸爸
第二卷
与孩子的共有时光永远是珍贵的
1. 当“孝子”文化遭遇“亲子”文化
2. 吃出声响就是胃口好
3. 抽屉、口袋与电脑屏幕
4. 厨师的口水、父母嚷嚷与权力问题
5. 黑皮靴、运动会以及少许虚荣
6. 舅奶奶的包裹、孩子衣服以及舅舅的喜事
7. 尺寸、声腔与共有时光
8. 可可的助教生活与爸爸的职业检讨
第三卷
我们都是“宇宙生物”
1. 革命儿童、应试儿童与精英儿童
2. “如何读”比“读什么”更重要
3. 制钉匠、单面人与特长同学
4.孩子的“优质符号”
5.带温度的评语
6.抬头认生字举目皆文章
7.罚款、过度追究与负面放大
8.我们都是“宇宙生物”
第四卷
孩子有理由免于恐惧
1.妈妈单位关系图谱
2.孩子有理由免于恐惧
3.可可爸爸为什么“爱大米”?
4.可可的宠物之梦及动物园批判
5.雨中的游池、夏夜与鼓浪屿
6.孩子是与其他孩子一起长大的
7.看电影,开眼界
第五卷
等待与希望,为你把手掌拍痛
1.等待与希望,为你把手掌拍痛
2.公园里的阿姨们
3.可可的职业会与可可爸爸差几个等级?
4.卡夫卡的爸爸、审父文化与家庭“零暴力”假想
5.拉杆书包、龙泉山庄与妈妈的立场
6.给香格里拉“祛魅”
7.房价、教育费用与幸福感
后记
我有一个女儿

内容概要

整部书围绕着“爸爸是老师,不是魔术师”这一主题来讲述“爸爸”与“女儿可可”的成长故事。书名“爸爸是老师,不是魔术师”,以及内文中的不少标题,都以简洁而鲜明的观点传达了一个家庭教育观念,具备了广泛传播的潜力。
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来谈家庭家庭教育,是本书稿的一大特点。
作者身为一名作家,有很强的讲故事的技巧,本书中的许多故事都源于日常生活,但作者通过高超的叙述技巧和轻盈的叙述节奏,把这些故事都讲得意味深长。
作者有过中学教学经历,现为大学教授,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上,有自己独特的育儿窍门。

章节摘录

  春晚节目中,最受可可欢迎的,大概是刘谦的魔术。电视上凡出现刘谦的魔术,可可是一个都不落下。  可可倒是从来没有要求爸爸去学点魔术,或是带她到魔术培训班参加培训。不过,从刘谦的魔术所爆发出来的惊人的受欢迎程度看,神奇的魔术,委实太符合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  魔术就是虚拟的奇迹。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多么渴望能魔术师般地改变生活呀。  整容的人希望医生充当他的魔术师;买彩票的人希望数字充当他的魔术师;想在股市上发财的人希望股票指数充当他的魔术师;盼望升迁的人希望运气充当他的魔术师。  我很理解这个时代的人们为什么那么渴望奇迹,那么盼望生活或事业的魔术师的突然降临到他的面前。因为在我们生活周边,确实发生了如魔术那般的“快变”和“大变”。  有人几年或十几年前还和我们一样,可是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富翁,或成为主席台上的显赫人物,或成为名扬四方的媒介宠儿。  我们总觉得和我们一起生活过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可是,偏偏这个时代会让你曾经的朋友、曾经的同事、曾经的玩伴成为“成功人士”。  这会让你感觉这个时代太奇妙了,你会觉得你是否也可能受到命运魔术师的“点化”,也晋阶“成功人士”的辉煌行列。因为你与“成功人士”曾经的距离是那么近,那么小,只不过因为你“觉醒”得迟了些。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我要说,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梦想,而且我也赞赏你的梦想。 不过,如果你还没有成为“成功人士”,就处处拿“成功人士”指标要求自己,那生活对你来说将是个灾难。未“成功”者,就要像平凡人那样活着,不要“尚未成功”,却长出“成功”的脾气和架势。  而作为父亲,在你尚未“成功”之前,最好不要拿“成功”的幻觉哄骗自己并顺便哄骗家小。结果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做,不大不小的事你也不知如何着手。拿“成功人士”的幺J觉性身份当饭吃,结果只能让你“想象”得很疲惫。 我倒觉得这个时代,大部分父亲,如果尚未“荣升”为“成功人士”,就应该抛弃成为“魔术师型父亲”的打算,不要整天盼着生活发生戏剧性的大转变,而不妨以一种更平和的心,让孩子实实在在从父亲那儿获得帮助,获得教益。当一个“教师型父亲”,你的孩子会成长得更健康、更轻松、更善良。  不做“魔术师型父亲”,就是抛开幻想,轻装上阵,一切归零,脚踏实地,边教孩子边充实自己,边带孩子边享受孩子的进步给你的快乐。  “魔术师型父亲”与“教师型父亲”区别有以下六点:  第一,“魔术师型父亲”目光向外,“教师型父亲”内外兼顾。  “魔术师型父亲”的家庭结构多是男主外女主内类型。“魔术师型父亲”回到家里,会变魔术般变出礼物给孩子,博孩子一乐;但孩子的一般性事务,“魔术师型父亲”一般不顾及,都交给母亲处理。  “教师型父亲”不但要从事“外头”的工作,更在带儿女的事务上“深度介入”。  “教师型父亲”是拿教育孩子当“事业,,的那种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类型的父亲对教育孩子有兴趣,有见解、有耐心。  第二,“教师型父亲”与孩子的生活同步,“魔术师型父亲”以自我生活为中心。  ……

图书封面


 爸爸是老师.不是魔术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里有太多生存的智慧了,关乎教育孩子,关乎教育自己。最令人感动的是爱,无处不在的对女儿、家庭的爱。“问我女儿对于我的意义,我要重复,首先是一种很具体的幸福,其次才有那么多抽象的意义。”如果追溯起生命的意义,书中给的答案会是“幸福”吧!人生的幸福并不是脑海里的乌托邦,而是立足现实的接触。不必在生活之外寻求幸福,生活本身就是幸福。在书中,余老师的幸福就是和可可妈妈一起(有时候是单独带孩子)经历可可成长的每个细部。读者可以想象,一个大学教授在陪伴女儿上花了多少时间和心血,这些时间里绵延着浓浓的幸福感。生活,体验。陪伴的过程就是追寻幸福的过程。(父母的爱是如此平凡,又如此伟大!)怎样的“追寻”呢?循着可可成长的春夏秋冬,如此顺其自然,又如此主动。将孩子视作恩赐,而非负担,比如,带可可晒太阳,教可可走路,陪可可练钢琴,带可可到大学课堂,给可可买拉杆书包......具体可触的生活才能给出具体可感的幸福。也许,书中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因为太执着于抽象的意义,而忽略更真实的、就在身边的幸福吧!书中有太多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有益处的启迪。在给出教育孩子的态度和方法时,余老师的理由总是那么有说服力。当然还有他自信的表达。他在书中的每篇文章都像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秘密课堂,分享着他个人经验里的深度探索。记得他在“小说导读”的课堂上不断重审的一个观点是,文学不仅仅是作为知识,并且作为一种精神的视野、审美的眼光。人们总会麻木地游走在现实生活的表层,或者被当下“发展经济”的各色言论绑架,这时如果你的心灵里有文学,便多了一份人文的情怀。人是很容易迷失的,又是容易被纠正的,在不断接触文学当中可以潜入文学的深层,以此来理解和同情人生。《爸爸是老师,不是魔术师》里就有余老师用文学理论的观点反照生活的例子。余老师在践行“写作生活化”的人生。就是说,无时不刻不处于写作状态,每一段生活都能化成文字。用文字建构起的人生大概是美丽的吧!生活是文学作品的来源,这是对作家来说的,还有一种情形是文学作品塑造生活。所以,书中可可爸爸就为可可创造一个“符号帝国”——两堵墙壁的大书柜。我在大三的时候旁听了余老师的“文学创作论”,在他的课堂推介下,读了一些小说,并开始自主阅读的道路。对于阅读,我的态度是不明朗的。因为身边没有一个图书馆,或者不敢妄自打开某一本书本,我处在从“应试”向“趣味”转变的转折点。在没有榜样的情况下是很无助的,人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左往右,即使知道过去的做法不一定正确,新的做法难道就会成功吗?后来我发现,我敬佩的老师们都是兴趣广泛的,他们除了研看自己领域内的书,也根据兴趣向书海撒网。是的,重要的不是自己看了几本书,而是除了这几本书之外,你还有好多没读的书。世界不仅仅是你接触的这部分,你未接触的那一大部分有可能更真实。这是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开阔。留一个未知域,并且知道“真实”在未知域里,会获得一种神圣感。老师就是一种近在身旁的榜样。如今研一,继续旁听余老师“小说导读”的课程。余老师关心学生,总勉励我们,多读书,多写作。写作使人明确,因为写作是一种表达。书里有太多智慧了,在看透人生一种游戏态度,那样严肃,又那样可爱。写下来的是一种理想主义,需要努力维护。“我们要承认父母是一种要尽量显露积极情感但无法根绝负面情感的‘大人’”(P22)“只要有可能,应该更多地去关心他人,关心暂时变弱的人,而不是一天到晚想着自己如何变‘强’”(P24)“父亲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带着她,充分领略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多样。让她懂得什么是有原则的,什么是可以灵活的。什么是值得珍惜的,什么是不必为之烦恼的。 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你就要做一位好父亲。”(P29)“美好地幻想着,要比悲观地精打细算要来得更长精神。乐观的想象,是一种‘精神营养’”(P30)“我赞赏这种骄傲,因为这种骄傲告诉我其实只要握住我女儿的小手,即使是在街道上散步,这个世界也握在我的手中。”(P37)“当父亲的,一定要感觉良好,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全面,很有才,很能秀一手。这就叫父亲的自我激励。”(38)“地瓜类型的父亲,不仅懂得让孩子去遵守大多数人的规范,更鼓励孩子去突破规范,去创造一种更能带来幸福生活的新规范。”(P49)“对于孩子的饮食与健康,第一要吃得香,第二要营养均衡,第三才要吃得文雅。”(P59)“家长应该像原谅领导一样原谅孩子。”(P70)“本来,读书或教书,就该保持几分本真的游戏状态,因为这种游戏本身就是目的,一种无目的的目的。为喜悦而学习,为快乐而‘扮老师’,这快乐学习快乐‘育人’的劲头,我从可可那儿,得到得很多。”(P91)“我提倡的态度是,读经典文学作品,应该像读报纸一样随意,因为其中有着与文明普通人相通的人情世故,有着与我们一样心绪的种种人物。”(P109)“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却处处要孩子表现得更完美。这样的想法本身就很不完美。”(P117)“‘熟人圈’会给孩子带来某种心理上的支持,一股温暖的人际流会带来对生活美好的感觉。”(P142)“正如常言所说的‘最大的恐惧是恐惧本身’,让恐惧和焦虑俘虏了你的心,那也是一种病态的症状。”(P147)“按照我的说法是,其实大部分的恐惧是不值得你恐惧的恐惧,不值得你焦虑的焦虑。”(P148)“想象无所谓‘好’与‘坏’。因为想象是一种思路的诱导,是一种你对世界的‘前理解’所导致的。”(P154)“尤其是中国的女孩子,让她们更多地品尝生活的甜蜜滋味是应该的 。因为中国的女孩子将来是要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的,他们成为全职妈妈的机会比较少。她们将来的担子不会比男子轻。所以,在她们的童年时代少女时代,应该享受到更多一点的快乐生活,多一点无忧无虑的日子。”(P157)“爱生动活泼的生活。”“‘找乐’,就是告诉孩子,你可以创造一种你喜欢的生活,你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去改变你对生活的感受。”(P165)“创造快乐是抵御内心风险的最佳也是最有效的方式。”(P169)“我希望可可幸福,但是,绝对不将幸福与成为‘成功人士’头衔联系在一起。”(P193)“如果要提倡一种成功学,我提议,要在‘成功’之前加上‘快乐’,叫做‘快乐成功学’或‘幸福成功学’。”(P194)“请多说爱,对你们的孩子。”(P203)“他们觉得,平凡日子里的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歌唱、每一次感动、每一种爱,都是上苍赐予他们的。”(P223)“一个健康、好学、乐观的孩子与一套精美的住房比较,前者更值得你投资。”(P217)“至少,我要让女儿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许多地方是会为她打开的,这个世界上的种种新奇处我们是有能力有权力‘进入’的。”(P212)“消极的比较是嫉妒,积极的比较是学习;消极的比较是攀比,积极的比较是超越;消极的比较是视其短,积极的比较是取其长。”(P170)木丹 2015.12.20
  •     刚开始在网上看到余老师出了这本书,还真是挺不可思议的。一位大学教授竟然写这样家庭教育类的读物,而且封面设计更像是童话类的儿童读物。余老师毫无疑问是我们师大文学院本科生最最最喜欢的老师。孙老师也说了,文学院有两个帅哥,他是老帅哥,岱宗是小帅哥。在我们大一给我们上的“小说阅读”课对我对于文学的认识实在有着太大的影响。《杀人者》、《伊芙琳》、《安娜卡列尼娜》等等,老师口中的经典作品在我们的眼中,比原作品本身还要精彩。后来的“文学创作论”的课,因为准备考研而错过,真心遗憾,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够补上。书里记录的他和可可一起游泳的故事一下把我拉回到四年前。2008年9月,我们刚刚入学,在学院的开学典礼上,赖老师隆重地介绍了这位“青年教师代表”。当时老师已经有了白发,年过40,他自称“已经是人到中年了”。书中可可爸爸和可可游泳的故事唤起了我对于这个几乎快要被我遗忘了的开学典礼。那年,老师也说了这个故事,只是在今天,我在另一个地方,用另一种方式,阅读了另一种文本。我说这本书就像是“夹心饼干”,不是给可可的,是可可爸爸给他的读者们的。一口下去,不同的读者吃出了不同的味道,而能不能吃出“饼干“里的“夹心”,大概是由读者的教育背景、身份等来决定的了。作为一本家庭教育类的读物,年轻的爸爸妈妈看必然是本书的主要读者。书中既有对于孩子教育的“理论阐释”,还有大量作者自己的故事。可是我敢肯定,余老师一定是有意的将文艺学中大量的“术语”、“范畴”“强加”在了这部并非文学理论研究的读物中。“女性主义”、“影响的焦虑”、“ 块茎文化”、“审父”、“弑父”、“祛魅”……这些概念要是没有受过大学正规的中文系教育,尤其是文学理论学习的读者,必然不能完全弄清它们。其实这些又并不影响一般的读者作为家庭教育类书籍阅读,但作为有一定文学理论学习背景的读者看来,似乎看到了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写一本“家庭教育类”的读物,而是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学者、作家试图把这本书写作成有一定文化和理论含金量的“社会文化”类“著作”,这无形之中加大了本书的信息量。但书中每个“概念”、“范畴”的使用却又那么点到为止,不影响正常的阅读,非优秀的“作家学者”不能为也。原本书评写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但不得不说,作为作者的学生,读这本书似乎还有一种特殊的“快感”,书上可可画的漫画,书中老师和怹女儿的故事,还有书中写到自己的“大笑”,都似乎历历在目。对于老师的怀念,对大学生活的怀念,不可遏制……可是,我们还能回得去么?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岱宗哥哥是一个好爸爸
  •     有种窥探老师秘密的快感~
  •       刚开始在网上看到余老师出了这本书,还真是挺不可思议的。一位大学教授竟然写这样家庭教育类的读物,而且封面设计更像是童话类的儿童读物。
      余老师毫无疑问是我们师大文学院本科生最最最喜欢的老师。孙老师也说了,文学院有两个帅哥,他是老帅哥,岱宗是小帅哥。在我们大一给我们上的“小说阅读”课对我对于文学的认识实在有着太大的影响。《杀人者》、《伊芙琳》、《安娜卡列尼娜》等等,老师口中的经典作品在我们的眼中,比原作品本身还要精彩。后来的“文学创作论”的课,因为准备考研而错过,真心遗憾,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够补上。
      书里记录的他和可可一起游泳的故事一下把我拉回到四年前。2008年9月,我们刚刚入学,在学院的开学典礼上,赖老师隆重地介绍了这位“青年教师代表”。当时老师已经有了白发,年过40,他自称“已经是人到中年了”。书中可可爸爸和可可游泳的故事唤起了我对于这个几乎快要被我遗忘了的开学典礼。那年,老师也说了这个故事,只是在今天,我在另一个地方,用另一种方式,阅读了另一种文本。
      我说这本书就像是“夹心饼干”,不是给可可的,是可可爸爸给他的读者们的。一口下去,不同的读者吃出了不同的味道,而能不能吃出“饼干“里的“夹心”,大概是由读者的教育背景、身份等来决定的了。作为一本家庭教育类的读物,年轻的爸爸妈妈看必然是本书的主要读者。书中既有对于孩子教育的“理论阐释”,还有大量作者自己的故事。可是我敢肯定,余老师一定是有意的将文艺学中大量的“术语”、“范畴”“强加”在了这部并非文学理论研究的读物中。“女性主义”、“影响的焦虑”、“ 块茎文化”、“审父”、“弑父”、“祛魅”……这些概念要是没有受过大学正规的中文系教育,尤其是文学理论学习的读者,必然不能完全弄清它们。其实这些又并不影响一般的读者作为家庭教育类书籍阅读,但作为有一定文学理论学习背景的读者看来,似乎看到了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写一本“家庭教育类”的读物,而是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学者、作家试图把这本书写作成有一定文化和理论含金量的“社会文化”类“著作”,这无形之中加大了本书的信息量。但书中每个“概念”、“范畴”的使用却又那么点到为止,不影响正常的阅读,非优秀的“作家学者”不能为也。原本书评写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但不得不说,作为作者的学生,读这本书似乎还有一种特殊的“快感”,书上可可画的漫画,书中老师和怹女儿的故事,还有书中写到自己的“大笑”,都似乎历历在目。对于老师的怀念,对大学生活的怀念,不可遏制……
      可是,我们还能回得去么?
      
  •     http://read.zwskw.com/files/article/html/40/40133/index.html
  •     老师的新书哇,读时总能找到有感悟之处
  •     学姐你好,我是10级的,余岱宗太棒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