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 梁启超家书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00688402
作者:梁启超
页数:253页

后记

年轻时,我曾读过一些名人伟人的传记,但像任公先生这样热爱和关心子女并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的人还没有看到。任公一生给子女的信自1911年一1928年约有400多封。其中给长女思顺的信就有344封。在1911年一1916年致思顺信的内容主要涉及他的政治活动及行迹。1918年以后给思顺的信,内容涉及较多的家务事,这部分信本书只选了少量的几封,因为本书编辑的宗旨不是为了研究梁启超这个人物,而仅仅是供青年人修身养性,治学方法等方面的参考。1924年一1928年任公将几个大的子女都送往国外学习,因此在这个时期他与孩子们的信件往返十分频繁,内容着重在子女们的个人修养及学业方面,这批信是梁氏家族的一个宝藏,也是本书所辑录的重点。其中除了给思顺的信外,计有给思成、思永的20封,给诸儿女共读的61封,单独写给思忠、思达的各两封。但是即便是给个人的信对其他孩子也都有教育意义。我很荣幸接受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委托给我的这一重大任务,遗憾的是这里只有任公致儿女们的信,而儿女们给他的信,过去任公曾将一部分交思顺保管,但经过抗日战争及1946年一1949年的内战,接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梁思顺惨遭迫害亡故。这批书信也杳无踪影了。另外任公信中涉及的人物限于个人水平不能一一注明,亦请读者原谅。

作者简介

《梁启超家书》讲述了:梁启超有子女十人,长大成人的有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九人,但是思忠英年早逝。他们个个成才,这和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有密切的关系。九人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家庭中出了三个院士这也是极少见的。在20世纪的20年代一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这期间任公与子女有密切的书信来往。当时思顺与丈夫周希哲住在加拿大,思庄随姐在加,因此任公的信多先寄到思顺处再由子女传阅。信中表达了任公对子女们深切的关爱,及兄弟姐妹间的亲情。这里我们选了部分有关个人修养及学业方面的内容,供青年朋友们自勉。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
梁启超简介
前言
梁启超的儿女们——他们个个成才
壹【1912年12月5日——1916年10月11日】
致思顺书——人贵自立也
致思顺书——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
致思顺书——吾实厌此社会
致思顺书——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
致思顺书——汝鲁不必远念
致思顺书——吾今舍安乐而就忧患
致思顺书—_越南入境如此其难
致思顺书——睡后吾明日必以力自振
致思顺书——而其间却有一极危险之纪念
致思顺书——汝辈学业切宜勿荒
致思成思永书——汝年幼姑勿贵也
致思顺书——但做官实另损人格
贰【1919年12月2日——1922年12月25日】
致思顺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致思顺书——已久不得汝书,颇悬悬
致思顺书——他事如常,无可告
致思顺书——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
致思顺书——吾日来极感希哲有辞职之必要
致成、永、忠书——汝等不必着急,吾自知保养也
致思顺书——我且把我的功课表写给汝看
致思顺书——我一面讲,一面忍不住滴泪
叁【1923年1月7日——1923年11月5日】
致思顺书——思成和徽音已有成言
致思顺书——我想破戒饮一回
致思顺书——看见许多小宝贝,忘记了你这大宝贝了
致思顺书——只要拾回性命,便残废也甘心
致思顺书——小小飞灾,很看出他们弟兄两个勇敢和纯挚的性质
致思成书——读国学书事
致思成书——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
致思顺书——家中大小都好
致思顺书——随意写几句
致思顺书——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
肆【1925年4月17日——1925年12月27 日】
致思顺思庄书——你们走后,我很寂寞
致思顺书——把思成身体实在情形报告我,我才真放下心哩
致顺、成、永、庄书——对着月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
致思顺书——又作一首诗给姚胖子五十寿
给孩子们书——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
给孩子们书——我很想买这所房子,想和你搭伙平分
致思顺书——北戴河房子我实在爱他不过,已决定买了
致思顺书——北大有些人对我捣乱,其实不过少数
致思顺书——我现在觉得有点苦
给孩子们书——盼望老白鼻快来
给孩子们书——庄庄真是白了许多吗
致顺、成、永,庄书——汝等不必以我过劳为虑也
致思顺思成书——写给思顺和思成的诗
致顺、成、永、庄书——祭文本来该焚烧的,我想读一遍
致顺、成、永,庄书——你妈妈真音容永绝了
致思成书——我从今以后,把他和思庄一样地看待
伍【1926年1月5日——1926年12月20日】
致思成书——今天谁也料不到明天的事,只好随遇而安罢了
给孩子们书——全家都变成美国风实在有点讨厌
给孩子们书——好牵牵,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给孩子们书——我所望于思永、思庄者,在将来做我助手
给大小孩子们书——活到五十四岁,儿孙满堂,过生日要挨饿
给孩子们书——我近来真是无所用心
致思顺书——我受手术十天之后,早已一切如常
致思忠书——病虽未痊愈,比前次确减轻许多
给大小孩子们书——这封信专报告病之肃清
给孩子们书——但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
给孩子们书——“劳于用人而逸于治事”
致思顺书——小小的病何足以灰我的心
给孩子们书——你们又添一个小弟弟
给孩子们书——我很不愿意全家变成美国风
给孩子们书——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
给孩子们书——天天被王姨唠叨,逼着去睡
给孩子们书——“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致思永书——怕你悬望,先草草回此数行
给孩子们书——我实在想你们,想得很
陆【1927年1月2日——1927年7月3日】
给孩子们书——“乡音无改把猫摔”
致思永书——把中国考古学的常识弄丰富一点
给孩子们书——万恶的军阀,离末日不远了
给孩子们书——现在我要做的事,在编两部书
……
附录
后记

内容概要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媒体关注与评论

相比起来,我更喜欢梁启超写的家书,你看他给女儿写的信,里面情感之真挚,考虑之周到,都是很让人动容的,比如家里存了多少钱,这些钱将来要干什么用……虽是家庭琐事,可细想想却都是父亲对女儿深谋远虑的知心话。    ——台湾著名作家  李敖    纪录片拍摄期间,我对摄制组清一色的二十几岁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说:“去,以后都要当爹的,每人买一本《梁启超家书》。读读,看看人家怎样当爹的!”    ——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编导    《梁启超家书》广受欢迎,不少读者认为,它对指导人们安身立命和教育孩子,大有裨益。    ——《南国早报》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一位了不起的国学大师,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培养了好几位大师级的子女,他的家庭是现代屈指可数的“学术世家”之一。这是梁启超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从他的家书可窥见一斑。    ——读者

章节摘录

壹【1912年12月5日——1916年10月11日】1912年12月5日致思顺书十二、十三号禀皆收。祖父南归一行,自非得已。然乡居如何可久,且亦令吾常悬悬。望仍以吾前书之意,力请明春北来为要。前托刘子楷带各物,本有虾油、辣椒两篓(津中尤物也,北京无之),后子楷言放在车中恐有气味为人所不喜,故已抽出矣。又小说两部呈祖父消闲,有摹本缎两段,乃赏汝两妹者,人各一套。问思庄何故写信与二叔而不与我。岂至今尚未得闲耶?其外国缎一段则赏汝者也。汝三人将所赏衣服穿起照一像寄我。金器两件赏汝,汝两妹亦各一件,此次汝姊妹所得独多,汝诸弟想气不忿矣。然思成所得《四书》乃最贵之品也。可令其熟诵,明年侍我时,必须能背诵,始不辜此大赉也。吾游曲阜可令山东都督办差,张勋…派兵护卫。吾亦极思挈汝行,若国内一年内无乱事,吾又一年内可以不组织内阁,则极思挈汝遍游各省。俾汝一瞻圣迹,但又不欲汝辍学耳。津村先生肯则诲汝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各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试以商津村何如?经济学吾曾为汝讲生产论,故此可稍略,交通论中之银行货币既有专课尤可略,然则亦易了也。荷丈月入已八百,尚有数部,力邀彼往,其职约当前清之三品京堂。若皆应之则千余金可得。但今者报馆缺彼不可,印刷局在京非彼莫办也。

图书封面


 梁启超家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提倡“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从蒙学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一直到清末的《曾国藩家训》,任何一篇关于教导自己子女立身、处世、做学问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严峻的教训面孔,板着,端着,让孩子和家人觉得惧怕。有此印象,对于写这类文章的父亲们,便都有了一种固定的认识。甚至读《傅雷家书》时,也羡慕傅聪有如此博学多才,循循善诱,同时又严格要求孩子的父亲。而近日,读得一本旧书——《梁启超家书》,忽然发现,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写《少年中国说》的梁任公(启超)曾经这样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参加戊戌变法之前之后,曾经想着君主立宪,而后又支持民主宪政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变,兴趣多变,唯有对他儿女的拳拳爱意从未改变,为了少年中国梦,梁任公仁慈地呵护着子女,精心培育着子女,引导着子女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发展,梁启超的9个儿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长,当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两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顺,图书馆学家梁思庄,毕业于西点军校任十九路军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经济学的梁思达,参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宁,已经第三个成为院士的火箭专家梁思礼。家书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第一篇便可看见梁启超指导时年十九岁的女儿梁思顺学习宪政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国际法,等等,“因思若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学不可太急……”,接下来便是给思成思永的“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子弟矣。”随着儿女们的成长,梁任公说:“人生之旅历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着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头下畏”“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紧接着,梁任公便开始教导“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人之生也,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则安之若命。”“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有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梁任公在本书里的文笔很活泼的,古文和白话相间的,亲切动人。有意思的是,梁任公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思顺”,“没出息的小庄庄”“老baby”,他是非常平等亲和地与孩子们交流,当孩子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梁启超是给出了这样的安排,他说“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激烈,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而且,当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定下之后,梁启超会问女儿思顺“你的意见怎样呢?”此书选择的大部分是梁任公给子女谈为学和做人的书信,后附三篇演讲和谈话录,其实也是总结了梁任公认为为学做人的思想——所谓三达德——即为“智、仁、勇”。一如梁任公说的:“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皆在于此。【原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419775165&PostID=28253061&BlogID=150117
  •     读历史教科书时只知道梁启超是百日维新变法的倡导者之一,并在这场革命失败后逃亡海外,那时候觉得初高中的历史书对其做法有贬,其实教科书只是当朝当代的一种政治诱导,诱导我们按其历史价值观的逻辑去思考,但我今天看来这确实有害的,对于个人的认知,因为有太多我们不明真相的东西并不像教科书里宣扬的那样。在我心里,历史教科书给梁启超老先生留下了难以修复的阴影,那昏暗的图片里常常的辫子,虽然是清朝人独有的特点,但我对其没有多少好意,更不会喜欢以至于崇敬这样一个人的。直到我读老先生的《学问之趣味》,这篇闲散之文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开始重新审视在我人生阅历、知识结构里所谓的常识,曾经那些道听途说来的常识(并且这些常识是被我们反复强化了以为是正确的东西)根植于内心的害处就是其构成了你我的知识体系,对于世事的判断是依照这个体系来的,我也不得不说,我常常被这样的常识绑架了。梁文道在他的《噪音太多》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其实他们不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装作什么都看不见;就是用双手去阻拦河堤的缺口,再悲哀地目睹水流不断从指缝间渗出。常识蒙骗了我们的意识,也这般显得无奈,或者也是因为我们的无知,因为我们不明真相,可恨的就是不明真相不解是非却妄加评论,害人;而无知的常识对于人生诸事的判断,害己。 在《学问之趣味》开篇就这样写道: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那种原先冰冷的形象瞬间化为乌有,一个有趣的老头跃然,从趣味说开去,是因为我们所认为的学者的形象通常是严肃的,不苟言笑的,然而趣味之人,是不可能整天板着脸嘴过活。那么,在我们的世界里,有多少是情且真且切的值得我们付出所有闲暇以至于“消遣”了的。文中也有对世人恳切的奉劝:若是做别的职业呢,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也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在历史长河里,个人终是渺渺,然而宗亲世代皆成就学问,你难道没有多少好奇吗?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成才,且各有所长。大女儿梁思顺,自幼爱好诗词音乐,编有《艺衡馆词选》,是后世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长子梁思成,这是国人最熟悉的一位,当年曾血泪保北京古城而不成,今天看来其远见卓识令人感慨,同时为京城古建筑因要现代化而被摧毁的惋惜,梁思成是国际著名的建筑学家,据说日本的奈良能够保全跟他有莫大的关系,而其妻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瓜葛在文坛也广为流传,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可惜,可恨的十年动乱,使其受尽折磨和凌辱,含冤离世;三儿子梁思永,著名的考古学家,与梁思成于1948年同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四儿子梁思忠,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可惜25岁因病早逝;五女儿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六儿子梁思达,长期从事经济研究,与科学院经济所编著《中国近代经济史》;七女儿梁思懿,主要从事社会活动,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女儿梁思宁,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九儿子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的子女个个成就斐然,你会发现九个子女中并没有都承袭老先生旧业,而是各个行业的精英。这也折射出了老先生兴趣之广泛,研究之专深。单看其子女的成就,梁启超就算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教育家,我不知道老先生在家里是怎么教育子女的,但我知道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对于学问对于人生的趣味,放任式的任其发展,但其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惠及子女后代,这种影响是难以估量的。突然有一种若为人父,怎么教育后代的思考,或许不用挖空心思去思考教育的方法,因为我们都有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惯性思维,往往也本末倒置,梁启超或许并没有专门地去研究怎么为人父怎么样去教育后代。然而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厚实的底蕴,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沁人心脾的。我想,要教育别人,先要着实好好教育自己。在中国的社会里,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会对财富有这样一种评价,富不过三代。然而精神的财富,或许是永恒的。10月28日,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首任会长梁从诫先生因病在北京辞世。尘封的历史,又被吹去表面的灰沙,翻开的是梁氏三代的家族史。梁从诫先生因其显赫的家世而被众人关注,其父梁思成其母林徽因,爷爷梁启超。他后半生献身环保事业,被誉为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梁氏三代,其成就只是后人反观历史得结论的一种考量,然而从当时当代成功学的思维来看,梁氏三代无疑又是失败的:梁启超因变法而逃亡,报国之心未能救国;梁思成血泪保北京古城墙而古城墙被毁,后人只能在史料中哀叹,我们现在也常常想,要是当年北京另立新城,完好保存古城,像巴黎一样,那今天的北京至少不像今天这么“繁华殆尽”后而底蕴渐衰,至少也保存着一种文化的浪漫,梁思成不能,他只能目睹古国的城墙被付之一炬;梁从诫先生致力于保护祖国环境江山,而其晚年只能眼睁睁看着暴发式的经济增长带来先污染后治理的惨淡,深感无奈。然而先贤的智慧是超越平庸的,虽然掌权者未必明白,但实践最终启示后人,那些曾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哲人,才是最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文革中曾以臭老九的身份排在最后的知识分子,其实是这个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对于社会有一种良知,对社会的诟病不满,并能利用其所学开出一剂良方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梁氏三代无疑是成功的知识分子家族,是能给中国社会拷问良心的谏言者,是能推动社会思考的贡献者。不管你是出于什么考虑,或许是好奇,或许是敬佩,是感慨,梁氏精神里沿袭的那种“不息(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里学习研究的方法第二点)”,那种兢兢业业,不论做什么,都能引领那个行业,这是最值得学习,也是我最为敬佩的。还有,不管你有没有为人父为人母,读读梁先生给子女的那些信件,你或许会发现教育子女的“方法”。此文是为缅怀梁从诫先生,希望他老人家能含笑九泉。2010-11-7 早晨
  •     当下,无论是社会期许还是媒体助攻,都对女子如何为女子做了太多的要求和规范,诸如大龄单身女子该如何自处,大龄单身女子去相亲就是自取其辱,婚后既要美也要提升内涵,如何避免沦为三八婆遭老公嫌弃,坐月子是女人改善智商的唯一机会,哪怕是怀了孕产了子也不能有丝毫懈怠,明星们纷纷产后晒身材,拼了命地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最美最苗条最少女态,对自己狠到惨无人道,全然不顾健康和自然法则,到处还一片叫好!各路自媒体也纷纷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以女性自我提升为切入点来运营公众号,美服美妆育儿情感+鸡汤,分分钟赚到十万+转发量和每日大几千甚至过万的赞赏。有的电影主题曲甚至颇没底线的开始以“你要睡得比我晚起得比我早还不能比我早死”为噱头,来博得眼球,哪怕是引来口水大战也在所不惜,反正女性女权一切跟女子有关的话题总是可以用来消费的,至于作妖起了怎样霸道蛮横女奴的社会风气,那是商人大可不必考虑的最偏远一面。感觉如今当女人已经不是一个天然的性别设置,而是一场从黄毛丫头就要开始的超长马拉松,期间有任何差池都是你罪有应得,都是你自己不够美不够瘦不够有学识不够聪明不够大度不够智慧造成的——莫怪男人不要你——而这所有努力的唯一的评判标准却只在:男人要不要你——这似乎成了女人一生唯一的终极目的,没有男人要,再有能力有钱权有智慧那也是极度悲惨和值得同情的。反观男性,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又在几许?除了能赚钱这一条,似乎再没别的。管他们三观正不正、有没有学识、读没读几本书、会不会顾家、爱不爱孩子、合不合格做父亲,只要他赚了钱,哪怕是顶着三根头发揣着啤酒肚子满脸坑坑一身油腻看了就食欲顿消,那人家也是成功人士也是了不起的。试问,有专门针对男人该如何为男人才能守得住妻子的心和孩子的尊敬避免被抛弃这样的社会规则和社会呼吁吗?社会整天告诉你,如今早已男女平等了,甚至女权已经凌驾于男权之上了,你看,大多数男人在家里都是怕老婆的了,诸如此类的借口来迷惑女孩子,让不谙世事的女孩子真的以为自己生活在天下对等的乌托邦里了。其实,社会呼吁什么恰恰正佐证了它稀缺什么,就像一个人朋友圈爱晒什么就是TA稀罕什么是一样的。君不见,和谐之声每年都不绝于耳,你几时真见到和谐社会了?有的只是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和蠢蠢欲动的不服输阶层罢了。好了,以上皆为私货,个人愤慨也好,自我警醒也罢,都不是重点。本文重点其实是想推荐《梁启超家书》一书——这是我读过的最科学最人性化也最温情最实用的传播育儿理念的书籍。倘若在当今网络社会,梁任公绝对是当仁不让的育儿大V。是的,绝对是育儿大V,而不是历史书上给我们灌输的政治斗士。读《梁启超家书》以前,对梁启超的印象可以用两个关键词全部概括:康梁维新和少年中国说,似乎他的整个人生都是政治的是鼓噪的是不停前进的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读了《梁启超家书》,一刷历史书上交给我们的梁任公的刻板印象,原来相比于他的政治成就和学术成就,他更大的成就在于当了一个有远见有胸怀有爱又有趣的“孩子奴”父亲:梁氏一门九子,除了三位院士,其余六子均在各自领域成为独领风骚的领军人物。梁任公在1912年-1928年间,陆续给在国外求学的几个孩子写了几百封家书,可简单归结为:为人、为学、为国民三大类。只要看字,梁先生的个人品性便全都跃然纸上了,不必再做任何赘述。为人人生惟常常受苦乃不觉苦,不致为苦所窘耳。此次义举虽成,吾亦绝不再仕宦,使汝等常育于寒士之家庭,即授汝等以自立之道也。汝必须顺承我已,若固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断不许汝病也。(此孩奴性格明显,哈哈)我本答应庄庄(次女梁思庄),明年暑假绝对不讲演,带着你们玩一个夏天(孩奴又一佐证:)。但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那几年考公务员热的人们,大可以看看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大家,对于把做官当做终身事业的看法以及对自己孩子的教导。)人生之旅力途甚长,所争决不再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顿。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吾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梁任公对于成功的定义,对于孩子所专之业的包容性可见一斑。也因此梁思成学建筑学梁思永学考古学在当时看来都是极为偏门和看不见前途的专业,但是二位公子皆开我国在此专业之先河。)我说你“别要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感觉着做错多少事,便受多少惩罚,非受完了不会转过来。”这是宇宙间唯一真理,佛教说的“业”和“报”就是这个真理,自业自得,随作随受。其实我们刻刻在轮回中,医生不知经过多少天堂地狱。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这一点你嗯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学。为学汝等能升级固善,不能也不必愤懑。但向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怠慌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佳子弟也。(此心态对于必望子成龙的家长很有启发性,过程努力了不愧对自己就好,至于结果,那也要是看天性的,不必强求。)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是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十余年前所学现在只好算古董,既已当外交官,便要跟着潮流求自己职务上的新智识。大成到怎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收获如何,现在想他作甚?着急他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馁,近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是有多少贡献。(这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我之所以放到为学这段,正是因为当今很多公司拿这句话来要求员工,也是洗脑大神了。这句话是对自己来说的,是一句自律的话 ,特别是对求学来说,而不是用来律他的,要求别人的,好吗!特别是对于公司,你要求员工个个都莫问收获但求耕耘,只干活不管工资多少,只加班不求吃饭睡觉,那是没人性的,好嘛!请公司们对号入座!)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与人巧。”凡学校所教育所学总部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见。规矩不过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不以此为教,以此为学者,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益其巧耳。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行为太多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了不少。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为国民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份是一份,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凡为社会任事之人必受风波,吾数十年日在风波中生活,此汝所见惯者,俗语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吾行吾素可耳。做首长的,“劳于用人而逸于治事”,这句格言,真有价值。(职场人士,要学习哦。事必躬亲的可不一定是好领导。)要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各位爸爸们,你们有多忙?你们忙到如梁启超般家国都风雨如晦吗?人家即便如此也不忘陪孩子玩耍,教导孩子,谈心书信,你们生了孩子,难道就担一个“父亲”的名声,而把所有的育儿责任都推给了妻子,让妻子像寡妇般育儿吗?我最讨厌的一句话是,赞扬一个妈妈,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抚养长大。那请问他们的爸爸呢,若要早逝,那无可厚非。那些没有早逝的爸爸们,你们为父的责任和义务又在哪里呢?请不要把育儿当成是女人天经地义的责任!请爸爸们也能学习梁任公之一二,恐学识很难达到,那至少在态度上认清自己一直推脱掉和回避掉的义务都是另外一个人在帮你担着,请不要觉得,你在外面赚钱,妻子全职在家带孩子就是靠你养着的,她一直在帮你完成人之为人的另一笔。请不要一直要求女人有奉献精神有包容心,请爸爸们也贡献一点奉献精神也持一点包容心吧。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2015-Jan-2.最初从帮老板写毕业典礼致辞开始关注任公,这本书期盼已久,实际读感一般,自己古文造诣太差,前几篇半古文基本只读懂一半,这个版本的编辑也实在太差倒了胃口。任公实在是操心过甚的爸爸,对每个儿女的学习工作前途婚姻“指手画脚”,帮思成张罗旅游路线、回国差事、婚姻大事,事无巨细,感觉孩子有时并不买他账..anyway他自己开心就好。对九个孩子的名字到现在还会搞混,但对梁思成和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三角故事稍微找了些花边背景看了下,有机会继续深入八卦。
  •     发现几处趣闻八卦:1.老先生爱打麻将 2.每封家信必谈钱,老先生作为家庭支柱赚的多也花得多(子女多),家中经济并不宽裕。3.民国时期墓地就贵的离谱,老先生为大太太李惠仙办完丧事,又为自己和二太太买了两个汉白玉墓碑便花光所有的积蓄,其中开销还包括政府的支助4.对六个月夭折的小儿子梁思同直言并不怎么伤心,实在不符他这个“温暖爹爹”的形象
  •     平实感人,对其中的小八卦各种好奇,可惜无人讲解……
  •     《梁启超家书》,朴素经典的教育文本,至今读来,无限感慨。对于教育独生子女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     书信反应了梁启超普通人的一面,教育孩子、买房子、老婆生小孩。感兴趣的是,大老婆怎样同意取丫鬟上的,人性复杂。
  •     感觉很温馨,能感受到浓浓的父爱,父亲对着孩子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讲自己的所思所想,收益颇多。
  •     浓浓父爱
  •     一门三院士,世界典范啊,好好地学习看看。书本不错,买了两本,送同事一本。都还比较喜欢。这里比书店便宜多了,书店的书不是读书人买得起的。这里好。
  •     学着怎么为人父,庄重而不迂腐,活泼又可爱可敬
  •     任公之言传身教实在是父母教育之典范
  •     梁启超的家书胜过傅雷家书太多。不能有这样的父亲,就争取为我的孩子找到这样的父亲吧!
  •     将《梁启超家书》和《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两本书比对起来阅读,比一次只阅读一本要有意思的多。他们的家族,他们的才学和命运,他们的选择和坚持,让我每每感动的要掩卷唏嘘。生命的高贵,柔韧,温情,智慧,在他们的身上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和演绎。阅读梁启超写给孩子们的信,我似乎从字里行间看到了曾国藩俯身灯下,给家人写信的影子,同样是慈父仁兄,同样是殷殷教诲,只是前者比后者在开明和豁达的程度上都更进一步。普鲁斯特说,我们阅读别人的书,最终的目的仍是要领会自己的情感,并不断地将这种情感内延,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我对此有深刻的感受。每一次投入的阅读体验,于我的心灵无疑都是一次洗礼和充实,短期暂时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我相信长此以往,于我终是有益的。
  •     除了他教子有方之外最大的感受是有钱又有权真好,真的
  •     梁任公写给儿女的书信,有对日常生活的絮语,有对远方儿女的牵念。父亲与儿女在生活、学业、工作、时事都有交流。从信见人,从人见家,从家见时代。
  •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这样一位大家,更是培育出了一群优秀的子女。细细品读一位慈爱的父亲给自己的儿女所写的书信,从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更可获得一些人生的道理以及教育儿女的方法。
  •     真的满满地全是父爱,第一次是在《梁思成林徽因》的纪录片里听到的,让我非常感动,相对于阅读,我更喜欢听别人用好听的声音给我念书,应该让准备或者已经当父母的好好读读,到了为人父的年纪,可好多人好像并没有准备好
  •     梁启超 梁思成 优秀的家族
  •     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孩子们的称呼: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那两个不甚宝贝的好乖乖、对岸一大群孩子们、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老白鼻,落款就是爹爹。一般的中国家长是不会这么直白地表露自己对孩子的爱,“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父亲跟儿女撒娇,该是怎样的爱。

      鸟瞰、解剖、会通是梁启超的读书三步法。第一步是了解大概;第二步分部分研读、重点处剖析、疑难处仔细研究;第三步讲究融汇贯通。在读书学习时,梁启超都不会强迫孩子按他的想法进行,而是提出建议,让大家讨论、思考,仅仅是在关键处点拨一二,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然后得出结论。他讲“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的确,如果以“我是为你好”而不顾孩子们的个性差别强制孩子照自己的规划学习和生活,当然是会降低趣味了。  

      还有一点也是印象深刻。梁启超给孩子们指出“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这与中国历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相悖,在当时是很不多见的。

     梁启超的九个孩子各有成就: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梁思成: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次子梁思永: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子梁思忠:炮兵上校

                  次女梁思庄:图书馆学家

                  四子梁思达:经济学家

                  三女梁思懿:著名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革命军人

                  五子梁思礼: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的生命总是短暂的,但他的思想和学术却可以长远存在。梁启超一生忙碌、奔波,但他以自己的超人的智慧和广博的学识及**的远见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他相信孩子们终将有适合自己的路要走,所以努力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品德高尚的人,重要的是他希望孩子们都能充分的享受人生的快乐。

     《梁启超家书》何止抵“万金”!
  •     大儒当真内外兼修,对自己的世界处理好了足够强大才能应对外敌,,抵挡千军万马。又觉启超爹爹当真萌爹,书中笑点不少,未曾想他能如此柔软。习之。
  •     我读过曾国藩家书,与之相比,梁启超家书给人的感觉更富有当代气息,更适合现代人阅读,梁启超是内心阳光的、坚定地、快乐的、自信的,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具有高度的可借鉴性,尤其在当今社会,电脑已经绑架了现代青少年一代,智能手机控制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读读家书,寻找我们内心的呼唤吧,开卷有益,读吧
  •     说实话,里面文言文的内容,看的有些吃力,但仍从字里行间能看出梁启超和儿女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既是父亲又是朋友,对儿女许多的建议都只是建议而非决定。值得一看的书
  •     中国好爸爸
  •     书的质量很好,很有气魄的感觉,里面还有不少图片,和梁启超手稿,不过民国时的,读起来要费些脑筋
  •     跟想像的不一样 没有大片说教 多得是家长里短 不是大家 是父亲
  •     一直很喜欢书信体 自以为书信较之通电话 发短信更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远在异地的游子受到来自远方亲人的家书时 那种飘泊无依的心应当能被抚慰 梁启超的家书有谈琐碎之事 也有关心爱护教导孩子的话 实在是令我艳羡
  •     早就听说梁启超11岁考上秀才,16岁中举人,聪明非凡,而且教育子女也很有章法,他的子女各个都很有出息。此书非常好。
  •     智慧又可爱,父亲、师长、友人,界限既模糊又清晰。
  •     梁启超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值得当今的父母借鉴的,对他的崇拜来自他对子女们的这份特殊的爱。
  •     家书中可以体会到较为真实的梁启超,每个人都不是圣人,在儿女面前表现出对子女的爱、询问子女的意见也是很可爱的!梁启超在教育子女方上一方面在学习、性格培养、选择行业与择偶等问题给子女适当的引导,另一方面让他们自己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些都很值得为人父母的学习!
  •     本书不仅可以当做研究梁启超思想的一本参考文献,也可以当做父母教育子女的一个范本。
  •     梁启超对儿女教育严格却不失民主 生于忧患很对
  •     朋友在一起很容易会看到彼此的着装打扮、聊到对方的美食佳肴,但一般不会详谈自己的家庭教育。《梁启超家书》倒是给予我们一份了解梁启超这位“大家”生活、家庭的一面,内容比《傅雷家书》更生活化,琐碎、大器、还有些小孩气的家书,可以管中窥豹家庭教育与子女成长的关联性。
  •     好温柔的父亲,大把大把的给孩子寄钱,然后说“全班五十几人你能考到十九名已经很好啦!”“睡后吾明日必以力自振”信里三分之一在说“想你想你想你钱够不够花?”三分之一在写生活琐事,但偶尔提及的一些道理却能会心一击。总之全本书就是别人家的爹系列...
  •     好父亲。
  •     本该给五星 不知道不入流的林洙有何资格编写梁启超家书 当梁家儿女死光了吗?还是她真把自己当梁家长媳妇了
  •     温儒才子,博爱父亲,亦如良师益友。
  •     比曾国藩家书更有人情味,更有真性情
  •     梁任公的家书,起先是从 央视纪实《梁思成与林徽因》中具体了解到。
    对于个人修养具有一定得教育和学习意义。
    此书是书信式,与陈寅恪先生的书信,有较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全书不仅在教育子女上有家训多则,而且对于了解梁任公及其子女的生平实事具有较高的参考和研究价值。当然,我们也能够从书信中体会到梁任公先生对于自己和家庭的暖暖的爱。
  •     梁启超死的太早了
  •     近代文化巨人梁启超家庭生活美满,对孩子的教育科学,很值得借鉴。
  •     不仅是父子,更是良师益友。偷学到大师对子女的人生教育。
  •     为做功课而读:“大抵居此五浊恶世,惟有庸乐之家庭,庶稍得退步耳”,有天伦之情,有治学方法,有生活趣味,有立身与处事之道,梁任公的家信倒是活泼得很。
  •     文艺气息爆棚
  •     个人非常崇拜梁启超,不过以前看到的梁启超都是活跃在政坛或者学术界的他。而这本书又展现了梁启超的另一个不同的侧面。平时的他非常的可爱,而且凭借他的高度和学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又能给孩子们很多的人生指引,非常非常的值得一读!受益匪浅!!!
  •     装帧上很讲究,很用心思,但内容有点读不下去
  •     非常值得父母一看的书。看看梁启超与子女的交流那么广博,对子女教育的规划那么细致又开明,值得现在的父母学习。很多观点也值得借鉴,特别是“子女保持身体健康便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这个观点,需大力推广。
  •     梁启超真是个好父亲!
  •     句句灼灼
  •     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
  •     17-03-26【第四周读物】读完后念念不舍,自己的感情融入了书信中,感受到了任公的为父之道,他对子女的教育目光远大,在我心中是个有智慧负责任的好父亲。可以看下网上有袁腾飞讲解梁启超的视频。
  •     梁启超的文字和家庭教育思想,值得学习
  •     刚刚之看了序言等等写在前面的文章。感到十分的景仰,震撼,还有感动。我自觉得是不配对书里的内容作什么评价的。怎么评价,与梁启超这个被称作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的伟大人物对中国的贡献、对后世的深远影像相比,都会显得浅陋。书信的正文一定是包容了梁任公对国家对子女的深而浓的爱——前几天看了中央电视台等机构联合录制的8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从第一集《父亲》的介绍中我就感受到了梁任公作为父亲的伟大。然而我更震撼于他的一腔爱国心。他的激进、活跃、热情、专注、“善变”都源自于赤诚的爱国情怀。这股情之深沉之强烈,已感染给他的孩子们……我真的是拙于辞藻,只好感叹那个最动荡的年月里,中国有着如许伟大的人物存在。不幸之中而又万幸。
    书籍印刷设计等真是考究。只在翻到扉页——读“宝贝们都好吗 爹爹”——就已令我大为动容。
  •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些都是我切实受用的所在。”风气亦不失威严!典范!
  •     读这样一本书,真的是受益良多。梁启超是如此的“溺爱”孩子们——把他们推向学问的最前沿,放手让他们历练自己的人生。这种慈爱中不失严格的教育方式,恐怕会是解开许多家庭矛盾的钥匙。沉下心来看看,好好体味其中娓娓道来的父爱,会有心里亮了的感觉。
  •     书读过一遍,受益匪浅。任公真是少有的好父亲。择日重读之,必有新得。
  •     回顾梁启超对儿女的爱
  •     了解一下梁启超,学习一下他的教育方法。
  •     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读的一本书,没有成为父母的青年人也很应该读的一本书.梁启超是性情中人,对孩子的挚爱溢于言表,却又不肯姑息溺爱,并且以身作则,以建立完善的人格为目标教导孩子,信中虽然偶有描述困境的时候,但其坚强乐观的信念始终贯穿全程,以至晚年遭遇手术错割右肾仍能达观面对,他对孩子的教导:"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为立命第一要决",已经放到我的电脑屏幕上了...看了这本<家书>,就会明白为什么林徽因选择梁思成而非徐志摩了.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结婚可是两家人的事情.
  •     一直放在我的收藏里,这回终于下单了,好好学习,教子成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满行里写的其实是爱吧。
  •     “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
  •     家书中的梁任公感情丰富志向宏远,这本书要是早些年读到该有多好!
  •     看了你会知道梁启超为何众多子女都成才的原因。
  •     之前对梁启超的了解只限于政治方面的作为,通过这本书,我进一步了解了梁启超先生作为一个父亲的睿智与慈爱,真的很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     梁启超绝对是一个大师!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人!他对子女的教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
  •     因为 自己一直是个 不太幸福的人,那是一种终身的痛,但家庭和父母是无法选择的,幸或不幸 只能是命运安排! 但是 可以 努力 去做好的父母,让孩子成为 幸福的人啊, 我买这本书 就是 想 为儿子 好好 向梁公 学习,人间有如此父爱,真温暖 !只有父母的爱 是饱满的健康的, 一个人才 能在世上 有颗光明的 勇敢的心!
  •     这样的好爹爹竟然是被割错肾而亡,不可思议啊,这一刀错下去,把中国的近代命运都改变了
  •     对梁启超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戊戌政变和保皇党的概念里,知道因为记录频道一段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片子,才重新开始看待这位著名也普通的父亲。书里附有一份书信的复制品,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本书里出现最多的一词大概就是“宝贝思顺”了,着实难以想象泽洋以为著名的旧时历史人物会有如此和蔼可亲的一面,这本书里有一个父亲对远赴重洋求学子女的希翼,有一个父亲为女儿觅得佳偶的小小得意,更有一个父亲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一个父亲对工作琐事的无奈,一个父亲对病痛的隐瞒。任公不是一个成功的改革者,但却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父亲,这本书并不单单是对于梁启超先生生平研究的依据,是与《傅雷家书》一般,可以成为我们提升自我我教育后代的读物。
  •     中国近代人物,独有任公,梁启超
  •     梁超人呀,近代史上还很难有哪一位和任公相比,人生楷模,真人教出真子女,对中国现在的家庭教育,这是一本指导的书
  •     喜欢这本书,因为看到一名父亲对孩子的深深爱意。感动。
  •     #一个比历史书上丰富得多的梁启超#中国父母里像梁启超这样的父亲真的太少,积极乐观,智识超群,对子女从不讳言爱。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里写的一个小细节,有一天喝醉了酒梁启超拿一张纸,在上面写满了“我想我的思顺”“思顺回来看我”等话。慈父之情,跃然纸上。“你们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是人生难逢的幸福”这话虽然是梁任公自己说的,也确实所言非虚。
  •     good
  •     虽然是家书,书中对自己所思所为着墨者少,对儿女牵挂,为她们谋划关心者多,但点滴中也可以想见梁先生为人的大气正直勤奋。梁在家书中,有亲爱,关心,嘱托,教诲乃至撒娇,真情流露,读来仿佛自己的老父亲在对我说话,令人感动。
  •     里面还有梁启超的手迹,在信里梁先生是个可爱的父亲,而且思想开明,每一封信都是生活的点滴,很好。
  •     看了这本书,让我更加对梁启超敬佩不已,梁先生不愧为一代伟人。这本书适合要为人父母的人认真阅读,在网络时代,写信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做父母的多静下心来给孩子书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奇。这次6。1节,我和老公分别给满14岁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一向看似坚毅刚强的儿子感动的流下眼泪,还深情的望着我说:“不管父母用哪种方式教育你,天下的父母都是最爱自己孩子的”。很感动。
  •     写的都是家长里短,很接地气的说。每一家的生活大致都是这样的吧,如果每个做父亲的都和梁翁一般,愿意和儿女书信往来,即讨论家常,又品评实事,那该有多好。
  •     像在听一个老前辈在唠唠叨叨,但却很受益。
  •     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诲值得借鉴,也值得自己学习
  •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立身第一要诀。
  •     读名家的家书,会发现那个时代的名人一一在书中出现,惊喜不断。从特有的视角来展示各界风骚人物以及各种历史大事记。当然,梁任公对子女的悉心教育更令人动容,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摘录梁公一语:“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做人追求的境界是智、仁、勇。知教培养智,以求不惑;情教培养仁,以求不忧;意教培养勇,以求不惧。这本书真是值得每一位青年或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反复阅读,特别棒!值得珍藏!
  •     十个孩子,成人九个,大多成材,三个院士,启超苦心,功不唐捐。
  •     在家宅了一天终于看完,看到1927年10月17日,嘎然而止,翌年梁任公去世,让人心塞。小时候读书常边读边抄录精彩的章节,现在是边读边截屏,汗
  •     家庭教育
  •     还有什么比家书更能真实反应人内心的?他是大学问家,大政治家,更是一位好父亲!
  •     梁启超家书中幽默与亲情的流露自然而温馨,大家也有如此情怀,让人不禁感慨~
  •     每读到感情强烈处禁不住心潮涌动
  •     梁启超真是顾家庭、会教育的大贤啊!学习学习
  •     琐碎中的真实:租房子买房子、凑学费、儿女的学业、大女儿的操持、买卖股票、给亲戚安排出路。
  •     偶然看到一段梁启超写给梁思成的家书,很励志很实在,句句撞击心灵,非常喜欢非常感动,就特意买了这本书
  •     书还未来得及细看,详细内容还有待看完之后才发表评论,不过梁启超乃中国近代之大人物,家庭教育上与曾国藩可媲美。此书精读必对自己以后教育子女有帮助。
  •     为什么不是每个人的子女都能成才,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像他一样的好爹爹。
  •     (201705)确是一代宗师(PS我看的是古籍出版社的版本)。
  •     是有了一把年纪才读到任公的书,发现了一个温暖人性的世界。原来历史中的世界本来那样温暖美好的,父亲是那么温和慈爱的。当然也看到学问和胸怀的力量。
  •     读完以后,有一种梁启超准备了一桌唠叨的感觉,但他对儿女的抚育真真尽心尽力。梁启超真的是感情非常充沛的人生,读完以后,感觉看白话文的水平提高了不少。信中梁思成很少给家里来信,感情内敛了些?
  •     是个温柔的父亲,是个有钱的人儿~
  •     该书封面典雅,纸张不错。内容丰富,作者为每封信加了标题,匠心独用。内容对父母有启迪作用,对研究者可了解一代大师的心灵。可惜,信收录只占梁的一小部分,再就是没有儿子等人的信。当然对于本书是不能做这样的要求,如果,一天能出版梁先生与儿女等人的书信全集,当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举。
  •     从内容到纸张、装帧都非常满意的一本书。
    这里,不再仅仅是印象中变法的那个伟人,你看到的是一位博学、可爱、书生气的父亲。
    你还可以看到这个书生气十足的父亲怎样一边做学问一边攒钱培养孩子的——也许那个年代文人身份极高,可以同时供十来个孩子读书、留洋。
    个人非常喜欢,也推荐给每一位父亲、母亲。
  •     广东人啊,梁公。佩服得很。
  •     梁启超的社会关系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