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
ISBN:9787219060155
作者:张港
页数:291页

作者简介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精选了人们对历史的172个传统误解,多是人们习见习闻的历史问题,特别是那些被历史学家疏漏的问题。涵盖了诗词、成语、语言、文献、地理、姓名、自然等九大部分,没有繁琐、艰深的语言,篇幅短小,深入浅出,考据严谨。为你擦去历史厚重的粉妆,让你在轻松阅读中看到历史的本来面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相关文史知识。在浩瀚的历史海洋里,究竟有多少被粉饰的史事?究竟有多少被隐藏的真相?

书籍目录

史事  负荆请罪的廉颇是个年轻人  蔺相如不曾为相  真看廉颇非英雄  蔡桓公讳疾忌医了吗  “坑杀”就是活埋吗  “指鹿为马”别有用心  泰山五大夫松本是一棵树  漂母是做什么的  秦朝之后,是否有个楚朝  “西楚霸王”等于“西楚伯王”  项羽根本不能过江东  汉高祖写得一手好诗  铜雀台怎能锁二乔  马谡病死狱中  周处不可能从师“二陆”  马叫变驴叫  李白酒量并不大  刘墉非宰相,更非罗锅  清代台湾水师怎么到黑龙江的  为什么称火炮为“神威无敌大将军”  到底是谁烧了圆明园  台湾的日本“神宫”的开始到毁灭  “二七大罢工”发生在2月4日  张学良一块银元的秘密  蒋介石与“中正式”步枪  抗日战争第一枪是在哪里打响的  抗战殉国第一将是谁  马占山“上将”之谜  “七七事变”发生在7月8日  平型关大捷不等于平型关战役  地雷战中的科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申地房子战斗  谢文东向摄影机投降  去台湾前,蒋介石只当了几个月“总统”诗词  “靓女”,古已有之  《诗经》中的“小说”  “鸡鸣”不一定是鸡叫  慷慨激昂的请战书——《无衣》  《山鬼》说背景  “辽东鹤”是辽东人  怎么“风吹草低见牛羊”  “更上一层楼”,诗人在几层  “黄鹤楼”怎么“黄”的  离离原上草,“原”字探源  “临行密密缝”解密  《忆江南》,白居易最忆是什么  春夜力何喜雨  公孙大娘是老大娘吗  新解“只是近黄昏”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拿画家开涮成语  是“有女如芸”  “惟楚有材”的“惟”  “新婚宴尔”本是离婚之作  “学富五车”本指写书  运什么成风  “血气方刚”说的是中年人  不要误解“不以为然”  “沉鱼落雁”的大转弯  邯郸学的什么步  什么是“害群之马”  “踌躇满志”的断句  纸上谈兵,冤了赵括  “抱薪救火”实是“抛薪救火”  “土崩瓦解”不是土崩瓦解  “人自为战”本不是各自作战  夜郎是怎么自大的  想梅止渴  “三顾茅庐”当释“三问茅庐”  “期期艾艾”的故事  两个“难兄难弟”  “蛛丝马迹”之“马”语言  “狗”与“犬”之别  别字弄出的“文曲星”  马的骑与乘  “一不作,二不休”的“作”  “牛鬼蛇神”是几种怪物  诗读“处”处,不可随便  “猫熊”变“熊猫”  天下第一别字——冒  普通话的“普通”  “仲秋”与“中秋”  “仁丹”与“人丹”  “雄关漫道”莫误解  “汨罗江”与“汩罗江”  说“父”  “绿林好汉气“绿营兵”怎么念文献  孔子真像“丧家之狗”  孔子假说  “白起,小竖子耳”是骂人吗  从“三军可夺帅”的“夺”说起  草船借箭:孙权—周瑜—诸葛亮  《三峡》不是郦道元写的  《三峡》写的只是巫峡  听好“丝竹”弦外音  “钩鱼”不可作“钓鱼”  水泊梁山文化人  《水浒》的怪绰号  鲁智深为啥偏吃狗肉  悟空力什么偏姓孙  弼马温是什么官  赵翼的《论诗》对吗  谁偷了《龙沙剑传奇》  《冷泾游草》何处可找  并无冯婉贞其人  “流沙坠简”是什么地理  战国楚汉中在哪里  “胡城县”是何县  “杏花村”何处寻  东北有个东京城  “铺”地名密码  宋代无“汴梁”  最长的长城——金长城  黑龙江省的得名  上海与下海  1928年前没有“井冈山”之名  被蒋介石误读的“黄埔”  正说我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名称由来  “满洲”不是地名  渤海湾在哪里姓名  为什么“姓”是“女”旁  “亚父”当是范增绰号  为什么三国人多是单字名  阿斗的名怎么读  唐僧不是一个人  逗号点出“汉钟离”  陆羽原本无姓名  太监“李莲英”还是“李连英”  《红楼梦》的人名密码  “令狐”的读音  “少帅”并非张学良敬称  有的姓人多,有的姓人少,这是为什么  为何海外华人姓“林”、“陈”的多  “中山”原是日本姓  黄兴之“兴”  同姓为什么不是一家子自然  “赤兔马”与兔子无关  也说汗血马  王濬熔铁锁的可信程度  “墙角数枝梅”的“墙角”  康熙是个大麻子  “金桃皮”为何物  猴票上画的是猴吗  康定云杉  外星人不应叫“人”民族  女真是游牧民族吗  说说“金兀术”  “女真”怎么读  黄龙府不是金国京城  易被误解的黑龙江地名  “嫩江”是条“妹妹江”  成吉思汗为什么没有东征  蒲峪路城的神秘消失  “蒙古包”的“包”  说“鞑靼”  满洲八旗的“正”与“厢”  黑龙江为什么也有柯尔克孜族  藏族碉楼在黑龙江  赫哲人为什么人口这么少  神秘依然的嫩江草原努图克人外国  说梵文  如今印度不信佛  新格陵兰人的神秘消失  巴拿马运河与一枚邮票  不宜使用“韩语”  “葡萄牙”可译为“葡萄干”  日本人有姓不过百余年  欧洲也有“长城”  上甘岭不是山也不是岭  “好莱坞”怎么读  有哪些跨洲国家  今昔英语  波利尼西亚人从哪里来

编辑推荐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张港,男,1951年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现为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曾出版《经典古诗词另类“悦读”》(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03年)、《大师也有错——余秋雨散文知识性疏误点击》(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说名道姓》(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05年),并发

章节摘录

插图:负荆请罪的廉颇是个年轻人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然而,考之历史,这个时候的廉颇应该是一个青年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攻取齐国阳晋,被赵王拜为上卿。这是廉颇事迹的最早记载。赵王与秦王渑池会是在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负荆请罪的事发生在这之后不久。这个时候廉颇的年纪尚不可能知道,但从打败齐国,拜为上卿这事来看,肯定不是十岁八岁的小孩子,应该是有些战斗经历的人。依《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从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到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后,廉颇因与乐乘的矛盾,愤而离开赵国投奔魏国,“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离开赵国后,由于赵奢指挥得当,赵国在对秦战争中一连打了几个胜仗,这个时候赵王是不可能想到起用廉颇的。至赵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40年)时,赵被秦攻下龙、孤、庆都,第二年秦又攻赵上党。“赵王思复得廉颇”,应该是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40年)之后的事。赵悼襄王思用廉颇,派人到魏国看看廉将军还能不能领兵打仗。这时的廉颇尚能够“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可见,这时的廉颇将军并不是很老。若不是有人说坏话,赵王还是愿意让他回国作战的,因为廉颇并不是老得不中用了。如果这个时候廉颇真的是已经年纪很大,已经八九十岁了,赵悼襄王是绝不可能动劝他回国的念头。廉颇的仇人郭开听说赵王欲起用廉颇,“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可见,不但赵王认为廉颇可用,他的仇人也感到廉颇是个威胁。使者说他“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使者虽然想使坏廉颇,但也不直说他老得不行,不便从年纪上做文章,只能从排泄不好人手。这说明即使是在这个时候廉颇依然是有能力的,也并不是很老。廉颇回国未成,但还是有人拿他当人才的,“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日:‘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这时的廉颇真的年纪很大了,楚国是不会“阴使人迎之”,并任他“为楚将”的。

图书封面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仅在网上读了这一节,发现其中的描述不清,误导读者处如下:“秦赵长平之战时,秦国经过变法已经非常强大,其国力远在其他六国之上,赵国虽然偶尔有过局部的胜利,但想要真的战胜秦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败势已经不可逆转。长平之败应该是历史的必然。”我相信赵国战败是历史必然,但我不赞同这理由,赵国经过胡服骑射之后实力是和请过几乎旗鼓相当的,只是在深层次的制度问题上没有变法彻底,这才是导致赵国无法对抗秦国的根本原因。秦国国力压倒山东六国是在秦始皇初期,当时秦强,而六国各自因为制度上的根本腐朽而逐渐衰落。才有秦扫六国。如果坚持廉颇为将,坚持防守上党,以廉颇的能力和白起的睿智,这仗断不会打得那么快。赵国也几乎没可能败得那么惨。“可是廉颇初战就失利了,没办法,不得不坚壁不出,死守在营垒里。”这叫什么话?廉颇本来就是擅长城防的将领,主张也是防守不出,赵王非要他打,赵军又轻敌躁进,败了一仗也无可厚非,却说成不得不坚壁不出,这无疑是对廉颇这个战国著名将领的侮辱。秦赵两边都明白长平之战不在一战一地的得失胜败,只有两边谁先沉不住气,才有战机。“直到赵括战死时,赵军仍旧能够保持有四十万的主力,赵括显然不是纸上谈兵之辈。”废话,廉颇守着上党对峙3年都没少什么人,赵括打了几次就少了二十万兵力能说不是大损失?战国初期战争规模仅在十余万左右,中期增加至二三十万,像长平大战和后来的灭楚之战那样百万兵力上下的大仗还真就这两次。赵括一上来就损失了二十万兵力,不是轻敌躁进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冷兵器时代杀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像现在一炮下去就死好多,每个人都是一刀一刀砍出来的。死二十万在当时算是触目惊心的数字了。能说赵括冤枉?诚然赵括是天赋异禀之辈,的确是聪明,但是从小埋头理论是硬伤,打仗是实践科学,不上战场永远不知道怎么打仗。“秦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不会一点儿依据都没有就把赵括端出来吧?如果赵括一点儿作为也没有,只是看了许多兵书,这反间计能成功吗?”首先战国时期的反间计,成功的那些还真的就是很低级的那些。再一个赵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和赵王离不开的,如果赵王能够明察秋毫能够听从赵奢的意见,也就不会拍赵括去替廉颇了,这从根本上是国君层面的问题,赵括只是被摆到台面上了才会有这么多争议。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只能用来翻翻,个别的还有一定趣味性,但普遍感觉比较牵强...
  •     2009.03.30
  •     很少有买过后悔的书,这本书算一本...
  •     所谓野史,合该如是?
  •       仅在网上读了这一节,发现其中的描述不清,误导读者处如下:
      
      
      “秦赵长平之战时,秦国经过变法已经非常强大,其国力远在其他六国之上,赵国虽然偶尔有过局部的胜利,但想要真的战胜秦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败势已经不可逆转。长平之败应该是历史的必然。”
      我相信赵国战败是历史必然,但我不赞同这理由,赵国经过胡服骑射之后实力是和请过几乎旗鼓相当的,只是在深层次的制度问题上没有变法彻底,这才是导致赵国无法对抗秦国的根本原因。秦国国力压倒山东六国是在秦始皇初期,当时秦强,而六国各自因为制度上的根本腐朽而逐渐衰落。才有秦扫六国。如果坚持廉颇为将,坚持防守上党,以廉颇的能力和白起的睿智,这仗断不会打得那么快。赵国也几乎没可能败得那么惨。
      
      “可是廉颇初战就失利了,没办法,不得不坚壁不出,死守在营垒里。”
      这叫什么话?廉颇本来就是擅长城防的将领,主张也是防守不出,赵王非要他打,赵军又轻敌躁进,败了一仗也无可厚非,却说成不得不坚壁不出,这无疑是对廉颇这个战国著名将领的侮辱。秦赵两边都明白长平之战不在一战一地的得失胜败,只有两边谁先沉不住气,才有战机。
      
      “直到赵括战死时,赵军仍旧能够保持有四十万的主力,赵括显然不是纸上谈兵之辈。”
      废话,廉颇守着上党对峙3年都没少什么人,赵括打了几次就少了二十万兵力能说不是大损失?战国初期战争规模仅在十余万左右,中期增加至二三十万,像长平大战和后来的灭楚之战那样百万兵力上下的大仗还真就这两次。赵括一上来就损失了二十万兵力,不是轻敌躁进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冷兵器时代杀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像现在一炮下去就死好多,每个人都是一刀一刀砍出来的。死二十万在当时算是触目惊心的数字了。能说赵括冤枉?诚然赵括是天赋异禀之辈,的确是聪明,但是从小埋头理论是硬伤,打仗是实践科学,不上战场永远不知道怎么打仗。
      
      “秦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不会一点儿依据都没有就把赵括端出来吧?如果赵括一点儿作为也没有,只是看了许多兵书,这反间计能成功吗?”
      首先战国时期的反间计,成功的那些还真的就是很低级的那些。再一个赵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和赵王离不开的,如果赵王能够明察秋毫能够听从赵奢的意见,也就不会拍赵括去替廉颇了,这从根本上是国君层面的问题,赵括只是被摆到台面上了才会有这么多争议。
      
  •     有点没事找事写的感觉。
  •     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
  •     绝对是扫盲用的好书.
  •     大量引经据典的考证,小部分有趣长知识,绝大多数较枯燥,对于不是专门研究的人来说意义不大。
  •     说这本书有点差,就已经是相当委婉的了。本书,要么全靠推理想象,没有过硬的资料文献依据,要么就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其中的逻辑推理相当不严密,很牵强。本来以为是一本不错的书,可惜......
  •     真不咋地。。
  •     名不副实,东拼西凑
  •     有点牵强,不咋的。
  •     内容大多知道,但价格也不贵,随便翻翻
  •     很差,为写而写,很多见解不对
  •     浅显易懂,挺不错的。看了两遍了,虽然说有些文章更像是作者一家之言,但更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书
  •     如厕读物
  •     甘蔗书,嚼了就可以吐掉。
  •     本想给2星,赵括多颗星,陋室铭再来颗星
  •     大嘴教授郎咸平有句话很受用:博士是什么?就是把自己弄成偏执狂的人。用这句话来形容本书作者实在是太贴切鸟。张老湿对史实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十分令我等同学们钦佩,但必须指出的是老湿孔乙己式的迂腐也直教人可笑可叹。比如,关于杏花村的具体地址之争,老湿文末叹道:“有什么好争的呢?”老湿您是原始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来滴啊?再比如,说山东名称的来历不是因为在崤山之东,而是元代有设行政区山东路的缘故,嚓,那么元代为啥叫山东路捏?当然全书也不是一点亮点都没,但是阅尽之后,我分明只看见了一位摇头晃脑驼背蹒跚的老学究跃然纸上。不推荐。
  •     不错
  •     模糊之处太多,所谓精选名不符实。竖子一词的理解大概也只有阁下一家作"小官"来解吧,单单是片面的的援引<周礼>而为自己服务,殊不知史记的多个本纪,以及左传、战国策、庄子、荀子多部典籍里作此解皆不通。笔者缺乏严谨
  •     作者,你想太多
  •     大嘴教授郎咸平有句话很受用:博士是什么?就是把自己弄成偏执狂的人。用这句话来形容本书作者实在是太贴切鸟。张老湿对史实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十分令我等同学们钦佩,但必须指出的是老湿孔乙己式的迂腐也直教人可笑可叹。比如,关于杏花村的具体地址之争,老湿文末叹道: “ 有什么好争的呢? ” ——利益之争啊,老湿您是原始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来滴啊?再比如,说山东名称的来历不是因为在崤山之东,而是元代有设行政区山东路的缘故,嚓,那么元代为啥叫山东路捏?当然全书也不是一点亮点都没,但是阅尽之后,我分明只看见了一位摇头晃脑驼背蹒跚的老学究跃然纸上。不推荐。
  •     如果不是想收藏,我是不会买这本书的,因为这172个真相已经在网上看过了.172个有点少,还是觉得内容不够丰富,看一看就没了
  •     一家之言,都是些小的史事,何必较真。
  •     夕口
  •     呃,自己取舍。
  •     用来补充知识…………
  •     全书随处可见瞎猜乱扯,牵强附会,第一次读到这么恶心的书籍......
  •     无须多言
  •     所购此书1至6页没有 封面之后是第七页 最后一页有手写“2009年1月27日购于广州图书馆”字样
  •     仅供参考,有些观点无法认同,不过算是又温习了遍历史了。
  •     就这水平也能出书,明明是作者自己在误读历史。论述长平之战那段简直是在胡扯,果断弃读。
  •     满纸荒唐言
  •     考据真的不敢说是严谨啊。。。消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