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的拇指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生物世界 > 熊猫的拇指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9-03
ISBN:9787108012333
作者:(美)古尔德
页数:368页

作者简介

《熊猫的拇指》,古尔德“自然史沉思录”系列又一部精彩之作,包念31篇短小精练的科学小品文,纵论进化理论、二迭纪灭绝、动态持续、异速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科学史及科学各话主义等广泛话题。亿万年的地球巨变,毫微间的存亡一瞬,都因古尔德的生花妙笔跃然纸上。惊叹之余,不妨用一句法国名言安慰自己::
变化的东西越多,就有越多的东西保持不变。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完美与不完美:有关熊猫拇指的三部曲
1.熊猫的拇指
2.无使用意义的历史标记
3.双重麻烦
第二部分 关于达尔文
4.自然选择与人类的脑:达尔文与华莱士
5.达尔文的中间道路
6.未生先死,或一种螨虫的西面颂
7.拉马克的影子
8.相互关心的群体与自私的基因
第三部分 人类的进化
9.从生物学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
10.辟尔唐人回顾
11.我们进化中最伟大的一步
12.在生命中间
第四部分 人类差异的科学和政治学
13.硕大的脑袋,狭小的心灵
14.女人的脑
15.唐氏综合症
16.维多利亚时代面纱下的瑕疵
第五部分 变化的节奏
17.进化变化的幕式性
18.有希望畸形的归来
19.关于贫瘠地的著名争论
20.帘蛤是帘蛤
第六部分 早期生命
21.初始
22.老疯子伦道夫・柯克帕特里克
23.深海虫与始动物
24.我们的祖先是一个海绵细胞吗?
第七部分 它们曾被蔑视和抛弃
25.恐龙愚蠢吗?
26.泄露内情的如愿骨
27.自然中奇特的伴侣
28.为有袋类申辩
第八部分 大小与时间
29.我们的命数已定
30.自然的吸引:细菌、鸟和蜂
31.时间的漫长
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斯蒂芬・古尔德
“古尔德相貌平凡,平凡得近乎有几分猥琐。他身材矮而胖,红润的脸上油光光的,上面点缀着一个蒜头鼻子和一抹卓别林式的胡子。当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正穿着一条皱巴巴的裤子,套着件牛津衫,看起来就象是一位心不在焉的老派教授。但只要他一开口说话,所有那些平凡的假象就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谈话的时候,常给人一种心神不宁的印象,仿佛并未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讲的话上。我有一种强烈的印象,就是单纯的谈话绝对不足以占据他的心神,他头脑中的高水平程序,总是在话题的前面悠闲地散步,从容地四下探测着,尝试着谈话可能出现的主题,搜寻着一系列新的论据、类比和格言。我觉得不论我的思想走到何处,古尔德总会在前面等着我。”
---- 科学美国人的资深撰稿人约翰・霍根

古尔德1941年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得到了博士学位,专业是古生物学。毕业后,古尔德在美国著名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并在哈佛大学任教。古尔德三十几岁就成为教授(在美国教授的职位是很难得到的)。
古尔德早期研究的对象是百慕大地区的蜗牛,然而,真正另他享誉世界却是在1972年,他和纽约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尼尔斯埃尔德里奇合作,提出了“间断平衡”进化理论。“间断平衡”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并不像达尔文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缓慢的渐变积累的过程;而是长期的稳定甚至不变与短暂的剧变交替的过程,从而解释了化石在地层中为什么会有许多空缺之处。新物种的产生,几乎不可能通过达尔文描述的那种渐进的、线性的进化方式实现,物种的形成是一种相对迅速的过程,当一个生物群脱离了它的同类大集体,开始自己的进化旅程时,新物种就产生了。古尔德本人将这一理论中的生物称为“勇往直前的朋克”,而批评家却将此理论喻为“抽疯式的进化”。勇往直前也好,抽疯也罢,古尔德凭此确立了自己在当代古生物学界的地位。
虽然“间断平衡”理论引发了一些人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怀疑甚至全盘否定,但如果把古尔德认为是一个反对达尔文的人,就大错特错了。古尔德是一位忠实的达尔文主义者,只不过他认为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而不是生存竞争或生物渐变论。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非常推崇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也承认,自然选择不是唯一答案,而是最重要的答案。
古尔德的另一杰出贡献并不是提出什么理论,而是他写出了大量的科普作品,令世人对古生物学产生兴趣。没有人关注的科学是没有生命力的科学,古尔德的科普文章给予了古生物学持续的生命动力。古尔德文笔流畅、学识渊博,不仅向读者解释自然现象,而且讲述自然现象所引出的思考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他对科学的反思相当深刻,对社会曲解科学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的主要科普作品有《自达尔文以来》、《熊猫的拇指》等。
在现代社会里,科学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但科学却似乎离普通人越来越遥远。拉近科学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不仅需要对科学的深入研究,也需要有流畅通俗的文字能力。古尔德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能够融合科学和文学的人物。

图书封面


 熊猫的拇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本书的主要篇幅无疑是在阐述进化论:澄清进化论的一些观点,将之与一些看之相似实则不同的主义进行比较,以及对一些不同声音的回应。但毕竟进化论是个在很多地方都会被讲故事一样涉及到的理论,所以我想先说一些别的:科学哲学与生物学科普知识。很明显的,古尔德先生绝对不仅仅是一名古生物学家,他有着良好的哲学素养,即使抛开达尔文主义与拉马克主义这种在科学史相关文本中一般都会提到的案例,作者着重描写的对归纳主义的反思,"观察渗透理论“,与一笔带过的还原论原子论都是典型的哲学,确切的说是科学哲学论题。本书的第五节,直接扔进一本科哲书中也绝不会显得不协调。归纳主义第5节中,达尔文自称是通过归纳主义而获得的成就。但是作者由对达尔文具体研究方式的研究推翻了达尔文自己的说法。这种事情其实乍一看是有些滑稽的:达尔文是怎么做的别人比他自己了解得更透彻吗?但我却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在达尔文的国家和年代,归纳主义确是应当比较盛行的。无疑他的同胞前辈培根对于归纳方法在英国的大盛行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自他之后,整个英国学界对于归纳都推崇倍至。甚至有时牛顿的发现也会被解读为,从苹果落地归纳出了万有引力。归纳法对于多次出现的单一而明确的事实的确有总结作用,例如每年的某个时段,某种作物都会成熟,于是归纳出该作物的成熟季为XX,这完全没有问题。但归纳主义认为,只要将事实都收集,并且正确的分类分析,真理就会自然的浮出水面。要从不同的事物中,要归纳出同一的规律,比如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与地球和苹果之间的作用力,是同一种力,这恐怕不是仅仅归纳而能得出的了。这一定需要些灵感。在该书的第22节,柯克帕特里克就是生动的例子。他用同一种方法,在一个问题上得出一个偏僻而正确的结论,在另一个问题上则得出了一个怪诞而荒谬的假说。但作者对此表示了理解,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没有那些奇怪的脑洞,我们必定会少了很多伟大的理论。进化论无论是这其中之一。人类思想上的两大革命,哥白尼和牛顿让人类所处的地球成为宇宙的一部分,哥白尼的思想已在千年多前由阿里斯塔克斯所提出过,而牛顿将天之力与地之力认为是同一种力,在当年的情形下,未尝不可能受到柯克帕特里克的待遇。这岂是仅仅靠着归纳能得到的?如果能,那些总结出复杂历法的巴比伦人,玛雅人和我们古代中国人,应该早就总结出来了吧?而作者还称,达尔文事实上不断地提出,检验和放弃各种假说,则有着浓郁的证伪主义的味道。相传波普尔当年十分受科学界待见,应该是真的。观察渗透理论与还原论作者在书中几次提到,科学的理论是受文化思想环境影响的,其中以第23节为最盛。人们就根据当时最盛行的观点,而有倾向性的将一些无机物当做了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过渡型,深海虫与始动物。第8节的末尾,则黑了一下还原论。还原论或还原主义认为复杂的系统、事务、现象可以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虽然有的学派表现出很不喜欢还原论,毕竟有时候部分与部分组合起来会表现出很不同于部分之和的特性来,这是还原论所难以解释的。而迪昂蒯因的整体论也对单个理论的可证实性表达了严重的怀疑。但还原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毕竟是产生了重大的成果,而时至今日的粒子探测,也不可说与还原论并没联系。而本书中很多小知识让我耳目一新,深感世界的惊奇。1.生物时间所有哺乳动物,无论大小,一生中大约呼吸2亿次,心跳8亿次。小型动物的生命节奏比大型动物快得多,因此,虽然天文时间上它们的生命差了不少,但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它们所经历的生物时间可能是差不多的。2.力对生物的作用对于大型动物而言,最主要的作用力是引力,因为它们的重量;对于昆虫而言,最主要的作用力是摩擦力与张力,因为它们的表面积比体面积发挥了更主要的作用; 对于细菌而言,则要抵抗布朗运动的分子振动,斯托克斯定律的抗性,液体的黏稠性还有电离介质的电子交换。3.化石的时间刻度珊瑚和鹦鹉螺的化石可以告诉我们数千万上亿年前的天文情况。4.人类的幼态持续这是作者的观点,认为人类之所以大脑格外大,寿命格外长,是因为幼小状态相比其他物种,包括其他灵长类,都维持得长得多。5.个体与功能的内外分布小型动物会将大量的功能置于表面,而大型动物因为表面积不够用,必须将功能置于体内,最典型如肺和肠。6.雌雄比例由个体利益最大化推论雌雄比例几乎都维持均衡:因为如果多雌少雄,那么生出雄性后代能使自己基因扩散得更广,而这样一来,会导致越来越多的雄性出生,在这一过程中,性别又逐渐恢复平衡。进化论进化论其实概括来说真的就是那句老话:适者生存。未必是优胜劣汰,只是适应与不适应。而它的作用机制就是两步:1.随机性的遗传变异;2.自然选择作用于无倾向性的变异上,能留下的留下,不能留下的消失。与拉马克主义的不同是,拉马克主义认为进化是有自主倾向的:”想往某个方向进化,就往那个方向进化“。孟德尔式遗传实验并没有发现证据支持拉马克主义,但人类文化的进化方式似乎是符合的。均变论或剧变论都不是进化论中必定包含的论点。最后,关于林奈林系与新几内亚部落在命名方式上的相似性,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是值得惊奇的一件事。要知道林奈本人是18世纪的人,彼时的博物学分类方式也主要是通过肉眼识别外貌和结构特征,与部落的方法没有本质不同。相似的方法得出相似的结论,应该是很正常的才对。至于物种是不是人脑的虚构,用同一个种群的思维来衡量,未必科学吧。
  •     餐桌上的话题也许很少有人会想到进化论也会成为餐桌上的热门话题,然而上一回和公司同事聚餐的时候,我发现这个话题对于各种层面的人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更让我吃惊的是,大部分人都认为进化论是个错误的理论,或者至少也是个很快就将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这些来自天南地北、平时除了写代码就不会再有任何共同语言的程序员们在这一点上为什么会显得惊人一致,实在是个让我想不通的问题。他们在餐桌上提出的见解包括:1) 进化论说人是从猿进化来的,但从猿到人中间有一大块空白,进化论无法解释这段空白。2) 进化论说长颈鹿脖子长是为了吃树上的叶子,但环境下的其他动物为什么脖子不变长?3) 进化论一定有很多错误,因为市面上说它是错的书籍越来越多。显然,第一条不是餐桌上可以回答的问题;第二条是提问的人弄错了方向,“用进废退”是拉马克提出的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主张的是“物竞天择”;第三条则是一个循环论证:说进化论是错误的书多,并不能说明进化论一定是错的。不过可能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说它是错的书籍呢?既然有这么多书籍都在批判进化论,那它肯定是错误的——的确,有这种想法很正常,而且就像餐桌见解第一条提出的,进化论确实有许多问题无法解释,针对这些问题足够写出许多专著,更不用说是针对一般大众的科普性著作——但前提应该是这些著作要足够诚恳,不会蓄意将读者引入歧途。据我所知,满足这个条件的例子有国内引进的古尔德的《熊猫的拇指》;然而遗憾的是,国内引进的反面书籍似乎更多,譬如威尔斯的《进化论的圣像》和詹腓力的《审判达尔文》。这样看来,也难怪餐桌上的同事们会对进化论表示出一致的质疑态度了。然而实际上很多时候人们都弄错了这样一个问题:一种理论并非因为其能完美解释所有问题才会被接受为正确的科学理论。量子力学问世之前,解释不了光的波粒二相性的牛顿力学一直是科学界唯一认可的理论;而相对论即使早已得到广泛承认,但其实没有任何观测证据能够证明它所预言的奇点的存在。如此看来,进化论之所以被学界称为“科学”,并非像《审判达尔文》中臆测的那样是“为了维持在科学教育中的影响而扭曲真理”。那么,科学是什么?很多人其实并不明白“科学”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太多的人把科学理论误解为完美无缺的理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相对论或者量子力学同样存在无数难以回答的问题,而且即使他们从一些科普书籍中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也很少会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看作是像进化论一样的“错误的”理论。他们会觉得,相对论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有一些小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且这种研究几乎——如果不是“绝对”——不可能推翻相对论;但对于进化论,他们则认为它肯定是错误的,进一步的研究“绝对”会把它彻底推翻。尽管两种理论根本是同样的情况。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会引出不同的想法?我想,原因大约有两点。第一,进化论的表述足够通俗,人人都可以认为自己掌握了进化论的精髓,而一般人显然不会声称自己精通量子力学或者相对论(当然民科除外);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人们并不清楚科学究竟是什么。对于第一点,应该说并不是坏事;但对于第二点,则显示出我们需要更多一些科学哲学方面的普及。如同前面说的,科学并不等同于完美。一种理论之所以被接受,并非意味着它解释了所有的问题,而仅仅意味着它能符合逻辑地解释一些对于科学界来说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这里的“科学界”有时候非常狭小。譬如某件轶事中描述的,相对论问世之初全世界能理解其含义的不超过五个人。单凭五个人如何能够验证相对论的正确性?但相对论就是被接受了。科学界把相对论的主旨接受下来,然后再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去“证明”它符合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请注意,这里的“证明”并没有第二个选择。相对论必须被证明为符合我们的宇宙。你可以无法证明它,但你不能证伪它。这就像库恩比喻的解谜游戏:科学家都是游戏者,他们在一个大前提下(对于相对论来说就是它所提出的时空模型)、遵从一系列事先约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既包括其他科学家已经完成的对于其他问题的解答,也包括相对论框架的一系列扩展,甚至还包括如何解读实验数据的约定),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他们有时可以耍一些小花招,去改变或者推翻某些规则,但大前提却是不可动摇的。为了保证这一点,他们甚至可以无视观测数据。这方面的例子比如海王星的发现历程。当科学家发现天王星的运动轨迹不符合牛顿力学的时候,大部分学者都不肯放弃这个被“证伪了”的理论,他们坚持认为一定存在一颗未曾观测到的行星。当然最终结果证实他们是对的,但这个过程也反映出:科学,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会被观测数据简单地推翻。至少按照库恩的说法,只要没有可以与之竞争的理论出现,那么即使观测数据与理论不符,科学家也只会选择理论,而不会选择观测数据。进化论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一位严谨的学者会声称进化论足以解释所有问题,但人们都公认,如相对论的时空模型一样,进化论的核心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在这个前提下的研究,无论多么离谱,都是可接受的;假如要抛弃这个前提,那么必须提出足够有力的竞争性理论,来回答科学家们认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进化论便是“科学的”:——猿到人中间存在空白?肯定是有化石没被发现。——眼睛这样精密的构造怎么会进化产生?一小段基因的突变可以同时引发多个器官的改变。——如果你不接受上面的说法,那你给个说法看看?神创论?别开玩笑了。神创论确实可以“完美地”解释一切问题:不管发生什么,全都归结于上帝的创造就行了。但这样的解释很难为人类的逻辑理解。而相信宇宙是人类可以理解的,对于相信自己能够理解宇宙的人而言,是一个位居于所有问题之上的最核心的问题。除非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证实上帝创造了这一切,不然还是别开玩笑了吧。那么最后我要说,看多了《审判达尔文》一类的书,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倾向。无论作者打着什么样的幌子(譬如詹腓力便在《审判达尔文》的前言中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根据美国法律,站在法官中立、公正的地位,客观地综合比较控、辩双方提出的证据及理由,然后,公开用书面形式解释判决的因由”),然而归根结底都是在为神创论铺设道路。他们攻击进化论,列举各种进化论目前无法解释的问题,然后宣布进化论是个错误的理论,进而声称神创论才是正确的理论——可是不管哪个作者在这时候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神创论的证据,他们以证据不足为由否定进化论,却根本不提神创论的证据,仿佛只要否定了进化论,神创论就一定成为真理了一样。关于这种伎俩,19世纪的亨利•卓蒙德(Henry Drummond)牧师就曾经给出如下的评价:有着一些可敬的头脑,他们无休止地搜索自然领域和科学之书,为的是寻找缺空——找到了缺空,他们就用上帝来充填,好像上帝就活在缺空中一样!
  •     有幸能够在这本书出版这么多年之后读到它,买这本书的初衷也仅仅是它奇特的书名,然而通读下来,发现这是非常特别的一本自然科普读物,看过之后甚至让我对“种族主义”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很难想象有一本这样的书存在,适合几乎所有年龄段识字的读者,作为什么样的书看待都好,这里面尽是充满智慧的生物学知识,能够让自己的思路拓展到区区琐碎工作与碌碌平庸生活之外。因为这本书的缘故,我也买了古尔德的其他书籍,但是总感觉没有这本书指点迷津的启示。不过遗憾的是书中很多句子翻译的令人费解,需要通读很多遍才能大致猜出其中含义,给畅快的阅读平添烦恼,然而真正的瑕不掩瑜,就是这本熊猫的拇指了。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比《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要好
  •     大自然也偷懒。很有意思的自然史视角。
  •     买了之后有2年都没有碰. 后来无聊的时候拿来看就放不下了. 令我汗颜的是, 关于dodo鸟和大头树的争议, 第一次读到, 搜索了一番才知道, 就如作者在这章末尾的话, 一个漂亮的理论, 被一个低级的错误给否定了. 再看看中文的文献, 还没有更新内容.
  •     2016第123本,1、 复杂系统中,平稳的输入可以转译输出的幕式变化(episode),如熊猫的拇指、鮟鱇鱼的诱饵等 2、达尔文和华莱士之间存在公案:达尔文非常怀疑自然选择是唯一解释物种变化的因素,华莱士则认为自然选择是唯一的,然而涉及人类治理起源问题,达尔文认为性选择作为自然选择的延伸起了作用,华莱士则在这一问题上退步为将人类智力的起源划分在自然选择之外 3、达尔文在打磨进化论的过程中,采用了中间道路,界于归纳主义和灵感主义之间,巴斯德说:“幸运光顾有准备的心灵” 4、拉马克进化是达尔文进化的子集,随着人类改变自然地能力越来越大,拉马克进化的边界无限接近于达尔文进化 5、本书认为【自私的基因】是还原论的变形,我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基因影响是弱约束而非强约束,基因也能采用弱约束黑箱形式解释
  •     好看的自然史
  •     作者的姓应为杰·古尔德,因为两者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姓。
  •     翻译太糟糕
  •     很有趣的角度,不枯燥,学到一些知识。
  •     古尔德科学随笔的第二辑,文笔依旧生动
  •     对进化论简直情有独钟
  •     古尔德
  •     对我这个科学知识没学好的很有意义!
  •     翻译太烂
  •     自然科学。。。
  •     不只是翻译晦涩还是本来就这样,感觉絮絮叨叨的
  •     古尔德的书我是必看的
  •     内容很精彩,翻译着实不太让人满意。
  •     严复可安息
  •     滿有趣的一本科普書
  •     像达尔文的《兰花的传粉》把自然选择寓于那些不完美的微小缺陷中,而不是像华莱士一样对自然选择抱着原教旨的崇拜和偏狭的固守,在人类智慧和道德发生领域又倒向了超选择论那种自然神学的立场那样,古尔德的写作和研究是建立在对进化论最低限度的信仰之上的,这样就避免陷入主义的迷狂之中。 最有趣的是他科普式的写法,比如在《从生物学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中,他将米奇形象和行为的变化看做是一个具有类比意义的隐喻,就像进化论者也热衷于通过语言学中的变化去解释痕迹器官的产生和意义。在特创论和进化论的选择上,我始终左右摇摆,心里好像有一个计分牌一样,读完这本书,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记分牌重新翻动,“叮,进化论,得一分。”
  •     还可以。有独到的见解。不过有些地方可能翻译的不好。
  •     怎么说呢,古尔德是我最喜欢的科学随笔作者。而这本书又是他那套自然史沉思录中我最喜欢的一本。田洺翻译的很好。
  •     多年以前
  •     淘到本好书……长知识……
  •     不错的生物学小品文
  •     进化论的科普好书
  •     真相,永远是令人惊奇的。
  •     1.淘宝真是神奇。2.非常非常有趣的小册子,有些文章没看懂,开篇和最后几篇尤其精彩。人们对进化论的普遍认识很有问题,经常陷入错误与错误对垒的局面。3.原来中信《自私的基因》是本很老的书,这本书中有对其的批评。
  •     译得语言很枯燥
  •     从熊猫那里拿来的,多谢。似乎有必要翻原版看看。。。
  •     进化论远比我所了解与想象的,更有趣味,内涵更深远~喜欢理性而又包容的古尔德~
  •     读过的关于演化论最有趣的一本书
  •     aka The Panda's Thumb
  •     忒亚还干过造假的活,咔咔
  •     (p34拉马克主义加深了我们两个最深的偏见——我们相信努力应该能得到回报,我们希望存在一个天然目的性和进步的世界。)然而在人类文化进程的历史中呈现的是拉马克式。
  •     科学书 果然艰涩 但是长见识了!
  •     变化的东西越多,就有越多的东西保持不变~
  •     原来这样
  •     : Q000-49/4622
  •     太經典了,也是中學的時候
  •     是深入浅出的小文章 可以放在床头慢慢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