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京杭运河史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2
ISBN:9787801244871
作者:姚汉源
页数:767页

作者简介

内 容 提 要
本书系统而详细地叙述了京杭运河从兴建到发展直至衰败的历史过程。全书共分八
编。第一编绪论,概述京杭运河历史发展概况;第二编开凿简史,讲述元代以前各段运
道开凿情况;第三编元代开通京杭运河全线、第四编明代京杭运河、第五编清代早中期
运河,讲述京杭运河兴盛时期元明清三代对运河经营状况及运河所起的作用;第六编运
河的衰落,展现了清后期运河衰败的过程;第七编运河工程及漕运管理,介绍运河的工
程措施及管理制度;第八编人物及文献,介绍历代对运河建设有贡献的人物及关于运河
的论著。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水利史、文化史研究人员,历史爱好者。

书籍目录

目 录
出版说明
自 序
第一编 绪 论
第一章 古运河略述
第二章 历代运河布局与政治经济关系
第三章 运渠与黄河
第一节 黄河对运河的干扰
第二节 黄河、长江的沟通
第四章 大运河论略
第一节 创修史略
第二节 元明清三代情况
一 元代打通京杭运河全线(17)二、明代重开运河(18)
三 运河与黄河关系(18)四 运河水源的开发 排蓄(20)
第三节 工程建筑
一 堤防(21)二 闸坝(22)
第四节 河道运输
一、漕运与商运(23)二 行政管理(26)
第五节 运河的衰落
第二编 开凿简史
第五章 江南运河――杭州至镇江段
第一节 春秋至西晋(前770~316年)的情况
第二节 东晋至唐末(317~907年)的情况
第三节 五代两宋(907~1279年)的情况
第六章 江淮间运河――仪征 瓜洲至淮阴段
第一节 春秋末至西晋情况(前486~316年,共802年)
第二节 东晋至唐末情况 (317~907年 共591年)
一 邗沟渠化(43)二 隋代开邗沟(43)三 唐前期的瓜 仪运道(43)
四 邗沟南北两端的引蓄水措施(44)
第三节 五代至宋末情况 (907~1279年,共373年)
一、五代时期情况(50)二、北宋时期的拦河堰闸(51)三 北宋时期的
堤岸及建筑物(53)四 水源及疏浚(53)五 南宋时期情况(53)
第七章 泗汶�济运道――泗口至东平段
第一节 春秋末至西晋末情况(前482~316年,共798年)
第二节 东晋南北朝时期情况(317~589年 共273年)
一 泗水各堰(62)二 �水及桓公沟等(62)
第三节 隋唐两宋时期情况(581~1279年,共669年)
一、隋唐五代情况(65)二、宋代情况(65)
第八章 卫河运道――临清至天津段
第一节 曹操开白沟(东汉至隋初,196~580年 共385年)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永济渠(隋初至五代,581~960年 共380年)
第三节 北宋、金的永济渠(北宋初至元至元七年 960~1270年 共310年)
第九章 北运河及通惠河前身运道――天津至北京段
第一节 东汉初至唐末京津间水运情况(东汉建武九年至
唐天�四年,33~907年,共875年)
第二节 五代至金大定十年的情况(梁开平元年至金大定
十年,907~1170年 共263年)
第三节 金代的金口河及通济渠(大定十年至元兴三年
1170~1234年 共65年)
第三编 元代开通京杭运河全线
第十章 元代开通惠河
第一节 金口河及坝河等水道
一 双塔漕渠(85)二 金口河的重开(85)三 坝河的开凿(85)
第二节 通惠河水道
一 大都城西原有的河渠(86)二 通惠河水源及河道路线(87)
第三节 通惠河上的工程措施
一 河溪平交工程(90)二 控制闸(90)三 其他工程(93)
第四节 施工及管理维修
一 施工(94)二 管理维修(94)
第十一章 元代的北运河及南运河
第一节 北运河
一 开通惠河前的修治(97)二 开通惠河后的修治(98)
第二节 南运河
一 开会通河前的卫河(99)二 开会通河后的御河(100)
第十二章 济州河及会通河的开凿
第一节 济州、会通二河开凿前的准备
第二节 两河的开凿
一 开济州河(104)附:开胶莱河(104)二 开会通河(107)
三 两河上的闸门(108)四、闸座形制(111)
第三节 会通河(含济州河)的管理维修
一 限制较大船只航行(113)二 其他设施(116)三 河道的维修管理(116)
第十三章 元代的江浙运河
第一节 泗黄运道情况
一 济州河开 泗水日见重要(118)二 借黄行运及黄河的干扰(118)
第二节 淮扬运河情况
一 至元中情况(119)二 至元以后情况(119)
第三节 江南运河情况
一 北段的修治(120)二 南端的整理(122)
第四编 明代的京杭运河
第十四章 明代通惠河的兴废
第一节 永乐至正统时(1403~1449年)的情况
第二节 成化 正德中(1450~1521年)的大修
第三节 嘉靖时的重开
第四节 明代最后的情况
第五节 附录
一 北京朝阳门外运渠(131)二 昌平河(132)三 潮白河水运(132)
第十五章 明代的南北运河(卫河 白河)
第一节 北运河的整修
一 河堤的修守堵决(133)二 河道的疏浚及裁弯(135)附:蓟运河(137)
第二节 卫河整修
一 卫河水源(138)二 水道整治(140)
第三节 开卫河减水河
第十六章 明代会通河的重开
第一节 重开会通河前的运道
一 耐牢坡河及闸(144)二 河南颍 蔡河(一名沙河)运道(145)
第二节 重开会通河
第三节 引水枢纽的整理
一 戴村坝引汶(148)二 南旺分水口 (149)三 �城坝的重修(149)
四 金口堰的整修(150)
第四节 泉源开发
一 泉源修浚(153)二 诸泉记载(154)
第五节 运道的整修及设施
一 改道(156)二、设浅及疏浚(156)三 设闸坝(159)
第十七章 明代治理会通河与治理黄河
第一节 沙湾工程
一 王永和治沙湾(169)二 洪英 王暹及石璞治运(170)
三 徐有贞治沙湾(171)
第二节 弘治中的张秋工程
一 白昂治黄运(173)二 陈政治黄运(173)三 刘大夏治黄运(174)
第三节 引黄河济会通河运道
一 引黄水道(177)二 开广济渠(180)三 黄河主流的变化与引沁济运(181)
第十八章 明代会通河上水柜 泉源及沿运设施的变化
第一节 湖泊水柜的兴废
一 明代前期设水柜的情况(184)二 明后期水柜的渐废(188)
第二节 闸坝的兴废及枢纽的建设
一 闸坝的设置 维修及废弃迁改(193)二 南旺分水口 (197)
三 临清枢纽(199)四 济宁枢纽(201)
第三节 疏浚、修堤及其他维修管理工作
一 疏浚(205)二 浅铺变更(205)三 堤防(206)
四 管理措施(207)
第四节 支流及泉源
一 济运五派(208)二 泉数(208)三 支流(209)
四 泉源维修(210)
第十九章 明前期的泗�运道与黄河(明洪武元年至
弘治十八年1368~1505年)
第一节 维修管理
一 主要措施(214)二 浅铺(215)附:沁河济运及沁河浅铺(216)
第二节 明前期闸坝等设施
一 明前期闸坝管理(218)二 闸坝情况(219)
第三节 行黄与引黄
一 明前期(1368~1505年)的黄淮水灾(222)二 借黄行运(226)
三 引黄沁济泗�运道(226)
第四节 徐 吕二洪的修治
一 永乐至景泰时(1403~1456年)的修凿(229)二 天顺至弘治时
(1457~1505年)的修凿(230)
第二十章 明代后期开新河及维修管理(正德元年至崇祯十七年
1506~1644年)
第一节 开新河前的黄河与运河
一 正德(1506年)以后的黄河扰运(233)二 湖西旧运道设施的兴废(239)
第二节 南阳新河的开通
一 开南阳新河的酝酿及试开(244)二 开新河经过(244)
三 新河的善后(246)四 开南阳新河(夏镇新河)后至开�以前的设施(248)
五 河漕维修(254)
第三节 �运河的开通
一、开�运河的酝酿(258)二 开�河经过(260)三 �运河开后运道
上的设施(262)四、�河的善后及维修管理(264)
第四节 黄运交点与黄淮交点的治运措施
一 徐州北黄运交点(267)二 邳州�运口交点(268)
三 清口黄淮泗交会北岸情况(270)
第二十一章 明代前期的淮扬运河
第一节 早期陈�的治理(洪武元年至宣德十年,1368~1435年 共68年)
一 陈�以前的情况(272)二 陈�治漕(276)
第二节 正统至弘治 (1436~1505年)的设施
一 较大规模的修治(277)二 过淮措施(278)三 高宝诸湖设施(278)
四 沿江各港设施(279)
第三节 明前期淮扬运河上的建筑物及湖泊支河
一 节制闸坝(282)二 减水设备(284)三 淮南浅铺 河岸(285)
四 湖泊支河(285)
第二十二章 明后期的淮扬运河
第一节 黄淮扰运的防治
一 嘉靖至万历早期(约1530~1580年)(290)二 隆庆初至万历中期(约1565
~1595年)(291)三 万历中期至崇祯末(约1590~1644年)(295)
第二节 清江浦上下的修治
一 正德嘉靖间(1506~1566年,共60年)(298)二、隆庆初至万历二十年
(1567~1592年 共26年)(298)三 万历二十一年至明末(1593~1644年
共52年)(301)
第三节 高 宝诸湖区的修治
一 正德嘉靖间(1506~1566年,共61年)(302)二 隆庆至万历二十年(1567~
1592年,共26年)(302)三 万历二十一年至明末(1593~1644年 共52年)(303)
第四节 明后期运河的入江水道及港口
一 入江水道的修治(305)二、瓜仪两港的修治(305)
第五节 明后期淮扬运河闸坝等建筑物
一 清河县闸坝(307)二 山阳县闸坝(307)三 宝应县闸坝(309)
四 高邮州闸坝(310)五 江都县闸坝(310)六 仪真县闸坝(311)
七 各县浅铺(312)
第二十三章 明代的江南运河
第一节 一般的维修疏浚
一 明前期情况(314)二 明后期情况(315)
第二节 常州府境的通江支河
一 明代修治梗概(316)二 孟渎等几条漕运航道(316)
第三节 镇江运河
一 镇江运河河道的浚治(320)二 练湖的浚治(322)
第五编 清代早中期 (1644~1855年)的运河
第二十四章 顺治康熙间直隶 山东运河的恢复(顺治元年至
康熙六十一年,1644~1722年 共79年)
第一节 大通河情况
第二节 南北运河的修治
一 北运河(332)二 南运河(333)三 支河(334)四 卫河运道(336)
第三节 山东运河的修治
一 河道(339)附:东平所河道(340)二 闸坝(343)三 泉(346)
第二十五章 顺治康熙间江浙运河的大修
第一节 靳辅治河以前的运河未大治理时期(顺治元年至康熙十五年
1644~1676年,共32年)
一 当时形势(350)二 �运及河漕变化(352)三 清口及高堰的变化(352)
四 淮南运河情况(353)
第二节 靳辅治河――黄淮运格局确定时期(康熙十六至三十一年 1677~
1692年 共16年)
一、靳辅上经理河工八疏(354)二 靳辅开皂河 中河(359)三、靳辅筑高家堰
及修治淮口(360)四、靳辅治淮南运河(361)五、里下河治理争议(363)
第三节 康熙后期治理――清初治理完成期(康熙三十二至六十一年
1693~1722年 共30年)
一、康熙二十八年有关运河的工程情况(365)二、北运河河段情况(主要为新
中河工)(369)三 清口及高堰各工情况(372)四 扬河情况(377)
五 瓜仪运河概况(380)六 下河概况(380)
第二十六章 运河治理完善盛极将衰期的北河(雍正元年至乾隆六十年
1723~1795年 共73年)
第一节 大通河(通惠河)
一 通惠河(384)二 会清河(385)
第二节 南北运河
一 北运河(385)二 南运河(390)
第三节 山东运河
一 概述(397)二 运河挑浚(400)三 水柜湖河(401)
第四节 会通河及�运河闸坝堤防等工程及泉源
一 上河厅(413)二 捕河厅(416)三、运河厅(418)四 �河厅(423)
五 几项工程说明(426)六 泉源及汇河(428)
第二十七章 运河治理完善盛极将衰期的南河(雍正元年至乾隆六十年
1723~1795年,共73年)
第一节 邳宿运河及中运河
一 供水及排水河道(430)二 诸湖水柜(438)
三 邳宿运河段工程(440)四 中河厅运河段工程(445)
第二节 里河及洪泽湖的修治
一 里河运口(451)二 淮安府运河(454)三 洪泽湖高家堰(459)
第三节 雍正乾隆间的扬州运河
一 宝应 高邮运河(482)二 扬粮厅河(493)
三 下河各州县泄水入海河道(507)
第四节 江防厅运河
一 瓜洲运口及仪征运口的管理维修(511)二 江南段的管理维修(512)
三 江防厅工程简况(513)
第五节 苏州至杭州运河述略
一 苏州运河(516)二 嘉兴府运河(516)三 杭州运河(517)
第六编 运河的衰落
第二十八章 河政敝坏与河运艰涩
第一节 河漕工程管理的腐败
一 河患频仍(522)二 河政腐败(524)
第二节 漕运的变更
第三节 黄淮为灾酝酿海运(嘉庆元年至道光五年,1796~1825年 共30年)
一 通惠河及南北运河(530)二、山东运河(532)
三 苏北运河(539)四 淮扬运河及临江运道(541)
第四节 试行海运至黄河大改道的30年
一、通惠河及南北运河(554)二 山东运河(557)三 邳宿运河及
中河(579)四 淮扬运河(583)五 临江运道(596)六 南河工费(600)
第二十九章 海运通漕与河运的废弃
第一节 咸丰六年至光绪十三年情况(1856~1887年,共32年)
一 通惠河及南北运河(605)二 山东运河(608)
三 江浙运河(616)
第二节 光绪十四年至宣统三年情况(1888~1911年 共24年)
一 通惠河及南北运河情况(623)二 山东运河情况(625)
三 江浙运河情况(630)
第七编 运河工程及漕运管理述略
第三十章 运河工程述略
第一节 结构及用料
一 北宋闸坝用料(643)二 元代建闸举例(644)三 明代建闸坝举例(645)
四 清早期闸坝举例(646)五 晚清闸坝示例(648)
第二节 闸坝等的操作管理
一 明刘天和:《问水集》论闸河四条(649)二 明万恭:《治水筌蹄》论管理调节
若干条(650)三 清张伯行:《居济一得》论运河的操作管理(651)
第三十一章 历代管理机制概略
第一节 元代官司
第二节 永乐九年至弘治十八年(1411~1505年)的官司及夫役
一 官司(664)二 漕河夫役(666)
第三节 正德元年至清康熙六十一年(1506~1722年)的官司及夫役
一 明后期官司(673)二 清早期官司(674)三 清早期河兵(683)
四 明后期夫役(685)五 清早期夫役(686)
第四节 雍正元年至宣统三年(1723~1911年)的官司及夫役
一 清代中期(687)二 清代晚期(699)
第五节 明代漕运规制略述
一 漕法的演变(701)二、运军及船只(702)三 运军行粮及轻赍(702)
四 水程(703)五 漕河禁例(703)
第六节 清代规制
一 漕粮(705)二 白粮(705)三 督运(705)四 漕船(707)
五 钱粮(707)六 考成(707)七 赏恤(708)
第八编 人物及文献
第三十二章 人物述略
第一节 元代打通全河人物
郭守敬(711)毕辅国(711)张楷(711)李奥鲁赤(712)马之贞(712)
张孔孙(712)张仲仁(712)宋伯颜不花(712)贾鲁(713)
第二节 明代治运人物
宋礼(713)陈�(713)蔺芳(714)徐有贞(714)张盛(714)乔缙(714)
刘大夏(714)盛应期(715)刘天和(715)朱衡(715)潘季驯(715)
万恭(716)黄承元(716)舒应龙(716)刘东星(717)李化龙(717)
胡瓒(717)梅守相(717)
第三节 清代治运人物
杨方兴(718)朱之锡(718)靳辅 陈潢(718)于成龙(719)张鹏翮(719)张伯
行(719)陈鹏年(720)齐苏勒(720)嵇曾筠(720)白钟山(720)高斌(721)
李宏(721)李清时(721)黎世序(722)栗毓美(722)
第三十三章 文献要略
第一节 元代文献
《河防通议》2卷(723)
第二节 明代文献
《漕河图志》8卷(723)《问水集》6卷(724)《通惠河志》2卷(附录1
卷)(724)《漕政举要录》18卷(725)《淮南水利考》2卷(725)《漕运
通志》10卷(725)《胶莱新河议》2卷(725)《河防一览》14卷(725)
《治水筌蹄》2卷(726)《北河记》8卷《纪余》4卷(726)《敬止集》
4卷(726)《新河成疏)(不分卷)(727)《泉河史》15卷(727)
《水部备考》10卷(727)《河漕通考》2卷(727)《治河奏疏》
4卷(727)《南河志》14卷(727)《吕梁洪志》1卷(728)
第三节 清代文献(附近代文献)
《河防当议》6卷(728)《山东全河备考》4卷(728)《靳文襄奏疏》8卷(729)
《治河奏绩书》4卷(729)《治河方略》8卷(729)《防河奏议》10卷(729)《张公
奏议》24卷(730)《河防志》12卷(730)《两河清汇》8卷(730)《居济一得》8
卷(731)《行水金鉴》175卷,《续行水金鉴》156卷 《再续行水金鉴》若干卷
(731)《豫东宜防录》6卷,(豫东宣防续录》1卷,《南河宣防录》2卷《纪恩录》
2卷(732)《山东运河备览》12卷(732)《中衢一勺》3卷 (附录》4卷(733)
《练湖志》10卷《卷首》1卷(733)《马棚湾漫工始末》(733)《扬州水道记》4卷
(733)《黄运河口古今图说》(733)《江北运程》40卷(734)《河务所闻集》6卷
(734)《运河总图》(734)《江苏水利图说》(734)《淮系年表全编》(734)《胶莱运
河》(735)《江苏水利全书》(735)
附录一 浙东运河史考略
上篇
一 概说(736)二 南北朝至五代(737)三 宋代的浙东运河(738)
四 宋代河上的建筑物(742)五、宋代运河与鉴湖(746)
六 宋代运河的修治(747)七 杭州湾与浙东运河(748)
下篇
一、概说(750)二、元明时代的浙东运河(750)三 清代的浙东运河(758)
附录二 京杭运河纵剖面图

图书封面


 京杭运河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汗牛充栋,大运河的书成产业了,大运河会怎样!本书成书于1998年,喝彩。
  •     和预期的差不多
  •     内容很庞杂,书很重,有点贵。
  •     其实算看了三次了?
  •     研究运河的资料还是很多的,不过不是普通人难以接触就是给你看了你也看不下去或者不一定看的懂。现在有现成的整理好的材料可以看——恩,向姚老致敬,谢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