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中国通史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802285699
作者:吕思勉
页数:566页

作者简介

《中国通史(插图珍藏本)》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谭其骧称吕思勉“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严耕望称吕思勉的治史是“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这也是《中国通史(插图珍藏本)》的主要特色。顾颉刚评价《中国通史(插图珍藏本)》 “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最多的一位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吕思勉国学基础深厚,治史的意趣却不保守。

书籍目录

目录
序例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
第二章 中国的历史
第三章 现在研究史学的方法
第四章 本书的分期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汉族的由来
第二章 古史的年代和系统
第三章 三皇五帝
第一节 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
第二节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第三节 尧舜的禅让
第四节 禹的治水
第四章 三王时代
第一节 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
第二节 夏殷的兴亡
第三节 商朝的事实
第四节 商周的兴亡
第五节 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 春秋战国
第一节 春秋
第二节 战国
第六章 汉族以外的诸族
第一节 獯粥
第二节 东胡
第三节 貉
第四节 氐羌
第五节 粤
第六节 濮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疆域
第八章 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
第一节 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
第二节 封建
第三节 官制
第四节 教育和选举
第五节 兵制
第六节 法律
第九章 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工商业和货币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变迁
第十章 古代的宗教和文化
第一节 古代的哲学和宗教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变迁
第三节 东周以后的学派
第二篇 中古史(上)
第一章 秦始皇帝的政策
第二章 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一节 豪杰亡秦
第二节 项羽的分封和楚汉的兴亡
第三节 汉初功臣外戚宗室三系的斗争
第三章 汉初的休养生息
第四章 汉朝的武功
第一节 匈奴
第二节 西域
第三节 朝鲜
第四节 闽粤南越和西南夷
第五章 前汉的衰亡
第一节 汉武帝的内政
第二节 霍光废立和前汉的外戚
第六章 社会革命
第七章 后汉的兴亡
第一节 光武的中兴
第二节 后汉的武功
第三节 后汉的外戚和宦官
第八章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文化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教育和选举
第三节 赋税
第四节 兵制
第五节 法律
第六节 学术
第二篇 中古史(中)
第一章 后汉的灭亡和三国
第一节 后汉的乱源
第二节 汉末的割据和三国的兴亡
第二章 两晋和五胡
第一节 晋初异族的形势
第二节 八王之乱
第三节 西晋的灭亡
第四节 胡羯的兴亡
第五节 鲜卑的侵入
第六节 东晋内外的相持
第七节 苻秦的盛强
第八节 淝水之战和北方分裂
第九节 拓跋氏的兴起
第十节 宋篡东晋和魏并北方
第三章 南北朝
第一节 宋齐的治乱
第二节 北魏的盛衰
第三节 东西魏的纷争和侯景乱梁
第四节 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
第四章 军阀和异族
第二篇 中古史(下)
第一章 隋朝的内政外交
第一节 隋文帝的内治
第二节 回族的起源和分布
第三节 高车和柔然
第四节 突厥的起源
第五节 突厥的盛强和隋朝与突厥的交涉
第六节 朝鲜半岛三国和中国的关系
第七节 隋唐的兴亡
第二章 唐朝的初盛
第一节 唐太宗灭突厥
第二节 藏族的兴起
第三节 印度阿利安人入藏
第四节 唐朝和朝鲜日本的关系
第五节 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洋的关系
第六节 武韦之乱和开元之治
第三章 从魏晋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形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教育和选举
第三节 兵制
第四节 刑制
第五节 赋税制度和民生
第六节 学术和宗教
第七节 门阀的兴废
第三篇 近古史(上)
第一章 近古史和中古史的异点
第二章 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第一节 安史之乱
第二节 唐中叶后的外患
第三节 肃代到穆宗时候的藩镇
第四节 宦官的专横
第五节 黄巢之乱和唐朝的灭亡
第三章 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一节 梁唐晋的争夺
第二节 契丹的兴起和侵入中国
第三节 周世宗的强盛和宋朝的统一
第四章 北宋的积弱
第一节 宋初和辽夏的交涉
第二节 宋初的政策和后来腐败的情形
第三节 王荆公的变法
第四节 神宗的武功
第五节 元〓绍圣的纷更和徽宗的衰侈
第五章 北宋辽金的兴亡
第一节 女真和金室的起源
第二节 辽朝的灭亡
第三节 北宋的灭亡
第三篇 近古史(下)
第一章 南宋和金朝的和战
第一节 南宋初期的战事
第二节 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翦除
第三节 海陵的南侵和韩伲胄的北伐
第二章 南宋金元的兴亡
第一节 蒙古的由来
第二节 蒙古征服漠南北
第三节 金朝的灭亡
第四节 南宋和灭亡
第三章 蒙古的武功
第一节 大食盛强以后西域的形势
第二节 蒙古的西征
第三节 蒙古和朝鲜日本
第四节 蒙古和南方诸国
第四章 元朝的衰亡
第一节 汗位继承的纷争
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
第三节 元朝的灭亡
第五章 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学校选举
第三节 兵制
第四节 刑制
第五节 租税制度(上)
第六节 租税制度(下)
第七节 钞法
第八节 学术风俗
第四篇 近世史(上)
第一章 明朝的对外
第一节 明初的武功
第二节 瓦剌的强盛
第三节 蒙古的再兴
第四节 倭寇和丰臣秀吉
第二章 明朝的内治
第一节 宦官的专权
第二节 权臣和党祸
第三章 清朝的兴起
第一节 清朝的先世
第二节 建州女直的盛衰
第三节 海西女直的南迁
第四节 清太祖的兴起
第五节 辽东西的战争
第四章 明朝的灭亡
第一节 流寇和北都陷落
第二节 福唐桂三王的灭亡
第三节 郑氏和三藩
第五章 清朝的盛世
第一节 满洲内部特殊势力的消灭
第二节 清朝对待汉人的政策
第三节 顺康雍乾四朝的政治
第六章 近代的蒙回藏
第一节 种族和宗教的变化
第二节 黄教的盛行和天山南路的回教
第三节 卫拉特的盛强和清朝征服蒙古
第四节 清朝平定西藏
第五节 清朝平定卫拉特
第六节 清朝平定回部
第七节 清朝征服廓尔喀
第七章 近代的西南诸族
第一节 湘黔的苗族
第二节 滇黔的濮族和金川
第三节 两广的粤族
第八章 近代的后印度半岛
第一节 平缅麓川的灭亡和缅甸建国
第二节 清朝和缅甸的交涉
第三节 黎莫新旧阮的纷争和清朝讨伐新阮
第四节 暹罗的建国
第九章 清朝的中衰
第一节 乾隆时的衰机
第二节 嘉庆时的内乱
第四篇 近世史(下)
第一章 中西交涉的初期
第一节 西人的东来
第二节 基督教初入中国的情形
第三节 中俄初期的交涉
第四节 西南最初对待外人的情形
第五节 五口通商
第六节 英法兵攻破京城和东北的割地
第二章 咸同时的大内乱
第一节 太平军
第二节 捻军
第三节 回事
第三章 藩属的丧失
第一节 英俄的亚洲侵略和伊犁交涉
第二节 安南和缅甸暹罗的丧失
第三节 中日甲午之战和朝鲜的丧失
第四节 教士保护权的变迁和德据胶州
第四章 清朝复亡和民国的兴起
第一节 革新的原动力
第二节 成同光三朝的朝局
第三节 戊戌政变和庚子之乱
第四节 满蒙藏的危机(上)
第五节 满蒙藏的危机(下)
第六节 清朝的末运
第五章 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社会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学校选举
第三节 兵制
第四节 法律
第五节 赋税制度(上)
第六节 赋税制度(下)
第七节 币制的变迁
第八节 学术思想的变迁
第五篇 现代史
第一章 从武昌起义到正式政府成立
第一节 武昌起义和各省光复
第二节 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北迁
第三节 大借款宋案和赣宁之役
第四节 正式总统的举出和国会解散
第二章 俄蒙英藏的交涉
第一节 俄蒙交涉
第二节 英藏交涉
第三章 五月九日的国耻
第一节 五口通商以来外交上形势的回顾
第二节 日占青岛和二十一条的要求
第四章 帝制复辟和护法
第一节 帝制运动
第二节 对德宣战和复辟
第三节 护法战争和南北议和
第五章 南北分裂后的变故
第一节 皖南战争
第二节 军政府的绝续和北方下统一令
第三节 赣豫陕的战事和川湘鄂之争
第四节 直奉战争
第五节 北方黎徐的更迭和南方广州之变
第六节 各省的纷扰
第七节 裁兵废督和自治的潮流
第六章 最近的蒙藏
第一节 蒙古的取消独立和再陷
第二节 六年后的英藏交涉
第七章 最近的交涉
第一节 巴黎和会的失败
第二节 华府会议的参与
第三节 鲁案的解决
第四节 共同出兵和中东路
第五节 松黑航权和尼港事件
第六节 中俄的新交涉
第七节 中国和德奥的新交涉
第八节 日本在东北的形势
第八章 最近的财政
第一节 民国时代的财政情形
第二节 中国的内外债
第三节 新银行团的复活
第四节 最近的关税问题

编辑推荐

《中国通史(插图珍藏本)》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初版于1923年9月,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插图珍藏本)》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此,《中国通史(插图珍藏本)》(插图珍藏本)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一部中国历史的大百科全书,贯通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至民国等各个时代,涵盖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

前言

吕思勉(1884-1957)中国历史学家。字诚之。1884年2月27日生于江苏常州,1957年10月9日卒于上海。幼年家贫无力延师,由其父母授以史部著作。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吕思勉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是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其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吕思勉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初版于1923年9月,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本书虽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但预设的读者对象却是青年学生。吕思勉说自己“少年时,因没有名师指导,精力、时间浪费甚多,因未得门径,绕掉的圈儿也属不少”。为此,他写了一部“自修适用”的历史入门书。所谓“门径之门径,阶梯之阶梯”。《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此,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本次《中国通史》的新版,将原书直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保留了原书的双行夹注,其他如习惯用词、行文遣句,概念术语,除了一些明显的讹误和不规范用法,基本未动,原书采用的是民国纪元的方法来纪年,本次出版已将民国纪元统一改为公元纪元。另外,在本次出版中,我们有选择性地增加了若干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希望能给读者的阅读有所助益。新世界出版社

内容概要

吕思勉(1884-1957),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其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现代四大史家”。吕思勉,字诚之,江苏武进人。曾任教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49年后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在现代史学史上,是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著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等1000万字。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史学大师写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入门书,吕思勉最完整、最权威的国史教材,易中天最推崇的史学大师,“易中天品三国言必称吕思勉。”钱穆最敬重的授业恩师,了解中国历史的公认权威版本。 与钱穆《国史大纲》双峰对峙的史学巨者,吕思勉最权威、最完整的通史教材。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华!  ——一闻一多《祈祷》

章节摘录

第一篇上古史第一章 汉族的由来研究一个国家的历史,总得知道他最初的民族。现在世界上,固然没有真正单纯的“民族国家”。一个国家,要想自立于世界之上,究竟民族宜乎单纯,还宜乎复杂?假如说复杂,可以复杂到怎样程度?自然也还是一个问题。然而一个国家建立之初总是以一个民族为主体,然后渐次吸收其余诸民族,这是一定不移的道理。然则要晓得一个国家最古的历史,必须要晓得他最初的民族,也是毫无疑义的了。建立中国国家最早的民族,就是“汉族”,这个也是讲历史的人,没有异议的。近来有人说:汉字是一个朝代的名称,不是种族的本名。主张改称“华族”或“中华民族”。殊不知汉字做了种族的名称。已经二千多年,譬如唐朝用兵,兼用本国兵和外国兵,就称“汉蕃步骑”,这就是以汉字为种族之名的一证。而且现在还是一句活语言。——譬如现在称汉满蒙回藏,岂能改作华满蒙回藏?况且“种”、“族”二字,用起来总得分别。汉族不能改作“华种”,若称“华族”,这两个字,有时候当他贵族用的,不免相混。若称“中华民族”,四个字的名词,用起来怕不大方便。而且现在“中华”做了国号;中国又是五族共和,这四个字,用到最近的时代,意义也容易混淆。总而言之,把臆定的名词,来改通行的语言,极难妥当。所以本书仍旧用汉族两字。然则汉族还是从“有史以前”久已在中国本部的呢?还是从他处迁来,入“有史时代”,其形迹还有可考的呢?这便是“汉族由来”的问题。

图书封面


 中国通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可能是我读过的中国通史方面最好的一本了反复读了好几遍读通鉴总觉太繁琐,但是也算将一些大事小事看了一遍然而难以将这些东西串起来黄仁宇从细节着手,由明代之局部而带起全局,读过便有一种新的角度吕思勉的书举重若轻,深入浅出,读来易懂而又条例有序对于历史,总觉犹如盲人摸象,总要从不同角度,上上下下都揣摩过,方知大象的形态,那些信口就说历史是方是圆的,恐怕都是妄人
  •     体裁独特,将文化史、政治史分别叙述,将文化、政治这一经一纬编织成历史的网,并将文化、政治的影响与传承关系尽最大的可能进行梳理,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将中国历史的演变穿成了一条条线。读这本书还能够让人了解到学习历史的目的,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显然更突显了这本书的意义。吕思勉大师对历史的把握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能够以一人之力写成这样一部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的历史大部头,中华文化体系众多、头绪繁杂,,能够如此清晰的对文化、政治进行把握也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但是由于年代的限制,很多观点和现在的观点还是隔了一层,我个人并不认同某些文化发展规律的描述,对汉武帝的评价我也持保留意见。希望能够组织历史学界也按照这本书的体例安排重新编写一本中国通史,不同时代的观点进行比照相信也会很吸引人,不知道这是不是奢望。书的最后,吕思勉老师面对着当时中国军阀内乱和外强欺辱,道出了写中国通史的目的——“岂有数万的大族,数千年的大国、古国,而没有前途之理?”,并引用拜伦的诗:“难道我为奴为隶,今生便了?不信我为奴为隶,今生便了。”即使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仍让人震撼和感动。
  •     无须多言,“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这句话,正是这本书的绝佳评价,史上尚无第二本书能够得到此荣誉。另,这个版本是横排简体版,插图也很精美。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的有点累。。
  •     弑之,自立
  •     枯燥极了,很难读完啊……
  •     写得太简单了,还有很多印刷错误。。。
  •     文化转变的原因以及物质基础
  •     正看着呢
  •     编纂方法很有新意 不同于单纯编年记事的通史 不愧是大家
  •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上部分类讲制度与文化的变迁,线索详细;下部讲政治历史的变革,感觉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有些观点比较陈旧了。查着维基百科看完的
  •     吕思勉先生的通史,分上部文化史和下部政治史。二十五史只是帝王将相的传记,真正的社会变迁情形却包含在整个社会生活即文化史之中。吕先生的史观不是传统帝王将相一治一乱的史观,也不是后来经过某团篡改之后阶级斗争的史观,而是民国时候放眼看世界又反观自身的史观。
  •     我觉得比起钱穆,我更喜欢吕思勉
  •     因为朋友推荐,才知道吕思勉,然后他就推荐了这个,我这种平民能看懂的版本。
  •     简版
  •     似乎看了很多次,都没能看完。
  •     我觉得通史都是很空泛,这本书稍微全面一点。不过吕先生似乎网评不高
  •     读起来酣畅不已的历史书,捧起来就放不下手。唯一的纠结点在于纪年——全篇民国纪年,每次换算成公元纪年都要了我半条命,文科生伤不起QAQ
  •     只能读懂七成,对我来说偏难。
  •     看得累
  •     大量引用古文 看不下去
  •     读起来很费力
  •     大略的介绍了中国的历史,里面对中国的习俗文化宗教等都有所涉猎,可以让人对古中国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     边看边流泪TT太专业了但是又好酷。可怎么也看不完呜呜呜
  •     史学巨擎吕思勉的大部头,分政治史、文化史两部分
  •     还没读完
  •     不是书的原因,是我的原因。有机会我会再看的
  •     严谨度差一点。一个观点:冷兵器时代,得天下的几乎都是接近游牧民族(或是相融合,或本身就是)的势力。
  •     纸张较差,排版较差。
  •     博古今之变,通一家之言。这本书写得很有主见,有史实有思考,有观点有依据。依照作者所言确实是读中国史的入门书籍。当然作者写得有的过于简单还是有中国历史经验者读着有或然开朗之感,不熟悉历史的人可能会有满头雾水之感,实在是作者谱序千年,记述万方所致。
  •     岳飞、秦桧那段很有意思。
  •     内容详实,作书严谨,需一定的国史功底才能看。
  •     中国通史最好的一个版本
  •     这本书应该是最早从社会角度去解读历史的著作
  •     入门。
  •     吕思勉的个人对历史的解读。关于汉武帝那章对我有启发。
  •     有些观点不能认同,但是不失为一部好书,和钱穆部分观点冲突
  •     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剖析中国的历史,最可贵的是加入了很多自己的考证和思考,值得学习的一本书。但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怕是看不进去的甚至读不下去的,算是我近来读的最费劲的一本书了。
  •     弃了,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有点高深
  •     :K20/6662-1
  •     读的kindle版,没读完,只是大概翻了一下,感觉读不顺。感觉不好之处有三:考据太多,看的头晕;语言逻辑性不太好;插图怪怪的,远古的人,穿着像宋代的人
  •     吕思勉先生是史学大家,通篇纯干货,对了解真实的历史,不被所谓的电视剧毒害还是很有好处的……
  •     得到很多,但是也发现了自己只是的浅薄。
  •     请不要叫它入门书TAT
  •     为了读文史,我是在玩儿命啊!通史+思潮史+文史。而且我非常惊慌地发现成绩好的中文系学生除了知道正史,还知道很多家族史和野史。
  •     吕思勉的历史书,不仅仅是讲述历史,还有他自己的历史观。书中的思辨,让人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像看小说一样的看完全书!
  •     论述是亮点,都是持中之论,不以偏激特异的观点引人注目,但道理劈的很深。只可直中取,不可取中求。最后一句引用,拜伦的诗:难道我为奴为隶,今生便了?不信我为奴为隶,今生便了。唏嘘。
  •     印象最深的就是对外族入侵的总结,也是抗战历史背景下,史学泰斗对抗战必胜最深沉呐喊!
  •     这本书现在已经被出滥了。我觉得还是应该请负责的人加些注释什么的才好点。
  •     前半本社会史比后半本政治史精彩,旁征博引,视野宽阔,难得好书!
  •     让我慢慢的读下去
  •     好吧,我承认寒假没有看过,不过高中时候看过的~
  •     有益,有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