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301091029
作者:[英]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页数:12+363页

作者简介

1976年,巴勒克拉夫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主要趋势》丛书撰写“历史学”部分。历时两年,用英文、法文同时出版。后以“Main Trends in History”为题,出版单行本。
本书问世后,成为西方大学生研习史学史的必读参考书。
198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当代学术思潮译丛”出版该书的中译本。此次北大出版社的新版,由译者重新对全书做了校订,并且附录了原书长达数十页的参考书目。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
序 言
前 言
第一章 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
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学
第二节 历史主义的危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史学
第二章 探索新概念和新方法
第三章 社会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
第一节 社会学和人类学对历史学的贡献
第二节 心理学和历史学
第三节 经济学和人口学的地位
第四节 历史学的计量化
第五节 现状
第四章 历史学的新领域
第一节 史前史
第二节 非洲史
第三节 拉丁美洲历史学的新格局
第四节 亚洲历史学的当代趋势
第五节 第三世界历史研究现状
第五章 探索历史学的意义:
国别史、比较史学和“元历史学”
第一节 国别史和地区史
第二节 世界史的前景
第三节 历史哲学和“元历史学”
第四节 比较史学
第六章 历史研究工作的组织
第一节 史料的获得和档案机构
第二节 新研究技术的影响
第三节 大学、科学院和研究所
第四节 历史学家个人的地位
第七章 结语:当前趋势和问题
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1908-1984,英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曾任英国历史学会主席。著有《中世纪欧洲》、《当代史导论》等多种。

图书封面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试论历史研究的社会化——读《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有感摘要:读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历史学研究走上了社会化的道路。历史研究社会化既指历史学学科本身的社会化,另外还应包括历史研究人员的社会化。本文内容包括:史学研究社会化的背景;历史学学科的社会化;历史研究人员的社会化三个方面。关键词:历史研究;社会化;《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一、历史研究社会化的背景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传统的历史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再也无法沿着之前的道路前进。为摆脱沉沦的命运,它必须调整自己,在理论或方法上有所突破。所以,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史学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同以往的趋势。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便准确并把握并记录了这种新趋势。若要讨论当代史学的趋势,那不得不涉及20世纪上半期甚至更早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史学理论和方法。因为有比较才能发现差异,无比较一切便无从谈起。回顾史学发展的道路,我们可以发现整个十九世纪是实证主义史学兴起,发展并占主导的一个世纪。历史进入20世纪,当时的历史学家仍严重地依赖上世纪的史学传统,与此同时,处于变动的世界中的历史学发生了重要转变:一是德国历史主义思想流派突起且不断扩大其影响,以致在二战前夕发展到顶峰。历史主义强调直觉的作用,重视对人类活动的特殊性的研究,容易陷入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二是伴随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起。虽然它存在一度被教条化的事实,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对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强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复杂过程进行研究,促进了对人民群众的作用和阶级斗争的研究,而且引起了学术界对史学理论的兴趣。这些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当代史学发展的趋势。二战结束后,伴随着德意志纳粹帝国的战败,历史主义在德国失去了其产生的制度,迅速走向衰落。马克思主义史学虽然在许多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很长时间内存在教条主义和为国内的阶级斗争服务的情况,并没有很好地起到促进历史学发展的作用。历史学一度陷入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历史学家开始对之前的历史研究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并尝试性地但目标明确地探索新的道路。二、历史学学科的社会化在史学发展的关键时刻,社会科学为其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可谓功不可没。1945年以来,在史学不知将何去何从之时,社会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逐渐向史学渗透。面对这种情形,史学研究走上了一条社会化的道路。历史学和社会科学的汇合是有必然性一定的必然性,因为两者都产生于十九世纪的实证主义,至少在原则上都以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为研究对象。二战后德国历史主义的破产为两者结合开辟了新途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则在技术上为两者结合提供了条件。所谓史学研究的社会化,是指历史学研究摆脱了封闭状态,开始采用一些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出现了一些和社会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以上只是一个片面的定义,我认为史学研究的社会化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历史学学科本书的社会化,即上面提到的在研究过程中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引用;另外还应包括经常会被忽视的一点,那就是历史研究人员的社会化,即他应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破传统上分散的、手工作坊似的研究模式,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交流和合作。下面,我将分开谈一下这两个方面。20世纪下半期以来,跨学科研究成为一种趋势。 具体到历史学,它主要采用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而推动了其向前发展的道路。巴勒克拉夫在书中也总结到20世纪的史学成就主要是依靠方法的革新而取得的,认为“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去解决历史学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历史资料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引进新概念与新方法的过程中起到开创性作用的就是法国的年鉴学派。作者在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这个学派,并对它给予了高度评价。作者认为年鉴学派的开创性贡献并不是其历史观念,因为这种“总体史”的观念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由贝尔提出,他们的贡献则体现在方法论上,而且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费弗尔和布洛赫提出,经由布罗代尔的发展达到顶峰阶段。他们主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史料,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方法,坚持历史研究工作的前提是提出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如何才能实现”总体的历史学的实践问题。   在年鉴学派主张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结合以及利用后者的研究技术和方法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加之社会科学和历史学在为了人类进步这一目标的一致性的基础上,社会科学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纠正了历史学固有的种族中心主义,使历史学突破文字档案的限制,加强对理论问题的重视,着眼于规律性因素的讨论,并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等数量分析技术。心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从个体心理学转向社会心理学,将心理因素作为历史解释的一个侧面而不是惟一因素,明显地体现在美国心理史学与法国心态史的兴起,但是无论如何,心理学分析方法只能是补充而不是取代历史研究中的其他解释。由于经济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经济资料适应精确的统计分析的性质,经济学被广泛引进历史学,在新历史时期的表现则是新经济史学的兴起,以福格尔所确立的“方法论特征”——反事实命题和假设—演绎模式最具影响力。人口学被引入历史学则诞生了历史人口学,尤其体现在亨利1956年首创的“家庭复原法”这一方法论。历史人口学和新经济史学景观带有适用范围上的局限性,但是最大的贡献则是扩大了历史学家的视野,并为历史学家提供了定量分析法这一新的研究战略,此后“计量历史学”也在此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并在1970年莫斯科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得到确认。 再此仅借马克斯•韦伯的《中国的宗教》(又译为《儒教和道教》)一书浅谈社会学对历史学的影响。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泰斗和创立者之一。此书也可以说是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的经典之作。他把类型学概念的形成看成是社会学对历史学的最重要贡献。这种类型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们虽然产生于历史资料却力图超越这些资料并建立起抽象概念和相互关系。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与其它历史专著不同,很少会引用史料,整本书用得都是说明性而不是叙述性的语言。具体到各章节,第一篇:社会学的基础,包括第一章:城市、诸侯与神明;第二章:封建的与俸禄的国家;第三章:管理与农业制度;第四章: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从这几章标题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来建构类型,从而说明中国的社会结构。例如他把政治控制类型分为:卡里斯玛型、传统型、法理型;在经济领域又分出:传统经济、理性经济。通过这些类型,我们就可以对中国的社会在整体上有清晰的认识。本书名为《中国的宗教》,作者先用那么大的篇幅介绍那么多,目的就是要我们明白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总体条件下才孕育了中国独特的儒教和道教。接着,第二篇:正统,包括第五章:士人阶层;第六章:儒教的生活取向。介绍中国古代社会占主要地位的儒家思想,并首次把它称为“儒教”。第三篇:道教,包括第七章:正统与异端(道教);第八章:结论。介绍中国另一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本书名为《中国的宗教》,但我们之所以说它是一本用社会学方法研究中国历史的著作,是因为作者的目的并没有停留在介绍中国两大宗教,而是借此来说明一个深刻并老生常谈的历史问题,即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关于这个问题,许多的历史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但韦伯用社会学中的类型学方法对此做出的研究,无疑是独树一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解读这本书,可以发现用社会学方法研究历史,更多的是发现一般规律,因此研究反映的内容就比较简单。而且由于社会学具有概念的明确性,所以它对历史的说明会非常清晰。采用社会科学的新方法对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是随着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方法引入到历史研究,传统的历史体系得到更新。历史学家不再只去关心政治史,而是试着去关注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于是,便出现了一下新的交叉学科和研究领域:历史社会学、历史人类学、历史心理学、社会史、经济史、人口史、文化史等。其次,历史学研究领域扩大,在研究的时间和空间上都出现了新领域。在时间上主要表现为史前考古方面。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可以算是历史研究领域扩大的最重要的方面,因为它对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都产生了普遍的影响,改变了他们对人类过去的看法。例如在印度,一个个重大考古发现迫使历史学家重新考察其文化发展的先后次序、雅利安人在印度的定居方式以及雅利安人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由于古代印度是一个没有记载历史传统的国家,要了解其古代史甚至史前史借助现代科技装备下的考古学是必不可少的。在空间上则表现为突破传统的“欧洲中心论”,亚洲史、非洲史、拉美史蓬勃兴起,真正实现了“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二战结束后,传统的帝国主义国家遭到毁灭性的削弱,再也无法维持其殖民统治。而且,殖民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二战,受到民族、民主、自由等思潮的影响,战争结束后再也不愿意在殖民统治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于是,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并先后获得了国家独立。一个新兴的政权在建立之初,最重要的就是论证其合法性。历史是延续的,要论证今天存在的合理,必须去否定过去,在这样的背景下,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历史学得到各国新政府的重视,兴起并发展起来。这些国家发展历史学绝不是纯粹的“为史学而史学”,而是利用历史学为现实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时为达到这种目的,不惜歪曲史实。所以,在这些国家研究历史特别讲求发挥史学的实用功能,多会借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三、历史研究人员的社会化历史研究的客体包括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主体则是历史研究人员。研究历史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是人类的精神活动,与其工作者的知识结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合作能力以及个人魅力等息息相关。所以历史学每一次获得全局性的重大突破与发展,都离不开主体自身的巨大进步。我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史学传统的国家,不仅重视记载历史,而且十分关注历史学家的个人能力。如我国古代强调历史学家应具备才、学、识、德。自古以来,无一历史学家不具备渊博的知识,投入毕生的心血,甚至要有家学传统。古时尚且如此,何况今日!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历史工作者若想在研究中取得一点成就,都必须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具体来说,首先必须在观念上打破学科界限,调整知识结构,注意横向发展,主动学习相关学科、新兴学科以及自然学科的一般方法论和常识。如除史学专业外的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经济学、法学、新老“三论”等,努力促使包括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融合。其次,历史研究人员必须改变传统上分散的、手工作坊式的研究状态,使自己的研究及研究成果迈入社会化的轨道。很长时期内,历史学家都单独地进行研究,彼此之间很少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做着重复的工作。在讲求效率与合作的今天,历史工作者也应与时俱进,促进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开放,最终是历史学研究呈开放性系统。因为系统原料中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是系统的整体效应大于各部分之和。例如为进行一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可以采取建立研究会,学会,编写组等组织的形式,集中与此课题相关的研究人员,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使整体效应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现代社会的发展向古老的史学提出了挑战,“史学危机”的呼声不断高涨。但通过上文对历史研究社会化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史学危机”并非是历史学发展的穷途末路,只要突破传统模式,对历史社会化的必要性和途径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引进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并且历史工作者发挥主体作用,促进自身及研究的社会化,历史学一定会重新焕发蓬勃的朝气,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参考文献:【1】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杨豫译,上海:上海文林出版社,1987年版【2】 刘沂:《试论历史学研究的社会化》,《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第2-3期;【3】 李杰:《史学方法论问题域探析》,《历史研究》,2009年第6期;【4】 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考研用的书 还不错
  •     学习历史的人都应该读的书。
  •     喜欢的书怎样也是喜欢
  •     20世纪史学发展的总结
  •     只是增加了90页的外文参考文献而已,还没有英文版的索引,完全是讨巧圈钱,要知道87版的旧书现在多的是,5块钱买到了。完全没必要买北大的这版,后悔了。
  •     巴氏的作品,很适合开阔视野,该书是复旦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推荐参考书之一
  •     有时候真觉得挺奇怪的 历史不就是应该这么研究的吗 怎么居然还需要花那么多年才搞清楚。。。
  •     封面有磨损。。。。。。。
  •     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学趋势》是了解20世纪世界史学研究的主要著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     这本刚学专业时候就想要读一读一直没有 直到老师多次提及于是终于翻开看了 真的很棒阿 很早写的了但很多观点还是很受用 一直到现在也很经典 看了快两个礼拜 今天陪阿杜自习看到后面肚子狂叫 回来以后才把最后几页看掉 我们的历史阿 很生气没有悟性的自己【苦
  •     根据最新鲜数据,对于现在史学发展的趋势做了细致深入的描写。多地区合作的成果!
  •     书很好,绝对正版!
  •     历史研究史 4星
  •     大师的真知灼见和夙愿
  •     王加丰老师推荐的,史学史的名著。
  •     这本书写的太有水平了,尤其是第一章。
  •     非常精彩,全景式的概括。基本著作之一。
  •     很实用的著作,不论是对历史哲学还是历史编纂学入门都大有裨益
  •     略读了部分内容,写得非常好,不忍释卷。对全球史学把握全面。
  •     社会史的理论
  •     挺好的近现代史学发展回顾,越读下去越感觉社会学的强大,最后读完便弃历史学而读社会学去了。
  •     条分缕析,稍显繁赘
  •     必读!
  •     看着看着 有种史哲相同的感觉
  •     尽管本书写作的时间较早,但对于全球史学的发展来说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本书。
  •     本书绝对不大是一部20世纪史学史著作,重点在趋势二字,重点探讨的是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历史学的发展变化以及未来。对于历史科学化的制约:历史学家的保守主义和道德教化作用是否能够克服还是个问题。但是作者某种程度上预测错了,以时间维度为特点的历史学进入社会科学并未指日可待,随着海登怀特所引发的语言学转向,历史叙述重新成为了讨论的中心,新文化史成为了当代历史学的焦点,人文性加强,对科学化的追求有所下降,仿佛历史学在历史中又轮回了。
  •     他说这本书很不错~~~
  •     本书是史学理论领域的经典著作.希望有志同仁都去看看.作者是大家.
  •     直研必读书三。——作者的个人历史学倾向:为寻找规律性(宏观叙述)和解释“现代”(全球史)的历史。页131:”随着历史学向科学的历史学和分析式的历史学转变“。
  •     作者的个人历史学倾向:为寻找规律性(宏观叙述)和解释“现代”(全球史)的历史。页131:”随着历史学向科学的历史学和分析式的历史学转变“。
  •     反映20世纪70年代的史学趋势的名著,能把马克思主义单独拿出来讨论是很难得的,等等等等,帮了我很大忙
  •     巴勒克拉夫先生一面对正统历史学对于历史学家的绑架表示忧虑,另一方面又说目前历史学家是个很好的职业,拿钱很多,责任也很大。有点得了便宜卖乖的略萌。
  •     有点过时了,毕竟写的早,还有美苏两个盯着...
  •     我买了两本
  •     条理异常清晰,很多预测具有前瞻性
  •     大型Foreign Journal Scan。
  •     北大出的,了解史学思潮必读书。
  •     了解国外的史学理论和趋势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