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入门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读史入门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2
ISBN:9787300078717
作者:许凌云
页数:469页

作者简介

“盈天地之间,凡涉著作之林,皆史学。”有志于史学者,难免在这汗牛充栋的史学典籍面前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之感,唯恐泛滥无归,终身无得。若能得门而入,则事半功倍。许凌云先生的《读史入门》可谓是应斯命而来。书中溯史部之本源,谈治学之方法,阐述精详,见解独到,真正给读者敞开了历史的大门。  中国历来有治史的传统,史籍因而浩瀚;国人素重读史,以鉴古知今。若论初学者的史海津筏,许凌云先生的《读史入门》可当之而不愧。本书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大旨,追溯史学各类知识的发展流变,为初学历史的人打开登堂入室之门。作者不单对史部要籍作了推本溯源,更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传统史学的传统、特点和成就,以及校雠考辨之方法,中间更渗透了作者精研史学多年的独特心得与评价,对于指导新手读史来说,于斯备矣!

书籍目录

上编 谈史籍
第一章 史部淡季源与史部目录
第一节 读史须知目录
第二节 目录源流
第三节 史部目录
第二章 纪传体正史
第一节 正史概述
第二节 《史记》和《汉书》
第三节 断代诸史(上)
第四节 断代诸史(下)
第三章 编年体史书
第一节 编年体源流
第二节 《资治通鉴》
第三节 《通鉴》续编
第四章 纪事本末体史书

编辑推荐

“盈天地之间,凡涉著作之林,皆史学。”有志于史学者,难免在这汗牛充栋的史学典籍面前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之感,唯恐泛滥无归,终身无得。若能得门而入,则事半功倍。许凌云先生的《读史入门》可谓是应斯命而来。书中溯史部之本源,谈治学之方法,阐述精详,见解独到,真正给读者敞开了历史的大门。

内容概要

许凌云,男,1938年5月生,山东省定陶县人。1964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先秦史研究生毕业。先后执教于广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从事中国思想史、历史文献学、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现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孩子研究》编委、山东历史学会理事、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曲阜师范大学教授。著有《读史入门》、《儒学与中国史学》、《古文观止》、《儒家图志》、《司马迁评传》等专著和《试论通史家风》等学术论文50余篇。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盈天地之间,凡涉著作之林,皆史学。”有志于史学者,难免在这汗牛充栋的史学典籍面前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之感,唯恐泛滥无归,终身无得。若能得门而入,则事半功倍。许凌云先生的《读史入门》可谓是应斯命而来。书中溯史部之本源,谈治学之方法,阐述精详,见解独到,真正给读者敞开了历史的大门。

图书封面


 读史入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儒家经学在中国被奉为经典,至今已两千余年,生命力很是强盛。但看了许凌云的书,才知道所谓经学,历经历代文人阐述、演义,与孔夫子所述原义,已是相去颇远。我所感到有意味的是,中国历代儒生之中,不乏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之人,但他们没有选择开一家之言,而宁愿在“解经”、“注经”上下工夫,将自己的新见解装进孔夫子的旧瓶里。这种学风,往好的方面说,是因地制宜,借孔子的权威推销自己的思想;往坏的方面说,是适应中国人迷信权威的国民性,欺人兼自欺,学术态度很不端正。一、儒学的演变与发展传说中,六经俱是孔子所作,但现在普遍认为,孔子的著作只包括《春秋》、《尚书》、《试经》三部,再加上一部孔子的学生们记载孔子的言论的书《论语》。孔子所处年代是公元前六世纪,那时各专门学科还未产生,所以,这四部书的内容涉及史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及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再加上,孔子用语简洁,这就给历代儒生们阐述发挥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对孔子学说进行解释、阐述,甚至补充与发挥的学问,就叫做“经学”或“儒学”。两千余年的儒学研究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孔子是不变的圣人,但各个学派各有对孔圣人的解释,之间争论也很激烈,谁对“圣人经典”的注解取得了统治者或是社会的认可,那个人就是“大儒”,全国儒生都学习他的注解,以他的注解为正宗。从这个特点也可以看出,孔子学说是个两千年的“旧瓶”,里头的“新酒”倒是几百年就变换一下。从朝代演变看,西汉董仲舒第一次改造孔子学说,创“今文学”,今文学首先强调《春秋》的政治性,认为表达了孔子的治世之说与政治理想,充满了“微言大义”(自然,如何阐发“大义”,就是今文学学者的责任了);其次,今文学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儒家经典,宣传汉是土德,所以代替了秦的火德。创“天人感应”学说,认为人与宇宙会互相影响,秦背天而行,所以倾覆,汉顺天行事,所以建国,也是宣扬汉政权的合法性与神圣性;最后,今文学附会儒家经义,大讲谶讳之学,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精神根本背道而弛。虽然孔子学说被改造,甚至歪曲,但是由于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其人及其学说,第一次在中国赢得了至尊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强烈的讽刺。两汉有董仲舒今文学、刘歆古文学之争(古文学以孔子为史学家,以六经为史料之书);后东汉郑玄、王肃皆综合今古文学,遍注群经,但王肃反对郑玄,所谓“郑学出而汉学衰,王学出而郑学亦衰”(汉学指西汉今文学与古文学),各领风骚于一时。魏晋学人引老子、庄子入儒学,取代谶讳之学。把《老子》、《庄子》与六经中的《周易》并称为“三玄”,贵“无”、尚自然,认为“名教本于自然”;隋唐统一后,南北朝南北经学统一于南学门下(北学继承东汉郑玄,南学继承魏晋玄学),唐高宗时颁布孔颖达撰写的《五经正义》,作为考试标准令天下学习。唐末五代大乱,社会伦常败坏。宋代儒学创“程朱理学”,强调伦常,用“三纲五常”帮助统治者重建社会秩序,同时,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佛教、道教思想融入到儒学中,但打的旗号却是尊孔孟之教,辟老辟佛,意思是这些佛、道的思想,六经早已有了,不需要向外求索。宋代重视六经之中的《周易》,用他来代替佛教的哲学(之后的陆王心学更是佛教色彩明显)。朱熹作《四书集注》后,该版本被官定为教科书。晚明陆王心学极盛之后,学者束书不观,空言心性。于是,清代朴学兴起,继承的是汉代古文学派,提倡认真读书,从训诂考据入手,研究史学,进而探究历史上的成败得失。清代长于辨伪,确定了《古文尚书》、《河洛图书》为伪书,批判西汉的五行灾异说及部分程朱学说。后考据学极盛时,病于繁琐,又出现了反对派古文学(桐城派,继承宋学)与今文学。道光时,今文学又兴盛起来,代表人物龚自珍、康有为。今文学派反对古文学脱离政治,强调儒学的政治性,讲微言大义,其实也就是引申附会,为己所用。纵观中国国学(此处含儒学、史学等)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崇拜权威。例如研究政治学的人不敢提出自己的政治学学说,非说是孔圣人的意思,不惜牵强附会;二是为统治者服务。例如董仲舒的今文学,又如郭沫若写《蔡文姬》替曹操翻案,大胆假设,胡乱求证,沦为笑柄。据说就是因为毛泽东对曹操有特殊好感,周恩来让他翻案。“唯孔独尊”学术态度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孔子之后、近代中国接触西方文化之前,中国文化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人文学科中只有史学界限相对清晰,其余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教育学、逻辑学依然分科不清,体系缺失;自然学科建设、学术成就更是落后西方数百年。两千余年的“国学”成就,用王小波的话说,“拢共就是人际关系里那么一点事,再加上后来的阴阳五行”,这句话虽然有所夸张,并不严密,但是,大体方向正确,深得我心。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与“爱智爱性爱趣”批判了半天,那么,正确的学术态度应该是什么呢?陈寅恪先生学贯中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语言学家,世所尊敬。他提出治学应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反对用现世政治观干预历史研究。1953年中国科学院邀请他担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时,陈寅恪先生提出“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的要求,并“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这位学人以自己有些迂腐、甚至惊世骇俗的行为,践行了自己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让人感佩同时,联想起他之后的境遇 注1,不禁有些唏嘘。比起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严肃甚至悲凉,王小波提出的“爱智爱性爱趣”就活泼多了,王小波认为,没有智慧、性爱与趣味的生活不足取。我把这层意思借用到学术研究上来,认为学术研究的驱动力应该是人类好奇、多疑问、好争辩、好斗智的本性才对(这些据说是古代希腊人的特点,是古希腊文化昌盛的原因之一)。从这里出发,学术才能有生命力。功利主义是势利,泥古不化是迂腐,迷信权威是弱智,全部都是学术研究的反作用力,应该加以反对。注1:读《陈寅恪的最后20年》(陆键东著),陈寅恪从人身待遇上看,并未遭受很残忍的对待,但是,他的学术生命被很大的浪费。许倬云说,陈寅恪本来有能力为中国写出一部通史,但是后来没有机会写出。这是中国文化的损失,再也没有办法得到弥补。
  •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谈史籍”,中篇“谈史学”,下篇“谈校读”。上篇讲述了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史籍,将其分门别类,叙述背景,也评价了其学术价值。中篇主讲史学的方法论和史家的世界观,从古至今,品评了中国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的流变。下篇主要是教授读史(主要是古代史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就我个人而言,比较喜欢上篇和下篇。上篇对史籍的介绍以及下篇关于读史书的知识,切中肯綮且要言不烦,不啻为入门的良师益友。对于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读史书颇有益处。中篇里对于史学观点的介绍,在面向过去的方面做的也不错,阐述了中国史学思想千年来的变化,分别评价了几位重要的史家。但是和广大国内史学著作相同的缺点在于,过于意识形态化。如同汗牛充栋却大多不名一文的历史教科书,不免有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在书中对太史公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史家绝旨推崇备至,但是自己却也没能突破他笔下责罚过的许多史家一样,为所处时代的条件所限制。或许这是作者的无奈,也是作者没能更进一步的原因罢了。借用书中引用古代历史学家的一句话,此书略有些“有才无识”。不过光是这史才,对于历史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和我这样门外的历史爱好者来说,已经颇为有用了。关于史识的书籍,不妨放开眼见,看看北大同文馆翻译的一本《史学导论》,正如那本书里所说的,开放的历史学家应该心胸开阔,这句话,正好送给大学里的那些学者们和他们的上司把。
  •     1. 每个文明最初的文献是否有相似之处?也许都是历史记录?也许都有哲学讨论?不同国度的古人对于古书的分类方法有相似之处吗?2. 司马迁少年饱读诗书,20岁驾车出游,返家后跟随领导人全国旅行,好潇洒呀。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读完后,我明白了以前我都是在乱读书,真是浪费时间啊!为什么不让我早点遇上这本书????
  •     在校图花了一个小时读的。选了感兴趣的部分记了笔记。可惜不知道哪里去了。。。 作为“入门”类书籍颇为完整可信。然多陈述少辨析,令人不免兴味索然。
  •     这本书适合入门的人
  •     不太喜欢。(2010夏购于扬州古籍书店)
  •     该谈的都谈了……不功不过入门书。 史学所治牵涉过多 每个小标题下都能开出无尽的书单……
  •     中编和下编的第一部分还可以
  •     入门很好
  •     高中借来看的,非常好,不知道为啥豆瓣评分不高
  •     中篇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学历史么...
  •     确是入门法眼,度人金针。简体是硬伤!!
  •     买後没觉得上当
  •     这本书拿在手里挺厚实的,但没想到里面的知识比这本书重多了。关于史学的基本知识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作者从目录学开始谈起,之后畅谈各种类型的史籍,而后还谈及史料学、甲骨金文学以及一些读史过程重需要使用的辞典、类书等工具书。纷杂之中看见的是作者高深的史学修养,涉猎之广,经史子集无一逃脱,章学诚之“盈天地之间,凡涉著作之林,皆史学。”实则不虚!作者许凌云曾师从史学名家童书业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献学、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他的著作除了这本《读史入门》之外比较出名的还有《司马迁评传》、《刘知几评传》。《读史入门》包揽甚众,读者可以从中获取与史有关的任何知识,这版书是第二版的,作者增加了原书近二分之一的篇幅,修订补充过后的此书更见完美和充实。有志于史者,此书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千万别错过了!
  •     可作历史爱好者的入门之书
  •     大清单
  •     本书详细讲述了历史书的表,志,列传等的大概,是一部读历史书籍的入门书籍,可以使读者少走很多弯路
  •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许凌云教授所著的这本《读史入门》,是我目前读到的一本最通俗的史学入门读物。我以为有志于数学的人,或者喜爱史学的青年朋友,应该把它找了好好的读读。你会觉得很有收获。这本书,我读了一大半,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我已经觉得获益匪浅。人到中年,开始有兴趣于地域文化的研究。过去我读史书,是捞到什么读什么,读过《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后来的新旧《唐书》、宋辽金元史、《明史》、《清史稿》等书没有一本能读下去的。因为我是把历史当故事读的。读《史记》最有劲,因为写的比小说还精彩。书是读了不少,学问却没有长进。读了这本《读史入门》我才知道,我原来根本就是乱读一气,毫无章法。读史,原来要先有史学理论打基础,晓得从何处入门,如何欣赏,读那些书,如何读。随着一章一节的读下去,越觉得,读史看书,这里的学问可真大了去了。
    《读史入门》共分三编。上编谈史籍,谈史学源流,介绍你如何循序渐进的读史书,读那些史书。中编谈史学,谈的是写历史、读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下编谈校读,谈读史的常识,谈如何识别版本,如何校对史书的错误,读史工具书的使用。这三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你一步步的走进读史的殿堂。因为,本书是写给大众读者的,所以语言通俗易懂,读来饶有兴趣。现在中华大地学史、读史正成为热门话题,如果您希望能读的专业一些,能读出点学问来,我建议您一定要读读这本《读史入门》。这书真的不错。
  •     入门级 可大部分人离入门都差得远 我能找到第一节台阶 不得不说是幸运 /终于看完了这本负债 可债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多了 书主也是个放高利贷的呵 买书是大四 看书是今年 三年多 终于看完了 不敢说细读 因为我毕竟不专业 但能从读书之中看出许先生的模糊轮廓 不说聪慧 只说踏实 史学三长 他的学都是点滴积累而来 史识以司马迁通史家风为榜样 不知他的性格是否和那段岁月有关 像我们这些年轻人的飞扬跳脱恐怕有很多是未经风雨的盲目乐观吧 说说内容吧 抛开特定历史年代的局限 依然是一本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书 没有花哨 都是知识 甚至有些近似于工具书了 枯燥是有点 不过做学问连本书都看不进去那还不如我们这些门外汉呢 中途我也几次想放弃 所以读完特别有成就感 跑来写点东西 看完一遍不算完 有问题还会回来看的
  •     n年前没读完,怕忘掉,mark一下
  •     “盈天地间,凡设著作之林,皆是史学。”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沦桑。要说圣贤典籍,那真是浩如烟海!所以,要说读史,对于繁体字都认不全的我辈来说,仅凭一腔热血,很容易在浩浩烟海中迷失方向。读史使人明智,但前提是明智的读史而《读史入门》,的确是为我们这些非历史专业的学生梳理了阅读史籍的思路和方向。五千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二十四史早已白发苍苍,却历久弥新!五千年过往,或舒天朝晖笑傲四方;或步履蹒跚跌跌撞撞……起起伏伏分分合合间,凝结成一份宝藏。对于今天的中国,对于今天的我们,这份宝藏的意义远胜过黄金屋,远胜过颜如玉!
  •     读了一下午,没多大收获
  •     很好的入门指导书,买后禁不住的给几个好友进行了推荐,关于读史,读什么,怎么读等等各方面有独特的介绍。可使人于浩瀚的典籍中,早登高楼。善莫大焉。
  •     慕名而买,略翻几页就知道不是一般的入门类书籍
  •     中国史学各方面都涉及到了,试我对史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种了解只是知识上的,进入不了更深的层次。当然了,这样浩如烟海的史籍怎么可能在一本书中介绍得完呢?作为了解史学知识的各个方面,本书还是很不错的,毕竟作者的一片苦心,其中也有很多作者自己的观点与论述,我觉得还是蛮有启发性的。
  •     扫了一下,还不错~
  •     我的国学入门书!
  •     看了一下,对我们这种史学门外汉而言,以前可以系统的了解到许多..... 对自己而言十分有用,估计对很多非历史专业的想了解下中国历史相关的资料也是很大的帮助的
  •     真的是非常专业的入门书籍。
  •     文章写的不是很通俗,想历史类的书,整体行可以,与自己期盼的有些差别。不是年轻人的口味
  •     其实是不错的。三个部分都有很可取之处。对史著、史学方法以及人物的介绍都算中共坦克。而且我总觉得这老大爷是个伪马克思主义者,马列的东西像是在貂尾的位置,去掉了完全不影响全书,或许是受到彼时运动的影响,加上这个才算是正统的史学。全书值得一读,很对得起入门二字。
  •     很好的入门书//经:为各门类设立标准;史:documentary;子:百家学说;集:文学作品合集
  •     读史入门。
  •     历史学专业用书......对于探究中国历史的爱好者而言,这本书还是很有帮助的,介绍历史上有名的史学家的思想,史籍,以及校读史书的方法。对我这样只是想知道一些历史的人而言,它就太专业了......
  •     慕名而买,早十年看到就好。
    惭愧。
    如今才拜读。科班、历史爱好者必读本。
  •     附录的途径不错。
  •     这个书,如果下决心研究历史,读一读事半功倍。可惜我是读完这本书,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儿,就变槛外人了。
  •     一般
  •     内容较为全面,但其他类似书籍皆备。不是专业或可消遣,言语有马列气,且要点简略,不佳。
  •     很不错
  •     介绍一些基础知识。但个人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作者完全以马哲的的观点去判断所谓的对错,缺少一种“中立”。
  •     也就是入門
  •     读史 入门 入门书,重点是看看常识,还有列出一些重要的工具书。然后快速滴进入读史阶段。
  •     这本书对我来说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我曾于十五年前在单位图书室借阅过这本书,感觉非常非常好,对于我这个想读些史书的年轻人帮助不小。因为当时书店没有这本书卖,复印又非常贵,于是就动手抄,大概抄了近十万字,几乎接近书的一半了,后来图书室整理书籍,通知还书,没想到,他们处理了一批图书,其中就包括这本《读史入门》,没抄完的这本书就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我曾在网易社区的古典文学和国学版发帖子,列出目录征寻这本书,可惜无人响应。时间一长也就放下了。不久前,我有一搭无一搭地在当当上搜这本书,居然搜到了,但我不能确定就是我抄的这本,因为我当时抄的时候直接从第一章开始,连作者的名字都没来得及写,于是找出手抄本与网上所列目录一一对照,居然基本相同(因为作者再版时新加了一些章节),我想这大概应该就是我曾抄过的那本了,于是从网上购买了这本书,很快书就送到了。打开书时,当时真的是非常激动,再次找来手抄本对照,确确实实是同一本书,按照没抄完的最后一句话,我很快就找到现书的248页。捧着这本失而复得的书,心里真是百感交集。这本书较之十五年前我看到的那一版,装帧更加讲究了,素雅大方,在内容方面,作者又进行了增补,较之老版更为详尽和全面,同时,作者可能是出于普及的考虑,在用词方面更加通俗易懂。我觉得喜欢国学的朋友、特别是想入门的朋友看看这本书应该会有不少收获。
  •     略读。
  •     要是你对历史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只是图个乐子,我劝你别看这本纯理论性的书.
  •     每章必夸史迁,顺带褒几句刘知几。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体例哪家强?纪传编年或断代?
  •     读此一书方知彭城有先学刘知几先生,惭愧。。。读此本而入史间,可少去些许弯路,然通达与否,仍是全然在几。全书多有阶级论调,可跳读。
  •     帮我老公买的,他觉得非常适合历史爱好者。。。
  •     从大学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
  •     大学借来的第一本书,必读书单中史类第一本。详细介绍了中国史书的阅读知识,对正在学习的文学专业很有帮助。许老师辛苦了。
  •     先看前两百页。
  •     84年第一版,一块三毛五…
  •     史海卷帙浩繁,历史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学点治学规范还是有必要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