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大人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我们这些大人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00689836
作者:丰子恺
页数:124页

作者简介

我看见世间的大人都为生活的琐事所迷着,都忘记了人生的根本,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八指头陀诗云:“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我当时曾将这首诗托人用细字刻在香烟嘴的边上。
……
这里的“我”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文艺大师丰子恺。本书所写的就是他所回忆的童年故事。这些故事主要围绕家庭教育而展开。

书籍目录

序  外婆家我的童年  忆儿时  两个“?”  家孩子们的童年  做父亲  世间相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南颖访问记  华瞻的日记  给我的孩子们  儿戏  儿女  生机  实行的悲哀  渐童年故事  明心国  幸福儿童  生死关头  一篑之功后序  过去的好时光后记

编辑推荐

  丰子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有着如此成就之人,他的童年生活是怎么过的呢?像现在的儿童那样,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行走在来去学校的路上?放学后一大堆作业等着他去做?课余在上许多父母为他精心设计的课程?……NO!NO!NO!他的童年生活之精彩可不是现在的孩子所能相比的。不信?你自己来看看。

前言

  摇啊摇,摇啊摇,  一摇摇到外婆桥,  日月楼  很多儿童都有对于外婆家美好的记忆,而我对于外婆家的记忆尤其是这样。  我的外婆家坐落在上海市区热闹的淮海路附近,是一栋三层楼的西班牙式房子。按照现在的说法,可以说是“连体别墅”。我的外公丰子恺给它起名叫“日月楼”,是因为二楼有一个凸出的室内阳台,这阳台东南西三面都是窗,顶上也是玻璃的,有时太阳月亮都能看见。日月楼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副对联:“星河界里星河转,日月楼中日月长。”当年搬到那房子里时,外公看了二楼的室内阳台,便脱口而出:“日月楼中日月长。”后来外公的好友、著名国学家马一浮先生又对了上联“星河界里星河转”,还特地书写了篆体对联,中间则是外公手书的三个大字:“日月楼”。  我们小孩子一般很少到楼上去,因为那里是外公工作的地方。我们的天地在一楼的客厅与餐厅。

内容概要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1914年入浙江省一师,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后赴日本学习。回国后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是《缘缘堂随笔》。他的散文与漫画一样,别具风格。他用平淡的手法,通过平凡的小事来阐述人生的哲理。

章节摘录

  忆儿时  一  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进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要吃的原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二  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  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他不要吃羊、牛、猪肉,而喜欢吃鱼、虾之类。而对于蟹,尤其喜欢。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父亲平日的晚酌规定吃一只蟹,一碗隔壁豆腐店里买来的开锅热豆腐干。他的晚酌,时间总在黄昏。八仙桌上一盏洋油灯,一把紫砂酒壶,一只盛热豆腐干的碎瓷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老猫,我脑中这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浮现出来。我在旁边看,有时他给我一只蟹脚或半块豆腐干。然我喜欢蟹脚。蟹的味道真好,我们五个姊妹兄弟,都喜欢吃,也是为了父亲喜欢吃的原故。只有母亲与我们相反,喜欢吃肉,而不喜欢又不会吃蟹,吃的时候常常被蟹螯上的刺刺开手指,出血;而且抉剔得很不干净,父亲常常说她是外行。父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做剔肉的针……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蟹的储藏所,就在天井角落里的缸里,经常总养着十来只。到了七夕、七月半、中秋、重阳等节候上,缸里的蟹就满了,那时我们都有的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尤其是中秋一天,兴致更浓。在深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大家谈笑,看月亮,他们——父亲和诸姐——直到月落时光,我则半途睡去,与父亲和诸姐不分而散。

图书封面


 我们这些大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分分~秒秒⋯⋯如斜度极缓的山坡~读子恺这一篇,有感:我深爱的人,二十年后~我们又将何时相遇在起点?在此岸?彼岸?亦或消失在记忆里的中游?
  •     丰子恺的漫画我们是见得多的,漫画里头总有几个毛笔字,点题。微博上有阵子在转发丰子恺全系列漫画,我就上网店看了一下,偶然发现这本,激起了兴趣,我想知道一位童心未泯的大画家,是怎么教育他的孩子的。说来真巧,《孩子你慢慢来》是妈妈角色写的,而《我们这些大人》则是爸爸角色作的,无意中,居然兼顾了两种角度。大部分的父亲,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扮演的绝对是可有可无的,比方体育,或者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当然,现代的情况就不一般了,有很多父亲甚至比母亲更尽责。但在丰子恺的所处的民国时代,如他这般关注着孩子,根据孩子的天性而引导,又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纯真性情的,确实为数不多,而他们又恰恰尽是民国时期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可见他们的孩子是多么幸运啊。丰子恺生育有两男两女,他的许多作品,描绘的便是孩子们得日常生活,他从孩子们身上吸取生命最无邪最活力的养分以创作,这是他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而其他讲课之类赚钱的事业相比之下却显得毫无疑义。他写给女儿的信里头说,当她能明白他的话,却意味着她已远离纯净的儿童时期步入尘世,他一面觉得这是欣慰的,一面觉得是可惜的。女儿进入成年人的世界,他认为比嫁人更令他依依不舍。一个父亲至此对子女的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回归现实,大部分的父亲都把儿女的教育责任推诿到母亲身上,终日忙于赚钱,甚至认为这已是另一个必要的责任于孩子,忽略了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责任,实在无法苟同,又无法矫正,唯有一声叹息。其实无论父或母,在于孩子,都是一面了解男女性别、性格差异的镜子,他唯有得到这两面镜子才能真正认识完整的人性。所以,真心希望所有的父亲都能学学丰子恺这位父亲,扮演好自己在孩子成长阶段的重要角色。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长大以后,世界注定变得不一样,因为视界变了。
  •     “可慨年既长,物欲敝天真。”
  •     真正的大师,总是那么简单。
  •     丰子恺老先生的作品写得非常朴实,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
  •     内容就不必说了,丰子恺真是一个充满了童心童趣的成人啊!
    印刷、装帧也很好,里面有丰子恺的画作,彩色的。
    让人可以时时翻出来看看,尤其是对于家里有孩子的父母,真应该看看这本书。
  •     喜欢大师写文章的语言风格风趣幽默。
  •     教育孩子对于一个可爱的老人来说真是一件乐事,买小鸡那篇真是矛盾纠结又透着可爱啊
  •     蹲下来看孩子,他们的淘气就没那么恼人了。
  •     童年的样子 我们是否还记得呢?
  •      一生拥有一颗童心,真真是一种福气,却也是一种执着。
  •     爱孩子的人啊~~
  •     然而现实社会,若像丰子恺先生一样,拥有一颗柔软的心,将是一种痛苦。
  •     真美好,故乡的记忆和父亲的爱
  •     要从事教育,必须有孩子的心态
  •     丰子恺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为人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孩子天真无邪的童年,配以简单的插画,很温馨
  •     丰老先生的文字 随和家常 充满童心
  •     一直很喜欢丰子恺的画,这本散步也很温馨
  •     我看见世间的大人都为生活的琐事所迷着 都忘记了人生的根本 还有孩子们保住天真 独具慧眼 八指头陀诗云 吾爱童子身 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 打亦不生嗔 对镜心长定 逢人语自新......
  •     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     内容特别好,丰子恺的文章真好
  •     人越长快乐越少。真想回到童年,看了此书更加珍惜孩子此时的记忆。
  •     年纪越小,世界越大。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不可再现的一段生活。深有体会。
  •     非常好的一本书,纸质、印刷、字也不小,适合阅读。这么一个爱孩子的父亲,才能写出如此诗情的文字,画出孩子的天真烂漫,孩子的创意。
  •     没有华丽词藻 没有刻意描写 寥寥几句 听他一番对孩子的夸赞 纵容 ,觉得自己似乎也被打磨蒙蔽的庸俗不堪。
  •     写的很好的一本书,但不太适合孩子看,很多东西不是现在孩子能理解,明白的。适合我们这些大人看看回忆童年
  •     大师作品,孩子喜欢,亲自共读,很有乐趣。
  •     真正的孩子
  •     最早认识丰子恺从他的画作,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形态勾勒出来,神来之笔,偶然的机会知道了他地文学功底也相当深厚,故买来这套书,也向大师学习一下教育之道,很受益!
  •     丰子恺老先生的教育观念,现在看来也很先进。
  •     喜欢。值得现在的父母思考。幸福是什么?孩子的幸福又是什么?
  •     喜欢~
  •     图画真好看。
  •     一个老小孩,可爱,睿智!
  •     丰子恺是个从心底里爱孩子、珍惜童年的长胡子老爷爷,师从弘一大师,在音乐和绘画的造诣果然不一样,散文也写得天真烂漫,想起广林兄一直很推崇他,是有原因的。
  •     每天吃早点的时候 看一两篇 好好的思考一下 我应该怎么对待那些孩子 丰子恺有一颗柔软的心 希望我也能有
  •     我是不太爱看随笔散文的,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丰子恺的大名。民国时期可能是我们这种人向往的,从丰子恺的笔下,从简单的语言和他对孩子的关注与态度,可以感受到那个时期的文化氛围,有精神的,温和的,柔软的。现在来说精神,已经演变成噪乱各种站队和声音,仿佛每个人既有满腔怒火,又有热气腾腾的鸡汤,可以瞬间转变好多角色,指点别人却解脱不了自己。
  •     孩子真美好!你欢喜或伤感,都源自他们的成长,目送里说得那样,你与他的缘份只有短短的几年。然后他们将要开始自己的生活。哎,看完真拧巴,你想把他们的童年都留下,但却回天无力。正如自己也已没了童年的天真。
  •     喜欢丰子恺散文的云淡风轻
  •     “教养孩子的方法很简便,教养孩子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即永远不失却其孩子之心。”
  •     喜欢丰子恺的作品,给大家推荐。
  •     有爱的老人
  •     老者的童趣~
  •     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取决于他拥有什么样的童年 深信不疑
  •     很佩服丰子恺先生的,他那样贴近孩子的童心真是性情体现啊。
  •     孩子的玩劣、淘气、任性、不爱学习在老先生眼力都是自然和真实的表现,对孩子的那份宽容使我感动,让我从教育孩子的急燥中得到平静。好书!
  •     教育孩子亲近自然倜然多样的人生
  •     像一杯清茶,带来袅袅幽香,又望见了淡淡的童年时光,清新美好。也提醒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如何进入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眼光去思考,拉近我们和孩子的距离。
  •     今天借的,还没开始读。
  •     简单有简单的好,复杂有复杂的美,时至今日,觉得再也不敢论断事物。童年、孩子天真美好没错,但不同年纪行不同事,不可比,也但愿同样或者别样的美好。p.s.有些书的腰封令人讨厌,有些书的外套也教人觉得多余。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不要精装硬抄,就挺好。
  •     对于这位像孩子一样说理礼拜六比礼拜天开心的老人 很难有人不喜欢他真诚的小文 小来天真 偶尔狡猾 哭笑打闹致童年
  •     现代社会很功利,看看别人对孩子的看法,让孩子真的有个童年
  •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近代有名的教育家,为儿童写了画了许多画,也写过一些书,我尤其喜欢他和叶圣陶先生合著的开明国语课本,不看内容,只是画面已是让人赏心悦目。
      丰先生受老师李叔同影响,向佛,他是带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玩童的种种行为的。有空的话,不妨读读他的谈孩子教育,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孩子吧。
  •     看到后序的时候突然很感动
  •     丰子恺先生谈孩子教育,拥有一颗童心
  •     我买的这本封面上,有个恶俗无比的大红贴,写着广告语啊啊啊!为什么!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他写的,给我的孩子们,那时候就喜欢,现在还是喜欢。又想起朱天文说,她父亲抱着她教写字,下巴抵在她头顶上。
  •     收到就看了一点, 还不错,想到了童年的生活
  •     很喜欢,向大师学习,怎样以孩子的视角与孩子沟通
  •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     不知道写评论还赚积分。买了好长时间的书了。有关教育的书。赞一个。
  •     萌极啦!
  •     丰子恺的散文可以同琦君的比较下
  •     从丰先生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的文章和画都是从孩子的视野去观察、去体会、去表达。所以每每读时、看时,都情不自禁、发自肺腑的微笑,丰先生所表达的童真让人爱不释手。
  •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丰子恺,认识了他的画和文。他的画线条明了,色彩淡雅,但却总有一抹亮色让人心情舒畅开来,而丰子恺的散文,活泼、轻快、温暖,又掺杂了些浅浅的愁绪,叫人心生欢喜,又为之牵挂,这真是一种享受。
    书中写的都是些寻常故事,但被丰老爷子诉诸笔端,却别有一翻品格和韵味,返朴归真又隽永美好。几个儿童围观小鸡商贬,儿女们玩过家家的游戏,妻儿在路口等他回家等场景都能在他笔下生动地跳跃起来。
    这样的经典书籍,值得反复读。
  •     丰子恺的书,值得慢慢体味
  •     重拾童年的的快乐,反思育儿之道,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     看大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醍醐灌顶发人深思
  •     插图质量很好~文字也好!
  •     好久没有这样会心地笑了。笑有很多种,幸福的、温暖的、甜蜜的、舒心的、畅快的、喜悦的、轻松的……如果你小时候也曾惧怕过剃头理发这件事,那么我强烈推荐你去读本书中“华瞻的日记”一篇,你定会明白我的会心的笑,你也一定会如我这般笑得畅快,笑得心中暖暖的。 正如本书封面这句话:在这样“大人化”“虚伪化”“冷酷化”“实利化”的中国内,我的文章恐难得有人注意。我也一样从未注意过丰老先生的散文,尤其是教育类的文章。之所以这次我会购买本书,只因几年前曾经买过《丰子恺谈音乐、名画、建筑》三本书,那时候我是个古典音乐入门者,因而喜欢读一些谈论古典音乐的书。即便如此,“丰子恺”这个名字于我来说仍然陌生。或许,前一段时间读过几本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类著作才是我这次注意到本书的直接原因罢。谁知道呢,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之事。
  •     喜欢这本书,不过感觉内容和 买的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集里重复了
  •     它像一面镜子折射着我们这些个爱孩子的爸爸妈妈们
  •     丰大师的书精怪得真好!
  •     温暖人心的书,看到了孩子的可爱,也看了大人的可笑。
  •     总是能提醒我们俗世纷扰耳边过,一分童真心底留
  •     丰子恺真是一位好父亲,他眼里的小孩怎么可以那么可爱,那么天真。我们大人真的不该想当然地判断小孩的对与错,因为他们的世界,要比我们的纯真得多。
  •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永远是深刻的,,看看丰子凯的童年,
  •     从丰子恺的画,来看他的书。
    非常喜欢这个小老头,书中一些人、事,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是每天都在发生的幸福时刻,虽然年代不同,社会不同,但人心中最易触动的那块地方,还在静静的等着。孩子教育真不在于知识,现在GOOGLE、BAIDU什么知识一搜就有了,但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下,智慧教育真的被填鸭教育全面取代了。
  •     我的童年有点枯燥
  •     单纯美好而又自欺欺人。
  •     儿童的思维和做事的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用衡量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儿童,否则真是太残忍了,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全部扼杀了。读这本书,能够让我们宽容的对待这些,时时想到,孩子这样做有它的道理;也让我们这些成人能够保持一颗儿童的心境,那该有多好
  •     太好看了!老先生写的散文细碎但不乏味,松散却隐有骨架,又温柔又风趣。要再读。
  •     其实文字、图画多了,让这些隐身其后的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和公众人物一样,总会通过作品流露出自己的观感,隐藏不来。这部作品就是作者对小孩“爱”的态度的集中表现,把关于孩子的文和画整理在了一起,温馨派小品文。
  •     终于明白丰子恺为什么成为有名的漫画家和教育家,他内心中充满了对孩童的天真活泼的钟爱和羡慕,甚至不惜包容他们的任性顽皮幼稚无知,他也将这一份童心和对儿童的爱满满地填入自己的漫画作品中,告诫“世间的大人们,你们对孩子们讲话的时候,须得亲子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中去”,他这种“和孩子做朋友”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今时今日看起来都相当难能可贵的。
  •     其中几篇文章还是很感人。
  •     有两篇 很感人 不错的书
  •     这就是自然生活的人~
  •     质量非常好,有很多图,从故事中渗透许多道理和方法,是本好书
  •     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样一个有成就的人,却从来没有把小小孩子放在不起眼的位置上,他赞美孩子的纯真,赞美孩子的童心,全心全意地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孩子的一切,成人眼中的优点也罢,缺点也罢,就是孩子最最真实的一部分。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女儿,不敢再加以一点点的粗糙和漠视,她的快乐是如此的酣畅淋漓,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西瓜也能让她手舞足蹈,她的痛苦又是如此的痛彻心扉,即使只是拿走了她手中的一小片饼干。她是多么有灵性的一个小生灵!她有那么多才华,可惜我们往往看不见。有了丰子恺先生,我感觉自己不再孤独,不再是个异类,我与成人世界难以打成一片,可是跟孩子们在相处轻松愉快,别人以为我爱孩子。我其实就是她们中的一份子!她们是那么地容易交付信任,那么认真地对待游戏,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
  •     图文并茂,充满童趣与人生哲理
  •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每个人只有一次的黄金时代。
  •     “教养孩子的方法很简便。教养孩子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即永远不失却其孩子之心。”其心至纯,其言也真。
  •     我喜欢看故事性的育儿书,不喜欢长篇大论讲大道理的书,一是大道理记不住,反而他们的故事更能让我思考育儿的道理和意义,丰子恺就是这样的一个老人家,他爱孩子们,愿与孩子们同乐,他的童心感染着他的读者。
  •     喜欢丰子恺的读者,肯定都会买的。对于现在的父母育儿,也很有启发。
  •     儿童控丰子恺。。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     儿童的世界很多,天马行空;大人的世界很小,狭隘异常。
  •     每个父母,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一读得好书,记住,是应该一读,不是值得一读!!!强烈推荐!!!!!!!!!!!!!!!
  •     这么平易近人的风格,似乎只有在那个年代的学者身上才能找到。
  •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我想委屈的说出来,使你们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
  •     先生的文笔中处处体现了大彻大悟。人生许多事情,回过头再次回忆时,意味隽永。
  •     漫画大师的文字功底很深厚。
  •     很好!让我重新用一颗童心去观察孩子!
  •     书里面关于时间的描写真动人。我也盼望着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能停在时间的急流里回头看一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