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山河》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旧山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508633084
作者:刀尔登
页数:212页

不一样的历史

从小爱读历史,喜欢那些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还记得小时候,最爱的读物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个个故事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串连起来,很有趣,也很喜欢。后来看明朝那些事儿,更觉有趣,一件件历史事件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生动的细节造就了那套历史小说。然后是看传记史,唐德刚的书,江南的书等等,既有历史事件的描述,又有分析与评论,言辞深刻,能学到很多东西。再看黄仁宇的书,大历史观,洋洋洒洒,不关注于具体人物与故事,而是在意那些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此外还看过钱穆的,高华的等等,各有其风格。然而,刀尔登的书与上述所说各类史书都不一样,与其说是一本历史书,不如说是一本杂文,一个个小人物,一件件小事件,信手拈来,可见其历史功底。初看以为不过是一篇篇随笔,讲述一个个冷门的历史小故事,感觉有秀技之嫌,但读至一半,才觉其中另有韵味。值得一读。

极聪明

已记不起何时何地从何人口中得知“三七”。《玻璃屋顶》介绍给了两个朋友,不知道他们最终看过没。那应该是我看完小波和鹏总的一段时间。看的时候心里只念:当真是极聪明的人。期间他又出了别的书,我只买了这本《旧山河》。历史读的少,我也不感兴趣,书里这些文章,写得简单,没有大起大落的悲壮感,风淡云轻地说历史。就好像身边坐着一个老者,一些酒下肚,眯着眼睛,开始跟你讲这些故事。语调并无变化,眼睛不曾睁开,讲的是千年历史里,那些远逝的市井故事、那些权倾一时的朝野之人。读此书时最触目惊心的是这一段:人的意见,多半在早年就固定下来,以后再学新知,欢欣鼓舞,但一有机会,还是会回去;有的人言高论深,令人佩服,偶尔在一件小事上,说出的话吓你一跳,借用鲁迅打过的一个比方,皮袍下露出一个小衣角,便可知马褂始终贴身穿着,迟早要回到本色上。反观自身,何不如此。虽说这么多年一直在努力完善自己,有些时候对某些事下意识的反应还是把自己吓一跳。虽说有沾沾自喜之时,明白自己还有更远的路要走,更多的努力要付出。只是,要带着快乐从容的心情吧。还有一句:是否支持或反对某一件事,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出于自己原本的道德立场,甚至出于情绪或利益,也比处于某种高远的目的,要可靠些。受益匪浅。

他仅仅是个肉弹

历史这本书好玩,好玩就好玩在每个人都能读出不同的味道来。通俗点的读法,例如武侠小说里读的是快意恩仇,穿越小说里读的是意淫江山,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读的是权力斗争,各种人各种事的长段子小段子。正经点的读法,中学课本里读的是价值观,翦伯赞的书里读的阶级论,黄仁宇里读的是历史视野,吴思读的是生存底线,刀尔登翻出旧书里的大小人物,看到的是背后的人性。刀尔登看人性的角度很有意思,看起来篇篇谈古人,读起来章章射今人,如果你对时事稍微敏感一些,都猜得出哪几篇文字是写在什么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件。刀尔登谈的多是小人物,他看历史,到没有特别去看英雄人物,倒是从小人物的故事里,品出人生的无奈和人世的无趣,他对小人物的人性,理解总是太透彻。即使是弱者,刀尔登的眼光如刀,也能看出弱者背后的弱智,他的一句话分析,总让我记得:弱者最容易堕落,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就有理由得到同情做任何事情。大部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要么是愚昧到坦诚,要么是精明到弱智,他们仅仅是个肉弹。这就是我们写下的历史。此书有趣,我读了两遍。

炫技式掉书袋

可能是书读的少的缘故,每每看到此类旁征博引的随笔,不问来由就习惯性地拜倒在地。尤其是这种对于历史典故、经典文献随手拈来的功夫,真是令我钦佩不已。这类型的随笔见过不少,大多属于那种读史有想法,古人的事情给了我今天多少多少借鉴,却罕有像刀先生这样直接从故事说人性、说社会。有的时候,在别人的文章中看到自己,既有点尴尬,又有点幸运。譬如说“多数时候,人并不是按照事实改变自己的看法,而是相反,按照看法来选择事实”。有些事情你或许知道存在蹊跷,可是你却往往视而不见。比如在感情中,你已经感受到对方已经有些不正常地征兆了,可是你还在不断地说服自己,这个不可能,他怎么会是这样的人,直到失去了才如梦方醒。比如在实验中,你明明手上有好几组不太对劲的数据,可是你一直对自己说,怎么可能,一定是仪器除了问题,谁知道一个科学发现就这样离你远去了。再如“事情本不是能设计出来的,能设计出来的反是拙劣之物”。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谓精巧的东西是本身就存在而不是人为的。而且事实上,你越是想要把事情弄得越精细,你越是想把所有的事情都计划起来,却最后发现总会有各种意外打破你所有的准备。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可惜的是你始终没有固定的剧本,每走一步就得根据前面剧情的发展来重新修改。这些道理也就是这么浅显,可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方法读书,往往对于事情的看法过于简单,而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从来不想往深处挖掘一些。我想这本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就是读书有时候对照一下自己,或许看得跟透彻些。毕竟历史说的故事主人公虽然各有不同,但他的道理却是始终如一的。

只读了三分之一,忍不住要说

这是一本好书,装帧精美,虽然只有七万五千字,却搞出二百多页,而且硬皮精装,最终三十五块钱的定价,更显其高贵不俗。至于书的内容,初看几篇文章,感觉还好,看得多了,都是一个路数。先掉个书袋,或者是他的朋友说什么,或者是他的朋友要他写什么,总之作者的朋友都与古人相熟,往来言谈似乎都离不开古人。于是乎,作者由一及众,所谓贯穿古今以古喻今借古鉴今,读到这里,心中不禁暗竖大拇指,牛人啊!从古到今多少年多少人都没想到的事情,被作者一眼看穿。就像作者的文字一样,乍一读文平字顺浅显易懂,让我们这种读惯了网文的人颇感亲切,猛然间文风一变,没有一本古汉语字典都看不懂他在说什么,这或许就是能耐吧?历史有多种读法,作者这种更是可贵,尤其现在这么个情况之下。可历史也不能全都用这种读法。古人要有今人的观点,又哪里轮得到今人来诠释?即使有了今人的视角,把你放到古代,你又能如何?书是用来看的,重要的是里面的文字,而不是包装,如果不是这么高的定价,或者还可以推荐一下,现在只能差评

白起,我的白起——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隐秘往事(不算书评的书评)

童年读《东周列国志》,王侯中最爱春秋五霸,将相中最爱白起和张仪,刺客中最爱豫让。五霸、张仪和豫让暂且不提,白起则是我童年的一个梦想。武安君白起,这个名字我曾默默地在心中念过多少年。其实,在史书中,白起的名声并不好,长平一战,多少无辜的生灵遭到涂炭。只是,年少的我,从这场悲剧中看到的是白起的魄力与狠绝。而当日的我,是那样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的一个小女孩啊。我艳羡着白起的不留余地的决然,一劳永逸,永无后患。其实,少年人的三观最是可疑,没什么是非分明。现在想来,如果吴起没有杀妻,也许当年我喜欢的名将应该是他。《东周列国志》并没给白起多少篇章,甚至给了我心中的英雄一个穷途末路的凄惨结局。一柄本该用来驰骋沙场,于千军万马中冲锋陷阵的宝剑,却回手一转,令英雄饮恨自刎。名将的一生就如此潦草而仓促地收场。他不甘,我亦不甘。年少的我,也喜欢幻想。我猜想,白起的一生应该有着许多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文学家喜欢用冲突来加深矛盾,将情节推向高*潮。我假想,假如长平的赵军之中也有白起的骨肉至亲……当然,这样的角色最好留给儿子,唯一的儿子。《三国演义》中,降蜀的姜维于芸芸众生中对正在巡视魏国降军的诸葛亮发出一声改变自己命运的赞叹:“先生真乃神人也!”是否,也曾有人对白起说出这样的话语?也许,是血脉相连的亲情使得他们在长平相逢。呵,我真是想得太多了。我又是一个极懒的人,小生初的压力也使得我没有空闲时间动笔写下脑子里胡思乱想的那些故事,但是我却在一同上学放学的路上将这些故事絮絮叨叨地讲给童年时的小闺蜜听。想必,当年她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我那些说书人一般的故事一边私下觉得我不太正常吧。可以说,由那时起,白起便影响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后来,尚未成年的我,远离家乡,在一个让我觉得无聊的学校里学着我觉得无聊的专业。世事往往就是这样讽刺,一心一意打算去报考原子物理的我却亲手在高考志愿上填写了经济法。由你玩四年的日子真是乏味,好在除了法理学、马哲之外,还有刑法。于是,我又开始了“人不轻狂枉少年”的日子。现在想来,年少轻狂的我在刑法课堂上夸夸其谈地主张“重典重刑”着实是幼稚而可笑的。也许,当年的我并不自知,“重典重刑”的主张多多少少是受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的影响。这倒让我想起了法大的一个非主流评价:法大美女皆在民商和国经,刑法无美女;因为民商的与经济相关,国经的与国际接轨,而刑法过于肃杀,基本是美女,学了刑法,也该沦为丑女了。今天的法大又有了空乘专业,民商和国经的美女一说估计也要成为历史。也许是因为我终究没有去报考刑法专业的研究生的缘故,后来的我倒是平和了许多。与“重典重刑”相比,我更欣赏法律中明文规定的“酌情”二字。法也有情,人性与感情要比那些冰冷的刑罚美好得多。而白起也早就成为记忆中渐渐淡去的影子,就像长坂坡一袭银色铠甲的赵子龙,英姿飒爽,枪舞梨花,却终究要淹没于历史之中。时光荏苒,距离我当日读《东周列国志》,弹指间,已然二十年过去了。这段我自己似乎早已遗忘的记忆却被《旧山河》中的一篇《莫入冤谷》重新勾起。在《莫入冤谷》中,刀尔登写到了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后的愧疚和心中不安,说白起后来一直不愿意同赵国作战,或许有回避内心冲突之意;而白起被秦王赐死前,也认为自己该死。这样的白起已然不是那些冰冷史册中记载的酷暴的豺狼之徒,他也有血有肉,有良心的冲突,家国恨与报君恩刺激着白起想要建功立业的志向,只是,这种志向注定是血染的代价,是践踏在无数的“可怜无定河边骨”之上的。而后世的评价无疑也与当日年少的我一样,三观可疑,没有什么明确的是非观念。盖棺定论,是非功过,全都是由取得话语权的人来书写的。想当日,武安君白起正当春风得意时,有谁敢给给他一个“中差评”?在坑杀赵国降卒的事情上,白起固然有过,但也背上了黑锅。刀尔登一针见血地指出“白起的坑卒,既是自己的主意,也合秦王的心意”。呵,别信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鬼话。倘若将的意思不合帝王的心意,纵然此刻奈何将不得,总还有秋后算账的时刻。比如被十二道金牌追回的岳飞,再比如,韩信在自夸将兵“多多益善”之后,还得吹捧刘邦“善将”。白起不仅仅为秦王背起了黑锅,还为人性背上了黑锅。刀尔登说,“反抗还需要个性,赴死只需一种态度;反抗还需要智力,而赴死是最愚昧的人也会做的”;赴死的人“都在等待奇迹或幸运降临自己,等待领袖从别处出现。这是一群被命运感压垮的人,绝望压过了恐惧,幻想压过了绝望,最后唯一留给他们的‘幸运’——按他们的理解——是与众偕死,而且做伴儿的还不少呢”。

简洁的笔法

好久没这么顺畅的读书了,刀尔登的文章很有味道,“简洁是天才的妹妹”是契诃夫的名言,我想在我所阅的现代中文著作中,简洁方面刀尔登算是做的最好的。我想影响刀尔登甚深的作家有鲁迅、王小波、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契诃夫等,这本书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性关怀,有鲁迅的深度,有王小波的诙谐和常识,有契诃夫、海明威的简洁,不过我以为他最希望达到的是契诃夫的水平,不知是不是对头,只有作者知道。

刁与刀很相似,只是稍微有点斜

这本书的书评,我觉得封页上刘瑜和徐晓的评价就已经非常到位了。刘瑜说,国史读得越多,脑子坏得越快。刀尔登的文章是难得的不含三聚氰胺的中国历史,岂止无毒无害,里面还加入了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完全没有时下愤青 的燥热感,更没有当今文人们纷纷引以为傲的市井气,好像他所置身的环境对他的文风与思维方式毫无影响,似乎他不是“红旗下的蛋”。徐晓说,刀尔登不按常规出牌,犹如他的文风;从容,收敛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且选题和角度都很刁,常被误以为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书中的史料绝大多数都是很生僻,不管你是否对历史熟悉都能把你说得一愣一愣的,每一篇都比较短,都感觉话没有说完,让人特别想把作者揪出来打一顿,话说一半就不说了,这不上不下的特难受。其中有几篇特别有感触如“百姓不仁,亦以圣人为绉狗”。一个以前没有想到的视角去看待王莽,文章真是看了几遍,历史实际上都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一般看到的历史都太强调所谓的必然性,忽略了历史中一个个复杂的人,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在历史中看不到逻辑性,或者有人看到了但是碍于很多就是不告诉你。读史不仅仅是知道了历史的一些结果,还要能知道为什么有这些结果,当时的人是如何决策的,其中的利益/理性/逻辑的关系是否能讲得通。后人不断的骂王莽原来是读书人为了撇清“篡位”的因由,而且包含了儒学在治国方面无法成功的理想主义,深刻呀。儒学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循环,而无法有进一步进步的可能,历史呀!还有一篇“莫入冤谷”,让我思考了很久,我就是那个可能入冤谷的普通国人。不愿出头,反正有别人干嘛非得是我。习惯了等待,习惯了期望救世主,在等待中被压榨被掠夺。跟其他人分享了这个观点,最常见的反馈是“都这样,我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也干不了啥”。这样的人生态度实在要不得,实在是需要不断的去改变。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这些东西都是值得去付出的,不要当沉默的大多数。即使选择沉默,可是不能选择停止思考。思考和反思让自己在思想上不断深刻,就能把握各种选择

旧山河

昨天读完刀尔登的《旧山河》。这是本历史随笔的专栏集子,每篇文章都是不多不少的正好4页。看专栏集有个问题——会腻,文再好把本是一周一篇的阅读速度压到一天十几篇甚至几十篇,快把自己喂成“速成鸡”了。所以这样的书放在床头,每日读上三四篇才是最好。以后要记得。坏话说完,话锋可以转了。这书应该是值得推荐的。文字美,有节奏感,也是,作者估计天天滚在古文堆里,文章也写得近乎于半白话了。这么些篇文章中普遍包含了一种“修正主义”的历史观,喜欢把视野放在历史书中具体的个人,而且不仅是达官显贵,对于“暴民”的解析也是鞭辟入理。作者对于“民粹”这种东西有着很深的警惕,对万民之恶写得人心惊胆颤,写善恶不分,写愚忠,写爱国还是爱天下,写僭越法治的“道德”。书里有句话印象很深,“偶尔读点历史的一种用处,就是认识自己心中各路角色的面目”。我觉得这话很有意思,以前读历点史,更多的时候是想寻八卦,探知识,明时势,现在觉得更重要的是——用最近因为《少年派》有点时髦的表达——为了审视内心。

读书笔记

刀尔登写旧史,以往对他印象不佳,感觉文字酸腐味十足,有点自以为聪明的意思。这次买了他三本书,基调几本一致,看到后来也明白——这老先生也就是一顽主,说话当不得真的。比如《不必读书目》,篇篇谈不必读,其实篇篇在呼吁细读。有时说反话,有时说浑话,有时说笑话,有时又板起面孔作一本正经状.....看刀的文章,常常有如看一场只有前戏的AV,你看那主角上下其手摸摸舔舔,拔剑欲刺,突然屏幕一黑,THE END。当然这是戏谑的话。。。刀的文章经常是东拉拉西扯扯,说说旧史聊点猫狗,最后什么东西呼之欲出又夏然而止,甩甩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对于某些愚蠢的读者(如我)来说,自然不免要花费一些脑筋,才知道,原来这说的是。。。比如他在《摸——烟——兔》里讲这么一个故事:(P06)“有一家人,把农药洒在了面口袋上,舍不得扔,将粘到农药的上层面粉掸掉,用剩下的“好面”做了一锅馒头。这一来全家进了医院,当家的男人死了。农妇哀定后,想馒头面多,故有危险,如用来包饺子,想必无事。吃饺子后,全家又进了医院,死了一个女儿。农妇再也不敢吃这面粉了,便拿它来喂牛。不用说,又把牛毒死了。“看起来好像是在谈农妇的愚昧,可农妇也可以是国家,面粉也可以是历史,历史悲剧的循环上演和一个又一个吃毒面粉进医院的桥段。。。还真是惊人的相似。所以这篇文章,看起来全篇都在瞎掰,其实是在谈反思历史,反思自我的重要性。刀常有惊人之语。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经不起推敲的惊人,也不是某某大人物说过,换个说法再说一次的惊人,而是真正来自做学问和独立思考所写出的句子。有些几乎可作为枕边格言,虽然我一向讨厌格言。P14 “读书无用,难道不强过读书有罪?“这么看来元代的确比历史上大多数时期要好,甚至在上个世纪的某些时期,读书还是有罪,知识还是“越多越反动”的。今之俗谚有云,就怕流氓有文化。一有文化,就要看书,写书编书的人,就要倒霉了。朱元璋时如是,百年前乾隆时如是,几十年前亦如是。P26“将自己委身于人,一大好处,是道德上不用自觉,十分省心,比如一个孩子在吃一块肉,我若劈面抢来,未免不好意思,若有上司一声令下,夺了就走,心安理得。”古今中外,总是严惩首恶,从犯不究,总是遵循“大多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一小撮坏分子的蒙蔽”的经典公式,好像杀了关了几个人,大家就觉得自己“干净了”。二战时犯下暴行的法西斯士兵,后来为自己辩解时不也说自己当时不过是服从命令,尽责么?战争结束后日本人民德国人民也“突然”知道了真相,成为了受害者。原来数年时间大家集体“失智”,几千万人同时被一个小胡子给蒙了,知道真相的群众很激动,知道真相的群众很愤怒。呵呵P30 “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有很大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昆德拉在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里写布拉格之春前后人们的心境变化,愤怒——激昂——失望——麻木。哦,原来当亡国奴也不如如此,“连豆腐,都还是以前的味道嘛。”除了少数人依然在高呼,在嘶吼,大多数人还是会回到生活中去。。。用王夫之的话说,“求食,求匹偶,求安居。”为了理想国家去拼一时的命可以,可日子还是得过,饭还是要吃,宁为太平犬。这样看来那些遗老遗少们,又似乎特别可敬了。因为他们心中的国,是真亡了的。虽然大家觉得,清朝和明朝似乎没啥区别,民国和清末,差别也不大。。。P63 “多数时候,人并不是按照事实改变自己的看法,而是相反,按照看法选择事实。”这句话可供自省。在这个几乎没什么能够相信,砖家叫兽公信力无限趋近于0,伪科学当道的魔幻现实主义国家里。说实话,无论你提出怎样一个观点,我都可以找到一个完全和你相反的,有出处,有索引的理论来反驳你。。。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问题之前,立场就已经站好,事情在我们了解之前先由以往的观念把它定性,用自己的偏见去看待一切事物。。。最终事实变成我们所选择的事实。P112 冉闵灭胡,民众参与所引出的平凡的“恶”冉闵灭胡中参与者几乎是北方全部汉人,是一场全民族有组织的对胡族的屠杀。抛去历史背景不讲,这是一场几乎人人参与的“运动”。但是假如你也活在当时,你要怎样说服自己去对住在你家隔壁的原本关系不错的邻居下杀手呢?(P111,刀的推演)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路西法效应》里写到“个人的性情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般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压力会让好人干出可怕的事情。”有时我们只是顺应潮流而动,不让自己和周围的人不一样,在当下体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知不觉就成为了魔鬼和撒旦。类似的例子很多,有卢旺达大屠杀,侵华日军的暴行,关塔那摩虐囚。。。然而在事件过后,人们又常常把当时犯下的罪行推给“某人”,推给“时代”。没错,罪不众罚,尤其是当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百分之。。。的时候,可是我们千万别忘了,每一个人都得孤独的死去。这种审判会追随你一生。p205“本地流行整体论,整体决定部分,“本质”决定各种“非本质"的东西。整个儿既然是坏人,那么,各种坏事,他就算没做,大概也是想要做的。”多么熟悉的战斗方式,今天某某官员落马,接下来的报道不就是,有情妇几人,不济点的就乱搞男女关系,再差点就平时作风如何如何,再不行就说上任之后本市经济增速快,恐怕背后有什么。。。好事做没做不管,实际做了坏事什么也不管,总之你臭了,你就臭透了。

每篇文章不琢磨就看不透的书!

为什么喜欢刀尔登?就是因为看完他的两本书《中国好人》和《旧山河》后,感觉在当今这浮躁的学术氛围下,这么多年踏踏实实研究学问和琢磨文字的人,实在是太难得了!字里行间透出他的那股子认真,很欣赏!像是“职人”的感觉。《旧山河》比之前看的《中国好人》有些东西更不好懂,同时不少文章也更深刻和耐人寻味(前提是你对这个历史人物比较熟),有书友提到要一边百度一边看,真是如此!一篇文章能看好几分钟,其中遇到“陌生人”我也是百度维基一下,了解背景后才敢接着往下看,看完一遍后回头继续按段落分着琢磨,3页文字第一次就能反复看三两遍,虽然慢,但琢磨的乐趣乐在其中。这就是普通读者看刀尔登的乐趣吧,过两天想起来还可以翻出来看看,定能体会更多。

两个词的商榷及其他

1. 两个词的商榷P16 “完美的控制,需要完美的、被权利彻底腐化的人民”此处,“权利”二字似乎应该是“权力”。一为 power,一为 right。腐化人的是权力而非权利,正所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利 right的概念内含正当性,一般不和腐化等相联系。P74和P76两处出现"法制社会",作为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对照,但此处似乎应用“法治”而非“法制”。法治之法,是宪法,法制之法,是王法,一字之差,天差地别。法家的酷刑苛法,也算是一种法制,但却不是现代文明政治中的法治。以上两处虽小,但是政治哲学中的基本常识性概念,谬用似乎不该。2. 其他1)在论及侠客的“知其不可而想之”一文中,P75,“先贤的个人自由观念,大多是出世的、非社会的”,作者的行文笔调似乎意在区别于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观念,殊不知,西方的自由主义中的个人自由恰恰也是“非社会、反社会”的,而且这“反社会”的个人主义即是自由主义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的内核。古人喜欢谈论侠客,平头百姓喜欢做侠客梦,在我看来,其制度化成因在于, 这种对“侠”的迷恋和偏好是中国政治制度中缺乏“程序正义”,因而百姓渴求“实体正义”的一种心理补偿机制。2)关于“超稳定”P55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曾有人恭维这种循环为超稳定呢"此处的有人不知是否指的是“金观涛”,好像刀尔登不大待见他哦~3)关于徐晓的评论徐晓在腰封上说,选题和角度都很刁,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就是刁看了刀尔登的《中国好人》和这本《旧山河》,开始有点认同徐晓这句话。这角度的“刁”,我以为来源于作者用来切入批判角度的思考工具,也就是作者在论及古人的局限性时常提及的“思想工具”——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和政治实践带来的现代文明政治视野,具备了这个视野,掌握了这个思想工具,吐槽起中国几千年的“秽史”来,槽点数不胜数。这其实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不下“他的舞池”,不用”对方的曲谱“而已,跳出中国政治治乱循环、好人政治、坏人误事、忠孝仁义的叙事逻辑,想不刁都难。P.S顺便吐槽下,这本书和《中国好人》有十几篇重复文章

誅心之言

如果是字字出自作者,那不管寫得好壞,都要鼓勵哦;中國禮義廉恥兩千多年,逸事不少,壞事干盡;人吃人幾千年了,到今天,還是。在中國近兩千你歷史中尋求註定沒出路。戰國也是中國戰亂之起,恩典消逝;老子求到了,孔子迷失了;退而求人事。終是徒然。現在是恩典的時代,我等到了。

逃不出来的旧山河

名为旧山河,说的又岂止是部旧史评谈。未曾想千年的华夷思辩至今都没有搞清楚。旧的那个又仅仅是山河啊?!旧的明明就是人心啊,就是狗改不了吃屎的脾气秉性啊。世人于朝党、国家、天下的愚忠自古未改,也一直都没搞清楚过。世世代代的悲天悯人、拜来拜去,到底还是没搞清楚拜的是谁、悲的是什么。

有功力,有勇气:刀尔登《旧山河》

 网上看到一些对刀尔登的夸赞,于是买了《旧山河》回来读,然后知道,这些夸赞来得还是太不猛烈了!  《旧山河》的笔调很像王小波,但王小波说过,他是墨子的信徒,他的文章偏重于对澄明理性的追寻,批评的目标主要是革命的新传统,对儒释道的旧传统较少关涉。刀尔登不同,他为说明理性的价值,拿来作靶子的,主要是旧传统中深藏不露今人犹且日用常行而不知的渣滓部分,其中的材料,主要来自文史古书。  李可染先生讲绘画中学传统,要“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此语也可移之于读古书、读西书,可惜近代以来,有此“功力”的人少,有次“勇气”的就更罕见。以我朝太祖来说,也算熟读二十四史,可惜用功全在权谋上,也对马列西学有热情,可惜只歇脚在一本《联共布党史》上。刀尔登曰:“皇帝的读书,往往和你我不同,切不要一见皇帝爱书,就引为同调,那是危险的事。”(《寓禁于征》)不同在哪呢,说到底,就是价值观,并且,“价值观越到核心,越不被事实撼动,这一点千古不易”(《一网不捞鱼》)。  人的价值观,千百年来不在“人”字上,值得欣慰的是,以人为本,最近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希望这是发现“人”的第一步。自古多少王朝,都落得走投无路,原因恰在于此,所以刀尔登这样说,“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此其所以翻遍坟典,拍破脑袋,也想不出出路者也”(《凡忠必愚》)。  当然,更有很多明白人、人上人,本就懒得翻坟典、拍脑袋,民众的出路,正是他们的末路,所以,分道扬镳,也就在所难免。      (刀尔登:《旧山河》,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糊涂的传统账

说上司坏话或者径直不理上司,当然容易出问题,但是拍马屁说奉承话也须相当小心,一不留神也是要挨板子掉脑袋的。明皇帝嘉靖去湖北探父陵,过河南时,于此间为官的胡瓒宗写了首颂诗迎驾,若干年后被告发,差点丢了吃饭的家伙。诗文最后一句,曰:湘竹英皇泪不磨。用的是舜帝南巡的典故,以嘉靖比舜,当然超级谄媚,拔高了最高当局的形象,但是恰恰是舜是此巡不归,死在了苍梧之野。这不是明摆着诅咒圣上不是,妈妈的,此还了得,挨了四十大板。这还算轻的。胡瓒宗还算是有些文化的尚且如此,所以写歌功颂德的文章也是一般蠢材须要掂量的。(刀尔登《知所炯戒》)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冲突激烈,不是胡人割汉人的头,就是汉人灭人家的种,打打杀杀的。胡人杀汉人的方式很残暴,,但是汉人政权也同样以民族义愤为口实,号召汉人向胡人头上开刀,实则是统治者为了自己能发家致贵,使用民力,争夺帝位。如冉闵。“事实上,统治者不但喜欢降低人民的智力,也喜欢降低人民的道德水准,尽管他们常标榜以德治天下。没有原则的人群最容易驱使为恶,用利益,用危险,用激情,用随便什么东西。”“许多理由,只因为涉及更大的范围,就好像具有了人伦上的更高地位,人们一直轻易地接受这些东西,也一直被训练着如此。他们成群结队地干这干那,自已为转移了责任,但这种虚假的安慰,早晚要剥掉。那个时候,一直鼓动、吹捧你的人,不见了踪影,而最后的审判是逐个的——如果你不信这一套,还可换个说法,每一个人都得独自死去。(刀尔登《胡化》)鲁迅说中国社会有“水浒气”。刀尔登做出两种解释,一为爱幻想,阿Q就是最好的例子;二是随时可以为贼,万人同观法场,痛恨匪首之余,也兼有二分嫉妒。民国年间,豫皖数省,“宋江”多如牛毛。有的农民,忙时下田,闲时上山,反正闲着也无聊,抢不到大的,夺他个布鞋毡帽也好。以暴力为尚的习气,官民共享。倒是作者文末不忘调侃道:“写巨盗或妙贼的好莱坞电影,一向好看,可见人往往而有贼心。女性找丈夫,不妨先问问是否爱看《水浒传》,若是酷爱,婚后一定要严加看管。”因为书中的潘金莲、阎婆惜等最终都是给好汉“咔擦”掉了的。还好买了水浒还没看,经此一说,为保不成老光棍儿,还是先不看为妙。(刀尔登《卿本贼人》)

对历史兴趣的消退

小时候很喜欢历史,上学时历史也是学得最好的科目,高考分数最高。但是不知为什么骨子里是不是太正统,对于一些戏说或者调侃方式的表达方式很难接受或者说不感兴趣,像明朝那些事就没有看过。本书的作者虽然不是戏说也非调侃,但是也难引起兴趣,看样子我对历史的兴趣也随历史消磨殆尽了。

借一只眼睛

我想了想,于是把推荐改为力荐。早上穿过早市,卖物者大都在50上,甚至60,购物者以70上为多。补牙10块,衬衣T恤5块,反向生长,缩得小小的先生推着老自行车,身体尚健朗的太太们亦推着车子四处张望,以及颤颤巍巍或推着轮椅或颤颤巍巍被别人推着的老人。匆匆走过。书里说,汪士铎对女子,爱莫能助的弱者……竟祝其死。我怕自己在某些瞬间脑子里也闪过。冷知识与反省俯仰皆是。跟着纵看古今,却时时忙着自省。

我乃井底之龟

我是理工科出身,爱好人文史哲。其实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文科的科班出身虽然也不能带给一个读书人什么有利的条件,但是无论是怎么顽皮的文科生,他的中国古代史,都有一条轴线。根据这个轴线,他可以第一时间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连贯起来。即使是再烂的文科生,历史朝代也可以清清楚楚的排名先后顺序,著名人物也起码知道个三五十个。这是童子功,后期难补。所以是不是水货,哲学和文学都可以掩饰一下,但历史,绝对装不了。比如冯唐,在我眼中就是一个仿佛很热爱历史的水货,你看他写的历史,就有一种早上刚吃完的早饭,中午拉出来给你看的感觉,扒拉扒拉就那么点东西。刚看新奇有趣,再看就知道吃的是包子了。我很怕我读史读成冯唐那样而自我感觉良好。所以我从来都不敢写关于历史的东西。学历史的人,不能懒惰,脑子要好。从小启蒙就得跟上,上学的时候语文也不能差,文言文得会吧,要不看不懂古人说的都是些神马。得有耐心吧,春秋战国左传史记得看吧,看完累的吐血,便有人告诉你,加把劲,刚到汉朝,后面还有两千来年等待着你呢。性格得好吧,不能被古代人活活气死吧?总之,想要学好历史,咱不说陈寅恪那样的人物,即便是做一个合格的历史老师,你怎么着也得有上千万字的阅读量吧。我家一套史记,初中毕业,我妈给我买的,一千来块,那时候我家一个月的生活费,我煞有介事的读了半天,就放弃了,全是生僻字,神马和神马生了神马,神马干了神马。我一边读一遍抽自己。五帝本纪看完,就再也没碰过。我妈倒是常常做客户回访,我给你买的史记,看了吗?我答,看了看了。我妈问,好看吗?我回答,好看好看。我妈疑惑的看看我。不再理我了。我感觉她是破案了。因为我那时候在家话很多,基本就是个说书的,看完什么都要给我妈讲一遍评书。这次没讲,我妈很奇怪,但是估计是我妈也烦我跟她叨叨,所以也没问。后来慢慢读了一些相关读物,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明朝那些事,还有什么金庸的小说对应朝代的解读贴啊,西游记的惊天历史秘密啊,东一耙西一耙的,支离破碎,看完就拉到,也基本记不住。最近看的书,也都是民国往后的,多是禁了,为了猎奇。直到看完刀尔登的这本《旧山河》,又重新想读历史。因为他这本书中所将的所有人物和所有事情,我一件也不知道。这是一件很恐慌的事情,你快三十岁了,你读任何一本杂文选,里面的东西,知道一半是底线,这个我也知道,看看你怎么说,大概是这样一个心态。之后判断一下他是不是二逼,这样读书是又开心又愉快的事情。我一直保持阅读的习惯,也是基于这样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次我慌张了。除了明朝的东西之外,刀尔登这本书里所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我全都不知道。不时要停下来百度,薄薄一本书,我读了一周多。有的连百度都百度不着。心里实在恼了,就扔到一边,一会儿又贱兮兮的凑过来。想再下一页碰碰运气。刀尔登写春秋的事,写五代的事,写元朝的事,写齐国的事,写几个皇帝,写几个太监,写几个大臣。拿起来就写,不像冯唐,逮到曾国藩就没完了。这篇也用,那篇也用,十分百搭。我一边读一边觉得这人应该是学过的。一边读一边觉得学的绝对是不差的。文字幽默,幽默是刘瑜的那款幽默。不开低俗玩笑,不是段子。因为是写古代史的,说的东西也很犀利,没有什么欲言又止。看完觉得自己是井底之龟,不如井底之蛙。只会伸长脖子,连蹦都不会。一本看完会自卑的书。推荐。


 旧山河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