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日记五种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 旅途日记五种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2-07
ISBN:9787108016072
作者:叶圣陶
页数:29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了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叶圣陶先生五个时期的日记,分别是1942年的《蓉桂往返日记》、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东归江行日记》、1949年回国的《北上日记》、1956年随团出访时的《旅印日记》和1961年的《内蒙访问日记》。在这些日记中,既可以看出作者在人生转折时期的经历和心态,也可以见出社会转折时期的某些历史侧面。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料价值和丰富的社会历史意义。

书籍目录

蓉桂往返日记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六日――七月十五日
东归江行日记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九四六年二月九日
北上日记
一九四九年一月七日――三月二十五日
旅印日记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九五七年一月十日
内蒙访问日记
一九六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九月二十三日

章节摘录

  这段日记一共八十九天,记的是四十年前——一九四二年,我从成都去桂林的一次旅行。  抗日战争期间,桂林因为政治情况特殊,成为“文化人”集中的地方,过去在上海差不多朝夕相见的许多老朋友都在那儿。他们到桂林大致分两个时期,走两条不同的路线:有的在“八一三”之后不久就离开上海,先到汉口,后来溯湘江而南,进入广西,少数人或绕道贵州;有的先到香港,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就渡海西行,溯西江进入广西。不论走哪条路线,都是受了日本军队“进入”的驱使。我当初也到了汉口,一九三八年年初带了一家老小入川,在重庆安顿了十个月,后来接受武汉大学的聘请,又把家搬到了乐山。从此我落了单,跟老朋友们疏远了。一九四○年夏,我脱离武大,进四川省教育厅的教育科学馆做研究工作,一九四一年年初就把家搬到了成都,离群索居的情况仍然没有改变。所以这一次到桂林,是经过好几年的颠沛流离,尝够了“人生不相见”的况味之后跟许多老朋友的重逢,心情之畅快真是难以言说。现在事隔四十年,老朋友大多成了古人,而当时“惊呼热中肠”的情景宛然在眼前,更使我怀念他们不已。  另一方面,这次旅行的艰辛也难以言说。现在从成都到桂林,乘火车要不了两天,我那一次竟走了一个月又三天,沿路阻难重重,如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搭上公路汽车先得作种种奋斗,搭上了还是前途茫然,像坐了舢板飘洋过海似的,连能不能到达彼岸都难断定。一路上我情绪坏得无以复加,居然能坚持到目的地真不容易。  至诚看了这段日记感到很有趣,就抄了下来。从成都动身的日子是五月二日,为了把旅行  的缘故交代明白,所以从四月十六日抄起。  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一日  一九四九年是我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那年年初,我离开上海,绕道香港到达解放  区。现在把旅途中的日记抄出来,取个名称叫《北上日记》。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辽沈战役结束,就有许多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陆续进入解放区,真像“涓泉归海”似的。香港成为当时的中转站,遇到的熟人有一百位左右,大多是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在那里等待进入解放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跟我接头的记得是李正文,查一九四八年的日记却没有记载,可能是当时有意略去的。只十一月二日记了一句:“杜守素来,谈近事,致远方意。”十二月二十日又有一句:“觉农来,代远方致意。”“远方”指中国共产党。同时被邀的有傅彬然,并且说墨林可以与我同行。登程的决心是将近年底下定的。  从香港同乘轮船北上的二十七人中,民主人士有柳亚子、陈叔通、马寅初、俞寰澄、张纲伯诸位老前辈,文化界人士有郑振铎、宋云彬、傅彬然、曹禺诸位老朋友,还有新相识的好多位,大多数都年过半百,可是兴奋的心情却还像青年。因为大家看得很清楚,中国即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并且认为,这一回航海决非寻常的旅行,而是去参与一项极其伟大的工作。至于究竟是什么样的工作,应该怎样去做,自己能不能胜任,就我个人而言,当时是相当模糊的。同行的诸位决不会跟我一样,可惜后来没有机会细谈。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作古,重温这一段往事,不免怅惘。为了以大团圆为结笔,日记抄到三月二十五日为止,那是旅程结束之后的第七天了。  一九八一年五月记  一九四九年  一月七日 星期五  晨五时起身。六时后,红蕉来,二官亦来。七时车离祥经里,送行者十余人。车至华盛码头,为时尚早。候至九时,海关人员始检查行李。至十时乃登轮。我人购房舱票,一间十四人。余与墨上下床,靠右舷。士敭与彬然上下床,靠通道之壁。芷芬则与余榻成丁字形,亦上铺。戏谓较之自川东归之木船,不啻天壤矣。  送行者有晓先、锡珊、达君、知伊、韵锵、纯嘉、伯泉,皆挥手而别。小墨与二官待船开始去,时十一时差十分也。  舱中通入热气,颇暖。坐少定,即开始饮酒。先饮玫瑰大曲。此行共携酒四瓶,其二瓶为白兰地,洗公所赠也。饮毕进午膳,膳毕各卧休。时时朦胧,波浪不大,亦不知所过为何地。  夜仍小饮。早睡。卧看瞿宣颖之《人物风俗制度丛谈》。八时即睡熟。  一月八日 星期六  七时起身,生活如在家时。舱外寒冷,甲板潮湿,不能登眺。亦惟或卧或坐,闲谈而已。此永生轮须转台湾,我人得乘此一游,亦殊不恶。  舟行甚速,下午五时开抵基隆口外。检验医生不至,口内码头又不空,须在口外停泊一宵始得入。玫瑰酒一瓶已尽,夜间饮自浸之佛手酒。香气太浓,不能多饮。八时许写信,一致小墨,一谢诸公,俟到台北时付邮。  听同舱丁君谈济南近事,甚有味。九时半睡。  一月九日 星期日  七时起。望基隆在舟之右前方,左前方则海天而已。候至九时半,港警人员来,始可登岸。各人出示船票及身份证。土敭仅有旧身份证,被阻不得登岸,为此行遗憾。以小舢板渡至岸边,雇一汽车直驶台北。车路以水门汀铺,甚平。过山洞二。望中皆不甚高之山,一较高者顶戴微雪,云是草山。行二十余公里而抵市中,至中山北路分店。今日星期,闭门休假。叩门而入,惠民出不意。台店为四层屋,甚宽畅。  墨书一笺,致二官、满子。甫琴以夫人病,往访医院。遣人觅之,候少顷未至,以时间匆促,由惠民导游街市。马路甚宽,行人不多,汽车亦少,驶自行车者特多,有悠闲之致。观中山堂及旧时总督府之外貌。遂至餐店状元楼。甫琴已候于门,握手欢欣。菜颇不恶,有鲜江瑶柱一味,为平生所初尝。饮洗翁所赠白兰地。  一时半,乘特快公共汽车返基隆。甫琴、惠民送行。并赠大橘四篮,西瓜二枚,香蕉一篮。抵舟次未及三点。船上牌示三时开行,实则上货方始,开行尚早。若预知如此,应多游若干时也。  返舱。吃同舱者张姓所剖西瓜,颇甜。六时仍饮白兰地。此时墨忽发胃病,满头是汗,呕吐两次。大约是行路疲累,进食较饱,吃西瓜又进少量白兰地之故。幸吐后即觉如常。此后仅两人在外,尤宜互相珍护,如遇病痛,实难应付。墨既有胃疾,宜不复饮酒矣。  舟以夜十二时开行。初时颇有浪,余已朦眬,不甚觉得也。  一月十日 星期一  晨七时起。询墨已不觉什么,但不敢吃粥饭,惟食饼干而已。  竟日睡眠时多,非晕船,但坐亦无聊,不如卧休。看书亦不能多,少看即入睡。天气转暖,地益南矣。晚六时后,与彬然、芷芬凭阑闲谈店事。  对面房中有一病人,云将绝气,因而同舱皆惴惴,恐到港而后,被海关所阻,不得顺利登岸。芷芬言以前曾两遇此事,皆以尸首抛入水中,以免周折。七时后,传此人已死,是一青年女子,患肺病。旋即移尸入医疗室,其所卧床褥移置甲板上,见之怃然。  余就睡后,以明日将抵港,如小儿心情,不得安睡,仅能矇眬而已。  一月十一日 星期二  八时许整理行李,芷芬、士敭二位费力最多。十一时抵港,望之如重庆,惟房屋较整齐。候医生登船,对于病死之人居然无问题,全船大慰。全船之客集于甲板,候医生检验,出示牛痘证。而无此证者实多,则云上岸后各自往种。此实绝妙辞令,彼固不便言就此马虎也。  船泊定已一时许。望见岸上有士敏与其同事徐君在守候。以行李交旅行社运送,自携小件登岸。海关检查亦不甚严。乘汽车二辆达轮渡,渡至九龙。此轮渡平稳舒适,前所未见。  士敏为我们赁房间二于德邻公寓。其值每日港币十余元。而今日之港币,值金圆五十元矣。亟看报纸,知淮海之战已将结束,天津亦将攻下,南京惶急已甚。  既而云彬夫人偕陈劭先夫人来访。继之云彬至。三年不见,风度依然。晚六时,陈劭老邀宴于餐馆。七时半散。云彬来夜谈,告以种种情形。十时睡,疲劳殊甚,仍不得好睡。  一月十二日 星期三  十时访云彬于其寓所,渠与陈劭老比屋而居。既而夏衍来,所谈与士敏、云彬相同而加详。谓昨日又接北方来电,询余到否,一切尚待商谈,缓数日再决。  午餐于小餐馆。返公寓欲觅午睡,而仍不得入梦。四时后,访仲华于其寓所,并谒其母夫人。仲华亦小心过分,谓余出来为佳,留沪不妥。余于此终未能深信。若不为有事可做,仅为避扰,决不欲有此一行也。  晚餐于闽菜馆,与云彬、芷芬、士敭饮绍酒二瓶。绍酒殊平常,淡而寡味。返公寓。荃麟来长谈,陈劭老亦至。十时散。  一月十三日 星期四  在寓看报,天津尚未下,人民代表接洽停战,无结果。南京颇慌乱,政府机关谋赶速撤离。  午刻,饭于一家平津馆。返舍时,途遇高祖文、李正文。自去年九月杪同游苏州与高别后,此次为初晤。而李则于十日前访余于四马路,转达促行之意,今又相遇于此矣。  午睡一时许,未成眠。仲华来,闲谈约一小时。上海信来,系伯祥、调孚所书,皆言此别颇惆怅。  夜七时,出外晚餐,又遇高祖文,承以茅台一瓶相赠,言知余耽饮,而此间无好绍酒,特以茅台为馈。其情深可感。遂至一四川馆,遇夏康农。又于座中见吴耀宗,未招呼。皆最近到港者也。抗战期间,一批人初集于桂林,继集于重庆,胜利而后,皆返上海,今又聚于香港,以为转口。余固不在此潮流之中。而事势推移,亦不免来此一行,复自笑也。  与芷芬、士敭合饮酒半瓶,进饭一碗。返舍,云彬、士敭相候,谈至十时半而睡。

图书封面


 旅途日记五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叶圣陶先生的日记比他的书信还好看,新一期《万象》择出来的这一部分又特别好看,用时兴的话来说,是“给力”。我查了一下,叶有一种日记选集题为《旅途日记五种》,也收录了这段日记,但时间跨度更长,从一九四九年一月七日到三月二十五日,题为《北上日记》。《万象》选取的是从二月二十五日到三月十八日,是选中之选,从“旅途”这一头讲,倒也全头全尾:二月二十五日为搬运行李及作别友人等准备工作,三月二十五日写到达北平当日的车站候站和住宿。命题为《知北游》,取自叶老在行途上打的一个谜语,“三月一日 星期二”一则写道:“晚饭以后,第一次晚会。包达老谈蒋介石琐事。曹禺唱《李陵碑》《打渔杀家》,邓小姐唱《贵妃醉酒》,张季龙唱青衣,徐铸成唱老生,余皆不知其何戏。全衡与郑小姐唱民歌。轮及余说笑话,余以谜语代之。谜面为‘我们一批人乘此轮赶路’,谜底为《庄子》篇名一。云彬猜中为《知北游》,‘知’盖知识分子之简称也。”从题目而言,“知北游”妥帖之极,全合新闻之要素,胜过《北上日记》多多,有如神来之笔,吾此篇懒觅他题,亦且用之。此行北去,“总计男女老幼廿七人”,“所有载客,皆往同一目的地”,其中多为名声赫赫之高级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家眷,最著者有柳亚子、陈叔通、郑振铎、曹禺、马寅初、徐铸成、王芸生等,皆为一时文人学者报人中之翘楚,而后又成为建国后煊赫一时的文化官员,他们对热望中的新中国可谓是“捧着一颗心而来”,而新朝廷日后也并没有慢待他们,“团结”有之,“统战”有之,此是后话,且看这一行……从国统区去往解放区,从上海到北京,路分两段,先为水路,后为陆路,前半程在船上者计四日,叶的日记写出当时他们当时的行止如偷渡,为掩人耳目,“大部须冒充船员身份,须改换中式短服。此时皆改装,相视而笑”,可想见他们当时的心情,既有隐隐中的不安,又有欣欣然的正气,如孩童冒险般玩闹,又像是演一出正剧。一路上远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鬼影憧憧,出行前已几费周折,先有下船时前来“侦查所携物件,恐为走私”的巡警,后有“恐海关人员查问”,有人“一一告以应对之说辞,搭客宜如何说,船员如何说”,“又令勿登甲板,以此是货船,甲板上貌似旅客者众,恐致生疑”,愈发像演戏,而后“轮竟开行,海关人员竟未来”,一干人等心安之下倒似有点失望的表情,想来有趣。船出海之后险象不复环生,只有在将抵烟台时,“遇国民党军舰盘问,因而故为改道,作向朝鲜行驶状,遂延迟行程一点钟有余。”可惜此事发生于夜间众人熟睡时,仅是“闻舟人言”,因此紧张度大打折扣,概未能身临“想象中的危险”也。除此之外,叶述船上的活动,热闹场景如在眼前。他们白天多行座谈,夜晚俱是晚会,吟诗唱和,对酒当歌,诗吟了很多,酒也喝了不少,但不能尽兴,“恐所携不多,不够浪费”,“方志勇馈余与云彬之四瓶白兰地至此而罄。其间振铎亦出两瓶”,此是文人之豪情,不在话下。座谈会所谈题目,如“文化及一般社会如何推进新民主主义之实现”,众人振臂揽袖,所谈俱为将来之蓝图,可见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意。亦有谈掌故者,如陈叔通“为余谈袁世凯称帝”事,英使如何而日使又如何,与各种通行之记载大异其趣,可为考证之一端。此又是文人之强项。晚会间亦座谈,一众酒酣耳热,话题更显多元,如曹禺谈戏剧及电影,谓“将来纪录电影必须尽量利用,乃可收社会教育之大效。次言一切文化成果,将来自宜普及于众,然不可仅止于此,又宜使之逐渐提高”,所言有的放矢,以今日观之,建国后我党所行方针确如其言而纪录电影大行其道,收社会教育之功不浅。又有船员倪君谈其经历,从贩鱼一事道尽国民党官僚系统之腐败无道,“众闻此故事皆动容”,群情激愤之下,再有“徐君谈抗战期间新四军自苏北渡江而南之经历”,“结论谓今日解放军已非昔比,渡江自不成问题”,从时政批评到时局预测,真是水到渠成而更见同仇敌忾、人心向背。 既称晚会,唱戏唱歌自断不可少,第一次晚会时登台亮相的是曹禺、张季龙、徐铸成等,而“余皆不知其何戏”,第二次叶亦亲与其役,“余与云彬合唱《天淡云闲》,在余为破天荒”,又“谋全体合唱,无他歌可唱,乃唱《义勇军进行曲》”,可见其兴致之高,气氛之烈。一切种种,均让人联想起老电影中出现之五四青年,潇洒有之,热血有之,真有“诗酒趁当年”的劲头!第五日登烟台,往后都是陆行,所览所思,所行所动,与船上闭塞环境大有不同,但怀揣希望而来,耳濡目染非但皆合期待,甚至有出人意表、令人击节之处。叶之记载,真为后世留下可贵的一笔。对自身心态之描摹亦足见其真,称其为北游知识分子之写照也不为过。自山东始,日记中可目为“干货”者,一为对前来接待的共产党干部之印象,如上岸后首晤“徐市长及贾参谋长”,“二君态度极自然,无官僚风”,叶欣然道:“初入解放区,即觉印象甚佳”,言下之意为“来对了”。又如言及来迎之共产党干部的级别,“赴烟市党政军民之欢迎会”,“郭子化秘书长致辞”,后言郭为“华东党方面之最高级人员”,可见新政府对知识分子重视之甚,礼遇至极,也颇令人陶醉其中。二为言所见之共产党采取的文化政策,如到潍县后往访图书馆,“馆长陈君,为陈簠斋之孙。观藏书颇多”,“闻旧无图书馆,解放以后乃始创办”,到青州市,又闻“吴仲超君谈收藏保管文物之情形,头头是道,至为心折”,此二端俱见共产党对传统文化之爱重维护,无怪叶要大发其感慨,道“诬共产党者往往谓不要旧文化,安知其胜于笃旧之人多多耶。”三为言所见之解放区普通青年面目,于莱西“晤一青年姜汝,二十五岁,小学毕业程度。搞青年工作将十年,聆其所谈,颇头头是道。余因想,共党从生活中教育人,实深得教育之精义”, 他又在观戏之余想及“如此之戏,与现实生活打成一片,有教育价值而不乏娱乐价值,实为别辟途径者。”此番思想源于生活、文艺源于现实的感悟颇合叶的小说创作原则,因甚称之,而此番见解,与其在华东欢迎会上发言时的论调一脉相承,称“解放战事为一最大规模之教育功课,所有之人皆从其中改变气质,翻过身来,获得新的人生观也”。以上诸端,在在皆为对新政权的加分项目。换位思考一下,北游们对新政权的好感,岂谓无因?而后人所论,多为马后炮也。当然大好形势之外,也有不尽惬人意、不够完美之处,叶的日记好就好在想得全,记得多,风格同迅翁日记之极简风迥异,其主观亦素无藏藏掖掖、曲里拐弯之嗜,因此读来细节生动,大快朵颐。他于山东莱阳参加“三八”妇女大会时,心头暗作素描,“察听众神色,有兴者不少,皆疾书作笔记,但木然枯坐者亦多。”此则印证了“解放区开会多,闻一般人颇苦之”的传闻。解放区之妇女若此,时下之人读至此处,能不英雄所见略同否?若谓叶等知识分子北游后的思想状态尽是踌躇满志和春风得意也不尽然,偶亦有内心交战时,如其于抵济南后,“首晤赵俪生,渠在华北大学作研究工作”,“承告北平解放之后,对知识分子之教育颇感困难”,对此他的想法是“教员俱拟令受政治训练,以为大可不必。”由此,想起“前此数日,叔老曾谈及,凡国民党之所为,令人头痛者,皆宜反其道而行之,否则即引人反感。”对于此说,叶想必举双手赞成,而相较于此,他更反对所谓教员之受政治训练,谓“公然涉及人之思想,正是国民党令人头痛者也。”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岂真是懵然无知之徒,言谈广人耳目,于这些交头接耳中,他们怕都已闻出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味,彼此心照不宣罢了。无怪叶在抵河北沧州后会写:“解放军……款以彼等所从不享用之物品与设备,有心人反感其不安。我人现号称‘民主人士’,实则皆空言无补之流,新政权何必以此辈为点缀哉。”于一派热烈中,他仿佛觉察到,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俱往矣。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书挺好的,半文言的感觉也很好,只是这种没有情节没有故事没有心理活动的日记我读不下去啊!>_<
  •     有时候读日记是一种很愉快的体验
  •     最近关注叶兆言顺手找来了他爷爷叶公的小书,看完《蓉桂往返日记》印象就是老头挺爱吃喝,还动不动就演讲
  •     文辞平和敦厚 内蒙一段尤佳
  •     四九年的那些文人们……
  •     购于卓越,属三联精选系列
  •     有些1942到1961的挺有趣的故事。
  •     随便翻翻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