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地方史志 > 琉璃厂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200061185
作者:马建农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琉璃厂曾是文人学士安身立命之所。提起琉璃厂,那形态各异的店招幌子、文化气息凝重的老店匾额会闪现在脑海;漫步琉璃厂,环顾墁地的方砖和清雅俊逸、鳞次栉比的店肆,你会顿觉韵味无穷;流连于琳琅满目的古代典籍、金石篆刻、文房四宝、古董珍玩之中,你会陶醉于东方文化的魅力。 
琉璃厂街是以经营古旧书、古玩和文房四宝著称的文化商业街。位于宣武区和平门以南,以南新华街为界,分为琉璃厂东、西街,全长500米。琉璃厂街因在元、明时期设窑烧制琉璃瓦而得名,已有700多年历史。明代出现第一家书店,在康熙年间成为京城书市和古玩中的中心,其间经历过朝代的兴替,经历过繁荣与冷落,但始终保持了本身的经营特色,绵延了300余年。街中的翰墨书香和珍奇古玩,与周边的会馆、戏楼、庙会活动等相得益彰。本书图文并茂,为你介绍了琉璃厂的历史演变、周边景物、民俗文化和规划建设等内容。

书籍目录

前言
一、琉璃厂的岁月变迁
(一)辽金城外的海王村
1.辽南京外的海王村
2.延寿寺的兴旺与宋徽宗的“坐井观天”
(二)元明期阃的琉璃厂窑
1.琉璃厂窑的兴起及发展
2.北京外罗城的兴建与琉璃厂的变迁
(三)宣南文化的兴起与琉璃厂文化街的形成
1.清代初年的满汉分城而居与宣南文化的兴起
2.琉璃厂书肆的集中发展与文化街的初步形成
3.琉璃厂文化街的兴衰起伏及发展特征
二.琉璃厂的书肆
(一)清以前北京书肆业的变迁与发展
(二)琉璃厂书肆的集中发展与书肆诸店
(三)琉璃厂书肆的行业文化功能及其行业作用
(四)琉璃厂书肆的经营特点及其经营传统
三、琉璃厂的古玩行
(一)古玩行的经营与琉璃厂的繁荣
(二)古玩名店与古玩的经营
(三)琉璃厂古玩行的经营传统及影响
四、琉璃厂南纸店与字画经营
(一)南纸店的演变与字画经营
(二)琉璃厂字画名店
五、琉璃厂的文化连带经营
(一)琉璃厂的刻书坊
(二)琉璃广碑帖铺
(三)琉璃厂的杂项经营
六、历代文人名士与琉璃厂
七、专家式文化商人
八、弥漫着书香的“文化传播中心”
九、凝结历史文明册页的保护地
十、新春厂甸
结语·琉璃厂文化街留给我们的思考
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在琉璃厂地区的历史变迁中,有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成为它的转折点。元代在此出现琉璃窑是一个重要的点,明设琉璃厂衙是一个重点,嘉靖年修筑北京城的外罗城则是又一次影响重大的事件。    明代灭亡元朝以后?蒙古统治者退守漠北。但其依旧时常南进,骚扰明朝统治的地区,甚至直接逼近北京城,对明王朝构成一定的威胁。实际上,在明代前期,北京城一直处于蒙古骑兵的威胁之下。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军大举南下,明英宗率军亲征,结果在八月土木堡之战中兵败被俘。十月,瓦剌军裹挟明英宗攻到北京城下,于谦等率军在德胜门、西直门和彰仪门连续打败也先的瓦剌军,终于保住北京城没有陷落,这就是北京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景泰年间以后,蒙古骑兵还时常南进攻击。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八月,俺笞汗率蒙古兵逼近北京,打到东直门外,这就是明史上的“庚戌之变”。蒙古骑兵的不断侵扰,让明代统治者头疼不已,特别是动辄就危及北京城的安全,更使得明代的皇帝为此坐卧不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世宗采纳大臣们的建议,开始修筑北京外城,以期加强北京的城防能力。原计划外城城墙周长一百二十多里,将原北京城包围起来变成内城。但明代历经前几朝的反复和磨难,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已经难以为继,仅仅修筑了南城城墙就无力支撑下去。不得已将已修筑的南城城墙两端与原来的北京城的城墙相连接,并新增加了七座城门,即:南面的永定门、左安门和右安门,东侧的广渠门、东北隅的东便门,西侧的广宁门(清道光年为避道光皇帝名讳而改为广安门)、西北隅的西便门。北京城南的外城扩建到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竣工,从此北京城南郊的大片区域被包含在外城城区之内,北京城也由原来的正方形变成后来的“凸”字形。老百姓后来习惯将嘉靖年修筑的外城称作“外罗城”。    北京外罗城的修建,使得琉璃厂地区由原来北京城的郊外变成城内。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称原北京城为内城,称外罗城为外城。由于北京的外城是后补修的,没有原北京城那样严格的规划,因此其街巷不像内城那样在严谨的规划下南北有井有条的街巷格局。特别是琉璃厂附近保留下很多像铁拐李斜街、王广福斜街以及上斜街和下斜街等那样的斜街,更多地保持了原来民间自然形成的街巷道路格局。北京南城的斜街最早起源于元代初年。金被灭亡以后,原来的金中都宫殿完全被毁,但金中都城内的民居还仍旧保留了一部分。元代在金中都的东北重新修建了元大都城,其城南的各个城门在今天的长安街一线。金中都留存的居民去元大都城,往往是从金中都原来东面的宣曜门、阳春门出来,向东北方向行走,进元大都南面的丽正门。此外,这里的居民点和街道在没有系统规划的前提下,人们都是比较自由地选择路近的行走方向。久而久之,在北南城一带形成了许多斜街。P16-18

图书封面


 琉璃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琉璃厂》是北京地方志.风物图书志丛书系列中的一册,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对琉璃厂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的研究并不完整,对其历史风貌,特别是对其在北京文化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和重大贡献明显不足,更没有将这个文化街区的发展放在北京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针对以上研究不足之处,作者马建农 特著此书。作者将大篇幅放在了前五章,即:琉璃厂的岁月变迁、琉璃厂的书肆、琉璃厂的古玩行、琉璃厂南纸店与字画经营,后五章的重点则放在了琉璃厂的“人”身上以及其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在本书中,作者较前人更加注重从北京历史的整体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大视角来研究北京琉璃厂,一方面记述琉璃厂文化街的演变过程,另一方面也总结了这个文化街各个文化经营行业的行业传统和经营特点,关注其各个行当在经营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以及对北京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让读者能够更为完整的了解琉璃厂文化街的历史渊源和深远魅力。每当人们考证一个地域历史的时候,总是要溯本求源,追溯这一地域的历史沿革。据目前文字记载,琉璃厂地区最早可追溯到辽代,这里曾经是辽南京城东的燕下乡海王村。据《契丹国志》记载,当时的南京城内人口达三十万之众,“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膏腴蔬蓏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雉、兔,不问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艺,秀者学读书,次则习骑射,耐劳苦。” 辽南京作为陪都,其城市功能开始发生重大转折,从昔日中原地区政权防范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重镇,变为契丹人吸取中原文化的重要基地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城市,北方少数民族吸收中原先进文化的窗口。除此之外,在琉璃厂地区的历史变迁中,有几个重要的时间成为它的转折点。元代在此出现琉璃窑是一个重要的点,明设琉璃厂衙是一个重点,嘉靖年修筑北京城的外罗城则是又一次影响重大的事件。正是历朝历代的变迁与发展奠定了琉璃厂文化街区的现在。从清乾隆年间,书肆业逐渐集中在琉璃厂发展,书肆业便成为了这条文化街上的主体行业,发挥着重要的行业功能和对北京文化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北京地区的书肆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是从辽代开始,此后历朝君主均重视文化学习。清顺治、康熙年间,书肆业中心并不在琉璃厂而是在慈寿寺,在清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之后,慈寿寺的书肆渐渐衰落,代之发展的则是琉璃厂的书肆和古玩店。在本章中,作者考证了大部分琉璃厂的书肆。现在北京较出名的几个淘古玩的地方中琉璃厂和潘家园可算最出名。“古玩”是人们对历朝各代文化遗存物的一类民众的通俗的提法,与之较相近的称呼还有“古董”、“骨董”、“文物”等词。这几个词语的含义基本一致,只是“文物”可能涵盖过大,相比之下,“骨董”和琉璃厂古玩行所经营的范围较相近。而琉璃厂经营行当的取名还有一个故事,清以前人们对历代文化遗留物一般的称呼为“骨董”和“古董”,清之后“古玩”这个称呼又被广泛接受,而在20世纪50年代的特殊政治背景下,有人以《书经》“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之说为理由,建议将“古玩”改为“文物”,因此,琉璃厂的“古玩”店又换招牌。由此事可知琉璃厂地区的变化也映射着整个北京大背景的变化。南纸店,是琉璃厂文化街经营字画的“鼻祖”,也是琉璃厂另一主要的经营行业,南纸店最早是经营纸张、文具的店铺,因其经营的纸张一般是安徽、浙江等南方出产的宣纸、竹纸等,与其他的经营高丽纸的店铺相对而言,故称为南纸店。随着琉璃厂的发展,大多南纸店在经营纸张、文具的基础上也开始经营字画等业务。本章中,作者也考证了许多书斋及其历史。琉璃厂街,之所以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京城文化之街,就在于琉璃厂为了满足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和诸多市民的文化需求,自发地在这条街上形成了类别丰富、门类齐全的连带性经营的文化服务行业。正如上文所言,琉璃厂以书肆业、古玩业、南纸业三大行业为主体,同时也聚集了销售碑帖的法帖铺,刊刻书籍的刻书坊,经营首饰质保的首饰铺,刻印图章的刻字铺,装裱字画的裱画店,定制礼盒或收藏古董、字画的锦盒店,制作和销售各类毛笔的湖笔店,出售乐器的竹琴行等店铺,还有为他人代写代刻碑文的,销售墨汁墨盒的、修复仿制文物的、装订修补旧书的、卖眼镜的、照相的、卖蜜饯的,其门类之多、包含之广,令人叹服。各色门店摊铺和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共同构成了这条文化街。读罢此书,笔者顿生感慨与自豪感,先在心中将北京琉璃厂和西安书院门作比较,其文化主体的重点不同让笔者认为并不太好比较。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文化保护的进展是否可以跟进这有着800年文化沧桑的琉璃厂文化街。800年的岁月沧桑,琉璃厂历经了从兴盛到衰败、从惨遭破坏到重获新生的曲折命运,尤其是在经历了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100年后,仍然保持住文化内核,成为“京味文化”的标志性历史街区。然而作者在书中并未多涉及近代琉璃厂地区的发展,笔者推断和政治背景有关。抗日战争期间琉璃厂陷入衰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琉璃厂的扶持使它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外国领导人和学者慕名纷至沓来,其中包括前东德总理格罗提渥、英国驻华代办处参赞约翰•艾惕思、英国著名的汉学家李约瑟等知名人士,琉璃厂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随后爆发的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席卷了整条大街,琉璃厂受到很大的冲击,文革后,琉璃厂的破坏很厉害,因为这些东西都被称作‘四旧’,所以有些尽管是国营的文物商店和中国书店也被关了不少门面,西琉璃厂原来有很多旧书店和南纸店,完全被破坏了,被改成了零售商店卖白菜,以至于后来被拆除,当时整条街冷冷清清。文革后的1980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提议对琉璃厂进行修复。琉璃厂得以在四年之内被修葺翻新,对外营业。如果这次修复,琉璃厂的破坏程度不可估量,但翻修过的琉璃厂难以回归到以前的那种朴素和文雅。同样经历过这些沧桑的老人们评价:修复措施是完全必要的,应该说投资不少,修复了很多字号,但是修的是富丽堂皇,不是琉璃厂的原来朴素的、民族化的风貌,多了点脂粉气,少了一点文化氛围,尽管了恢复了一些名号,但是特色没有了,现在的字号纸笔墨砚、古玩什么都卖,像是文化用品的杂货店。”自1984年开始营业以来,琉璃厂焕然一新,但被很多建筑专家诟病为假古董。很长的时间里文人们也为它过于富丽堂皇苦恼过,但欣喜的是,它所经营的内容即它的文化脉络被沿袭下来,并未有大的改变。但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现代教育和新成长起来的青年受传统文化影响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属于传统文化范围的琉璃厂不可避免地被冷落了。如今去琉璃厂的除了游客,就是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痴迷者,而琉璃厂那种熙熙攘攘的情景再难重现。为了提高琉璃厂的知名度,利用它已有的资源发展文化产业,2008年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建立琉璃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以文物保护为前提,在保护中进行开发,大力发展艺术传媒、文化旅游、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等产业,并计划把琉璃厂文化街与北京市最古老的、人流旺盛的大栅栏商业街打通,以积聚更多人气。随着时代的发展,琉璃厂不能固步自封,应借着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利好势头,走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产业开发应当遵循琉璃厂的传统。  800年历史的琉璃厂,从最初的烧琉璃作坊,到如今作为首都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主要阵地之一,琉璃厂的角色跟着时代在不断调整,尽管有过坎坷,但文化内核仍在,笔者认为在政府的支持与我们自己对琉璃厂文化街的重视下,琉璃厂的内在仍会保存下去。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这是我的坊间童话
  •     书肆部分稍微浏览了一下,重点在看后头的古玩和文房四宝等。发现了很多熟悉的牌子=3=。如果能多写些有意思的坊间传说就好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