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昙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物考古 > 闽侯昙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报告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5
ISBN:9787030126726
作者:福建博物院
页数:127页

作者简介

《闽侯昙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报告》为福建昙石山遗址的第八次发掘报告。在该遗址的历次发掘中,此次发掘面积最大,所获考古资料也最丰富,清理了灰坑、壕沟、火膛灶坑、陶窑等遗迹和墓葬,出土了陶器、原始瓷、石器、骨器、贝器、玉饰等遗物,其中完整或可复原的陶器有500多件。书中记录的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于昙石山遗址及昙石山文化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
《闽侯昙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报告》适合从事史前考古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

书籍目录

一 绪言二 遗址现状及地层堆积三 一期文化遗存(一)遗迹(二)遗物1.石器2.陶器四 二期文化遗存(一)遗迹1.灰坑2.壕沟(二)墓葬(三)文化遗物1.石器2.玉器3.骨器4.角器5.贝器6.陶器7.其他自然遗物(四)分期五 三期文化遗存(一)遗迹1.灰坑2.陶窑3.灶坑(二)遗物1.石器2.骨器3.贝器4.陶器六 四期文化遗存(一)遗迹1.灰坑和祭祀坑2.灰沟(二)遗物1.陶器2.原始瓷器七 历史时期层位中的早期文化遗物1.石器2.骨器3.玉器4.陶器5.原始瓷器八 结语(一)层位关系所揭示的昙石山遗址的总体文化内涵(二)昙石山遗址总体文化内涵的考古学文化界定(三)昙石山遗址总体文化内涵的年代界定(四)其他附表附表一 昙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遗迹登记总表附表二 昙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墓葬登记总表附表三 第5层陶片陶质纹饰统计表附表四 第4层陶片陶质纹饰统计表附表五 T0703~T0803、TK1904③层陶片统计表附表六 第2D、2E层陶片陶质纹饰统计表附表七 二期文化遗存典型单位陶器型式及组合附表八 二期文化遗存典型陶器型式及组合附表九 墓葬出土小件登记表附表一○ 遗迹单位出土小件登记表附表一一 各探方出土小件登记表附表一二 G102出土陶片统计表附表一三 H122陶片统计表后记Ahstract

前言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宝岛台湾遥遥相望,西北、西南依武夷山脉等大山系与浙江、江西、广东相邻。境内水系呈网状分布,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等,河流沿岸谷地和盆地交错分布,孕育了一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汉代以前有关福建历史的文字记载比较简略,涉及新石器时代文化更是一片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一代又一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广泛开展了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不断地获取了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存资料,也积累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填补或印证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对这一时期福建文化的类型、年代、性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初步理出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直至闽越立国的考古编年的脉络,划分出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山区两大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其间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为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  昙石山遗址,是1954年修筑闽江堤坝取土时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的昙石山发现的,现存遗址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文化内涵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兼有青铜时代遗存,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自1954年以来,昙石山遗址先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贝壳堆积以及石器、陶器等文物1000多件,揭露出了80余座墓葬、两条壕沟以及大批灰坑和陶窑等重要遗迹,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因而昙石山遗址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被命名、最具代表性的原始社会晚期文化——“昙石山文化”的命名地;也是福建眢睢一经过多次正式考古发掘,积累资料最丰富、开展研究最多,并得到国内外公认的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基地,在福建史前文化的学术研究中独占鳌头。由此揭示的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文化”,多以贝丘堆积为主,集中分布于以闽江下游为中心的福建东南部沿海一带,连接闽台两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闽台古文化渊源,亦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2001年,昙石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书封面


 闽侯昙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报告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