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范式集成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狩猎蚕蜂 >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范式集成

出版社:张新时、 唐海萍 科学出版社 (2008-08出版)
出版日期:2008-8
ISBN:9787030217301
页数:482页

作者简介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范式集成》在诠释范式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后,介绍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上的毛乌素(鄂尔多斯高原沙地草地)、怀来(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山地区)、安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皇甫川(黄土高原沙黄土区)、林西(大兴安岭南麓山地丘陵区)、北京市(温带干燥的湿润区)和长岭(松嫩平原碱化草地区)7个不同地区的范例。生态-生产范式是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方面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与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与生态系统管理有较密切的关系,适用于区域尺度的生态重建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地理背景1.1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范围和界限1.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基本生态地理背景1.3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参考文献第2章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功能定位及范式体系构建2.1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功能定位2.2 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体系构建主要参考文献第3章 毛乌素沙地草地“三圈”生态-生产范式3.1 毛乌素沙地草地的生态地理背景3.2 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特点3.3 毛乌素沙地草地的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主要参考文献第4章 黄土高原沙黄土区皇甫川优化生态-生产范式4.1 研究区背景4.2 研究区景观的分级分类4.3 皇甫川流域不同尺度下的关键生态因子分析4.4 小流域不同立地条件植被的空间配置4.5 皇甫川流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4.6 皇甫川流域优化生态一生产范式与新产业带的建设主要参考文献第5章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优化生态-生产范式5.1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生产背景5.2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景观生态学特点5.3 小流域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的建立原则5.4 纸坊沟流域优化生态-生产空间格局的环境经济基础5.5 安塞纸坊沟流域优化生态-生产空间格局影响因子分析5.6 安塞纸坊沟流域优化生态-生产空间格局5.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主要参考文献第6章 怀来山盆系统优化生态-生产范式6.1 研究区位置6.2 怀来县生态地理背景6.3 怀来县人文经济背景6.4 怀来山盆系统农业生态经济分区6.5 怀来县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探讨6.6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6.7 怀来山盆系统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主要参考文献第7章 北京昌平优化生态-生产范式7.1 景观生态学及北京地区研究进展7.2 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育的“小三圈”格局7.3 昌平区生态地理背景7.4 北京昌平区经济与产业结构分析7.5 昌平区土壤农业化学分析和物理性状研究……第8章 大兴安岭南麓山地丘陵区林西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第9章 松嫩平原碱化草地区长岭优化生态-生产范式彩图附件

编辑推荐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范式集成》可供各地区进行生态建设、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农业规划时参考;也可供从事生态系统管理、自然资源、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

前言

一个地区的生态重建(ecological restoration)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地设计一个生态方案(ecoIogical solution),这就是本书试图讨论的“生态一生产范式”。“生态一生产范式”是优化的生态方案,这个处理方案首先必须基于当地的自然一历史背景,遵循生态地理(气候、水文、植被、地貌、地质结构等)的地带/非地带性规律,同时也要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水平和需求。既要科学地分析当前的客观存在,又要考虑到历史的传承和文化传统;更要有前瞻性地预计到未来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趋势。要着眼于科学的发展观,而不拘泥于目前的低水平和短视的当前利益。其关键是要以先进生产力和集约的、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取代生产力落后、粗放和生态环境不友好的发展方式。一个地区的生态状况与它的经济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所谓的“原生态”通常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相联系的。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的生产(农业、畜牧业、渔业)愈发展,对自然的索取和掠夺性就愈强,自然生态的退化和破坏就愈严重,二者是呈负相关的,是互为反馈和形成恶性循环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史大抵可看作一篇对生态的破坏史。为经济的发展而对自然大力改造,甚至摧残和毁灭,这样的利用是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生产力的发展和富裕程度的提高,人类要求更为良好和优美的环境,更为洁净和清澈的空气和水源,更为卫生、营养和健康的食品等,也就对生态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愈加珍惜,从而发展了科学的环境论和理性很强的生态观,并充实了人类的伦理道德。生态保育和经济发展就由此牵手联盟,制定和发展了一系列要求世界各国和公民都必须遵循的生存法制和发展规则。前些年,多国签订的京都全球变化公约、.荒漠化防治公约等就是人类为此而采取的行动和国际守则。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有复杂的关系。只有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条件把社会的注意力和施政的重点转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可能为之提供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设施。但的确也存在着一些发达国家把污染性很强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掠夺其自然资源的情况。而贫困的地区或国家的主要精力和资金要用于维持其人民生存的起码生活条件,其手段之一往往就是通过对国土和自然资源进行超过其承载力的过度利用,而不顾及其资源和环境的退化、破坏及后代的长远利益。

内容概要

张新时,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生于1934年6月,山东省高唐县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森林系,198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态学与系统学系博士学位。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主任,资源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北京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IGBP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GCTE中国委员会委员,IUBS中国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委员会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副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生态学会INTECOL计划委员会委员、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编委、《科学通报》编委,《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中国植被图》第一副主编。

章节摘录

第7章 北京昌平优化生态一生产范式7.1 景观生态学及北京地区研究进展当前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诸如淡水资源缺乏、土壤侵蚀与沙化、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生物多样性衰退、水陆生态系统恶化等,其变化的强度已超出自然界变动的界限,并且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相交叉,共同影响人类发展的未来。从国际来讲,2l世纪的全球变化研究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IHDP),从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联合提出了3个关键问题:水资源、全球碳循环、全球环境变化与食物系统(刘东生,2002)。在食物系统研究中,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际上是属于食物需求改变的地球环境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一复杂问题,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综观土地利用规划,均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两个问题,两者均与可持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前,前者强烈要求保护自然资源(清洁的水、大气、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甚至生态恢复;而后者所倡导的维持持久的社会经济发展则更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某种程度上,二者似乎是矛盾的,但从另一方面也为人类提出一个新的挑战:人类真的可能同时获得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吗?如果可能,人类又应该采取何种战略去实现可持续发展?7.1.1 景观生态学理论及方法研究进展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它是以在较大尺度上研究生态学问题为特征,突出格局一过程一尺度一等级观点的新生态学范式(邬建国,2000a)。景观生态学不仅给生态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概念及理论体系,而且也在研究方法上给生态学家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李哈滨、Franklin,1988;Turner and Gardner,1991;李哈滨、伍业钢,1992)。

图书封面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范式集成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