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温都尔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510814051
作者:王海光
页数:258页

作者简介


书 名:《折戟沉沙温都尔汗》

作 者:王海光 著

定 价:29.8元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开 本:16开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策 划:青豆书坊

书号ISBN:978-7-5108-1405-1

装 帧:平装

分类号:Ⅰ. ①折… Ⅱ. ①王… Ⅲ. ①中国共产党-党史-通俗读物 Ⅳ. ①D239
内容简介:
1971年9月,在共和国大地上传出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难以置信、目瞪口呆、惊愕愤怒,也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政党的副主席、写进党章的党中央主席毛泽东接班人林彪副统帅,妄图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谋害毛泽东主席。林彪阴谋败露后, 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人亡,史称“九•一三”事件。
林彪,这个被毛泽东中誉为“一代天才”的传奇名将,曾参加过北伐、八一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因平型关战斗大捷而蜚声中外;在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是指挥三大战役的主将。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最后登上副统帅宝座,成为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写入党章。
林彪表面极力扩大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背地里却工于心术,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最后阴谋破产,慌乱中叛国出逃。本书第一次全面讲述和分析了九一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为一个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显赫功勋的军事将领,一个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共和国元帅,怎样走上副统帅的宝座,成为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又为什么要谋害他吹捧最力、跟随最紧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林彪的阴谋是怎样破产的?为什么要叛国出逃?中央党校党史研究专家王海光教授,收集详实的材料,在本书中对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作出了详尽可靠的阐述,对建国后与林彪相关的党内斗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

书籍目录

目 录
引 言
一 从军事元帅到“政治元帅” / 1
1958年5月,在八届五中全会上,毛泽东提议林彪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位居毛、刘、周、朱、陈之后。林彪在会上格外兴奋,病容全无,精神焕发。
1. 辉煌战绩与元帅军衔 / 3
2. 真病还是“权力饥渴症”? / 7
3.“紧跟”姿态背后的真实内心 / 12
4. 党内斗争的“大赢家” / 19
二 攀升权力顶峰 / 29
在林彪的鼓吹下,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天南地北,到处是大兴背“老三篇”,唱“语录歌”,学“毛著”的活动。
1. 谋求“副统帅”和“接班人” 的新身份 / 31
2. 利用“文化大革命”煽动天下大乱 / 49
3. 登峰造极的个人崇拜 / 59
4. “接班人”堂而皇之地写入党章 / 68
三  宗派体系的形成 / 75
林彪家庭非常奇特,缺少家庭温馨,充满政治机诈。叶群老想让儿女对她俯首帖耳,但适得其反。儿女大了,更不听她的了,她就想通过给儿女找“对象”的办法控制他们。
1. 栽培自己的政治势力 / 77
2. 扑朔迷离的“升一批、倒一批” / 86
3. 家族内部的微妙关系 / 91
四 毛家湾与钓鱼台的矛盾 / 101
一天,江青到林彪处说了些什么,惹得林彪勃然大怒,大喊大叫地要把江青赶走。在私下里,林彪也曾多次对老部下、秘书和家人表示过对江青和中央文革的厌恶情绪。
1. 林彪、江青集团的勾结与冲撞 / 103
2. 毛家湾来了个“老夫子” / 110
3.“接班人”的地位开始松动 / 120
五 盛极而衰 / 127
……林彪讲了一个半小时,毛泽东开始还微笑着听,听到要克服“迷迷糊糊思想”时觉得味道不对了,面上渐渐露出不悦之色。
1. 设不设“国家主席”引发斗争升级 / 129
2. 毛泽东的“一点意见”扭转乾坤 / 139
3. 陈伯达、叶群犯下大忌 / 144
六 密谋政变 / 149
上海小组是效命于林家的秘密组织,以林立果为小组的最高领导,对他的指示“必须认真领会,句句照办,字字照办”,“小组的一切活动均是绝对机密,未经请示和未得指示时,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和了解情况”。
1. 借批陈矛头直指林彪 / 151
2. 林立果密谋政变 / 163
3. 南方巡视,毛泽东敲山震虎 / 1818
4. “联合舰队”谋害毛泽东 / 192
七  “九•一三”事件的分分秒秒 / 205
叶群是个不安分的女人。她对黄永胜使用了女人的妩媚手段,使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与黄永胜打电话说的喋喋情话,恰恰被她亲生儿子林立果偷偷录了下来。这是林立果控制他们的一个杀手锏。
1. 阴谋败露,准备南逃 / 207
2. 借女儿婚礼掩人耳目 / 215
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要阻拦” / 220
八 折戟沉沙 / 227
“我们很快便找到了飞机的残骸。一群野狼已在那里筑了窝。士兵们对天鸣枪驱走了狼群……尸体共有九具,全都烧得面目全非并已高度腐烂。我在两具尸体的口中发现了做工相当精细的金齿桥和金牙……”
1. 追查与清理工作 / 229
2. 机毁人亡经过的客观分析 / 235
3. “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身影慢慢消失…… / 246
主要参考文献 / 257

编辑推荐

   过去是未来最好的向导,   一个民族要配得上它曾经历的苦难。   一代天才名帅阴谋夺权,叛国出逃,横尸大沙漠。林彪叛逃事发突然,震惊海内外,而历史的偶然性,让原本迷雾重重的事件,带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在这个被称为“20世纪最大谜团”的事件中,让我们一起去读解党内激烈的斗争与共和国艰难前行的历史。   作为军事家的林彪,曾得到很多赞誉。毛泽东就曾说:“林彪这个娃娃不仅有能力,而且是一代天才。像他这样的人,不仅能打巧仗,还能把整个局势都装在脑子里,将来我们的军队就需要这样的人来指挥。”斯大林称他为“天才战将,常胜将军,常胜元帅”;罗斯福把林彪称为“雪地之狐”这样一个深受毛泽东器重,立下过赫赫功勋的军事家,如何在政治斗争中落得机毁人亡的下场。   这本书着重分析“党内斗争,以史为鉴”,作者“尊重历史”的原则,在查阅、研读大量史料以及亲自采访的基础上,首次对“文革”中林彪反革命政变的背景、经过与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与客观的分析,解读详尽、严谨,力求真实还原历史。我们可以从那段开国的历史中,读解中共高层关系内幕、窥探政治形势的瞬间骤变、权力斗争的残酷,以及人性的复杂多面。正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本书是了解那段当代史的必读书目,“知道一点当代史”书系之一,为读者清晰而准确地了解林彪、认识“文化大革命”乃至把握当代中国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公正客观的视角。   “知道一点当代史”书系: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刘少奇冤案始末》《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四人帮沉浮录》(待出版)

前言

   1971年9月13日凌晨1时55分,忙碌了一天“斗、批、改”的中国人大都进入了梦乡,在睡梦中为被阶级斗争折腾疲惫的心灵祈祷安宁。正在这时,一架喷气式飞机悄然越过中蒙边境,从中国的雷达监视屏上消失在茫茫的夜幕里。   半个小时以后,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现为蒙古国)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西北70公里处,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飞机坠落时的爆炸,烧燃了荒野上没膝深的茅草,引起草原大火,照亮了半个天空,机上9名人员无一生还。   不久,一个举世震惊的消息传开了,乘这架飞机出逃的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副主席、列入九大党章的“一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的林彪。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政治局委员叶群,他的儿子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林立果等。中共中央于9月18日正式通知:“林彪一伙企图谋害毛泽东主席,阴谋败露后,仓皇出逃,机毁人亡。”   “文化大革命”的那几年,人们太熟悉这位“副统帅”了,每天都要例行地敬祝他“身体永远健康”,背诵他“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立竿见影”的警句。林彪事件的突然爆发,不仅使亿万中国人陷入惊愕、愤怒、困惑不解的巨大疑团之中,而且也引起了外界种种猜测,被外电称为20世纪“最大的谜团之一”。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接班人竟要谋害毛主席,毛泽东思想红旗举得最高的“好学生”竟走上了叛国之路,这本身就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巨大矛盾。   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与中国官方不同的各种说法,更给林彪事件增添了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有的称林彪的飞机是被中国军队的导弹击落的,有的称林彪的飞机上早就被毛泽东、周恩来装上了定时炸弹,还有的称飞机上曾经发生了搏斗。这些流传的种种臆想之说,已被披露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史实证明是伪说。但事件本身所引发的思考,却是意味深长的。   林彪是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将领,为中国革命曾立下过显赫的功勋。他是怎样走上“副统帅”的宝座,成为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又为什么要谋害他吹捧最力、跟随最紧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的阴谋是怎样破产的?他为什么要叛国出逃,落到身败名裂的如此下场?这一连串的问号,构成了那个荒唐岁月中出现的耐人寻味的“林彪现象”。 

内容概要

王海光,山东人,1954年生,法学硕士,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旋转的历史》《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从革命到改革》等专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获“首届政府出版奖”。主要研究领域是:史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大革命史、中国当代户籍制度等,已有若干研究成果(论文)。

章节摘录

   八 折戟沉沙   “我们很快便找到了飞机的残骸。一群野狼已在那里筑了窝。士兵们对天鸣枪驱走了狼群……尸体共有九具,全都烧得面目全非并已高度腐烂。我在两具尸体的口中发现了做工相当精细的金齿桥和金牙……”   1. 追查与清理工作   2. 机毁人亡经过的客观分析   3.“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身影慢慢消失……   1. 追查与清理工作   禁航令下达后,又从北京沙河机场跑了一架直升飞机。周恩来感到情况严重,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力劝他搬到人民大会堂暂住。毛泽东住到了大会堂的北京厅。   林彪乘飞机叛逃,中央领导人对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十分担心,当时都估计是逃到苏联去了。周恩来协助毛泽东,立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做好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的准备。   周恩来亲自通过电话向各大军区负责人、省市自治区主要领导人通报了情况,并发布命令:“庐山会议上第一个讲话的那个人,带着老婆、儿子叛国逃跑了!从现在起,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以应付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周恩来讲得既含蓄又清楚,各地党政军主要领导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周恩来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立即召集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到人民大会堂开会,通报情况,商量对策。9月13日凌晨3点多,许多政治局委员是从睡梦中被叫醒,来到大会堂的。周恩来环视了到会的人,说:“今晚发生的事,你们几位不会感到突然吧?”本来就不安的会场气氛更觉紧张。周恩来接着宣布林彪乘飞机叛逃的消息。大家都被这突然的消息震慑住了。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演员出身的江青,她尖声叫喊:“林彪是个镇压我的人!我一向是同他作斗争的……”周恩来在会上还讲了林彪历史上的问题,说林彪在井冈山时就怀疑红旗能打多久,受到毛泽东的著文批评。   周恩来立即通知外交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人,林彪已经外逃,密切注意外电报道,研究并提出在各种可能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周恩来还通知各主要新闻单位的负责人,确定近期内关于林彪的宣传策略。9月13日,各有关部门紧急磋商,部署应付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的一切准备。毛泽东、周恩来一天都没休息,观察事态的发展,紧急安排各项应急措施。但一整天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14日上午,外交部党组召开紧急会议,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研究林彪出逃后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   (1)由林彪出面公开发表叛国声明;(2)由林彪或其他人通过外国广播或报纸发表讲话;(3)林彪及其追随者暂不露面,也不直接发表谈话,由外国通讯社客观报道林彪等已到达某国某地;(4)暂不发表消息,以观国内动静。   紧急党组会还讨论了在各种情况下对外交涉和如何表态的问题。   中午12点20分,外交部收到驻蒙古共和国大使馆通过封闭两年的专用电话线路报来的特急报告:今天上午8时半,蒙古副外长额尔敦比列格约见许文益大使,通知有一架中国喷气式军用飞机于13日凌晨2时30分左右,在肯特省贝尔赫矿区10公里处坠毁。机上共9人,全部死亡。蒙方向我提出抗议,许大使已向对方提出到现场勘查的要求。这时,外交部紧急党组会还在紧张讨论对付最坏情况的措施,报告马上送到代部长姬鹏飞手里。姬鹏飞看后,面露笑容,额首称庆,说:“机毁人亡,绝妙的下场!”正绞尽脑汁谋划如何应付林彪外逃后对策的会场顿时活跃起来。外交部决定马上把报告呈报给毛泽东、周恩来。   周恩来两天两夜没合眼,14日中午午饭后服用了安眠药刚刚入睡。下午2点,秘书把周恩来叫醒,送上外交部的特急报告。周恩来看了后,立刻要汪东兴报告给毛泽东。下午5点多,周恩来主持政治局会议,报告了林彪机毁人亡的消息。事关重大,连年事已高、一般不参加会的董必武也来了。   林彪机毁人亡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周恩来及政治局的多数同志心里都一块石头落地了。这是出人意料最理想的结果了!   汪东兴给毛泽东报告这一情况时,毛泽东似乎也有些意外。他问汪:“这个消息可靠不可靠?为什么一定要在空地坠下来?是不是没有油了?还是把飞机看错了?”他还问道:“飞机上有没有活着的人?”   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事先对林彪集团图谋不轨,要谋害毛泽东,发动政变的阴谋活动一无所知。林彪的突然逃跑,祸起萧墙,毛、周及其他中央领导备感震惊。林彪叛逃未遂,机毁人亡,是历史提供了中共中央从容处理事件的良机。   周恩来指示外交部:从现在起,指定专人译办驻蒙使馆来的电报,密封后送总理亲启;今天的报告,凡经办和知道的人都要打招呼,要绝对保密。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查明事实真相,周恩来指示外交部要驻蒙大使馆,详细勘查现场,为慎重起见,要大使偕员亲自前去。驻蒙使馆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周恩来还指示有关部门,要把事件保密得尽可能长些,要尽可能赢得时间处理“善后事宜”,以防不测。为把这一突发事件处理得更稳妥,让证据更确凿,事实更准确,以便为党内外做好承受这一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所以,在林彪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宣传舆论方面没有做很大改变,颂扬林彪的语言还是不绝于耳。   在审慎地保持社会稳定的同时,对林彪集团的追查和清理在日夜紧张地进行着。   13日,李伟信被抓获。根据他的供词,在他的住处查抄出大批材料。   在12日深夜转移到空军第二高级专科学校待命的空军司令部技术情报处副处长王永奎、空军办公室外事秘书陈伦和、空军司令部雷达兵部副部长许秀绪、空军司令部管理局副处长兼汽车队队长王琢等人,等了一夜,杳无音信,认为林立果他们已经到了广州,便于13日下午分散上了去广州的火车。15日早上,他们到达广州。但到处打听不到林立果等人的消息。傍晚,他们得知部队要抓他们的消息,便到一个基层单位躲了一夜。第二天,他们弄到空白介绍信,伪造姓名、身份,准备乘火车到上海。在广州源潭车站,他们被抓获了。   几天时间里,“联合舰队”成员、空军政治部党委书记江腾蛟、空军副参谋长王飞、空军副参谋长胡萍、空军作战部长鲁珉、空军情报部长贺德全、空军司令部二处处长朱铁铮、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刘世英、空军司令部军务部装备处副处长郑兴和、空军司令部办公室秘书程和珍等相继被收审。13日,组织上找江腾蛟谈话,他在还不知道林彪逃跑机毁人亡的情况下,就交代了谋害毛泽东的阴谋罪行,写了《谋害毛主席阴谋事件的经过》等书面材料。同日,鲁珉等人也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他们12日深夜开会商定的南逃编组名单被查获。   9月20日,空四军政委王维国、空五军政委陈励耘被收审。9月25日,南京空军副司令员周建平被收审。9月30日,国防科委第一副主任兼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民航总局政委刘锦平被收审。   九一三事件后,中央没有立即对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采取措施。毛泽东对周恩来说:“看他们10天,叫他们坦白交代,争取从宽处理。老同志,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交代了就行。”   10天来,这些与林彪关系极不寻常的将领们,既没有揭发林彪的罪行,也没有交代自己的问题,反而加紧防范串联,偷偷销毁与林彪密切往来的证据。黄永胜焚烧材料,把烧纸用的磁缸都烧裂成两半。   10天后,毛泽东让汪东兴找来周恩来,问对黄永胜他们的处理情况。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说,他们在拼命烧材料。毛泽东说:“是啊,那是在毁灭证据嘛。这些人在活动,是要顽抗到底了!”周恩来说:“我马上办,今天晚上办不成,明天早上一定办成。”   从毛泽东处出来后,周恩来对汪东兴说:“你不能离开中南海,要严加保卫主席的安全。”   24日上午,周恩来把黄、吴、李、邱召集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开会,向他们宣布中央对他们实行隔离审查的决定。当他们进门时警卫进行检查,看他们是否带有武器。周恩来对他们说:“出事10天了,你们几个一言不发、一字不写,不知是为了什么?”“今天早晨3点钟,主席最后下了决心,你们几个暂时离开工作,给你们找了几个住的地方,你们分别去写材料。军委办事组的工作,由叶帅暂时负责。”   不久,10月6日,空军学院小楼里的一份最关键的罪证材料被清查出来,送达周恩来的手中。这就是1971年3月22日至24日,林立果、于新野等人搞的《“571工程”纪要》。这份由于新野潦草地记在一本小活页本上的阴谋政变计划,同林彪的“九八手令”、给黄永胜的亲笔信等罪证材料一起,给林彪集团反革命政变罪行的定性砸下了最后的一根钉子。   ……

图书封面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相较于九州不久前出版的刘少奇冤案始末与最后三十年,王海光先生的这本主要讲述林彪的《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也是多年后再版的作品,且比前者等待的时间更长,97年初版的辽宁版距今已有15年之久,15年中沧桑巨变,已经想来已经无法找到当年的版本做对照了,我不想对作者说三道四,但读多了这类书,心里也默默的明白恐怕书中贩卖的还是15年前的价值观,但如今出版社的时候,出版总署还觉得对人民施与了巨大的恩德。作为国内的出版物,当然要支持最权威的说法,即九一三事件是林彪一伙策划武装起义夺权已久突然阴谋败露后的慌不择路,往蒙古逃窜也是早在林立果自称“康曼德”之前的预备计划,林彪成了十恶不赦别有用心的头头,对于他早年的部分轨迹,作者倒是比较大方的都记录了下来,包括平型关大街,三大战役中的功勋等等。以及在林彪成为国家二号人物之前就与毛泽东的两次龃龉,一次是四度赤水前后写信给中央要求彭德怀接替毛泽东,二是见过后与高岗之间的密切联系,高岗在现在的历史课本中基本上就是一个“遍寻不着踪迹”的人,按理来说,秉持最高领导意旨的教材既然都将高岗的痕迹抹的一干二净,那就足见他们是何等的忌讳或忌恨,但我们看到,曾因与高岗来往频繁的还被毛泽东严厉“提点”过的林彪却因为反右的需要被毛泽东主动的推倒了前台,直至后来成为二号人物,甚至继位的承诺被写进了党章,这事换在今天也许是殊不可解的,封建社会的君主赐给臣下丹书铁券虽不必隐晦,但也不会去大张旗鼓的宣扬,而新中国的这种封官许愿竟然被堂而皇之的写进了党章,实在是荒谬至极,不过那个年代,好像也没有什么是不荒谬的,底层有为谋取最高利润而荒谬,高阶也为了保命而荒谬。是以很多年以后的今天,有相当数量寡廉鲜耻的人说自己的错误完全应当由时代承担责任,并把文革中的种种做法沿用至今,四人帮覆灭之日,乃天朝民间文革大兴之始,你看今日所谓潜规则其实都是当年反帝反右文革的手段换名称而已。关于林彪的逃跑路线,其实在苏联某次较大规模的档案解密后就有 了新的说法,也许有什么原因,导致作者依旧在书中只是众口一声的沿用官方解释,其实相比于刘少奇,我认为林彪的毛家湾一派发迹直至覆亡这一过程有什么事需得秘而不宣的压力要小一些,但这书中的内容却显得被动写作的痕迹不轻。不论聊表的崛起到叛逃是否其实都只是叶群与林立果借他的名义动作而其本人完全不知,还是自始自终林彪就怀有篡夺最高权力的野心,最后不得善终。我只有冷淡的表情想知道,那疯狂的十年(其实何止一个十年)难道就真的没几个人明白纯属胡闹么,既然是篡夺,也就是权力只在一人手中,那么共和国定性真的准确么?这么大的一言堂,现在却整天盯着我们教育行业的小课堂来说事,某些人,才真的是欲盖弥彰吧。反正,我们只是喜欢摆龙门阵却没人听的升斗小民。期待《四人帮沉浮记》
  •     九州出版的折戟沉沙温都尔汗,又是一本再版书,或更是一本普及型读物,或许喜欢看引注的缘故,书的引注太少,兴趣索索。整体而言,这本书还是正统的教材式的书籍,好坏作者心中已有预设,林就那么不堪被叶群摆布?钟馗如果不是心甘情愿,怎么愿意被作打鬼?林、江究竟关系如何,陈又在其中到底起了什么作业,作者基本语焉不详,懵里懵懂。倒是书中提到的一句话,成也庐山败也庐山,我很认同。1959年庐山会议林彪崛起,接任国防部长,主持军委工作;记得去年在《南方周末》看的林曾经的秘书关光烈的回忆,说是林一上任国防部长等,待遇立刻不一样,警卫多了,住处门口站岗、放哨的也多了,所谓官场的气场也有了,从以前的逍遥王到位高权重,也只能感慨所谓官僚政治的不朽了。林彪为什么要坚持设国家主席?王书中似乎着墨不多,基本都是从叶群而推测,其中应该完全着墨这里,一直跟随毛的好学生,亲密战友,为何反对,不是说林熟读历史吗?他怎么会不懂其中奥妙?希望有更深入的研究。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作为一本解密林彪从最高副统帅到折戟沉沙于异国他乡的通俗读物,虽然是十多年后同一书籍的再版,但是,相同的历史,放在不同的年代来读,往往会有不同的感悟与思考,因为时代在变,社会思潮在变,历史观也在变。“九一三”事件,是林彪野心和阴谋的破产也好,是那个荒唐年代斗争的“逻辑”也好,都是党史乃至中国近代史耻辱的一页。“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党政军乃至整个社会全面失控的十年。但是,透过《折戟沉沙温都尔汗》,林彪从1959年庐山会议上取代彭德怀当上国防部长,再到“文革”期间,与“四人帮”勾结,相继打倒刘少奇、彭真、邓小平、贺龙等开国元勋而当上最高副统帅,到“九大”将林彪作为毛泽东接班人写入宪法,从表面上看,林彪的资历以及当时对党政军和思想舆论的掌控程度,使得他犹如一匹脱缰野马,再也无人能够驯服,哪怕是当时同样炙手可热的江青与“四人帮”集团。可是,1970年庐山会议上,仅仅因为林彪集团炮制的“设立国家主席”的议题和给毛泽东思想加上“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的三个副词的肉麻吹捧引起毛泽东的警惕,林彪便开始自乱阵脚。1971年,正当林彪集团夺权计划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毛泽东的一次秘密南巡,便迫使林彪集团不得不仓皇出逃。可见林彪的强大,充其量也是一种外强中干,如果一定要说林彪从一开始就处心积虑的通过制造阴谋,清算开国元勋实现政治野心,那么,他的阴谋充其量不过是蹩脚的阴谋。对于林彪的仓皇出逃,作者王海光的解释是,毛泽东在革命年代所形成的威望的无可替代,这一说法当然无可辩驳,但多少有些勉强。因为阴谋能否成功取决于阴谋自身的含金量以及双方的实力对比,对方的威望仅仅是实力的一种,而不是全部。从历史结果去反推动机是不符合逻辑的,而且难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但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动机往往是讳莫如深的,因此,后人又不得不透过历史结果去推理动机。林彪的后半生虽已盖棺定论,但是,从他的膨胀到覆灭,冥冥之中似乎有根线在牵引。“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一手发动的,而林彪和“四人帮”无疑是毛泽东借以“革”党内外一切“资本主义”势力之“命”的两支核心力量。这两支在今天看来非常“反动”的力量,在当时却达成了“毛家湾”与“钓鱼台”的动态平衡:林彪掌握“枪杠子”,“四人帮”掌握“笔杆子”;林彪是毛泽东的好学生,江青是毛泽东的妻子。如果这种动态平衡是一架天平,那么毛泽东无疑是居于能够决定双方命运的支点位置。另外,九大上,林彪的接班人身份虽然被写进宪法,但谁都知道,林彪的身体状况是熬不过毛主席的,因此这多少有点画饼充饥的意味。至于“九一三”林彪的折戟沉沙,直接原因是仓皇出逃之际,无论三叉戟的燃油还是驾驶员的数量配备都准备不足,而之所以仓皇出逃,则是因为毛泽东对林彪阴谋的警觉以及具有斗争艺术的南巡。以当时林彪对军队和舆论的掌控程度,却被毛泽东的一次秘密南巡吓得仓皇出逃,这似乎再次说明“孙悟空纵有七十二变,但却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的哲理。解放战争时期,林彪这位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把当年的蒋校长赶到了台湾岛;二十年后,这位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最得意的学生,虽曾权倾一时,但终究是昙花一现。历史何以至此?只因此时非彼时,此导师非彼校长也!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好看的历史!
  •     了解这一段历史
  •     正版书,到货非常快。
  •     我是很尊敬彭德怀的,所以一直对林彪都很反感,在网上看到这本书时,我立马就买了下来,想看看彭德怀是怎样被林彪诬陷的,林彪在政治局常委会上竟然说彭德怀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冯玉祥式的人物。林彪的发言为会议批斗彭德怀定下了凶狠的调子。在以后的会议上,林彪继续攻击彭德怀“野心很大”,“非常嚣张”,他硬是把一瓢瓢的污水,劈头盖脸地泼向彭德怀。这让我看得非常愤慨,《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这样的书我们真应该好好看看。
  •     我的家就在林彪秘洞周围,小时候经常去林彪秘洞玩,那里的神秘让我不时的想探索,对林彪的一生更是好奇不已,小时候只是知道他是一个大坏人,却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这部书让我看到了林彪的一生,让我对林彪这个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让人受益匪浅,同时也有很大的警醒作用,让我这个党员时时刻刻警戒自己为人民服务,不要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这本书很值得阅读,好书值得推荐。
  •     内容很震撼,资料还算珍贵,四颗星推荐吧
  •     林彪我一直都想更好的了解他,终于有机会了
  •     相较于九州不久前出版的刘少奇冤案始末与最后三十年,王海光先生的这本主要讲述林彪的《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也是多年后再版的作品,且比前者等待的时间更长,97年初版的辽宁版距今已有15年之久,15年中沧桑巨变,已经想来已经无法找到当年的版本做对照了,我不想对作者说三道四,但读多了这类书,心里也默默的明白恐怕书中贩卖的还是15年前的价值观,但如今出版社的时候,出版总署还觉得对人民施与了巨大的恩德。
    作为国内的出版物,当然要支持最权威的说法,即九一三事件是林彪一伙策划武装起义夺权已久突然阴谋败露后的慌不择路,往蒙古逃窜也是早在林立果自称“康曼德”之前的预备计划,林彪成了十恶不赦别有用心的头头,对于他早年的部分轨迹,作者倒是比较大方的都记录了下来,包括平型关大街,三大战役中的功勋等等。以及在林彪成为国家二号人物之前就与毛泽东的两次龃龉,一次是四度赤水前后写信给中央要求彭德怀接替毛泽东,二是见过后与高岗之间的密切联系,高岗在现在的历史课本中基本上就是一个“遍寻不着踪迹”的人,按理来说,秉持最高领导意旨的教材既然都将高岗的痕迹抹的一干二净,那就足见他们是何等的忌讳或忌恨,但我们看到,曾因与高岗来往频繁的还被毛泽东严厉“提点”过的林彪却因为反右的需要被毛泽东主动的推倒了前台,直至后来成为二号人物,甚至继位的承诺被写进了党章,这事换在今天也许是殊不可解的,封建社会的君主赐给臣下丹书铁券虽不必隐晦,但也不会去大张旗鼓的宣扬,而新中国的这种封官许愿竟然被堂而皇之的写进了党章,实在是荒谬至极,不过那个年代,好像也没有什么是不荒谬的,底层有为谋取最高利润而荒谬,高阶也为了保命而荒谬。是以很多年以后的今天,有相当数量寡廉鲜耻的人说自己的错误完全应当由时代承担责任,并把文革中的种种做法沿用至今,四人帮覆灭之日,乃天朝民间文革大兴之始,你看今日所谓潜规则其实都是当年反帝反右文革的手段换名称而已。
    关于林彪的逃跑路线,其实在苏联某次较大规模的档案解密后就有 了新的说法,也许有什么原因,导致作者依旧在书中只是众口一声的沿用官方解释,其实相比于刘少奇,我认为林彪的毛家湾一派发迹直至覆亡这一过程有什么事需得秘而不宣的压力要小一些,但这书中的内容却显得被动写作的痕迹不轻。不论聊表的崛起到叛逃是否其实都只是叶群与林立果借他的名义动作而其本人完全不知,还是自始自终林彪就怀有篡夺最高权力的野心,最后不得善终。我只有冷淡的表情想知道,那疯狂的十年(其实何止一个十年)难道就真的没几个人明白纯属胡闹么,既然是篡夺,也就是权力只在一人手中,那么共和国定性真的准确么?这么大的一言堂,现在却整天盯着我们教育行业的小课堂来说事,某些人,才真的是欲盖弥彰吧。反正,我们只是喜欢摆龙门阵却没人听的升斗小民。
    期待《四人帮沉浮记》
  •     通过 客观性看历史。。。
  •     不怎么好
  •     内容还可以吧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深度 整体上还不错
  •     帮朋友买的,他是党史迷,热衷于研究这些历史问题。当当发货很快,拿到书我也自己翻了翻,书中很多问题朋友都跟我探讨过,比如林彪被重用的原因、林彪和江青合作的目的以及后来在“国家主席”上各集团发生的分歧,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书中也有一些我以前不知道事情,比如毛泽东在早期就对林彪对他的吹捧感到很矛盾,说明毛主席也不是完全被蒙在鼓里的,还有叶群对陈伯达的拉拢正是两个“帮派”之间的明争暗斗。《折戟温都尔汗》很精彩,希望朋友会喜欢,也推荐给大家!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林彪是一个传奇人物
  •     不错,书的内容还行,就是细节太少
  •     作为一名学生,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去背那些枯燥无味的历史时间了,最近我的老师给我提供了一本名叫《折戟沉沙温都尔汗》的书,当我刚听到这一书名是,感觉像是一本小说,书名还挺好听的便决定买来看看。乍一看,这是一本林彪传吧,历史事件没记得几件,但林彪这名声不太好的元帅我还是略有所闻的。在浏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停的为林彪跌宕起伏的一生发出感慨,也为他的政治阴谋感到愤恨,就这样,从林彪一生的记录中,我轻松地了解到了处于抗战和文革时代的中国的境况。渐渐地,我发现通过阅读《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这一书籍,我找到了一种新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若是你也在为历史头疼,那赶紧来看看这本书吧。
  •     算是比较直白的讲述了历史故事,但总觉得比人家陶涵写蒋介石的差好多,没有独特的见解或者其他更深的内幕,仅仅是直白一通官方允许发布的事实。
  •        温家宝总理说过:“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大革命’的悲剧还会重演。”“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闹剧。然而可能也正是因为它是悲剧闹剧,所以关于这场浩劫的记述并不多。前段时间在网上和一些人聊天,也谈到了“文化大革命”,有人问到难道“文革”就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没有吗?它的出发点不是好的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斩钉截铁地答复:“没有!没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是一场完全不必要的政治运动,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浩劫,是一次历史的大倒退!”
       所以我们需要对这场浩劫进行反思,这种反思仅靠几个“拨乱反正”的文件和几篇“伤痕文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有把这场浩劫的各个方面看得更清楚才有可能进行深刻的反思,才会真正地避免这样的灾难再度在中国大地上发生。我们甚至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假如我们生活在“文革”的时代我们会怎么样?或者干脆换一个问题:假如“文革”再度发生,我们个人应该如何去应对?我们能不能做到既不做受害者也不当刽子手?而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还是要先了解“文革”究竟是什么?“文革”究竟发生了什么?
       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知道一点当代史”系列书还算弥补了这方面的一些缺失。“知道一点当代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能总是去关注“明朝那些事儿”,甚至是四阿哥的那些“爱情故事”,而对四十多年前发生的那些深远影响着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政治经济方式的历史不闻不问。个人很希望“中国当代史”方面的书能够多出版一些,也出版的深刻一些,这样我们才可以说“过去是未来最好的向导,一个民族要配得上它曾经历的苦难。”(见于“知道一点当代史”系列的封面)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就是“知道一点当代史”系列的一本。此前我看过这个系列关于刘少奇的两本。不过坦白地说,个人对这套书并不是很满意,有一些东西是新瓶装旧酒,换了个封面重新出版而已。相对来说,这本《折戟沉沙》还算比较不错的,至少这本书比较有系统性,让人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林彪从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到叛逃出境最终折戟沉沙温都尔汗的前前后后。从这一点来说可谓名副其实。不过,这本书的封面顶部有这样两句话让我疑惑不解:
       
        国内最早公开出版的记录林彪一生的著作
        林彪——从辉煌到陨落的副统帅
       
       从本书的扉页上看,“林彪——从辉煌到陨落的副统帅”似乎就是本书的副标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本书并不是“记录林彪一生的著作”,而是从1958年开始讲述的,当然林彪历史上的功绩也被作者照顾到了,不过只是蜻蜓点水而已;其次,如果那段话说的确是本书,那么“国内最早”几个字似乎说明,本书仍然是一次新换汤不换药的“再版”。
       话说回来,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很可读的,作者的笔风也基本客观。只是作者一开始就把林彪描绘成权力欲十足的人物可能略有偏颇。“谩藏诲盗冶容诲淫”,而当林彪看到一个人的权力可以大到无限的时候,他心里不起波澜也是很难的。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林彪在1958年的所作所为的基本前提还是为了自保。“假做真时真亦假”,就像书中说的,林彪曾经和高岗走得很近,而当时的国内政治环境已经不允许你有任何一个污点,所以林彪在对挨整的恐惧和整人的欲望双重挤压下而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毛泽东发动的“文革”注定需要一个“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的“毛主席的好战士”,十大元帅里中有一个性格阴郁的林彪是这样的“好战士”,而假如林彪不是这样的人,也会有其他类似的人物出现。实际上,毛泽东一手扶持起来的这样的“好战士”大有人在,比如张春桥和姚文元,除了拍马屁和整人之外没有任何的能力,却也能成为权力核心中的人物。十大元帅里有一个林彪,于是作为反面人物的林彪和其他九大元帅一起陨落,而假如林彪也是和彭德怀一样的性格,我想其结果仍然是十大元帅都陨落。
       “文化大革命”从头到尾说到底都是权力之争,而权力之所以成为争抢的对象恰恰是因为权力没有约束。得到权力的人可以为所欲为,于是争夺权力的斗争本身也是为所欲为。一生信奉斗争哲学的毛泽东把权力之争当成一场战争,而战争从来都是以杀伤敌人为目的,从来不会讲道理和证据。而作为最擅长杀伤敌人的林彪自然也深谙此道。他在通往权力的路上阻击战和歼灭战并用,对政治对手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打击(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确实是毛主席的好战士),而对毛泽东则施行阳奉阴违的手段,从林彪的读书笔记上可以看出,林彪对于毛泽东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而他的种种作为都是这种“研究”的“成果”。
       于是我们看到,林彪一直小心翼翼,甚至是惊弓之鸟。1971年的庐山会议,毛泽东并没有完全把林彪列为敌人,但他自己却有一种天塌下来了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是平白无故的。不过,从书里的字里行间来看,虽然作者并未明言,但林彪似乎对“571工程”并不知情,至于失败后的叛逃苏联,则更是被迫的(这一点书中也有明确)。林彪甚至说:“死也死在这里。一是坐牢,二是从容就义。”所以,林彪的“叛国”似乎不太容易确定。而这一切,在本来就迷雾重重的“文化大革命”历史中更是无从知晓,死无对证。
       林彪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和所经历的一切,就是“文革”悲剧的一个缩影。从某种意义上说,林彪本身也是一个悲剧。毛泽东也是。林彪事件给了毛泽东沉重的打击,在一个悲剧的时代,没有人能够逃脱宿命,哪怕是这个悲剧的制造者。
  •     如果没有林彪,那么估计温度尔汗这个地方对于我们天朝人来讲,估计就要闻所未闻了。当年关于飞机坠落温度尔汗事件,八十年代就通过内参以及一些连载的故事知晓了林彪叛逃坠机时的情景。
    这次《折戟沉沙温都尔汗》的书籍并不是以叛逃坠机为主题,对于坠机部分描写的很简短,此次的主题主要是林彪如何成功使自己成为党政二号人物,以及自己到达此地位所采取的所作所为,他的这些作为对当时的中国彻底降入到底层,让不少优秀先辈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结。
    阅读着此书,看着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了一己之私、一己之利,将国家人民至于不顾的境地,为了大捞自己的政治资本,揣测毛泽东的想法,不断采取一系列强化毛泽东领袖地位,并不断加强不容任何人怀疑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提出了四个口号,天天摇着那个红宝书。就这样一举奠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成为了党政二号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残酷打压异己。之后,便是拉帮结派,暗地里组织自己的集团。看着林彪集团的形成,看着为了自己集团的形成,不断与江青勾结,看着他们相互的勾结,将当时多少正直人士统统打压下去,甚至拿出了让人无法容忍的诬蔑与恶意陷害。
    看着他们的行径,哎,除了愤慨之外,还能说什么呢?这些所为,难道不是得到了毛泽东的默许么?毛泽东把自己彻底当成了皇帝,自己的地位与思想绝对不可以动摇,希望看看天天有人呼喊着: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看着这个口号,你就知道他已经彻底从唯物走向了唯心,和古代的君王有什么差别。他一手创造“文化大革命”将中国文化彻底的摧残,让中国的教育彻底走向异化,多少文人被打压的精神扭曲。
    自己看着林彪这样一个无耻的小人在兴风作浪,哎,这就是中国那段无法冥灭的悲剧。
    林彪的野心终于得到极大的膨胀,最终终于跳出来,要成为中国的第一把手。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不得不感叹毛泽东政治嗅觉的敏锐,觉察到林彪的异动,最终没能让这么一个小人走上政治的最高峰。而林彪也终于在温度尔汗结束了自己的最后的生命。
    这本书可以说全方位的公开了那段历史的内幕,真实的公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昔岁月。
    其间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与反思了。
  •     在每个对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男人的背后总会有那么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然而,林彪的身边陪伴的是一个可以为他“推波助澜”的女人。在《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一书中,讲述了林彪与叶群的爱情史,同时也论述了夫妻二人的政变史,一个女人凭借着自己的阴谋诡计,利用美色,利用儿女,不惜一切代价来谋取政治利益,将政客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林彪身边的这位女人,用自身小小的力量影响着历史,改变着历史。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作为一本解密林彪从最高副统帅到折戟沉沙于异国他乡的通俗读物,虽然是十多年后同一书籍的再版,但是,相同的历史,放在不同的年代来读,往往会有不同的感悟与思考,因为时代在变,社会思潮在变,历史观也在变。

    “九一三”事件,是林彪野心和阴谋的破产也好,是那个荒唐年代斗争的“逻辑”也好,都是党史乃至中国近代史耻辱的一页。“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党政军乃至整个社会全面失控的十年。但是,透过《折戟沉沙温都尔汗》,林彪从1959年庐山会议上取代彭德怀当上国防部长,再到“文革”期间,与“四人帮”勾结,相继打倒刘少奇、彭真、邓小平、贺龙等开国元勋而当上最高副统帅,到“九大”将林彪作为毛泽东接班人写入宪法,从表面上看,林彪的资历以及当时对党政军和思想舆论的掌控程度,使得他犹如一匹脱缰野马,再也无人能够驯服,哪怕是当时同样炙手可热的江青与“四人帮”集团。可是,1970年庐山会议上,仅仅因为林彪集团炮制的“设立国家主席”的议题和给毛泽东思想加上“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的三个副词的肉麻吹捧引起毛泽东的警惕,林彪便开始自乱阵脚。1971年,正当林彪集团夺权计划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毛泽东的一次秘密南巡,便迫使林彪集团不得不仓皇出逃。可见林彪的强大,充其量也是一种外强中干,如果一定要说林彪从一开始就处心积虑的通过制造阴谋,清算开国元勋实现政治野心,那么,他的阴谋充其量不过是蹩脚的阴谋。对于林彪的仓皇出逃,作者王海光的解释是,毛泽东在革命年代所形成的威望的无可替代,这一说法当然无可辩驳,但多少有些勉强。因为阴谋能否成功取决于阴谋自身的含金量以及双方的实力对比,对方的威望仅仅是实力的一种,而不是全部。

    从历史结果去反推动机是不符合逻辑的,而且难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但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动机往往是讳莫如深的,因此,后人又不得不透过历史结果去推理动机。林彪的后半生虽已盖棺定论,但是,从他的膨胀到覆灭,冥冥之中似乎有根线在牵引。“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一手发动的,而林彪和“四人帮”无疑是毛泽东借以“革”党内外一切“资本主义”势力之“命”的两支核心力量。这两支在今天看来非常“反动”的力量,在当时却达成了“钓鱼台”与“毛家湾”的动态平衡:林彪掌握“枪杠子”,“四人帮”掌握“笔杆子”;林彪是毛泽东的好学生,江青是毛泽东的妻子。如果这种动态平衡是一架天平,那么毛泽东无疑是居于能够决定双方命运的支点位置。另外,九大上,林彪的接班人身份虽然被写进宪法,但谁都知道,林彪的身体状况是熬不过毛主席的,因此这多少有点画饼充饥的意味。至于“九一三”林彪的折戟沉沙,直接原因是仓皇出逃之际,无论三叉戟的燃油还是驾驶员的数量配备都准备不足,而之所以仓皇出逃,则是因为毛泽东对林彪阴谋的警觉以及具有斗争艺术的南巡。以当时林彪对军队和舆论的掌控程度,却被毛泽东的一次秘密南巡吓得仓皇出逃,这似乎再次说明“孙悟空纵有七十二变,但却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的哲理。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这位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把当年的蒋校长赶到了台湾岛;二十年后,这位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最得意的学生,虽曾权倾一时,但终究是昙花一现。历史何以至此?只因此时非彼时,此导师非彼校长也!
  •     林彪若继续做他的南天王(他在广州蛰伏了十年),也许就不用外逃了。不是他本人有问题,应该是那个时代有问题。16开,平装,258页,15万字。
  •     儿子已经读过了,说非常喜欢,还会买后面几册的。
  •     帮朋友买的,他觉得不错。
  •     历史已成往事,是非功过,又谁能说得清。太多政治色彩,不是我的兴趣,不过对这段历史确实需要补补课。书名很好。(2)
  •     林彪在很多人的眼中被判定为一个狡猾阴险的政治阴谋家。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是在看问题时应该运用辩证的观点,要看到任何实物所具有的两面性。虽然林彪的政治意图存在太多邪恶的观念,但是他的某些才能还是值得我们去考究的。在《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一书中,论述了林彪在抗战早期是如何立下丰功伟绩的,在后期的政治阴谋中是如何建立强大的林彪集团,如何使众多国家重要领导人垮台的。如果我们能读懂林彪运用的这些手段的技巧,过滤掉邪恶的手段,汲取有效的手段,有利于在今后的政治生涯中政治小人,提高政绩。
  •     虽然作者是著名专家,但这本书不是学术性强的学术著作,只是历史事实的介绍,类似于普及类的书。
  •     这书把这个事件讲的很系统,但是,缺少必要的实证精神。先有结论再去找论据,不是严谨的学术作品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是爸爸买给我的书,他知道我一直喜欢历史,这本书是讲述林彪的野心,由始至终的变化,配以当时的史料,让一切看起来不是那么枯燥,很让人能够融入书中,先给个好评,很喜欢这本书。书是从林彪参与作战开始讲起,慢慢将他的野心展示出来,有妻子的帮衬,有跟江青的勾结,还有自己在党内发展的一些宗派,这些都很详细的记载着,然后发展成了整个的林彪集团,这是整个野心膨胀,但是他却是失败惨重,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结局,惨死在异国,这是令人很寒心的。就这样林彪集团消失了,这本书用这样平实的方式给我们看到了一个元帅心变了之后必有的下场,这是可以让我们后人所借鉴的,他是整个动摇军心的个例,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些最终是会有报应的,只有正确的采取正当的方式才能够得到人心,得到所谓的低位。
  •     早前我已经读过2本出自于九州出版社的指导一点当代史系列丛书《刘少奇冤案始末》和《刘少奇的最后岁月》。而这次,我又再次收获了这套丛书的另一本书作《折戟沉沙温都尔汗》。如果不知道一点历史的,或许对于如此的书名的确还一时无法回过神。不过,只要查询下网站就会由此找到一个关键性的人名林彪。

    早前,我只是在读相关的历史课或者他人谈论时知道林彪的结局。这些当然并不很全面和详细可言了。对于这样一个风云的人物,却是经历了从光辉之后的客死异乡,如此的话题其实很是让我想要了解其中的内幕和真相。不过,我也深知因为这个话题的严肃性,以往并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载。不过也算幸运,这次乘着《折戟沉沙温都尔汗》的出版,总算让我可以一睹当年的内幕。对过去的那段历史又有了一个全新而又深入的了解。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的有关于林彪这个人物的介绍和分析。曾经的叱咤风云,随后的锋芒毕露,再然后的野心勃勃,到最终的凄惨收场。这是他一生所走过的道路,但是这其中的很多脚步中也不乏他妻子的影响和他自身的某些欲念。书中无论是有关于他的丰功伟绩,还是他的野心心迹,又或者是有关的中共高层关系内幕,政治形势变幻莫测、权力斗争,人性的复杂多面等等都有细致的切入和涉及。尽管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文化大革命”的沧桑岁月,但是我们却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知着那个年代的中国政局问题。作为一部国内最早公开出版的记录林彪一生的著作,我个人以为相关的内容真的意境非常地详实和深刻了。在以往所读过的其他书籍中,还真的没有如此多方位,多角度的相关讲述。让我不仅看到了林彪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为了自己当时的某种权势的欲念,他在为自己铺垫想要权利极限的同时,也是为自己的人生埋下了阴暗的草草结尾。“害人必将害己”这一自古就有的定论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印证。惋惜他命运的同时,更是值得让当今的世人感知某些历史的真相和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苦难。

    林彪解密的过程中,我不仅更进一步地了解那段历史。更是觉得如此的过去非常值得引起今人的注意。一如本书的封面所强调的:“过去是未来最好的向导。一个民族要配得上它曾经历的苦难.”这不仅是历史的重温,这更是今日的醒钟敲响大家的关注。
  •     材料翔实,视角选得好,分析挖掘较深,有独到见解。值得读!
  •     书的包装很好,内容也是自己喜欢和关注的,满意。
  •     很好的书,物流很快
  •     好书 独特视角揭秘重大事件
  •     林和毛都是聪明人,林彪神话了毛泽东同时也神话了自己,毛泽东则接林彪之手清洗掉了开国元勋,两者的区别在于林是借势者,而毛却是造势者,后者要想除掉前者只在覆手之间。
  •     非超好
  •     真官方。
  •     台湾的孙立人也是这样 不过比林幸运多了
  •     “比皇宫更危险的地方是东宫,比皇帝更难当的是太子”这句话是匪大总结的,一下子点出了这上下五千年接班人的苦逼之处。君不见,太子胤礽就因为一句“这世间,哪里有当了三十年的太子啊”就被一代明君康熙给来回废着玩儿;君不见,汉武帝因为莫须有的巫蛊之祸,逼得自己的儿子造反,然后一股脑把自己的儿子老婆都给咔擦了;君不见,武则天把她两个亲生儿子的太子之位都给废掉,而李弘之死,不过是想为同父异母的两个姐姐求情而已……

    在权力场上,什么都是虚的,父子兄弟都为了权势杀红了眼睛。就算太子是我指定的那又如何,当你做太子的那一天,就是他和我走向对立的开始。他每次站在我面前,就在提醒我,这是我的接班人,我死之后,我现在在享用的一切都变成他的了。凭什么?这天下,还是老子打下的,他凭什么来享受?他笑什么?是笑我老了?不中用了?他在等我死,他日日夜夜都在盼着我死!这恐怕,是每个皇帝心里涌动的暗流。

    亲生儿子尚且被废被关被杀,何况,你我早有嫌隙呢?毛主席这一生,曾经五选接班人,没有好下场的,其实不只林某人一个。

    抗战时期和新中国建国初期,选择的都是刘少奇。但是刘主席对经济社会发展别有看法,在日前披露的《刘主席语录》第7页上有这样一段话:“不择手段地对付党内的同志,处理党内问题……有这种意识的人,在党内越是想抬高自己,并且用打击别人,损害别人的方法去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总而言之,他邪气十足,毫不正派。说这样的人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反映无产阶级的思想,那不完全是笑话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62年版)所以,你们都懂得,刘主席被废了。

    然后,新中国建国初期同时选择了邓小平,咱们的总设计师为人能屈能伸,懂得保存自己的力量以待后来,所以虽然几度起落,总算还保全了革命力量。

    接着,十年内乱开始了,第三代接班人林副主席闪亮登场。这个自建国伊始就以养病为名远离政治漩涡的一代元帅,终于开始了他短暂而又疯狂的东宫太子生涯。其实大家都清楚,如果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毛岸英没牺牲,又有你们什么事呢?人家的儿子没了,你才有机会,就该夹着尾巴做人好好表现,别让人家心里不舒服又给你废了,但是,权力使人疯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我对林副主席及其家人的荒谬行为表示理解。

    林彪登上历史舞台始于1959年的庐山会议,借着批判彭德怀的契机,他站在毛主席这边,将当时僵持的局势一边倒,自以为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和信任。可是他忘了,在庐山会议上,毛主席也弄明白了一个困扰他多年的谜题,就是当年在长征的时候,想要拿掉他的指挥权让彭德怀取而代之的事件,背后主使并不是彭德怀,而是当年年少气盛的林彪。

    这个嫌隙,这辈子怕是化不开的吧,选你做接班人,是树你当靶子呢,还是把你当枪使?这点觉悟都没有,这个太子之位,坐不稳就是题中之义了。

    1959年9月,林彪刚刚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便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了他“创造”的所谓学习“捷径”和“窍门”。他说:“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怎样学呢?我向同志们提议,主要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是学习马列主义的捷径。”在1960年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提出学习毛泽东著作用不着系统地学,主要是背若干警句,“我们不要背那么多,背上那么几十句,就差不多了”。

    林彪、叶群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笔记、卡片和藏书中写下了许多真实反映林彪大搞个人崇拜动机的笔记。例如:“要把大拥、大顺作为总诀,要仿恩(格斯)之于马(克思),斯(大林)之于列(宁),蒋(介石)之于孙(中山),跟着转,乃大窍门所在。要亦步亦趋,得一人而得天下。”

    搞政治斗争,林彪并不擅长,而且可以说是很幼稚,他以为他宣扬的那一套“走捷径”、“找窍门”、“背警句”的做法,是发扬毛泽东思想,可是,毛主席岂容你随意解读和发挥他的思想。当年毛主席的那一招“引蛇出洞”的阳谋,难道你林彪转过头来就忘了?

    发哥在黄金甲里说得好:“朕不给,你不能抢。”这天下都是皇帝的,皇帝说好给你的,你别认真,真正到你手里的,都可能顷刻间收回,所以,不到尘埃落定那一刻,什么东西都是虚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盛极转衰不过是自然规律。何况,还有句话说,上帝要你灭亡 必先令你疯狂。

    《后宫甄嬛传》里,皇上问起怎么处理自己兄弟和年羹尧的脑残跋扈行为,连甄嬛一届弱质女流,都明白拿“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来应对,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子姑待之,因为,多行不义必自毙。可惜,叶群没这个见识,还妄想取而代之,只能说,真是不自量力啊。

    太子这个位置吧,还真是不好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最后反倒便宜了华主席,哎,还是这个太子当得好啊,临危受命,全是正面形象,还没来得及产生矛盾呢。林副主席在天有灵,怕是要气的再死一遍呢。
  •     一个祸国殃民的人,处心积虑的人,不管怎样的粉饰自己打击对立者,其行为对历史而言只是一股逆流终究是遭唾弃的。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是在当当网上买的,先来给个好评。书看到最后我很酸痛,开始的时候很愤恨,看着看着当看到林彪是以那样狼狈的样子结束生命的,很是酸痛,我一直以为林彪是自己的一时迷途,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他是策划已久,只是一直隐藏的很深没有被看穿,这就是他的阴险之处吧,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它不是有很纯粹的语言文字,而是用语言联系当时的对话,很真实,让人有一种跟着那个环境走的意识,这样很能带动读者的心,我是这样入迷的看完的,折戟沉沙当中,这无疑是他最大的耻辱,但是这也是林彪集团必定的下场,跟江青一伙一样的,想要称皇的梦都会被泯灭,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只有迎合了大众的意愿才能被历史所接受,而他却是这样祸害其他党和人民的。书将一个活脱脱的林彪展现在我的面前,也让我解开了那些迷惑,就是怎样的一个军事家,演绎成了一个政治家,怎样取得了成功,又在接近成功时受到了报应。
  •     好吃不贵更优惠i!!
  •     这个还行吧,可以看看!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披露40多年前党内高层内幕斗争,破解林彪从权力巅峰到仓皇出逃之谜)
  •     我刚看完这本《折戟沉沙温都尔汗》,很喜欢,这本书很好,因为它记录了那个不为人知的时代阴谋,让我们知道了他的真实滋长的背景,又是怎样以失败告终的。书很详尽的剖析了林彪的堕落,其实可以说最开始的他是很积极向上的,但是当权利掌控了他的整个神经之后,他开始实行了自己的精心计划,处心积虑的形成了自己的帮派,虽然刚开始时很隐秘的,这些只有妻子,儿子的帮忙,慢慢开始知道了必须要扩大影响,就开始了党内勾结,这样慢慢将自己的野心暴露在外面,后来启用了更加让人难以接受的方式要直接制造军舰事件,意识到自己失败后,没有想着去自首,一意孤行逃亡,就在毛泽东那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的无奈声中,天将起灭,坠机在温都尔汗,这样一代元帅就没落了。书很好,让我回到了那个年代,见证了林彪的所有,更加了解了林彪。
  •     更好的了解林彪,了解那段历史。
  •     书也算可以,但就是内容少了点,呵呵
  •     无数人证明了,权利使人异化,林彪又证明了一次,一介病夫,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何苦呢?
  •     这是一本还原历史的一本好书,让后人能够很好的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值得好好一读。
  •     还可以,关于文革的论述,这种上层夺权的题材是我最不感兴趣的,补一下课也好
  •     还行,通俗读物。以作者的身份,相信史料还是比较扎实的。
  •     一直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不过这本《折戟沉沙温都尔汗》是我读到的国内的最为详尽的记录林彪一生的著作。
    读罢这本书,深入地了解到党内高层的内幕斗争,九一三事件的迷团也得到了解答。
  •     之前对林彪的了解局限于他个人,当我阅读《折戟沉沙温都尔汗》后我才知道林彪在社会历史演变进程中并非是“孤军奋战”的,他的家庭,尤其是他的妻子叶群,在整个政治阴谋活动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政治利益,利用妩媚来扰乱时局,不惜动用女儿的假结婚来控制时局,林彪的儿子林立果的政治野心不亚于其父母,这一家四口在历史的轮轴上演绎着政客间邪恶的人生。
  •     命丧温都尔汗的政治权谋家——林彪
    ——我读《折戟沉沙温都尔汗》
    文\蠹鱼

    十年文革,那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毛主席错误发动和领导,导致灾难性的政治运动。提到文革,不能不提林彪与江青,这两个互为利用的“家伙”各怀鬼胎,满足自己政治上的野心,而上演这出悲剧。其中,林彪这个占有欲望极强的卑劣人物使得后人痛恨不止。

    当“九一三”事件发生,当林彪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也为他人生生涯划上了一个句号。而这个句号,太沉重,不值得人民一点点怜惜,背负的却是一个“好学生”叛国出逃的罪名。为什么当年阎锡山没有把他置之于死地,那样还能落得一个好名声。为什么权利的欲望会使人丧心病狂?那荒唐岁月里,林彪的最终政治阴谋都没有得逞,鬼胎又都被历史一一记载。为什么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将领,以及获得的显赫功勋还不能满足一己之欲?怎么非得变成阴谋家背负千古骂名才甘心?要是不走这样的路线,他的命运又是如何?路在脚下,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自古以来,心存恶念的人就没有好的果子可吃,所有的下场都一个样,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权利的饥渴腐蚀了他的思想,愈发不可收。1959年庐山会议,用阴谋错误的谬论,批倒一批,扶持一批,为自己日后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毛主席写给江青的那封信中,主席说“在重大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叫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说是自己被逼的,不得不上梁山。是被动,并非本意,用主席的话说:“为了打鬼,借助种馗”,也就是想在天下大乱的时候,达到治理天下。只是这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打鬼的“种馗”的决定,即便是维护党的纯洁和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付出未免也太过惨重了点。有多少爱国人士因林彪而命丧黄泉,又多少忠臣良将含冤入狱……。

    讨厌政治,讨厌政治没有一刻休息的时候。政治使人不得一点安宁。刚打走了敌人,内部就开始出现战争,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读历史,远要比读小说来得更加沉重。因这里没有虚假,没有包袱,有的就是事实真相,而这些真相看得你毛骨悚然,令你寒毛直竖。在这本《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书中,你会看到林彪的嘴脸、叶群的嘴脸、江青的嘴脸等等,等等。他们每个人在历史政治中的角色,是多么令人厌恶与痛恨。因他们政治权谋的野心,导致国民经济的停滞不前,何止这些呢,这样的罪名死有余辜。

    从1959年庐山会议林彪批彭,到风光十一年后的庐山会议上林彪的“翻车”,次第的密谋政变,也就是那个叫做“517”的工程,最终还是谋害未遂,落空后乘坐三叉戟256机出逃,命丧蒙古肯特省会温都尔汗西北70公里处。落得个葬身异国可悲的下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我们了解了这段当代史,会引发什么样的思考呢?再以人为镜,便可以明得失了!


  •     本来很少买介绍史实类的书,但由于对林彪的一生很感兴趣,而这本书的封皮,内页看上去都很不错,所以就买了回来。一直很想知道,当年林彪到底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政治权利内部的,这本书告诉了我答案。《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这本书拿在手上有种厚重的感觉,文字叙述也很详实,内容也不晦涩,读来很受触动,让我深受启发。此书也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充分的了解了林彪,再加上从不同角度充分的描写,庄重的文字,优质的纸张,真的是一本五星级图书。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拥有!
  •     中共党史
  •     了解一下历史,还不错。
  •     让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
  •     林彪的事情我大概都听说过,真真假假的,有些也就当故事听。《折戟沉沙温都尔汗》里面的事讲得都不错,叙述也比较客观,是党史书中比较好的了。可能是当妈妈了的缘故,看完后印象最深的居然不是林彪和叶群,而是他们的儿子林立果。林立果完全是政治的牺牲品,因为爸爸妈妈是搞政治的,他从小耳濡目染这些事情,自然也就学会了勾心斗角搞阴谋。书里描写说林立果把叶群在电话里说的话都录了下来,以便日后控制他们,多恐怖的一对母子。看完之后我恍然觉得,那个时期之所以为人们所念念不忘,除了那些冤假错案外,更多的是留在人们心中的那种恐慌。
  •     说炮灰可能有点过了,但我觉得林彪其实是一个被时代利用的人。林彪作为十大元帅有着开国之功,曾一度深受到毛泽东信任,也因此权力颇大,但后来又因为野心过大,犯了很多“政治错误”,逐渐引起了毛泽东的怀疑,最终仓皇逃离身亡。这种得大势之迅速,失大势之彻底,根本不是小小的一个林彪能够掌控的。他是很有军事才华,但他也被那个特殊的时期所利用。如果没有林彪,也许还有王彪、刘彪……一样会有这些动荡。
  •     作为一部通俗读物,本书的史料问题不大;但书中的观点十分陈旧,十分主观,基本是为中央文件背书;关于“设国家主席”的问题,其完整的表述是: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毛主席怎么当主席,如果不设国家副主席,林彪往哪里摆?而且此话并不是叶群说的,而是汪东兴说的,不知为何作者还是采用旧说;由于全书史料没有出处,我对书中罗列的联合舰队私人的一些谈话,以及林彪父子的一些私密谈话是怀疑的。
  •     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     这应该是对林彪的最好总结吧!《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这本书写的很好,揭开了那些不为人知的林彪。折戟用的很好,林彪也真的是够配上戟这样的兵器,他戎马生涯半生,却毁在了自己的政治企图上,实属是一憾事,在战场上他立过汗马功劳,可是战事结束了,他没能够让自己平静,在建国以后开始转向政治,由一个军事家俨然成了一个政治家,在跟江青一伙相互勾结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力量发展,利用当时毛泽东对党内外的局势的错误认识开始向毛泽东靠近,他很阴险的利用了毛泽东对他的信任,又很好的掩饰条件就是假借生病的理由,这样让所有人都没能看出他的野心,就是这样,在文革的时候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宗派体系,在跟江青有了冲突的时候,他又笼络了陈伯达,这一文将很好的辅佐了他,加上叶群,林子果的支持,使得他敢明目张胆的进行炸毁毛泽东的专列,但是还是失败了,逃亡的飞机坠毁在温都尔汗,整个历史很凄惨,这是很值得我们后人反思的,不要再步林彪的后尘。
  •     林彪主持军委工作之后,更加注意地观察分析毛泽东的思想动向和一举一动,以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面目出现,摆出“紧跟”的姿态,以如何获得毛泽东的信任来决定他的言行。这样的林彪表面上看是时时刻刻都紧跟毛泽东的,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这本书摘录了林彪散记的摘录心得,书中写道“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表现出他阳奉阴违的本质。这本书写的很好,极力推荐!
  •     随着1971年温都尔汗的一声爆炸,林彪本来清晰的身影也因各色人物的众说纷纭而变得模糊起来。
      
    黄埔时期的林彪是不是真的学业平平?其实,林彪当年的学习成绩究竟如何已经无关紧要,因为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林彪的军事才能不仅是黄埔系的NO.1,就其战绩而言,放之中国史上也是数一数二。
      
    林彪究竟有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就建国后林彪称病隐居,很难得出早期的林彪有多大的野心。毛岸英的早逝和接班人的扑朔迷离,把林彪这个毛泽东的嫡系学生推向了历史的前台。林彪并不是一个赳赳武夫,林彪很爱读书,甚至包括医学类专业书籍,林彪就经常自己看本草开方抓药。他也懂得“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中有提到叶群与林彪在谈到出逃时,林彪说“反正活不多久了。死也死在这里。一是坐牢,二是从容就义”。叛逃苏联是叶群对林彪软硬兼施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读出这样的画外音:活不多久了,还谋什么权啊。林彪是一个谜,对此我很早就感兴趣,为此我也曾经查找过其他资料书籍,谋杀篡权这等生死攸关的大事,就算林立果少年老成,难道林彪就放心到让二十多岁的林立果独自承担而不闻不问?要知道,林彪的原则是“不打没把握的仗”!!所以,更可能的是,不知何种原因何、何种力量簇拥着林立果从一开始就擅自行动,而林彪对此一无所知。直到不可收拾之势,才会有林彪的仓皇出逃,而并非林彪早有预谋。林彪北逃苏联而并未阻截有无玄机?在国内阻截副统帅不好向全国交代这样的理由太过牵强,难道副统帅叛国就是一个好的交代?三叉戟256起飞时油料不足这一点就让人浮想联翩。巧合的是,在林彪北逃败露后,周宇驰劫机北逃至怀柔也因燃油不足迫降。
      
    中国有一场大战而且是非常漂亮的大战至今语焉不详未曾解密,这就是对印反击战。在当时主席或者是部长说:要打出30年和平!而国外称这场战争是“一场小刀切黄油的战争”。国外直言不讳这次战争的统帅是林彪,并且毛泽东因此坚定了一个国家的元首不能不懂军事的信念,也由此奠定了林彪作为接班人的地位。
      
    你不出山谁出山,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总有惊人的相识。唉,读书人一声长叹。
  •     写的比较实在,很适合想了解当时历史情况的人看。
  •     看过了,还算不错
  •     从书中知道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内幕。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看过的朋友有没有?我是刚看完,这本书我好喜欢,不是那么像历史书那样的让人抗拒,但是又如人物传记那样的吸引人,只是看过会知道不只是人物传记,是集很多历史资料于一身的历史书。书中描述的是林彪的一生,主要是政治的转型,政治集团的诞生,怎样在一开始赢得了拥护者,甚至主席的推崇,不得不佩服林彪的高智慧,他能够将这些全部都隐藏的很深,而在生病期间将自己的势力发展壮大,让人根本无法相信这一切的幕后黑手,这难道不算是高吗?谁都不曾想到在生病的时候却在潜心研究政治,原来的得病竟是权利饥渴,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其中的原委,我很喜欢,希望有想要知道这些的亲们也一起读一读啊!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新书,相信看过的人都不会后悔,书写的太好了,能带动人的情绪,让你跟着书走,很不错。
  •     在中国,上点年纪的叔叔伯伯可能对41年的那件往事有点印象,毛主席的最亲密的战友,被写进党章的他的接班人林副主席竟然乘飞机叛逃,在蒙古国内机毁人亡。这可谓是一件大事件!简直让当时中国人难以置信,这这么可能呢?但事情确实发生了。这个事情在当时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这个事件在当时中国人的思想上的冲击也是相当巨大的,一些人竟而对“文化大革命”本身开始产生怀疑。
    这本书不是从思想史上角度来反思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只是从记录史实的角度来讲述那段历史的。当时这本书不是仅仅记录那个机毁人亡的事件,而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这个事件发生前的那段烽火的历史岁月,主要是围绕林彪1958年5月(八届五中全会上林彪开始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至1971年9月13日坠机身亡之间的活动来展开的。从一个意义上来说,书的封面是所言的“国内最早公开出版的记录林彪一生的著作”是不大确切的。
    这本书主要想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林彪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者说过程)走上 “副统帅”的宝座的?林彪是如何成为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他又是出自什么原因要谋害他吹捧最厉害、跟随最紧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的阴谋是怎样破产的?他为什么要叛国出逃,落到身败名裂的如此下场?这些问题都是读者关心的事情,想努力去了解的真相的问题。这本书的作者王海光教授,是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共党史,由他来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客观、比较符合历史的真相的回答是合适的。这本书中理论的分析是不多,大都都是历史史实的讲述。这是当代史书写的常态。对研究者对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审查。对于读者而言,可以留下较多的想象空间,但有时候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这本书,我阅读下来,感觉应该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出过的书籍。书中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叶的书籍,没有近期的出版的参考资料。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下,果然发现作者的同名书籍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过,这次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只是算是新版而已。而我估计,书的内容应该跟前一个版本基本相同,甚至一样。不过上一个版本已经出版15年了,在图书市场上已经很难购买到了,因此九州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于读者了解那段历史还是有帮助,也是符合把这本书列入“知道一点当代史书系”的初衷的。这本书基本上把九一三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
  •     林彪在少年时性格沉稳又聪明,能接受新思想,入了团还当了团支书,用现在的话说,其实是个好青年啊。这样的好青年参加了革命,参加了战争,还表现出较高的军事能力,自然会受到重视和重用。但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林彪却逐渐偏离了正轨,变成了一个阴谋家。这个阴谋家正是趁着全国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的风气日益严重而玩弄权术,迎合毛泽东。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迎合很是有效啊,林彪的权利如日中天的时候,完全到了看谁不顺眼谁就是反革命的地步,从一个好青年彻底沦落为一个政治骗子。虽然最终林彪倒台并仓皇出逃而亡,但他在那些年犯下的不可弥补的错误却永远的烙在人们心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伤疤。
  •     还不错!有些地方没有出处,明显是作者的意象。
  •     夜漫漫、路长长。
  •     这是一部批判林彪史啊。已豆列。
  •     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前阵子看到关于刘少奇的书,这激起了我对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的兴趣,也对四人帮、甚至包括林彪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四人帮”迫害了很多开国功臣们,是历史的罪人,是应该受到唾弃的。但究竟那是怎样的过,也值得我们再回顾深思。特别是林彪,我特别好奇,他有过,也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作用。读了这本书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林彪,功与过,现代的我们应该冷静地就事论事,客观的评论这样一个历史人物。
  •     想要了解林彪的朋友们可以看看这本《折戟沉沙温都尔汗》,很好的一本书!新书推荐,这是一本关于十大元帅之一的林彪的荣与辱,这本书没有掩盖任何的历史,都是很真实的语言,也有参考文献,让你可以回到那个不太平的年代,了解那个动荡的心,那就是争权夺势的年代,很多经历过的朋友可以看看是因为更加认识到那时候的险峻,现在的朋友也可以看看,可以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这本书主要是讲述林彪的,有很多都是跟文化大革命挂钩的,可以看到林彪是怎样的将自己的野心一步步展开的,这本书很完整,跟着那个历史,看到了林彪的整个发展,不管是在自己的军事作战方面,还是在政治作战方面,他都是很高明的,只是最后坠毁在温都尔汗,是他自己的恶报还是他必定的下场呢?带着这些你都可以在书中寻找到答案,《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让你更加了解林彪。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这本书独家披露鲜为人知的史实;精心编选精彩的历史图片;客观描述、合理分析、史论结合、情理交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最重要的是他客观的叙述了林彪逐渐走上政治权力中心又仓皇逃跑的一生,这对把握当代中国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公正客观的视角。这本书为大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林彪,真实的中国,为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好的积极的作用。
  •     纪实性文学,官方党史
  •     买来送人的,好
  •     帮老爸买的 自己还没看 挺好的 应该是正版
  •     作为一个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显赫功勋的军事将领,一个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共和国元帅,怎样走上副统帅的宝座,成为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又为什么要谋害他吹捧最力、跟随最紧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林彪的阴谋是怎样破产的?为什么要叛国出逃?……
    ——太多疑惑,困扰了我很久。直到我读完这本《折戟沉沙温都尔汗》,终于有些明白。
  •     林彪集团的故事我看对于我学毛概也是很有帮助的吧,各种鼓吹毛思想和伟大。
  •     这哪叫学术研究,全书仅是再次梳理了官方定论。林彪坠机原因,凭啥人家的猜测都是地摊小报说法?你丫在没有档案和黑匣子的前提下自命不凡个JB。
  •     没太多亮点
  •     这是文革系列图书中不多的几本,也是刚刚出品,一系列四本,目前只出其三,已经全收!
  •     了解林彪,了解历史
  •     换个视角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书中讲述了一代元勋林彪由最初为建国尽心竭力,而后到叛变最终坠机异国他乡的整个历史演变,我觉得这真的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也是他个人的遗憾,这样优秀的元帅,如果能够正确的走道的话,也许历史的结局也就不是这样了,这也就成了历史。书中有林彪的出生讲起,后来的抗战,然后取得了政治核心地位,这一切却不能够满足他的野心,想要尽早掌控整个局面,成为元首,最后酿成了全家身亡的惨剧。当然现在这也已经成了历史,我想这本书是想很直观的让我们后人能够了解这样一位优秀的元帅,也能够从他的整个历史中吸取一些教训,这样的野心是不可以有的,尤其是在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上的,更是会让人所唾弃,我是很认真的读完这本书的,因为一直很敬仰林彪,尽管他是失败了,可是他是有能力的,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对,也许这就是野心和雄心的区别吧,不管怎样他还是危害了人民的利益走了自己的不归路,这样让我更加深刻得了解了林彪的一生。
  •     相对客观的梳理林彪在建国之后的兴衰,勾画出了林的多面与复杂性。但对叶群的角色的勾勒和分析不够到位,其实很多问题,包括林的批示都是叶群代劳的,未必是林的意思。
  •     纵观历史大视野,折戟沉沙已往然...盖棺无须定论,你论与不论且如何论,历史就在那里...
  •     凡事带了“现象”二字都是不得了的,何况是林彪。林彪现象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事物盛行之时,总有人受益,总有人受害,林彪钻了毛泽东思想的空子,在个人崇拜之中推行个人崇拜。我一直觉得是毛泽东纵容了林彪、江青他们闹文革,不然他们的小帮派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但其实对于林彪有目的的大肆吹捧,毛泽东是有很深的忧虑的。《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一书很注重细节的描写,不像一些偏激的书一味地指责,这种细节性的描写更能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揣摩当事人的想法和意图,这样的书读起来更真实、更有味道。
  •     说起林彪啊,大家最感兴趣的应该是他的死亡之谜吧,据说被称为亚洲最大疑团。比较官方的说法是林彪驾机出逃,结果飞机没油了,强迫着陆就爆炸了;也有人说是老毛指挥军队打下来的,还有人说是周恩来在飞机上事先放了炸弹……各种猜测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无论林彪是怎么死的吧,总之林彪的死让这件事情得以画上句号,虽然这个句号并不完满,而其中又夹杂了多少人的血泪,可能每个国家的成长总是会经历这些的吧。《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这本书写得挺好,呵呵,真实又艺术,可读性也强。推荐给喜欢历史的各位!
  •     大概是因为学理科的关系,对历史、政治这些不太感兴趣,平时聊天的时候也只是喜欢听别人讲,自己都插不上嘴。那天在朋友家偶然看到这本书,翻看了一下还是很感兴趣的,就像一本故事书一样。朋友说这本书写得还是很全面的。书中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我还是知道的,再加上一些细节故事,这本书还是很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希望能增加自己在历史和政治方面的知识吧!
  •     应该知道点历史
  •     花了三天看完。此书当成地摊读物有点冤,因为毕竟里面没有为了博眼球而充斥阴谋论和什么主观臆测,一切都还是根据党史资料来的,基本属于复述,没有什么揭秘或者自己的演绎。感觉历史从来都不是笑话,能成为谈资的历史要么触目惊心要么云山雾罩:一方面是当事人不同程度的、出于不同目的的夸张和演绎,另一方面是非当事人充当二道贩子而添油加醋的艺术加工。无论哪个方面,都总让人忽视事情的本质而慨叹于世事的无常。如果仅仅为了消费自己的好奇心,那这本书的价值比起《故事会》啥的还是有点优势的。
  •     如题,也如意料,内容没有给人太多的意外与新鲜感。
  •     价值观老套并且无处不在,没有注释,这两点很讨厌。也因此感觉不像历史著作而像报告文学。当然,考虑到这是那么久之前写的书,还是可以原谅的,至少来龙去脉写得很详细。
  •     林彪不死,天理难容。不过,对他在战争年代的贡献应给于肯定,这才实事求是。
  •     林彪的陨落《折戟沉沙温度尔汗》

    林彪乘坐三叉戟叛逃苏联,结果坠落在外蒙古的温度尔汗,这个事件中国人几乎都知道。不过具体的事情经过,却并不是特别清楚。记得二十岁的时候,林彪事件还是挺神秘的,那时候还看过一本盗版私印的书,类似手抄本,写的是林立果的联合舰队,为林立果选妃的故事,写的是在北戴河,名义上是选空姐,当然里面有一些当时认为比较暧昧的描写,现在看真是算不了什么了。

    林彪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政治事件,国家副主席,二号人物叛逃,可以说影响相当大。记得在周有光的一本书中,写了一个片段,当时一个老外来中国,看到的到处都是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照片和画像,到处喊的都是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过了几年这个老外再来,忽然发现只剩下毛主席了,林副主席的一切都消失了,于是就在大街上拿着以前林彪的照片问一个小孩,这个人哪里去了?小孩说咯屁了,老外自认为是中国通,但是还没听懂什么是咯屁。

    中国的传统是盖棺定论,所以结局不好的人,以前的一切都跟着都变味了,所以凡是有了盖棺定论的坏人,他在历史上的一切形象,都变成了反派,于是你再看到的一切林彪形象都产生了变化。和叛逃以前完全不同,就是选择的照片,都让你感觉这个人萎靡不振,不像好人。估计那些当副主席时候比较精神的照片轻易都看不到了。

    看了这本书,对林彪和林彪事件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叛逃的经过还是挺惊险的。联合舰队暗杀毛主席,感觉里面好像是在开玩笑,毛主席当年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和符号,一个神,联合舰队偷偷研究研究也就罢了,要说来真的,谁都不敢去玩命。没人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这种事,所以都推来推去,一事无成。

    不过没想到最后报告这个事件的竟然是林彪的女儿——豆豆,使得他们措手不及,仓皇出逃,逃跑的过程也是挺惊险的,开车赶上了生死时速,后面追得挺猛,冲进机场,飞机的油都没有加满,副驾驶都没有上机,就起飞了。结果最后还是因为没有油了,才决定迫降,飞行员选择的位置,采取的措施还是挺不错的,只是由于没有副驾驶配合,最后出现了问题,但是飞机还是落了下来,飞机落下来的时候这些人还没有死。最后这些人是因为飞机的邮箱起火,引起大火,被窒息而死,然后被烧焦的。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是讲关于林彪的生涯的一本书,涵盖了很多历史,这也让我开始回首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其实那时候很多关于林彪的猜测,都知道那时候的他开始篡权,开始讲野心暴露无遗,但是对于林彪的细微的变化,怎样一步步发展下来的很多人还是不知道,这本书讲的很好,基本上算是他的生涯,这本书没有很顾忌的去掩饰他的野心,但是也没有埋没的他的功劳,很客观,至于他的坠机当时很多人也是猜测纷纷,书中也有详细记录,我想这是他咎由自取吧!林彪是一直以他的病来掩饰他的政治野心的,在庐山会议之后讲自己的政治野心一点点开始暴露,也是他政治的转折,对毛泽东采取的一贯的个人崇拜的思想,号召全党全人民去学习毛泽东语录,这也是毛泽东的一弱点,对外将毛泽东吹捧很高,暗地里却悄悄的笼络着自己的势力,这就是他的野心,但是最初的野心是暗藏的,后来发展到他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就开始真正大白了,但是后来还是被发现了,企图害毛泽东,被识破后落荒连夜而逃,后机毁人亡,这是他的命。
  •     初识林彪是源于初中的历史课本。据历史老师的介绍,林彪属于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他的丰功伟绩在抗战年代是让人为之惊颤并佩服不已的。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心世界的变换,原本只为国家的独立而战斗的热血青年却抵挡不住政坛利益的诱惑,这巨大的反差引起了不少人对他的思考。为了进一步了解林彪,《折戟沉沙温都尔》这一本书为我提供了丰富资源,它从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事件,不同的角度等等来论述林彪的一生。为我解开了长期以来留在脑海中的种种困惑。知识上的满足感让我进一步提升了对历史的兴许,给我的学习带来莫大的帮助受益匪浅啊。
  •     中国人读史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种人把历史当作故事来读,纯粹消遣,图个热闹,就象听评书、看演义;一种人把历史当作学问来研究,这些一般都是历史学家,注重史实,喜欢解读,将历史弄个水落石出;介于其中的是第三种,大多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教益,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一般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这三种人、三种角度,各取所需,各得所乐,也各有千秋。

    当然,这三者对历史的关注点、兴趣点也各有不同,要引发三者的共同共振也并非易事,一定要有足够的典型性、模糊性、神密性,以及争议性。在当代史中,林彪其人其事是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当上了一军之长,在长征中、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解放战争中他的军事才能更是大放异彩,亲自指挥了辽沈、京津两大战役。建国后他长期称病不出,后来又很快被推上了接班人的位置,在文革中成为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人物,但接着又急转直下,妄图发动反革命政变,阴谋败露后慌忙出逃,最终命丧温都尔汗,成为千夫所指的历史罪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为人所称道,而其最终的结局却让人扼腕,这中间转变的过程乍看起来都让人有些莫名其妙。对他的评价也很有争议,挺林者说其是军事天才,贬林者认为其德行有亏,中立者主张一分为二的看……

    对这件事的关注,第一类人喜欢读些诸如什么内幕、什么揭秘之类的书,加上自己的附会和猜测,以作为茶余饭后侃大山的谈资。无论怎么说,他们只能算是历史的受众,是历史知识普及的对象,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历史知识的贩卖者。第二类人,则是历史的加工者、再创作者和传播者,就如我手头这本《折戟沉沙温都尔汗》的作者王海光先生。他有专家的头衔,是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这本书就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在书中,他按照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原则,通过对大量的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亲自采访,全方位、全角度还原了林彪是如何成为法定接班人,如何走向权力顶峰,如何陷进权力泥潭,以及最后如何命丧温都尔汗的整个过程,并从高层关系、人物性格、权力斗争等角度对林彪反革命政变的背景、经过与结果进行了全面、客观、严谨的解读。可以说,该书为我们清晰而准确地了解林彪其人、认识“文化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较为公正客观的视角。

    我把自己归类为第三种读史者——曾读过几本有关历史的书籍,对历史有那么一点自己的思考。就象对于林彪,我并不全然相信书中所说,我会把作者的叙述与我以往的知识背景相对照,检视其中的异同,甄别正误,却只为自娱。而其中,我思考的仍然是林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运。他长于算计,精于谋略,换句话说,就是善于投机,自信而且多疑,所以他最终的败落也在于他的这种性格。他有着强烈的获取权力的欲望,他的性格又注定他不会走寻常路——不管庐山会议被毛泽东当枪使,还是发起各种运动迫害老干部;不管主动发起造神运动,神化毛泽东,还是最后默许叶群、林立果扯虎皮、做大旗,都有这种政治投机的因素在里面——欲望和性格都使他不自觉的走向了毛泽东的对立面。信奉斗争哲学、深谙权力斗争之道的毛泽东很快就识破了林彪“为了打鬼,借道钟馗”的伎俩,不但及早防范,还逼迫其阴谋自行败露。因为林彪非常清楚,围绕最高权力的斗争最为残酷的就在于,这种斗争一但参与,除了胜利,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性,最后他的出逃其实很有些骑虎难下、欲罢不能,不得不铤而走险的味道。

    历史虽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却如同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眼中看到的都会有所不同。有关林彪,王海光先生在这本书中说出了很多东西,还有一些东西未能全部说出来,而且有关文化大革命还不是一个开放式的话题,有很多的历史档案仍未解密。但截止目前,这本书应该算是一本较为权威、较为全面、较为客观的记录林彪后半生、记录文化大革命的书吧。其中所记述的那段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特别是当政者仍然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可以让我们的国家少走很多弯路。当然,我也相信,不管你是属于我所分类的这三种人中的哪一种人,只要看了这本书,都会对如何回望那段历史、如何客观评价林彪其人自己的感受和解读,形成自己的看法。这大概也正是作者王海光先生的目的所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