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孤独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爱情/情感 > 鲤·孤独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539929064
作者:张悦然 主编
页数:206页

作者简介

《鲤·孤独》以“孤独”为主题,以当下青年最关注的日本流行文学里的强烈孤独感为引子,展现和挖掘了女性“孤独”这一心理状态的不同侧面。
收录了日本畅销作家青山七惠、八零年代作家张悦然、周嘉宁、安意如,七零年代作家周洁茹,台湾女作家胡淑雯的最新小说和随笔。其中有中、日八零后生活和内心状态的展现,也带来了七零年代和八零年代作者和作品的碰撞。

书籍目录

锲子  卷首语 张悦然 沙龙 扶桑岛上的青春札记 周嘉宁 唯有死者永远十七岁 黎戈 在一个人的好天气里,把自己渐渐晒干 和泉日实子/沈大成角色 世界上的第三个人  波咯咯镜子  禁忌之书 马良视听 一颗麦穗,一道阳光  于是 我是站在镜子前的一个回声  小庄星相 水瓶座的伍尔夫·乌斯河上的漂流瓶 张悦然 十二星座的孤独 静电鱼态度 最孤独的职业·夕阳西下,我孤身一人 张优优 孤独者的供词 《鲤》编辑部 发条断了  红鸾 星期二的下午空茫茫  deerplay小电影  晨晨昏昏,日以继夜随笔 一样花开为底迟 安意如 我的生词簿 河川敷小说 一个人的巴黎 青山七惠 好事近 张悦然 事后烟 黎紫书 浮血猫 胡淑雯 湿漉漉 周嘉宁 四个  周洁茹

前言

  卷首语  文/张悦然  坦白说,做这样连续性的主题书,是一件很难下决心的事。我懒散惯了,不愿意对自己之外的任何人负责。可是有一个隐约的心愿还在:每当看到好的小说,令人感动的照片,都觉得应该找个漂亮的容器,将它们盛放起来,让大家看见。它们的美也能交相辉映。  对美好的事物,我们都怀有一种责任感,于是互相说服,互相鼓励,终于开始着手制作这样一个容器。它是优雅的,却又很尖锐。它是从容的,却又很剧烈。它是天真的,可是正在慢慢地走向沧桑。它是告别了一次又一次,挽留了一次又一次的青春。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合理而健康地挥霍青春,才不算浪费。  少年时的写作,更像是一种蒙克式的,带着两只黑邃的眼眶,双手捧起头颅的呐喊。因为孤独,只想发出声音,尖利而响亮的声音。可是它们只是零散的音符,力量幽微。后来渐渐才知道,回声和共振的重要。是它们把音符连缀起来,绵延下去,成为一首乐曲。我们只是记得呐喊的姿态,很快便忘记了它迸发出的音符,可是我们会长久地记住一首乐曲。因为它有了旋律,成为生命。于是我终于明白,一个群体的重要。我需要你们,和我一起披着青春上路,茁壮地呼吸,用力博取时间。我需要你们,与我一同被写入一支乐曲。  “鲤”,是这个容器的名字。它是最质朴又最妖娆的造物,从灰扑扑的古老传说中走来,每颗鳞片却都闪闪发光,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大河世代流淌,龙门高高在上,从芸芸众生中来,抵达无人之境,也许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Newriting。梦到鲤鱼是吉兆。几年前我在一本小说里,曾经这样写过。小说写完了,和它的缘分却好像刚刚开始。  有关这本书,有太多的话可以说,但我必须节制,总是想说是因为我太孤独了。决心做这一书系,也是因为太孤独。在制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更多更孤独的人。孤独原来是如此辽阔,如此恒久。这本书是献给孤独的,我们强大而温柔的敌人,这本书,也是献给你的,在某个深夜,我曾看到过你。彼时我在和我的孤独作战,而你正和你的孤独对峙。我们忽然被打通了。孤独,原来也可以是一座鹊桥。

内容概要

张悦然,山东济南人。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从14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收获》、《人民文学》、《芙蓉》、《花城》、《小说界》、《上海文学》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作品。2001年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3年在新加坡获得第五屆“新加坡大专文学奖”第二名,同年获得《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奖赛”二等奖。2004年获第三届“华语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05年获得春天文学奖。长篇小说《誓鸟》被评选为“2006年中国小说排行榜”最佳长篇小说。
已出版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葵花走失在1890》、《十爱》。长篇小说《樱桃之远》、《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图文小说集《红鞋》等。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章节摘录

  是眼睛上画着四角星的小丑,是开夜班飞机飞过陌生城市上空的圣埃克苏佩里,是站在大卖场门口穿着狗熊衫的叫卖者,是铁路上的扳道手,是动物园里的饲养员,什么职业让人浸泡在孤独里,什么职业需要一颗孤独又敏感的心,什么职业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  [最孤独的职业]  夕阳西下,我孤身一人 文-张优优  小吕,电影院放映员  摄影一旷粱玉  《赎罪》里塞西莉亚在伦敦郊外的家中等待迎接哥哥的晚宴,二战的血雨腥风已在暗中酝酿。在夏季溽热的空气里,墨绿轻薄的裙衫在古堡的走廊间周旋,娇妖如池塘深处的水草。她嘴唇颤抖,胸膛起伏,颈项上动脉的跳动依稀可见,甚至皮肤上毛孔的一翕一合,都暴露出她的焦灼。在昏暗的书房里,她和她的男人开始了一次似乎永无餍足的吻。  透过放映间的小窗,光折射在小吕的视网膜上。第一次站在放映机前看放映厅的银幕时,小吕顿时丧失了距离感,他感觉银幕离他很远,但仿佛能感到画中人的鼻息。一个人在阴森的放映间,他感到一丝寒意,一种无端的恐惧。  塞西莉亚的嘴唇还在银幕上和她的男人纠缠着,这个公认的最摄人心魄的性感场景,小吕已经看了数十遍,不过他并不关心银幕上女人的爱恨情仇和多舛命途,甚至那张迷人的脸和难舍难分的吻也没能打动他。他不是《天堂电影院》里的那个老放映员,没那么多情。小吕21岁,在这家五星级豪华影院的放映间里工作了整整三年,攒了一脑子斑斓的单张胶片,起承转合组织妥当的故事一个也没有。  这家影院三年前开业,建在城中号称“亚洲最大Shopping Ma11”的五层。售票大厅装璜得气派、梦幻,有洛杉矶的好莱坞山模型,有本土影星签名的石雕,咖啡厅如同太空船舱,通向每一个放映厅的通道都铺着大红的地毯,霓虹闪烁,走进去如同去参加一个名流云集的颁奖礼。  小吕每天上班都会穿过这个硕大的售票大厅,绕到咖啡厅背后“观众止步”的门前,乘员工内部电梯来到放映厅楼上的放映间。打开放映间铁门,所有光线隐去,只有荧光灯发出幽微的白光,像是钻进了地铁的隧道。7个放映厅排在一个半圆的弧上,放映间在这7个厅的上方,是一个U型的通道,中间是存放胶片的小仓库。这7台放映机同步放映不同影片,而放映间只需要两个放映员。每天早上小吕揭开机器上的苫布,拖着气泵,清洁每一台机器的机箱。头一天拆下来的下线影片的拷贝已经在仓库里了,今天会有电影公司的人来取,交接曰志里有晚班同事的留言。上午十点前,只有两个厅开放,十点后,7个厅全部开始放映。小吕每隔15分钟要在放映间里巡视一遍7台放映机的情况,透过小窗看看厅里的情况,他就是这样积攒下了众多的“单张胶片”。  影城一天下来放映影片40余场,小吕一个班7小时,负责放映20余场。在空调系统的噪音下,他和他唯一的同事都不怎么愿意说话,甚至7个小时下来一句话都不说,只是默默地巡厅、检察机器、接拷贝,从一个窗口的缠绵悱恻,到另一个窗口的刀枪杀戮,再到一个窗口的嬉笑怒骂。小吕从不进影院看新上映的电影,他看那些碎片就看够了,完整的故事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就像他自己的故事对画中人和影院里的观众一样无足轻重。  小吕家乡村里的人都姓吕,他是家里的老三,唯一的儿子。父母和两个姐姐都很宠他。小吕小时候最想做医生,姑姑和堂哥堂姐都是县医院里的医生。高中毕业,他跟着表哥卖药,到处跑,联系客户,干了没一年,他也不打算卖药了,他从小内向,怯生生的谈不来买卖,自己也难受。这时候他外出打工的儿时伙伴告诉他电影院放映员的活儿不错,轻闲,还能学技术,19岁的他就来到了这座城市。在电影器材公司办的培训班里上了两个月的课,考了资格证,赶上这家影城开业,就进来做了放映员。  电影放映员的故事,不是《天堂电影院》的版本,也没有开着摩托到山里放露天电影、被村里最漂亮的姑娘暗恋的桥段,小吕的故事可能有点反高潮。小吕小时候也是在村里看露天电影长大的,夏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搬着板凳出来,放的基本都是古装武打的港产片,后来村里的小孩都改去录像厅看录像了。小吕的女朋友是从小的伙伴,在这个城市里的网吧打工。小吕最喜欢的电影演员是成龙和李连杰,至今都是,最喜欢的电影类型是动作片,最爱看的场面是枪战。这个故事的收梢似乎更加反高潮了。  小吕觉得他还会继续做放映员的,除了“轻闲,还能学技术”外,他已经习惯了独自在隧道一般的放映间里穿行。他趴在另一个厅的小窗前察看银幕画面,真巧,塞西莉亚再次拦住了她的男人的脖子,吻了下去。小吕转身走开了,另一个厅今天上了新片,是讲水怪的故事的。一张新鲜的脸孔,哪怕是头水怪,也比一张出现了上百次的美女的脸更吸引人。欢迎来到游乐园  许莉,游乐场管理员 摄影一高鹏  这座游乐园位于古城东南,依湖而建。那地方本来是明代修外城时留下的一片窑坑,五十年代植树造园修湖,梁思成起名“龙潭湖”。后来园中修建了新鲜刺激的大型游乐园。城南自古是贩夫走卒平常百姓谋生度日、消遣娱乐的场所,就像大萧条前布鲁克林南端的柯尼岛之于纽约的穷人。  这个北方城市的春天多风,植物尚未发芽,过了一冬的枯枝掩映着油漆斑驳色泽暗淡的摩天轮和过山车,有铁轨纵穿游乐园,时而有簇新的城际列车呼啸而过,这座萧瑟的游乐园就像是个被遗忘的梦幻王国,倒是火车上乘客的窗外奇遇。  换好工服的许莉捧着水杯,沿着铁轨旁的小路走到了自己的岗位——“大摆锤”工作台。从她工作台小房间的窗口望出去,是一片干涸的湖底,湖底的泥土被压出很多条硕大的弧线,阡陌纵横。窗外还有一座巨大的双层旋转木马,旋转木马建在一匹巨大的马背上,马本来是半潜在湖中的,而现在却像搁浅在了旱季的河床上。  游乐园还有15分钟开园,许莉已经清扫了机台,擦拭好座椅。之后,她按下按钮,合闸试机,“大摆锤”开始了这一天的第一次运转。机器轰鸣,摆锤的两臂缓缓升起,同时两端的座椅开始缓缓旋转。机械空转两次,检查无异后,她走进不足6平米的工作间,打开运营日志,等待这天的第一个游客。  许莉的水杯里漂着几朵玫瑰花,身边备着喉糖,她怕跟游客说话时嘴里有味儿。她化淡妆,栗色的头发扎成马尾,辫子从工装帽后掏出来。她觉得自己做的是服务行业,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  不是周末,园内游人稀少。第一批客人在开园半小时后来到许莉的机台,一男两女,外省青年,他们彼此之间很少讲话,只有男孩子说几句鼓励两个女孩的话,两个女孩很兴奋,红着脸笑着把票递给许莉。许莉一边在票面上打孔,一边给游客讲注意事项:“请把书包、手机、钥匙等物品放入储物篮;有心脏病、高血压、晕车的游客,请不要乘坐本项目。”许莉的语调标准、语气和善,无可挑剔,如同一台按下播放键的录音机。  女孩坐进座椅,许莉放下座椅上的液压安全棒,系好安全带,回到自己的工作间。她按下按钮,摆锤的双臂缓缓上升,打开音乐播放器,舞曲突然在安静的园中响起。她对着麦克风说:“游戏开始,本次游戏时间是3分钟,希望您能坚持下来。请您放松,不要紧张。如果觉得害怕,请大声喊出来。”仍IBgN同一台录音机般标准。  两个女孩的长发在风中散开,她们紧闭着眼,等待旋转速度加快。许莉在运营日志上记录下开机时间和游客人次。“大摆锤”一次可以乘坐30人,但在淡季,每次开机通常都只有三五个人。  女孩的尖叫声被飞转的机器抛高,又拉低,在机器的轰鸣中淡入,又淡出。许莉端起玫瑰花茶喝了一小口,她不能喝太多水,因为不能随便去厕所。游戏结束,摆锤降落,机台陷下的铁板缓缓合闭、升起。许莉的声音在喇叭中响起:“游戏结束,您可以解开安全带,安全带位于您身体的右侧。”说完她走出工作间,替两个女孩拉起液压安全棒,提醒她们带齐自己的物品再离开。  许莉每天八小时的工作由数十次相同的循环构成,每次乘坐的人数不同,游客也是形形色色。有的会害怕,嘱咐她:“您可给我系好了。”有的自然high,上去就大喊:“给我来点儿音乐!”有的会呕吐,在半空中就吐。但对许莉而言,每一个循环都是一样的:检票、注意事项、按液压安全棒、开机、注意事项、解开安全带。他们的惊恐和欢乐都与她无关,她只是这座擎天机械摆锤的一部分,她的声音都能保持统一波长和频率按时播放。  许莉在“大摆锤”不到6平米的工作问干了2年,自己只玩过一次,晕得难受,下来就赶紧找冰吃,压住恶心。她至今看“大摆锤”转起来的时候,都觉得头晕。一个人工作,没有游客时,也只能干坐着,不允许看书,不允许带手机。许莉早就习惯了。  许莉和自己的父母住在城南离游乐园不远的地方。和游乐园里很多员工一样,她是土生土长的城南人,小时候就在龙潭湖玩耍。许莉每天 下班后不爱看电视,她喜欢看海岩的小说。  她对这份工作还算满意,只是越到周末和节假日,越要按时上班。“六一”儿童节,很多父母带着自己的小孩到游乐园玩,许莉按安全液压棒按到手掌生疼。看着这些小孩在父母的陪伴下玩各种机械游戏,许莉坐在西晒的工作间里,汗水濡透了工服,在这样的欢腾气氛下,她却发起了呆。  飞越疯人院  小姚,精神病院护士 摄影一高鹏  小姚是这个城市里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病房护士。他从17岁开始,在这儿干了9年,他偶尔也会跟别人介绍说自己现在的头衔应该叫“护师”了,不过他对这些称呼都无所谓,哪怕叫他“护工”他也不反驳。  护理记录他写了9年,不过每次他会琢磨把每个病人都写得不一样一点,哪怕只是很小的差别。  小姚是这家医院精神区传染科的病房护士,这个城市里几乎所有携带肝炎病毒的精神病患都在这儿。医院规定手机不准带进病房,有的同事会偷偷带,但是小姚从不带,也没什么电话找他,当然,主要是因为他嫌病房脏。他洗手洗得很勤。  他的病房里有88个病人,白班的时候有6个护士,夜班的时候有3个护士。如果上白班,他就早上8点去交接夜班,如果上夜班,他就早上8点等着人来交接白班。和他白班夜班都在一起的是他的同事志新和李姐,还有38个病人。和小姚的9年相比,他们大都是这里真正的老资格。  白班的工作从扫床开始,病人被集中到饭厅。扫完床,洗手。  推紫外线车消毒,三间大病房,三间小病房。再洗手。  然后给他的88位病人测血压,这需要他和李姐一个小时的时间。洗手。  小姚吆喝一声:“活动去啦!”38个病人鱼贯进入活动室活动,活动室里有乒乓球,健骑机,但病人只是神情淡漠地走来走去。医院不准护士参与这些活动,小姚也没有兴趣,他也只是神情淡漠地走来走去。  天好的时候,小姚会带病人下楼,在院子里做手工、玩传球游戏。他眯着眼在阳光下看着他们,觉得和在幼儿园看孩子一样。只是病人同样没兴趣,不断有人走来问小姚,什么时候能抽根烟。因为打火机都收在小姚那儿。小姚也想抽烟,但迫于医院规定,只能抽空躲到厕所和更衣室里抽。  有时候他和病人聊天,有时候他一个人发呆。有个老太太,在这儿住了26年了。小姚问她:“我是谁啊?”老太太眼皮都不抬:“你是小姚。”“小姚是谁啊?”老太太还是不抬眼皮:“关老爷的儿子。”后来小姚也不问了。  举动激烈的通常是新病人,需要小姚去“约束”,专用的绳子每根两千块钱,虽然小姚很瘦,但用这种绳子约束病人并不困难,再说他是熟手。但也有例外。两年前,病房来过一个一米八的小伙子,特壮,抑郁症,被害妄想,有冲动伤人倾向。犯病时小姚照常用绳子把他约束在床上。病人把绳子挣松,小姚过去紧绳子,病人突然用胳膊勒住他的脖子,翻身把他压在病床上。他也试图翻身压住病人,但只是在床上打了个滚,还是被病人死死地按在床上。窒息,脑子里是一片盲眼的白。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坠进了那片白里,过了很久才有人拉他出来。  小姚夜里睡觉很轻,如果他睁开眼,那一定是有病人站在他的床前在黑暗中望着他,但他早已经不恐惧了。十年前他在护校实习,第一次进精神病院,所有病人游魂一样溜达,他心里发憷。前辈告诫他,踏进精神病院的门,要时刻记住,他们是病人,他们的举动都是病态的,不要琢磨,不要去想。他们是在警惕疯狂的阴影跨越医护和病人之间的界限。他也不断这样告诫自己,但是朋友还是说他“越来越疯”,可能是因为他会给朋友学病人犯病的样子。其实当他走在街上时,他觉得街上所有的人都不正常,他觉得并不存在真正的健康。  小姚的工作安排是这样的,一个白班加一个夜班后,连续休息三天。他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和他一组工作的志新和李姐都四十来岁,他们喜欢聊股票、基金和孩子,小姚完全没兴趣。下班回家,也是一个人,打开电脑玩游戏,玩到天亮。他没有周末,休息时间不固定,跟朋友疏于联络。他自己在家玩,把自己弄得挺忙叨。他喜欢拍照,常到他家的房顶上拍自己的小猫。他在厕所里洗照片,看着相纸上的影像一点一点显现出来,他觉得挺有意思,有时候他会有点儿伤感,因为这些照片只有自己一个人看。有一阵流行打台球,他就自己买了一个标准大小的台球案子,放在家里,自己玩。现在他也很少碰球杆了。  小姚没有女朋友,除了同事,他接触的姑娘很少。精神病院双职工特别多,小姚管这个叫“内部消化”。以前他不想在医院里找同行,但是现在,他在医院饭厅吃饭的时候,也会看长得漂亮的姑娘。小姚也谈恋爱,但是关系总是很短暂,15天,一个月。有时候和姑娘约会看电影,进场的时候还挺好,散场的时候他就无端觉得,不想再交往下去了,回家就给姑娘发短信,说分手。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想好了。小姚喜欢圆脸的姑娘,因为他自己很瘦,他觉得胖点显得健康。  他想,自己要不是这个性格,早不干这行了。但自己是什么性格,他也想不清楚。  春节除夕夜,他在医院上夜班,像往常一样在病区里拉二胡解闷。忙完病人返院,已经11点了,志新和李姐开始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打电话拜年。小姚自己躺在病区的床上,看着窗外的烟花一个接一个地炸开,突然特别希望有人能给自己打个电话,他破例把手机带进了病房,但是始终没有电话打来。他觉得自己,真可悲。  长大之后的孤独,却是所有的灯都换成长明灯,环顾四周却空无一人。  星期二的下午空茫茫 文/deerplay  我们曾经最讨厌星期二下午。  每个星期二的下午,不停地转台转台,电视屏幕上都是寂静无声的彩色条纹。所有电视台都有预谋般地集体停播,我们不知道这是因为全国电视台要在那天下午检修,只知道我们最讨厌星期二的下午。星期二的下午呆在寂静的小屋子里,默默地等待六点钟的到来,六点钟夜幕降临,电视机壳里重新跳出画面来,我们仿佛并不在乎那些画面是什么,只感到在那个瞬间,我们把孤独从心脏和血管里狠狠地挤了出去,我们又轻易地雀跃起来了。  因此我们感谢贵州台,贵州电视台在每个星期二的下午依然播放香港电视连续剧,它就像是一艘翘首等来的小皮筏子,把我们从一个人落难的孤独小海岛上接走。我们是独生子女,我们曾经轻易地就能把孤独赶走,我们总是为那些微弱到不足挂齿的欢乐雀跃,我们无所畏惧,只害怕星期二下午的那段空白时光。  午睡永远无法结束  那时我们被强迫午睡,长辈们希望我们的生物钟像植物一样好,可是现在当我们颠倒日夜,凌晨睡下,中午起床时,还会恍惚记得那些寂静的午睡时光么?  在幼儿园里,我们像热水瓶一样被整齐地排列在草席上,盖着从家里带来的毯子,妈妈们用线在上面绣了我们的名字。虽然睡不着,但是不敢动弹,死死地闭着眼睛,听见窗户外面蝉在永无休止地鸣叫,时间的流逝变得异常缓慢,而所有的神经触觉则变得异常清晰,老师的走动声,隔壁小孩袜子的臭味,草席咯吱着皮肤,一切感官体验都被放大,默默地想:为什么我们不能睡去,睡去的话,就不用忍受这无比孤独而漫长的午睡时光。  ……

图书封面


 鲤·孤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0条)

  •     好奇,源于我错乱的记忆。一直以为这书是《半边天》主持人张越所著。只因太过欣赏她,以至于买书时竟没注意这书是另外一个人写的。封面的确好看,低调的华丽。简介写的很好,孤独,谁能不孤独?谁又不孤独?只是好看的封面却没遮住书中颓废糜烂的调调和灰暗的文字。读过《挪威森林》,老爷子的书挺耐看。鲤的前几篇似乎都在怀念老爷子,也试着用春树的调调写下点文字。可惜,除了离谱的想象外,看不出什么深刻的东西。关于星期二的下午,读到它们,脑海里像放电影似的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很清晰很温馨,那时候的我们是孤独的,一种单纯的,只要有伙伴有游戏机就可以抛却孤独的快乐时光。个人认为,整本书中这一节是写得极好的。其次就是《四个》。再来说说别的部分。我总说,这是一个疯狂的社会。有人白天睡觉晚上精神,有人汉字还没认全就叫嚣着普及火星文,还有人红衣服绿裤子鸡窝头玩着非主流和另类。再问,孤独是啥?孤独是唧唧歪歪无病呻吟要人陪?是搞同性恋情以排解内心孤单?是看到生殖器官和经血就能抵御孤独?还是纯洁的小女生怀着一颗纯净的心给猥亵过她的失禁的老头子洗澡就能忘记孤独?这就是这本书给出的“孤独”的答案。哎,我还是不够变态!
  •     我心里的孤独在飞快地膨胀,简直就像一只肥猪似的。——三岛由纪夫关于孤独我常常觉得,青春这个词已经离我很远了。比如在燠热的夏夜里,可以一个人无所事事地在户外模糊的天光下坐上半天,内心空空荡荡,没有寂寞、哀伤或苦闷等任何稍稍过激的情感,却也并不感到无聊。这种状态,可以说是孤独得完全无动于衷吧,或者说孤独得已然忘了有孤独这回事。还记得看青山七惠,是在去年北京深冬最冰冷的天气。同样是一个人,在与世隔绝的房间里,一场重感冒让我头痛欲裂、呼吸困难,整个身体几乎动弹不得,那感觉就像是要死去一般,也一直很可笑地担心自己会就此挂掉。尽管两眼昏花,却还一面顽强地抽着烟,一面看完了那本粉绿封面的小书。在青山七惠白开水般清淡微温的文字中,我得到了预期的慰藉。而在某个昏睡醒来的早晨,居然不经意地瞥见窗外屋檐上覆满了新雪。这时候,我感到自己慢慢地,又活了过来。这么说,孤独是什么呢?孤独是在昏天黑地的日子里只有有毒的香烟是唯一的陪伴,孤独是《一个人的好天气》这样一个温暖的书名足以支撑度过的仿佛永无休止的病中时光。而在其他大部分时间里,孤独很缓慢,很轻忽,不易察觉。它的重量和质感,有点像灵魂本身。以上这些跳脱的思绪,都是在读《鲤•孤独》的时候奇怪地跃出,因此写在前面。关于《鲤》《鲤》这个书系,比我想象中好太多。更确切地说,我没想到它于我——一个出生在80年,大学时喜欢过安妮宝贝和石康,欣赏成熟后的韩寒,但却没有看过张悦然和周嘉宁的人——也是适切的。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或许是,和那些贴着青春文学标签的mook不同,它的定位和气质在我看来都是后青春期式的——尽管还残留着些许青春的青涩和矫饰的味道,但也已经磨砺出了棱角分明的理性。因此,它才能既尖锐又从容,剧烈但是又懂得节制。它的理想仍然是朝向浩渺苍穹的无涯处,可这理想的另一头,已经被结实地栓在了大地的木桩上。从篇首的“沙龙”开始,周嘉宁和黎戈怀着成熟之后的淡定去回望和缅怀那些青春期的阅读,村上春树、吉本巴娜娜,他们都曾是这一代文艺青年心中的至爱。这情形有点像出嫁后的女子翻检旧年闺中心爱的衣物,尽管那时节有点恍惚了,但因为隔得并不是太久,还没到意兴阑珊的份上,所以那些关于纯粹与激烈、虚空与怅惘的青春回忆,依然能激起胸腔中最温暖的泪意。曾经从青春哗动的沼泽里死里逃生的人或许都会同意,在一场史无前例的热病之后,在疟疾般时而冰冷时而灼烧的体温逐渐退去之后,这样一种追忆和缅怀的温度是恰恰好的,如同高潮之后的摄氏37°2,残留着激情的迹象,带着一丝温柔,一丝倦怠和一丝清醒。另外两个我喜欢的栏目是“镜子”和“态度”。马良的摄影风格是带有视觉刺激性的,它们让我想起歌特金属,盛大的荒凉和华丽源归一处,温柔中又潜藏着凄厉的暗影。它们无一例外地有着郑重的形式感,这种观念和影像的叠加显然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但因为其中承载了摄影师的思想和灵魂,因此是重的,意味深远的,并不流于单薄和表象化。而在“态度”这个部分,我欣喜地发现,“80后”,这个曾经暧昧不明的、被一些所谓的成年人激烈批判过的身份代名词,渐渐呈现出了它的更加清晰和完整的内涵。不仅仅因为这一代人早已长大,可以以回望的姿态去圆熟地追述和总结他们的童年和青春,更因为这一代人中最平凡而真实的部分被纳入了《鲤》的观照视野。无论是关于孤独职业的采访,还是“孤独者的供词”,其中袒露的都是普通80后的生活状态和存在状态,而他们被置于青春叛逆的标签与社会认同空缺的尴尬中悬而未决的身份,已经被忽视了太久太久。这种形诸文字的真实纪录,可以说是我在《鲤》这本更靠近纯文学的mook中极其意外的收获。最后要说的,当然是后半部分的重头戏——小说。如果说这本书的前半是成年的80后对着这个世界重新发出的声音,是他们真诚而无辜地,并且已懂得如何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所做的表白,那么,后半的小说则更像是一部四重奏的女性主义宣言——女性作家、女性题材,女性的性别意识和性别姿态(除了青山七惠的一篇之外)。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张悦然的《好事近》和胡淑雯的《浮血猫》,这两篇不仅技法娴熟,整体性的把握更强,而且是将对性别意识,乃至过往被归入混沌中的生命意识的探索推向了纯粹的极致。我一直以为,女性作家书写纯然真实的对身体的感受,需要的远不只是袒露的勇气和决绝的姿态。所以,那些被大量复制的所谓女性写作或身体写作,曾经让我失望过。但在《鲤》这里,我看到了某种新女性主义式的锋芒与才华。很奇妙地,对应于走向成熟的80后为80后模糊的身份正名,这里发生了另一个层面上的正名——有关于女性主义和身体写作。作为创作者,她们显然已经超越了这些陈腐概念的束缚,但是她们表现出来的对生命最底处和深处的幽微感应,却仍然是,也只能从身体这个有性别的容器中生发出来。而她们也幸运地具备了卓越的叙事能力和文字才华,能够成功地把握这种与自身性别记忆及性别体验息息相关的题材。老实说,我有点害怕这些故事。因为它们唤起了我对久远的少女时代的回忆,甚至包括其中极其蒙昧晦涩的那部分——那些曾被用力压制在潜意识中、试图忘却的成长暗影或禁忌,它们依然如此尖锐、突兀,和俗世的规则格格不入。可是也唯有阅读和感应,能够慰安那一份永恒存在的孤寂之感。《鲤》带来的孤独原应如此吧。它让我们的孤独变成一大群孤独中的小孤独,因此显得不再那么寒凉、萧索,一意孤行。在激烈的青春真的越走越远之后,偶尔会有摄氏37°2的体温让人泫然欲泣,这已经是在这个渺茫的尘世上不可多得的幸福了。
  •     写得很阴暗可是我不觉得孤独是阴暗面我以为张悦然可以写出很阴暗可读者看后会想找温暖感觉的文但我堕落以后好象没有站起来的勇气只是沉沉地陷下去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这本突然就读不进去了。。。
  •     床头读物
  •     这书几年前在家乐福买的,当时一次买了三个系列,孤独,嫉妒,最美的时光。
  •     个人感觉张悦然是那一群人中最接近文学的尤其是鲤系列着重对心灵的探索很有深度~~~
  •     一直很想找一本这样的书,主题明确,内容扎实,能够让我产生深刻的共鸣,可惜一直没有。看到《鲤》,被“蘑菇深处的阴影都忧伤”触动,是一种孤独的另解,让我们在喧闹或者宁静的城市中找到真正的自己,不需要买醉、不需要流泪,只需要静静地看着那些深刻的文字就可以。期待下一本。
  •     鲤系列的书一直都很好看~
  •     最后几篇小说实在不好看
  •     这是我买的第一本鲤,后来又陆续买了几本,都很好看,而且精美
  •     我的某处启蒙。总之好后悔借给别人,这本书不知道去哪了。原来是张悦然写的…好惊讶
  •     初中借给同学就再也没有还回来
  •     看了太久了。。。
  •     《鲤》丛书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套书。无论是什么,都能在从中得到一点抚慰。对我来说,是一本很适合文学女青年的书啊~
  •     好狭隘的孤独,也不够孤独。
  •     一直很稀罕鲤这系列的书
  •     先买的最好的时光之后买的鲤孤独,看过之后就觉得每一本都很好,很吸引人。很适合自己的心境与性格,略带忧伤却不是物质控,看完孤独再买来其他的看看吧。张悦然的书我觉得都值得珍藏。
  •     吸血鬼、星座、学好数理化……那些美丽但内容空洞的文字,一种青春期少女读物的感觉。好小说那么多,应该是读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鲤系列了。
  •     鲤系列都买了!到现在还是最喜欢孤独!!!!
  •     《鲤·嫉妒》是继《鲤·孤独》之后,《鲤》系列主题书的第二本。
    这是一本探讨人性深处中“嫉妒”情绪的图书,主编张悦然的小说《怪阿姨》讲述了一个永远无法感受到嫉妒情绪的奇怪女人,试图感到嫉妒,体会到人间感情的故事,故事延续了张悦然的一贯风格,诡异而妖艳。德国年轻作家尤迪·海尔曼的小说《露特》、殳俏的《厚煎鸡蛋卷》两个小说分别通过轻描淡写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内心深受嫉妒折磨之沉重;周嘉宁的《密斯特保罗》传神地刻画了一个落魄、邋遢的生活失败者,描写了他与主人公之间的惺惺相惜,以及由此擦出的一种微妙又稍纵即逝的嫉妒之感;葛亮的《龙舟》,用一个惊悚的鬼故事,捉住了嫉妒这只顽固而邪恶的心魔。《鲤·嫉妒》的小说部分几乎将人性中嫉妒的各个层面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     没心没肺的耀眼青春里。住着一颗老灵魂。
  •     身边再多的繁荣与嘈杂,都不过是孤独的例证.喜剧之王是孤独的,刀刀是孤独的,张悦然是孤独的..其实,最孤独的人,自己最清楚.出神的瞬间,自己会去了哪里?算是一评吧..
  •     书本很好作者很好越来越喜欢了继续订阅这种主题书支持张悦然!!!FIGHTING!!!
  •     四中书店之随意看两眼系列=v=
  •     张悦然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很好的一本书。。
  •     這本書或許可以排進受影響程度最高的書top10。就是因為這本勾起了對吸血鬼的極大興趣,瘋狂搜尋有關吸血鬼的書和電影。就是因為這本打寬了看書的房範圍,讀了多麗絲萊辛等人的書。就是因為太喜歡這本所以買了一系列的鯉,然而卻越來越失望。
  •     原本以为编主题图书的人都是为了赚钱的,但是看到张悦然编的《鲤》,我有一本接一本看下去的欲望。
  •     喜欢《鲤》的文字和字里行间透出的独特味道,八本都收集完了,很满足,一边慢慢咀嚼文字一边细细品尝。即时是已经过了多愁善感的季节,但看着看着依然会让你隐隐地找回久违的年华和找不回来的时光。
  •     好事近 这本书写的最有感染力的故事
  •     我一直都搞不懂,孤独到底是不是寂寞,而寂寞到底是不是孤独。还是,他们只是两个不同的名词,没有半点关系,寂寞就是寂寞,孤独就是孤独。比起对《鲤最好的时光》,我更喜欢这一本。老实说,我是先看了《鲤最好的时光》,才看《鲤孤独》的。我想,用孤独来形容我的个性,才是最为贴切的。或许是因为我不相信有回忆这种东西,或许是因为我觉得我需要忘记。有些人,冷冰冰的不让他人靠近,是因为他们惧怕别人撕扯下他们的面具。其实这本书,我还有点没看完。只是有些,我仍旧看不懂。不过我喜欢那种模模糊糊的,一种冷淡的却又华丽的词。它们孤独的行走在白纸上,填充着那空白的思绪。我喜欢围绕着一个主题说一些不同的东西。虽然是东扯西拉的,但是又有某种关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我喜欢那种关系,是细微的。而且我喜欢孤独。孤独并不代表失去一切,只是它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体验一个人的感觉。那种感觉不痛苦,当然也很难承受。但是孤独又是一种证明,证明着这种情感的存在。孤独地捧着书却津津乐道;孤独地品着咖啡却回味无穷。我就是这样孤独的来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不留下一抹尘烟。那种感觉,依旧美好。
  •     一如既往,《鲤》总是很容易触动我们内心中那个最柔软的地方
    一次次顿悟与感动,
    我们就这样孤独的成长着

    悲哀?
    或许吧
    但感谢有这本书的陪伴,让心有了休憩的小站
  •     因为喜欢这本书,我开始关注鲤系列,但后面的书都不能超越这本,很失望
  •     原来是六年前的书了!
  •     鲤的第一本,也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好像也是改变的开始。
  •     挺一般的一期 主题孤独怎么全都是关于日本文学的。。
  •     她出版的刊物,买过几本,也是,刺激太强烈,我受不了。
  •     人成长以后再看这些,确实觉得幼稚。
  •     像世界上所有的老虎都融化成黄油。
  •     那几个关于孤独的故事真是非常好,那才是活生生的充满个人意味的孤独。而小说,太有杜撰痕迹,08年伤痛文学估计还是大行其道吧,颓废地堕落,腐烂发霉同性恋经血才会充斥这本主题为“孤独”的杂志中。
  •     以前就看过张悦然的小说,觉得还是不错的。这次她编的新书,看过之后觉得形式和内容都不错。适合一个人空闲的时候翻一翻。
  •     喜欢张悦然的书籍,质量不错
  •     很好的一本主题书
    喜欢张悦然
    比较文艺 有点小资
    喜欢那句话
    这些孤独的人 把这个世界搅得很热闹
    里边的照片很有感觉 (个人认为 = =、)
    还不错哦
  •     鲤系列里读到过的最差的一本,矫作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     太沉溺于情绪了,没多大意思,没有才华又喜欢反复叨叨相亲的女作家太可怕了…我是说周嘉宁。
  •     08年,张悦然开始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尝试,她联同周嘉宁等人,创办了一本名为《鲤》的杂志书(Mook),试图在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空隙创造出一隅天地,就如《鲤》的别号Newriting所暗示的那样。作为系列的处女座,《鲤·孤独》并非是百分百成功的尝试,她依旧稚嫩,甚至过分洋溢着青春文学的气息,但瑕不掩瑜,其优点 —— 选题策划与精美的版式 —— 从一开始便深深扎根于她所创造的这片天地的土壤之中。“孤独”实在是特别真诚,特别“接地气”的主题。小说环节所占篇幅最盛,亦是《鲤》系列最值得一看的部分,这本收录的短篇小说中,个人中意的有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巴黎》,张悦然的《好事近》等。从08年直到现在,《鲤》已经坚守了八年,也不断进步,而今看这本《孤独》,满是感慨,也有些感动。
  •     一直很喜欢张悦然的文字~这本书像她说的,的确是个很美的容器,把所有对孤独的诠释收集起来~让人细细回味~
  •     张悦然加油 让我们看到更多更好的文字吧
  •     一直都很喜欢张悦然的文字,这本书的风格和以前稍稍有所不同,可是文字的味道还是属于张悦然的,什么都没有变。80后的女人,我最爱张悦然。
  •     真正了解到《鲤》其实是从鲤系列是第九本《鲤·荷尔蒙》开始的,放在床头每天睡前翻阅几篇文章看看,感觉很舒服,之后又买了《鲤·来不及》,读过之后决定将前几本也一起买回来。

    鲤些列每一本书都有个犀利的主题,这些都是普世的,人人得而思之的主题,所以不想错过鲤系列的任何一本。

    这是鲤系列的第一本,就从这本开始慢慢回顾鲤之前的所有故事。

    《鲤·偶像》也快要上市了,期待之~
  •     曾经装13买的书,似是而非不明其意困顿的理解着阅读着。而直到现在我才懂得一点,什么叫孤独。
  •     用一段段的文字,让我们深陷孤独中…
  •     孤独是生命的常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坐车一个人思考静坐,大概这就是成长。
  •     看见封面就喜欢,张悦然的书是上大学时候读的,最开始是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摘录吧,《泪痣》写的很好,然后是《葵花走失在1980》好像是,还有《是谁检阅了我的忧伤》,喜欢她的文笔,这本书是她主编的,更要看,整体不错,其中有讲述吸血鬼的,挺好!
  •     在80后的热门作者里,张悦然恐怕是唯一一个与真正的文学越走越近的人。这本她主编的书,精彩出乎意料。探讨孤独这个话题,既有纯文学的叙述,是精致的文字和浓烈的情绪,又有专题和散文,是最贴近心房的展示和分享。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巴黎》是淡的,却孤独得深入骨髓;张悦然《好事近》是浓的,但孤独到彻骨冷漠。《星期二的下午空茫茫》里,挖出了所有我们这代人孤独的根苗:没有电视节目的星期二下午,永远无法结束的午睡……让人亲切又唏嘘,日子过得太快,我们走得太急,从没有回望自己的童年,而今天的很多问题,答案往往早就留在了童年。《鲤》给了我一段愉快的阅读时光,文学与生活,思考与分享,谢谢鲤。
  •     果真过了那个年纪。当时买还是为了安意如
  •     之前看过很多有名的畅销作家的主题书,看过以后都没啥感觉。“孤独”这词我一直都不喜欢,因为没有人愿意孤独。但张悦然的这组心灵主题书,就像用清粼粼的水温柔的流过你内心,能感受到心灵的抚慰!让我觉得有时一个人应该孤独一下。
  •     什么时候有了孤独的感觉,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种感觉,其实它一直都在那里,无论你身边有没有人陪伴着。
  •     喜欢鲤这一系列的书,买来收藏下
  •     只要跟张悦然沾上边的书的是好的。
  •     夜晚在读鲤:孤独(张悦然心灵主题书)。孤独就像一张网紧紧勒着早已千疮百孔的心我的天空突然失色失去方向。看不到希望。写的很好。很真实。至少在我看来孤独就是那个样子。
  •     整本书的Feel!ng。都好好噢1我会力挺‘鲤’到底。。
  •     本期主题比较接近青春。
  •     高中接受不了那么多性爱故事
  •     鲤系列陆续出版,陆续的购买
  •     对于她的作品,一直都有关注,但一直并不觉得出色。
    不过她编的这一辑杂志书倒是很有意思。每期一个主题的形式,正是现在很流行的,请到的作者我也大都很喜欢。
    会一直关注这一系列。
    张悦然是个好策划。
  •     我是冲着张悦然的名声才买的因为以前一只喜欢她打开后发现整本书都不错主题书有点岛和爱丽丝的感觉但又有自己特色以后还会继续买
  •     非常喜欢,其中的图片,文章,小说等等。希望张悦然可以多出这种类型的呢!
  •     个人觉得一般,而且书应该不是正版的,我买过正版的鲤,纸质和购买的有所出入。
  •     真是做作又没内容的书 拿出大把名词堆在一起 以为那就是孤独吗
  •     很多年前的一个午后 我看张悦然的《水仙已乘鲤鱼去》 虽然和张爱玲的《心经》不能比较 但终归是一个类型的故事 也很喜欢 再读《樱桃之远》《逝鸟》却都没有了那个时候的心动 但那样的心动那样的午后一直留有余味 在我的记忆里 那样的爱情即便可遇也不可求
    直到《鲤》出版后的几年 我听闻它很久才开始买来读也是因为觉得年少的时光不复 没有了那种期盼爱情的心情 生活只剩下琐碎和物质 多年前 站在阳光里也会感激上苍的女孩 脸上的笑容变得疲倦
    坐在飞往北京的航班上 我终于又开始读这样的文字 才发现原来自己也不过是个年轻的女子 终是对这样透着青春气息的文字没有抵抗力 虽然颓废消极甚或无所事事 但却自得其乐地在自己的游戏规则里 很洒脱
    孤独的航班里 我看着这些孤独的人们写的孤独的文字 心里异常孤独起来 一直被自己防备的孤独情绪瞬间冲垮堡垒 流进血液里 淌入无名的忧伤中 压迫着神经向温暖的回忆屈服
    很喜欢这样的书这些不同看世界的视角 各种人的各种心情 在文字里 作者或者主人公是没有阶级的 他们痛快他们不是个符号
  •     鲤系列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我基本没本都买但是看了这么多,发现最喜欢的还是孤独。。
  •     一直很喜欢鲤
  •     全篇以孤独为主题,从品悉大师作品,吸血鬼传说,现当代一群女性团体,以及小说等方式阐释了孤独,这个每个人都会有的悲伤情绪孤独,淡漠,积极生活,才是王道
  •     what the hell 什么鬼。伍尔芙一篇可以看看,可惜我也不懂星座。
  •     《听风的歌》里,那个小女孩问她的男朋友,你爱我吗,会结婚吗之类小女孩都会问的问题,男人都一一肯定了,女孩说你骗我吧,男人拿出一块泥巴状物事给她看,说:"这是一块牛反刍用的干草,我一直搞不懂嘛,牛把这么难看的东西嚼来嚼去干吗?"女孩很聪明,想了会说:"好了,以后你不要和我说真话了。"//这段啥意思,没看懂
  •     随手从书架上抽出来带到办公室,一天左右时间翻完了,还是不喜欢被自己归为口水文的书。书中的孤独,多是病态的,扭曲的,细腻到生活或者身体的每个角落,最终有非常强烈的神经质的感觉。孤独不是一种动作,而是伴随一生的常态,即使很多人不能贴切的来形容孤独。孤独不应该是贬义的,也不应该被排斥,它是人身体的影子,接受它,习惯它,跟它共处才会让自己对世界更敏感。
  •     这本书写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大的特点:孤独又骄傲。文笔犀利,文思隽永,适合在夜深人静时慢慢品读!张悦然的书一直以品质取胜的,这套书都值得买回来收藏,只要在闲暇的时候随后翻看,就会给人以启发。
  •     有了张悦然有了鲤 就不再孤独
  •     多年后还是记得好事近。
  •     年少时读过~
  •     一直很喜欢张悦然每一个文字都触动我希望继续加油!
  •     也就只有青山七惠的新作了。
  •     鲤的这个系列,谈不上喜欢。因为略比较起来,感情色彩和悦然气息都单薄了很多。四分仅表支持。
  •     第一本,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作家和歌手,非常喜欢。
  •     我一个人孤单至如今
  •     十二星座的孤独
  •     鲤 这套 都很喜欢
  •     因为是张悦然的书,所以我买的。内容有一种很哲学的感觉,越读越觉得好深奥.......但还是喜欢
  •     书里的内容很丰富,小说、杂文甚至星座,全部都是围绕孤独之一主题。前言书孤独是80后的通感,确实很容易引起共鸣,没有想到张悦然的文字也可以如此dark。是随手间的读本。
  •     今天莫名其妙翻出了这本书,那就看一看吧,2016最后一天,孤独
  •     对于小说部分这种病态的孤独,始终还是难以爱上,但我不否认它的存在。正如难以爱上张爱玲看破人性的苍凉,也难以爱上村上春树的冷漠。大概是我害怕那样灰暗的现实,更渴望看到那种看破一切后,依然对世界怀有爱的佛心。
  •     最喜欢的主题书系列,全部是弟弟送的!
  •     这本心灵主题书从角色,小说,视听,态度,电影,星相等个方面诠释了各个不同层面不同人的孤独个人是非常的喜欢,值得收藏,在买了这本书之后,又买了她的《鲤.嫉妒》,不过这批买的书到手的时候有点潮,书都皱了,但是还是很喜欢,当当的服务也很好
  •     感觉这本书很适合单身和独生子女看,里面有浓浓的孤独,而对于主题专题都有很深入的研究,象吸血鬼和腐女干物女之类的。所以我强烈推荐,我已订购了鲤系列的新书。
  •     开始看鲤的时候刚出暧昧 然后就成为了我的习惯 高三时期也没有放下
  •     怎么大部分表达的是sex后感
  •     《鲤》系列的感觉非常好~~虽然还没有开始读,但是知道自己一定会喜欢~~
  •     信息量大,有用的东西多,笔记满满做了一页,甚至给我提供了追剧的方向!
  •     这是08年我唯一一本买的还在自己手上的鲤系列书,印象最深的就是《好事近》这篇短文。
  •     这是第一次买张悦然的书书很精致,虽然我还只是随便翻了翻,但无论是书的装帧设计还是文字,都有一种很精致(才疏学浅,实在想不出其它的词语来概括)的感觉。看得出来,编者和设计者很用心。让人一旦触摸,就舍不得放下,情不自禁细细地开始读……当然,文字也毫不逊色书给人的感觉很好喜欢!
  •     这是鲤系列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很好。。很赞。。
  •     酝酿很久终于凑齐了全套,鲤系列就是赞!
  •     补录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