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通史》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西夏通史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9787227029748
作者:李范文(主编)
页数:725页

西夏史中的战略问题及其他

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西夏这样的文献资料相对匮乏的王朝的历史,首先需要搞清楚相关的文献资料。近几十年出版的西夏历史著作大致如下:西夏史稿,吴天墀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198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再版。 西夏通史,李范文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西夏简史,钟侃等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西夏志略校证,胡玉冰校注,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 西夏纪事本末,(清)张鉴撰;龚世俊等校点,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 简明西夏史,李蔚著,人民出版社,1997。 西夏书事校证,吴广成等,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西夏史,林瑞翰,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西夏记,戴锡章,台湾华文书局,1969。其中,有一些是整理清人的著作,还有西夏史的论文集。在寥寥几本真正由今人撰写的西夏历史中,这本《西夏通史》显得格外突出。事实上,它是第一部按照现代史学体例撰写的大型西夏断代史。这部书集众人合力完成,每一章节都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撰成,吸收了近几十年来对西夏文文献的研究成果,虽然本书还有少许瑕疵,但是不掩其在西夏史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读这本书,我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三处:西夏王朝崛起之谜;西夏亡国的原因;党项族后裔的下落。1.我一直有一个疑惑:在相对中原和东北都可谓是贫瘠的西北高原,党项人如何得以崛起,并竟然搞得宋辽两个大国都焦头烂额?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自立门户,先后与宋辽、宋金鼎足而三、分庭抗礼,并发展出一个璀璨的西夏文明。这一切如何可以做到的呢?读完本书,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一切,关键得归功于李继迁和李元昊的雄才伟略,而这种雄才伟略具体地说就是坚定的意志、明确的方向和灵活的策略,其核心就是战略思维能力。下面我就一边概述党项崛起的历史,一边简析一下党项崛起中的战略问题吧:党项拓跋部最早兴起应该从拓跋思恭在唐末黄巢起义时助兵勤王算起。这一次助兵勤王为党项拓跋部挣得了崛起的政治资本,成为名正言顺的唐朝所封的一方藩镇,奠定了拓跋部在党项族人中的优势地位,为后来经营西北、统一党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李继迁这一代,拓跋部已经经营夏州地区长达五代之久。可是,尽管这时党项拓跋部已经精心经营了百年,但由于夏州地处偏僻、土地浇薄,和中原王朝相比,其实力仍然难以与之抗衡。拓跋部在此之前能够割据百年的原因,在于他们有效地利用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的内乱与各地军阀的相互牵制,外加一点好运气。所以等到中原内乱结束的此时,宋朝挟刚刚统一的国势,利用党项内争,便一举收服党项,削平了这股分裂势力。事情发展到这里,还没有脱离地区性割据势力的宿命。然而,李继迁却打破了这一宿命——李继迁在党项已经基本为宋朝廷收服的情况下,几乎是孤身一人站出来发动了他的割据战争。而纵观宋朝在李继迁时期的应对,我们发现,宋朝犯了几个致命的战略性错误:一、隳毁夏州城,显示了朝廷并无经营西北边疆的雄心,给李继迁提供了战略活动空间;二、实行青白盐禁令,不仅没有达到在经济上困死李继迁的目的,反而为渊驱鱼,使得原本臣服于宋朝的党项人纷纷叛归李继迁,大大加强了党项的民族凝聚力;三、宋朝廷一直对李继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寄希望于招抚,应战均为被迫,在战略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四、对灵州这一战略要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放弃和坚守两种选择面前举棋不定,浪费了很多良机;五、军事上缺乏人才,屡屡犯下兵家大忌,例如分兵冒进这一错误,在此时与之后的宋夏战争史上反复出现,令人惊诧。而这些战略错误背后的根源就在于——宋朝自宋太宗收复幽云十六州失败以来,就失去了经营边疆的兴趣。放弃那些劳民伤财、看上去毫无经济利益的边疆重镇成为朝野的普遍呼声,最终导致绥靖主义成为宋朝处理边疆事务的宗旨。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注意辽朝此时对李继迁的支持。辽朝出于牵制宋朝的目的,大力支持李继迁,这是李继迁对抗宋朝的靠山。——历史反复地证明了这么一个规律:小国如果能成功对抗大国,其背后一定有其他大国的支持。党项崛起的历史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党项割据政权经李德明一代的休养生息,已经具备了立国的基础。到了李继迁之孙、李德明之子李元昊时,终于打出夏的旗号,独立建国。李元昊的建国措施有:建立完整的政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与文化教育事业、改革军事制度。这些措施,使西夏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国家。在这期间,李元昊命野利仁荣发明西夏文字,是西夏文明脱离华夏文明主体独立发展的关键性事件,换句话说,西夏文明自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我们不妨假想一下,如果没有发生女真和蒙古南下入侵的事件,宋、辽、西夏、大理等会不会像后来的朝鲜与越南那样各自发展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李元昊要独立,宋朝是头号敌人,辽朝是二号敌人。李元昊柿子捡软的欺,先拿战争意志薄弱的宋朝开刀。历经三川口、好水川、麟府丰、定川寨四大战役,除麟府丰一战失利外,其余的西夏都获得了胜利。然而,伤人者亦自伤,西夏国力不足,就算军事上连连胜利,也不能解决与宋绝交带来的经济困难,因此李元昊转而求和。宋朝自然求之不得。议和的结果是宋朝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就整个过程来看,李元昊达到了最初发动战争的目的,宋朝损兵折将也未能压服李元昊,因此就战争目的看宋朝实际上是失败了。而宋朝在这场战争中暴露出了巨大的问题,这已不仅仅是缺乏战争意志、缺少战略思维的问题了,而是涉及整个国家运行体制的问题。宋夏战争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正是激起庆历革新以至王安石变法的根由。至于夏辽战争,情况则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辽朝军队的战斗力更强,没让李元昊占到太多便宜罢了。要言之,西夏能够崛起,不是天意,而是人事;不是必然,而是各方博弈的结果。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缺乏汉唐那种经营边疆的兴趣。尽管宋朝国力远强于西夏,可是对西夏却不断地绥靖和妥协,终于给了西夏成功立国的可能。2.西夏亡国的原因,书中有专节讨论,我觉得探讨得还比较靠谱,录之于下:一、西夏社会晚期内部矛盾的激化,为蒙古灭夏提供了契机。从蒙夏战争爆发至夏国灭亡的二十多年里,西夏先后更换了五位皇帝。(按,安全阴谋篡位、遵顼宫廷政变、德旺受禅即位、末主非子承袭,都是非正常权力转移,反映出党项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剧烈程度。统治集团不团结,使蒙古入侵的阻力大大减小。)二、安全、遵顼两代对金的长期战争,极大地削弱了西夏的国力。三、西夏在受到蒙古大军的第一次打击之前,没有充分的战争准备,社会承平已久,上层儒风流习,将帅人才匮乏,军队戒备松懈,兵不习战,军事素质下降。四、大战略上犯下严重错误,错误吸取了金朝南侵时附金攻宋而得到好处的经验,附蒙攻金,不仅失去了外援和潜在的同盟,陷入孤立的境地,而且严重消耗了财力、军力,最终饮恨亡国。(按,就是当了蒙古的打手,结果不仅没得好处,反而受了重伤。夏金战争削弱了双方的实力,让蒙古坐收渔人之利。战略之蠢,莫过于此。相较后来南宋犯下的类似错误,西夏的战略失误更遭人诟病。因为南宋与金世仇,在情感的力量面前难以理智,还能为人谅解;而西夏纯粹只是想借蒙古侵金之际捞一把而已。)五、军事战略上也犯下严重错误,以城为营,分散兵力,闭关自守,不能互救,失去了战争主动权,给蒙古以各个击破的机会。(按,从历史经验来看,蒙古骑兵善于平地野战,而不擅长攻城,对付蒙古采取守城战术是正确的,但是不应该消极防守,更不应该每城必守、分散兵力。)3.至于一般人感兴趣的西夏遗民的去向问题,书中第八章作了专门讨论:西夏亡国以后,其国民惨遭蒙古屠戮,所剩无几,但还是有少数逃过了这场灭顶之灾。西夏遗民少数留在原地,分别融入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维族等民族中;有的移居内地,基本融入汉族;有的逃往青藏高原,来到后藏的昂仁或者康藏地区,被称之为木雅人,基本融入了藏族中;有的逃往中亚,与当地民族融合。唯一保持相对独立的族群是逃往尼泊尔的夏尔巴人,成为藏族的一个独立的支系。(按,唐宋时期的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地区性王朝,在王朝灭亡后其主体民族都消亡了,例如渤海、辽、金、西夏等等均是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呵呵)


 西夏通史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