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舌》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爱情/情感 > 裂舌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532748013
作者:[日] 金原瞳
页数:118页

金原瞳的《蛇舌》也出了正式授权的版本《裂舌》了呀。

情节细节翻译得还好吧,但是我不能忍受名字翻译成RUYI,AMA和SHIBA。因为这些名字和人物性格还是有那么点联系的。当时看据说是非正式授权的祝子平译版里,是翻译成路易,阿马,阿柴。对性格指示很明显的有个点,我记得问路易为什么叫路易,她说是路易威登的路易。还有最后SHIBA也就是阿柴向路易袒露真实姓名,说自己叫柴田木月。阿柴与柴田木月这个微妙的点,不翻译出来觉得真是浪费。这个细微末节正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时候。也正是这些看似感情丧失的人里所保存的那一部分原有的自我,当他们袒露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即使改头换面,也保存着自己的一部分。干嘛就不翻译出来呢?写成SHIBA就算了,那为何后面还要翻译出来说自己叫柴田木月呢?这个逻辑在哪呢?

血意青春

在图书馆的不经意一瞥,看到了这本淡橘色且薄薄的小说,随手拿下来,只消一个多小时看完。很早听说这本书获得过芥川奖,对于不到200页的小说能获奖感到很意外。读后发觉这本小说写得真的不错。这是一个血意的青春时代,Ruyi和Ama都不满20岁,都是青春佳年。他们通过裂舌,打耳洞等方式肆意挥霍青春热血。刺青师Shiba喜欢Ruyi,而她也喜欢这种刺激感,可是当Ama被杀后,她才发现他已在她的心里打下最深的烙印,那是青春的血色。而故事最意外的地方当属Ruyi知道是Shiba杀死了Ama,却像当初包庇Ama那样销毁了证据,和shiba生活下去。我以为她会复仇,可是没有,小说也戛然而止。我觉得小说是在阐述当代青年的生活和心情,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折磨自己享受生活。他们都在放纵自己,肉体的痛苦达到青春的高潮。现实有太多的黑暗和压力,他们都年轻,还有很多时光,他们都需要解脱。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青春的现状,也能体会当下的年轻一代的心理。虽然文章短小,但是情节生动,结构紧密,不失为好文^_^

纠结

怎么说呢纠结错乱中流露出的感情感觉就是怎么在活,没有任何的顾及也许就是现在孩子的写照吧每个人心中都有黑暗只是没有被阳光照着没被人找出来,示众

《裂舌》与食草男(毛丹青/文)

《裂舌》是日本芥川文学奖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得主80后的金原瞳的代表作,有人评论说:“如果这个中篇小说不是发表在2004年,而是发表在2009年,估计没那么火!”这么跟我说的人是日本资深的文学评论家,我继续问她:“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呢?”她笑了笑,显得有点儿得意,回答得十分干脆:“日本人对肢体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年轻的男人,他们越来越爱吃甜食,打扮上也变得女气,往身上洒香水洒得比女人还多,再加上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日本人对自己脆弱的肢体已经失望了。”小说《裂舌》描述了一个女孩迷上肢体改造、最终把舌头一割为二,同时与两个另类男子发生痛苦恋情的故事,一时间其内容被日本舆论界称为“惊世骇俗”,但实际上,小说除了对肢体受难的琐碎描写以外,无论故事的框架也好,还是人物心理的刻画也好,都十分平淡,有时淡得像水一样。当代日本文学有一个怪圈儿,原来相当发达的“私小说”进入本世纪后开始减速,作家一向以个人身世为故事蓝图的创作方法逐渐被平庸的生活陷没,于是,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以描写肢体为由头的女作家,而且肉与灵是分开的,从芥川奖得主青山七惠、绵矢丽莎算起,这一渐显的倾向似乎比较清楚,其中的寓意很多都带有文字技术上的被雕琢的痕迹。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否定这些小说的纯文学性。事情无独有偶,一直以描写男女肢体情爱的老作家渡边淳一最近到处呼吁日本应该挽救“食草男”,而且他尖锐地指出,这类男人的出现势必导致文学的衰颓。所谓日本“食草男”,说白了就是“娘娘腔”,或者叫“母人儿”,雄性雌化。有人说“小沈阳”应该是中国食草男的领衔人物,说不定也是从这层意思上演绎过来的。不过,也有人说他不是,因为“食草男”专指那些对恋爱无兴趣的年轻男性。据M1F1总研的统计,日本食草男68%需要自己的时间,53%需要朋友,而只有31%需要恋爱。另外一个统计数字表明2009年满20岁的男子73%无异性交往!同样的调查从24岁到30岁的日本男青年那里得出的结果是:“50%的人承认自己是食草男!”日本政府2005年公布的人口白皮书表明,30岁到34岁的成年男子的未婚率为47%,而女子为32%,男子比女子消极,对结婚敬远乃至畏惧。据说这一现象至今也是有增无减。也许正是看准了这样一个读书市场的背景,老渡边灵机一动,忽然闪身躲开了他最擅长的情爱小说的创作,变成了一位性教育的好好老头,最近出版的《欲情课》就是他的“杰作”。整个一本随感类的书跟上中学的生理卫生课一样,难怪有的日本人讽刺他应该回到大学以前,因为渡边过去是学医的,丰富的知识曾经帮他写出了《失乐园》这样的畅销书,换句话说,他的《欲情课》也就够上中学情窦初开的水平!他在书中为日本“食草男”开出的药方是蹩脚的,至少无法跟他的小说相比。详情如下:1.别单找一个女子,同时多找几个,分散追求异性的能量。2.关键是行动,而不是思考。3.多多夸奖女性,哪怕不是心里话,也要坚持面子上夸。4.一边接近女性,一边做各类尝试。不过,渡边淳一毕竟是老牌儿作家,他对日本眼下的年轻男子的现状是这样分析的:“和平的时代失去了展示男人彪悍的一面,没有了战争没有了武斗没有了游行,男人不用老婆也能去便利店买今天的晚饭,衣服也可以拿到近处的付费洗衣机去洗。所以他们的饮食只图方便,嫌麻烦!”至今为止,我还没见到渡边淳一对80后金原瞳的小说发表评价,不过著名的《妇人公论》月刊上同时刊载了这对老少的文章,渡边写的是《男人的错觉与女人的幻想》,而金原瞳的则是《书把我救了!》看来,假如食草男也能喜欢阅读《裂舌》的话,渡边淳一的担心也就大可不必了!(毛丹青:旅日作家,曾出版著作《日本的七颗铜豌豆》、《狂走日本》等多部随笔。)

假如,身边存在AMA这样的人的话,会怎样?

其实还蛮佩服ruyi的她敢去结识。敢去为了自己喜欢的人打舌环/即使是自己的向往,也需要很大的勇气花了2个小时把书看完我开始还在纠结到底是谁杀了ama。。再后来我是觉得,假如我的身边出现了 ama这样的人或者我是ruyi的话,我会怎样?思绪有点乱因为现在的社会,或者从古至今就没改变过。很多看似顽劣的人其实有着纯至的心而很多那些外表纯洁、善良的人其实有着无比恶毒的心...但 ,人的话 大部分还是靠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吧.我想,一般人的话 ,ama这样类型的人避开也来不及就是像ruyi那样勇敢的人才会去接触、相爱、相信...现在 小说 人物的勇敢、纯洁的人在生活中还有吗?。。。

疼痛是他们最后的狂欢

第一次知道金原瞳还是在网上听一档棉棉主持的节目:不在夜店跳舞,在那期节目她提到普遍于存在于人群的一些“瘾”,比如烟瘾、酒瘾、药瘾、闻某种气味的瘾,最后她说有一个叫金原瞳的日本女作家,很年轻很漂亮,戴着长长的假睫毛,化精致的妆,她写了篇叫《蛇舌》的小说,里面那个女孩子是个对“疼痛”上瘾的人。当时觉得这两个女人挺像的,都有种血淋淋的残酷做派,但是现在听棉棉说话看她博客的文字又觉得她挺平和的,戒烟信佛什么的,可能残酷青春跟所有的青春一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后总也会归于风平浪静吧。女孩路易在街上游荡时认识了男孩阿马,进而认识了刺青师阿柴,从此沉迷于所谓的“身体改造”,刺青,在任何可能的部位穿孔,试图将舌头分成两半,做成蛇一样的舌头,并且与两个另类的男孩陷入畸形的恋爱和性爱关系。路易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并且常常怀疑自身存在的一个女孩。 “我实实在在的感到自己活着,只有在我感到疼痛的时候”,因此,为了追求活着的真实感,她明知是违背上帝的旨意肆意改变身体的形状却又不由自主的对“身体改造”乐此不疲,对疼痛上瘾。也许,当一个人对排斥自己的在外的世界空有反抗意愿没有反抗能力的人来说,伤害自己的身体是唯一的出口是唯一能感受自我的方式。就像米兰昆德拉那个刻薄的有些悲凉的捷克老头也曾说过,痛苦只归一个人拥有,一个人永远不能感受到另一个人的痛苦,再没有比一个人痛苦的时候跟能彰显出他自身的存在了,如果你对一个(女)人说,我知道你受了很多苦,那相当于你触摸到了他的灵魂,他瞬间会被你感动。而男孩阿马和阿柴是所谓的“崩克族”(这词儿比“非主流”狠多了,网站上日本街头的非主流照片集锦大家可以鼓足勇气瞅一眼),发型怪异,各种粗重的配饰品,纹身,打扮夸张的不像人类,但对女孩路易却都用独有方式表现出爱意,中岛哲也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也简单勾勒了这么类型的人物,结论是:这个满身刺青的家伙其实是用身体的不堪入目来掩藏内心柔软和自卑。所以,“在这个阳光普照,没有一丝一毫阴暗角落能容我藏身的世界上,起码我得找一个方法能把自己的身子当作影子来遮住自己。”但事实上这些怪异外表下的男孩女孩都有着孩子般鲁莽,冲动,单纯,敏感但也残忍的心,会不知世事无常真心真意的说永远在一起,也会在不知道什么叫犯罪的情况下就一时冲动杀了人。阅读的时候常忍不住想这些孩子怎么都像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孩子,甚至彼此之间都不知道姓名就厮混在一起,后来才在文字细节里了解到他们都是“和父母已经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他们在是没有任何爱意和指导的情况下用蹩脚或者惊世骇俗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属地和安全感。尽管很久没看过这一类青春主题的小说了,但是当路易说道:“我的人生无所有,无所忌,无所答”的时候,还是忍不住难过,如此年轻就仿佛已经走到了人生尽头,并且是自己都觉得如此荒芜的人生。她一直试图“所有”,想要拥有真正的属于自己东西,希望能有什么能和她融为一体,化为一体,最后得到的却是身体和心灵上无边无际的疼痛,并且疼痛的那么自愿自觉,仿佛投身于一种狂花。在这个小说里,能感受到一种激烈涌动的混乱情绪,无所谓道德,因为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爱就是道德,在一起就是道德,嚣张的无法无天。然而这种嚣张又不过是凭仗着青春乱使的一股蛮力,面对成人世界和既定的社会秩序时又如此的无力,最后只能溺死在酒瓶里,埋葬在烟灰缸里。一个人年青的时候可以通过感官刺激寻就暂时的逃避,但是青春之后呢?如果没有能力回归主流社会做一个自己曾经不屑的正常人,那无疑就是炸药包式的人生,爆裂时能量瞬间消耗殆尽,就只剩残破的碎片;还是说,一个以血肉之躯跟世界肉搏的人,一个靠疼痛感知生存的人,他根本就只有青春,没有之后,正如小说里死去的阿马,永远的就停留在了青春的18岁。PS:我还是得说,我觉得敢颓一辈子的人挺牛X的,不过也许无所谓敢不敢,因为也许有些人的命运就是“颓”,只要自己能应付青春以后的代价,怎么都是好样的。有一次看棉棉的采访,主持人问棉棉,对九零后说些什么吧。棉棉说,我知道你们也很孤独,也很需要爱,多看看我的书。呵呵。

垣原、萨兰德、路易斯

这是一部青春伤痛小说,虽然是纠结于一女两男之间情感的老套设定,但其在对“伤痛”的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十分给力。在人物形象上,我刚开始阅读就已有参考影像,一是根据瑞典作家斯蒂格·拉森“千禧”系列小说改编电影中由劳米拉佩斯饰演的女主人公萨兰德,她那朋克造型可谓令人眼前一亮,既冷艳又够酷,绝对过目不忘。另一位当然是电影《杀手阿一》里浅野忠信饰演的武斗派头目垣原,也因为先前看过这部片子,才会比较容易理解《裂舌》里关于的S、M的描绘。这部小说到底有多“惊世骇俗”,即使是在日本也引起广泛争议。它对“裂舌”的描绘具有相当的冲击力,通过在视觉和触觉两方面真实详尽的生动描绘,而这样比较极端的表现方式与其阴暗消极的“伤痛”主题相契合,如此成就其精彩,而又不失深度 在女主人公看来,“这样的世界真不能多呆,情愿去那黑暗的世界,将此身焚烧个精光。”怎样活下去呢?“在这阳光普照、没有一丝一毫阴暗角落能容我藏身的世界上,起码我得找到一个方法,能够把自己的身子当作影子来遮住自己。”因此,她的世界很小,“一个流氓,一个鬅客族,再加一个牛仔女,真是个古怪的组合啊。”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心心相惜的人,她做出改变,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他走近,“在平常的生活里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改变的东西,我靠自己改变了。也许会有人说我是在违背上帝,也许会有人说我过于任性。我的人生是无所有、无所忌、无所咎的。我的未来,我的纹身,我的蛇舌,肯定是无意义的。”生活下去的动力在哪里,“所有,这是个很好的词眼。我欲望很多,希望立即把东西占为己有。但所有这个词眼是悲哀的。东西到了手,就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了,到手前的兴奋和欲望也消失了。”即便内心有如此认知,她仍然迫不及待地……“虽说没人说我是癌症晚期,但我总觉得时不待我。确实,人生有时也必须只争朝夕。”一个人独处时,“我感到自己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在观察着自己。什么也不可信,什么也感觉不到。我实实在在地感到自己活着,只有我在感到疼痛的时候。”最悲哀的事实露出其可怕的真容:“是的,我们之间什么都不了解的。”泄气的气球,一切随意,顺其自然,“在没有人欣赏我的今天,我舌头上的饰环已经没有意义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令人不快的小说,它消极、阴郁。当然,一部分人会从中得到某种快感,而也有一部分人会从中感受到某种共鸣。

文字幻想起来还是不错的。

这么薄的一本书很有让人很有读的欲望,三下五除二就读完了,读的眼睛都花了。这么薄的书写的这样精彩还算是不容易的。但是我对日本这个民族是彻底绝望了,还好从来没有过什么希望。这样一本小说可以成为畅销书,受到好评,获得芥川奖,说明了日本国民都是什么心态。美国不是没有衰退,无聊的,但是美国并不以此为荣,以此为崇尚,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而日本整个国民都是充斥这种氛围,自杀,衰颓,无聊。从最近读的这些日本小说中全然都可以看出,都是这种氛围,这种飘荡在日本上空的氛围。仿佛除了这些写作的主题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主题的小说可以写。以惊悚的情景来写小说,除了这样的构思,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写的。无论怎么样,也许整个亚洲的小说界都没有什么希望了吧。但是SM的情节,写的很美妙,幻想起来感觉很到位,比什么片子神马的诱人多了。杀人就那么有意思么,除了惊悚,就只剩下惊悚了。莫非小说的代名词就是惊悚么。最后是感慨,我们天朝真的是越来越开放了,这样一本书也可以赤裸裸的翻译出来,刊印发行,真是不容易。对于这方面我也是越来越看好。

我的笔记…、好想抱抱你……

让你无法,也不敢去评价。让你像面对生命一样的虔诚和充满敬畏。那不是教材式的喧哗和喊叫……那是如你如我一般,最平凡和真实的生活。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小时候的,长大的,现在的……、你默不作声,以为就没有人会发现,可你慌乱的眼神出卖了你…你忽然就闭口不提…无话可说……呼吸短促又颤抖,你不再大喊大叫,不再高声批判,、你看着书里的那个小人儿,你没法评价他,就像,你永远再也不想要评价自己……、在你最无助的时候……一本好书,就是那样让你会在不知不觉时放下姿态,拥护着曾经那个小小的自己……

飘在生活上的青春

看名字奇怪抽下来的书,没有以往以同样方式遇到的《一个远距离男人》和《查令十字街84号》来得让我中意。花了两个小时读完,看了大家的评论,原来还是读得慢的。文字本身。翻译得不错,读着读着老控制不住想把这句话翻回去。字和感情都很淡,没有体会到芥川奖某评委说的“古典”的美感,或是我对着这种余韵没有太大的感知力。文字如青春一样轻飘飘地浮在社会表面,生活表面,好像永远居无定所,无牵无挂。内容。虽然据说N18的情节很多,但对于我这个“老人”好像已经没有什么冲击力了,“作者是个伪不良少女”(少女真是个美好的词),当时就这么认为的。她想表达的东西已经被其他作者以略低于“爱情”这个永恒主题的产出频率反复提出。谁的青春没有那些莫名的悲哀,迷惘,通过极端的行为试图来叫嚣,彰显,挥霍。在旁人眼里,这是多么的美好又无知。以上。

痛•爱

海明威有句老话,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然而,不动声色地潜伏在水下的那八分之七却总会让人感到阴森,乃至钻心的疼痛。金原瞳的《裂舌》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无所适从的小说。大部分时候,金原瞳总是以近乎残酷的冷静叙述着“我”的爱和痛。但偶尔不经意间的几句话,就让我感到透不过气的沉重。就好比有人突然把我摁进冰冷的海水里,指着那冰山的八分之七,狞笑着说,看啊,这才是生活的真实。让人难受得要掉眼泪。故事很简单:迷恋身体改造的少女RUYI交了一个朋克男友AMA,并一起到SHIBA的刺青店,请他为其进行裂舌和纹身改造。在改造过程中,RUYI和SHIBA发生了SM关系。这样,RUYI既是AMA的爱侣,又是SHIBA的SM性伴。不久,AMA突然遭人虐待致死。痛不欲生的RUYI如入无底深渊,虽然还在和SHIBA同居,但已经了无生趣。眼看着舌环越换越粗,改造即将完成,RUYI却意外发现,原来AMA和SHIBA也有虐恋关系……如果没有裂舌、刺青、SM、虐杀这些极端的情节,《裂舌》充其量也就是一部东京少年三角恋爱情小说。可正是那些真实到极致的描写,让这部小说透射出异乎寻常的光芒——尽管这光是绝望而迷离的。不妨从三个人互相的SM关系说起。在这段三角关系中,SHIBA无疑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他是RUYI的S,也是AMA的同性施虐方。RUYI心甘情愿地成为SHIBA的M,而在某种程度上,她却是AMA的S——背着深爱自己的AMA去和SHIBA发生SM关系,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残酷虐待。如此,外貌最凶恶的朋克男AMA却落在金字塔的最底,是双重的M。在我看来,理解金原瞳的角色设置,关键在于身体改造。SHIBA说过,改造身体是神的特权;如果他是神,他就要造出傻乎乎的,想不起神的存在的人。SHIBA不是神,却对RUYI和AMA都施行了身体改造,成为一个性虐狂。这或许就是僭越了神的后果吧。身体被改造得最彻底的AMA成为“像鸡一样傻乎乎的人”,最后还丧命在SHIBA手上。RUYI是M,但她的身体改造部分来自SHIBA,部分来自自身的意愿与行动。她要求SHIBA在她后背纹上麒麟和龙——最神圣的动物组合,她不顾SHIBA的忠告,强行加快裂舌的进度。在某种程度上,她突破了SHIBA的规则,成为另一个僭越神的人。到后来,甚至连SHIBA都已经无力控制她,反而为她不断的自虐而忧虑。或许,最绝望的RUYI才是最大的S吧。在和SHIBA的一次疯狂之后,RUYI突然无来头地说:“说什么给人以生命,神绝对是性虐狂。”神是性虐狂吗?如果是这样,僭越了神的人也必得以此身份才能存在。SHIBA选择了他虐,RUYI转向自虐,最温顺的AMA则死于非命。神无论存在与否,都给人带来最不幸的后果,这是堕落时代的必然,还是偶然。回头再看故事最主要的人物RUYI,不得不说,这是让我震惊的一个角色,即使金原瞳也只能既痛且怜吧。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她完全拒绝了任何幸福的可能性。从一开始,金原瞳就把RUYI打入黑暗深渊,让RUYI反复地挣扎。不管裂舌,刺青,还是SM,对RUYI来说都不过是获得痛,获得存在感的方法而已。只有身体的痛楚,还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也只有痛,才能让她暂时忘却自己的存在。海德格尔说,常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往往忘却了自己的存在,沉沦地活着。RUYI不能不沉沦,也不敢不沉沦。她爱惜AMA——第一个让她感受到身体改造的魅力的人,却偏偏要做SHIBA的M,甚至,AMA的死也是出于与她有染的SHIBA的妒意。AMA的死让她彻底绝望,更加疯狂地自虐,但当她发现SHIBA虐杀AMA的证据时,她却冷静地予以毁灭——也许,她不能承受失去最后一个痛爱她的人。如果她果断地举报SHIBA,我们还能看到一丝的光明。可金原瞳却狠狠掐掉了这可能的光明的尾巴,让我不知所措地茫然。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演讲中引用一休和尚的话:“入佛界易,入魔界难。”此话不差。没经历过恶,如何知道善?可是恶之花盛开之后未必是善的世界。不然,RUYI也不用辛辛苦苦地挣扎。到故事的结尾,RUYI的裂舌还没有完成。她说,感觉到身体内有一条河流在流动。阳光有点大,RUYI稍微眯着眼睛。这算是金原瞳勉强留给我们的一线光么?

改造身体亦或改造灵魂~

有争议的小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噱头,再加上以听了就不寒而栗的“裂舌”做题目,不拿起来翻翻看实在对不起自己的八卦情结。故事很简单,主线脉络分明,甚至于看到前段部分就已经能猜出来后面会发生的事情,只是这小说涉及到的小知识点都很Punk,扩充一下知识面也没什么坏处。两个人的情三个人的孽。不知道是不是内心的孤独作祟,非要用此极端的手法证明自己的存在——裂舌。这种痛感是带心灵走进高潮的捷径么?Ruri与AMA~ 虚假的叛逆,能实在触摸到的爱情。Ruri与S~ 真实的冲撞,钢丝绳上跳舞的情欲。对于癫狂的人,你能告诉她对和错吗?被虐致死的AMA,成为R一生的牵挂~阴冷的S却在一个迷中变得温暖~R在要不要揭穿现实之间痛苦游走,亦或是就这么沉默下去。作者没有告诉我们。除了自虐、SM等吸引人眼球的边缘话题外,此文可点之处也就是结尾了,活在迷中是不是说明我们还不够勇敢?~

牙齿

上个雨天留下的菌丝于第一缕阳光下消亡说到纯爱,多是温婉的如同书间小花,苍白孱弱的吐露一个旧旧浅浅的故事,犹如飘渺的声线浮在空中。但是,如同分叉的舌,这段爱看似离经叛道。AMA和RUYI走在朋克的边缘,在电声乐俱乐部相识。爱,绽放了。不再是白裙子,白衬衫那样干净无害的样子。他们除去遮掩,把最为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人前。有酒,刺青,性,裂舌。这样的爱似乎更显其纯粹。我们走在阴影里,我们相爱了,就这样简单。他们的爱是两颗牙齿。AMA为RUYI打下混黑成员的牙齿。RUYI为AMA存着的牙齿。RUYII在AMA死后混着酒喝下的牙齿粉末。爱,只是一种后知后觉的痛,有丝丝血水渗出。

重口名义下的爱

“我在摸索,如果世界上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么我要找找看有没有把自己变成阴影的方法。”常规,道德,是非观,这些玩意在这本书里面都是找不到的。性格温吞的女主角,对一切事情都保持一副不同寻常的冷漠,猎奇,偷情,穿孔,纹身,即便有兴趣,态度却是模棱两可,只是觉得空虚所以才不断的接受新的体验。改造身体的过程中,和男友同居,做正常的爱,男友去上班,随性的和纹身店的老板上床,掐到快要窒息,舔男生的足,胡乱折叠身体,纹身店老板说,看到你哭我才能勃qi。后来呢?后来男友杀了小混混,莫名其妙的失踪之后被男人奸,杀,女主无处可去搬去和纹身店老板住,渐渐的却在怀疑是纹身店的老板杀掉了自己的男友。这个时候按照一般言情的思路,女主是不是该做点什么?她做了,深刻的思念男友的同时,接受了老板给的求婚戒指。然后呢?没了。很多时候,堕落只源于爱饥渴。男友眉环舌环刺青红头发,对女主却又温柔又忠犬,女主厌食症,男友各种办法使她吃东西,从来不打架的他,在女主被小混混调戏的时候拼了命的去保护她,还把打掉的牙齿送给女友当做爱的信物。老板是个货真价实的虐待狂,在女主难过的时候,默默的在旁边守护她。除开劈腿,女友却又会担心男友杀了人,深夜跑去买染发剂给他的头发换颜色,男友死后思念过度,砸碎了男友送的两颗爱的信物吞下去,“融化到我的身体里,变成了我。”畸形,疯癫,乱搞,疼痛。疼痛的制造过程和体验的大面积分布,你以为写这本书的人能有多彪悍?虽然也来点中学退学,厌食症,割腕自杀未遂等等毛病,但是在自己男友面前就犹如言情女主角附体,给他做饭,等他睡觉之后才开始写作,想体验裂舌男友不允许也就作罢,生活的异端大都会妥协。“谁能把我杀得艳光四射呢?”

青春,你敢再残酷一点么

等电影票和在KFC吃饭的当口,我看完了《裂舌》,稍许失望,比之村上龙的《无线近似于透明的蓝》多多少少有所缺失,可能是两个人写书的年龄不一样吧,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尤其是对过往放浪形骸生活的态度,金原瞳有炫耀和标榜的感觉,村上龙似乎一直是一种缅怀和淡淡的惆怅。故事很短,大概就有一个月那么长,三个主人公,SHIBA,AMA和RUYI,桥段也可以少得数出来,AMA杀人,RUYI裂舌和刺青的过程,SHIBA的SM,AMA的被杀。线条也清晰,让人忍不住感叹年轻真好,直来直去的姑娘让人喜欢。只是故事开头关于裂舌过程的描述还是着实吓着我了,很难想象那样的自豪感是否是和疼痛成正比,在轻描淡写的叙述中,AMA像个神气的骑士,有一点可笑,却还是忍不住去佩服,不管他用他的勇气做了什么。RUYI或许就是这样被吸引了吧,,从耳洞的扩大开始,就在寻找某种可以冲破极限的快感。不在意今后的结果或者自己真正的想要,抓住那一只手,恣意放纵,来证明无所谓的潇洒,绝对彻底的存在感。AMA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保护RUYI而存在,而是RUYI爱的寄存处,是怜爱的对象,温柔的宣泄口,所以SHIBA先生的出现,让我会有膜拜的冲动,即使这种对膜拜的回应是近乎变态的,RUYI也欣然接受,况且这样带有背叛AMA的冒险多少有一点刺激——如果被AMA发现,会不会杀了RUYI。甚至,字里行间的假设中,RUYI在期待被发现,或者,在激情中死在SHIBA的手上,就如同NANCY的那句名言:"LIVE FAST,DIE YOUNG",这是RUYI所想要的最震撼的存在感。RUYI最初不肯承认对AMA的爱,保持距离的态度被刻意的营造出来,即使AMA杀了那个企图非礼的男人,RUYI也不敢透露丝毫的感动,直到从报纸中得知AMA可能被通缉才终于包藏不住慌乱的心,只是嘴上还不肯面对现实,直到AMA被杀,那种强烈的爱情才被全部宣泄出来,不知姓名,年龄,家庭状况,就只知彼此相互依偎,这是最大的讽刺还是最真切的心之所向,无论外界的争论如何,可我还是相信所有的迷恋是自我心理暗示的结果,跟那些的那些扯不上关系。不知AMA的真实信息难道不是RUYI下意识的刻意回避?难道不是RUYI所迷恋的距离感?难道不是因为SHIBA得存在而忍不住的自以为理所当然的摇摆?SHIBA杀害AMA的动因起初我以为会是因为嫉妒RUYI与AMA的关系,然而如果根据AMA受虐致死的迹象来看却又是SHIBA与AMA存在某种特殊的关系。如果RUYI和AMA之于SHIBA都是一样的角色,那么先前RUYI所精心构架的某种关系不就完全垮塌了么?可得知真相的RUYI还是不由自主地企图掩盖所有的证据,是但单纯的为了保护两个人不会被警方逮捕么?是害怕他们的离去而是自己再一次陷入空虚和无助之中么?还是,在现实面前,承受不了那样的残酷而欺骗自己?青春,其实只是自导自演的悲剧。你企图让一切事态发展如你的用心设计,精准到一个耳洞的大小,一个裂舌过程的长短,乃至一个男人的生死。这样,才不枉年少轻狂,得到的才会是最大限度的操控的满足感——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左右周围的人,但是谁也没法阻止你作践自己。更然人兴奋的是,诸如穿孔,刺青,裂舌这样的身体改造不仅是完成了宣告独立的某种仪式,它还可以拿来划定自己的领地,任何人都不敢轻易靠近。所以不管过程有多痛苦,你还是选择沉溺。是摇滚乐改变了你的价值观么?是朋克精神怂恿你倾心死亡么?还是,那根烟注定要被点燃,幻化成灰烬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可是世界上却有一样最可怕的东西,它足以让一切波涛汹涌归于平静,那就是岁月。每一次想起村上龙,最先反应出的不是那些刺激的经历,而是那句:“莉莉,如果可以,我只想再见你一面,结了婚也没关系,只想和你再唱一次《QUE SERA SERA》”那才是所有少年命运的归宿吧,金原瞳才21岁,她有的是时间去理解回味这一切。

被称为日本“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小说《裂舌》

在新华书店转悠时候看到的一本书 我总是对日韩书架上更新的书很留心 说不上为什么 可能就是单纯的好奇其中的差异吧 下面明显是摘录 《裂舌》的故事围绕时下流行的“身体改造”而展开。女主角RUYI(路易)是日本新生代少女的典型代表,她热衷“身体改造”,不满足耳朵上已有的六个耳环,还要穿舌环刺透舌端,做手术将舌头从前端分裂开,甚至将麒麟和龙的图案纹在后背上,希求获得内在的精神安定。在进行“身体改造”的同时,也与小混混AMA(阿马)和朋克青年SHIBA(阿柴)一明一暗地维系着情爱关系。小说以准备进行身体改造而开始,又以身体改造完成而结束。在一般大众眼中,小说的内容“惊世骇俗”:有令人不寒而栗的“身体改造”场景,有叫人恶心的S(性虐狂)与M(性受虐狂)的性游戏细节,还有惨不忍睹的、切实的纹身景观。作品借女主人公路易之口,道出了部分当代叛逆的青年的心声:“在这阳光普照,没有一丝一毫阴暗角落能容我藏身的世界上,起码得找到一个方法,能把自己的身子当作影子来遮掩。”我本身就不爱用标点符号 想不到这竟然成了福利了 还可以区分什么是引用别人话 什么是原创 哎 这本书真的很重口味 但也是很棒的一本青春疼痛小说 比饶雪漫的甜酸啊 小四的悲伤逆流成河 什么小女生系列的来的更加剧烈 我喜欢

我不想这样说

我看完了 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然后又回味了一下大概两个小时结束了我怎么忽然就觉得随便找点怪癖再描写一下日本A片的镜头就得了芥川龙之介的奖了看得迷迷糊糊看来我先锋不起来

两瓣心

我半夜睡不着,索性就坐起来啃书了...一不做二不休,一口气啃完了,然后按耐不住,现在来抒发感想来了....其实我很喜欢日本文学,不知道是不是我运气好,我读到的大多都是绮丽的带点儿魔性的作品,还是说日本作家都这样?反正除了《情书》和《在世界心中呼唤爱》之外就没读过几本是纯情的了。印象最深的是林真理子的三本,《初夜》《错位》《青果》。当时是一口气看完的,故事几乎都是与伦理格格不入的情节,充满了情欲和想要挣脱伦理道德却又不能的感觉,确实是充满魔性的作品.虽然很多故事的具体细节我也不能完全记清了,但是《初夜》那个短篇我却一直映像很深刻,人到中年却迟迟未嫁的女儿,性命被宣告期限的女儿,最后,一个夜里,对女儿百般疼爱的父亲,为了实现女儿的愿望....剩下的自己遐想吧.记得当时我才12.3岁吧...被震撼得...现在这样似乎不太和谐的情节已经在中国不算什么了...可是我依然忘不了当时女儿和父亲的那种绝望...这样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被说成是一部好的作品也不为过吧..那时候罗斯福图书馆还没搬,有一排架子全是日本的小说,大都借来看了,不乏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虽然大部分都不大纯爱,可是最后总让人有说不出的悲凉感,一种很淡的,很哽咽的悲伤.也许是因为翻译?国内引进的日本小说里面的语气,总是一种世界与我无关,什么事都不痛不痒的语气.这一点还经常被人批评呢,说是太白话,一点儿也不文学的翻译,可是我却很喜欢,这种不太带感情的叙述方式,正因为这样,最后结局时,那种悲凉感,才更加强烈,从不在乎到发现深刻的对比才更强烈.说了很多题外话...还没开始正题....今天看的是号称日本最高文学奖"芥川奖"的最年轻得主的金原瞳小姐写的《裂舌》...内容很黄很暴力,偏偏还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我看着都觉得疼.当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裂舌了,裂舌是一种身体改造,就是把舌头改造得像蛇一样.据说这玩意儿在日本的PUNK党里很流行....不过对于身体改造我还是略有了解了,不至于太惊奇.记得当初看《秘密》的时候,有一集就是关于身体改造的,当时好好百度了一下...虽然画面是有点儿惨不忍睹,但好歹长了点儿知识..不剧透一向是我优良美好的传统...但是忍不住还是要模模糊糊说两句.故事虽然是披着惊世骇俗的外衣,其实我觉得还是很纯情的.不外乎就是一个三个人的爱情故事.幼稚的缺乏理性的却用情至深的男猪,同样幼稚但是又要装成熟且极度渴望被关怀的女猪,加上一个大龄的散发着危险魅力并深深吸引女猪的男二...(这段话实在太拗口...)我最喜欢的角色是男猪脚...可惜...他英年早逝...看着作者对他死状的描写..我心里是真的很难过...曾经是那样一个活生生的大男孩,我和女猪脚一样不能相信..对于女猪最后像抓住救生圈一样,飞速的抓住男二时.我虽然感到不耻,但是也深表同情与理解..故事最后到底怎么了呢?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也没有谁是明显的坏蛋,似乎每个人做每件事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女猪的裂舌,我想最后是没有完成吧,因为那个为它欢呼的人都不在了,女猪自己都说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只剩下两瓣心.因为它不能像舌头一样说缝起来就缝起来的。

一种感觉

一种压抑着的情绪像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迸发出来。我仿佛痴迷般爱着这感觉即使外力在拨开我的皮肤露出我的血肉还将带着毒的针刺进我的骨头我还是享受跟它决裂的过程我庆幸能听到自己的哀痛

裂舌和劈腿有毛关系啊?

很黄很暴力是从书封上看到的,内容并没有那么夸张。裂舌的原因是因为怀念还是惩罚我也没有搞懂,反正她裂了……也有可能只是单纯的觉得那样很酷,但是我不认为一个19岁的 日本 女 同学能从破坏自己的身体中得到什么特别的快感。朋克对破坏自己身体的原因解释我也没有看到过(主要是没看过),大概也和对现实的不满什么的,反正……从书中女主角的朋友对女主角的态度来看,女主角的行为并不是那么能被大多数人接受……最后一句:朋克……你的不死是建立于死之上么?

无可名状的痛苦与迷惘(转)

  ■ 伊北/文    日前,上海译文出版社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隆重推出了日本“叛逆少女小说新浪潮代表作”《裂舌》,这部小说曾在日本第130届芥川文学奖中一举夺冠,其作者金原瞳,也以20岁的年纪,刷新最年轻芥川奖得主的纪录。  日本文学奖近年来一直有钟爱低龄写作的倾向,从金原瞳的《裂舌》(又名《蛇舌》)、绵矢丽莎的《好想踢你的背》到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再到三并夏的《平成机枪》,青春文学在日本似乎全面得到前辈的肯定,在制造销售奇迹的同时,也迅速上位,找到自己在主流文坛的位置。  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已经引进,小说用清俊自然的笔触,书写了一个从外地到东京打工的女孩一年的生活,在以春夏秋冬为章节的四段叙述中,主人公知寿完成自己与老奶奶的相处,结束了一场恋爱,开始以一种坚强的姿态走入社会。那种随意而又清淡的笔触,平淡而近自然的结构方式,受到了读者和文学界的一致好评。  而这次引进的《裂舌》,则似乎争议要大得多,其实这部中篇小说早在几年前已经作为芥川奖获奖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但是可能因为宣传力度的原因,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而这次再次推出,可谓打足了噱头,光是“身体改造“这一新奇的概念,就已经让大众震惊,再加上小说中极度写实的性、暴力,以及改造舌头,纹身等新新人类的描写,着实刺激读者的神经。  但是,这样的文学作品究竟还有没有审美价值,大家读了之后不能不产生怀疑,和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比,《裂舌》似乎文学性差了很多,这本讲述了一个热衷于身体改造的女孩和两个另类男青年的故事的小说,无论从情节上还是语言上,都显得比较苍白枯燥,虽然表现出了一部分年轻的人无知无畏和另类而又痛苦的生活,但是恐怕还没有到一举夺得芥川奖的火候。不过,评委会给这部小说的评语,仿佛也有点误读的意思:“小说与原始部落有着极为相似的情境,其中人物都期待通过身体改造,继而达到与神灵沟通的愿望。”  作者金原瞳自己曾说,《裂舌》这部小说材料是从网上找的,也就是说这种“痛苦”,大多数只是作者的想象。如果说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天气》中女孩知寿的痛苦,是来自一个年轻女孩对于未来未知生活的担忧,那么金原瞳的《裂舌》中路易的痛苦,则似乎有点无中生有的意思。  当然,我们也可以习惯性地,从社会背景的角度阐释出这种痛苦的来历,就比如有人说:女主人公RUYI和阿马、阿柴之所以这么痛苦,是因为日本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日本的青年在这样的社会中,有着很深的迷惘,所以他们热衷于身体改造,去打舌环、去纹身,他们只不过想用身体的痛,来掩盖心灵的痛。这样的解释固然无不可,但总归有点脱离文本,臆想日本社会的味道。而书中那句拿来做宣传标语的话:“在这阳光普照没有一丝一毫阴暗角落能容我藏身的世界里,起码我得找到一个方法,能够把自己身子当作影子来遮掩自己”,放到上下文中去看,也没有单挑出来看那样“饱含深意”。  不过从金原瞳到青山七惠,在芥川奖的获奖年龄逐渐低龄化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日本文坛前辈提携后辈的苦心。的确,日益边缘化的纯文学,是需要一些“事件性”的文学作品来引起大众的注意,从《裂舌》到《一个人的好天气》,芥川奖选择的获奖作品风格跨度之大,很容易让人觉得它是一个没有原则的奖项。但正是从这种无原则选择上,我们看出了日本纯文学界的一种焦虑:纯文学写作需要后继有人,纯文学需要年轻一代的作家来参与、来贡献,这有点类似于去年我国作协招纳80后作家入会一样,其实是一种弥合代沟的表现,而年轻作者的获奖,也仿佛是文坛老一代对于新一代作者的鼓励了。

东京,人鱼

她是为了与男友“同感同受而立志裂舌”、“希望在彻底的黑暗世界里燃烧自己”的问题少女。他是兼有暴力倾向与“少年天真无邪的笑容”的蛇男和朋克青年。他是“精通残忍的语言”、杀心暗动的年青刺青师。三个不良少年组成的Ménage à trois,再加上身体穿孔、刺青、裂舌、暴力、杀戮、乱交、性虐、自杀、厌世……这就是金原瞳的小说《裂舌》提供给我们的,一幅时下都市青年的浮世绘。这一切,其实都事关身体。经无数世纪的精神、种族以及国民性诸般改造后,身体已是人类作为的最后领域了。当代成人世界的身体文化,毫无疑问指向的是舒适、享乐和消费,想想当今庞大繁荣的保健、美容和色情产业吧。而最讽刺的是,成年人一方面对未成年人的身体施以道德说教,比如要健康、端庄、贞洁,另一方面又通过商业文化、娱乐文化竭力宣扬身体的性感、奢华、诱惑,甚而将未成年人的身体直接作为色情消费对象。所以,面对《裂舌》描绘的青年世界的身体乱象,成人世界何来道德优越感?说到底,前者不过后者的镜像而已。但《裂舌》并不是仅供道德家和警察分析的社会案例,如果拿纳博科夫的观点——“小说作为作品存在仅仅因为它能给人带来被我鲁莽地称为审美快感的东西。这是一种与其它感觉相联系的状态,在这里唯有艺术(好奇心,温情,善良,狂喜)才是衡量标准”——来看,《裂舌》完全是感人至深的艺术品。那些为《裂舌》中的“身体改造”而侧目的正人君子们,显然忘了,这可追溯到安徒生童话里。“你就坐在海滩上,把这服药吃掉,于是你的尾巴就可以分做两半,收缩成为人类所谓的漂亮腿子了。可是这是很痛的——这就好像有一把尖刀砍进你的身体。凡是看到你的人,一定会说你是他们所见到的最美丽的孩子!你将仍旧会保持你像游泳似的步子,任何舞蹈家也不会跳得像你那样轻柔。不过你的每一个步子将会使你觉得好像是在尖刀上行走,好像你的血在向外流。”《裂舌》如此有力地唤醒了我们的肉痛,提醒我们身体对精神的意义。这种痛感,是和那种享乐中的身体的麻木截然相对的。不是精神拯救身体,而是身体拯救精神。在这一点上,它和《海的女儿》是想通的(读童话的人就常忘了这一点)。人鱼忍着剧痛将鱼尾分割为人腿,最终才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而《裂舌》中那个叫RUYI的少女,在步向裂舌的痛苦中,在对惨死男友的“同感同受”中,在将刺青中的龙“点睛”后,在将作为“爱的信物”的两颗血牙敲碎吞咽后,她也永远拥有了一段冷血中的温情、一个黑暗中的爱。“从这无意义的所谓身体改造中,我到底想提炼出什么呢?”——毫无疑问,《裂舌》展示的不仅是身体的炼金术,也是文字的炼金术。正如村上龙所说的,《裂舌》“从时下年轻人放纵的生活方式中,捕捉到了偶尔闪露出的纯粹的情感”。作者以堪称忍术的写作,敏感地捕捉到了已被挥霍殆尽的身体废墟间闪烁的磷光——爱。这个爱,将随着身体里痛的绵延而绵延。

评论裂舌

花了我晚上2个小时左右吧,看完没感觉本来想看看和我一般大的小女孩能写出什么样的惊世骇俗加好评如潮的故事,结果失望。少男少女们的生活我也看多,这篇说病态,是有一点,说另类,又有一点,但是让我觉得如此空洞,以至于我看完没有一点共鸣,原因也许是理解不了这种生存状态,也许是是金原瞳还是太小,经历不够。。。。这种题材的东西她驾驭不了,骨架有了,血肉模糊。谁没有迷茫的青春,谁没有叛逆的时光,在我看来,纹身,裂舌等另类的行为标示出来的,只是不一样的身体,而内心却也一样脆弱一样幼稚。推荐 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这是我近期看到的亮点

青春不在,我们的痛苦无处释放?

本书的介绍部分,着重说明了一下,作者是“80后”。03年获奖的小说,时隔六年,被引进。如果时光倒退,十年前,我可能一边看这本书一边泪流满面,然后背着爹妈跟同学去路边的纹刺店弄个花花草草的在身上,用来纪念青春。现在……我只能一边哆嗦一边下意识地舔着舌头,战战兢兢地看这本书,脑子里还会biang biang 地闪现出传说中地非主流造型……拜托,80后已经长大了,82年出生的我已然是马上奔三,我们已经不会再像少男少女那样,茫然无助,时时刻刻充满着无知的绝望……我们已经学会如何用最轻松的方式来生活。这本书,留给更年轻的小朋友们看吧。

《裂舌》

日本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要这样么?一本《紫氏物语》就说成是“日本的红楼梦”。。。薄薄的一百多面,很快就看完了,日本人,日本人,你让我说什么好呢?果然还是很重口味的啊。。。

魔性之美

早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了这本重口味的芥川奖获奖作。一方面当时实在没有余力和兴致,一方面还不太能接受身体改造和SM元素。从某种程度上说,进入大学以后,思想上的解放让我开始对那些被排除在主流价值观之外却又确确实实存在的东西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并试图寻找其合理性。正因如此,我开始慢慢理解以前几乎被公认“错误”的生活方式。甚至,渴望。我固执地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是要拼命去过和他人期望相背的生活,尝试不同的可能性。《裂舌》就是这样一本能满足我生活欲望的书。女主角RUYI在昏暗的俱乐部里第一次遇到了朋克青年AMA,被他的裂舌所吸引。两人眼神交汇之际,AMA上前搭讪,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瞎聊一阵后,就开始了同居生活,直截了当。奇怪的是,直到最后,两人都对对方的背景一无所知,普通恋人间的交谈在他们之间从未有过,甚至直到AMA死后RUYI才知道他比自己小。这种莫名的气氛贯穿了整个故事。与其说喜欢AMA,倒不如说RUYI喜欢的是他的裂舌,进一步说,是自己从未尝试过的新鲜玩意儿。于是决定自己也去做裂舌和刺青。经AMA介绍,认识了刺青师SHIBA先生。SHIBA先生第一次要RUYI选刺青图案时,两人的对话相当有意思——“我想要和AMA的一样大小、整个刺在后背上的,要多少钱啊?”SHIBA先生“嗯——”地拉着长声,仰望着空气说:“干一次。”说完,斜睨着我。“这样就抵销啦。”我斜眼回看他,SHIBA先生那赤裸裸的S的坏眼神瞪着我:“衣服脱了!”之后就是简单明快的SM场景。毫无赘字的对话中弥漫着一种畅快而又莫名的放肆。自此,三人就一直维持着三角关系,RUYI与AMA同居,偶尔趁他打工去SHIBA先生的店里和他做做爱。直到有一天——AMA被杀死了。毫无征兆。AMA的死同样延续着重口味。“AMA的胸口被刀还是什么割成了网眼状,被烟烫伤的痕迹无数。手指甲脚趾甲全被掀掉了。AMA一丝不挂,阴茎上插着线香似的东西。短短的头发被揪掉好多处,凝着渗血。怎么说呢,他是受尽了折磨之后被杀的。”虽然RUYI时不时地表现出对AMA的不屑,可AMA的死却给她带来了无尽的孤独和绝望,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RUYI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生活信仰的少女,冷漠,悲伤。最后,她如此自述:“我的未来也好,刺青也好,裂舌也好,也必将是没什么所谓意义的。”和RUYI的虚无相比,AMA身上包含更多的是矛盾。“左眉上穿着三个4G的针型环,下嘴唇也对应地有三个同样的环挂着,紧身短背心里又有青龙腾出,加上火红的头发,侧面剃得短短的,活像一个粗大的莫西干帽子。”在这层走在街上人人都会让路的装扮下,AMA却有着温柔到怯懦和脆弱的性格,经常挂着“不讲究”的傻笑,守着RUYI过日子,单纯得近乎令人同情。可以说,RUYI和AMA的形象赤裸裸着展现了现代年轻人最原始的生活欲望。金原瞳的文风简要明快,却密不透风,三言两语就能写尽人物心中的悲伤和绝望,不加任何掩盖和修饰。村上龙对这本书的评价相当有意思——假如《裂舌》是一部得不到奖项赏识、初版才卖三千册的CULT小说,我能够无拘无束地表达其魅力。但是,因为裹上了这层权威外衣,小说所拥有的强烈的毒性和魅力,便被名为教养的糯米纸给包了起来。这一点对作品来说是幸还是不幸,我不知道,也不怎么关心。也许,代表某一时代的强烈的作品,就是要背负这样的命运。从中可以隐约看出,一部作品单纯的魅力,尤其是具有魔性的魅力,其本身并不由主流价值观所左右,相反,用普世价值去衡量它反而会套上一层让人不明所以的外衣,显得半遮半掩而失去其纯粹的原始的美。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作品之于某个时代而言,反而是最具真实价值的东西,只是在“社会”这个让人不置可否,有时还莫名其妙的东西面前,有些难以启齿罢了。

《裂舌》...所谓重口味

颇多感触,良多情绪。穿刺,裂舌,SM,虐杀。以一种青春期惨烈的方式疼痛。铺天盖地地白描,不动声色,以猎奇的心态。有温暖的外表,有阴仄的内心。我们一路微笑,我们赶尽杀绝。如此盛宴,生动的疼痛,终于衍生出丝丝缕缕地存在感。爱与死又有什么矛盾呢,身体的疼痛,是为了将你深深地烙刻进我的生命里,感同身受的痛楚,温暖而华丽。没有葳蕤的结尾。荡开的结局,倒让我有星星点点的伤感,小小的悸动一点一点地放大,一声叹息,妄图排解出所有的郁结。然后,倒衍生出温暖而凛冽的生动。“我在摸索,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么,我要找找看,有没有把自己变成阴影的方法。”常识,往往是无常的。是腹黑守则么,瞬间洞然。闭上眼,我只是在想象,石头森林罅隙里,依稀的一缕阳光。

裂舌:当人性被无限放大

当人性被无限放大——关于爱、关于性、关于SM这是一部充满争议的小说,我在看,朋友在旁边偷瞄,然后说:好变态的书,好变态的日本人。这是一部让人遗憾的书,遗憾于自己不懂日文,所以不能看到原著,无法猜测被翻译成汉语后都如此暴力赤裸的小说,在原著里该有着怎么样的疯狂。这本小说获得太多的奖项,他的荣耀已经太多,所以太多好的话语就不用多说了。这部惊世骇俗的小说全篇不过三万字,作为书评如果太长,会不会嫌得过于婆婆妈妈?很纯爱的小说,是很现实的特定年龄段的反应,也许大多的人不会做如此出格的事。只是书中裂的不过是根舌头,大多人心中的蛇蠢蠢欲动,却被深深的压抑。他们张扬,只不过是无忌,放纵生命有时并不意味着就是不尊重生命。如果爱,请深爱。爱的杯具在那个年少轻狂的阶段似乎体现的特别深刻。没有人相信自己会真的被羁绊,其实不过是被羁绊了还不自知。裂舌男孩的爱情很明朗也很笨拙,爱得奋不顾身却也简单明了,没有都市言情剧的错综复杂,没有不符合年龄段的心机深重,爱情不就应该这样单纯吗,生活本不就如此简单的吗?好刺眼的爱情,如同阳光下的雪花,璀璨而短暂。他们是很自虐的一群人,对于性,喜欢SM,在极度的被虐待和虐待中体验高潮,甚至送命,可是在最爱的人面前,他们的爱却只是最笨拙的形式。真爱当怜惜,释放才疯狂。有种关心润物无声,就是像女主角这样吧,自己不知道自己在爱,只是不自觉的袒护他,为他打点好一切,然后在他离去后痛不欲生,肝肠寸断。这是一部很纠结的书,不懂爱的人别看,免得在极致的自虐中走不出来,懂得爱的别看,看了会在心中留下痕迹,三万字留下的痕迹,却比三十万字更重。故事的结局很平淡,一切返回正途,只是觉得很遗憾,故事不应该是这样的,这个不是我所猜测的结局。不过换个角度想想,这或者也是作者心中有爱的体现吧,生活不缺和风细雨,何必让一切都无法收场呢?注:有时我在想为什么曾经很反感日本人的思想的我会喜欢上看日本小说。这本书翻译过来的,文字上很一般,也就是说小说不胜在文字,更胜在情节、思想。这是畅销日本小说的共同点:要不写实,真实的就是生活翻版,如高木直子,如青山七惠,如本书的作者;要不写意,如村上春树每次都纠结与真实和幻境之间,但是无论怎么样的表现形式,都很有内涵,看完之后回味多天,余香不绝。

其實也還不錯

《裂舌》我快要看完了。的確篇幅很短,看了後面只有四萬字,但我倒覺得沒什麽騙錢的感覺。可能是平時台版書太貴,所以對書的價格已經沒知覺了。挺好的一本小說,可能封面跟包裝也有影響一下,我不知道要拿什麽來對比,但它跟《挪威的森林》有種相識的感覺,氣場。這是本神奇的小說,你會在裏面發現愛情小說,會在裏面發現純愛內容,會看到暴力小說,會看到溫情,它當然還是本情色小說,而且口味還挺重的那種,你甚至還能看到親情小說,驚悚小說,健康指南,減肥妙招。但不管怎麼樣,它是一本說著墮落的青春的小說。作者想要說的東西太多,其實每一個點都有延伸的潛能,如果把它寫成一本像《挪威的森林》那樣的篇幅的東西的話,那就能是另一個《挪威的森林》了。但金原瞳始終沒那麼做,或許這只是她缺零用錢了草草了事的作品,又或是嫌麻煩就直接寫這麼多。又或許,她要你看完一遍再看一遍,慢慢地看,一句一句地看,從尾倒回來看,把那四萬字翻來覆去看上個二十遍,看成八十萬字,這樣,或許你就能嘗到青春的滋味了。上譯把它從一本合輯里抽出來單獨出版的意味或許也是如此。p.s.我一直用《挪威的森林》來作比較並不代表什麽,就是這樣而已。

没什么读的,也就看一下吧!~

虽然又短小,有没什么号剧情,语言也苍白,但是,实在是很现代的小说,短的可以2小时看完,我也就看了差不多1个多小时。关键是,小说很怪,起点在于叛逆女要把舌头切开的故事。同事也反映了那些叛逆青年的奇怪行为。其实就是简单的三角恋和情杀吧。但是主要是以裂舌为引子套故事,看起来才觉得奇怪,要是出去裂舌一说,也就是变态男抢别人女友虐杀了她男友吧。关键在于那女孩子不正常,里面很多都是有关于女和变态的少女,也就是说,一个怪少女引发的血案。喜欢被虐待,是少女的主要特征,对喜欢的人自己虐待自己来取悦他,看到喜欢虐待人的精神病自己高兴的随他虐待,虽然自己不喜欢。喜欢的人被杀,先是痛苦,但是知道现在身旁的就是残忍的杀人犯,却莫名的帮着掩饰起来,好像自己找不到下家了一样。真是神奇的东西。对于小说这种精神病文字,其实估计也分析不出来个什么。主人公的变态行为,可能也代表了80后,那些个年轻人很多所具有的精神。特立独行,改造自己,愤世嫉俗。有评论说项达到改造自己来和神灵古铜,我觉得可能不是这回事把。虐待狂觉得自己是神子,我的理解事,对现状不满吧,后来说到想结婚,不做纹身师之类,我觉得是对自己人生十分不满,对自己的性虐倾向也有点疑问,遇到了主人公这个可爱女孩又能接受自己,感到了可以托付的关系吧,估计是没有其他女孩子完全的接受他,而主人公却会。所以要杀掉AMA来得到她,而且的确是个变态,还要先折磨一下。AMA只是个小孩子,也许单纯的小孩学坏也就这样,估计也不是很满意自己,所以改造了自己吧。最后被杀什么的,算是本书最可怜的人了吧。说杀人什么的,也不是有意的把。女主人公的确神奇的应该众人围观,不珍惜生命的奇人一枚,的确,她人生也不成功,估计也觉得这么打工也只是打工而已,自己美什么技能的她,其实就是想找个人嫁了吧,自己又找不到适合的人,只能遇到如AMA,变态先生这种层次的人,感觉被社会遗弃,其实是在遗弃社会。就是这样的她,工作不起劲,也有她喜欢的美能力人像自己一样的人来养她,但是不足够,也有像虐待狂先生想娶她,但是她也知道他太变态了。说白了很无奈,她也是在挣扎求存吧。既然什么也抓不住,只能和杀人犯虐待狂在一起,看似小恩惠惠的正常谈话和体贴觉得还可以忍受吧。可怜的人。这个小说说获奖就太浅显了,只是以独特噱头来拼销售的吧。特立独行的像后现代艺术,哗众取宠,不见得有真本事,加上作家一副年轻样子,估计努力了很多吧。话说评委也很垃圾吧,这样一上来就被吓到奖杯送上了?!估计符合他们对日本时下那种年轻人的看法吧,或者说给了他们一个答案,为什么年轻人妖稀奇古怪的改造自己,纹身染发穿孔裂舌什么的,因为变态失败么?!给我们也是有教训的,总是想走自己的路,要特立独行的做自己,和世界划分界限,也许并不是真正想要的自己。从最初的兴奋都后来觉得难看的大洞。。。。。。。。后来,主角停止了裂舌,停止了取悦AMA了吧,因为她将要取悦变态男勒,所以同意背后纹身画眼睛了。帮变态男掩饰,只能说,她想要和变态男在一起了吧。估计是有心要朝正常轨道发展了吧。虽然变态。

用锥子写的小说

两年前,我身在学院,就读过这本书,当时想法如下:切,不就是重口味吗,究竟有什么了不起。论改造身体,能比过品尝阳具吗。论虐恋跟SM,能比过萨德爹爹吗。论社会轰动效应,能比过银河姐姐吗。论死法凄惨,能比过东野圭吾吗。当时不屑一顾地一塌糊涂。两年后,再翻开看,简直拍案惊奇。这姑娘不是在用重口味写小说,这姑娘在用锥子写小说。描写底层都市青年的故事,之所以更具备反叛性的能量,是因为它能深刻嘲讽现代主流价值观的无逻辑性与欺骗性。Ruyi的一段心理描写是这样的:“为了生计,我也可以豁出去到特殊浴池卖身什么的。可现在的我只知道睡醒了吃饭。现在说要去和一个臭老头睡觉,我会想到死了算了。到底是哪一种想法健康呢?一种是即使在特殊浴池卖身也要活下去,一种是在特殊浴池干活的话还不如死了的好。单从想法上来说,后者是健康的,可是要是真死了,还谈什么狗屁健康呀。那么还是前者健康了吧?”假设说,我们,诸位城市居民,诸位学生,诸位白领,诸位生活在夜之都市的姑娘们,能够有幸表现出一点点节操,是因为我们具备了表现节操的外部条件,生活并不曾给予我们机会去考验节操。我们有幸找到一份工作,有幸糊口,有幸在夜场里寻觅到一位还算看得过眼的男朋友。如若将我们的幸运换一个环境,我们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有一天不会面临此困境。那些嚷嚷着没节操,不如死了算了的人,你只是比那些遇到这种情形的人幸运了一点儿而已。Ruyi是更真实的存在,是比社交网站上你看见的友邻更坦率、更真实的存在:“扩张(将较细的舌环替换为更粗的舌环以达到裂舌的效果)当天饭吃不香。扩张当天心情烦躁,脾气都发给AMA。扩张当天我重新认识到自己以自我为重心、万分任性。扩张当天我甚至希望大家都死光。我的思考、我的价值观,基本上等同于猿猴。”小说内部充满了比安妮宝贝更为真实的恋物细节。安妮宝贝的空虚是情感空虚,而RUYI与AMA的空虚,是生存空虚。打个比方,安妮宝贝是用钉子在写作,她往生活的墓碑上雕刻出的是华丽而微小的疼痛。金原瞳是用锥子在写作,生活哪儿经的住这样的重击,早就四分五裂,荡然无存。这姑娘写做爱,借RUYI说:春夏秋冬我最喜欢夏天做爱,因为喜欢汗液跟氨混合的气味。(无原文,凭记忆复习)就凭这一细节,足以秒杀一众号称以性爱为亮点的下半身作家。那群下半身作家压根没有用五官六感在写作,他们就写了写自己那点破私房事儿,好把自己在文章之外没有吹的牛给吹完,那是他们给看似雄起实质不举的自己搭了个私人秀的舞台。为什么说这个细节好?因为RUYI是极度恋物者、追求痛觉主义者、酗酒严重,不在乎生死。她以啤酒果腹,这会降低她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力。几乎不工作。几乎不进行任何思考。很少吃东西。她的一生都在追求刺激。RUYI不会主动追求痛感与刺激,也没有暴力倾向,她是商业社会中刺激的购买者。她跟SHIBA先生的SM戏告诉我们,性爱已经不能够刺激到她(SHIBA先生说,我怎么看不到你痛苦的表情呢)。她的感官极度不敏感。一位极度不敏感的人很难感知到外部现实。如若没有外界强有力的刺激,他的内部知觉全然麻木,周遭的变化无法引起她的兴趣。换句话说,喜欢汗液与氨的气味,看似是RUYI奇怪的嗅觉品位,不如说是她与其生存环境共谋的结果。她仍然懂得欣赏温柔(P112),但是温柔已经不能再引起她的关注了。彻底麻木的人该如何感受爱?那便是对物品的占有。吞噬牙齿这一场景我认为写的很精妙。毕竟我们已经看过太多购物狂了。"我把两颗牙齿用塑料袋和毛巾报上,用铁锤把它们砸碎了。一下接一下的钝响振动着我的心。砸成粉末后,我把她们含在嘴里,就着啤酒喝了进去。口中是啤酒的味道。AMA爱的信物融化到我的身体中,变成了我。“小说最狠的地方在于,根本没有明写AMA与SHIBA先生的性交易。AMA作为一个连工作都没有的人,是无法支付起刺青费的。最合理的推测是,AMA跟SHIBA先生睡了,以换得SHIBA为他刺青龙的机会。据说,这是刺青界的潜规则。以RUYI的视角来看,RUYI自身的空虚,AMA的天真与鲁莽,SHIBA先生的控制欲、冷酷与自制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如果明写,RUYI自身的依附性就不能体现出来(她庇护杀人凶手,两次);如果明写,AMA的天真就不能体现出来(他竟然相信SHIBA先生跟RUYI没什么);如果明写,SHIBA先生的冷酷就不能体现出来(逃不开直面描写凶杀现场)。尽管这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我还是不推荐所有人观看。

文化差异

为了省钱再书店站了一下午,可惜因为中日文化差异,烂翻译,没看懂追求什么,教导什么,只有赤果果的冷暴力。

扯一点淡的

本来被这书素淡的装帧和拉风的题目吸引准备弄本来看,结果L兄说,你先在线瞅瞅再说。结果刚瞅出一点滋味来,在线连载部分结束了。昨日终于抽空去书店里的老位置开始蹭其余的部分,结果惊愕的发现,我原本以为的开篇部分已经占据了全书的前一百页,结果用了不到十分钟结束战斗,心情那个好啊……本来想说点啥,结果往下一看,文泽尔同学已经在吐糟部分就穷尽了我的想象力,郁闷,只好扯一下淡的。积数年之功,虐文色影观看无数,虽不通不专不深但量上绝对与看过所谓的正经文字影像相当。这节把短篇扯成了中篇又印成了长篇的文字如果放到色文网站或者青春杂志里,应该绝对会被淹没于牛群之中(对不起啊牛县长……)。但是它拿去评奖,又获奖,还是芥川奖,这就另当别论。日本的文学奖项虽不能说多如牛毛,但绝对多如牛虱,小奖粥多僧少,就是大如芥川奖一年两评也难保总有靠谱文章,更不消说评委水平品味眼神各异,所以登龙机会不可谓不多,所以小MM获奖也没什么可以惊讶之处。就《蛇舌》本身来说,金原瞳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用一种惨烈的形式表现了青春期抓不住的东西,结果胜利地把评委大叔们忽悠进坑。当然,对于村上龙等一众人来说,也极乐于看到同质后辈的出现,自然力捧。其实此文的初衷绝对不是要写残酷青春,也绝对没有探讨生死本质的意思,成文之初应该仅仅是对一种陌生疼痛的好奇心,一种对于遥远生活的猎奇,甚至可以直接的看出向文坛进军的野心。理由很简单,金MM根本没真正的疼过。当然就个人感觉来讲,此文可看,而且很对脾胃,我若是评委也绝对会考虑用它震一震假装清纯的读书党人。我在想这书如果配上金MM的玉照几幅再加上常人不太触及的穿刺照片及知识普及是不是会更有销路,现在这样,不咸不谈,不色不空,似厚实薄,着实没有卖点。

令人心悸的才华和对生的探索

不知道我的好学生朋友是怎么想的, 背着登山包来我的婚礼,然后送给我这个作为结婚礼物。我在初夏的午后,从床上爬起来,翻开书。想象里我应该点一支烟,然后读。不过我不抽烟。金原瞳,为我在黑暗的她的世界里,划亮一根火柴,照出小小的一团光,直逼而来的是蛇一样的舌头。奇异的恐惧和好奇卷起我离开。慢慢的,照到路易的金色的卷发,照到她的男友的红头发,麒麟,和到最后,他们的爱情,以及正常而平常的家世。。。我看一眼睡在旁边的人,嘿,我去一下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世界,去去就来。这个世界是分割而绝望的。但是作为这一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象所有前辈一样的挣扎着自己的存在。和《上海宝贝》是一样的,和《你别无选择》是一样的。区别只是才华:感知的能力,用笔的能力。刘索拉那一年也是二十几岁吧?

裂舌

现在似乎80后的作家很火,特别如果是写些情色,SM,内心,男女关系的话,再加些青春的主题,那估计是美女香书,直接收藏。可惜啊会走多久,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这本书会得芥川奖,空洞的无力,这本书充其量只是一本青春男女情爱的故事,何必要提升那么高的境介呢。只是一部作者或者别人的回忆录。如果真的要看的话,相比之下还是欣赏影片会比看书来的舒服,必竟比起文字的空洞,在视觉上面还是很不错的。

纠结中

刚参加了译文社的研讨会,发言的太多,没来得及提问就撤了……忍不住要想起,去年《恋空》发布会上,两个中年记者恨不得指着鼻子质问:你们家要是有在上中学的孩子,敢拿给他们看吗?而《恋空》,只不过写到了早恋、堕胎、强奸——而已。跟这次的《裂舌》比起来,算是够“纯爱”了吧。这也许就是去年那两个老记者今天没来的原因?看过上海文艺版《日本畅销小说选》中的《蛇舌》,当时已经很震撼了,听说这回“正式引进”并号称“全本”便很好奇,很想两相对照一下,写篇介绍的文章。等拿到《裂舌》看完之后,便没了这个胆量……报纸毕竟还是跟图书不同的。我不敢想象一帮子读者来电来函,像那两个老记者质问出版社一样地质问我……读者有时候是很恐怖的,前些时候就有脑残读者说我在一篇文章里举正面例子的时候用外国作品,举反面例子的时候用中国作品,所以是“汉奸”……用一个比方,来解释我对《裂舌》的纠结感受:一个美女脱光了摆好pose,坐在美术学院的教室里,就是艺术,坐在人民广场,警察就要来了。艺术的美也需要艺术的眼睛来欣赏,在这个看到胳膊就能联想到大腿的地方,还差得远。

远东洛丽塔

Astrid Eliard/文 缪伶超/译金原瞳迟到了十五分钟,终于姗姗来迟。她足蹬长筒靴,衬得双腿修长、迷你裙娇小俏丽;褐色卷发披在瘦削的肩膀上,长长的睫毛配一双鹿眼;手提一只凯特·摩斯代言的硕大包袋。这就是金原瞳:既是刻着时尚轮廓的畅销书作家,又是一颗耀眼新星,因为害怕粉丝过于狂热而拒绝当众签名;同时也是一个孩子,会用目光恳求一旁的责任编辑代为回答难以招架的提问。尽管她画着淡妆,以上流社会的姿态抽着烟,脚蹬高跟鞋,可是她看上去仍像刚刚成年。然而,她的人生轨迹却是大踏步向前的。十一岁上,她就说服父母让自己退学。“我想成为作家,要介入灵魂深处。我当时就明白上学对我没有帮助,于是决定自学。”她解释道。当同龄人还只满足于在作业本上练字时,她已经开始了写作生涯,练习写小说。传统的教育可能会将她领向谷崎润一郎、大江健三郎、川端康成;可她却为自己挑选了更加“炽热”的作家——山田咏美与村上龙,他们是日本的布雷特·伊斯顿·埃利斯、乔治·巴塔耶和兰波。十九岁,金原瞳将《裂舌》的手稿寄给了某文学杂志举办的创作比赛,一举成名,著名出版社——集英社向她敞开了大门,出版了这部小说。小说讲述了年轻女孩RUYI流连于东京的纹身店,以此来排遣忧郁,通过改造身体来填满存在的空虚感。2004年,该书获得了芥川文学奖的青睐。这名自学成才的女孩年仅二十一岁,便荣获了日本文学的最高荣誉。有人质疑这个洋娃娃天才获得的殊荣,也有人指责芥川奖评委在同一年里将该奖项颁给了两个非常年轻的女孩——金原瞳和绵矢莉莎,完全是出于吸引媒体的目的。而该书的责任编辑高木梓则回应道:“这些毒舌是完全无法理解《裂舌》的复杂世界的。”批评的阴云丝毫没有遮蔽金原瞳的天空:“这是我的梦想,我终于实现了。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说家令人咋舌的年轻,加上重量级的芥川奖推波助澜,《裂舌》赢得了许多原本游离于文学圈外的读者的青睐。不少人惊讶于德高望重的芥川奖评委竟会垂青于如此离经叛道的作品。争议不断也使得销量节节攀升,金原瞳的这部处女作至今已售出两百万册有余。对于金原瞳来说,写作并不是观察现实的延伸,而是内心探询的结果。写作《裂舌》时,她只是在网上收集素材,并没有仔细研究,也没有评判她笔下的这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一代。“卖淫、酗酒和施虐受虐癖都是个人选择。因此,妄下判断是不合适的。”谈及此,她的语气惊人的淡漠。她说每一代人的变化都是十分自然的,个人在这种自然发展中完全不起任何作用,“我对个人的发展轨迹更感兴趣”。她也拒绝承担年轻一代旗手的角色,尽管年轻人已将这个飘移不定而又无拘无束的作家当做了一个标志。当“金原瞳海啸”的第一波冲击震撼了欧洲时,在日本这股浪潮已逐渐平静,但她的人气依旧不减。“金原瞳已经拥有了一群忠实读者,评论界也表现得更加热情,她的第三本小说(刚刚在日本出版)名叫《Amebic》,好评如潮。”高木梓说道。金原瞳隐身于波澜不惊的面具后,不愿再透露更多秘密,就像一个置身于一堆饰环中的瓷娃娃,令人无法洞悉个中奥妙。(2007年10月15日《费加罗报》)

《裂舌》的奇异世界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常人无法触及的奇异世界。三个个性截然不同的人,贪图对身体的肆意改造,喜欢刺激的尝试,他们所说所感所为,常常是令人无法承受的。短暂的快乐与痛苦,近乎变态的暴力与温存,以及令人恐惧的性虐、现实、死亡……细节描写可谓淋漓尽致,整个作品亦可称是暴力美学的典型。游离于两个另类男人之间的十九岁女孩,内心充斥的是纵欲、不堪或许又是另一种程度的热烈的爱呢?这本书的内容也是对日本传统观念的一次颠覆性的“惊世骇俗”的挑战,是对女性的欲望压抑的反抗

你可以尝试放弃拯救只是简单的逍遥

这是围脖综合症,所有的话都是复杂的短语。像断断续续的俳句,像松尾芭蕉一样的恶人。全书的内容是一个假设。“如果你可以尝试放弃拯救只是简单的逍遥”,那么当下的你所灌注的力量将是醍醐式的。

《裂舌》:残酷青春的两面性

《裂舌》:残酷青春的两面性范典/文读完金原瞳的《裂舌》,忽然自己也涌出写此类小说的念头。可是两个问题困住我,一个是写不写得出如此境界,一个是有没有发表的可能?前者需要一定经验和阅历,别看作者生于1983年,有新生代叛逆不羁的势头,可是文风老辣,敢写敢“露”——但这种“赤裸”来中国未必行得通,就像李安“色”飨影迷,引起风波不小,影片在国外一刀未剪,唯到中国既被剪“色”又被剪“暴”,甚而至于有人将其诉诸法庭;“艳照门”事件再次暴露中国人对“性问题”的乐此不疲,对己对人完全呈现两种态度;而更多在作品中涉及性方面描写的作者则被冠以“身体写作”的亵名。《裂舌》篇幅不长,内容却惊世骇俗,涉及性爱、暴力、身体的改造——一个女孩写如此文章,让人怀疑其成长环境,内容是否带有很浓的自传性质?查询百度百科,发现其父是教授、翻译家,如此身世很难将其与流氓、黑帮、舌环、耳洞联系一起。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写小说不必亲身经历,那么金原瞳能于小说中描写如此精准,除了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外,她是她所身处这一代的先行者,至少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她除《裂舌》这一部外,其另外作品也多少有类似的情结所在,也许这是时代与国家交叉造成的敏感区域,在日本青少年群体中这些早已不是新鲜事态。换到中国,其实哈日风气盛行,地下Club、迪厅、酒吧不乏另类的新新人类,但他们的生活不为人知,像一些电影、摇滚只能加上“地下”的前缀,即使有这样的作品,也难得被出版或发行吧——看看第六代导演娄烨《颐和园》的命运就知其一二了。诚如芥川奖评委村上龙在该书得奖后发表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文学作品自由性与体制之间的矛盾,他对这部作品的认可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认可——回顾七十年代末他的那部悚人听闻的《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裂舌》有过之而无不及。吸毒、摇滚、性乱伦、刺青、暴力,这些标签都刻在无政府主义者身上,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西方嬉皮士形象。当然,我是在九十年代才知道嬉皮士,新千年以后才看村上龙的书,直到现在看这本《裂舌》——从西方到日本再到中国,正如那些办公“垃圾”(复印机、扫描机)的再次回收,到我手上已然不成为新鲜。我可以将之理解为中国出版体制在日渐放宽条件,但显然这是一个缓慢过程。中国读者的眼界保持一种惊人的统一性,与出版社的“界限”汲汲相关。我曾就出书的“选题”与某出版社朋友聊起,她分别提出了“可看性”、“可读性”和“可用性”三方面的条件。套用到《裂舌》这本书,也许只符合“可看性”一项,因为看此书会得到一种“惊艳”感觉,但绝对不适合守旧主义者的口味,也并不提供可参照的性爱或暴力模式。小说中有大段性爱、暴力描写及悚人听闻的对话,如没有过叛逆不羁的青春的人,读此文字可能会有生理上的不舒服,但放在那些厌恶通俗文学的人眼里,会产生大呼过瘾的冲动。那些日系文学翻译家、研究者及新生代作家统统站出来为其摇旗呐喊并不说明什么问题,就我看来,此书可看到两个“金原瞳”,一个是叛逆(麻木)的,另一个是感性的。她将RUYI(路易)这个人物刻画得有些“分裂”:与身边两个男人在一起时,她表露出一种想靠近身边人习性的意向,选择改造身体来达到与这种另类合而为一的目的;而与之映衬的是其内心的无聊与空虚感——社会与政府这个大环境相对刻画得比较白描化,涉及警方这一端与报纸媒体、酒店餐厅等只廖廖几笔,从中看到社会对这类年轻人的厌恶及无可奈何,而作者要传达的当然不是顺应社会的价值标准,而是通过此类年轻人狭隘的生存空间来展现这种空虚感的可怕力量。麻木的心灵只能通由改造身体的疼痛来获得存在的感觉,当RUYI在身体上刺青、舌头上穿环时,只是单纯为满足叛逆的心理,但最终因为失去男友而加快了“裂舌”过程,在剧烈的生理疼痛中反衬了其情感从麻木到复苏的过程。这是另一个“金原瞳”,藏在放纵不羁的外壳底下的她,赋予人物以一颗柔软的心,结尾的理想化有别于村上龙小说的结尾,这也恰恰暴露了作者柔慈的一面,虽然书中的人物有过迷失和反常性举动,但最终依然回归至合理情感的轨道。这是屈服还是为结局而结局?大概就因此而顺应了文学奖的理念和宗旨吧。我时常看到新闻中有关堕胎、纹身、整容等报导,也日益为这种举动习以为常,但我不会去指责具有此类行为的人,每个人有选择人生的权力,个中隐情也只他们自己能够体会。《裂舌》是为此类边缘人正名吧,从对这些人的生活表象的残酷描绘,让我们看到残酷后面的情感内核。我大概会有兴趣写此类小说,但很难保证有金原瞳般对细节的精准度,而且也不会有途径得到发表的可能,那就权当自娱自乐吧。——已载于《广州日报》

张力

用随意的话说出内心真实的感觉感觉不到任何实在的东西唯有身体读完这本书之后自己会陷入一种情绪中动弹不得又想毁灭些什么这本书有强大的力量 不知道在叫什么但是它在喊叫

正视伤痛,收获坚强

[日] 细贝SAYAKA/文 李建云/译我一面为自己的卑劣心性感到羞耻,一面忍不住时不时地瞟一眼金原小姐的嘴边。在荣获第27届SUBARU文学奖的《裂舌》中,女主人公RUYI迷上了裂舌并付诸实施。裂舌是把舌头上钉饰环的孔逐步扩大,最后用手术刀切开,完成后,舌头就成了蛇信子那样的两叉舌,我就想看看作者本人是否也拥有这样的舌头。“去年年底,我也非常想试试,可遭到男朋友和其他人的强烈反对,说,‘就这个绝对不允许’。”她,金褐色头发,瞳仁因为戴了彩色隐形眼镜而闪出榛子色眸光,长长的指甲涂成了绿松石色;与这一华丽外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她说话的声音轻得像在说悄悄话,神情腼腆。“结果还是害怕了,没去裂。我想,我写这篇小说,也许是想要分析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对身体改造感兴趣的人的心理吧。”在小说中,她借RUYI之口这样说道:“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么我要找找看有没有把自己变成阴影的方法。”“有时候,我会因为一点点琐碎的小事,就不想再在这样的世界里待着,就想变成光亮的东西够不到的影子。然而,要变得阴郁、不引人注目,心底里会感到非常悲伤,我不想最终成为那样一个人。在这一点上,我只要通过身体改造来武装自己,就能够成为释放出存在感的影子,我就能够冲着那个凭肉眼所见下判断的人世大喊一声:‘不要靠近我!’还有一点,我感觉迷恋上了身体改造的人当中,其实也有一种想要利用自己的身体来证明‘我能做成功这么多事’的心情。”上因特网检索,你会惊讶于有关身体改造的主页的数量及其过激程度。有体环、刺青,还有通过烙印等损伤手段在皮肤上绘图的scarification、在皮肤下面植入立体珠宝的inplant,等等。“在痛切地感受到生存之艰辛、丧失目的地的时候,这种情绪会怎样在表面上表现出来呢?很多人会以割腕或心理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我过去也一味地写这种题材的小说,总感觉像是在把自己的软弱当作长处在用。我自己在上初中的时候,曾经被精神科医生告知患有轻度分裂症,得知病名后,人就稍微放心了一些。人可以通过认为自己反正是怎么怎么样了来逃避痛苦。也许是不想再逃避的这种心情,勾起了对于奔向更加痛苦的方向去的、身体改造的兴趣。不仅是我,恐怕谁都会感受到生存的艰辛,我是想要以一种新的形式把它给表达出来。”金原小姐八月份刚满二十岁,她开始写小说是在小学六年级。那时,她因为父亲、儿童文学研究家兼翻译家金原瑞人先生工作调动的关系,在美国生活过一年。在此期间,出于对日语的眷恋,她开始大量阅读,其间受到山田咏美和村上龙的小说的冲击,据说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已经对着文字处理机在敲键盘了。“我最受不了时间上受到约束,小学从四年级开始就逃学了,初中基本没上过,高中一年级最终退学,打零工也打不长。尽管嘴上说‘我只要这样就满足了,我不会沮丧或者失落’,可我还是总有一种自卑感,认为自己掉队了,因而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我才会写小说的吧。初中毕业后,我要么和男朋友同居,要么借住在朋友家里,不停换住的地方,每写完一篇就拿回家给父亲看,请他给出批评意见。”今年她是受到了同居男友的激励,才投稿竞逐奖项的。“我朝着曾经只能是梦想的小说家又接近了一点点。”她说,获奖的喜悦染红了面颊。“我是在男朋友睡下后开始写,清晨睡下,中午过后起床。然后打扫房间,洗衣服,出去买东西,做晚饭……没什么钱,没法老在外面吃,他又是一个喜欢在家里吃饭的人,所以虽然自己对味道没什么信心,可每天还是会认认真真地做一些煮菜或者汉堡之类的。也许是每一天都过得充满了生活气息吧,最近都没空去沮丧了(笑)。”说完,她抬起左手拢了拢头发。她的左臂从手腕到肘部,纵横交错着五六条伤痕。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在看精神科的初二那时候,拿刀划的。”她这么回答的时候,没有一瞬间的犹豫,也不见丝毫的意气。她是通过正视自身的伤痛,获得一份柔韧的坚强裹在身上,我非常期待她的下一部作品。(原刊于《SUBARU》2003年11月号)

疼痛的光明

小说于我,从来都是消遣,也就是说,细节上的东西,我一般都是一眼而过,绝不刻意去为研究而阅读。我想我追求的,更多的是阅读快感——这种精神体验。这本小说能成单行本让我很惊异,因它本就是短篇的量,充其量就是一中篇,这样文字间隔大页面空白多的一本小说,想也是出版社的策略。嗯,话归正传。传言说,这是一篇很黄很暴力的小说,看完后,不得不说,果然:有性,有punk,有三角关系,有谋杀,有S和M,怎么看怎么是暗黑摇滚法则下的电影。然而,这电影的主题,似乎是关于爱和对爱的感知的。耽于耳洞的RUYI认识了裂舌、文身、半边红发的男友AMA,并通过裂舌这一契机结识了饰品店老板SHIBA,故事由此铺开,同时也铺着三个人各式各样的爱的纠葛。AMA没来由的爱上RUYI,那是一种占有性的爱;RUYI沉迷于SHIBA的性爱方式,不过肉体上的快感;SHIBA喜欢RUYI,这亦是一种占有性的爱;RUYI和AMA,带有一种温情,一种“与你同在”的温情,以合在一起的龙和麒麟文身为契约;而另外的方面,AMA和SHIBA似乎只是一种肉体上的刺激,而已。关于爱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就算彼此不知过去,也可以好好地相爱,因为活在当下,抑或者就是因为不会深究从前的样子和背后的故事,才能爱的那么放开吧?年轻人精神上的虚空要用什么来填充,这是一个问题,就像空洞无信仰的游魂要谁来引渡至光明的彼岸世界一样。这里,游魂自然就是RUYI和AMA两个孩子,而引渡者这一神圣角色,正由身负独角兽那神圣光辉的SHIBA来担当。游魂间从彼此的温情、爱、普通的交合来感知彼此充实彼此;引渡者所施予的是一种高端的方式更具刺激性的方式,以痛为标识——舌环,刺激的做爱,等等。AMA溺爱着RUYI,他可以为了她杀人,他愿意为她而改变;SHIBA也溺爱着RUYI,也可以为了她而改变,甚至于,杀人,而他又与AMA逃不开关系,因死者,于神子的引渡途中坠入黄泉的死者,便是他。“什么时候你不想活了,就让我来杀你吧。”这是爱的极致么,疯狂的爱。像《感官世界》阿部定最后的爱的疯狂、惨淡和血性。这句话,两个人都对RUYI说过,这个女子独享着两个男人的极致的爱,她是幸福的么?相反,她落入了痛苦的渊薮,因AMA的死。在她听得死讯后,她以自虐的方式去温习、怀念、臆想他们房间里发生过以及可能发生的温情。舌环短时间加粗两级,汩汩的血以及即将裂开的舌——激情都死灭了,这裂舌还有什么意义?她自问——不过SHIBA在身边吧,才不至于那么放纵疼痛来换取充实。也许最后,RUYI还是放弃了怀念——且不论是表面而已,还是源自肺腑,她都身背那深入她体内的AMA给她的爱的信物以及龙和麒麟合一的文身迈向了关于爱的,无边的光明。尽管,属于她的是疼痛的、苦痛的,光明。

见怪不怪

只能说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这种程度就已经让他们咋舌,不可置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在年轻的女孩身上。即使拍成电影,其残酷程度也是排不上号的。穿孔、自残、虐待、滥交、刺青……细节描写尚可,但远远没达到让人感同身受的程度。裂舌只是个噱头,说的还是残酷青春那些成长的痛。

青涩的时候永远不懂

这本书是初中的时候在图书馆里偶然翻到的,蹲坐在书架旁几个小时就看完了、即使到现在为止我也无法理解书中人物的行为,我猜想是不是作者故意夸大某些东西,这样也许就达到了所谓疼痛的效果了。还是现在的我仍旧青涩,所以仍旧不懂。表达青春疼痛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这样的描写,我还无法认同。也许这样最好。

日本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年轻的一代难免会被扣上种种的帽子。但同时让人看到的是,一种精神的失落,内心的空虚。他们从小就物质丰富,吸取各方各样的信息。当然想试试不同的东西啦,所以你可能会觉得他们变态,叛逆,离奇古怪,其实这些都有根可寻。小说反映的是年轻一代的一种痛,他们想寻找自我,不要迷失在这个社会,但这能怪谁呢?我觉得都不是,就用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解决吧。

挺有冲击力的一本书

真本书还真是挺有冲击力。两个小时,不知不觉的就看掉了。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裂舌的过程伴随着她在两个男人之间的游离。感觉到的是一种价值观的错乱。值得那么一说的是最后死的那个男的我总觉得是被另外一个男人杀掉的。死的好惨,貌似还被SM过了~。

蛇一样的舌头(思伽/文)

(原载《北京日报》2009-05-11 第14版 )21世纪,游荡在东京街头,头发染成黄色,耳朵上穿了六个孔、戴满耳环的少女,与100年前日本明治时代身穿和服、眉清目秀的姑娘,能有什么关系吗?我觉得有关系。因为很巧,最近同时看了日本电影《蛇舌》和谷崎润一郎的小说。《蛇舌》也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中文译本名《裂舌》),作者金原瞳,是日本的80后(据说还是“美女作家”)。《蛇舌》作为处女作即获芥川奖,名噪一时。电影拍得很流畅,基本上把握住了小说压抑、飘忽而又脆弱的味道。少女路易(天知道她的真名,反正她自称名字来自路易威登)结识了朋克少年阿马,觉得他分叉的舌头很棒,阿马就带她去见文身师阿柴。路易决定改造自己的身体。阿柴为她在舌头上打洞,逐渐增大舌环的型号,最终舌头就会断裂分叉,形状犹如蛇信。路易还请阿柴为自己文身,图案是一条龙缠绕着麒麟。路易走在明亮的街道上,周围是父亲、母亲们带着孩子玩耍的笑脸。路易暗想,我不要这样的世界,我要在黑暗的世界里把自己燃烧。虽然阿马为了路易在街头将一个黑帮混混殴打致死,但他们的二人世界并不黑暗,那是少年人的爱,阿马性格单纯,非常依恋路易。真正的黑暗来自阿柴,一个性虐待者。文身,就意味着路易和他的游戏开始了。心境飘摇、无所依傍的路易,只有在扩大舌环、针刺脊背,以及阿柴的虐待中才能感到某种安宁,疼痛让她确认了自己……变态,是吧?而且我们通常会说,“日本式的变态”。但是,变态,有时也并非那么简单。变态,也可能是在向人类的心理边界求索。1910年,谷崎润一郎发表了短篇小说《文身》。文身师清吉技艺高超,人们在他的针刺之下痛苦呻吟,总是给他带来强烈的快感。经过五年的寻找与等待,他终于夙愿得偿,为一个美女文上了神奇而妖艳的蜘蛛图案。“我为了使你成为真正的美女,在文身中刺进了我的灵魂。从今日起,日本国没有胜过你的女人……”不知道金原瞳是否受过谷崎润一郎的影响,但他们笔下的文身师,那种创造的骄傲,那种施虐的心态,如出一辙。而女郎因文身改变自我,获得新的生命,思路也是如此相像。谷崎润一郎号称“恶魔主义者”,在日本文坛影响深远。他说过:“我的心在思考艺术的时候,我憧憬恶魔的美。我的眼反观生活的时候,我受到人道警钟的威胁。”今天被都会生活养育的金原瞳,还会有这样的内心挣扎吗?无论如何,100年过去了。谷崎润一郎对感官美毫不犹豫的崇拜和追求,在21世纪已经被飘忽压抑的都市调子代替。《蛇舌》中最动人的,我觉得不是令人惊怖的穿孔,也不是妖艳性感的文身,而是少年人的脆弱和迷茫。阿马横死街头,路易才发现自己连恋人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她崩溃了,不管不顾地戴上大号的舌环……身体的疼痛不再是用来获取快感,而是为了压抑更深的痛苦。日本文艺,小说、电影,甚至动画片,最令人钦佩之处是它们总能接续上自己祖先的血脉。看上去是时代气息很浓的,甚至是很时髦的创造,可同时也是文化传统自然而微妙的延续。谷崎润一郎和金原瞳,江户和东京,就是这样隔了一个世纪,在文字和影像中相遇的。

我们都是原始人

看《裂舌》之前,得到的讯息大致是两个:一、内容惊世骇俗,很黄很暴力;二、芥川龙之介文学奖“史上最年轻得主”的获奖作。有多惊世骇俗、多黄多暴力呢?据说,有令人不寒而栗的场景,有SM的性游戏细节,还有惨不忍睹的纹身景观。国中权威批评家们的说法是,“细节描摹读来让人头皮发麻”、“无论从写作技巧还是布局谋篇看,都没有什么突破,仅是在内容、题材上让读者吃惊而已”,甚至有质疑认为这本书根本不该引进,“你们家要是有在上中学的孩子,这种书敢拿给他们看吗?”但日本芥川奖的评审团们显然不这么认为,他们的说法是,“细节真实,无懈可击。从时下年轻人放纵的生活方式中,捕捉到了偶尔闪露出的纯粹的情感。不仅构建出光怪陆离的神秘世界,同时也深刻传达了生于现世的女子心情”,“小说与原始部落有着极为相似的情境,其中人物都期待通过身体改造,继而达到与神灵沟通的愿望”。看《裂舌》之后,我能得出的结论大致也是两个:一、有些人未免也忒没见过世面、头皮也忒容易发麻了点;二、芥川奖的评审团们比国中权威批评家们高明。首先是,个人觉着,《裂舌》里固然有所谓“很黄很暴力”的描述,但惊世骇俗之说其实是耸人听闻,应该说,这位芥川奖的“史上最年轻得主”的文字,其实属于挺干净、挺有诚意那种。有些人“头皮发麻”,或者是因为他们当真是吓大的,或者只是矫情而已。至于说什么这种小说敢不敢给自己的孩子看,当然敢啊,有什么可不敢的呢?有些人就是太天真太高估文字的影响力了,以为看色情文字就会让人变成强奸犯,那你看《论语》怎么就没成孔圣人呢?其次是,国中批评家们真是没进步,至今还在扯什么“写作技巧”啊“突破”啊之类的空洞之谈。什么叫“写作技巧”?木匠做木工活是要技巧的,写文字要什么样的技巧才算是好,却从来都是个扯不清楚的话题。什么叫“突破”?竞技体育的各种世界纪录是需要“突破”的,可写字这事儿,老是要“突破”什么、跟什么较劲呢?人家芥川奖的评审团们可不玩虚的,人家说的是,细节、情感、构建、传达,那才是“人话”而不是“套话”。“小说与原始部落有着极为相似的情境”,确实相似得够可以的。人类从原始部落开始,数千年来都在追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度给出了答案,譬如印度人说是“归向自然”,犹太、基督教说是“归向上帝”,古希腊人说是“寻求真理”,古中国人则说是“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虽然各各不同,但大致都是相当肯定的。可是,今天不一样了,市场经济的世俗化驱走了价值观的神圣性,秩序没有了,生活意义本身又成了一个大问号。人类从丛林出发,花了数千年时间设法改善自己的生活,结果却回到了另一个丛林里。今天丛林里的大树就是都市里的摩天大厦,今天人们用来狩猎的工具就是金钱,过去用弓箭打猎,今天用钱,猎取的对象则是其他的人。人类又回到丛林里了,所以必须要重新出发、重新开始追问,但答案在哪里,现在似乎还没人知道。所以,《裂舌》里说,“我在摸索,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么我要找找看有没有把自己变成阴影的方法。”有还是没有呢?这是个问题。

合而为一

本来不会去读,因为它看上去太短了。因为暴雨,才买了来在麦当劳等雨停。读到一半,雨停了。到家重新打开来读的时候简直是急不可耐,很久没有尝到这种滋味了。文字如同速度金属,尤其是读到穿舌时候的感受竟然身体也因为共振战栗起来。然而文字背后的微妙奥义还是非常日本:女人获得了新生,她很难取舍的两个男人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合二为一了。太让人激动了。激动得我马上就来写书评好回味一下。一看,其实读的好书不少了,居然一篇书评都没写过!大概因为那些好书没有让我心跳加速吧。另外,真想再遇见好像SHIBA那样的男人。

受虐,疼痛的盛宴?

罗豫/文上海译文版《裂舌》问世时,另一本纪实心理文学作品《我遗失了时间》几乎前后脚出版。如果不是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两本书之间有趣的联系,恐怕不容易被发现。后者的主人公卡伦生于1959年,童年时代长期遭受残忍的性虐待,以至体内发展出17个独立人格帮她分担痛苦、应付日常生活。17个人格的协作系统出现问题时,卡伦不得不向医生寻求帮助。她在治疗过程中所述的痛苦和屈辱经历,让人忍不住对她怀有深切同情,并对那些以虐待少女为乐的男人感到强烈愤慨。恰好过了一代人的时间,1983年出生的金原瞳在让她名利双收的作品《裂舌》中,叙述了一种截然相反的身体感受。书中19岁少女RUYI沉迷于改造身体,结识“裂舌”男友后,也想把自己的舌头分为两半。根据书中描绘,RUYI在穿孔器打入舌头的瞬间,居然体会到类似性高潮的快感。而她在与男人的交往中,也更喜欢受虐而非普通的做爱方式,捆绑、鞭打、羞辱只让她更加兴奋。无法想象,她和卡伦如果面对面坐下讲述自己的经历会作何感想。究竟是个体差异如此巨大以致双方只是在形式上同为人类,还是世界变化太快以致人类的经验再无可能也无必要时代相传?如果说喜欢痛苦似乎有悖常识,那么《裂舌》的几大看点——80后、自学成才、获得芥川奖、书写年轻一代等——似乎在暗示人们:常识也是无常的。虽在作品中大书特书疼痛带来的极致快感,金原瞳却在谈及本书内容时淡漠地说道:“卖淫、酗酒和施虐受虐癖都是个人选择。因此,妄下判断是不合适的。”既然认为是个人选择,又并不下判断,那么难道金原瞳写作这本书是为了告诉大家,存在着那么一些事,它们既不关别人的事,也不需要别人来多嘴?或许她心里也明白,重要的不在于卖淫、酗酒和施虐受虐癖是不是个人选择,而是很多人认为不是而她则认为是——这是惊世骇俗最简单的方法之一。RUYI在书中说道:“我在摸索,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么我要找找看有没有把自己变成阴影的方法。”她真的把自己变成阴影了吗?倘若仔细对比书中情节,不难发现,与卡伦所遭受的货真价实的虐待相比,RUYI的“受虐”其实是十分温柔克制的,只是一种或许会让比较老派的人略感诧异的性前戏。因为人在绝对的阳光中和在绝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有时适当的阴影恰恰最能表现阳光之灿烂,正如大作家们常常是通过描写细微声音来表现寂静。RUYI在阳光中寻找把自己变成阴影的方法,卡伦却在受虐的灰暗房间中分裂出了一个专门提供色彩以获得抚慰的人格。这两个看似物质与反物质的女人,在努力维持幸福与痛苦的正常配比时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卡伦在成功完成治疗后终于开始了正常生活,而金原瞳笔下的年轻一代,或许应该获得成人的更多理解:看似寻求痛苦的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是在寻求幸福。

《裂舌》中的正常情态

这本由新锐小说家金原瞳写的新锐小说一举夺得日本多项文学大奖,甚至于2004年问鼎了有着日本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芥川奖。被引进至中国后,这本书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将来它是否会像人们一开始否定但最终所接受的那一类书一样被世人所认可,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否定它这本书的人大多都将矛头指向了书中描写到细致得近乎身临其境的欢爱镜头:异性的,同行的,抑或是性虐的。它其中描写的细致、真切,冲击着人们对这个年龄层对孩子的原本看法。或许其实大人早已察觉到性解放的苗头,只是这一次,《裂舌》又再次触碰到了底线。仔细看近年来的文学作品,大至村上春树余华等作家的作品,小至刚出炉的言情小说,无一例外的拥有欢爱描写。有些作品中泛滥的欢爱描写,似乎已将更多的人引入了一个无色不欢的误区。且不论它本身的欢爱描写是否恰当和必要,这样一来,必定会失去传统文学的含蓄之美。或许,这就是性解放后的代价。我们必定要呆在这个特定的物欲环境之中,去试着认知,试着接受,试着超越。所以由此看来,《裂舌》中人们认为扭曲的欢爱描写,也有了其本身扎根的土壤。这样大尺度的描写,就像辣椒中的太空椒,发生了些变异,可辣椒还是辣椒,本质是不变的,只是看人们接不接受罢了。但毕竟太空椒不是普通椒,对于习惯了一般辣椒的人们而言,它短时间内难以普及.有些人鉴于书籍的导向性,呼吁学者注重译书的选择,甚至贬低《裂舌》译者不负责任。在某种程度上说,译书的选择取决于译者,但更取决于市场需求。过多的限制译书种类、内容,会压缩文化的摄入量,可能会造成比现在更为严重的后果——中国文化人与国外的新潮文化的脱节。不过,好在现在的译书环境还算宽松。所以“扭曲的《裂舌》译者”也无可厚非。他们负责把书本身的文字和蕴藏在其中的情感传导出来,至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就交给读者了。我在看对《裂舌》的评价时,看到山田咏美说该书“结局有些理想化”。可我不这样认为,以一个十九岁女孩的心理去体味,女主角的有悖于常理的行为,也显得情有可原。十九岁的中泽RUYI集年轻女孩的叛逆浮躁张扬于一身,她因为心中的虚荣及盲从的去打造一个与AMA一样的裂舌.她以裂舌为荣耀和炫耀的资本. 她“在扩张当天重新认识到以自我为中心”.而全文也以一种裂舌的状态一样慢慢展开:先是循循善诱的积累够足够的能量,然后以某一个质变为标志塑造而成.全文的质点便是AMA遭到谋杀.只有当RUYI想象的危险真的在某一天成为现实时,她最最无助的一面才会展现出来.而SHIBA顺理成章的成为了RUYI最后的救命稻草.在RUYI肯定SHIBA会珍惜她以后.即使RUYI发现SHIBA有杀死AMA嫌疑,她仍极力的为SHIBA洗脱犯罪嫌疑.她不是不爱AMA,而是她更爱自己.她不想让自己最后的依靠也消失不见.于是,她像当初帮AMA逃脱惩罚一样帮助SHIBA扔掉Ecstasy香线麝香.虽然一切都在她的潜意识驱使下进行,但绝不能说理想化.而结尾的流淌在身体里的”河”,像是一条岁月之河,悲伤之河,暗暗从身体中流走.不可否认,文章中浓烈的时代感和悲伤感,被人们所认识到,这便是它的成功.正如村上龙所说:“代表某一时代的强烈的作品,就是要背负这样的命运。”它背负着时代的背景与命运,挣扎着向前流去.

己所甚欲,勿施于人。

在图书馆的亚洲文学书架上偶然发现《裂舌》。吸引我的不只是在《裂舌》封面上写的:2003年获第27届昴文学奖后,2004年再夺第130届芥川奖,成为芥川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得主。阅读的开始就感觉到和人体改造有关,随着阅读的深入证实了我的想法。故事围绕着女主角RUYI遇到蛇男AMA,好奇他的分舌而和他交往,后经蛇男AMA结识了Tattoo师SHIBA。她徘徊在二个人体改造爱好者之间的故事。故事里包含了:分舌.TATTOO.入珠.SM.穿孔.扩耳.等等。我身边有很多有这样的朋友,他们有TATTOO.扩耳.舌钉等等。但是有了这些不代表他们就是坏孩子,就是黑社会。他们够朋友,讲义气但是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否违法,他们该不该去做,怎么去做,他们是好孩子。很多人容易一个人的外表所迷惑和误导。请擦亮你的眼睛,他们不是另类,不是坏孩子,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送你们一句话:“己所甚欲,勿施于人。”我想穿舌钉了。哈哈。相关介绍:【人体改造简介】  关于BME  BME 是英文 Body Modification Ezine的缩写。翻译过来是人体改造公社(电子杂志)的意思。BME包括全世界很多迷恋人体改造的人们的亲身经验,照片和文章。它记录了时尚前卫的人们的人体改造的各种信息。    BME的目的  1、告诉人们你并不孤独,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和你一样热爱人体改造。并让你们自己充分了解你们是谁和你们将如何生活。  2、为人们提供分享人体改造的交流的空间和平台。  3、通过政策性和商业的各种鼓励,使人体改造在伦理学的层面被更多人接受。  4、刺激人体改造成为一个产业并获利。  5、让公众知道人体改造的安全性,历史,文化背景和良好前景。  6、如果可能,让更多的人热爱人体改造。  7、教育大家不能用“对”“错”来评价人体改造,也不会屈服于主流或非主流的社会压力。  8、作为大众传播,建立良好的人体改造形象,使其被主流文化接受。  9、与其他热爱人体改造的团体合作实现我们的目标和理想。  关于人体改造  包括已经成为非主流时尚的纹身穿孔艺术,也包括现在还并不为大众所接受的烙印,撕皮,切割,入珠,埋钉等极端艺术。更牵强的说,就连整容和变性,也是被提前商业化的人体改造。只要你改变了你的身体,就赋予了你自己崭新的定义!  警告及相关法律问题  1、人体改造行为存在一定的人身安全问题和风险性,所以希望爱好者们不要随意自行尝试。  2、道德与伦理,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并约束我们的行为。这也是BMECN所提倡的。  3、BMECN的人体改造师不得为未成年人进行任何形式的改造手术。  4、希望朋友们不要触犯相关的法律,并且能够利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

一些记忆...

看过这本书,不能说对全部的故事内容都印象深刻,但有那么些情节,会久久萦绕...有人强调文字很黄很暴力...其实拨开肤浅的文字,有女主角单纯、甚至略显幼稚的心!是后知后觉的爱吧...拥有时不曾领会,失去时幡然醒悟、追悔莫及。都是悲哀又简单的孩子...

女人的复仇

1、寻找自我存在—“我痛故我在”介绍中说《裂舌》的内容惊世骇俗,这实在是不敢恭维,正如看过此书你所见,朋克,挂环,刺青、自残、性暴力等,都是描写颓废年轻人常用的题材,也只有裂舌有点新意。这和大部分写年轻人寻找自我认同感的小说差不多,主题在于“我痛故我在”,电影版预告里也切合的出现了这句。19歳、痛みだけがリアルなら、痛みすら、私の一部になればいい。(19岁,如果只有痛才是真实的,我希望这痛能成为我的一部分。)此外小说中也这样写道:“我带上了舌环。刺青完成之后,裂舌在完成了,那时候我会想些什么呢?……我一直是一无所有、无所用心,无怨无尤地活到今天的。我的未来也好,刺青也好,裂舌也好,也将是没什么所谓意义的。” (P77) 所谓的刺青、裂舌没有意义只是痛让RUYI感受到了存在的真实。2、由纯爱转向女人的复仇RUYI的痛是和爱连在一起的,我期待着换上舌环AMA的夸赞,如今AMA死了,我的激情也死灰了。当她发现AMA不在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已经习惯,并爱着这个比自己小的男人,她习惯他向她撒娇,围着哄着她。当RUYI知道了SHIBA杀死AMA,她便决定了用最残忍的方法复仇。她的心会随着AMA 一起飞走。正如他让SHIBA为她后辈的龙和麒麟刺上眼睛时描写对对话一样:“刺青的时候,那时候的我,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刺青呢? 现在,我可以充满自信地说:这刺青是有意义的。我要为了让自己拥有生命…… (P116)SHIBA : 会不会飞走呢?RUYI:可能要飞走的吧。我想飞走的正是RUYI爱AMA的心,而留下的身体呢,SHIBA也没法得到。“SHIBA先生多少次心血来潮想和我做爱,可是掐住脖子我也没有痛苦的表情,只好放弃了。…… 只是,我还活着。我活过没有了AMA的,无聊的一天又一天。我活过不能让SHIBA先生睡的、无聊的一天又一天。”(P106)当你抱着空壳的身体,又无法进入时,我想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

你还是没有比我想象的更大胆

纹身啊,裂舌啊,打各种各样的环啊,这都是外在的。因为没有内心,才会想要在外表出格。RUYI从始至终就在找一个突破口,让自己实实在在地进到黑暗里去。注意,是“进入”,而不是被淹没什么的。这才只是初级阶段呢。不过她想要的虚无,到了最后也没有来:无论她装得多么地满不在乎,也还是为AMA杀人而胆战心惊,也还会为自己和这样一个杀伤力强大的人在一起生活而担心,在体会SHIBA那种虐恋式的爱情时,也会害怕被他杀死。如果真想变坏的话,RUYI,你那股惧意从何而来?真是那种毫不在意的人,这场戏才有的看。 可惜不是。红毛AMA其实是个愣头青,而且还对RUYI有了深深的爱意,那看上去酷的不得了的刺青师SHIBA竟然会向RUYI提出以结婚为前提的交往。喂喂,这不是纯情故事吗?只是里面小青年的外在都奇怪而已。又不是非要俊男靓女才能纯情。其实我很在乎RUYI变成叛逆少女的原因,也许真相很简单。虽然RUYI说过自己的家庭没什么不好,但谁知道呢?RUYI只想走入黑暗,却不知道为什么。她选择了自我消弭的方式,却连消弭的方式都是那么缺乏想象力。因为没有内心,才想要融入黑暗的吧。RUYI的关键词其实是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要活下去,以及怎样活。她体会的都不是爱情,对于AMA和SHIBA给来的爱,都只是抱着体验和随波逐流的心情去交往。对AMA的在乎始于感受到他的真心,和SHIBA的交往源于一种好奇。如果最后裂舌真正完成,RUYI的生活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生活在黑暗中也许让她更安心,但那种迷惘却是无法消散的。这是我看过的最没有意义的绝望人生。

手段和目的

在潘家園看到這本書,2元拿下。就爲了一個好玩,很薄的一個小冊子,字體稀疏,爲了賺錢而故意擴充成一本書,有點騙人上當的感覺。不過我只花了2元錢,心理還稍微可以滿足一點。年輕的一代追求各種刺激的方式,是自我的一種追求,還是對別人關注的一種渴求?看了大家的評論,都很關注裏面很黃很暴力的描寫,其實這些東西對於一個有點閱曆的成年人根本沒有任何感覺。這不是我們所要集中目光的地方。日本人寫書有一種傳統,把性愛描寫作為一種最普遍的手段,可能對於他們自己來說,沒有可以奇怪的地方。但對於其他文化來說就有點好玩的地方了,好的小說總要表達一些什麽,而這個表達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我們口裡所說的世界名著,流芳至今,也不是靠出奇的手段,而是靠最人性的部份。所以我認為,手段和結果並不有必然的聯繫,如果接受力可以的話,不妨多一些嘗試。

第一次看青春残酷小说~~鸡皮疙瘩

刚翻完前几十页,便感全身发冷,手上的鸡皮疙瘩不禁频起:身体改造(说白了就是自残)、sm、斗殴······似乎一下子看光了人间黑暗面,极端与堕落的画面充斥于脑海。有时候想,为什么那些人会这样,为什么选择痛苦和悲伤?是因为愤世嫉俗,还是因为过于自我否定,亦或是神经衰弱?我不知道。也许因为我太中规中矩,体会不到越轨的爽快,或者说,更深刻。我不知道。以后不想再看这类小说了。过程很痛苦。

也许是因为我不够变态

也许是因为我不够变态或者是因为我不是日本人也可能是因为我不那么年轻了我花了2天的空余时间看完这本封面漂亮的小书,陷入一种毫无感觉的感觉里。世界很开放了,允许各种各样的人存在。如果你喜欢痛,你就大力地去痛。如果你喜欢SM,你可以拥有各种皮鞭。如果你不想活了,你有千百种死的选择。如果你不爱看普通的书,你可以看变态的,或者很变态的。文学不是生活,生活倒未尝不可以过得很文学。日本的年轻人如果真的这样变态地活着,倒是很文学的。一代代的年轻人都在叫嚷着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一代代的年轻人留下先锋的文字,然后顺理成章地老去。不管你是纹身还是裂舌,叫嚷要够气势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现在这个年头,仅仅是滥交、吸毒、离家出走已经不稀奇了,要让别人注意你,你得真的下狠料。人要知道痛,才知道自己活着。这道理很稀奇吗?18块钱买次猎奇。

黑暗的光芒

很残酷的一本小说。女主开始追随“身体改造”的精神世界,从单纯的耳朵打孔到舌上穿环,以至于最后的裂舌;还有刺在整个背部的麒麟和龙的纹身;与刺青师的SM游戏。。。不过还是很喜欢女主的那个朋克男友,为爱执着的小朋友。不过最后却死的很惨。“身体改造”,对自己的残酷,说白了就是在对现实的逃避,就如同戴帽子会给自己安全感一样简单虽看似在掩饰一些东西,实则却把自己更赤裸裸的暴露在空气中

上帝、麒麟和芥川龙之介都哭了..

本来只想在注释里多写两句话,然后果然又写不下,转移到书评里吧(顺便多唠叨两句)。平心而论,我打两星并不是想说这本书有多么不好——而是表明这本书并不适合我。从猎奇性来讲,开舌乃至切割性器、皮下植入、雕皮、高度SM、自残甚至自杀、渎尸的文字和影像,纪实或者伪纪实的,奇想或假想的,无论东洋还是西洋,天奇幻奇、蜘蛛热缚、驾笼丸尾、BFNH(额,四个那啥导演名字的缩写)……三五十年来自有成打的作品优于本作(或者说,不至于劣于本作);从文笔上来讲,随便找一个日记流水账向且有些话痨的中文博客摘几十篇出来,打上“金原瞳”的名字出版,说是“裂舌续集”,只要出版商不说破,就没人能够看出端倪来(或许还会有人夸赞翻译的水平进步明显);从情节上来讲,略低于华语yy文标准水平,强于公务员饭局上无聊玩故事接龙拼缀起来的段子(当然,是在某领导偏好这口,硬要他们饭后文化生活不得打牌不许洗脚的情况下);从青春残酷小说的角度讲,有亮点,但尚不达铅字水平,投国内杂志基本无采用可能。额,好像有些吐槽严重了...打住,下面是注释正文:金原瞳对文字的质量有一种规避的意思,于是也选择了相应便宜的视角:文中19岁少女的叙述水平让人在深度和表象上显出双重性的指责乏力,芥川奖就被这种并非再造的真实给蒙蔽了过去(那什么叫“非蒙蔽”?想想huckleberry finn历险里马克吐温怎样赋叙述以少年,塞林格怎样塑造口语化的holden,henry james怎样让maisie叙述她所知的)。作者并非能跳出一个圈子去做何事,而是有一个可供游离的文体选择范围;对于一个写字的伪不良少女来说,她表现她对生活虚无的敬畏本身,这种真实是可怖的,也是唯一的——象征我们来找,她只管想个故事就成。只是:不管红毛男友是不是s纹身师杀的,这个故事终究无需向社会派推理上靠吧(这算是一闪念;那个“画麒麟点睛”让人想到太鼓里的两首歌,金原瞳这姑娘玩psp(或者常混街机厅)?这算是另一闪念;名不符实的小女子作家,芥川奖得主,想起《人间昆虫记》的开篇,这算是再一闪念)。情节一散,空洞就跟着彻底露馅了。但这“真实中的真实”,却相反让后半显得比前半好,因此升一星,到二星:芥川评委到底是极尽宽容还是泪流满面呢?依稀想起今年的港姐评选。啧啧,什么迷茫的一代,什么《挪威的森林》:是无限透明之蓝,是人间失格,是村上龙吧....这都过了,就算是藤井诚二,古谷实……画外音:拜托,请你不要拿这本中篇小说习作来黑他们,好么?又及:渡边淳一举起那本《紫阳花日记》都该羞忏到无言以对,金原瞳举起这本《裂舌》,看客们该要怒发冲冠了吧。

嘿,你的麒麟飞走了吗?

分叉的舌,麒麟和龙交缠的文身,朋克风的指箍,少女耳廓上的七只环……这些并不是惊世骇俗,上海北京广州都有文身穿孔店,能轻而易举让你拥有这些武装。但武装的是什么呢?是神兽通灵的魅惑?一无所有的青春肆意挥霍的自由?让自己受伤的自由,让对方疼痛的渴望?这本书一出,激起各国喧嚣无数。日本评委纠结的是,给予它芥川文学奖是否过于纵容残酷青春轻小说?中国的老一辈看客纠结的是,看了此书的孩子们会不会舌头分叉地回家来?但全世界与小说主人公同龄的读者们(包括同名改编电影的观众们)都品尝到更复杂的纠结,关于孤独和取暖,关于对待身体的自由和局限,关于对社会法则的拒绝和回归……RUYI,AMA,SHIBA,三个主人公都有符号指向,但你只能暧昧,不能确凿地给予定义。故事明线也如蛇舌,兵分两路,RUYI与蛇舌男AMA交往,经AMA介绍认识了刺青师SHIBA,SHIBA也被RUYI吸引---因她潜藏着忍痛力、绝美的痛苦表情。裂舌不是穿孔般简单,从14号环慢慢扩张到00号环,三人的胶着也在这段时间里展开,痛并快乐着。请注意,他们都像孤儿一样生活,靠朋友获取新的体验。其实父母双全。为什么会这样?青春期特有的叛逃心理让我们远离虚空的家庭,忙碌或自私的父母也乐得与我们保持距离。徒有其表的家庭,就是酝酿所有背叛的巢。蛇舌是RUYI和AMA之间的维系和象征。外表桀骜另类的大男孩,一旦爱上女孩,骨子里温柔撒娇的本性便全盘倒出。唯有青春的爱才是那般无所顾忌,亦无有目的的。RUYI渐渐地也被召唤出近乎母性的本能,她愿意保护这个单纯的蛇舌少年,愿意漂白他的罪过,像孤儿那样相依为命。谁能否认---这不也是成长的方向?就像他用两颗牙齿作为定情物,谁又能否认---那不是爱的证明?麒麟也是RUYI和AMA之间的维系物。故事很明确地暗示,SHIBA便是杀死AMA的人,但RUYI决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她的赎罪方式就是爱,不管不顾地与罪人一起生活下去。世人一定会说,这是违逆道德的,这就是罪。但小说不是感化读物,小说只该负责这样真实的心披露给我们。或许,你我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逃避制裁,逃避他人的审判,但在内心里已给自己设定了刑罚,已接受了与罪同等的痛苦。假如你为这个结局感到惶恐又温暖,恭喜你,已读出了言外之意。RUYI不再害怕点睛之龙会飞走---作为武装的意象物先是浮华地附着在身,最终将完成引渡灵魂的使命,由麒麟之媒介,沉入心灵。你我都有不同格式的麒麟吧,文在身上,或刻在心里。度过青春的方式多少都有些暗色调,《裂舌》是在暗处写的。其实,在武装青春、改造命运的人生里,坏小孩和好小孩总会殊途同归,总会面临一个问题:该怎么活下去?该怎么带着罪、带着爱、带着痛,活下去?这部简洁的小说里,叛逆借着“身体改造”的刺痛,探入了灵魂的共同特质。宫本辉作为芥川奖评审一语中的: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是悲伤,而这恰恰说明了作者的才华。

离死亡更进一步的罪恶感

如果RUYI没有和SHIBA先生做爱的话,AMA还会死去吗?前提是否在SHIBA先生爱上了RUYI? 或者,可以说,我的前提在于SHEBA先生谋杀了AMA。但是爱和做爱是否相关联呢?也可以说,当SHIBA和RUYI相遇之时,就注定了AMA后来的死亡?不能盖棺定论的结局,有它的狡猾之处,但从头至尾的故事,我只是觉得AMA可爱无比!我宁愿相信是SHIBA谋杀了AMA,为此SHIBA可以成为一个可以安心照顾自己女人的男人。他以最卑鄙却最快捷的方法,成就了他的希望。那身上显露的那惹人憎恨的欲望,仅仅显示在他的身上么?

毒性

从这一刻,只为生命而活。活着的每一秒都是生命啊。而爱,是唯一的色彩。当你用力去想,妈的!内伤!自残!与其内伤,不如表达。用人类能看懂的方式。这本书不知为什么,翻译的缘故?感觉语言好直白啊。觉得读到的只是故事框架。

另类的温柔——《裂舌》读书笔记

日本文化有极端的倾向。纯情唯美,悲情催泪,色情暴力……都可以做到极致。不知是否跟日本的岛国环境、“菊与刀”的民族性有关。小说《裂舌》,其中有关刺青、裂舌、SM、失手杀人等另类元素,和不时夹杂的英文字母,会让常人在直觉上产生距离感和排斥感。不过,只是部分内容略微直露,小说越到后面,越趋向传统。小说的亮点和重点在蛇男AMA。通过侧面的刻画,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另类古怪的男人,展现出浅显易懂而自有温柔善良的一面。他在女主RUYI身边“永远是个傻呵呵的白痴男,永远会在我的身边笑”(P52),更为了“我”而狂殴滋惹是非者。他的表现,甚至让SHIBA先生嫉妒艳羡“真想像AMA那样守着一个女人”。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由拒斥慢慢过渡到接受,以致最后担心起他的结局来。这部小说是新奇的外壳下,包裹的柔软的心。2009年10月15日

极致的生活

看得不是单行本,是小说集里的。比较习惯那个的翻译。书中人物的生活是多么的彪悍,敢想敢做,不为此后悔。每个人都真实的让人羡慕,就像这样毫无顾忌,掩饰的释放心中的全部能量!

打着重口味的幌子宣扬纯爱

能让大批日本人都高呼变态、惊世骇俗的小说,该长成什么形状?“裂舌,你知道吗?”   “什么……哦,你是说给舌头分叉么?”   “对,对,就像蛇和蜥蜴的舌头。人的舌头,也可以变成那样的。” 《裂舌》一开篇,作者就贴心地做了科普。女主角跟朋克男交往,男友舌头做了分叉,她也决定效仿,戴不断加大号码的舌环,让舌头上的洞变到足够大,以方便切割,并顺便请纹身店老板(也是一名朋克青年)给自己整个背刺上麒麟。在这个身体改造的过程中,三个人自然而然地玩起了3P。女主角跟朋克男同居,做“正常的爱”——如果忽略女主角说男生用‘蛇信子’含她的胸部会舒服无比。趁朋克男上班,女主角时不时随性地和纹身店老板上上床,玩玩SM性虐游戏(掐到快窒息、舔男生的脚、胡乱折叠身体之类),纹身店老板说看到女主角哭他就会勃起。后来朋克男杀了个小混混,又莫名其妙失踪,被男人奸杀。女主角搬去跟纹身店老板住,渐渐怀疑,杀朋克男的,很可能就是纹身店老板。女主角不该做点什么吗?她做了呀。她接受了纹身店老板送她的求婚戒指,同时深刻地想念朋克男。没了?没了。常规、道德感、是非观……这些玩意都在世界之外。女主角就是那种最受S型人士欢迎的M型人才。“我实实在在感到自己活着,只有在我感到疼痛的时候”,舌头打孔时,“‘喀嚓’一声,全身一下子抽搐起来。肯定比达到高潮时抽搐得厉害。我的肌肤起了鸡皮疙瘩,发生了短时间的痉挛,力量都集中在了肚子上,不知什么原因,同时感到自己下身也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冲了进去。就像注入了麻醉药似的,整个下身都失去了知觉……钝痛和刺痛在很短的间隔交替向我袭来,但我还是感到来这里不错。”痛感就是这本书的logo。疼痛的制造过程和巅峰体验大面积分布。这类细节把不少人看得头皮发麻——偷偷说,我很羡慕他们的头皮这么敏感这么脆弱这么容易发麻。像我这种看过黄文和AV的人渣,何况还有小时候用剪刀给自己拔牙导致血像喷泉一样狂飙、能淡然地看尸体火化的图片吃苹果的这类彪悍事迹,再装纯就要被群众殴打了。当然,对大多数正常人来说,《裂舌》确实口味够重,畸形、疯癫、乱搞……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碎碎念。“我在摸索,如果世界上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么我要找找看有没有把自己变成阴影的方法。“到底是哪一种想法健康呢?一种是即使在特殊浴池卖身也要活下去,一种是在特殊浴池干活不如死了好。单从想法上说,后者是健康的,可要是真死了,还谈什么狗屁健康啊。”“又不是被告知癌症到了晚期,可我就是觉得没有时间了。大概人有时候需要赶快活吧。”“谁能把我杀得艳光四射呢。”好吧,我承认,我就是因为这些可爱的胡说八道而喜欢上这本小说的,没有这些句子它就是一本寡淡的流水账、一部普通的虐恋小说而已。所谓重口味不过是一个幌子,本质上完全是纯爱。朋克男尽管眉环舌环刺青红头发……五毒俱全,但他对女主角温柔又忠犬,常常上演点吃醋戏码,女主角有厌食症他发明各种办法哄她吃东西,因为有小混混调戏女主,从来不打架的他,拼了小命去保护她,还把打斗中小混混掉落的两颗牙齿送给女主当爱的信物——这真的不是韩剧吗?纹身店老板,一个货真价实的虐待狂,可是,女主角难过的时候,他默默地在旁边守护她。听女主的话,破天荒开始蓄发了……活生生堕落成韩剧男二号。女主角对朋克男也堪称深情(劈腿这种小缺点你好意思提吗),她担心朋克男杀了人这件事暴露,半夜去买了染发剂为他改变发色,以躲避警察的追查。朋克男死后,她思念过度,把那两颗爱的信物用锤子砸成粉末,吞了下去——它们“融化到我的身体中,变成了我”,多感人啊。两个男人,完全在书里展开痴情大赛,他们杀人,也是因为太爱女主角而已。一个为了保护她,一个为了得到她。还有什么比,我爱你,为了你,我愿意草菅一切人命,更纯爱的呢?很多时候,重口味不过是源于爱饥渴。就像超赞的日本电影《告白》里那个天才少年A,他害死四岁小女孩,杀了真心爱自己的女友,装上炸弹试图炸死全校师生——只是因为母爱缺失,想吸引妈妈的注意罢了。而松隆子饰演的中学老师,腹黑到底,连十二三岁的小孩也不放过,也只是为了给死去的女儿复仇。就连《裂舌》的作者,洋娃娃式的日本美女金原瞳,她19岁就写了这篇小说,20岁拿了芥川奖,刷新获奖者最低年龄纪录,你以为她有多彪悍?人家虽然也来点高一退学、患上厌食症、割腕自杀未遂等小叛逆,但在男友面前就琼瑶附体,天天给他做饭,等他睡觉了自己才开始写作,想体验裂舌男友不允许也就乖乖放弃了——再配上她的甜美外表、娇柔嗓音、腼腆表情,这一切都够纯情吧?保守派才不会理这种“扯淡”,他们疯狂批判《裂舌》这种为变态少女立传的垃圾小说都能得奖还能畅销,是日本文坛的悲哀(《裂舌》后来还改成电影,叫《蛇舌》,由“神经质少女”吉高由里子主演,小栗旬还在里面打了个酱油)。这本书引进到中国的时候,正义人士也捶胸顿足,担忧其中堕落的生活方式会带坏青少年——豆瓣上有篇评论说得好,“有些人就是太天真太高估文字的影响力了,以为看色情文字就会让人变成强奸犯,那你读《论语》怎么就没成孔圣人呢?”面对诸多质疑,金原瞳听了他们的劝告,写了本更猛的。她的第二部作品《灰色宝贝》(在日本已出版),写的是萝莉与大叔的爱情,该大叔有恋婴癖、窥阴癖等一堆变态嗜好。萝莉为了摆脱对大叔的依赖,尝试了卖淫、自残等“颓废套餐”。上面这段的关键词们又把一批纯洁人士吓哭了。可是我依然觉得,像《新闻联播》,里面的男女主角即使每天准时在同一个地方约会,恪守礼教,连小手都没牵过,更遑论拥抱接吻这些限制级动作了。这部电视连续剧纯爱到让中国观众都嫉妒里面的中国人生活得太幸福,这才是真正的重口味。PS:特别鸣谢大美女YOYO(独唱团作者火蜥,豆瓣ID是大白兔龙)推荐我看这本书,她还专门给我开了一张书单,全是牛逼小说,完全是我这个小说盲的启蒙老师啊。。。。

试着接受

前天傍晚收到的《裂舌》,迫不及待地裁开包装,谛听金原瞳诉说的青春的疼痛,暖暖的封面,甚是喜欢。深知不能很好地道来其中的味道,只能说说自己的感受,还望见谅。“你不想改造改造你的身体吗?”翻到第2页时,这句话就像是旁人在问我一般,当下就被震动了,愣了神。然后微动嘴唇,无声地念了一遍,舌尖轻碰齿壁,上下唇开了合,合了开。改变身体又能如何呢?我们所介怀的真能因这些改变而得到解脱吗?继续读下去,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为何会做这样的一些改变,他们逃避,拒绝成长。把心里不能承受的痛苦转嫁到肉体上,身体上的痛,恰恰成了他们感受自己活着的证明。而这活在当下的坦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和做到的。昨天坐在公交车上,右手边坐的那个男生,皮肤白皙得近乎透明。只是手臂上满满的伤痕,与其细腻的皮肤比起来显得格外刺目。他把玩着zippo打火机,冷漠地讲着电话,不在意旁人的眼光,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并不能理解Ruyi,她那么在乎Ama的死,却为何在发现Ama的死与Shiba先生有关时,就如当初掩护Ama杀死暴力团员般也一样保护Shiba先生呢。我以为正常来说,定会马上离开Shiba的,然而却没有。Ama的死,跟她跟他跟这个社会,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事实上,整篇读下来,也许是由于简单的语言,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爱与痛,那些东西似乎都被轻描淡写掉了。感觉情节上稍为欠缺,不过也许这正是作者的意思吧。最后,只想起了林徽因的一句话,“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一场饕餮的感官盛宴

不明白真正读一本书的效果是什么,失去了一些的同时似乎又能得到更多。《裂舌》是我读到的一本比较另类的小说,可是如此的另类却没有让我觉得厌烦,反而第一次产生了要把心里所想记录下来的冲动,甚至想直接借此情节写一篇完全颓废系的王道小说了。可是小说写起来似乎总是收不住,耗费时间过长。现在就尽可能的扑捉到心理的一点感触,灵感搁置到以后,有了时间或许真的可以完成一篇文章可不可知。对于日本的小说,最近总是十分的狂热,中文小说给我的感觉就是十分的厚重,不单从语言上来说,就算是单从去故事情节和架构上来讲也总是有着大国气质,总觉天下在我心中。而欧美的小说最近则越来越没有感觉,不知翻译问题还是我已经偏离了那种思维方式,总觉得很是奇怪,每一句话似乎都是绕着说,要表达一个意思而却往往给我词不达意之感。而我也很喜欢香港的小说,总觉得有一种粤地特有的语言幽默感,虽然不至于令人捧腹,但是读起来总是很舒服,比如前些年流行的那些武侠小说,但是我确实更加偏向于去看电视剧,可能有些快餐的性质,但是又快捷又好吃的东西又有什么理由不尝试呢;台湾的小说我却是不大喜欢,当然台湾男人写的东西我还是很喜欢读的,比如一些侦探悬疑类的小说读起来就很带劲,但是那些缠绵悱恻的女子爱情故事,实在是太缠绵,太悱恻,以至于读完了浑身不爽,也就弃之了。关于日本的小说其实一共也读了没几本,但是似乎都很喜欢,虽然《华丽一族》让我感觉实在是不大好懂而退了回去,但是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我不喜欢动脑子又早就看过了精彩的电视剧的原因吧,没有了新鲜感,自然就动力不足了。其余的小说我真的都很喜欢,总是觉得日本的小说很华丽,就像樱花,死亡的时候似乎就是最美。其实我主要讲的还是《裂舌》,实在是说了太多废话。其实这篇小说还是其厚度吸引了我,很薄,只有100页?我也不确定,但是却是装订精美的硬板书,于是书架上取下来看,获得过日本介川文学奖?,当时一出市便引起了大的轰动,列位畅销书第一名,想着这么多人喜欢看,应该也不会差吧,于是用了一个小时不到就把这本不厚的书读完了。一开始的场景就令我很震惊,人居然可以把舌头分成两半吗?像蛇的舌头一样?而且还可以夹起烟,真的很强大。而里边的女主角给我印象很深刻,被人叫做小姑娘,一定长得很清秀吧,但是体内的能量却是那么强大,什么都敢去尝试,变态的东西也从不畏惧,于是就想去裂舌了啊,甚至连耳洞都想开到最大。看到这里我印象似乎也不过是一篇比较诡异的小说而已。于是Ruyi就去裂舌,到了那间诡异的纹身店,令我汗颜的是里边居然都是一些人身体上器官打着孔的照片,甚至包括阴具和阳具,男人打了洞没什么关系,可能有的人真的有这样爱好,只是没想到女人也可以打……而后来女主角打舌洞的时候对于疼痛感觉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那种深入骨髓的疼似乎又有一种无形的魔力,我甚至都有冲动尝试一下了,但是当然只是想想而已。而此时他对于那个纹身人的感觉似乎就有所铺垫。而后的日子没什么波澜吧,除了男友为了我打了一架,看着男友带着银环的手一点一点叩击在那个男人的太阳穴上,好想去世界都失去了声音,只看见男人一动不动,而血溅四处,而此时我似乎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心跳,红色头发的男友从来没让我感觉这么帅气过。而打够了我只能拉着他跑掉,不知道那个人到底怎么样,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过。晚上的时候和男友ML,看到他后背上的纹身,一条龙,于是也冲动到想要文身,到了Destiny,看到那个纹身师傅,他直接脱下衣服给我看,看到男人强健的体魄,似乎此时就已经开始一直不住那原始的冲动,看上了他手臂上的麒麟,深深的爱上,想要它活在自己的身体上,纹身师傅最后答应了我的要求,代价是被SM一次。这里边对于SM的描写很露骨,看完了难免过于激动,但是女主角似乎对此很是享受,想着让这个人再折磨自己,哪怕到自己死掉,这可能也就是性的一种魅力?没有经历过,不加以评价了。当然不能让男友发现,回到家告诉他要纹身的事情,被告知不能喝酒,男友就真的认真的把酒柜锁起来了,Ann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男友吧,虽然朋克,虽然像是小混混,但是作为男朋友,能做到这样,要么觉的很诡异,要么就真的很好了吧。以后的纹身一步一步进行,但是每一次都会被ML,白天男友出去工作不在的时候,而她似乎也一点没有感到愧疚,她是爱他的吗?可能知道他死了她也没明白。后来ML之后被纹求婚,答应或是不答应,而等来的结果却是Ann的死讯,纹到处帮忙的样子实在不能让人联想到其实就是他杀了Ann,而且用的是最残忍的SM之后勒死,在他的器官上居然还插着线香,那让她知道纹杀了他的证据,而她也装作没看过,继续和他在一起,也许某一天她也会被他杀掉,以如此惨的死状,但是那时的死亡,应该很华丽吧……我想也许Ann和纹本身就是相爱的,他们才是爱人,而她不过是两个人之间的一层雾吧,不管怎么样的叛逆,怎么样的颓废,都是空气啊,没有任何影响吧。

认同之寻求与真情之呈现

《裂舌》以极其细微震撼的细节描写吸引人的眼球,情节安排合理中有波澜,“裂舌,你知道吗?”开头第一句话就能吸引你一口气将全书看完,此其为畅销小说原因之一。就以认同与爱情来谈谈我的感受。认同,这个每个人都在寻求的东西在书中展露无遗。认同的资源既可来源于主流社会所倡导的,也可来源于与主流社会相悖的,污名有的时候也成为一种认同资源。裂舌、粗耳痛……一个主流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身体改造”却在同一个社会的另一个角落得以有其生存空间,甚或成为一种快感寻求与身份认同。RUYI因为最初建立了对裂舌的认同来源于其男友的影响,而最后AMA走了,她也终止了他的裂舌,因为与他偷情的SHIBA并不认同裂舌,她也因AMA的死而失去了对裂舌的认同。最后,她为SHIBA给她的纹身画上了眼睛,获得了新生,这是否可以说他建立了对SHIBA的认同呢?“帅呆了!”“太恶心了!”这是面对一个异常的东西时我们所报以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但不管如何,它确实存在,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甚至不可或缺的,因此其必有其价值。至于说这种变态之方式哪一天是否终究会发生变化,这得看一个社会的整合程度了。虽然我们把它纳入社会学意义上的“失范”,但却不能否认“失范”中亦存在人性最本真的一些东西,比如爱情。AMA和RUYI的爱情虽不是轰轰烈烈,但也让我们为之动容,惊叹“人间处处有真情!”虽然他们作为男女朋友许久,但却不知对方真名、工作单位、家庭背景。但这些在一份纯挚的感情面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虽然RUYI和SHIBA在外面偷情(作者对此的解释是人都有S和M两种倾向,我表示赞同),但“那天AMA没有回来。出了什么事是肯定的。同居以来,AMA不回家的事一次都没有过。在有我等待的屋子里,AMA一定回来。他规矩到了异常的程度。……”RUYI十分着急,夜不能寐,好像世界将要崩坍一样,他感觉自我的存在价值没了,“变成我的血肉吧!万物,也变成我的血肉吧!万物,融化在我身体之中吧!AMA,你要是也融化在我身体之中就好了。你要是进入我的身体里来爱我就好了。如果你会在我面前消失,你变成我就好了。那样,我就不会茹饮这孤独了。”两个人的这种完美结合是如此美丽。而在这样“很黄很暴力”的背景之中的真爱,让我们看到人人皆有爱之权利与潜力,只因为我们是人。摘录写的比较好的几句:1.我在摸索,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么我要找找看有没有把自己变成阴影的方法。2.“拥有”真是一个好词。欲求颇多的我总是渴望即刻占有。可是所谓拥有又很可悲。得到了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自己的东西,不再有得到之前的兴奋和欲求。渴求的发疯的衣服呀皮包呀,一买到手,就成为自己的东西,就马上降为收藏中的一件,用过两三次就完了,一点都不珍贵了。结婚呢,也就是你拥有了一个人吧。事实上,即使不结婚,相处的日子长了,男人也会变得蛮横。是“上了钩的鱼用不着鱼饵”的逻辑吧?但是,一旦得不到鱼食,鱼只有非死即逃两种选择。所谓拥有,竟然是这样的难缠。然而,人毕竟对人对物都想去占有。大概所有的人都兼具M和S的特性吧。这些好句是否又能给我们另外一些启迪呢?

我居然在04年就看过....怪不得觉得它眼熟= =

记得那还是高中吧,百无聊赖闲的发慌的高二,见书就吃。当时记得这篇文章也是刚出不久,被收录在一本日本翻译小说集里面,依然记得书名是《咸味兜风》,主打还不是这篇小说,而是同名的另一篇作品。拜自己不算太坏的记忆力所赐,因为还记得作者的名字于是我点进这篇书目之后就不得不扶额长叹——天底下其实真是很小。说回书本身吧。内容其实算不得惊世骇俗,或许我已经习惯于某些不太正面的东西,在翻看这篇小说的时候内心并没有有些人所说的震撼或者惊悚感。也许是因为同样都是年轻人?文笔是很典型的日本私小说风格,思考的回路其实也没有跟其他的日本作家相去太远。看过魍魉之匣看过芥川龙之介看过村上春树,你会觉得这本书没啥大不了的。都是表达了日本人特有的对于人类肢体的蔑视与着迷。以前曾经跟朋友议论过,说日本人无论写什么做什么,民族性格里面都是鬼气森森的。对于没有恶意的恶行这个民族热爱的简直让人毛骨悚然。尤其是鲜血、内脏、破碎的肢体,以及无辜的脸。他们简直把这些恐怖的玩意当成灵魂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中国人的自己对这种东西我其实是深感恐惧的,只是我也知道,自己的某一个部分,尽管很小,确实能够理解这样的喜好。东亚文化圈里面这样不言自明的默契有时候确实可怕。日本人喜欢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所有人看,并从中提炼出他们所特为喜爱的美学来。而中国人则喜欢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的刹那掩藏起来,因为不忍心看到,也因为我们天性对于这样的行为有本能的不忍。这就是彼此文化的不同,我想。如果能够理解日本文学中这样的主题基调的话,我认为看这篇小说的人,也会跟我一样无甚触动。如果说有什么能够让我给出四颗星的话,请不要误解,我只是因为再次确认了自己对于日本人性格的理解方向而加上了一颗星。就书本身的价值而言,只是三颗星的“还行”而已。

或许已经过了那个光怪陆离的年龄,对于追求有了另一番看法。对生对死都慢慢缩减成为欲望中的一个逗点,或是句号。苦难已经太多,活得好一点是奢望中最真切的一个。

存在

世界上有一种人,若静止不动,他就会像脚下的雪,慢慢的融化了。因为自身的冰冷以及厚重,不会存在太久。想延长寿命,保持年轻的方法,有两个。一,在自身及可见的周围,留下一生的印记。二,去痛。我知道啊,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褪色,它们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睁开眼看的那样鲜艳了。那些形状构造复杂的事物,在我眼中慢慢简化,最后只会变成一块纸板。那些奔跑着,跳跃着的东西,我也越看,越像一条直线。所以,尽可能的去让自己疼吧,当我变成野兽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看我吧。只有在我故作姿态的那一瞬间,我才感觉到我还是活着的。

我要你知道我在这里

“变成我的血肉吧!万物,也变成我的血肉吧!万物,融化在我身体之中吧。”这才是书中的精华部分吧,耳环、舌环、刺青、金色的头发、红色的头发、朋克装,在看到这一段之前我无法理解一些看似在摧残身体的做法。其实那是一种信号,也算是一种求救信号,我要你知道,我要你们知道,我在这里。我需要你们的目光注视,哪怕这种注视是不怀好意的,我需要这些东西带给我存在感,让我不至于被自己的影子吞噬。我们相爱,爱到恨不得融为一体。我言辞匮乏,没有办法表达,于是我请求刺上跟你一样的纹身,我要龙我要麒麟我要一切有灵之物。但是请不要赐予他们眼睛,因为我想要和它们在一起,正如我想和你在一起。每一次的疼痛、流血都是我爱你的证明,因为这会引起你的关注。如果失去你的关注,这一切的一切,我因你改变身体违逆神的旨意的行为都会显得没有意义。我可以不计较你的年龄、不在乎你的姓名,我能够颠倒一切正常的恋爱秩序,禁锢所有怨念、妄想,只要我能和你在一起。我的身体里有一条为你掘出的小河。如果你不在这里,我会吞掉你送给我的爱的信物。如果你不在这里,我会给我皮肤上的灵兽描出眼睛。如果你不在这里,我会忍痛割裂我的舌头。因为我要把爱的信物转换成爱的信念留在我的身体。因为我要和让自己拥有灵气、拥有生命。因为我要让疼痛带给我有你的回忆。因为我要你知道我在这里,我要和你融为一体。

きえる

这本挺薄的,也挺争议的。我没看过村上龙的小说,也对于他的评语没有什么同感。这本倒是让我知道芥川奖为何物的书。电影我也挺期待的,但是一直都没看。在今天之前,书也是如此。一共118页,前100页很无趣:单调的心理描写,露骨不刺激。"只有通过痛苦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这个核心思想我一直没感觉到。或许电影更能表达出来,我猜的。在103页左右的时候我把Chara那两首为这本书唱的歌开始循环。效果并不好。但是在110页之后我突然感觉到了什么,下意识跟着Chara一起唱起来。或许是因为死掉了的原因吧,疼痛感开始蔓延。很舒服的感觉。只有杀人才能让我觉得疼痛么,混着啤酒一起喝下去的爱的信物那段真痛啊

爱,很疼?

在09年初就打算看这本《裂舌》,不光是因为他顶着芥川奖的的光环,还因为,我作为一个闷骚女,对身体改造,纹身,如此的东西,很是感兴趣。如果,文字有星座的话,那么裂舌应该是巨蟹座的,外表强硬,叛逆,内心却柔软,传统。文中的线索,不过两件事,RUYI的裂舌和刺青。短短的118页,似乎也没有太多跌宕的情节,就那样,一切,荒唐的,疯狂的,淡淡的发生着。RUYI被AMA的裂舌迷住,就这样,他们在一起了。在读到AMA失踪之前,我是一直怀疑,这两人是否是因为爱,而不是饥渴,才在一起的。毕竟,我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我的身边,太多人把爱情当儿戏了。他们是相爱的,可他们的表现,实在让人匪夷所思。RUYI甚至不知道AMA的真名,不知道他的年龄,不知道他在那里打工。人们都说,相识,相知,相爱,这两位朋克系的少年,省去中间的步骤,照样爱的死去活来。爱情到底是什么,有时候,爱可以为了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人,伤心欲绝,人的感情很荒唐呢。一直不明白,RUYI的身体改造到底是为什么,也就兀自猜测,她是想做其所作,爱其所爱,这个其,是他爱的男人。不管是裂舌,还是纹身,都那么疼。可是这疼,可以让她更走近他一点,疼又怎么样呢,因为疼,才觉得自己是爱了的。所以,也就兀自觉的,这本书,在一些反传统,叛逆的外壳下,包裹的还是爱,这个永恒的,老掉牙的主题。当然,这些,反传统的外壳,是可以唤起人们的社会思考,与恐慌。老辈人说不定还会觉得现在的孩子都无可救药了。其实,觉得这本书写的还是很拖沓的,简化成短篇发在杂志上似乎也没问题吧,偏要骗我18元钱买。呃……再有就是,我感觉金原瞳写的这些sm场景,不禁让我想起郭小四童鞋在那悲伤逆流成河写的流产过程。两位毕竟都是没有什么真是经验,难免感觉有点理想化。其实,都是极力塑造现实主义的残酷,最后反而都理想主义,且戏剧效果强烈。还有就是,小说中经常冒出一些,超现实主义的句子来,让人很不安呢,好像不成熟的孩子在耍小聪明,怪异而不讨喜。总归,读完之后,有点疼的感觉。但是,这不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这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还是太嫩了,这个芥川奖,给的太突然,就像授予奥巴马的诺贝尔和平奖一样,匪夷所思。

芥川赏不过尔尔,切

哪里是什么青春物语,简直就是变格推理小说,咳咳……不良少年、性虐待、双性恋、杀人事件……好多的素材哦,呼呼……然而,介位金原瞳小盆友写小说实在是不够格,nihon好歹也是推理强国,这本100叶多一些(其实50叶足矣)的小书几乎将日本推理的脸面丢尽鸟……看小盆友滴书,总是不惬意。咳咳……毕竟天才太少,常人太多。

另类的爱——残忍的疼痛小说

AMA和RUYI或者是SHIBA都是另类人群中的异类,但是爱却是真实的。当我读完裂舌时,正如书中评论所说,它是一部很伤感的小说。我觉得它是一部很能让人意犹未尽的小说,它所阐述的悲伤是那种一口喝酒般,微醺的。当浓度蔓延到一定程度时,整个悲伤就完全涌上心头。裂舌——残忍的疼痛小说,好在结尾作者给了我们一个还不错的ENDING!

青春大毒草

本来想两天后在旅途中读的,可今天在电影院等电影开场的时候还是没忍住读了个开头,结果就不可救药的成瘾了,这实在是一篇毒性超强的小说。裂舌之痛,麒麟之眼。当中国青年人还在自己的小情怀中无病呻吟残酷青春的时候,日本的80后已经开始不做解释、不计得失的自我改造身体和生命了,尽情享受那有痛感的残酷,让一级疼痛来的更猛烈些吧!哎,青春真TM是颗超级大毒草~

好读

很好读的cult小说。RUYI的经历仿佛是我这个几近与她同龄的人无法接触到的,读完后却让我有种异常的冲动想要邀请一对龙和麒麟来我背上住一阵。从很久以前看斗鱼这样的偶像剧开始,我就时常幻想能跟什么黑帮的人扯上关系,嘿,恐怕不止我一人这样做梦吧。很喜欢书中的AMA,尽管有些窝囊,但他对RUYI的宠溺和那白痴的天真,以奇妙的方式吸引着我。SHIBA桑,从作者对他的描写来看,总给我真爱如血里那个光头吸血鬼做爱时颤抖又狰狞的脑补。RUYI和他的相处,让我一边觉得变态一边又感叹,嗯,好man哦。双性恋的潜设定又让我给这个人物蒙上了一股魅力。RUYI给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就是她维护SHIBA和AMA的时候手段如出一辙,想要不着痕迹的改变他们最显眼的特征,好可爱。村上龙说,要是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cult小说,他会大加赞赏,但是蒙上芥川奖后,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发现有很多抨击这本书获得芥川奖是如何不合理如何堕落的评论,何必呢,读着不错就行了。

身体的疼痛是为了要将你深深烙印在我的生命

RUYI是什么什么样的人? 我也不知道,不是叛逆,只是不想选择生活,或者说是不敢想象未来生活和现实生活的残忍。她对于爱情的想法是简单的就是,用认真的心来对待爱人,而至于身体或是性,则是放浪的。 最后,她几乎是用对AMA一样的方式在对待SHIBA先生,这样是可以说她是的爱情的认真,也可以说她对她爱的人的无奈。可能,失去AMA的痛苦让她将SHIBA先生当成了AMA了。

就像吞服毒药般一步步走向深渊

这本书搅乱了我的心,让难以名状的情绪分成一股股的流体,在我的体内到处流窜。我是为什么会看这本书呢?还像是一年前在图书馆看文汇报阅读周刊或是中华读书报关于日本新生代作家的介绍,其中在我记忆留下痕迹的有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窗灯》和金原瞳的《裂舌》,对这本书有了印象。然后是昨天上微博时看到同学提到,晓得图书馆引进了这本书,便对它萌发兴趣。给人带来震撼的不只是那些噱头:SM、杀人、双性恋,更重要的是对RUKI内心状态的描绘。从迷恋裂舌开始,原本如一般的化着浓妆早早辍学做爱如喝水般正常的日本女生RUKI,一步一步被AMA和SHIBA先生引导下,自己跨入黑暗的深渊。表面上AMA好像并没有对她做过任何不好的事。实际上他才是可怕的慢性毒药。他像公主一样宠溺者她,平时像一只温顺的狗,啪嗒啪嗒地绕着她跑,顽皮地舔着她的皮肤,想尽办法讨她欢心,只有别的男人靠近才会露出尖锐的獠牙。他用温柔做成的锁链将她紧缚在自己身边。事实上,他成功了,他将自己烙在RUKI心上,无论他是否还存在,他的影子永远藏在她体内。而SHIBA先生则是速见成效的烈性毒药,喝下去,很呛,但却伴随着无与伦比的快感。他加速了RUKI步入黑暗,也是悲剧的制造者之一。奇怪的是,我觉得我有一点理解RUKI的心态。从得过且过的活着到对人生不慎眷恋,这段过程就像做梦一样。想要改变现状,尝试一些不同的被人称为惊世骇俗东西,任由自己任意妄为,什么事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很多人都可能面对的困惑吧?突然产生一种恐慌,我是否也在这条路上徘徊着呢?即使只迈了几步,但是或许也会以另一种方式步入深渊的吧?结局说不上美好,但总算是对主流有个交代。RUKI决定给麒麟跟龙纹上眼睛,透过它们目睹世界的进程,这是想过继续活下去过新生活的意思吧?可能是杀AMA的凶手S男SHIBA先生变得越来越温柔,好像只是普通的男朋友一样,RUKI似乎也决定跟他在一起了。忽然,想起失去徐志摩的陆小曼,声称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不知SHIBA先生对她而言的是依靠救赎麻药还是所爱之人?

为什么而活

看完,也就花了一钟头开始觉得心理舒坦因为发现这世上有人活的远不如自己可是后来想想又不是滋味自己哪里比他们强了?

仅仅很黃, 很暴力又怎能獲得SUBARU文學獎和芥川獎

最早, 一個朋友介紹了幾本書給我。舌舌(舌信舌環) 欠踹的背影。其中, 舌舌就是這本所謂的裂舌。當他向我提及當中細節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在內地買到這本書的可能性為零。沒想到的是, 不久后與友人逛書店的時候惊見這本書上架了。很難去描述當時我的心情。抱著書一路狂奔回家。總有人用很黃, 很暴力這類詞去形容金原瞳, 和這部作品。如果單單是這樣又怎能獲得SUBARU文學獎和芥川獎?我想它就是代表著時日本某一時代的社會背景。有著強烈的毒性與其不一般的魅力。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一個年青女性,背負著如此深的社會舆论來寫了這樣一本書。所謂的惊世駭俗,顯然在這本書里無法深夜體現。刪減的原法稱之為原版。著名作家村上龙认为:“《裂舌》细节真实,无懈可击。从时下年轻人放纵的生活方式中,捕捉到了偶尔闪露出的纯粹的情感。不仅构建出光怪陆离的神秘世界,同时也深刻传达了生于现世的女子心情。”而真實, 在于, 金原瞳對性的細節描述, 既深刻又傳神。我相信書中大多數為她真實經歷。試問, 沒有深刻的經歷,加豐富的想像力又怎能寫出這樣一部讓人無法忘卻的作品。每個人在精神層面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于我, RUYI只是選擇了偏離社會軌道以自己獨有的方式生活。以疼痛, 殘酷的方式感知自己的愛與存在。一部好的作品。不是讓人痛哭流淚。而是, 像一块巨大無比的石頭沉沉的壓在胸口。眼淚已經無法舒發那種難以言喻的悲痛。這是一部很寫實很深刻的作品。當然, 原被會更能體現。

因为年轻,所以痛苦的肤浅

这本书能在大陆出版,本来就觉得不可思议。读到其中官能以及SM的描写不由这么想。其实读起来很快。但这本能获芥川奖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固然有其出彩的地方,可不至于成为经典。所以给我的感觉就是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样,精彩,却不到获得奥斯卡的程度。纵观一下现在的图书界,电影界,创意明显不如以前,所以获奖也在情理之中。要说这里的身体改造,比不上《秘密》,也比不上《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现在一提到动画漫画,好多人就是一幅鄙视的心态,感情就纯文学才算是文化,按理说读书越多人的接受度该越宽广才对,不过读书多的也不至于无聊的来开一些无聊的骂架帖就是了,扯远了。来说这本书,主人公十九岁,还未成年,当然,作者是真实的呈现了现代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空虚与病态心理,不止是日本,这是世界的普遍现象。我常常想,为什么60、70的人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还可以那么顽强的活下去,而我们年轻的一代总是痛苦和压抑,并且以此为美德?比起他们的痛苦,我们的其实算是小巫见大巫。可心里明白,我自己也无法摆脱,所以在看裂舌时也能理解或者该说感同身受那样的空虚与无望。我们太年轻,所以我们的痛苦太肤浅。可是比起老一辈的人,我们接受了更多的信息与知识,不见得都是好的东西,所以怀疑更多,所以我们常常觉得不幸福。可肤浅的痛苦真的仅仅是我们的错?一半一半吧,我们在一个最好的年代,也在一个最差的年代。另 这本的结尾的确有些天真。

幸好我没买

网上看到了豆瓣的评价..找了PDF的版本想先看看...语言贫弱,视线空洞,对于世界漠不关心,连同居男友的姓名都不必知晓.也许作者想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人生状态吧.这样的书能得芥川奖,我觉得很惊诧...80后的日本作家就这等水平?

清澈温柔的小说

最反对对一部小说做分析了,尤其不喜欢有些人动辄用“虚无”“存在”这样的字眼来分析小说。所以我只想说出我读过后的感受1。用SM、自残、自杀、渎尸、纹身、滥交、酗酒、嗑药这些东西炒作这部小说的行为是无聊的,因为这些行为都是人类行为中最正常不过的一部分,而且这分明是一部清澈的温柔的小说,就像结尾说的那样“身体里的河流”“愤怒之歌”,很明显的袒露出了主人公不容亵渎的渴望。2。我并不觉得主人公的生活颓废或边缘,还有他的两个男朋友,难道打扮显眼一点就不是正常人了吗。像主人公这样的生活的描写相当写实很普通,一点也不“惊世骇俗”,我认识的朋友就有过这样的生活的,我就像在读我朋友的日记一样。3.主人公到结尾还称SHIBA为“SHIBA先生”呢,她和两个男人之间都没有爱这样的感情。就像把牙齿敲碎喝下去一样,水从舌洞流过时那条“身体里的河”才带给主人公一点安慰

另一种纯爱?

下午看专业课教材看得头昏脑胀,翻到这本《裂舌》,一本相当重口味却又引人深思的中篇小说。篇幅并不长,不到一小时就读完了。不过,阅读的过程中数次捶胸,并非那些有关SM的露骨描写,而是全篇文字所弥漫的那种恶心、压抑和阴暗。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找不到的地方,那么我要找找看有没有把自己变成阴影的方法。”这句话是全书基调的一个简单写照。整个故事只有三个人物,一个孩子般单纯的朋克少年,一个可爱外表下在黑暗的生命里迷失的女生,一个虐待倾向严重但我说不清楚的Desire店店主。三个人的情爱和个性纠葛在“裂舌”的过程中记叙了一段现代日本年轻人的青春故事。在性、虐待、纹身、酒精、朋克、血等阴暗的表象背后,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种纯爱。这就像一部残忍的童话,它没有干净的外表,却有着清澈的本质,告诉我们爱一个是需要用生命去爱的。自以为生活在阳光之中的我们,却远没有这样单纯地去爱过别人。有了自以为理性的大脑后,也就再也没机会拥有一段不计代价的爱情,所以才向往这样的诗歌、这样的小说。读到朋克男死后、一直想要被别人杀死的女主角说她懒得说出“死”的时候,我深深地被作者细腻的文笔震撼了,才明白作者想说的是——生活一直都充满着假意而迷茫的聒噪,真正的痛苦不堪只是因为一直都爱着那么一个人;而当那个人真正地离开后,自己才知道需要去慌恐地逃避这一切!我知道作者不愿意给故事结尾,所以写下了一个类似幻想的结局,但这出彻底的生命与爱情的悲剧早已在女主角继续完成着裂舌、在她服下那对“信物”意义的牙齿时完成了。正如我一直所认为的,能读完别人的故事当然好,但更该去明白别人在经历这些故事时,他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情存在着?

我的身體裏有了一條河

滿星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喜歡。RUYI,一個迷茫,頹靡的女生。總在說着:我不是小姑娘。那麼熟悉動聽。大抵所有渴望叛逆的我們都在用着這樣的口頭禪。我不可愛,我很成熟。“為什麼我被那麼强烈地吸引,到現在我也不明白。從這種無意義的所謂身體改造中,我到底想提煉出什麼呢?”故事就這樣圍繞着裂舌開始了。這些大多不安分的生物都幹過的事,並不那麼稀奇。只是,悲傷卻是每個人都走不出去的洞穴。在過了那麼久的無所謂的生活後,所以也都清醒了過來。這也是書後所謂的理想化的結局。畢竟,生活是絕對的。我們必須毫無釹逆地遵從。如同神賦予的肉體。“清爽的空氣差一點哽住我的呼吸。鼎沸的人聲令我反胃,我强烈希望我不要活在這樣的世界!還希望在徹底的黑暗的世界裏燃燒自己。”“只是,我想待在太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做一個地底下的住客。聽不到孩子的笑聲和愛的小夜曲的地方就没有嗎?”“我在摸索,如果這個世界上没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那麼我要找找看有没有把自己變成陰影的方法。”這樣一個厭恶着生的女子不也這樣活着。我們看不到她悲哀的緣由,看不到他們放棄的背後究竟在期待着什麼。現在的我抽着從前最愛的煙,卻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份香甜。我們都失去了,所以時而絕望匍匐,時而掙扎向前。“我一直是一無所有,無所用心,無怨無憂地活到今天的。我的未來也好,刺青也好,裂舌也好,也必將是没什麼所謂意義的。”“到底是哪一種想法健康呢?一種是即使在特殊浴池賣身也要活下去,一種是在特殊浴池幹活的話還不如死了的好。單從想法上來說,後者是健康的,可是要是真死了,還談什麼狗屁健康呀。那麼還是前者健康了吧?”其實,到現在我也弄不明白,應不應該去尋找我們的那條河。真實的你其實一直把孤單當作了自己的朋友。拋棄讓你驚慌,擁有讓你恐慌。我們都被生活折磨地不能自持。對某些人來說驚世駭俗的劇情毫無波瀾地行走着,作者把這樣華麗的傷痛放大再放大,用以撫慰。敘事平淡而不沉悶,精致的細節也没讓人感到絲毫的不真實。這樣的世界我們可以隨時影射。“我把殘齒嚼碎,咽了下去。變成我的血肉吧!萬物,也變成我的血肉吧!萬物,融化在我身體之中吧!AMA,你要是也融化在我身體之中就好了。你要是進入我的身體裏來愛我就好了。如果你會在我面前消失,你變成我就好了。那樣,我就不會茹飲這孤独了。”身體裏有了河,你就不會茹飲這孤独了。

正视金原瞳的局限与超越

觉得23岁孩子写这类东西是顶顶的局限,能反映多少当下年轻人的思想和生活状态并未可知,如某导演评价同性恋者拍同性恋题材电影一般,要跳脱的不仅仅是“身在此山中”的眼界局限,题材的选择也不该以“号外”般的投机来换取关注,如果是因为大众的无知而获得青睐,那恐怕就要对她的能力打个问号。当然,是冲着130届芥川文学奖买的,据说日文版行文相当干净,但中文版并未有这种感觉,或者问题又是出在翻译身上吧。故事大概讲一个叫ruyi的女孩受交往的男友ama影响,希望对身体进行改造,因此结识纹身师shiba。 因为黑帮暴力集团分子招惹ruyi,懦弱的ama扑上去用拳头解决掉那家伙,并且从那家伙满是鲜血的嘴里拔下两颗牙齿送给ruyi做定情物,这就是ama,有着蛇一样的舌头和绚丽的纹身,头脑简单爱得纯洁炽烈男孩。ruyi因为要进行身体改造,以与shiba做爱为代价换取神圣的麒麟纹身,ruyi甚至觉得,光是shiba将要施虐的眼神就能让她充分湿润。shiba和ama都警告ruyi注意不要同对方走的太近,大概双方相互太过了解,只是ruyi并未知了其中原委。这段描写给后来的结尾打下伏笔,就是shiba问ruyi和ama做爱的感觉,回答过后shiba说了句话,让ruyi觉得shiba和ama做爱一定很美。ruyi要纹的麒麟是纹身师声称自己最伟大的作品,选这个题材也是受shiba的影响,因为他的臂上也有这样的图案,但是,shiba告诉ruyi,给自己纹身的那家伙已经死了,大概是受到麒麟的诅咒,这里同样给小说的结尾留下伏笔,但并未发挥的更加出色。当麒麟纹好后,ama杀人的事情也快暴露了,就在这个时侯,shiba向ruyi求婚,而ama突然消失。ruyi突然发现没有ama的日子生活有多么难过,她发现即使到这个时候都不知道ama的真名实姓但他的消失如同自己梦想的消失,他的离开如同自己丢失了灵魂,原来ama的存在就是她能证明自己还活着的证物呀。发现ama的尸体在另外的地方,指甲被拔掉,身体上布满网眼状的划痕和烟头烧蚀的伤,阴茎中插着线香,最不能接受的是ama受尽了折磨后窒息而死。ruyi崩溃了,以为是黑帮的报复行为,责怪警察破案不利,可警察告诉她,伤害ama的那个家伙抽某个特定牌子的烟,这烟三人都在吸,又告诉ruyi线香是美国生产的很特别的品牌,而ruyi在shiba家中发现了线香,警察还告诉她,ama身体里发现被男人侵犯过的证据,这一切都在告诉ruyi,凶手就是shiba,ama和shiba是m和s的关系。so,这就是有关《裂舌》的阅读经历,我想,你能接受双性恋、身体改造、SM、虐杀等文字,那对性交等等根本就不在话下。其实一些特别的年轻人的生活并不是简单地由上述事物组成,人正视青春,正视纯粹而简单的爱情,正视通过改造身体进而改造灵魂的行为,正视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给我们的一切看似不可思议的经历,那些概念都存在于这社会当中,ama、ruyi和shiba寻求的就是简单的爱,不过方式更激烈深刻一些罢了。

“我知道得太多了”

1、【我知道得太多了】#裂舌#难道不是包裹刺青、蛇唇、飞特族、虐恋、少女软推理外衣的“哎呀男人爱我爱得要死呀”的玛丽苏吗?!肤浅的朋克男,神秘的刺青师,爱我爱到要杀人呢!贩卖的还是少女心啊。这让视驾笼真太郎为等闲的我们情何以堪。但原本是小众猎奇,引介给主流大众,不愧为推广了毒药之甘美。2、猎奇、耽美(日本的耽美范围比国内的要广)、虐恋等在国外的确是有着不少读者与受众的领域,在国内则似乎没有摆上台面的分类与市场划分(重口读者多是自己看漫画、港台翻译小说),我觉得引进《裂舌》很有勇气和市场前瞻性,这对国内“重口味”读者来说是好事:33、金原瞳本来就有一颗少女心嘛!别的少女是喜欢白马王子、LOLI装,她的少女心是喜欢SM、刺青裂舌,方式两样,此心一同。4、 【以下剧透,不喜勿视】       最大读感就是“太玛丽苏了!”这个男人爱我,那个男人也爱我,我去打打工那些大叔们也猛塞名片给我,喔唷唷,这个爱我爱到打死人,另一个也爱我爱到疑似杀了前者,他们真是爱我爱得要死啊!

日本文化=?

读这本书是本着猎奇的心态来读的。可是当我读到一半的时候,我不禁发现这本书写的不仅是日本人的年轻生活的糜烂,空虚,以及不知所谓。其实它何尝不是在说我们当下的人的心态? 这么的无意识的等待,渴望着一些什么。我想,“裂舌”是在把人推向黑暗的思考。

反抗的呼喊

[英] Angela Neustatter/文 陈姝/译21岁的金原瞳坐在东京一家酒店的皮沙发边上,身着女中学生常穿的百褶裙,修长的双腿十分显眼。她的头发富有光泽,衬托出一张漂亮而略带孩子气的面孔,脸上的表情甜美而无辜。此时,如果你认为金原瞳就是男人们幻想中的完美日本女人的化身,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她身上结合了完美日本女人的特质:可爱的顺从、精心修饰的女性气质和少女般的性感。但是,当你读完金原瞳的第一部小说《裂舌》,这种看法会很快改变。这本用日语写成的畅销小说,以其激烈而写实的描写,完全颠覆了传统文化对于日本女人的期望,一面世便震惊日本。现代女性通过时装、绘画、漫画、涂鸦、摄影和小说,表达着同样的高昂而有力的信息,她们构成了一种急速成长的次文化,金原瞳也是其中一部分。这种次文化显示出不断扩大的代沟以及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显著转变。即将在英国出版的《裂舌》曾获日本文学的最高荣誉——芥川文学奖,它讲述了年轻女孩RUYI的故事:她一直渴望更极端的身体穿孔、纹身和暴力性爱,这种欲望使她逐渐堕落,进入了一个致命而虚无的世界。金原瞳称这本书是她必须要写的一本书。那种迫切感很明显来自于她自己曾是个麻烦的另类的经验:初中时,她曾是个厌食症患者,并喜欢自残,刚满11岁便退学回家。她说:“我有更重要的地方需要花时间。”这也造成了她和母亲之间的持久冲突。金原瞳说,妈妈对她的小说的评价是性描写太多了。“每一个生活在当代日本的年轻人都有一种绝望感,”她说,“在心理层面,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已经毫无希望了。但我不认为自己是在代表我们这一代人发言。我只是在写自己的感受。”她的目标是写出她这一代年轻的都市女性的感受。她笔下人物的特点是,她们做的选择都是为了自己,就像她一样,她们自己决定想要如何生活,而非顺从别人的想法。“那些生动而令人不安的性描写是表达这一特点的重要部分。”但是,为什么这些年轻女子认为必须要用这种和人们想象中的日本女人形象彻底对立的方式来反抗呢?今年40岁的Mayka出生在东京,19岁那年离开日本来到英国生活,她对这个问题有着很深的思考,因为她有两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女儿。“我离开日本是因为我看到了选择的自由,这在我的国家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父母对我的期待非常传统。但是我认为现在发生的一切更加极端。这是对日本社会看待和对待女性的方式的深刻质疑。社会普遍认为,她们有责任满足男人们的想法,结婚生子,并接受大多数男人的婚外情。”但是这代人生活在日本经济崛起之后,Mayka解释说,西方物质生活充斥了日本,欧美自由而放荡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年轻人,突然之间,他们发现还有其他的生活方式,但并不真正理解它们意味着什么。日本并没有有力的宗教或精神体系来帮助引导年轻人成长。“当看到很多人在寻求刺激的同时也在经历一种非常恐惧的怀疑主义时,我一点也不惊讶。他们是在拒绝将日本社会紧密相连几个世纪的东西,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该用什么去替代。”青年时尚,比其他任何事物更有效地表达出对传统习俗的挑战,这种情况已出现过几次。20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风格是卡哇伊(Kawaii),可爱并且有点孩子气、惹人喜欢、纯真而柔弱。早期的甜蜜样式似乎没有什么破坏性。但是,记者莎伦·金塞拉认为,“它孕育着一种更加轻佻、庸俗和雌雄同体的样式”,然后在可预见的过程中变成“更加为人熟知的超卡哇伊风格(Chou-Kawaii)。”20世纪90年代盛行的是涩谷辣妹(Kogal)风格,及膝袜、漂白的头发、繁复的妆容和超短校服裙。这种风格必须要达到的效果是,用“粗犷的装饰、独立、性感和自信”来震住年长的日本人。涩谷辣妹风格之后流行的是颠覆性涂鸦照(subversive graffiti photos),照片主角一般是非常年轻的日本少女,这些照片也是她们自己用照相机拍的。少女们在照片中讽刺性感姿势和传统美,摆出怪异的表情,通过让自己看上去面目可憎来颠覆女性特质。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日本研究专家劳拉·米勒副教授解释了这种反抗背后的动机:“日本女孩不断接收到美丽产业和媒体的信息,他们总是规劝她们要女性化、要性感。同时,家庭和学校又用严格的性别准则来告诫她们要贞洁和服从。”于是,她们通过时装、漫画、涂鸦和语言,来表达出对这些自相矛盾的信息的轻蔑,她说。但是小说让更多的日本民众了解到当代女性的态度和立场。在《裂舌》之前,有曾获野间文艺新人奖的荒井晴彦的小说《震荡器》。这部今年3月已在英国出版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患有暴食症并酗酒的年轻女记者在路边搭了一辆卡车,进行了一段开启心灵的激情之旅。女主人公Rei似乎一直挣扎于做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完全被男人控制的世界,如果你真的不希望人们对和他们无关的事情妄加评论,那么你必须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外表,要么就要随时保持美丽。我试图随时保持美丽,但是你可以做的程度是有限的。”今年50多岁、写有13部小说的桐野夏生被认为是当代女性最重要的发言人之一。小说《OUT》是她唯一一部在英国出版的小说,曾获埃德加·爱伦·坡奖最佳小说提名。《纽约时报》称它“糅合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苦涩的女性视角……是有关日本女性的受压制状态以及迫使她们过着这种生活的隐秘力量的一则尖刻寓言。”这同时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4个在便当工厂工作的妇女,联手策划谋杀了其中一人的丈夫,并将尸体肢解。它也反映了一种对日本女人的看法,即,她们是如何被当作物品使用以及当她们试图维护自己时将会发生什么。很明显,日本的女性作家在利用流行小说来质疑她们的社会,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日本文学教授丽贝卡·L·科普兰说。她认为,桐野夏生“带领读者进入到黑暗而危险的色情工业,在那里,女性被当作欲望的对象来剥削”。但是,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桐野夏生是在质问当代日本的性别现状。是什么促使年轻的日本女性把描写暴力性爱当作她们反抗的方式的?是不是她们发现描写追求并享受暴力性爱的女性让她们觉得获得了力量,因为这是她们的主动选择;而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日本女性一直被认为是在被动地被男人利用和虐待?这似乎是金原瞳想要表达的。对于桐野夏生而言,描写女性施暴,能够更加直接地显示出当女人感觉到被虐待之后,她们也可以和男人一样残暴有力。日本女作家文选《日本的坏女孩》,将于11月在英国出版,它探讨了挑战父权制的非传统女性如何在日本引起道德上的恐慌。书中仔细研究了当代日本女性中间流行的坏女孩摄影、极端妆容和名牌消费情况。“《日本的坏女孩》揭示了礼节、性别界限以及观众在被这些年轻女人震撼之后所获得的兴奋感之间的冲突。”这本书的编辑简·巴兹利说。日本女性的反抗和欧美女性的反抗是否存在着质的区别?Mayka认为,她们所做的让人震惊的事情或许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日本女性来自于一个充满压抑的礼教社会,这些是西方社会所没有的。我认为,她们正在寻找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改变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好的,但是如果这个改变过程将使家庭不再稳固,不再是家人的港湾,那会是非常令人惋惜的。”金原瞳的第二本小说《灰宝贝》,讲述了一个年轻女人和一个有恋童癖的男人之间的友谊,已在日本出版。她的第三部小说是关于一个有进食障碍的年轻女人,目前正在创作中。她将一缕滑到她翘起的嘴唇上的头发夹到了耳朵后面,思考着为什么《裂舌》的最坏的评价来自于“稍微年长一点的女性。她们异常强硬地坚持自己的看法。我已经收到过来自于这些女人的恐吓卡片”。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她继续挑战这个国家的禁忌。(原刊于2005年5月30日《卫报》)

崩裂的价值观

两个小时就能读完的一本书不得不感叹金原瞳 的确在短短的时间内 撼动了我的价值观我一看完书 就顺着把电影也给看了这个世界上 的确什么人都有 而且 每个人心底都或多或少有些许阴暗只是有些人 强烈的表现出来 做的很极端罢了而且 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些意义 不论是有关什么的意义有些人 喜欢看完书后学里面的一些片段什么的 我觉得没必要 毕竟我们有自己的生活

疼痛可以让我感到存在吗?

看完了以后低俗如我 有两个愿望:1去文个小小的图案 在腰部的位置 穿低腰可以很容易的看到 2找一个像阿柴先生的男朋友 跟他结婚。那么 那种熟悉的绝望感 先不去管它好了?反正啤酒和疼痛感 永远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听着你们说话 其实常常让我生出一种困惑感。我跟ruyi一样 对于前途和人生毫无规划 也不知道未来要往哪去。可是 我没有ruyi大人讨喜 也没有爱我爱的死去活来的阿马先生陪伴左右。可是绝望感总是一望便知的。我和ruyi可能会在人群中彼此吸引么?这样子 也许我再也不用装出一副关心我的前途和人生的样子。它们和我大腿上所有的伤痕一样 都变得不重要起来。最后的最后 28岁会是一个关口。就像阿柴和ruyi以后的日子 到底要往何处去。他们会生孩子吗。对于我而言 我希望自己是个不容易被现实拖累的女人。唱着喜欢的歌 有不少于三个的纹身 。跟某个男人 过着小康的生活。于是呢 我也终于有了奋斗的目标。

有种放不下的魔力!!

记不清我是先看的电影还是书了,之前都不知道大陆有引进这本书,看到有就很兴奋的去买了。拿起来就觉得,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文采,但路易对人体的趣味很容易让人感到共鸣,然后慢慢放弃了生活的状态和那种着魔的神经质都让人忍不住想看下去。真的很喜欢那种最单纯的出于动物的直觉的感情,结局的处理也很合逻辑。总的来说,一个19岁的小姑娘能想出这种内容而不显得幼稚还是很不容易的。

与爱无关

裂舌,为其诡异标题所吸引。图书馆人不多,温度正好不用开空调,噼里啪啦把一本书翻完。惊讶自不必说,如此痛快淋漓地把一本书(准确来说是一个短篇)看完,喜不自胜。书中主角两男一女,貌似是底层日本青年。不务正业、乱七八糟地混日子,身体发肤不一不被修饰到标新立异,性生活更不必提,随时随地结束生命也无所谓。拥有蛇信子一般的裂舌AMA深深鼓动了女主角RUYI的兴趣,在去进行“身体改造”时认识了店老板SHIBA。有SM倾向的SHIBA和女主角暗地里一拍即合。陪同朋友和AMA一起去逛,不意RUYI遭遇流氓,AMA一怒之下把流氓打死,并把流氓的两颗牙齿留给RUYI作为定情信物。逃窜后的RUYI在报上看到通缉令却没告诉AMA。RUYI要SHIBA做一个麒麟(和SHIBA右臂上的一样)和龙(AMA背上)的缠绕刺青,两个人顺理成章SM,SHIBA明显表达自己想要跟RUYI结婚的欲望,并要RUYI离开AMA。RUYI并未表态。日子在喝酒做爱中一天天过去,刺青做好,RUYI对裂舌的完成迫不及待,AMA也对其表达出深深的依恋。直到一天AMA未归,惊慌失措的RUYI告诉SHIBA后报警,两人却在数日后却不得不面对AMA被残酷虐待过的尸体。RUYI难以接受,加重舌环虐待自己,把两颗牙齿敲碎后混酒喝下,试图用疼痛麻木自己。SHIBA对其细致关怀,却被RUYI发现了他放在抽屉里与尸体阴部插着的同种线香。“哪怕杀死AMA的是SHIBA先生,哪怕侵犯AMA的就是SHIBA先生。没事的。龙和麒麟正睁大眼睛,透过镜子盯着我瞧呢。”明白自己无法承受两个对自己享有完全占有欲的男人的RUYI,以此使自己释怀。惊世骇俗,荒诞无稽,也许,但这何尝不是生存的另一种方式。远离所谓社会主流的人抱团求存。我爱你,如果你要离开我,我不在意将你杀死;我也爱你,不想和他分享你,因此我将他除去,这样你就只能和我在一起了。多么简单的逻辑。谋杀、悖德、罪恶又算什么,我们已经身处堕落的漩涡了,不是吗?人生已经残损,不必理会它是否更加破碎。看这书,何尝又不是放纵自己的过程。未被苦闷压垮之前,未被迷茫弄到窒息之前,冷静地翻开书本,默默感受铅字下的血与肉。

“东写西读”之《裂舌》

其实我们并没有前进多少。在面对这个世界的虚无和残酷方面。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好像是突然被卷入这个世界的,我们环顾四周,发现一切都并不如我们所想的样子,所以,只好将对外部世界的失望,转嫁到对自身的“摧残”上来。这种“自虐”的倾向性在心理学上早已不是秘密:既然奈何不了这个世界,只好奈何自己。痛苦既然无法被解决,只好将它部分的转移,哪怕这种转移是暂时性的自欺欺人,我们也选择了饮鴩止渴。如果我们能从《裂舌》中对“身体改造”的露骨描写的生理不适里尽快清醒过来,会发现,这个日本80后女生,即使有什么过人之处,也不过是换了一些作料在炒前辈们的冷饭而已。早在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们就以他们的放纵和对身体的折磨,宣告了他们的虚弱。纹身、滥交、酗酒、嗑药等等,所有能够帮助他们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折磨来转嫁内心痛苦的方式,都被用来当作对这个世界“视而不见”的暂时性“阴暗角落”。“听不到孩子的笑声和爱的小夜曲的地方就没有吗?”(P46)面对突然来临的生活,年轻人往往表现地像是一只暴露在阳光下的蟑螂,人类的高级只显示在,除了惊慌失措以外,他们还会通过逃避来掩饰。以另外一些“迷惘的年轻人”——“PUNK”作为例子,对身体和规则的彻底破坏,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武装之一。他们穿着磨出窟窿、画满骷髅的牛仔装。男人们梳着血红的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他们的鼻子上穿洞挂环,身上涂满靛蓝的荧光粉……似乎非要显得与任何人都不同,其实他们的做法,与小孩将鼻涕涂在脸上并无本质的区别,他们只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做这种事情呢?”(P91)他们并没有很明确的主观能动性,只想获得某种“确定感”,确定他们是被别人所感知的,确定他们是相对重要的。“存在的认同感”,对于“PUNK”和所有的“迷惘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彻底地重建的开始,当然,前提是他们能在对自己的折磨中活下来。“为什么会被那么强烈地吸引,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从这种无意义的所谓身体改造中,我到底想提炼出什么呢?”(P15)《裂舌》中的女主角RUYI只是一个“明明父母健在,和家里的关系也没有什么不融洽。”(P110)的普通女孩而已,但她恰恰缺少了对这个世界对她的认同感的感知,所以,跟许多“前辈”一样,只好选择对身体的折磨,通过对“痛苦”的感知,来获得自己“存在”着的体验。小说当中RUYI与AMA和SHIBA的三角恋看起来畸形而变态(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但在RUYI获知AMA有可能杀了人之后,爱情突然变得感人而真挚起来,她甚至半夜跑去买了染色剂为AMA改变头发的颜色以躲避警察的追查。(P47)并且,在AMA死后,RUYI的表现,也使他们的感情令人心碎,对RUYI来说,这个世界对她的“存在确认”死去了,生活又一下子变得虚无起来。从本质上说,本书与《在路上》、《麦田的守望者》,甚至《少年维特的烦恼》并无根本的区别,只是表现了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软弱和对生活的恐惧。看起来似乎很酷:“先给舌头挂上环,逐渐把穿的洞扩大,留出的舌尖部分用牙线呀鱼线什么的系上,最后再用手术刀或者剃刀把那里割开,这样,裂舌的全过程就完成了。”(P2)但这样的痛苦,与漫长生活当中的平静、琐碎、猥琐、无聊相比,似乎并不算什么。短的是折磨,长的才是生活。无论是激烈的PUNK,还是垮掉的凯鲁亚克,最后,都要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逃无可逃,是生活的另一套残酷。以小说最后的细节设置来看,比如说,RUYI和SHIBA终于以真实的姓名相互称呼了等等,他们应该是熬过来了,这让人觉得欢欣,同时,也使人想起非洲大草原上角马的迁徙,它们必须经过一条布满了鳄鱼的河流,冲过去的,活下来了,冲不过去的,很激烈地死了。人,也是这样。

一点感想...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看杂志的介绍...我是对日本的文学没什么研究的..只是因为“作者是史上芥川奖最年轻的得主”而买下来看的..这本书,我基本上是在地铁上读完的..不长..但是足够震撼..之后想想..自己很多时候也有这样的叛逆心理的...但是行动力方面..实在是太差了..当然...这种行动力是一种挑战...不仅是对自己..同样也是对于社会的...

随便写写

非主流的男女,怪异的行为,不能被世俗所理解的想法。裂舌,纹身,就这种行为本身就有着回到原始的意义,与其说,这种行为是对自己的摧残,以证明自己活过,还不如说是对原始生命的敬畏。可能在这里没有人会这么想,但是,我觉得,SM,杀人,性交,这些充满原始力量的表现,是他们证明他们确实存在的证据。小说里没有说明当时的社会背景,只把视角放在了一个小世界里,desire和他们的房间,外界的看法全都听不到,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么?作者没有说。他们这样的行为,代表了什么?生命变得廉价,误杀,谋杀,作者想要说的太多,但写出来的太少。就整个故事看来,作者采用了双线结构,在一裂舌作为大线索的基础上,用三个人之间的情爱故事做辅助线索。双线交叉,里面写出了主人公的迷茫,生活的无聊,没有刺激可以寻找。于是又回归到最原始的装饰。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RUYI让SHIBA在她背上刺麒麟和龙,但是不要眼睛,因为怕它飞走。这说明他缺少必要的安全感,对于她的身世,作者有简短交代,在这里不赘述。与其说这里是写ruyi的不安,还不如说是金原瞳自己的表达。 思绪有点乱,需要整理一下,想好了再说吧。

古典披上惊艳的外衣,一路狂奔

“裂舌,你知道吗?”“什么……哦,你是说给舌头分叉么?”“对,对,就像蛇和蜥蜴的舌头。人的舌头,也可以变成那样的。”这是日本小说《裂舌》的开篇。对于习惯青春文本的陈词滥调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开篇无疑惊艳,但我仍然心存疑惑,怕作者往下写的,仍然是无病呻吟、故作残酷的老东西。然而,1983年生人的作者金原瞳,却没有令我失望。在作者看似散乱的笔墨之中,其实暗埋章法,古典就这样披上惊艳的外衣,来了一次充满张力的狂奔。作者为整部小说铺设了两条明线和一条暗线。一条线索是主人公、女孩RUYI改造身体的过程,即“裂舌”——从穿小舌环到穿大舌环的过程和“刺青”——刺青师SHIBA为她设计并刺上龙和麒麟图案的过程。另一条线索是RUYI和朋克青年AMA、刺青师SHIBA之间的情感纠葛。这是两条明线,明线之下还盘结着一条暗线:AMA殴打街头流氓之后,RUYI对流氓是否已死警察是否会抓走AMA的忧虑,以及SHIBA可能杀死了AMA的疑云等等。几条线索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速度明快,并且不断交错,充满悬念。由此看来,金原瞳在题材上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诸如坊间热议的迷乱的性爱、怪异的舌环和刺青装饰、街头暴力、朋克等等,但是在笔法上,作者却似乎遵循了传统套路,扎实推进、步步为营。无怪乎“芥川奖”评委山田咏美说:《裂舌》中充斥着让自以为有良知的人的皱眉的小插曲,而其中所蕴含的是古典而纯粹的东西。何谓“古典而纯粹”?先来看明线。有人穿耳洞有人穿鼻孔,但是女孩RUYI却要穿舌环,甚至更进一步:裂舌。为此她付出了疼痛的代价,“舌头流血,没法吃饭”,她自己问自己“从这种无意义的所谓身体改造中,我到底想提炼出什么呢?”但就是这样的疼痛,有种迷人的魅力,那分叉的舌头,就像充满诱惑的蛇信子,骚动青春。看似窝囊的AMA,不也靠这种叛逆的“毒物”,吸引了RUYI的目光么?这样,“裂舌”线和“情感”线,第一次交错。“裂舌”之后,还要“刺青”。SHIBA先生是Desire(欲望)刺青店的刺青师,也真真正正是欲望图谱的描画者。相较腼腆的AMA,他对RUYI的占有欲昭然若揭,他和RUYI做完爱之后说,“你和AMA分手的话,就给我做女人吧。”这是“裂舌”线和“情感”线的第二次交错。裂舌也好,刺青也罢,说到底,是个诱惑,把读者向感情线上引。SHIBA先生利用扎舌环和刺青的机会,占有了RUYI。RUYI感受到了他那种动物性的欲望,这种欲望通过内在的气质,吸引着RUYI,隐忍而恐惧;而死时年仅18岁的AMA却不同,他把对RUYI的爱通过外化而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为捍卫RUYI,暴揍街头流氓一顿。SHIBA先生与AMA从来没有正面交锋,但是读者能从RUYI这个中间体那里,感受到两种欲望对抗的气氛。内在的诱惑和外在的暴力不断对抗、交错,直接导致了AMA的死。这样,AMA的死又触及到了暗线线索。RUYI从AMA暴打街头混混之后,就在想:“AMA好像完全以为和我是在交往,我要是提出分手惹翻了他,说不定会被他杀了。”对于SHIBA先生,情形似乎一样,RUYI对他说:“做SHIBA先生的女人,我会被杀了。”似乎死亡只是针对RUYI自己的警讯。但是,死的居然是AMA!死的蹊跷,甚至有可能被人强奸!峰回路转,却是风景异常啊……当然,如果一个文本只是具有故事性,似乎味道不够浓烈,而如果有隐喻,则浓艳芳香。作者老到之处,就在于擅长在线索里点缀隐喻。不断扩张的舌环、龙和麒麟的刺青、打碎的牙齿、名叫Desire(欲望)的刺青店、不明真相的死亡等等等等,让实实在在的故事,茏上一层难辨真假的迷雾,也为不同声音的解读,开辟了另一片空间。即便有人批评说金原瞳的故事写法很老套,但是用老套的写法承载一个新奇的故事,并且吸引读者,却是毋庸置疑的。其实,对于80后作者来说,讲一个惊艳的故事永远不是难题,但是会讲故事却是。把古典折腾成朋克,你玩的转么?

我生命中的裂舌

初次拿起它,扫了几眼,却也放下。对这种看似残酷的文字并不感冒。然而第二次遇见,却迫不及待地读完了。有时候那种或许可以叫做纯爱的东西可以让你泪流满面。然而不得不承认,这又是逃避生活的示弱者。的确,当我们无法控制生活,只好改变自己。甚至身体,灵魂。却也羡慕书中的RUYI,可以勇敢地把对AMA的爱,深刻在身体之中。然而,结局,还是回到真实的生活中。虚无的爱恋,随着AMA的死与消失,会慢慢变淡的吧。

其实跟刺青乱交SM自杀厌世都没关系

我觉得这是一本虐恋小说。如果归属到晋江文学里,那就铁定是“虐恋情深”那个类别,或者还可以沾点“强取豪夺”的边,当然不可避免的有点“春风一度”。但至于“很黄很暴力”。。。。我只能说定下这个标准的人,你对这个标准的要求也太低了。在当今网络文学盛行的年代,哪里还有所谓的前所未闻?个人倒是觉得,小说引人注目的并不是突然急转直下变成侦探小说似的开放式结局,或者充斥纸间对生活或绝望或麻木的抑郁氛围。回到最开始说的,我觉得这是一本虐恋小说。虐不是指身体,而是指心灵。所有你爱她,她不爱你,但又舍不得你;所有拼命逃离,以为爱的不是你,却逃离不了命运的嘲弄,到了最后发现爱的还是你;还有所有腹黑守候,运筹在握,机关算尽,最终美人得抱的那些:爱,恋,欲。这个故事很简单,简单到看过之后我能把它记很久很久;这本书里就三个人,少到那些人在之后一直在我眼前晃啊晃啊晃。有篇此书的书评,题目用的是张爱玲的话,太绝:“短的是折磨,长的才是生活。”尽管我认为套用此书并不适合——其实这里的折磨并不痛苦,长的也并不是生活。

男人给我数羊

看完小说之后,我给男人打电话说里面最浪漫的情节,虽然看完这书之后,走在天桥上我都害怕我的迎面会迎来一个红头发的男人,突然到你的面前伸出那个裂舌,想蜥蜴或者可以吞鸡蛋的蛇一样的舌头。最真实的感觉其实是,那个天桥是晃荡的,很不稳定。我说里面的女主角第二天要在身上刺青,男朋友拉着她早早睡觉,她睡不着,折腾来折腾去,然后男主角给他数羊。多浪漫的事情。我以为男人会很认同,结果他说,其实数羊是带有强烈的暗示意义的,美国人数羊,是因为羊的发音是sheep,而睡觉时sleep,但是别的国家如果数羊的话就是毫无意义的。多浪漫的事就被毁掉了。我还是带着有些戚戚然的心情回想着情节。故事任务很简单只有三个,书其实更薄,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可是女主角和男主角还有刺青师一直在我脑海里。到了最后的最后。是我读的第一个有些情节不能容忍的故事。现在越来越容易接触些人,离开某人,接着留下伤害回忆,爱恋。看女主角心急着想要裂舌,变成另一个人,身体的变化是跟着这个变动的时代连接在一起的。有时候不能改变的时候就只有真正的适应而已。边看这集的gossip girl 边写纠结死了。B要和d在一起了。我的个去的!!!!!!写完了

至此I‘m Climax ,去哪里找那个S?

午夜,我装着你的灵魂,带上耳机,读这本书,腰封上的简短话语吸引了我,我才把你带回来。当然,封面不足够漂亮。内容不足够精致。      可是,不得不承认,I‘m Climax。      我希望遇到SHIBA先生,他用他充满S的眼睛看着我。我承认,我对Savage的渴望越来越严重了,我体内M的血愈加畅快的流淌起来,在从前,我总是在那样孤独寂寞的夜晚,用舌间抿掉流下的泪。我不是朋克女,也不热爱刺青或者其他残忍对待自己肉体的方式。但是,我体内M的血却不停的翻滚。我渴望有人拽着我的头发,看我面部扭曲的表情,我希望我的手被倒束着,像故事女主角一样,我看见那S在失暴,爱的暴力,我便潮了,不需要任何抚摩,真简洁。虽然,我也是个正常方式也上得去的女人。         我也希望我有一天,我也能够在Climax时,流着眼泪,表情扭曲,被撕裂。凌晨3点,我手捧《裂舌》,夹紧双腿,妖娆的扭曲身体,I‘m Climax。      Please gave me Mr. Savage,but please don't leave a scar.I love smooth white skin and delicate,but deep down I am still the blood flow with "M".         Please gave me Mr. Savage.

难以理解的生活还在继续

一句话总结:“用SM、身体改造、青少年犯罪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出了信仰缺失环境下成长的迷失的一代人的故事。”不稳定的工作,没着落的生活,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走着。杀人犯大多时候也平常,跟杀人犯生活在一起也不代表什么,但是总会给人带来一些恐惧感。就算结果明了,混乱还会继续。对一个文字痴而言,我喜欢它的语言:“是的,AMA死了。在遗体安置所里看到的AMA已经不是人了,而变成了一句两句······这样叫的尸体了。”

关于,SEISYUN。

其实很多人对这本书都抱有反对的态度。内容的描写的确很露骨以及不为世俗所接受。记得这本书刚在书店上市的时候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买回家一下子就看完了。结论就是我很同情RUYI。真的。其实说不准里面谁对谁错,一切都是因为太年轻,因为太多的诱惑,因为人的私心。所以会犯错误,所以是以生命为代价去为自己的青春买单。内容写的十分现实,一点点的揭露了罪恶的本质。在最后明白原来是SHIBA先生杀了AMA,心里一阵悲凉。故事就这么结束了,可是RUYI的悲哀却永远也结束不了了。

于我的现实体验与阅读经验而言,小说无疑是充满着超现实的意味。表象就是,直接的富有冲击性的略带SM色彩的性爱描写,以及满布的令我等“小男生”心感惊悚地“穿孔、裂舌、刺青”的过程。若果这便是“伤痛文学”,倒是贴切。因为故事中的所有角色一旦笑着,都让人觉得悲伤,而当他们都痛着,却又能察觉得他们心中的快意。这样的剥离于我们大多数人生活体验的纠结矛盾,莫非真的是存在与日本这等超文明社会的特产?又或是,我们如今所在的这片土地上,也有着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黑暗力量在人心里隐而不发着?安逸产生无聊,继而引发迷幻,催生虚假,那麽,难道真的只有痛苦才是真实存在的?难道只有以痛苦才能驱散那些自认不真实的无意义的日子?Ruyi追求的是什麼?自我价值?自我存在的意义?然而在我看来,她不过是在找寻着一直就已经存在于自己身上的东西而已,只不过这东西早已被她自己掩埋得很深,以致于看似从不存在。所幸结局中她看似找到了想要的一些东西,也许只有暂时的意义,但至少痛苦之后的安逸能够带来一点点阳光,至少暂时地,可以看清前方的路。

叛逆?純愛?

看''裂舌'',也許就證明了鄙人看書時的一種窺看心理,像我這種的,其實暗地喜歡朝向叛逆,偷偷地窺看這點點的刺激。正因為此,當初把它捧回家的時候,就是被那些身體改造、裂舌、擴張耳洞、紋身的內容所吸引。懷著探究精神,哈。然而當慢慢細閱時,才發現了這樣的故事情節可能比電視劇的情節來得單純、簡單。是不是驚世駭俗?我也不太知道。其實,把一切刺激性的內容拿掉,人們還會不會談上驚世駭俗呢?可是,無論如何,書中確是表現了一種代表年輕世代的新氣象,或許是放縱,或許是寂寞,或許是殘酷。結局的暗示也太明顯了吧?是故意的嗎?

新鮮的不明確

昨晚剛看完,那些刺青舌環等東西,徘徊在腦海.我覺得故事尾收得差不多時候了,女主角描寫愛上兩個人的感情,有種新鮮的不明確我覺得女角除了那兩個人外,不會再愛上其他人了,->舌洞擴張到00G,湍急小河變成海洋,我的人生也就完成了.

高中就看过的重口味

高中在学校图书馆看到的时候,还是和其他几个小说拼在一起的作品集,没有现在独立装订。当时看了,嗯,也算普及知识吧。。。尴尬。那时候读的名字叫“蛇舌”,这本叫裂舌。但是蛇舌这个名字更恶心一点。。。买来又是有塑封,恩,蛇舌裂舌,大概有某些关系吼~而且又比较小,比较短,懒人看书总是有这样的考量。所以,要是你那天实在闲的没事了,可以挑来看看,看过就往。买来看发现是一样的故事再努力回想,发现除了色色的部分,其他我都不大记得呢,包括莫名的结尾。看来我还是很有色心!

孤独-《裂舌》

这确实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也确实很符合日本文学的基调。咋一看语言实在很普通,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的强大之处:普普通通中悄悄潜入你的心底,并且引起波涛巨浪。我们不能不承认书中所描写的刺青、舌环、做爱、SM很残忍也很生动,作者并不是有意识要去刻意突出什么,也并没想过这一本小说会获得芥川奖,但就是它那华丽的单纯之爱所带来的孤独,引起了现今大众读者心中那不约而同的共鸣吧。


 裂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