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遊草 廣志繹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地方史志 > 五岳遊草 廣志繹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06-7
ISBN:9787101045468
作者:[明] 王士性
页数:379页

作者简介

五岳游草.广志绎,ISBN:9787101045468,作者:(明)王士性 著,周振鹤 点校

书籍目录

前言
五岳游草
重刻五岳游草序(冯苏)
重刻五岳游草序(潘耒)
自序
序(林云铭)
卷一
岳游上
嵩游记
岱游记
华游记
衡游记
恒游记
卷二
大河南北诸游上
西征历
游西山记
谒阙里记
游梁记
游茶城白云洞记
卷三
吴游上
吴游记行
留都述游
游武林湖山六记
卷四
越游上
越游注
入天台山志
游雁宕记
台中山水可游者记
卷五
……
广志绎
附录

编辑推荐

《元明史料笔记:五岳游草•广志绎》由中华书局出版。

内容概要

王士性
字恒叔,号元白道人,浙江臨海人。生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卒于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性喜游历,为诸生时已游杭州及越中佳山水。万历五年(一五七七)登進士,此后相继在河南、北京、四川、广西、云南、山东、南京等地做官,除福建以外,他的足迹遍及当时的两京十二省,写下了许多精彩的游记与纪游诗,续集为五岳游草。晚年又地所游历和考察的对象加以理论思维,相继写出了广游志和广志译两部傑出的地理学著作。上述三书所体现出来的地理学思想和成就以及所保存下来的宝贵的地理资料,足使他躋身于我国历史上的大地理学家之列而毫无愧色,遗憾的是他被冷落了将近四百年,尤其在清代中葉以后几不为人所知。《五岳游草·广志绎:元明史料笔记》的编辑目的就在于引起大家的注意,不但注意于王士性一个人,而且注意于明后期的地理学家群体,乃至于我国历史上的所有的地理学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所以他接着说:「余志否否,足板所到,奚囊所余,星野山川之较,昆虫草木之微,皇窟国策、里语方言之赜,意得则书,懒则止。榻前杖底,每每追维故实,索笔而随之。非无类,非无非类;无深言,无非深言。」所谓「意得则书一的意,就是在理论思维后的发现与发明。写下来的自然就是「深言」大义了。 王士性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缜密独到的思想,给明末清初的学者以巨大的影响。清初,杨体元将广志「遍质之博雅君子,如曹秋岳夫子、沈大匡先生、沈次柔、顾宁人、项东井诸同学,咸谓是书该甽核,简而畅,奇而有本,逸而不诬气就中以顾阵队《即顾炎武》所受影响最巨。顾氏是清初朴学大家,研究者弃矣,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吨的地理学思想实渊自王士性。 顾炎武的三大著作,无例外的都打上王士性影响的印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是顾氏在一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国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册之类」之后,才编着成的第一等作品。后者为,舆地之记气前者为「利病之书」。所谓「利病气就是王士性对于各地地理背景优劣分析的发展,是经世实用思想在地理方面的实践。也就是说,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一有关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全祖望语)。不但如此,在该书第一卷舆地山川总论中,顾氏更是全文照绿了王士性五岳游草裹一地脉、形胜、风土三节文宇,足见顾炎武对王氏地理觐的佩眼。

图书封面


 五岳遊草 廣志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济河在汶上北,云即大清河。《禹贡》:“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郦道元谓:“济水,当王莽之世,川渎枯竭,伏地而行。”蔡九峰谓:“今历下凡发地皆是流水,世谓济水经流其下,故今以趵突当之。然趵突又引入小清河,则大清河乃济之故道,非济之本流。”世间水惟济最幻,即其发源处,盘涡转毂能出入诸物,若有机者然。昔人以糠试之,云自趵突出。大明湖下有源泉,又为诸泉所汇,当城中地三之一,古称遥望华不注如在水中。夏时,芰荷满湖,苇荻成港,泛舟其中,景之绝胜者,惜沿湖无楼台亭榭以助憩息。城中泉最多,如金线泉、南北两珍珠泉、舜泉、杜康泉、趵突泉。总之,趵突佳,入城与诸泉俱汇大湖,出北门,达小清河。山左士大夫恭俭而少干谒,茅茨土阶,晏如也,即公卿家,或门或堂,必有草房数楹。斯其为邹、鲁之风。古称封禅者七十二君,今遗迹皆不存,亭亭云云等,存其名而已。泰岱之上,惟日观侧有秦封禅台。碑石则秦无字碑最古,当万化不化,大且重,故此石非泰山物、非驱山之铎良不能至此。泰山香税乃士女所舍物,藩司于税赋外资为额费。夫既已入之官,则戴甲马、呼圣号、不远千里、十步五步一拜而来者,不知其为何也?不惟官益此数十万,众当春夏间,往来如蚁,饮食香楮,贾人旅肆,咸藉以为生。视嵩山、芦岳、雁荡、武夷士大夫车骑馆谷专为邑中之累者,其损益何啻星渊。大清河,济水之故道,经流长青、齐河、历城、济阳、齐东、武定、青城、滨州、蒲台、利津入海。小清河一名滦水,即济之南,源发趵突,东北经章邱、邹平、新城、高苑、博兴、乐安入海,今亦为盐河,兼资灌溉。而淤塞流溢,久离故道,水利失而水害兴,各郡邑乃自以意为堤而以邻为壑,如新城、博兴、高苑之民,日寻干戈以竞通塞,非朝夕故矣。故为山东者,必当兴复河流,讲求故道。使竹口不辟则西民之水害不除,清河不修则东民之水利不举,恐田野荒芜,终无殷富之日。孔子庙前之桧,围不四五尺,高与檐齐。而《志》称围一丈三尺,高五丈者,《志》所称旧桧也。此非手植,乃手植之余,盖手植者,金时毁于火,此其根株复萌蘖者。《志》称晋永嘉三年枯,隋义宁元年复荣,唐乾封二年枯,宋康定元年复荣,则所指手植者,元至正三年复荣,则所指今桧也。今肤理犹然生意,第不知荣于何日耳。洙、泗,洙水自尼山来,入沂水同流,今之洙水桥亦非其旧也。泗水出陪尾山下,四源共会,故称泗,其源清澈可掬,出地激驶,滚滚有声。至曲阜,南洙北泗中为孔林,下济宁,入徐州,会汴达淮,今会通河夺之。雷泽,夏溢秋涸,泗时水入地,声如雷者经日,故云雷泽。汶水会七十二泉而成,至南旺分流南北济运,南流短而北流长。周公之后有东野氏,有司复其庸调。世疑孔子万世有土而周公微不振,然孟子出孟孙氏,自是周公子孙。山东东、兖二郡水患不尽由本地,本地水乃汶、泗也,流漕河南北则已,惟中州黑洋山水经澶渊坡而东奔曹、濮之间,以一堤限之,堤西人常窃决堤,兼以黑龙潭诸水氵平澎湃汪洋,其初咸自范县竹口出五空桥而入漕河,迩来桥口淤塞,河臣不许浚之出,恐伤漕水,遂缩回浸诸邑,而濮尤甚。癸巳余参藩行荒,至其地,为民讲求,止开州永固铺一路可开之以达漳河,而开民不肯让道,筑舍无成,乃奏记舒司空,谓河臣止论国计,不恤民生,司空甚衔余,竟格之。然东不开五空桥,西不开永固铺,濮上左右,岁为沮洳之场矣。鱼台之在兖西犹釜底然。黄河身渐高,单、沛堤日益以高,而鱼台水不出,淹处至经四五年。舒司空欲开中心沟泄之以达宿迁,泄之良是也,第沟首接吕孟湖,而湖高又不能泄鱼台之水,新沟下又多礓砂,浚不深,仅仅一线泄漕河、汶、泗之溢者濡缕尔。故费五万金而卒无益于事,不出张宪副朝瑞之所料也。东、兖之间,郡邑大小等,如滕,非昔五十里之滕也,西北可五十里,南则几百数十里而遥,东亦不下百里,而冈阜绵连,盗贼渊薮,故治之难,而滕、峄间再置一邑为善。若清平之侧又有博平,朝城之畔又有观城,则赘也。博平四隅乡村,每方不出二十余里,若观城东、西、北皆不过数里,止东南去十里余而已,此犹不及一大郡之城,何以为邑?邹峄山秦始皇所登以立石颂功德处,一山皆无根之石,如溪涧中石卵堆叠而成,不其奇峭,而颇怪险。《禹贡》“峄阳孤桐”,乃特生之桐,非以一树为孤也,桐生特生者,谓受风声而,故堪琴瑟。今则枯桐寺前果只留一桐,足称孤矣,虽非禹时之旧,似亦不下千年物。万历戊、己间特荣一枝,次年旋坏。余癸巳冬适行荒至,问之,已仆地,寺僧将曳入而斧爨之,余急令扶植原所,累大石为坛,上为一亭覆之,各栖桐谢,??存禹迹,稍迟时刻则毁矣。固知神物成毁,良不偶然。东平安山左右,乃盗贼渊薮,客舟屡遭劫掠。武德亦多盗之地,以北直、河南三界往来,易于窜匿。然其来也,必有富家窝引之,如近日路纟之败,千里闻名,有司皆折节下之,亦古者大侠郭解之流。青州人易习乱,御倭长枪手皆出其地。盖是太公尊贤尚功,桓公、管仲首霸之地也。其走狗斗鸡,リ蹴六博之俗犹有存者。登州三面负海,止西南接莱阳出海,西北五六十里为沙门岛,与鼍机、牵牛、大竹、小竹五岛相为联。其上生奇草美石,遥望紫翠出没波涛中,足称方丈、蓬壶。春夏间,蛟蜃吐气幻为海市,常在五岛之上现,则皆楼台城郭,亦有人马往来,近看则无,止是霞光,远看乃有,真成市肆,此宇宙最幻境界,秋霜冬雪肃杀时不现,而苏子瞻乃祷于海神,岁晚见之。余以十月大雪,见峨嵋佛光,与苏遇同奇。海舟度辽者,必泊诸岛避风,然泊者不知,而登、辽两岸乃俨然觑形影,真不可以常理断。长山、沙门诸岛在登、莱外,大者延袤十余里,小者二三里,皆有饶沃田以千万计,犹闽、浙之金、堂诸山也。往者皆有禁,后郑中丞因新兵乏饷,疏垦以助之,亦山左一益。此田皆当于农时搭厂以居,隙则毁之以归,若架屋常住,恐窝引海寇,为患浙、闽间矣。而浙拘挛甚,则当事者之见殊也。海运,洪武十三年粮七十万石给辽东。永乐五年,因都北平,部议粮运事宜未决。九年,以济宁州别驾潘叔正言,命宋司空礼发山东丁夫十六万,浚元会通河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里以漕,然犹海陆兼运。十二年,议于淮、徐、德、通搬递为支运,继乃为兑运,又为改兑。其后河塞决不常,先司寇督漕,疏请试海运,其试海运者,非遂以海代漕,云必无漂流也,二三丈之河,风水不无损失,况大海乎?不过欲为国家另寻一路,以为漕河之副,如邱文庄所云者。行之二年,竟格于文网而止。只今朝鲜多事,恐此海道他日为倭夷占用而中国不敢行。今自登州东南大洋至直沽,详其路道,以备摭采:自元真岛始。元真岛者,大嵩、静海二卫之东南洋也。海船至此,转杵凫嘴、如收洋、八套,一程;北过成山头,西北望威海山,前投刘公岛,二百余里,用南风为顺风,一日而到,内可小湾泊十处,当回避十处,二程;自刘公岛西行,远望之罘岛,约二百里,用东风、东北风半日而到,内可小湾泊四处,回避四处,三程;自之罘岛开船,西六十里过龙洞直西,此备倭府外洋也,远望长山岛,西投沙门岛,约一百八十里,用东南风一日而到,内有小湾泊三处,回避六处,四程;自沙门岛开船,西南远望三山岛,约二百余里,用东风半日而到,内可小湾泊二处,回避四处,五程;自三山岛开船,过芙蓉岛直西投大西河口,约四百余里,用东风与东北风一日而到,内可小湾泊二处,回避三处,六程;自大西河开船投大沟河,约一百六十里,用西南风一日而到,内可湾泊三处,回避一处,七程;自大沟河开船投大沽河,约二百余里,望见直沽,俱无回避。此运船与倭船所同,谓大船湾泊避风也。若倭得志朝鲜,用小渔船、唬船偷风破浪而来,则旅顺口一朝夕绝流抵登,溯游三夕而抵天津矣。燃眉之急又可忽乎?胶莱河与海运相表里,若从淮口起运至麻湾而迳度海仓口,则免开洋转登、莱一千五六百里,其间田横岛、青岛、黄岛、元真岛、竹岛、宫家岛、青鸡岛、刘公岛、之罘岛、八角岛、长山岛、沙门岛、三山岛,此皆礁石如戟,白浪滔天,其余小岛尚不可数计,于此得避,岂不为佳?奈胶莱浅涩,开凿之难,盖自元至元阿合马集议而来,佣费不赀,十载而罢。及今徐司空┉、胡给事贾屡举屡废,或谓下有礓砂数十里,斧凿不入,或谓凿时可入,凿后全涨,或又谓开凿原水难,第当事者筑舍道傍。余观唐、宋漕政,皆代经六七更,水陆不常,舟车相禅,若可以此例举,则南北用舟,于中以车辆接之,亦可存其说以备临渴之一策也。余观黑龙江岩石廉利,陟峻寻丈,汉张汤尚欲于此通漕于渭,其与胶莱又奚啻十倍。山东备倭府立于登州。癸巳、甲午间,倭方得志朝鲜,东人设备往往于是。余谓客曰:“此非山东之所谓备倭也。”曰:“祖宗不建府于登乎?”曰:“登州备倭之设,祖宗盖为京师,非为山东也。海上艨艟大舰乘风而来,仅可抵登郡东面而止,过此而入则海套之元,大舰无顺风直达,欲泊而待风,则岸浅多礁石,难系缆。故论京师,则登州乃大门而天津二门也,安得不于登备之。”曰:“然则山东备何地乎?”曰:“以山东筹之,则登乃山东东北一隅,犹人家以有后水门也,尚有前堂在,倭从釜山、对马岛乘东风而来,正对淮口,然淮有督储部府,尚宿重兵,在倭不遽登岸也,其登必从安东、日照,此数百里无兵。然中国之殷瘠夷险,倭必有乡导预知之,而泰山香税,外国所艳闻也,则必驰泰安州。既则济宁商店咸在城外,倭必觊之而走济宁。又进则临清大贾所必觊也,而驰临清。掠劫既饱,然后入省城,此山东大厅堂而倭所必由之道也。不备前门而备后门乎?”曰:“然则当何备之?”曰:“总府立登州既祖法不可改,当从倭汛仪,以关中防秋例处之。登州至安东惟胶州为中,南北救援咸相去五六百里,今遇汛时,当调登州总戎驻胶州,以南援安东、日照、安邱、诸城一带,而北仍不失救援,随侦随发,而调临清参戎于登州坐镇之,如总督出花马池、巡抚出固原例,汛毕,仍归本镇,是于备京师、山东经权两不失也。”曰:“临清不有粮艘巨万当护乎?”曰:“此非倭所欲也。据临清以绝粮道,邱文庄为中原不逞者言。倭隔海,止利在掠金耳。”曰:“何以知倭不入登、莱也?”曰:“登海浅,水行二十里皆淖途,前所云多礁,船不得泊即起岸,而登州地旷人稀,鲜富室,若清野待之,一望萧索,四五日必回舟,而大舟必漂去,又无渔船、客船可用之,故倭不走登州也。”曰:“登遂可无备乎?”曰:“不在今日也。倘倭得朝鲜,则登与旅顺口相对一岸,不用乘风,不须巨舰,只鹿舴艋一夜而渡抵岸,方知此时难防又特甚焉,则非今日之比。故备寇者须知我险,须知彼情,难刻舟以求剑也。”后入与郑中丞言之,设安东备作。
  •     《广志绎》,明人王士性(1547-1598)撰,中华书局2006年7月出版。晚明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风气的变化,部分知识分子得以将实地考察山川地理作为毕生之兴趣,并留下了许多颇具科学和历史价值的地理笔记,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地理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方面贡献最为杰出的当属徐霞客和王士性二人。徐霞客侧重对自然山水的探索,其游记至今仍被广为称道。王士性侧重对社会人文的记述,并且其内容不是来自于口耳相传、道听途说,而是自己亲身实地考察的结果,同样具有重要价值。作者一生宦游大江南北,除《五岳游草》之外,又著《广志绎》五卷。首卷《方與崖略》系全国地理之总述,第二、三、四、五卷分述两都(北直隶、南直隶)、江北四省(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江南诸省(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和西南诸省(四川、广西、云南、贵州)。作者平生未入闽,故无福建省。第六卷《四夷辑》似应述明代边地情状,不过有目无文,故不计。书中另附杂志一卷,即王士性另一著作《广游志》。“古今疆域,始大于汉,最阔于唐,复狭于宋,本朝过于宋而不及于唐”,“若元人兼有沙漠,六朝偏安江左,其广狭又不在此内”。作者从明代地理观出发,对历朝疆域变迁作了如上扼要概述。作者善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待人文地理问题,如叙江南自孙吴以来一千年间的逐步繁荣,自宋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已渐南移,于当时(明代)为全盛。并认为广东以及西南地区将来也不无大发展之可能。作者对长江、黄河、长城等的描述提纲挈领,构建了明代地理的框架,而对天下赋税不均的记载则为后世留下了珍贵史料。作者以唐代西北、明代西南的疆土拓展来证明占星分野之说毫无依据,这是极具科学精神的见解。(蔡舰 2011年4月25日)
  •     假如问你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旅行家是谁?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应该是徐霞客。其实,倘若我没有看到这本《五岳遊草 廣志繹》之前,我想我的答案应该跟大多数人一样.....近来疾病缠身,无事可干,唯有以书为伴,翻箱倒柜之间,寻觅到了这本购于今年四月份的《五岳遊草 廣志繹》本书的作者王士性,字恒叔,号元白道人,浙江临海人。生于嘉庆二十六年(1547年)比徐霞客要早生40年。之所以拿他跟徐霞客比,那是因为他跟徐霞客一样,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旅行家,他在年轻时就已经游遍杭州及浙江山水。后来,他在万历年间中进士后又分别在河南、北京、四川、广西、云南、山东、南京等地为官,足迹遍及当时中国内地除福建之外的两京十二省,而《五岳遊草 廣志繹》这本书就是他一生旅行的游记。说是一本书,其实是三部书的合体,这三部书分别是 《五岳遊草》 《廣志繹》以及《广游志》。《五岳游草》主要是记载了包括五岳,以及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江苏、 浙江、 四川、 湖南、 湖北、 江西、 广东、 广西、云南 贵州.....等地的名山胜景,风土人情....《广志绎》是在游记之外讲述各地的人文地理,民风物产以及有些名胜古迹的沿革变迁,让人在他的游记之中,感受文化底蕴。《广游志》则在概括所见风土民情之外,加以对风俗,人文,经济,古迹...的考据琐谈。作者文笔清秀,字句唯美,让人读来如有身临其境之感。除此之外,其中还从文字之中看出作者的文化修养,见闻之广。以及对待风土人情方面独特的视角。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著作并不如徐霞客的著作流传广泛,虽然是这样,但在我心中,他的文笔以及视角洞察力方面丝毫不逊色与徐霞客,甚至某些方面要有胜出。明清时期的小品文风行一时,而王士性笔风华丽,清雅唯美,也恰恰与小品文的风格达成一致。但后世小品文之中,却很少有人引用他的著作,实在是遗憾之及。这样一个才华横溢,文笔秀丽的人文地理学家和他的作品,为何几百年来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实属不该。所以我要想所有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因为只有看了这本书,才能知道原来所谓的古代旅行大家,不只是只有徐霞客,还有王士性。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点校得比吕景琳的好
  •     广游志和广志译两部傑出的地理学著作
  •     老太爷赐我书评思路吧!
  •     竖排+繁体。
  •     和徐霞客游记属于一类,大家都知道徐霞客游记对这本书了解较少,但是真的很好,主要侧重人文地理方面,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的创新,媲美徐霞客游记。
  •     书是正版书,但前面封皮撕开有三厘米左右长度,很让人心中难受
  •     适合地理爱好者,如我,进行趣味性的阅读,关于江西人的性格,觉得描绘很准确。
  •     书很好,是在另外一本书里看到的!!!
  •     对此十分满意
  •     当做资料
  •     浙江有个王士性! 过了这么几百年,书中许多自然人文已变,镇江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已经不是雄立于江心之中的海门了,当时会稽的道家第十一洞天“阳明洞天”也已经湮没无闻了。但是读到金华双龙洞游者仰卧小舟而入,还是能会心一笑。(双龙洞的景区导游介绍说徐霞客是第一个进入双龙洞内洞的,真是笑话了)历史长河滚滚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要做的,就是像王士性一样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致敬先贤,遗馈后人。 另外,十分羡慕王士性的人生。能够通过职业游遍大江南北,比徐霞客这种自费旅游更多一份轻松自如……
  •     王士性做官途中的游记
  •     明笔记出的少,此书难得
  •     被人忽略的佳作!
  •     从印刷到内容都非常好 中华书局这个系列的书都很不错 推荐 尤其是印刷 大气 !
  •     作者明王士性(浙江临海人)是与徐霞客齐名的地理学家,可惜长期被人忽视。世人只知有徐,不知有王。繁体竖排,平装,260千字,379页,纸质好,字迹清晰,人名地名有划线,32开,2006年7月第1版。实际包括作者三本书:五岳游草广游志和广志绎。
  •     但愿后出转精,看过再说。不过中华版的学术书籍很少让人失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