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何如此远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校园 > 长江为何如此远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7511004277
作者:林白
页数:80页

作者简介

“长江”对于林白来说,意味深长。    《长江为何如此远》是女性主义作家林白的中篇新作!    小说《长江为何如此远》表达了一种个人意识结构的转折。这部小说不只是在岁月回望时表达了“如此远”的感喟,更是抚今追昔时表达了“为什么”的自我究诘。这样的自问,发生在今红大学毕业三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发生在聚会时得到林南去世消息的刹那间。林南,比今红年长十岁的大学同班同学,曾经的上海知青,上大学时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有着比今红更为丰富的生活阅历,同时也有着比今红更多的磨难与创伤。但她乐观,热情,博爱,勤奋,胸怀宽广,大学毕业后坚持给今红写信、寄物,并在人到中年后远渡重洋试图积极开辟新的人生疆域。但今红却在个人并不起眼的生活挫伤中远离了人群,向世界彻底关上了心扉,以至于林南去世的消息她也是在最后的时间里知道。刹那间的顿悟与忏悔,让今红心灵的厚茧被瞬时软化,她狭隘的“个人记忆”也瞬时露出了自私、冷漠和无情的底色。她在自责中不禁要问:为什么,长江(世界)会变得如此远?

书籍目录

一、黄冈
二、四年间
三、樱花

章节摘录

  一、黄冈“为什么长江在那么远?”今红问。她来到黄冈赤壁,没有看到苏东坡词里的“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岩石下面是一片平坡,红黄的泥土间窝着几摊草,有一些树,瘦而矮,稍远处有一排平房,墙上似乎还刷着标语。  本来认为长江就应该在赤壁的脚底下,周围应该奇绝阔远。其实很多年前她来过一次,但当年的记忆禁不住乱七八糟的东西反复冲刷,二三十年下来,复又觉得,到了赤壁肯定就会看到惊涛裂岸的壮阔景象。  很多年前似乎,她突然想起,多年前,她似乎也问过同样的话:“为什么长江在那么远那边?”她那时扎着两根羊角辫,她伸直胳膊,伸出食指指向江水的方向。那时候,大学已经上了三年多了,今红身上还是一股子乡下女孩的土拙气,“为什么长江会在那么远?”今红听见林南下回答她:因为长江已经多次改道了呀!林南下浅浅一笑,她脸上的梨涡随即现了出来。大群大群的燕子从两人的面前飞来飞去。  对今红来说,大学简直就是一笔糊涂账,灰秃秃的一片,一眼望去,既琐碎又凌乱,看不到什么轮廓,想起来,只有跟南下去黄冈赤壁是有头有尾记得的。  多年前,大三。是最后一个国庆,人人都拼着要去玩。三五成群。日子还没到,走道、自习教室、寝室、食堂和食堂外面的法国梧桐树下,到处都有兴冲冲的男生或女生,脸上一副奔走相告的样子,嘴里“庐山”长“庐山”短的。而庐山也确是激动人心,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毛泽东“乱云飞渡仍从容”。还有蒋介石的“美庐”,宋美龄,一生奢华的女人,风华绝代臭名昭著,用牛奶洗澡。想到美庐的浴缸里满满一缸牛奶,使人又愤慨又兴奋。  寝室里整日嗡嗡响着“庐山”“庐山”,如何去,乘火车或坐轮船,要不要在九江住一晚,一共要玩多少天,大概要带多少钱,等等。她们并不邀今红一起去。生性孤僻,别扭。况且她拿着助学金交伙食费,也不会有去庐山的闲钱。她们在兴头上,想不到要体谅今红的心情。几个人从早到晚眉飞色舞。  林南下去过两次庐山,她家在上海,高考前在鄂州的一家工厂。得知高考恢复的时候,已经怀孕七个月。生孩子,断奶,复习,考试,艰苦卓绝。  南下喜欢跟小她十岁的今红在一起。春天人学,树枝上有残留的樱花,林荫道的尽头有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金黄色的满月异常动人,路灯只有一盏,在远处。润泽的月光直接照在南下的脸上,她的眼睛像藏着某种可燃物质,明亮深邃,而且激情,而且单纯。她生完孩子身材没完全恢复,但脸是清癯的,有着某种精神性,又不失女性的柔美,同时她又有一种骄傲,但这种骄傲没有攻击性,不伤害他人,它并不指向具体的人和事,而是一种对自己的高度确认。即使不在月光下,今红也认为林南下是她们班三十多个女生中最好看的。她不同凡响。月光下的树影中,她的声音断断续续,念头,上大学,超龄,太不甘心,最后的机会,写了一个晚上的信,招生的人,长信,十页信纸!今红不明白南下。她比南下小整整十岁呢,还是从乡下来的,她怎么会跟今红,说这些掏心窝的话。“给招生的人写了一封长信”,这太不符合林南下的骄傲了。  四年间,南下总是找今红听她说话。校园在湖光山色中,樱树、桃树、法国梧桐、银杏树、枫树、槐树和柳树和紫荆树的枝叶掩映问,南下跟今红说了她准备申请入党,认为这是改造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很快她又痛苦地告诉今红,她决定放弃入党。这是在大一。大二那年,她父亲去世,今红陪她在校园里走了大半夜,她反复说:他才六十岁,才六十岁,还很年轻啊!今红像回声似的应道:是啊是啊很年轻。其实她不太明白,六十岁怎么还年轻呢?南下说她爸爸刚刚获得“解放”,去年他还专门到江西,看那个他“文革”期间被关押了三年的监狱。而她之所以叫南下,就是母亲在解放军南下的行军路上生的,她在母亲的肚子里一路从北到南。到了大三,南下的话题变成了考研究生,到了最近,则是考公费留学生。她们在校园一圈圈地走着,草间的泥土小路、砖石甬道、水泥林荫道,依山的重重叠叠的阶梯,从澡堂回来的路上,她被蒸汽蒸红的脸和天然鬈曲的短发,直至紫色和绿色的琉璃瓦屋顶,这一切往昔的事物现在越过了很多很多年的光阴,来到黄冈,来到了东坡赤壁。  林南下仔细地给同屋们的庐山之行提了建议,“三天就够了,其实两天也是可以的,完全没有必要在九江停一夜。”她那么肯定,那么胸有成竹,那么见多识广。快熄灯了今红还在盥洗室洗袜子,她磨磨蹭蹭地不想睡觉,直到南下来刷牙。南下说国庆几天她要回鄂州看看,今红不如跟她一起去,还可以到东坡赤壁看看,去庐山的人很多,赤壁向来没什么人去的。今红骤然高兴起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也没有比这更令人心胸开阔的了。  她们从武昌站乘短途列车去鄂州。绿色的皮革,九十度笔直的靠背,整列火车都是硬座,人并不挤,都有座位,她们也很快找到两个挨在一起的位置,是三人座靠近过道的一头。对面座是一个打扮有点奇怪的妇女,她年龄看来不小了,却还像今红那样扎着两根羊角小辫,辫子也编得不利索,有几缕是散的,,显得她的脸有点脏,像是有两天没洗,她穿着一件男式的旧工作服,袖口磨得稀薄并且脱了线。她漠然地看了坐下的南下和今红,立即就扭头对着窗外。另外还有两个老头,一黑一白,黑的那个很瘦,眼睛是红的。两个都不讨人喜欢。  如同在任何地方,今红跟着南下心里就不慌张。即使去集体澡堂洗澡,也是因为南下才算闯过了心理关。在众目睽睽之下脱光衣服,同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和几名赤身裸体的女人抢着用一个喷头冲洗身上隐秘的地方。滑腻腻的身体要碰到另一个同样滑腻的身体,真是让人心惊胆颤,蒸汽腾腾,头发湿淋淋地贴在脸上和眼睛上,气都喘不过来,像一只鸟掉进了水塘,翅膀又湿又重,怎么扑腾都飞不起来,脚下也滑,时不常就一趔趄,额头上弄不清是汗还是水。这时候南下的声音出现在岸边,她伸出一根树枝,树枝温暖地微笑:今红今红。今红循声而去,绝处逢生。  对面那个穿男式旧工作服的妇女坐得很不安,还不停咳嗽,她皱着眉头,既焦灼又茫然。火车在徐家棚站刚刚停稳,她忽地就站了起来,她双手揪着自己衣服的前襟,摇摇晃晃地往车门走去。今红说:这个人走路的样子真奇怪!忽然她听见有人喊道:“摔倒了!”又有人惊呼:“快看血!”一阵骚动。今红站起身往窗口张望,有人正在把那妇女抬到站台的一张椅子上,她身下有一摊血。有人在站台上跑来跑去地喊着什么,而火车很快就开了。  ……

图书封面


 长江为何如此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在圖書館偶遇的一本小冊子,便被這標題給吸引「為何長江如此遠?」好像是一句無奈地自問,但卻從未期望過回應,只是回憶中某個午後偶然淡淡的問句。好像沒有半點情緒,沒有任何波瀾,故事就從黃岡赤壁與蘇東坡的詞賦寫起。但當今紅看到了如今的赤壁卻如何也想像不出「驚濤拍岸選起千堆雪」的壯闊景象,南下一句俏皮的:因為長江已經多次改道了呀。帶出今紅四年的一筆糊塗賬。大學四年所有的青春與時光漸漸模糊,對今紅來說就是灰禿禿的一片,一眼望去既是零碎又是混亂,看不到什麼輪廓,唯有和南下去的赤壁是有頭有尾的追憶。我想,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很像古時的赤壁與金時的赤壁,當回首過去時回憶中只剩下了一句「為何長江如此遠?」記憶中曾經朝夕相處的人兒通通不知道去哪了,好像在我們不斷成長奮鬥的過程中漸漸把這些人拋到腦後,不顧一切向前衝的同時卻也把回憶扔進了時光的回收桶。而今看到朋友圈上那些明明曾經很熟悉如今卻陌生得連讚都不知道該不該點的人兒卻有種莫名的心酸,面目都已模糊,故事都已忘卻,記得的殘景斷片有淚水也有歡笑,但無論如何,那都已經是逝去的青春,如何憑弔都無法倒回。那個特殊的年代造就了年齡跨度極大的大學課堂,恢復高考之後許多人依然抱持著對讀書的熱情踏入大學這個殿堂,南下是那個時代仍然渴望著知識想去廣闊世界看一看的女孩子,而今紅卻沒有特別鮮明的性格,甚至帶點冷漠厭世,不盡然討喜,相較南下的細心與情懷,今紅卻是得過且過與無所謂。於是她整個大學四年的寫照便是:一個人過度關注自己,四年都沒有從自己的殼裡鑽出來,四年完完全全白過了。跟誰都不愛說話。跟人隔著一層霧,跟整個世界都隔著一層霧,而你整個人也都在霧中,這霧怎麼都撥不開你根本也不去撥它。也就等於隔著山隔著水你誰都看不見,好像什麼事情也都跟你沒有關係。我想,南下或多或少成為她心目中的理想,一個多才多藝又富有情懷的女孩子,因為年齡的關係所以比起一般的大學女孩多了幾分成熟穩重,怎麼樣看都更適合成為本書的女主角。而正是因為追一中曾經出現這麼一個平凡美好的女孩子,使得今紅的回憶中的大學的女主角,四年中都是關於南下的細碎點滴。不過因為今紅的性格原因,仍然習慣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或許也是因為自身的得過且過與安逸使得面對南下時有種說不出的難處。就像今天的女大學生畢業後許多人就會默默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多半是因為攀比心容不下那些混得不好的人再度用平凡的姿態出現在眾人眼中,畢業時帶著翻身的期望而今更多的是不甘,不甘自己的平凡與平淡。大三了,第一篇公開的書評。我很難想像畢業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但一直是選擇當個局外人孤僻的過完自己充實的小日子,或許早就料到一切終點都是別離,所以極不情願去期待與擁有。開頭到結尾都是一如既往的平淡,沒有什麼波瀾與駭浪,卻說出了大部分人在畢業後漸行漸遠的生活狀態,沒有闊別、沒有淚水,唯有一句問不出也答不上的「為何...」。
  •     今红一开始就在问,为什么长江,在那么远。为什么长江在那么远那边。到现在为止,我依然无法给出一个好的回答。读林白的《长江为何如此远》,快的话不过个把小时,是很短的小说。等晚七点整三天,再不把文字罗列出来的话,恐怕我就该为此感到头疼,事实是,我已经头疼了。我不知道同样作为读者,这个中篇对于一个大学在读生和其他群体来说,具体有什么差别,大抵前者多些担忧,而后者更添怅惘。在这里,只以这样一个年纪,甚至单凭女性的身份,我想说一些很残忍的事情,由文本和经验引发,以及由生命的本能所预见的,不太愿意发生的事情。大学是一笔糊涂账,是一笔多年后会让人陡然清晰起来的糊涂账,你会惊叹自己的记性如此之好,好到仿佛所有记忆力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的科学结论不过只是放屁。一笔,再一笔,前所未有的清醒,这种清醒让人疼痛,是一种钝钝的痛,不尖锐,却绵长。在这样子的记忆里,有人。有人的地方,会发生事情。事情过去了,就成为故事。而故事,总要有一个人被推出来。在《长江为何如此远》中,那一个被推出来的人,像床单一样安静,像蚊帐一样自然,像书籍一样整齐,她对你毫不见怪,为你挺身而出,让你绝处逢生。你们组成一个团体来对抗世界,或者就是单纯做一些大同小异的事情,读书、吃饭、写信、旅游。这便是在大学里,最值得宝贵的事情。大学里最宝贵的,是年少的今红和大她十岁的南下。接着人们以为,像这样子同寝同食、相濡以沫的关系,便是近。然后时间一下子转到毕业后,曾经美好终抵不住沧海桑田,今红与南下的未谋面使得自以为是的人们再度以为,那样子两地相隔、人面不识的关系,叫做远。什么是近,什么是远。是否在一处便是近,分别开即为远。可哪里会有这般简单明了的答案。要我来说,也许,今红与南下从未真正走近过,也许,人和人的相交并不适合放到永恒的远中去。尤记得在分别之时,南下从窗口向今红招手,“肯定还会再见面的。”她脸上的梨涡露出来,很肯定地说。今红也抬着手说道“肯定肯定”。即使别的同窗今后见不着,这个人是肯定可以再见到的。年少的我们这么信誓旦旦。这一刻我便知道,这两人定是再也见不到了。不只因为人在重复说着肯定的时候十有八九是出于应付,更因为是小说而小说喜欢这种套路,也因为,人生如此。今红和南下的见不到,于二者同时而言是时空人事所限,然而凡是懂些世故的人皆知,上海到广西,距离有时候并非因为固有而不可拉近。于二者个体而言,今红是本心不愿,南下是累觉不爱,到这里便伤感了。今红不愿见到南下,我就是这么明白地说了。这种不愿当中许有些久未谋面的曾经熟识所带来的重逢的恐惧,这种恐惧源于时间所造成的隔阂感,怕被那人瞧去自己的涣散、寡淡、不如意和无方向。连自己都百般嫌弃的人生如何有脸面摆到他人面前,陌生人不可,亲密者更甚。然而我怀疑的是,从分别始今红就是这个打算。纵然我们一起欢笑一起痛哭,扶持着走过数个寒暑春秋,但今后不必再见了。怕的是这样的念头,由一开始便生出。人性的不完美使我相信,哪怕很少一部分,今红大概其实嫉妒并讨厌着南下。南下该是美好的一个人,不多的描述中可以寥寥窥见,是个十分美好的人。她大了今红十岁,懂得包容、忍让和关怀,像是朋友,也像是家长。带入一段书中的文字:比今红大四岁的励宪,她会微笑着问:小今红,一九七三年你在哪呢?今红答道:我刚刚上高中啊。励宪说:这年我插队都四年了。她的微笑比刚才更动人了,她说:我再问你,一九七五年你在干什么?今红答:高中毕业我就下乡插队了呢。励宪说:你看,你当学生的时候我是知青,你当知青的时候我是当带队干部,七五年,我从工厂抽去带知青。她笑得露出了几颗整齐洁白的牙齿。正因为如此,今红的所有缺点都会得到原谅,她做错的事,性格上的毛病,她的不懂事、自私、乖张、别扭,一律受到温和对待。她们最多只是有点忧虑地看着她,从来不说半句责备的话。她们更多的是微笑。这个世界有如此多的悲哀和烦忧,她们为什么能常常微笑?今红感到,这都是一些优秀的人,是世界坚硬的骨头,经得起风雨磨损的时间,所以她们即使比今红大了十岁,她们的朝气和劲头也远胜过这个“小孩”。但凡小孩,都厌恶别人把自己当孩子看,半大不小的孩子尤甚。小孩们羡慕着大人,他们懂得很多自己尚未懂得的知识,凛然高人一等;小孩们痛恨着大人,痛恨着接受所有比你岁数大的人都可以对你指摘这件事情,痛恨着他们明明可以指摘却偏以包容、关怀和微笑来对待。这种微笑令人着恼,让人从心底里生气起来,这样的大度宽容仿佛愈发是冲着自己的小气狭隘而来,透出显而言之的轻视。人都希望当自己龌龊的时候,大家都是龌龊的,那么龌龊便不再是龌龊,当自己高尚的时候,大家却依然是平庸的,那么高尚便更加高尚。就是这样的想法。在面对南下的时候,今红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个“小孩”,自私、乖张、别扭的小孩,于是,她不高兴了。这种不高兴是隐性的,甚至说今红自己都不曾意识到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人的行为本身却并非完全遵照大脑行事,于是,在不是必须有南下的未来人生里,今红解脱了,不甚愉快的,但是解脱了。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女人交朋友,她首先要在那个女人身上发现自己喜欢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她起码要在对方身上发现明显不如自己的地方。因为这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比较的地方,而人,总需要一些赞美来修饰。南下呢,她是怎样。她是愿意见到今红的,一直是主动的积极的,自然的宽怀的,却不知人生的大多数,不如想象。就像今红认为长江就应该在赤壁的脚底下,周围应该奇绝阔远。就像南下以为她和今红肯定可以再见,然而长江在那么远那边,南下和今红再没有相见。身边的那个人会令我失望,或早或晚。我知道。南下一定少少明白今红的心思,只是明白不代表要顺着去走,她以为情谊会战胜距离,在人生远到永恒里去之前。最后她失望了么。我只知晓她死了,未曾回信。最后那封来自今红的信件,如果她收到了却没再回复,我想她是累了。不是病痛带来的,是心生。我一直在等你,等你走近我,不是固守原地,更不是后退,是走近。在死亡降临之前,我一直在等你。然而我的事,你竟怎么能不知道呢林南下的事,李今红怎么能不知道呢比起对友情和那人的失望,关于那纸言语我更愿意相信,顺着今红的心思来吧,这是南下的温柔。恍然而知,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一个人前进,而一个人后退。(意愿相同时,我并不认为那是一种距离的扩大)这般,无奈的事情。总之,女性是很复杂的生物,女人之间的友情,那是不好说的事情。或许今红一开始就迷惑的问题就是由此而生,当时的她并不一定有什么言外之意,只是恰恰好与命途对应。我以为离我很近的你,我以为离你很近的我不晓长江如此远亲爱的人啊你说长江为何如此远远得无际无边我伸长了我的脖颈啊望穿了我的眼看那江鷗竟把 飞翔作了故乡而我们的当年 犹在路上今日 花瓣分泌着月光只是回不去远了又远的远方
  •     一本书,真的薄,还很小。只是为了缅怀一个人,仅仅交集过四年,又觉得还好。但有些事,有些人,有些四年,哪怕短短的,又何尝不会是一生。第一次读林白。听说过她的一个人的战争,妇女闲聊录,等。一直觉得应是个清洌又锐气的人。她的名字让人想到鱼肚白,夜晚的寒气还没散去,天边已默然的亮出白天的姿态。冷静,肃涩,却也势不可挡。看这本书,纯粹因为书名。一个问句让这个女子给人的印象柔软起来。不是质问,不是责问,不是反问,不是追问,这些问话多少会显得咄咄逼人,只是普通的一句问话,透着一丝悠远,一点哀叹,一些无奈,和平心静气的底子。长江为何如此远。就像青春与你的距离,过去的二十多年与你的距离,别人全情投入的事情与你的距离,美国与你的距离,“走了”后走去的那个世界与你的距离,一个值得用一本书,哪怕是薄而小的一本书,缅怀的一个人与你的距离,那些一去再也不返的人生与你的距离。又远,又恒古自今,自顾着东流而去的江水与你的距离。林白的字,灵动而清越,却不冷。与最初我对她的印象一半一半。文字到她这里,变成溪水中的小鱼,时不时的跃出水面,鱼尾扇动,让人新奇,清爽,不觉得刻意和得瑟。“她的眼睛像藏着某种可燃物质,明亮深遂,而且激情,而且单纯。”“这个世界有如此多的悲哀和烦忧,她们为什么能常常微笑?”“江水一样的日常生活,川流不息,泥沙俱下挡也挡不住。”最喜欢第二句。这本书,真的薄,还很小。但谁说缅怀一个人,一份情,一段人生,它不够。要说不够,说多少才会够?说再多,也不会够的。2011-12-1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江水一样的日常生活,川流不息,泥沙俱下,挡也挡不住”,这句所指,充满了大历史背景对个体命运嘲弄的悲戚寂寥的况味!
  •     看的有点晕
  •     冬夜拥衾读书是人生一大快事啊。这个系列的书都不错。
  •     和她之前的玻璃虫一个类型啊
  •     心里渐渐满了,人也不那么别扭。
  •     我也想看一看长江
  •     冬夜拥衾读书是人生一大快事啊! 四年间把生人变成熟人,二十多年又把熟人变成半生半熟的人。
  •     好想尝尝槐花馅的大白包子,好想看看月光下的樱花。 摘 :“江水一样的日常生活,川流不息,泥沙俱下,挡也挡不住”
  •     不错的小册子 三个故事可以当一个看 小清新
  •     是小说?还是随笔?或者是随笔体的小说,小说体的长篇随笔?
  •     第一次读林白,文字有点拗口,不过很有感觉,情分很足,结构很好。
  •       
      那时候读高中,学校的图书室每周开放两次,一次借书一次还书.
      长溜溜的铁闸门把图书室锁起来,门口有本厚重大开的目录
      抄下自己想要看的书的书刊号,递给管理员
      隔着铁栏杆,管理员递过书来,一次一本.
      那会我借的大多是嘉莉妹妹这种,有一次借到一本小说集.
      头篇就是林白写的,印象很深的是她描写一只猫的眼神.
      后来忘记了小说写的什么,但是记住了这个名字.
      
      在中图找书的时候,扫到林白这个名字,就买了回来.
      装帧很喜欢,海豚出版社出了一系列这样的装帧.
      小小的一本,带在车上看正好.
      
      第一篇是黄冈,里面写到今红和林南下一起去黄冈的文赤壁
      不算简短,但也不显得冗长
      叙事很平,我眼前就一幅又一幅过去的时光展开来
      她们乘坐短途列车在徐家棚站停留,宫外孕的妇女被抬下车对面座位只留下一摊被人嫌恶的血迹
      我想起爸爸给我讲过,他念高中时曾经翘课来武汉游玩
      提到的种种,书里竟然出奇的吻合,果然是那个时代
      这本书更多的是像少时的日记,不是小说.
      所以很多真实的痕迹,在武汉生活了几年的我,忍不住就一一对号入座.
      她们的学校以樱花著称,却在校园里四处遍寻槐花,用竹叉取了回来做包子,馅料温软却苦涩.我不曾品尝,但也不禁皱了眉头.
      她们见过的长江两岸开阔,没有一幢高楼.
      她说,在这样天远地宽处建一幢高楼是最丑陋不过,生生会毁了那个潮平两岸阔,月涌大江流.
      是我不曾想象过的景象,由此竟然心生向往.
      那个年代的人与事,在故事里读的越多,我就越发的想要了解更多.
      刚刚恢复的大学制度,所以班里的人几乎算是大杂烩
      写到班里的那些人,她说这个世界有如此多的悲哀和烦扰,为什么大家能常常微笑?因为这都是一些优秀的人,是世界坚硬的骨头,经得起风雨磨损的时间,朝气和劲头永不磨灭.
      兴许是经历过的动荡,让他们的如此坚强硬朗吧.
      在那样的生活里,还能微笑着坚强,把生活写成不朽的诗歌.
      
      '江鸥为什么不停的飞?'
      '嗯,它们大概,把飞翔当成了故乡'
      
      即便是生活中最简单的对话,也让我觉得很诗意,又有淡淡的忧伤.
      就这样捧着书在公车的颠簸里,我恍然回到了过去的时光里,半睡半醒浮生梦,只等终点站时一声咔哒,双脚落地回到这真实.
      
      
      
      
  •     同学说林白很重口,这本难得小清新
  •     富有年代气息
  •     而南下在深处
  •     半自传式的小说吧,背景太熟悉了,很有代入感。恢复高考后的那代学长姐,拼搏,敞亮。
  •     “她的眼镜像藏着某种可燃物质,明亮深邃,而且激情,而且单纯。”毕业季,混乱又清晰。不过说真的,看完之后我十分想听李谷一老师唱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写得比陈染克制,不过还是有点腻
  •     地名很熟
  •     如果不是海豚书馆系列,这本书也许也可以和安妮宝贝之类的放一块儿
  •     在武大看完了,时空阻隔却又轻易对号入座。想来若是三四月樱花开的时候读就更好了。南下,坚硬的骨头和柔软的诗歌,用一本小书纪念一下就很好。
  •     长江为何如此远?那是我们逝去的青春啊!
  •     淡淡的。我喜欢这书的名字。
  •     很早喜欢过的一个作者
  •     想到自己。或许有点理解今红
  •     怀念一个人有多艰难呢
  •     很熟悉的场景。
  •     白水一样快流且淡味
  •     20161027
  •       一本书,真的薄,还很小。只是为了缅怀一个人,仅仅交集过四年,又觉得还好。但有些事,有些人,有些四年,哪怕短短的,又何尝不会是一生。
      
      第一次读林白。听说过她的一个人的战争,妇女闲聊录,等。一直觉得应是个清洌又锐气的人。她的名字让人想到鱼肚白,夜晚的寒气还没散去,天边已默然的亮出白天的姿态。冷静,肃涩,却也势不可挡。
      
      看这本书,纯粹因为书名。一个问句让这个女子给人的印象柔软起来。不是质问,不是责问,不是反问,不是追问,这些问话多少会显得咄咄逼人,只是普通的一句问话,透着一丝悠远,一点哀叹,一些无奈,和平心静气的底子。
      
      长江为何如此远。就像青春与你的距离,过去的二十多年与你的距离,别人全情投入的事情与你的距离,美国与你的距离,“走了”后走去的那个世界与你的距离,一个值得用一本书,哪怕是薄而小的一本书,缅怀的一个人与你的距离,那些一去再也不返的人生与你的距离。又远,又恒古自今,自顾着东流而去的江水与你的距离。
      
      林白的字,灵动而清越,却不冷。与最初我对她的印象一半一半。文字到她这里,变成溪水中的小鱼,时不时的跃出水面,鱼尾扇动,让人新奇,清爽,不觉得刻意和得瑟。
      
      “她的眼睛像藏着某种可燃物质,明亮深遂,而且激情,而且单纯。”
      
      “这个世界有如此多的悲哀和烦忧,她们为什么能常常微笑?”
      
      “江水一样的日常生活,川流不息,泥沙俱下挡也挡不住。”
      最喜欢第二句。
      
      这本书,真的薄,还很小。但谁说缅怀一个人,一份情,一段人生,它不够。要说不够,说多少才会够?说再多,也不会够的。
      
      
      2011-12-1
      
  •     “图书馆锁着的门。奔跑的男孩,韶华已逝的女人,翻开一半的《红楼梦》。还有,她带着你,汽车火车江轮,她穿着细格子的衬衫。渡轮斜斜地穿过江面,江风浩荡。江鸥为什么不停地飞?”
  •     武大
  •     被认为没用是啥子意思。
  •     “南下不在了” / 还是红了眼眶
  •     黄河为何如此远/月球暗面有何物/星星你明明有眼睛/可是为什么不说话 当时的杜撰出自这里。
  •     很短,但是很中箭,樱花树下合影那段哭死了。。
  •     讀大學的時候讀過本林白的《玻璃蟲》
  •     即使背景是三十年前,听起来也像我的大学生活,寡淡的人情接触,也像是在说我。林白写得很随意,更像在作一首长诗。我读着喜欢,心里却发闷。
  •     開頭到結尾都是一如既往的平淡,卻是大部分人畢業後的縮影,忽然有些心酸卻沒有淚水,既然無奈,莫若忘懷。
  •     起初以为是小说 恍然醒悟是一段回忆 莫名的喜欢武汉 我为数不多去过的城市 长江 四年大学 如此种种 为何如此远 林白的文笔飘忽随性 在拥挤的飞驰的地铁上我匆匆的扫过了前三分之二 以为是烂俗时代剧 后面才读出真意 可惜没心境再重读 真诚 打动人心 推荐阅读
  •     其实,鬼晓得是什么。是小说,又散得很。是随笔,又好像有那么一点故事。
  •     长江为何如此远,好友为何如此远,青春为何如此远,梦想中的自己与生活为何如此远。
  •     真的不喜欢林白的小说
  •     其实不太喜欢他的写作风格,但是看过之后,心里觉得平静,还能不时回味一下。
  •     结构太散漫,除了只言片语,整部小说都缺乏一种严肃的写作态度,有点敷衍。故事性不强。可能是作者放了太多个人情感在里面,半散文半小说,感情冲击了叙事。
  •     读过几部海豚书店的作品 都是因为喜欢装帧风格 这本也不例外 不过在拗口的笔锋下 读到这样嬉笑又沉重的情谊 倒是独特的体验 对于老三届的校园生活描写 不经意让我联想到了父亲的校园生活和青春岁月 向父辈所经历的一切 致敬!(今天开始,很喜欢林白)
  •     一口气读了两遍,林白是我喜欢的作家。
  •     江鸥为何不停的飞?因为,它们大概把飞翔当做了故乡。
  •     大学是很好的大学,同学都是很好的同学,只是我不好。
  •     “江鸥为什么不停地飞?”她又问。 “嗯,它们大概是,把飞翔当成了故乡。”
  •     不觉得有什么好的,但语言……还算有一点特色。
  •     去年在收获看到,没想过会出成一本书。这不是林白最好的小说,但是是我最喜欢她的时候,清冷还在,又好像经过了很久很久,才把这些悲欢都沉淀下来。她写两个人青春的一段交集,好像在彼此生命里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两个人,岁月流转,春水东流。为什么长江那么远,为什么我和你,四年就是一生。本来打算睡前再看第二遍的,憋不住就翻开了,边泪流边扇自己,反正不想再看第三遍了。
  •     林白中篇小说《长江为何如此远》,有小雨,有雾气,有涩涩的嫩绿,有秋天的碧空,味道似乎文中说到的“槐花包子”,虽然我没吃过。我喜欢这样的调子。
  •     个人原因,还是更喜欢陈染的风格,林白读来略散漫,乱。
  •     “润泽的月光直接照在南下的脸上,她的眼睛像藏着某种可燃物质,明亮深邃,而且激情,而且单纯。”
  •     非!常!没!劲!
  •     小小的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