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211063727
作者:夜狼啸西风
页数:244页

作者简介

千古第一淫妇潘金莲的真实原型是谁,她究竟被谁诛杀,当年这一惊动并决定了整个帝国未来的谜案为何延绵16年才尘埃落定?鲁智深到了东京大相国寺,在菜园里倒拔垂杨柳,而曾经的大相国寺旁,又燃起了怎样的一把火,直接焚烧和注定了帝国武将们的命运?作为柴氏皇族的后嗣,柴进有着怎样的生命不能承受之痛,让他走上了上山为寇的不归路,而最后,他又看到了什么样的历史真相,让他悔不当初、痛彻心腑?《水浒》中的第一反面武生童贯,是怎样走向帝国的权力巅峰,而他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极终梦想?宋江最终反上梁山,有着怎样的迫不得已,他真的是为了推翻赵氏王朝吗?到底什么才是压倒这个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诸如此类历史谜团,本书都以一种别开生面的视角给予了有趣解读和考证,一方面品读水浒人物,一方面通过水浒人物沿伸品读宋江起义的真实历史动因及北宋帝国灭亡的真正渊源,让人在正儿八经的国史之外,一睹民间读史彰显出的野性力量、“歪打正着”和横生妙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嘉祐三年,妖星出世
第二章 种家将——帝国不老的传说
第三章 大相国寺的火
第四章 登州版“潘金莲”杀夫案
第五章 晁保正与保甲法
第六章 阮小五的债
第七章 戴宗和马
第八章 柴进的命门
第九章 宋江的黑白人生
第十章 有奶是娘蔡太师
第十一章 公孙胜的法术
第十二章 双雄会
第十三章 太监童贯的突围
第十四章 征辽——一个帝国的迷梦
第十五章 降者的命运
第十六章 十月围城
第十七章 赵佶的江山与爱情
后记 开封•梁山•《水浒》及其他

编辑推荐

  1、水浒其实非宋史,梁山末必皆好汉  本书言说历史,不以年代为序,而是以水浒人物为纲,以全新视角重新解读被不断演义和戏说的梁山故事,还原一百零八好汉掩埋已久的真实原型和命运,揭开处于大变局中的北宋帝国走向灭亡的真正历史密码和悲剧真相。  2、历史视野和文学叙事的完美融合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水浒〉里不为人知的历史密码》把悲怆动人的文学叙事和气势如虹的历史梳理结合在一起,既有历史的深广与野趣,也有文学的凄美和苍凉,是不可多得的通俗文史著作。

内容概要

夜狼啸西风,原名龙义华,新浪读书文化论坛超级版主,著名文史写手,著有《品春秋》《神怪也疯狂》《百战风云》等风靡网络的长篇网络作品,出版作品有《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合著)《百战风云》(三部)等。

章节摘录

  第四章 登州版“潘金莲”杀夫案  引 子  王婆的头已祭在武大郎的灵案前,眼睁得大大的,盯得屋里的每个人都心寒。  武松说辛苦各位邻里,剩下的是武二的家事了,你们可以走了。  话音刚落,屋里众人如洪水般泄退,只剩下武二与金莲。  无声,只有烛火放肆地在寂静的屋里乱舞。  武松眼睛盯着嫂子,眼睛里有痛苦、愤怒、无奈。  为什么?他的眼睛问。  从王婆人头落地那刻起,潘金莲反而坦然了,她不再迷茫、不再愧疚、不再挣扎。很快,故事就会有一个俗套的结局。人们会记住一个为兄报仇的英雄,一个伤风败俗恶毒万分的荡妇,而他们之间有或没有发生过的故事,将成为虚幻的往事。  潘金莲看着面前的男人,这个男人在她眼里有时是英雄,有时是小孩,有时是情人,有时又是魔鬼,是他点燃了自己体内那不可遏制的情欲,然后又跑得无踪无影,剩下自己在欲海中苦苦挣扎,而最后他却又回来了,来收拾一个女人的残局。  潘金莲笑了,说来吧,武二,做一个英雄应该做的事。  她扯掉了发夹,褪去了上衣,故事的开始一如去年那个醉酒后的冬至。  武松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看眼前绝美的身体,手中的刀几乎就要脱手。  潘金莲扑到了武二的怀中,让刀刺穿了她的胸脯。  不要再推开我,武二,你的怀抱很温暖,  武松的泪落在了潘金莲桃花般的脸颊上。  能死在你的手中,是我最大的幸福,县衙的牢太黑,我怕。  死前,潘金莲对小叔子武松如是说。  而嫂子的体温,是行者武松很多年后在六合寺的禅堂上圆寂前对女性唯一的记忆。  一  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夏,登州的夏夜酷热难当,村民韦大郎在坑头上翻去覆来难以入睡。  一是因为夏夜的热,二是因为心头的欲火,未婚妻小云俏美的面容一次次映入脑海,让韦大郎全身热血沸腾。  很快,韦大郎的炕头上就不再是一个人了,会有另一个热腾腾软绵绵娇滴滴的身子在这个被窝里,想到这里,韦大郎嘴都笑歪了。  最后,韦大郎自我满足了一番后,开始沉沉入睡。  夜深人静,一个黑影轻轻地窜入了韦大郎的家,来到了韦大郎的床前,偷偷地看着床上的丑汉很久很久。  最后黑影拔出了刀,向床上的韦大郎刺去。  杀猪般的嚎叫惊醒了登州的夏夜。  接到村民报案后,当地县衙捕快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却发现韦大郎没有死。杀手并不太专业,尽管韦大郎身中十多刀,但都是轻伤,没中什么要害,最重的伤势只是被砍掉了一个手指(杀手的力道显然比较弱),经过并不太专业的抢救后他就脱离了生命危险。  接下来该追查谁是该起刑事案的凶手了。  案子的技术难度并不大,韦大郎虽然家贫人丑,但还是淳善之辈,在村子里和人没什么过节,通过各种证据分析,办案人员将重点锁定在韦大郎的未婚妻小云身上。  县尉传讯少女小云,在县衙公堂上没有动用大刑,小云就主动招了。父母双亡的少女小云被叔叔卖给了相貌丑陋的韦大郎当老婆,小云不甘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一时糊涂,起了杀人之心,于是捎上家里的菜刀,潜入韦大郎家中,意在灭口。  从事发到破案,当地警方的办事效率很高,仅用了几个小时。  案情简单,证据确凿,县级司法部门的判决也有法可依——根据《宋刑统》,少女小云杀夫,属于十大不赦恶罪,按律应判死刑。  北宋的死刑制度堪称严密复杂,一个地方政府是不能擅自决定一个罪犯的生死的。县一级的司法机关审结案件完结(县令、知县、县尉)认为罪犯应判死刑后,要将卷宗送至州一级的司法机关(知州)复核,州级机构又送至路级司法主管部门(提点刑狱),最后送到中央,在那里还有三个程序,先由大理寺审核,大理寺这关过了之后,由大理寺移呈审刑院,审刑院审核完毕报送至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中书省,等宰相大人们在审批表上落笔签字,犯人的脑袋才算正式宣告落地。  当然,刑部如果认为案件有重大疑问或影响,也可以提交到刑部审理。  如此严密的审核程序说明一件事,草菅人命不适用于北宋帝国的刑法制度,赵匡胤在立国之初,就为他帝国的官员们确立了二字真言——慎刑。  登州小云杀夫案的卷宗首先是报到了当时的登州知州许遵那里。  许遵字仲途,是泗州人,除了进士出身的身份外,许知州还通过了帝国级别最高的法律专业考试(中明法),曾经任过大理寺详断官,又任过几任地方官,无论是在中央司法机关任职还是在地方为父母官,许遵的口碑都很好,办案经验丰富,是一个对百姓负责的准青天级好官。  许遵审阅案宗后,并不同意下级司法部门的判决,他认为少女小云被监护人(其叔叔)许配(卖)给韦大郎的时候,小云正处于服母丧期间,而母丧未除就将其许配(卖),这样的婚姻本质上有违《宋刑统》的精神——孝悌原则,韦云二人的婚姻是不合法的,不受宋律保护,既然二人不存在婚姻关系,那么少女小云也谈不上杀夫十恶不赦之罪,只是一般的谋杀未遂;而少女小云很主动地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属于自首的范畴,情节可以从轻。  于是许遵对此案重新作出判决,对小云从轻发落,免死。  卷宗上报大理寺审刑院后,回来的却是和初审一样的判决,当然,大理寺和审刑院也考虑到小云与韦大郎是在小云母丧期间订立的婚姻关系,但是大理寺和审刑院却将板子打到了小云的屁股上,罪名成了“违律为婚,谋杀亲夫”,也就是说,违律不违律,那是小云和她叔叔的事,而韦大郎出了银子签了契约买了老婆,那他中国大男人合法的夫权是必须要受到保护的。  上级主管部门都这样发话了,换一般的庸官俗吏,也就顺水推舟,反正许遵为拯救小云的性命也作过努力了,无愧于良心了。  但许遵却较上真了,他要拯救少女小云。  许遵再次上奏,认为少女小云的案件适用于神宗元年皇帝亲自颁发的一诏令,“谋杀已伤,按问欲举,自首,从谋杀减二等论”,小云的命是该留的。  许遵的动作终于惊动了刑部,案子移交到刑部。  刑部审判后得出的结果与大理寺审刑院一致,依然是死刑。  也是天不亡少女小云。这时候皇帝赵顼很配合地下达了一项人事任命,许遵从知登州升任判大理事,一下子成了大理寺的新当家。  新官上任三把火,许遵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保少女小云的命,对刑部的判决,许遵认为不公,一是弃敕不用,二是不符合疑案惟轻的司法原则,奏请刑部再议。  许遵愣头青的做法很不给原来帝国中央司法机构精英们面子,也惹毛了御史台的谏官们,他们上奏弹劾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大理寺新当家许遵。  许遵不服,反奏请皇帝将此案提请两制议(注:唐宋时期翰林学士受皇帝之命,起草诏令,称为内制;中书舍人与他官加知制诰衔者为中书门下撰拟诏令,称为外制。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合称两制)。如此一来,小小的一起刑事案件,终于惊动了整个帝国的高层,一直在关注这起事件的神宗皇帝终于发话了——那两制就来议议这起登州版潘金莲杀夫案吧。  司马光,王安石,你们都出来,给个话!  好戏、才刚刚开始。  二  王安石与司马光,这对北宋帝国史上第一冤家,一生永远的敌人,在王安石还没成为“拗相公”之前,司马光还没有成为顽固的保守派头目以前,他们还是朋友。  或者说他们还是同一类人。  物以类聚,比较一下王介甫和司马君实的前期个人档案,不难看出二人能在嘉祐时期成为密友是不无道理的。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据说为西晋司马皇族后嗣,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司马池曾任过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等官,官声清廉。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司马光少年时就被人们视为天才儿童,八岁即能给家人讲述《春秋左传》,后来更是演绎了司马光砸缸的千古传奇,被时人绘成漫画故事,成为北宋第一儿童漫画畅销书,堪称北宋版一休哥。  成年后的司马光并没有成为流星,他先后两次放弃了荫职的机会,真刀真枪地参加科考。就在西夏李元昊称皇帝的那年,司马光参加科举,中甲科进士第七名,从此开始了仕途之旅。  司马光性格沉稳低调,不喜张扬,当年科考进士,在闻喜宴上,士子皆戴花,唯司马光一人不戴。同年士子说这是皇帝的恩赐,怎么能不识好歹呢?司马君实才勉强戴上小花一枝,略表意思。  但司马君实看似沉稳的性格又有着非常拗固的一面,和他的对手王介甫有一拼。王介甫不好女色,曾经退却了夫人买来的小妾,司马君比起王介甫来更胜一筹。司马光和原配张氏多年未生育,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北宋,这是司马家的头等大事。  司马君实不急张氏也急了,忙着给他纳妾,司马光予以回绝,说老婆我的眼里只有你,这辈子就只娶你一个。  张氏感动归感动,但为老司马家传后的光荣任务还是要继续下去的,她以为丈夫老学究抹不下这面子,于是和王夫人一样买了一个小妾送到司马光卧室。  那日司马光下夜班回家来到卧室,见床上躺着一个美娇娘,已明白了几分,但他却转身离去,只身来到书房。  美娇娘轻披薄衣起床,随着司马大人来到书房,在司马光面前摇来晃去秀身材,并开始言语挑逗司马君实,娇柔嗔声地说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怎么相公你还在看《中丞》这等无味的书,陪人家聊聊天嘛。  司马光不解风情一脸正色说,错,大错特错,中丞是官名不是书名,和美女讨论起了学问。  美娇娘最后不得不失望而归,给司马先生留下了木头呆瓜的定论。  外来妹钓不动司马光这头大鱼,张氏心想莫非老公喜欢家里人,便让身边的侍女出马,再次上演美人计。  结果一样,司马光还是做柳下惠坐怀不乱。  张氏失望了,知道司马家传后无望,自己将来到了阴府无颜见公婆。  终其一生,司马光冒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罪名,恪守着自己不纳妾的承诺,最终和自己的老板赵祯一样,没有子嗣,最后只能在族中寻一子侄(司马康)延续香火。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司马相公的“拗”。  抛开政治理想(在嘉祐时期两人都未走到北宋帝国政治舞台中央时这个因素可以忽略),同样的品行、才华、个人兴趣,司马君实和王介甫这样的两个人想不成为朋友都难。  从嘉祐时期的宋人赐给他们的共同雅号——“嘉祐四友”(另外两位是韩维、吕公著)上看,就不难看出他们的关系。  后来大量的杂谈野史证明了,嘉祐年间,东京的朝堂外,王、司马、吕、韩等人常常聚会于东京的各种高档会所,构成了一个精英文化群体。  在仁宗朝,特别是嘉祐年间,王安石进京后,四人“同在从班,特相友善。暇日多会于僧坊,往往谈燕终日,他人罕得而预”。  尽管日后王介甫司马君实对于当初两人曾经的亲密关系欲盖弥彰,王安石说我和君实的交情还是比较深的,只是两个人看问题的视角和处理方法经常不同,难免有争执。  在洛阳闭门修书的司马光话语却有些酸,说王介甫素来对我淡漠,和他不过是普通同事关系,仅此而已。  决裂后的冷漠并不能掩盖当年的热情。  且不看王安石每作一新词,司马大人热情应和(如《明妃曲》),游吟唱和间,司马光微醉时也挥笔写下《和王介甫烘虱》这样风趣的戏谑之作:“但思努力自洁清,群虱皆当远逋播。”意思说哥们你那个人卫生也该清理清理了,别老带上虱子和我们做朋友。  这样调皮轻快的作品在司马光的一生中很少见,里面包含着“嘉祐四友”当初怎样的快乐时光啊!  当年轻的赵顼成为北宋帝国的新东家后,寻找合适的大掌柜成了他的当务之需,这时,有人开始不停地在他的耳边提起了王安石的名字,而一向老成的司马光对王安石的那句总结性评语更是彻底打动了他。  司马光说:“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矣。”  司马光余生不知有多少次为当初他作出的评价而后悔,但是,当初的赞美却出自肺腑。  王安石对司马光亦是崇敬推重有加,嘉祐六年司马光的堂兄司马沂逝世,墓表司马光没请别人,就是王安石,架子向来大的王安石没有推辞,写了篇情真意切的墓表,面子是给谁的大家都知道;嘉祐六年王安石任制诰,其间王介甫拟写过四篇给司马光升官的诏书,里面全是对司马君实的赞美:“操行修洁,博知经术,庶乎能以所学施于训辞;文学行治,有称于时,政事艺文操行之美有闻于世。行义信于朝廷,文学称于天下。”  给司马光的赞美,王安石从没有觉得肉麻,那亦是来自王介甫的一片真心。  那时他们都不知道在以后的历史舞台中,他们将会水火不容,“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这一切是怎样开始的呢?垂暮之年的二人回忆起往事,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当年的登州小云案。  三  在这场辩论赛中,王安石站到了许遵同志的一边,他抛出的观点和许大人差不多——“谋杀已伤,按问欲举,自首,从谋杀减二等论”,这是皇帝之前发过的敕令。  而司马光则是戴着老花镜翻出《宋刑统》法条——“于人有损伤,不在自首之例”。  很明显,司马光已经避开了小云杀“夫”这一重大争议,他显然意识到小云是服孝期间被强配的案情,如再强调小云杀夫这一事实,必然会让对手抓住把柄。  祖宗之法大于天,《宋刑统》上黑纸白字写着,是抹不掉的。  对案情的讨论很快变成了另一个法理争执——国家的法律大还是皇帝的敕令大,发生矛盾冲突时谁具有优先效率。  如果以今天的视角看待,我们大可断言司马光是好样的,维护法的尊严,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案,王安石则是皇帝的打手走狗,是为皇帝君主专制摇旗呐喊。  但换个角度看这出戏,你会发现,真正决定这出热剧的是那位叫赵顼的特殊观众——年轻的新皇帝刚刚上台,太想有所作为,来改变这个帝国的运行轨道,他的前面有太多的障碍,最大的一座山叫“祖宗之法”,而小云案就像上天赐给他的一把刀子。  当然,他也找到了为自己卖命的最好刀客——王介甫。  几乎所有的帝国重臣都加入了这场神宗元年的辩论,王安石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大多数的支持,“嘉祐四友”中的另两位,韩维、吕公著很明显地都支持老王。  第一次辩论赛的结果是王安石胜出,赵顼作出判决,王许方胜出,少女小云的薄命得保。  结果出台,司马光当然不服,刑部、大理寺的官员们更不服,皇帝的结论意味着他们之前的判决是错判,要背负司法过错责任不说,最主要的是脸面挂不住。  于是,大理寺的官员们集体上书,要求再议。  赵顼无奈,只好再开廷议,让帝国的司法精英们与王介甫过招。这次司马光的阵容里多了一个强悍的对手,仁宗时期的第一“吵架王”——时任参知政事的唐介。  唐介虽凶悍,但廉颇老矣,已不是“拗相公”的对手。辩论赛的结果是唐介丢掉了参知政事这个位置(很快王安石会坐上去的),于次年在家背疽而死(原来帝国也不仅仅是武将会患这种病)。  小云案在帝国争议了一年多,最后赵顼发话说,都闭嘴吧,以后这类案件,一律由我来裁决。  结果是双方都不干,大家玩命争了一年多,输赢得说清楚,这算怎么一回事?知制诰拒绝草拟诏书,已经当上了参知政事的王安石也说,虽然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效力,但也不能如此草率,依“法”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不能草草了事。  赵顼吃了个闭门羹,于是只得重新拟了一个诏书,重新下了一道新敕令。  登州少女小云最终被判编管流放,之后不久遇到天下大赦,重获自由。  她不知道的是,她的命运,已成了帝国潘多拉魔盒的盖子,盖子揭开之后,遂改变了一个帝国的轨迹。  十六年后,垂垂欲老的司马光终于坐上了北宋帝国的相位,他没有了敌人——当年的朋友、后来的敌人王安石已赴黄泉。  他在相位一年的所作所为很简单——推倒王安石建立起来的一切东西。  一切新法废止后,司马光仍觉不足,好像还有一件事没做。  想了很久,他才想起来,是登州少女小云的命。  十六年前的往事重提,中年妇女小云的命又没了。  人头落地的小云不知婚否,有无子女,但可以肯定的是,王安石和赵顼所进行的变法虽然最终没能挽救帝国的命运,但是却给了一个卑微女子十六年的平凡生活。  ……

图书封面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第一章 嘉佑三年 妖星出世《水浒》第一回,洪太尉挖开镇魔殿石碑,妖魔出世。嘉佑三年,王安石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然后王安石进京。王安石此前两次拒绝进京,特立独行,不在意衣食吃穿不纳妾。宋仁宗四十八岁仍无子,宋仁宗赵桢,即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生母卑微,从出生起由皇后抚养,生母终生未与儿子相认。嘉佑三年,群臣向赵桢发难,要求尽快选出继承人,终于在嘉佑七年,赵桢立堂兄儿子赵曙为皇太子。赵桢感情丰富、仁厚善良。嘉佑八年,1603年病逝。第二章 种家将 帝国不老的传说历史上的高俅,是苏轼的书童,并无大权也无大过,颇有些江湖义气。种家的荣光始于种放。种放隐居终南山,当朝皇帝赵光义推崇“归隐”做派,母亲死后,种放入世做官,平步青云后开始自我膨胀,广置田地、声色犬马、放任家人欺压乡里,后来不再受皇帝待见。种世衡是种放的子侄,范仲淹奉命在西北对抗党项时,康定元年1040年,种世衡提议修筑青涧城。在青涧城里,种世衡屯田,开边,招揽豪杰,结交周边各少数民族。青涧城全民皆兵,训练营的射箭场里用银子做靶,谁射中就归谁。党项首领元昊试图用苦肉计智取,用两元大将做“黄盖”,被种世衡看破,最后元昊失去两员大将,同意议和。种世衡的幼子种谔收降绥州,皇帝赵顼大喜。元丰四年1081年,赵顼派三路大军伐夏,种谔带领的二军节节胜利,收复西北大片领土。种谔建议在各州战略要地筑建要塞,给事中徐禧奉命考察后建议在三州交界处修一大堡,选址永乐川。永乐川无水源,不可作为要塞,种谔反复劝谏无果,皇帝仍命在永乐川修堡。最终西夏人将十三万军民围困在永乐城,屠城。永乐城的失败大大打击了赵顼。种谔和他的两个子侄做过经略,就是《水浒》中所说的老种经略和小种经略。种家将三代为北宋经营西北,战功累累。第三章 大相国寺的火《水浒》中,鲁达辞别小种经略,遇到史进李忠,听到金氏妇女诉苦,拳打镇关西。镇关西郑屠只是生意人。鲁达之后逃到赵老财庄,金小姐已投靠赵员外。鲁达与金小姐日久生情,金老为保饭碗,骗鲁达说他身份泄漏。赵员外送度牒给鲁达,将他送上五台山。大相国寺地处东京繁华的市中心。鲁达所守菜园原是狄青的宅院。狄青是北宋最后一位官居枢密院的武将,枢密院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这代表了北宋帝国对武将的态度。狄青从下级配军,扶摇直上到枢密使,且在民间名望极胜。遭到了整个文人集团的抵触和排斥。狄青个性鲜明,爱憎分明,拒不除去脸上刺字,与文人集团发生各种矛盾冲突。文官集团最后逼得皇上罢免狄青,狄青不久后病死。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城市日益繁华热闹。第四章 登州版“潘金莲”弑父案登州,小云谋杀未婚夫韦大郎未遂,县级司法部门判死刑。因为小云是被监护人(其叔叔)在服母丧的时候卖给韦大郎的,又有自首情节,因此登州知府许遵判免死。卷宗上报大理寺后,得到与县级一样的判决。许遵再次上奏,认为小云案件适用于皇帝亲自颁发的一道诏令,维护自己免死的判决。案子惊动刑部,刑部判决与大理寺一样,依然是死刑。皇帝赵顼提拔许遵为大理石的新当家,许遵坚持保小云的命,此事终于引起了帝国高层的关注。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嘉佑时期是密友,相互欣赏,相互都有很高的评价。在小云案中,王安石站到许遵一边,遵照皇帝的敕令。司马光遵从法律《宋刑统》。此时赵顼刚登机,想突破“祖宗之法”的压制来有所作为,因此支持王安石。小云案一年未决,赵顼下流放敕令,最终保住了小云的命。然而,十六年后,司马光推倒王安石的新发,处死已是中年妇女的小云。第五章 晁保正与保甲法劫生辰纲事发,官兵前来捉拿,宋江给晁盖报信。朱仝与雷横做人情放走晁盖,晁盖上梁山为王,宋江前来投奔。宋江次次领兵出战架空晁盖,在与曾家五虎的冲突中放晁盖领兵,晁盖被刻有“史文恭”的毒箭射中身亡,遗言抓到射我的人做梁山老大。人死茶凉,宋江上位后并没有为晁盖报仇,直到曾头市又侵犯梁山,最终卢俊义捉到史文恭。宋江便与卢俊义打赌并胜出,坐上了名正言顺的老大。神宗赵顼为了富国强兵,一生推行变法。王安石对军队做了两个制度上的改变,将兵法和保甲法。保甲法是被攻击的最多的一条新法,即农户出男丁做保丁,农闲时军训。王安石想把各地人民按保编制,全民皆兵。然而保甲法弊处太多。保甲法对于农户是沉重的义务,耽误农户务农和正常的生活。有了保就有保长、保正等职务,保长等各级官员盘剥百姓,许多有了军事实力的保正们成为地方一霸,譬如晁盖。最坏的影响是,保甲法后大幅削编了保卫首都的禁军,而保甲法又无法将平民真正的军事化,最终为金人入侵首都减少了难度。第六章 阮小五的债阮小五赌钱是借的官府放的高利贷——青苗钱。在王安石的变法中,青苗法是在理论上最为完善且为后世惊叹的。
  •     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水浒好汉的眼光和体验顺利进入两宋时期的真实历史,非常棒的历史读物。作者治学很严谨,本身是新浪文史论坛的著名斑竹,曾经在我社出版的《百战风云——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影响很大。此书值得一读。力荐!
  •     当当活动八块钱入手,一天读了下来除了震撼还有欣喜,真是赚了,同时也有悲哀,如今社会物价飞涨,独独书价抬不起头来,可见这个浮躁的社会对文化的不待见。文学社我心中永远的社长一共就给我推荐过两本书,一本忘了名字,一本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同样是描写一个帝国从盛世莫名的就分崩离析历史大抵如此,没有长治久安,一个社会秩序崩塌并不是一蹴而就,它凭借着惯性继续滑行,只是裂纹已出现在很久之前。作者笔力不俗,从《水浒》演义和历史真相双线描绘大宋脉络,视角独特犀利,有庙堂勾心斗角,江湖恩怨情仇,有喜有悲,男人应当读史书,以史为鉴,明事实通情理,最次能让自己豁达。好累,好疲惫,读史真的好沉重,让人看透了一幕幕悲剧,更悲惨的在于,这一切都是真的。胸中千言万语,却也是无力写了,睡觉,很可能等着我的是一场失眠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有些散乱,尚可一看
  •     帝国的挽歌都是凄美的
  •     不单单是讲水浒
  •     全面了解一百零八好汉掩埋已久的真实原型和命运,揭开大宋帝国走向灭亡的真正历史密码和悲剧。
  •     这个书对北宋帝国走向灭亡的看法很有意思,他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个很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书总体很不错。 还从没见过谁能把北宋历史写的这样宏伟、悲愤,更没有见谁能把水浒故事还原得那么凄绝和哀婉,不错的书,值得一读。
  •     即解读水浒人物又剖析宋史,作者的立意相当好,文笔一流,很悲情大气。
  •     读完才想起宫崎寺定也有类似的一本书,同样从水浒出发,解读北宋。只是宫崎更偏学术,本书比较通俗。顺便觉得水浒还真不适合学生去读。
  •     原来水浒传里的事都是假的,宋江是个强盗头。还有,北宋在蔡京的管理下,基本达到了小康,哪会有什么农民起义?因为施耐庵在仕途的不济,害得太平丞相蔡京含冤去世后,依旧背着奸臣的黒涡。在兴化太平市枫亭,蔡京墓一片没落,无人问津。千年了,该还历史一个真相了,还蔡京一个公道了!
  •     挂的是水浒的羊头,卖的是北宋史的狗肉。从水浒的片段和人物推开深入浅出的解说北宋真实历史上的风云际会、悲欢离合,网贴文风明显,颇有可读性,史观自洽,既没有过分拔高,又没有刻意贬低,而是站在历史的坐标系上尽量不带感情的评价历史在此盘桓发展的逻辑,值得推荐
  •     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北宋灭国历史。看到最后竟然希望早点灭亡。
  •     口语化和现代的表述来串讲北宋历史的几个片段,或多或少跟《水浒传》相关联;讲得还不错,但需读者对北宋的历史先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几个大事件,不然这样片段性、跳跃性的讲述在理解上还是有些影响。
  •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水浒》里不为人知的历史密码 不错 侧面了解水浒
  •     从名著《水浒传》入篇,用很风趣幽默的二十一世纪网文口语,对那个唐风宋词人物和英雄倍出的历史做以文学的品读解读和考证评价,对北宋帝国上下各个阶层人物的命运也做了文学形像的剖析,精彩、深刻!
  •     书写的不错,对水浒的野史,有分析,也让读者对历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对小说的字里行之间的隐含的东西有自己的分析,合情合理。
  •     以一种别开生面的视角给予了有趣解读和考证,一方面品读水浒人物,一方面通过水浒人物沿伸品读宋江起义的真实历史动因及北宋帝国灭亡的真正渊源,让人在正儿八经的国史之外,一睹民间读史彰显出的野性力量、“歪打正着”和横生妙趣。赞一个
  •     闲时读过却有嚼头
  •     这本书虽是通俗历史著作,但写得很悲情,关于108好汉的命运,关于真实潘金莲的命运,关于北宋的历史人物,诸如蔡京、童贯、宋徽宗、李师师、种家军等,塑造得真实可感,有血有肉,动人心魄,当然,文本本身也不乏一定的历史深度和文化视野。
  •     千古第一淫妇潘金莲的真实原型是谁,她究竟被谁诛杀,当年这一惊动并决定了整个帝国未来的谜案为何延绵16年才尘埃落定?鲁智深到了东京大相国寺,在菜园里倒拔垂杨柳,而曾经的大相国寺旁,又燃起了怎样的一把火,直接焚烧和注定了帝国武将们的命运?作为柴氏皇族的后嗣,柴进有着怎样的生命不能承受之痛,让他走上了上山为寇的不归路,而最后,他又看到了什么样的历史真相,让他悔不当初、痛彻心腑?《水浒》中的第一反面武生童贯,是怎样走向帝国的权力巅峰,而他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极终梦想?宋江最终反上梁山,有着怎样的迫不得已,他真的是为了推翻赵氏王朝吗?到底什么才是压倒这个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呢?诸如此类历史谜团,本书都以一种别开生面的视角给予了有趣解读和考证,一方面品读水浒人物,一方面通过水浒人物沿伸品读宋江起义的真实历史动因及北宋帝国灭亡的真正渊源,让人在正儿八经的国史之外,一睹民间读史彰显出的野性力量、“歪打正着”和横生妙趣。
  •     梁山未必皆好汉,「水浒」其实非宋史。
  •     历史大抵如此,没有长治久安,一个社会秩序崩塌并不是一蹴而就,它凭借着惯性继续滑行,只是裂纹已出现在很久之前。作者笔力不俗,从《水浒》演义和历史真相双线描绘大宋脉络,视角独特犀利,有庙堂勾心斗角,江湖恩怨情仇,有喜有悲,男人应当读史书,以史为鉴,明事实通情理,最次能让自己豁达。
  •     关键是作者的思维方式,思维推导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与水浒无关,只与背景历史有关。末代北宋的历史,被水浒所掩盖的历史。 偏听则信,小说毕竟是小说,不是历史。 历史的人物如此之多,为人所道的又有几个。真正的气节之臣,反倒没有宋江这些娱乐明星耀眼。不过人们宁愿相信小说而不是历史。因为小说中有人们的希望。
  •     北宋帝国灭亡的那些事
  •     嬉笑怒骂中评说真实的历史。不错。毕竟我们更了解的是水浒中的虚构历史,还历史本来面目。
  •     水浒帝国,不错啊
  •     《水浒》里不为人知的历史密码,还原一百零八好汉掩埋已久的真实原型和命运
  •     以水浒人物为引讲述北宋未年的历史,这样的阅史角度非常独特,加上优美的文笔,给读者带来心灵的共鸣与震撼, 这是一部书的可读性非常之强的历史普及读物。
  •     一些历史细节值得一读,就像是给水浒加了注脚,使之更能展现北宋中后期时代背景,作者文笔不错很吸引人,分析了大量有关历史人物人性的光辉与弱点,还是很推荐!
  •     作为四大名著的“水浒”,小时候就耳熟能详,光电视剧就拍了很多版本,但在这所有图书和影视里,梁山好汉都是不折不扣的英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他们的真实历史原型是什么样的?看这本书,就知道小说是多么不可信,而真实的历史往往和人们一厢情愿的期望相差甚远。
  •     文学小说影响了人们对真正历史的认识,这本书以水浒中的细节做引子来还原我大宋帝国真正的历史细节,出发的角度和书写的思维非常好!真的是一本好书!
  •     另一段历史
    将水浒与真实历史相结合 独特的视角
    挺好
  •     写法很有趣,一本很不错的宋史。从水浒的角度剖析北宋,生动有趣而不乏味。梁山未必皆好汉,水浒其实非宋史。
  •     看的一肚子气!
  •     借水浒酒,下宋史的菜,通俗而不油滑,不错的一本书
  •     虚实表里,作者不凡啊
  •     水浒未必价值最低,了解人性黑暗亦是好事。
  •     妙趣横生!!!
  •     切入点很好
  •     本書對北宋的滅亡的描述,他書無出其右。再者就是單說由水滸而引申來的北宋史實也值得去好好看一下了。

    最初在新浪論壇追看,後來莫名其妙不更了,在後來在天涯搜到,不過沒有去追看。

    輾轉一年后在網上買了百戰風雲后想起了這書,搜了下原來是改名了

    看過之後感覺頗為精彩。初看時不過著眼于對和水滸有關的史料的敘述,和天涯眾多戲說什麽的一樣。縱觀全本思路清晰,于水滸為引層層說來,對北宋的繁華到滅亡的描述確實有獨到之處

    從種家將的經略西北到西北王童貫,從王安石與司馬光之爭中的一件小事到蔡京的上臺,倆道描述很是清晰。對狄青的分析和痛惜,對保甲青苗保馬的描述,至於降者的命運乃至十月圍城,帝國的滅亡躍然紙上

    文末談到夜狼對水滸,梁山好漢的看法,頗為激進。我本人倒是無所謂,自看了水滸傳幾個月后就查看了地圖,以及對北宋的其他一些瞭解,對梁山好漢已是頗為不屑了,拿遊戲三國志11來說,給梁山好漢中的頂尖人物一個八十多的能力值已然是高看了。前倆天叫一個朋友看了那段後記,他卻是反應甚大,連呼無法接受,急說梁山好漢都是英雄。於是不免對此有了一些遐想。想當年最初瞭解水滸人物,還有楊家將之流人物的時候,天真的認為說北宋帝國的陝西到倆河的北部防線有梁山好漢、楊家將什麽的分配一下當寶無虞了……近幾年讀了一些歷史,算是爲了瞭解那麼一些過去了。我認為那些個文章里說有關歷史什麽的,切勿說什麽不對的編造的歷史,不然真的是對歷史的褻瀆了。由此來說,夜狼的激進觀點倒是值得推崇了。水滸非宋史,梁山非好漢!

    此文初名 水滸里的北宋往事 ,不知為何改名這 一個帝國的生與死 。我是很不喜歡的,原來名字挺好,直白和抱大腿應該很能吸引讀者的吧?

    最後弱弱的說句,尼瑪剛買了這書一周就收到消息說本書降價了啊!!!真心傷不起啊!!!%>_
  •     一直把水浒当做历史,其实这是一本小说,而真正的历史就要看看这本书
  •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水浒》里不为人知的历史密码,不错的书,歪传的风格。
  •     借虚构意淫的《水浒》做引子,漫谈真实的宋史。
  •     来往于清徐和太原,坐在公交车上听完的。
  •     【在 @雨枫书馆 翻书375】作者在后记里说:我想我们是被《水浒》误导的一代。作者用《水浒》做引子,熬出一锅宋史好汤。值得推荐。
  •     作者以《水浒传》为线索,但并不拘泥于小说的内容,旁征博引,讲述了的北宋的历史背景以及与水浒相关的人物和事件,本书的重点在于讨论北宋帝国的各种问题,让我们由此得到启发,考虑前途和命运,很有现实意义。
  •     主要是价钱很实在,而且个人对水浒还是挺感兴趣的,对这段历史和其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有很大的兴趣
  •     以水浒故事为契,解开宋史角落里的真相。
  •     这本书写梁山与北宋王朝的关系,从梁山好汉揭秘宋王朝的灭亡,视角独特,值得阅读
  •      史料就在哪里,不增不减,书要写的好看,就看不同作者的厨艺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看来可真是深入人心,本书结构也明显深得其影响,当然用《水浒传》的情节来作为添头盖浇,倒是作者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颇有些新垣平《剑桥倚天屠龙史》的神游况味出来,读起来让人酣畅淋漓,即使是快餐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     上一次见到登州阿云案还是毕业论文时引用过,那是我写作的方向是法制史,主题是「论宋代的编敕」。4年之后再见此例,十分有感触。我是从知网上down的论文,不认真治史者想必很难发掘出来,我相信,单凭此事例,可见作者是用心著作的。就登州阿云案来说,引发的保守派、变法派关于适用律还是敕以及定罪量刑的激烈争论直到哲宗朝才得以平息,参杂了政治因素的国家律令与皇帝所下之敕的矛盾并不简单。
  •     梁山末必皆好汉,水浒其实非宋史…
  •     在如今大众历史多如牛毛,作者们都纷纷模仿《明朝那些事儿》和《品三国》的情况下,本书却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写史路子。通过水浒人物品评北宋历史,北宋文化和政治得失,以文学的结构写历史的事情,观点不落俗套,文字有情有思,很不错。
  •     本书言说历史,不以年代为序,而是以水浒人物为纲,以全新视角重新解读被不断演义和戏说的梁山故事,还原一百零八好汉掩埋已久的真实原型和命运,揭开处于大变局中的北宋帝国走向灭亡的真正历史密码和悲剧真相。 2. 历史视野和文学叙事的完美融合 本书把悲怆动人的文学叙事和气势如虹的历史梳理结合在一起,既有历史的深广与野趣,也有文学的凄美和苍凉,是不可多得的通俗文史著作。
  •     关于水浒解释和宋史结合最好的一部历史普及类作品
  •     这本书能以小见大,通过每一个水浒人物牵扯出一段浩浩荡荡的历史,从他们遭遇的视角审视了北宋帝国没落的轨迹。像追溯潘金莲原型的第四章,通过延绵16年的“潘金莲杀夫案”写出来北宋帝国新旧二党的纷争,很有大气度,有意思。
  •     视野独特,从小说寻觅真实的历史,看汉文化最后一次的辉煌如何毁在赵宋家族。
  •     这本书看来很久了,一直没有时间写心得,实在不应该。从作者诙谐的语言和简单明了的小故事中学到许多未曾知道的历史,让我对宋帝国的历史又有了一个心的认识!
  •     从另一个角度看水浒,原来小说里也有这么多东西。从历史的角度解读名著,不错。
  •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水浒》里不为人知的历史密码(还原一百零八好汉掩埋已久的真实原型和命运,揭开大宋帝国走向灭亡的真正历史密码和悲剧真相)
  •     王婆的头已祭在武大郎的灵案前,眼睁得大大的,盯得屋里的每个人都心寒。 武松说辛苦各位邻里,剩下的是武二的家事了,你们可以走了。 话音刚落,屋里众人如洪水般泄退,只剩下武二与金莲。 无声,只有烛火放肆地在寂静的屋里乱舞。 武松眼睛盯着嫂子,眼睛里有痛苦、愤怒、无奈。 为什么?他的眼睛问。 从王婆人头落地那刻起,潘金莲反而坦然了,她不再迷茫、不再愧疚、不再挣扎。很快,故事就会有一个俗套的结局。人们会记住一个为兄报仇的英雄,一个伤风败俗、恶毒万分的荡妇,而他们之间有或没有发生过的故事,将成为虚幻的往事。 潘金莲看着面前的男人,这个男人在她眼里有时是英雄,有时是小孩,有时是情人,有时又是魔鬼,是他点燃了自己体内那不可遏制的情欲,然后又跑得无踪无影,剩下自己在欲海中苦苦挣扎,而最后他却又回来了,来收拾一个女人的残局。 潘金莲笑了,说来吧,武二,做一个英雄应该做的事。 她扯掉了发夹,褪去了上衣,故事的开始一如去年那个醉酒后的冬至。 武松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看眼前绝美的身体,手中的刀几乎就要脱手。 潘金莲扑到了武二的怀中,让刀刺穿了她的胸脯。 不要再推开我,武二,你的怀抱很温暖, 武松的泪落在了潘金莲桃花般的脸颊上。 能死在你的手中,是我最大的幸福,县衙的牢太黑,我怕。 死前,潘金莲对小叔子武松如是说。 而嫂子的体温,是行者武松很多年后在六合寺的禅堂上圆寂前对女性唯一的记忆。 一 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夏,登州的夏夜酷热难当,村民韦大郎在坑头上翻去覆来难以入睡。 一是因为夏夜的热,二是因为心头的欲火,未婚妻小云俏美的面容一次次映入脑海,让韦大郎全身热血沸腾。 很快,韦大郎的炕头上就不再是一个人了,会有另一个热腾腾软绵绵娇滴滴的身子在这个被窝里,想到这里,韦大郎嘴都笑歪了。最后,韦大郎自我满足了一番后,开始沉沉入睡。 夜深人静,一个黑影轻轻地窜入了韦大郎的家,来到了韦大郎的床前,偷偷地看着床上的丑汉很久很久。 最后黑影拔出了刀,向床上的韦大郎刺去。 杀猪般的嚎叫惊醒了登州的夏夜。 接到村民报案后,当地县衙捕快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却发现韦大郎没有死。杀手并不太专业,尽管韦大郎身中十多刀,但都是轻伤,没中什么要害,最重的伤势只是被砍掉了一个手指(杀手的力道显然比较弱),经过并不太专业的抢救后他就脱离了生命危险。 接下来该追查谁是该起刑事案的凶手了。 案子的技术难度并不大,韦大郎虽然家贫人丑,但还是淳善之辈,在村子里和人没什么过节,通过各种证据分析,办案人员将重点锁定在韦大郎的未婚妻小云身上。 县尉传讯少女小云,在县衙公堂上没有动用大刑,小云就主动招了。父母双亡的少女小云被叔叔卖给了相貌丑陋的韦大郎当老婆,小云不甘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一时糊涂,起了杀人之心,于是捎上家里的菜刀,潜入韦大郎家中,意在灭口。 从事发到破案,当地警方的办事效率很高,仅用了几个小时。 案情简单,证据确凿,县级司法部门的判决也有法可依—
  •     看看宋史
  •     现实和小说。
  •     将好汉们的悲剧与整个北宋武将的崩塌联系在一起,与一个王朝的惨淡结局联系在一起,读起来让人心酸不已。作者写得很好,角度新颖,值得一读。
  •     女儿是单个水浒迷,本书还原了一百零八好汉掩埋已久的真实原型和命运。
  •     本书在解读《水浒》类作品中,是历史史料最充足的一本,在解读北宋未年历史的普及类读物中,是最具文学性的一本,作者在文学和历史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使历史事件顿时鲜活,人物形象血肉饱满,是近年难得一见的历史普及读物。
  •     就像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歌词唱的那样:故事中的事,不是也是是也不是……当你们读水浒的时候,这些人,这些事是真是假好像并不重要了,只要好玩,只要够味,只要能让我们满意,能安慰我们,给我们希望……而这本书,不是给人意淫和希望的,而是揭出历史的真面目,让你心痛,让你悲哀。其实,真相往往都是这个样子的。
  •     一开始以为是本讲水浒的,所以买回来,不过整个内容是讲宋朝的,改变了之前的一些观点,重新认识到一些历史问题,还是不错的
  •     历史写的不错,但非要插上水浒的引子显得很鸡肋,不觉得有什么用
  •     本书言说历史,不以年代为序,而是以水浒人物为纲,以全新视角重新解读被不断演义和戏说的梁山故事,还原一百零八好汉掩埋已久的真实原型和命运,揭开处于大变局中的北宋帝国走向灭亡的真正历史密码和悲剧真相。
  •     作者认为《水浒》是四大名著里文学价值最低的一部,它对整个国民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积极因素,尤其对未成年人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书评家对书中赤裸裸地对暴力和权利的迷恋大多选择性失明。看了这本书仔细想想《水浒》中的主人公的事迹,结合实际宋朝的情况,有的还真就是那么回事。所以,梁山未必皆好汉,《水浒》其实非宋史。
  •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但是历史却一定要读。
  •     非常喜欢,爱不释手,可以了解水浒发生的历史背景
  •     成年后对于曾经迷恋的水浒有新的认识
  •     作者想借水浒将宋朝正史,但我觉得他两件事情都没做好,,水浒分析的不深刻,宋史讲的也像讲故事,不咸不淡,没味
  •     构思不错,结合水浒来说北宋的历史。。北宋真是no zuo no die啊,看着真是窝心
  •     揭开历史密码和悲剧真相,进一步了解108好汉真实的原型和命运!
  •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水浒》里不为人知的历史密码(还原一百零八好汉掩埋已久的真实原型和命运,揭开大宋帝国走向灭亡的真正历...
  •     王安石的出世。 鲁达与西北军,拖欠军费。种家军守卫西北的传说。 狄青,重文轻武的帝国。 武松与嫂子。登州潘金莲杀夫,祖宗之法。 晁盖,保正。保甲法,军队改革,废百万雄兵,改全民皆兵。 阮小五,贷款赌博。青苗法,官府借贷。 戴宗,马户。养马,改牧马监为民间养马。 柴进与老赵家的恩怨。柴守玉、郭威、柴荣的后周。 宋江与不敬业二奶闫惜婆。宋朝的差役法与募役法,官吏之别。 蔡京,服务主人的敛财专家。 公孙胜,独尊道教的帝国。 童贯,宋宦官的另类升迁,军职。 联金伐辽,摇摆不定的文人帝国。 降者的命运,言而无眼,弱而无骨。 重文抑武,守内虚外,文人无傲骨的士大夫政治,是以宋亡。
  •     作者如果有更加多的闲心去扯这段北宋史的淡的话,那也只是跟《明朝那些事儿》的抽风而已,显然作者略懂历史,不屑下作如此。对开封的历史反思颇有当代咏怀古迹的况味,只是,开封最可怕的终结不在黄河不在刀兵不在过去的岁月侵蚀而在不可捉摸的极权体制下的摧毁一些文化与历史意义与遗存的未来。。。。。
  •     水浒故事历史让人可歌可泣,喜欢里面的一些人物,也讨厌一些人。
  •     以《水浒》为引子的宋朝历史普及读物着重介绍了:重文抑武、王安石变法、辽宋金西夏战事、胥吏等等。
  •     再也没有一个时代如这般可爱
  •     這本書讓我受教許多,只是后部分介紹戰役的幾篇不愛看。不過我覺得初中生年紀讀這種書豐富自己很好。
  •     通俗易懂的宋朝史,外加水浒改变贯穿全文
  •     原来准备找本水浒的解读 误打误撞读到了这本 借宋江们作引子把宋徽宗年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都翻了一遍 收获良多
  •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另一种说历史的方式
  •     还原了真实的的水浒,值得一读
  •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大宋帝国走向灭亡的真正历史密码和悲剧真相
  •     角度很新颖,从水浒代入真实历史,犹如真实与虚幻的蒙太奇来回切换。文笔稍弱,部分内容仍不能摆脱网络小说的叙事风格,刻意搞笑是败笔。
  •     从水浒任人物引出北宋末年历史,解读也较全面。只是北宋作为结束了一代大乱世的王朝,没有像秦、隋、元、民国这样短命,而是达到一个很大的繁荣,本身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     从水浒传讲宋史非常有新意,可读性强,推荐!
  •     还原一百零八好汉掩埋已久的真实原型和命运,了解真正历史。
  •     这本书通过水浒故事写北宋历史,可谓为水浒108人正名。通过真实的北宋历史和被演绎夸大的水浒往事的对比,可以看出一个更真实更完整更令人扼腕叹息的王朝的兴衰成败。文官制度和变法失败的北宋帝国,留给世人的不过是一段腐败香艳的美丽往事。这本书虽是通俗历史著作,但写得感情充沛,很悲情,这和那些插科打诨的历史著作相比,别有一番滋味。
  •     分析事件,了解历史中的权利、经济、文化。
  •     一口气看了几章没一下看完,站了一对司马介甫CP
  •     看过《这个天国不太平》,和这本《水浒》风格类似,都是有些颠覆的书,另一个角度看我们所习惯的历史。
  •     作者以《水浒》里的部分情节和人物为引,讲述了北宋后期的政治外交经济面貌。较好的展现了一个崇文卑武的朝代。这样的时代造就了文治和经济的繁荣,也断送了一个汉人统治的盛世。个人喜欢北宋的皇权相权平衡,所以非常惋惜这个朝代。我非常赞同作者在书中最后的最后所写的,对于《水浒》这本书的批评和反思。和作者一样,我小时候四大名著中最喜欢这本,敬仰和崇拜着梁山泊的英雄好汉们。但当我长大后发现,这些人和那些反面角色一样残忍、狡诈、势利、卑鄙,他们的义是经不起推敲的,更遮盖不了他们身上的罪孽。作者跟我三观一致,叙述逻辑也清晰,可惜在文字表达上,最开始有点太过网络用语。
  •     一声叹息读两宋
  •     书内容不多,写的是水浒里面几个人物的命运折射出的北宋王朝的命运
  •     当小说看看不错的真正历史密码和悲剧真相
  •     结合当时的历史时评水浒,让我更进一步了解水浒也了解了那个时代。
  •     当年明月风格,挺喜欢这个切入点,长了不少知识,3.5。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