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中国尴尬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1900年中国尴尬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ISBN:9787101073928
作者:马勇
页数:213页

作者简介

公元190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红色风波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义和拳运动使华北陷入一片混乱,列强组建联军进入中国。
这是一场非均衡战争。联军拥有世界上最现代的武器,义和拳民众号称“刀枪不入”,其实不过是花拳绣腿。
这是一场奇怪的战争。义和拳民众有效地阻止了西摩联军向北京的进攻;联军不宣而战,武力夺取大沽炮台;清政府默许联军进京,但是不能容忍联军欺人太甚,索要大沽炮台,怒气冲冲向十一国宣战,但却宣而不战,只是围困公使馆。
这是一场尴尬的战争。当朝廷危在旦夕,正需各路诸侯出兵勤王之际,东南督抚却悍然宣布脱离中央,要与列强重建信任,试图以背叛朝廷的方式与列强达成局部和平。

书籍目录

目录 题记
第一章 义和团起山东
失去土地的农民
秘密社会悄然复兴
政府的态度:有限的镇压
不到三月遍地红
第二章 谁制造了华北大乱
卜克斯事件
剿抚之间的摇摆
五国公使联盟
义和团北上京津
樊国梁的一封来信
使馆卫队要进京
第三章 走向对抗
动荡在加剧
联军在集结
主抚派暂占上风
无能的西摩
公使们的恐惧
招安是否可行?
第四章 不宣而战与宣而不战
联军回撤
不宣而战:大沽失陷
所谓“归政照会”与太后的心结
宣战诏书的真实含义
第五章 围而不攻的战争
克林德之死
时间差带来的误会
孤岛囚徒
炮打西什库
重建信任
互信再遭破坏
善意被误解
第六章 东南互保:莫名其妙的和平
保境安民:方面大员的忧虑
所谓“伪诏”:一个奇怪的借口
大战中的局部和平
第七章 被撩拨的帝王情结
以“勤王”的名义
章太炎的期待
孙中山的愿景
唐才常:从自立到他立
张之洞:帝王意识一闪念
第八章 大局糜烂与趁火打劫
太原惨案:诱杀在巡抚衙门
保定总督府的恐怖疑云
阴霾笼罩牛庄
天津失陷
一个趁火打劫的典型:以开平煤矿为例
第九章 向北京挺进
联军增兵
联军统帅之争
挺进北京
第十章 中国在哭泣
两宫“西幸”
帝都在呻吟
艰难的议和

编辑推荐

  按照西方人的说法,1900年是20世纪第一年,全世界都对这一年充满期待和热望,期待着第十九个一百年能呈现出新的面貌。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这一年为庚子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中国人在结束了1898年的故事后,经过一年的调整,各方面的情形进入正轨,似乎也要与时俱进,开始一个新时代。  然而一百年后回望这一关键年份,我们很遗憾地发现,这一年不仅没有开辟一个新时代,反而在中国人的心灵中留下尴尬记忆:中华帝国蒙受了奇耻大辱,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损失;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有了很大提升,而国际地位却一落千丈,跌至六十年来的谷底,清廷几乎成了“洋人的朝廷”;国际制裁、武器禁运特别是远远超出中国人支付能力的巨额赔款,给中国套上了沉重的镣铐。中国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国内矛盾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决定中国未来走势的主要力量。  这一切究竟是怎样演变的呢?

内容概要

马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节摘录

  窦纳乐相信清政府在“建储”事件引发的国内骚乱稍微平息后,已开始严肃对待义和团骚乱,他和各国公使过去几个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效。  然而第二天,公使团首席公使、西班牙公使葛络干却带来非常悲观的消息,那就是西什库教堂法国主教樊国梁神甫写给法国公使毕盛的一封信。樊国梁把北京描绘得黯淡无光,局面似乎已彻底失控。  根据樊国梁的描述,北京的四面八方已被义和团所包围。他请求公使相信,他是一个了解真实情况的人,而且不会随便胡说,发生在北京和整个华北地区的所谓宗教迫害只不过是一个掩饰,义和团的主要目的是要消灭在中国的欧洲人,这已清楚地写在他们的旗帜上。  樊国梁神甫悲观预言,最大的不幸即将来临,义和团在北京的同谋者正在等候他们的到来,他们将从进攻教堂开始,还将攻击各国使馆。在中国的欧洲人其实已经处在和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前夕同样的危险:同样的揭帖,同样的威胁,同样的传单,而且同样缺乏远见。这些揭帖在城里到处张贴,反对一切欧洲人。新的传单天天出现,一张比一张说得更清楚。因此,樊国梁请求法国公使立即派遣至少四五十名水兵驻守西什库教堂,保护教士教民。  大主教樊国梁1837年生于法国,1861年晋升为神甫,25岁时来到中国,从直隶地区助理主教做起。至此,樊国梁已在中国居住了38年之久,能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同社会各阶层经常接触,不但是外国在华人士中元老级的人物,而且受到同治帝、光绪帝相继眷顾和信任。各国公使在阅读了樊国梁这封信后普遍感到恐慌。俄国公使格尔思看完信后立即给俄国政府发出密电,请求派遣海军陆战队到秦皇岛待命。  5月20日下午,在法国公使毕盛请求下,公使团团长葛络干召集英、美、俄、法、德、意、奥、西、比、日等十一国公使举行会议。毕盛在会上呼吁各国公使高度重视樊国梁的判断,强调对于危险无论怎样估计都不算过分,建议各国共同调军队以保护使馆和教堂。毕盛还声称,对于总理衙门只能采取不信任态度,因为他们几乎从来就没有对义和团采取过真正的严厉惩处。

图书封面


 1900年中国尴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900年5月5日,55岁的李提摩太来到波士顿。一个叫做二十世纪俱乐部的组织邀请他做报告,介绍中国的状况。如这个俱乐部的名字所反应的,西方人对新的世纪满怀好奇和期待。李提摩太随身携带着一份文件。它是由基督教公理会传教士明恩溥博士所撰写,警告说,直隶、山东的义和团正在接受训练,中国政府对外国人的敌意将在一场排外运动中达到极端,并“威胁所有外国人的生命”。(《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二十世纪俱乐部非常重视这些消息,在他们的帮助下,李提摩太奔走于华盛顿和纽约之间,试图说服美国政府进行干预。 然而两个礼拜之后,当李提摩太还在试图说服纽约的商会会长给予帮助时,一封电报从中国传来,屠杀开始了。华新(George Byant Farthing)有两撇引人注目的八字胡,额头宽大,面孔清秀。他和同伴们在山西工作了很多年,妻子也来中国陪伴他。华新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他按照中国的习惯打扮孩子们,穿对襟褂子,戴瓜皮帽。自己和妻子也是完全一副中国人的装束。在中国的传教士们,大部分仍然在遵守“利玛窦规矩”中入乡随俗的条例,以便尽快被中国人所接受。在过去两百多年里,尽管经历了康熙年间的礼仪之争,以及雍正、乾隆两朝的禁教政策,前往山西的传教士们依然在这里做了许多工作,使得数百座教堂和学校得以建立,在赈灾和医疗上对当地人的帮助,也为他们赢得了民间的良好声誉。在1876到1879年的大饥荒席卷华北时,李提摩太就曾经到山西赈灾。“政府官员接待我们的态度变得友好,遭受饥荒之苦的老百姓则欢迎我们到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的山西巡抚曾国荃还给他写了一封“充满赞美之辞的信”,表示感谢。然而在1900年,这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先是山东和直隶传来了坏消息。接下来,3月份,在山东放任义和团发展的毓贤到山西当了巡抚,他自称“义和团统领”,鼓动山西人组织义和团。三个月之内,义和团就在山西迅速爆发。很快,华新一家居住的太原城就刀兵四起。曾经受到接济的中国人几乎一夜之间将他们视为寇仇。他们看到窗外的火光,义和团开始在太原城里纵火焚烧教堂和学校、医院。外国人被杀死的消息接二连三传来。就在这时候,巡抚的命令到了,他要求太原的传教士全部到巡抚衙门避难。华新一家人相信了。但当他们和其他两百人抵达巡抚衙门时,马上被官差包围起来,关押了十几天。7月9日这一天,毓贤把他们聚集起来,向围观的中国人宣布他们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包括收养被中国人抛弃的婴儿,实际上拿婴儿的器官做药引。华新看到一个长须的老者出来抗议,那是天主教在山西地区的负责人艾士杰。毓贤看了他一眼,拔出佩刀,砍下了老者的头颅。包围着他们的士兵动手了。华新看着自己被绑缚的同胞和同事逐一被砍倒,先是传教士,再是女人和孩子,包括华新的妻子和儿子佳、女儿露丝、贝蒂。很快哭叫声也听不到了。数不清的尸体交叠在一起。一个中国士兵跨过这些尸体向他走过来。几个小时之后,毓贤接到李提摩太的电报:英国已经照会伦敦的中国驻英公使,声明英国政府认为中国各省的总督和巡抚个人对各自辖区内的英国臣民的安全负有责任。1900年,山西一省即杀死传教士191人,中国教民及其家属罹难者万余,两百多间教堂和学校被烧毁。发生在山西的惨案,在教科书里是避而不谈的。历史事件被当做意识形态正当性的来源时,对它的真相展示和公正评价就都难以进行,只有为我所需的断章取义。教科书里节选的义和团歌谣只有一句“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后面说“天无雨,地焦黑,全是教堂止住天”和“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大轮船” 就讳莫如深。还有一首:“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不杀洋人没饭吃,不烧洋货气不消。”义和团是否挽救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学界尚无定论,然而庚子赔款及诸多条约却实实在在将中国向深渊里更拖了一步。在解放前,拳匪是一场带来灾难的暴乱,在国内外史学界基本达成共识。这种共识多少对中国死难的农民不那么公平。后来对义和团反抗斗争的赞颂,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暴力和非理性、反科学和反人道,都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它构成中国近代史上无数次争取现代化的“试错”之一,构成革命合法性的逻辑链条。即便是不同声音的争论得以展开之后,对义和团的评价也一直处在尴尬的状态。一方面,西方势力和资本的入侵,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而且在后来展开的报复中,西方人并未表现得更加文明;另一方面,义和团的盲目排外给了八国联军找到最好的理由,而且这种反抗的愚昧和野蛮令人惭愧甚至羞耻。家国感情和普世文明的立场在这里冲撞交织,令人惶惑。一个落后文明在应对先进文明冲突时,能采取的方式自然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行事逻辑。当华北平原上憨厚的农民沉默地放下锄头,拿起大刀时,他们似乎是慷慨悲歌的群像。然而在围攻教堂,屠杀妇孺的时候,又成了暴民。当他们成片被近代线膛步枪打倒,却只能自我安慰是洋人用妇女污秽之物破了护体神功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恐怕也难以概括后代观史者的情绪。在山西被屠杀的传教士,和山东、直隶死于枪弹攒射的义和团“拳匪”,谁更无辜?文明的冲突并非是简单的侵略与反抗,总体上的道德评判和妖魔化无助于了解历史。工业文明的东渐,是由无数活生生的人以及他们的活动、交往构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命运,历史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简单的二元对立。甲午失败,变法夭折,向现代国家靠拢的步伐与帝国的权力冲突而被打乱,整个国家不知道向何处去。于是农民依照他们最愚朴的思路起来杀洋人,有了新思维的中国士人捶胸顿足,哭国之将亡。政府堂而皇之与十一国列强宣战,张之洞和刘坤一却联络东南诸省督抚,斥勤王的诏书为“乱命”,与西方达成协议,保住了大半个中国的安宁。甚至他们开始考虑,推举李鸿章为“伯里玺天德”,与洋人谈判。伯里玺天德,即President(总统)的音译。 这一切都发生在1900年。南通的大生纱厂在这一年投产,而27岁的荣宗敬和弟弟荣德生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年底,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普朗克常数的理论,揭开量子力学的序幕。有必要在最后提一下,山西教案的后果之一,是李提摩太建议各国政府从赔款中拿出50万两,每年支付5万两给山西,以开办一所西式大学。他希望近代教育能够破除人们的无知和迷信,以避免再次发生愚昧和野蛮的屠杀。1902年,清政府同意开办山西大学堂,在后来20年里,这是中国仅有的三所现代化大学堂之一。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看了一小半,还不错吧。讲义和团的。
  •     不了解历史,就不了解今天!
    支持政府的,不都是爱国。
    有一种贼,叫爱国贼
  •     近代史系列,尤其是晚清的出版的书籍也不少,看过茅海建和马勇的。马先生的,1989,1900,1911,均写的不错。
  •     长毛拳匪赤匪都是遗祸千古的祸害,邪教蛊惑下的愚民化身暴民,屠戮妇孺,劫掠私产。尤其是无业游民和邪教信徒出身的拳匪和未开化的邪恶政权勾搭在一起,对近代外交规则和世界潮流不仅是反动,也是破坏。最后受难的是中国无辜百姓和文化遗产,浪费了中国向前发展的良机。义和团人人得而诛之,作者几次为其辩护,试图推卸责任,真是愚不可及。
  •     感觉买了一本历史教科书,真的是好失望。除了把历史教科书中的一节,或者一章内容扩充成一本书以外,除了补充了很多很多细节以外,真的没有啥思想新意的。基本上还是站在原有的意识形态角度,对清政府和义和团采取同情的态度,期间褒贬之词在各方之间的用法,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态。连买作者3本书,本本都像教科书一样。
  •     大专家写小书
  •     尴尬的一场战争,对中国近代的走向影响甚大,特别巨额赔款让中国经济背上巨大的包袱。尴尬的不仅是这场战争本身,如今的对这场战争的回顾与评价更是让人叹息。在历史教材里,对它仍有过多的正面褒扬,而对战争反映出的愚昧、反智、无知、残忍都在爱国这个旗号下得到空间。
  •     可以一看 还行吧 欧克
  •     本书客观、全面地介绍了义和团运动,还是不错的。可惜的是没有注明所引资料的出处。语言叙述也不是很生动。
  •     还行.
  •     写得啰里啰嗦的一本书,杂列了一些历史事实而已。
  •     重复的内容
  •     凤凰卫视有个《世纪大讲堂》的栏目,里面邀请了众多的学术大腕,其中有个人物叫马勇,讲的是辛亥革命。看了之后,发现此人挺牛!于是,在当当上找,看到了这本书,翻翻,挺不错,买了。真的挺好,可以说是
  •     写的比较详细,但是我没看到作者有多少有价值的评价在里面,可能纯粹是为了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
  •     零零星星的东西拼凑起来的
  •     热闹
  •     关注义和拳运动很久,国内外的书都看了一些。发现这本书居然还是老掉牙的观点,对于新的研究成果没有实质性的反应。一些资料收集还可以,但是感觉文笔不好,总是试图用点色彩,装饰干巴巴的思想。作者尴尬了。
  •     马永的书很客观,不走偏锋
  •     史料丰富,文笔流畅,受益良多
  •     两天看完了马老师的《1900尴尬》,很久没有这么酣畅淋漓的快感了。义和团运动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看完老师的书不禁唏嘘,完全是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毫无道理的宣战。要是一直按照李鸿章他们的方针走,历史也就不是这样了吧?或者说,历史这样,本身就说明了清朝的体制问题?
  •     写的比较通俗,把事件的来龙去脉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是了解义和团入门级的读物。
  •     你必须了解的另一种历史
  •     马勇先生的关于晚晴的系列丛书,温暖而有力量,不落历史的俗套而又不夸张立异。值得阅读。
  •     很不错的书,遗憾是很多如此精确的时间罗列却没有以提供出处,相信起来略不安心。
  •     语言客观平实,还原了当时的情形
  •     只要是马勇老师的书必收一本
  •     庚子事变是中国在19、20世纪之交时发生的一件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建议读完这本书后再去读王树增的《1901》
  •     我喜欢的作者的书。
  •     马勇脑残粉飘过,曾经因为微博上马老师的回复,被女神发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     不错的好书,值得一读!
  •     书写的好,马老师威武!
  •     所谓尴尬,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     这本应该是马老师作品中相对较差的一部了,也许是受了唐德刚先前过分戏剧化的影响。义和团和文革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排外、被统治集团利用、反智等,为何六十多年后又出现这张灾难,值得好好反思。
  •     没看完,对了解那段历史有帮助
  •     谁能真正明白历史的真相?好歹有了可以比较的读物,可以启发我们去思索。
  •     百年前的一场灾难,困难的局面下错误的政策暴怒的民众无理的行径将中国又一次推入深渊。
  •     看了这本书,真叫人郁闷,很难理解那时候的中国人。爱国有时候是需要作出牺牲的。可是老百姓却不懂。感觉这是几千年愚民政治的必然结果。集体主义,忠君思想,最终搞得国破家亡,真想恨恨的说声“活该”。
    希望历史不要再重演了。
  •     考据严谨,娓娓道来
  •     100年前的故事,完全可以套到当今
  •     中学历史教材掩藏了真相。。
  •     了解历史,意义重大
  •     好书,就是纸质差点!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