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生活三十年》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记者生活三十年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5年9月
ISBN:9787101047370
作者:陶菊隐
页数:302页

记者眼里的一段历史

陶菊隐的名字今天人们已经很陌生,我多年前买到一本陶菊隐著的《蒋百里传》,价格只要一元,因为事前知道蒋百里是钱学森的岳父,书价格又确实便宜才买的。事后才知道,书的作者陶菊隐原来是与张季鸾齐名的近代著名记者,而这本传记也被认为是名人传记中的名篇。近日中华书局出了陶菊隐的传记《记者生涯30年》,讲述了他从1912年进入新闻界,到1941年离开《新闻报》30年的记者生涯,其间不仅见出中国报纸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还有陶以名记者的经历品评那段历史和人物,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陶菊隐生于1898年,中学未毕业就因为生计问题到报馆谋生,时年不过14岁。他最初服务的《女权日报》只供膳宿,不给薪水,很快就因经费问题停刊。后来因为湖南军政更迭频仍,每上台一个新人就想办一份报纸作为宣传,陶也因此在许多报馆间谋事。陶的经历说明,当时内地报业刚刚起步,新闻人才也非常少,否则即使陶非常聪明,也不可能小小年纪就能入职,并在不到二十岁就成为总编辑。事实上,那时候长沙报纸并无驻外地记者,电报发稿也非常贵,因此有不少报纸伪造“专电”以招徕读者。陶菊隐人生的转折,在给上海《新闻报》写湖南通讯。因为《新闻报》聘请的地方记者在武汉,仅凭道听途说兼写长沙新闻,往往与事实出入很大。由于湖南地处广东和直系军阀冲突的中间地带,所以当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陶菊隐的通讯稿很快取代了那位记者的稿件,成为《新闻报》卖点之一。记者专驻武汉却写长沙新闻,今天听起来匪夷所思,说明报业初期的现状是如何了。陶菊隐对湖南军政变迁的回忆,细腻地勾勒出当时的现状,是历史教科书以“阶级”“进步与反动”等概念解读所无法比拟的。比如,“驱除张敬尧”我们从前看到的是张如何倒行逆施,毛等进步青年的运动如何最终驱张成功,而陶菊隐则细致分析了当时影响湖南政局的几股力量:近邻广东、桂系的政治主张,湖南本省的派系,隶属直系的张敬尧如何入主湖南,各种派系力量又如何因势利导驱张——虽然本书写于文革后不久,对毛泽东的作为未免备加逾扬,但还是能看出,书生意气并不是驱张成功的关键力量,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几派军事力量各有所图,最后张敬尧不得不退出。此外,湖南为什么首倡“联省自治”,直系和孙中山的广东军政府因为不同的时势,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态度,各派军阀间为什么数度联合、分裂,都有非常清晰而有说服力的解说。这种从微观层面,写清各派实力消涨变化因而政治主张变异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贴上政治倾向标签的历史评判,更有助于读者认识那个“兵为将有”,国家因而四分五裂的时代,也更能理解各派之间为何打打和和。因为文笔明白晓畅,论事持理冷静,对时局变化原因和趋势的判断往往切合实际,陶菊隐很快成为比较知名的记者,也与许多军政要员有很好的私人关系,从而为他进一步当好记者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近代史上著名的战事纷争,陶菊隐都能有所与闻,写出了非常生动传神的历史侧影,这是本书引人入胜的又一原因。1941年,日本占领军对《新闻报》压迫日盛,陶菊隐不愿委身事敌,无奈之下离开《新闻报》。因为研究陶菊隐的文章不多,此后陶的经历不得而知,只是大略知道解放后陶的境遇不佳,几乎被迫害至死,陶本人似乎对此也不愿多谈。近代名人经历,每每过了1949就让人不胜唏嘘,不知因为什么,陶的回忆录只肯写到1941年,如果能够找到更多材料,陶菊隐的经历一定对理解近代中国很有帮助。

可以跟徐铸成回忆录对比来看

两种新闻工作者。徐是走的编辑路线,拿主意,定方针的。陶是跑新闻的,敏捷一些,天分好,但始终是外围群众组织,呵呵。写得回忆录很好看,看后感慨湖南人在湖南呆不下去,要离开湖南才有发展。但是陶41年前后就退休了,我很奇怪。这个人见识,沟通能力都有,正是高峰期怎么就退了呢?中日战争是一个原因,他又不想去后方,可是后来抗战胜利了他怎么也不写了呢?电报多了,他这样跑新闻的不行了,但是他搞的那些军阀内幕还是很有可读性的啊。我估计是湖南军阀没落了。他没有优势了。不管怎么说,当民国野史来看还是很精彩的。


 记者生活三十年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