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史纲(上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中国人史纲(上下)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203062042
作者:柏杨
页数:749页

作者简介

本书完成于监狱之中,以世纪为经,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20世纪初;以事件为纬,内容涵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篇幅浩大,文字流畅生动,结构精练紧凑。
柏杨的史观以“人”为中心,自称是平民著史、狱中著史,“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所以取名《中国人史纲》,重点在“人”。柏杨一生经历坎坷,因有大苦难,所以有大愤懑与大悲悯,这种情怀始终激荡在文字里,才使得柏杨作品的魅力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稍有减衰。
在体例上,本书有至少以下突出的特点:
洒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作者常常开门见山又一针见血地进入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数笔,便使历史中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也使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
每章最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别具匠心和视野。宋明之后,尤其是十六世纪开始,西方政治文明突破性地发展起来,科技之光兴起,中西方的发展遂于此分道扬镳,并终于导致十九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不堪收拾。今天的人在扼腕叹息之余,更应该明白到,不仅仅从中国来看中国历史,和不仅仅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多么必要和意义非凡。
本书特有的以世纪分章和以问题分节,不以帝王年号而以普遍的公历算法来纪年,和将一个世纪分成十个年代来分别表示,等等做法,都使得全书脉络清晰,重点主题一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阅读。

书籍目录

《中国人史纲》(上)自序:我期待着不同的声音出版人语第1章历史舞台一空中·马上二河流·湖泊三山脉·山岳四沙漠·万里长城五城市六地理区域七演员第2章神话时代一开天辟地二五氏东西方世界第3章传说时代一黄帝王朝二姬轩辕三伊祁放勋与姚重华东西方世界第4章半信史时代一纪元前二十三世纪二纪元前二十二世纪三纪元前二十一世纪四纪元前十九世纪五纪元前十八世纪六商王朝社会形态七纪元前十七世纪八纪元前十三世纪九纪元前十二世纪十周王朝封建制度十一瓶颈危机十二纪元前十一世纪十三纪元前十世纪第5章信史时代东西方世界第6章纪元前八世纪一周政府的东迁二春秋时代三周郑交战四楚王国 五卫国新台丑闻  东西方世界第7章纪元前七世纪一封国的吞并与逐君杀君(上) 二五霸 三齐国霸权的兴衰四晋国长期霸权五秦国短期霸权六楚王国问鼎事件 东西方世界第8章纪元前六世纪一封国的吞并与逐君杀君(中) 二楚王国霸权的隐忧三鄢陵之役四国际和平会议五伍子胥鞭尸事件六鲁国的三桓政治 东西方世界第9章纪元前五世纪一封国的吞并与逐君杀君(下) 二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大黄金时代三儒家 四道家·墨家·法家五诸子百家六战国时代七晋国的分裂东西方世界第1O章纪元前四世纪一封国的消失与蜕变二吴起与楚王国三历史上最大的魔术——秦国变法一四合纵对抗与连横和解五齐宋两国的侵略战争六三位巨子东西方世界第11章纪元前三世纪一东方各国互相缠斗二崭新的外交政策——远交近攻三吕不韦·韩非四六国覆灭五辉煌的八十年代六赢政大帝 七焚书坑儒八秦王朝突然瓦解九西楚王国昙花一现十西汉王朝大统一东西方世界第12章纪元前二世纪一匈奴汗国崛起沙漠二道家思想的实践——黄老政治三七国之乱四儒家思想定于一尊五对匈奴汗国的反击六张骞通西域七中国疆土的再扩张八汉赋 东西方世界第13章纪元前一世纪一中匈两国的和与战二司马迁·路温舒三中国疆土的继续扩张四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五四匈奴汗国的分裂六五外戚政治东西方世界第14章一世纪一新王朝与新社会政策二二十一年改朝换代混战三东汉王朝建立四匈奴汗国的再分裂五班超再通西域六羌战 东西方世界第15章二世纪一西域的丧失二羌战的扩大与惨烈三外戚政治的重演四士大夫及门第的形成五宦官制度六中国第一次宦官时代七佛教·道教·黄巾 八三十一年改朝换代混战东西方世界第16章三世纪一赤壁战役二三国时代三政制·九品·清谈四晋王朝暂时的统一五八王之乱(上)  东西方世界第17章四世纪一八王之乱(下) 二大分裂时代开始三三国并立四五国并立五晋帝国局促一隅六北中国的大混战七前秦帝国的茁壮八淝水战役——历史的命运九八国并立十九国并立 东西方世界第18章五世纪一十一国并立 二短命王国相继灭亡三五胡乱华十九国结束四南北朝五南宋帝国的暴君六南齐帝国的暴君七北魏帝国迁都与汉化八奇异的寄生集团九佛道二教的发展东西方世界第19章六世纪一南梁帝国的北伐二二十年代——北魏遍地抗暴三北魏帝国的分裂四萧衍父子引起的南中国混战五北齐北周倏兴倏灭六大分裂时代终结。七突厥汗国崛起沙漠东西方世界下册目录第20章七世纪第21章八世纪第22章九世纪第23章十世纪第24章十一世纪第25章十二世纪第26章十三世纪第27章十四世纪第28章十五世纪第29章十六世纪第30章十七世纪第31章十八世纪第32章十九世纪第33章二十世纪

编辑推荐

《中国人史纲》是中国人共同的家族史、最好读的中国通史。柏杨名著《中国人史纲》,代表的是作家写史的一个高度,是平民治史的一个高度。在将历史写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见方面,至今无人可以逾越,甚至可以说,连个堪称及格的竞争者都没有。在体例上,《中国人史纲》有至少以下突出的特点:洒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作者常常开门见山又一针见血地进入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数笔,便使历史中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也使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每章最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别具匠心和视野。宋明之后,尤其是十六世纪开始,西方政治文明突破性地发展起来,科技之光兴起,中西方的发展遂于此分道扬镳,并终于导致十九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不堪收拾。今天的人在扼腕叹息之余,更应该明白到,不仅仅从中国来看中国历史,和不仅仅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多么必要和意义非凡。《中国人史纲》特有的以世纪分章和以问题分节,不以帝王年号而以普遍的公历算法来纪年,和将一个世纪分成十个年代来分别表示,等等做法,都使得全书脉络清晰,重点主题一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阅读。富于文采的白话文字,这可从《史纲》里面不多的几处古诗翻译就可以看出,其用词之妙与精准,绝对可让作者跻身于一流白话文大师之列。大量地以表格来代替冗长叙事的方式,既简洁明了,也大大地增加了阅读的愉悦感。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当中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惟一的立足点。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                                       ——柏杨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不但使我振奋,也更使我期待。                                        ——柏杨《中国人史纲》是柏杨先生生命之作,最好读的中国通史。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路又是如何走过来的?

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在华人世界激起了轩然大波,自然也冲进了国门初启的中国大陆。此时,“文革”结束不久,从思想界到普通民众,都在反思这场巨大的浩劫为何会持续十年之久,为何几乎全民陷入那种疯狂之中。人们从反思政治、经济、体制起,进而反思思想和文化因素。由此,形成了80年代的“文化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国民性都作了严肃认真的思考和严厉激烈的批判。 然而,承担这种文化、传统反思批判重任的,其实大都是学术刚刚起步的中、青年学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代人的学养明显不够,学力确实不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传入大陆,引起强烈反响。他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作了深刻、尖锐的解剖与批判,语言犀利尖刻,但后面却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为支持,稍后引进的他的《中国人史纲》证明了此点。此时台海两岸暌隔已久,经济、政治、社会制度迥异,文化氛围也非常不同,从日常生活到书面语言,甚至许多词汇已经不同,双方接触之初,均有“隔”的感觉,曾经造成不少误解、笑话。然而,读柏杨的书不仅没有任何阅读障碍、理解困难,没有“隔”的感觉,反而都能感到他的尖锐深刻、痛快淋漓,感到他“说的就是我们”!因此,他的著作才能在大陆一纸风行,洛阳纸贵。这也说明,他对中国文化、中国人国民性的分析超越了政治、经济制度的层次,确实深入到了两岸、甚至世界华人灵魂深入共同的“深层结构”。 “文化酱缸”是柏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著名比喻,人们往往因此将他作为“全盘”“激烈”反传统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的观点并非如此简单。他认为,所谓“文化酱缸”是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开始沉淀,使水不能流,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因此他对中国传统典章制度、文化艺术的许多创造与辉煌都有客观的分析、评价和肯定,认为中国悠久而光辉的文化发展,像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政府罢黜百家,独尊儒家时,开始由灿烂而平静。十二、十三世纪宋王朝理学道学兴起时,开始沉淀;到明代,这河流终于淤塞成为一个酱缸,构成一个最庞大最可哀的时代。也就是说,他认为明代以前中国文化并非“酱缸文化”。他指出,文字狱与八股文是明王朝使中国文化淤塞成为“酱缸”的两个工具。文字狱是外在的威吓,而八股文是内在的引诱,将读书人拖拉进官场,并且做官成为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读书人进入官场之后,就与民间成为对立状态。人性尊严在封建官场中被严重歪曲,这正是酱缸文化的特征之一。 柏杨先生不是“学院”内的学者,能写出种种洞察人性、洞察历史的巨著,不能不说与他的特殊经历大有关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尚未“解严”时期,他曾受十年无妄之灾,几乎被枪决,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老黑格尔曾经说过:同一句话,从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口中说出和饱经风霜的老人口中说出,涵义大不一样。那么,对更加丰富万端的人类历史、人性的善恶丑美,不同人、不同经历者的叙事,涵义则更不一样。长期艰难的狱中生活磨炼,使他对历史上各种制度的优劣、政策的得失、社会的兴衰、人心的向背、人性的善恶有着超出常人的洞察力。因此,他的洞见,恰是许多高头讲章式的“学术著作”所缺乏的。 柏杨先生著作刚刚引进大陆的时候,我们的改革开放起步不久,也是我们刚刚“睁眼看世界”的时候,无人不为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方方面面的巨大差距所震惊。柏杨先生的著作,当时是力促我们深深自省的警世之音。近三十年过去,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令世人瞠目,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已不是中国能否“崛起”,而是中国如何“崛起”、“崛起”后对世界会有何种影响的问题,“中国的崛起”,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在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情况下,一种虚骄之气勃然兴起: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有人说五百年来一直是西方制定世界规则、现在是中国为世界制定规则的时候了,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只有中国文化才能救世界、为万世开太平……这时,其实更应该看一看国民性素质究竟提高了多少,我们的“文化”是否已摆脱“酱缸”。因为一个强壮但骄横自大、没有谦卑精神、缺乏自我反省的人,对人对己,都未见是好事。所以,现在比三十年前更有认真读柏杨的必要。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有《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等。

内容概要

柏杨 (1920-2008),原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大学毕业后,曾任东北《青年日报》社社长、沈阳辽东学院教师。1949年去台后,在成功中学、省立成功大学、国立艺专等地从事教育工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现在比三十年前更应该读柏杨雷颐  上世纪80年代,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在华人世界激起了轩然大波,自然也冲进了国门初启的中国大陆。此时,“文革”结束不久,从思想界到普通民众,都在反思这场巨大的浩劫为何会持续十年之久,为何几乎全民陷入那种疯狂之中。人们从反思政治、经济、体制起,进而反思思想和文化因素。由此,形成了80年代的“文化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国民性都作了严肃认真的思考和严厉激烈的批判。  然而,承担这种文化、传统反思批判重任的,其实大都是学术刚刚起步的中、青年学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代人的学养明显不够,学力确实不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传入大陆,引起强烈反响。他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作了深刻、尖锐的解剖与批判,语言犀利尖刻,但后面却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为支持,稍后引进的他的《中国人史纲》证明了此点。此时台海两岸暌隔已久,经济、政治、社会制度迥异,文化氛围也非常不同,从日常生活到书面语言,甚至许多词汇已经不同,双方接触之初,均有“隔”的感觉,曾经造成不少误解、笑话。然而,读柏杨的书不仅没有任何阅读障碍、理解困难,没有“隔”的感觉,反而都能感到他的尖锐深刻、痛快淋漓,感到他“说的就是我们”!因此,他的著作才能在大陆一纸风行,洛阳纸贵。这也说明,他对中国文化、中国人国民性的分析超越了政治、经济制度的层次,确实深入到了两岸、甚至世界华人灵魂深入共同的“深层结构”。  “文化酱缸”是柏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著名比喻,人们往往因此将他作为“全盘”“激烈”反传统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的观点并非如此简单。他认为,所谓“文化酱缸”是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开始沉淀,使水不能流,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因此他对中国传统典章制度、文化艺术的许多创造与辉煌都有客观的分析、评价和肯定,认为中国悠久而光辉的文化发展,像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政府罢黜百家,独尊儒家时,开始由灿烂而平静。十二、十三世纪宋王朝理学道学兴起时,开始沉淀;到明代,这河流终于淤塞成为一个酱缸,构成一个最庞大最可哀的时代。也就是说,他认为明代以前中国文化并非“酱缸文化”。他指出,文字狱与八股文是明王朝使中国文化淤塞成为“酱缸”的两个工具。文字狱是外在的威吓,而八股文是内在的引诱,将读书人拖拉进官场,并且做官成为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读书人进入官场之后,就与民间成为对立状态。人性尊严在封建官场中被严重歪曲,这正是酱缸文化的特征之一。  柏杨先生不是“学院”内的学者,能写出种种洞察人性、洞察历史的巨著,不能不说与他的特殊经历大有关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尚未“解严”时期,他曾受十年无妄之灾,几乎被枪决,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老黑格尔曾经说过:同一句话,从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口中说出和饱经风霜的老人口中说出,涵义大不一样。那么,对更加丰富万端的人类历史、人性的善恶丑美,不同人、不同经历者的叙事,涵义则更不一样。长期艰难的狱中生活磨炼,使他对历史上各种制度的优劣、政策的得失、社会的兴衰、人心的向背、人性的善恶有着超出常人的洞察力。因此,他的洞见,恰是许多高头讲章式的“学术著作”所缺乏的。  柏杨先生著作刚刚引进大陆的时候,我们的改革开放起步不久,也是我们刚刚“睁眼看世界”的时候,无人不为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方方面面的巨大差距所震惊。柏杨先生的著作,当时是力促我们深深自省的警世之音。近三十年过去,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令世人瞠目,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已不是中国能否“崛起”,而是中国如何“崛起”、“崛起”后对世界会有何种影响的问题,“中国的崛起”,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在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情况下,一种虚骄之气勃然兴起: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有人说五百年来一直是西方制定世界规则、现在是中国为世界制定规则的时候了,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只有中国文化才能救世界、为万世开太平……这时,其实更应该看一看国民性素质究竟提高了多少,我们的“文化”是否已摆脱“酱缸”。因为一个强壮但骄横自大、没有谦卑精神、缺乏自我反省的人,对人对己,都未见是好事。所以,现在比三十年前更有认真读柏杨的必要。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有《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等)

章节摘录

一空中·马上现在,让我们搭乘可以跟光速相等速度的太空船,从广阔的太平洋,向西飞航。首先呈现出来的是一排日本列岛,安静地斜卧在巨涛之中,它上面几乎全是山脉,而且我们还可能察觉到它不断地在颤动,那里是世界上闻名的火山地带。日本列岛正坐落在上面。继续向西飞,我们可以看到有日本列岛一半大的一个雄伟半岛,像一个惊叹号形状,插入日本海跟黄颜色的黄海之间。它的南端跟日本列岛的南端,隔着对马海峡遥遥相望,这就是朝鲜半岛——中国文化的继承者之一,并由它转输给另一个中国文化继承者的日本。朝鲜半岛之北,是中国富庶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之南,是长达一万四千公里,曲折而成为半圆弧形的中国海岸。北方海岸有两个小半岛——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像蟹螯一样箝住渤海的海湾。中部海岸向东方凸出,那正是海棠叶的叶柄所在。南方海岸向西南伸展,两颗珍珠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清晰在目。越过海岸,太空船正式进入中国上空,巨大的舞台呈现在眼底。四条悠长的大河,在巨大的舞台上均匀地并排着,从西向东流。最北一条跟俄国交界的是黑龙江,次北一条成“几”字形的是黄河,偏南一条白浪滚滚的是长江,最南一条像手指汇到手掌一样的是珠江。如果是二月天气,我们在太空船上会眺望到,最北的黑龙江千里冰封,那里的中国人还穿着皮衣皮靴,从口中吐出的热气会立刻在睫毛上凝结成冰。而最南的珠江这时却仍滔滔奔流,那里的中国人正额上淌着汗珠。两地人们如果交互旅行,仅只衣服穿着一项,便需要经过专家指导。一个人如果穿着单衣服从广州出发,当他在黑龙江畔的漠河县下飞机时,他可能立刻被冻死,这说明这个舞台南北距离遥远的程度。在渤海岸凹处,一条黑线向西翻山越岭地蜿蜒伸展,那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长城以北是内外蒙古沙漠地区,这时仍一片隆冬景象;但长城之南却针锋相对地已大地春回,从万里长城到淮河这个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上,全部覆盖着青青的小麦,像一片无涯的大海,城镇只不过是一群孤岛。温和的春风吹动的,原野掀起麦浪,翻腾澎湃,密接的村落在麦浪中飘浮,更像海上的点点渔舟。在南方,也就是在淮河以南,跨越长江,直到海南岛,全是一望无际的稻田。为了灌溉的缘故,那稻田被分割为一块一块,像无数宝镜,在太阳光下反射出万道光芒。——这就是中国本部的景观,截至二十世纪初,六分之五的中国人居住在那里。再续向西飞,距山东半岛约八百公里,太空船越过南北纵长的太行山,就看到地面突然隆起的山西高原。它的北方是瀚海沙漠群,静止时像一个死海,连秋虫的声音都听不见,一旦掀起风沙,人们的视线便全部模糊。山西高原不过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风沙怒吼时,它的威力仅次于真正的沙漠。黄土高原的居民大多数住在窑洞之中,窑洞的外貌很拙陋,但内部冬暖夏凉。 就在山西高原的中央城市太原,向南到洞庭湖,南北一线的上空,我们必须把手表拨慢一小时。假如太空船是八时进入中国,那么在越过这一条线之后,时间却是七时。因为我们跨进了格林威治时间的另一个地区,光阴正在回转。不久,我们就可眺望到黄河之滨的一座古城——兰州。在它之北仍是向西延伸的瀚海沙漠群,在它之南是广大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华北大平原跟锦绣江南的广大绿色世界,逐渐消失。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景象,除了青葱的四川盆地外,其他地区的农作物的生长,都十分困难。北方瀚海沙漠群上的骆驼铃声是最有力的响声,南方云贵高原全是惊人的山岭和惊人的河谷,它地下丰富的矿产,要到二十世纪,才显出它的重要。中国第一大咸水湖青海湖,在太空船下滑过去,我们看到了万里长城尽头的嘉峪关,也看到像天上繁星一样的黄河发源地星宿海,和孱弱一线的长江发源地沱沱河。就在它们上空,必须再把手表拨慢一小时,因为自上次拨慢了一小时后,我们又直线前进了一千五百公里。而就在同时,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地面更突然间峻拔上升。假如我们以四千米的高度进入中国而一直保持这个高度不变,那么此时太空船已经撞到地面,因为我们已到了平均四千五百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也就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太空船必须升高。在青藏高原上看不到什么,它在二十世纪前,是中国最寂寞的地区,眼睛所及的全是终年覆雪的山头,和寒冷贫瘠的沙砾丘陵,只偶尔有长毛的牦牛在山谷中载着货物,成一个伶仃的队形,踽踽前进。农作物因气候寒冷和土壤太坏的缘故,十分稀少,只有少量品质低劣的青稞;人口更是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一个人。在“世界屋脊”之北,是陡然陷下去的巨大的塔里盆地。再北则是天山。越过天山,又是一个陡然陷下去的盆地,即准噶尔盆地。这两个盆地上的稀少人口中——二十世纪初只有二百五十万,包括了博览会般的各种民族,是中国境内人种最复杂的地区;就在那沙漠跟巨山之间的千里草原上,不时兴起诗人形容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人场面。比起东部中国,这里显示的是在方块稻田上生活的人们所不能想像的气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它所属的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都在我们眼下消失。太空船现在又前进了约一千五百公里,正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央上空,必须再把手表拨慢一次,把六时拨为五时,使人兴起一种青春倒流的惊奇和喜悦。——不断的时间变换,会扰乱正常的生活程序,这是疆土过于广袤的烦恼。从极东的乌苏里江口,到极西的帕米尔,时距相差四个小时。当乌苏里江口的渔夫在晨光熹微中泛舟捕鱼时,帕米尔的农人还在酣睡。一个人从乌苏里江口,于黎明时乘超光速飞行器向西飞航,他会发现天色越走越黑;当他完成五千公里的旅行,敲他住在帕米尔山下朋友的家门时,却正是午夜。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有这种奇特的景观,这少数国家是:俄国、中国、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拨过手表,于是我们到了群山之母的帕米尔高原,它是中国最西的边界,塔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三个国家环绕在它的另一面,成为中国西陲尽头的三大邻邦。空中鸟瞰之后。让我们走下太空船,跨上马背,对这个巨大舞台再作一次了解。下面的表格,显示出十八世纪之前,如果我们骑马对若干重要城市作一次访问的话,所需的时日。那是十八世纪清王朝时,从首都北京到各地驿站的官定行程(最后一项从包头到喀什,是普通的商旅行程),它说明中国人对这个庞大国度的长久凝结力量的韧度。那虽然是十八世纪清政府时的规定,但这种情况可以追溯到纪元前三世纪跟匈奴人作战时代,在交通方面,两千年间只有稍稍的改进。很少突破性的变化。“限期”是驿站传递公文书时,以马匹普通速度作为标准,也就是以骑马的正常速度作为标准。“加急”多半用于军事行动,凡加急的驿站递送,本身的动作就是一段惊心动魄的电影镜头:驿马以四足离地速度狂奔,铃声可传到一公里以外;下一驿站听到后,日夜都在待命的驿卒,立即上马飞驰:当后马追及前马,两马相并时,马足不停,即在马上将公文书交递。驿马往往因狂奔过度而倒毙,如果五年内幸运地不死,它就成为宝马退休,由政府饲养,不再作工,以酬庸它对国家的贡献。这种速度当然不适合普通的商人和旅客,但它正是庞大国土的动人标帜。东西两洋历史上只有少数帝国,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稍后的蒙古帝国、帖木儿帝国,可以跟中国这种马行一百零五日的情况相比。但他们都已被时间抹灭,只中国迄今巍峨独存。——注意两地之间的距离。里数相等,并不是说行程、日数也会相等。像山径崎岖之类的障碍,能使速度锐减。表格上的日数,是以马匹为主。如果我们从马背上跳下来,改为步行,日数恐怕要增加三倍到四倍。二河流·湖泊在对中国全部疆域有一个概括的印象之后,让我们分门别类地介绍他各方面的形态,这些形态构成舞台的全部地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介绍中国历史上几条重要的河流。黑龙江全长四千三百五十公里,但在中国境内和流经中国跟俄国边境的只有三千四百二十公里。它是中国最北的水道,流域面积达一百六十二万平方公里(包括国境以外面积),一年中有六个月的结冰期,结冰时河面像钢铁一样,重型坦克车可以任意在上面驰骋。

图书封面


 中国人史纲(上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9条)

  •     掀开《中国人史纲》的第一章,就犹如乘上了太空船,从广阔的太空上俯瞰整个中华大地,从东往西,从北往南,中国的秀美河山尽收眼底。黄河、长江、喜玛拉雅山、五岳、万里长城,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地理名词,在柏杨先生廖廖几笔的描述中,突然变得清晰生动起来。印入眼帘的是如此广袤而又神秘的大地,让人不禁对在这美丽的土地上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充满了兴趣。利用闲暇的时间读完《中国人史纲》上下两篇,非常喜欢柏杨先生的写作风格——以世纪分章以问题分节,使得全书脉络清晰,既可以顺着读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跳着读。而且作者常常开门见山又一针见血地进入历史最重要的事件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廖廖数笔,使历史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也使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读完上下两篇后,对中国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公元二十世纪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完整的认识。当然,柏杨先生对历史的观点,也带了很多个人色彩,特别是他将明朝描述得无比黑暗也受到网上很多人的抨击。但是我觉得对于老百姓来说,没有必要如史学家一般熟知细节,读史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尘土之下掩埋的真相,而更在于历史给予人和社会生活的启示,《中国人史纲》确实是一部充满了历史启示的好书。柏杨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主要是因为我们创造了三个“黄金时代”。 第一个“黄金时代”是从春秋时代未期到西汉王朝,第二个“黄金时代”是唐朝,第三个“黄金时代”是清朝前期。综观三个“黄金时代”,我们可以发现,生产力提高,促使了社会的巨变,思想学术呈现百花怒放的奇观,如第一黄金时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四大学派,唐朝的唐诗,清朝的清词,光芒四射,使中华人的思想学术,进入空间的辉煌时代,并影响了后人几千人,直到今天,还发挥着非凡的影响力。书中柏杨先生在叙史的同时,对历史的分析不乏精到之处,他在书中提出的“瓶颈危机”,指出了历史定律: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古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智慧和能力,否则他们无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从书中描述的历代帝王的变 更,也证明了这一观点。《中国人史纲》从多方面、多角度叙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以史为镜,知其来龙去脉,知其所以然。就如书封面所说:“不论她经历了多少沧桑起伏,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
  •     一本出乎预料好读的历史书!以前所读史书大多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教科书更是农民起义的宣传单,读之令人昏昏欲睡。找个例子,像明末的农民暴动中,杀人如麻,把女人的脚砍下堆成“足山”的恶棍式流寇张献忠,几乎所有的史书、文献都斥之为“杀人魔王”,连鲁迅先生也曾批判过张献忠是“专在‘为杀人而杀人’”。而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照样歌颂不误,仿佛只要是农民起义就是好的,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倘真如此,中国的历史应该早就进入22世纪了。呵呵,跑题了,我再回来。柏杨先生以其深厚的历史功力、鲜明的个人立场、游刃有余的文笔把中国人五千年的历史写的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其视角之独特、观察之敏锐、分析之深刻实在是令我叹服不已。无数被历史的积尘埋藏的史实、人物、历史定律、官场规则都被柏杨先生一一发掘出来,暴露在阳光下,呈现于读者的眼前。许多段落,读之,令人心惊肉跳、徒呼奈何。柏杨先生独具一格的以公元纪元为单位划分章节的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每一世纪为一章节,每章节的最后是同一年代东西方历史大事记。两两相较之下,我感慨颇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80万言的煌煌巨著,是柏杨先生在九年多的监狱生涯中“埋头整理中国历史”的结果,其坚忍,令人感佩。
  •     柏杨此书,摒弃了老史书那些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部分,以国家为出发点。“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鬼神唱赞歌”。对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很精确的褒贬,毫不偏袒。真乃大家也!如评价王莽之复古改制并不是一无是处,有社会主义雏形。评价刘义隆遥控指挥北伐,实乃庸才。评价北魏孝文帝不顾一切学习汉文化,包括门第、礼教这样的糟粕,实乃为大变乱做伏笔。摘抄1:“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十九世纪为止,中国伟大的的政治家,可怜兮兮只有六位:管仲、公孙鞅、诸葛亮、王猛、王安石、张居正。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特权阶级受到抑制,贪污腐化减少,行政效率提高,社会由紊乱而转向秩序,国家由弱而强。2.苻坚让氐族人前往全国各地驻防。把鲜卑人移入关中(导致后来的西燕兴起)。可能是想使数量上居于劣势的氐民族控制全国每一个重要据点。而把鲜卑人和羌人置于天子阙下便于镇压同化。问题是,党中央政府力量强大时,控制据点即等于控制全面,但一旦中央政府力量瓦解,据点便等于虚设。至于同化,至少五十年一百年才能收到效果。3,清朝统治者用和亲稳定蒙古人,用科举禁锢汉族人

精彩短评 (总计75条)

  •     有意思
  •     中国历史盖览
  •     诚如看“恐怖小说”一般,作者主观性较强。酱缸理论很独到,给人印象深刻。
  •     书还是不错的,就是感觉价格有点贵,书封面比较白,容易产生污渍,还有就是感觉价格还是有点贵。书写的比较通俗易懂,但是这本书用的历史人物,比如康熙,唐太宗的话,都是直呼其名,特别是战国时期的那些人,比如平原君之类的人,他是直接用人名字,可能会让读者听不懂
  •     的确信息量很大,但史料并不扎实,写得太黑暗了
  •     喜欢每一章最后一段的东西方世界,不然读了历史也没概念
  •     好读的中国史,作为科普读物相当值得推荐。
  •     最为历史的入门本还算不错 作者在里面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历史观 要能读得进去 还是需要一些历史基础的 需要有自己的历史观才能更好的理解这本书 我认为书的最大意义就是给读者整理了一个历史时间轴 同时不乏幽默风趣的表达 给历史赋予了趣味
  •     柏杨先生大概是以上帝视角写史第一人。
  •     通俗易懂,客观,值得读
  •     入门最佳范本
  •     把这本柏杨《中国人史纲》与钱穆的《国史大纲》对比阅读,是一大乐事,两人对待儒史的态度针锋相对,对比起来很有趣。
  •     我对中国历史的入门读本,忘不了的是那段时间内心的煎熬自己自己的坚持。加油,人应该是有高尚情操的!
  •     只给我发了下册,么有上册。
  •     很多常年被模式化教育的读者可能难以接受,在儒家(其实应该叫儒教)思维模式下长大的我们可能也难以接受柏杨的很多观点。但这部书有以下几点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第一,给大家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打破以往一言堂的历史教育模式。夹叙夹议,融入作者观点(这是很多无知的批评者最难以接受的,其实这恰恰是治史之精髓,看看太史公的《史记》何以成为“无韵之离骚”?)第二,通俗,畅快淋漓,充满感情,引人入胜。而我们国内以往的历史书均已教材为主,一般读者难以亲近,叙述枯燥无味。第三,人民历史观是本书最大特色,也就是全书始终关注“民生”,对几千年来“一将成名万骨枯”的中国历史充满痛心。第四,对汉朝以后的儒学、道学、理学做了几乎彻底的否定,这是让长期被儒家思想浸润着的我们所最不可接受的,但从整个中国历史(甚至未来)来看,却是积极的,我们不要再顽固的抱残守缺了。但是也要提一些不习惯的地方,作者是台湾人,与我们称呼历代帝王的方法有异样,我们习惯宋元以前的帝王谥号,明代以后帝王的年号,比如汉武帝、宋仁宗、宋徽宗、永乐、光绪等等,而作者一般直呼其名,弄得我们反而不知道是哪个皇帝。还有引文问题,虽然本书是通俗著作,但引文有时翻译得过于通俗,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历史上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约定俗成的口语、口号都被再次通俗语言翻译了一遍,最起码应该用括号注一下原文。
  •     一个愤青在狱中写出的作品,确实有毛病。
  •     历史经典著作
  •     深度不足,偏见稍多。
  •     流畅易懂,很好读!
  •     书没啥好说的,但送过来的时候塑料外包装没打开都能看到里面表皮的黑的痕迹,我买来收藏的,花了钱买个看了不爽的书,换谁都不爽,还好在给我换。
  •     风趣幽默
  •     女儿很喜欢,柏杨的书真的太好了
  •     以小说的笔法无味的历史内容写得如此有趣,实在难得内容中虽带有作者的个人看法,但是基本是客观的强师烈推荐的一本历史书
  •     通俗读物,不严谨不客观,不能对其观点奉为圭臬。虽值得一读,但感兴趣的地方还是要自己查更多资料去了解。
  •     文字流畅,阅读感比较强
  •     高中上课没日没夜怀着朝圣的心态读的,那时很愤青,从第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开始柏杨先生就很对我的胃口,在读了很多历史和自己有智商能体会一些古时情境后,现在觉得里面写的已经不太重要,柏杨先生传达的那种野生动物意识还是是值得学一点的。要彪悍要勇猛精进
  •     历史反复循环,人类互相残杀
  •     从头到尾拜读了一遍。
  •     了解历史
  •     原来历史不是历史课那么历史。
  •     v价格实惠,好书,很喜欢,很喜欢。
  •     至少目前为止没发现不妥之处
  •     如果排除硬伤,还是可以的
  •     放到现在,这书只能算是平庸的中国通史。读完很失望,甚至后悔花时间看完。语言苍白;引用没有表明出处,特别是数据;历史事件的选取随意,叙述的详略也随意;观点嘛,不一定全错,但至少看上去就都不客观。尧叫伊祁放勋章?舜叫姚重华?禹叫姒文命?这些名字都是从哪里考证来的啊?昆仑奴是黑人?清朝宫廷的宫女和太监不到千人?
  •     勇敢
  •     不错的书,适合学习用
  •     中学版上下五千年的水平--带着一种肤浅的深刻。拿它串串历史线还行.另外,感觉当个民国学者好像很容易啊
  •     再也不能好好的看历史了,什么指鹿为马啦,越王勾践的恩恩怨怨啦,太残忍啦,以前都当笑话,现在是恐怖故事
  •     紧凑 易读
  •     我读了几部不同的中国通史类书籍,却唯独很佩服柏杨对“中华民族”和“中国”本身的热爱,这从本书封底的一段话中可以很容易看出来:“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因此,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读者,特别是高中生和大学生们——读一读这部书,它会让你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瑰丽的中华文明!只有她才是你灵魂真正的归宿;只有她才是生你养你的母亲;只有她东方文明的源头!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而且,作者此书的另一大特点,是没有因为赞颂中国而一味唱赞歌。他同样犀利的指出了中国近代落后的政治根源(专制体制)和思想根源(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渣滓式的儒家文化)。而且不断在书中宣扬民主、人权和法制精神。这比近年来世面流行的宣传中国古代权谋类的杂七杂八书籍好的多了。让你对我们中华文明有一个真正的认识——看中国历史不仅仅是你争我斗的刀光剑影和尔虞我诈的阴谋诡计!第三,本书的一个特点是付了很多历史地图和历史年表在里面,让历史知识不十分丰富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有了明确的时空概念,这样读起来会更有趣。因为你会发现,你能真正跟随历史人物去想他所考虑的事情和他所做的事情。这一特点,是柏杨先生所有著作的一贯风格(他的《柏杨版资治通鉴》、《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也是这样),很值得大陆历史学者效法。最后,要指出本书的一个缺陷——本书作为一本向高中生、大学生们普及中国历史发展梗概的通史是足够的;但是由于作者不是秉承客观叙事风格的,因此他对历史上的很多事件、人物的评价都充满了个人好恶。这是读者诸君阅读时必需要注意的——即柏杨先生认为愚蠢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并非真的像他写的那样简单、愚蠢。作者这样写作,无非是为了强调他对帝王将相的蔑视(也即是对人民大众的同情)和对专制帝王主义的批判而已。 阅读更多 ›
  •     正本清源,矫正补充了学校历史课的各种**
  •     总的来说有这么一个感想,如果我们从初中开始学历史的时候能够有如此的历史书,现在的人们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都这么无知了,写法很诚恳,很有吸引力
  •     同题材书中最特别的一本。
  •     主流历史学多了,连观念都大一统了,柏杨提供了一种新视野,可贵正在于他的反传统,并不是坐牢发的怨气,有此认识的人,我建议看看柏杨自传可了解柏杨并不是他们想象的人。
  •     错误甚多,这历史水平只怕连袁腾飞都不如,而且无论从哪方面看都远逊于当年明月
  •     书中陌生历史知识对于我这个文科生来说还是浩如烟海,惭愧。但是柏杨先生的人性史观却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权力征服人性,只有真正看到历史之外的人才能躲避权力带来的浩劫。
  •     第一,抄袭。比如瓶颈危机抄袭王夫之《读通鉴论》,南朝暴君条抄袭赵翼《廿二史札记》,从战国到五代基本就是微缩版《通鉴》,等等。据我所见,均未加注。第二,观点偏激,极不公正,没有基本的客观性。此书既无原创性,又无思想价值,其唯一作用,大概就是让loser们心宽:原来我今天的无能和无耻,不能怪我,得怪我祖宗。
  •     不同与学校的书,值。
  •     不错的历史科普书,延续性比较好
  •     就是价格太贵了。希望可以再便宜点
  •     第一次买试试看
  •     大致了解中国历史比较好的书
  •     有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的感觉,旅行时打发时间还行...
  •     柏杨有古时文人风骨
  •     用散文式的笔触 慢慢讲述历史 细腻而又见解独特 和教科书相比 我更愿意读这本史学书
  •     卓越亚马逊估计是在给亚马逊抹黑!!价格太不稳定了!!完全是在忽悠我们这些顾客!!好端端的一本书都叫你们搞得都没购买欲望了!!
  •     不错的中国通史书,唯一的缺点就是感觉作者写作的时候好像有极大怨气……
  •     注重对人种的变迁
  •     柏老确实功底深厚,有自己的角度,就是看来看去总觉得带着几分怨气…
  •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里充满着杀戮、内斗和荒诞。本书虽有不少柏杨的主观情绪,但整体还比较客观。减一星是因为本书只写到20世纪之前历史,之后的事只字未提。
  •     历史确实需要常读
  •     极全面。
  •     这书真有传说的那么好吗?感觉在浪费我的时间,柏杨的书还是不读为妙,否则整个人都不好了。
  •     初中老師要求讀的書 現在看肯定收穫不一樣
  •     书写的很好不愧是大师级作品
  •     完全记不起细节系列
  •     2016 7.14。 我还是喜欢看柏杨的文笔,虽然个人主义色彩很重
  •     浅快明朗。
  •     发货很快 书质微有瑕疵 还不错的书 喜欢柏杨大师
  •     收到书了,还没看。新书啊!白色的书面脏的有点过了
  •     喜马拉雅听书 老白
  •     可以当做通史来读,鉴于篇幅,有很多细节没能展开。 真心佩服精通历史的人。
  •     虽然错误不少但是挺好看的
  •     叙事简单干脆,不拖泥带水,读起来很快,可以快速笼统了解下中国历史。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细节分析不多,史实也不见得很准,作者观点鲜明带点偏激,但是并不怎么高明和深刻。 不算特别严肃的书籍,叙事和观点都比较流于表面,配不上书名。
  •     专业和业余吗。不敢妄下评论阿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