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的人类》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科普知识 > 贪玩的人类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030271341
作者:老多
页数:240页

一样的是贪玩,但不一样的是科学

看了很多科普图书,发现大多是填鸭式的知识普及,跟咱们的教育方式一样,告诉你的都是科学的表象,却都没告诉你这些科学背后的故事,这些科学发现和原理的来龙去脉,这些科学巨匠们的成长历程。到底科学是什么?科学又从哪里而来?科学又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科学?科学的未来又在哪里?人类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发现科学、创造科学、利用科学?……一些列问号的答案恰恰是我们最渴望从科普图书中得到的。不过,这些话题都太大,相比于工作、房子、车子的事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不过这本书却另辟蹊径,不用一堆一堆的资料和一套一套的说辞,就说那些平常却有改变着人类历史的故事,说白了,就是八卦科学。谁都没想到,原来,科学也可以被八卦!但恰恰是这些“八卦”让我能饶有兴趣地一口气读完它,那个感觉就像坐着时间机器去拜访各位科学大师,从泰勒斯,亚里士多德到牛顿、法拉第再到爱因斯坦……让你时而惊讶,时而叹息,时而凝思……当然,如果你认为你只是看到“八卦”,那么你就错了,其实“八卦”中五味杂陈,我想,每个人可能都会在读完这本书后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思索,就像一个杂货铺,不同的人会从中淘到不同的宝贝。

很清新宜人的书!

非常精彩与可爱的一本书,与以往的科学历史一类的书相比,描写生动,线路清晰,引人入胜,让人有一直读下去的冲动,里面的那些大牛们,在作者笔下,都变得很可爱啊!业余时间,捧这么一本书,在树荫下悠闲阅读,如夏日一杯冰爽的果汁,清新宜人!嘻嘻,读完之余,提点小建议,个人觉得“玩”一词,在书中可有可无,省去这个词,这本书依然是一本有趣的读物,书中内容描写本身已经非常出彩与生动,刻意突出“玩”,反而使得本书多了一份轻浮,同时觉得很多地方,此词的使用有画蛇添足之嫌。

好奇心的力量

《贪玩的人类》这本书最可取之处在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回顾人类科学史和社会发展史。试着把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放在人类的一种天性——探索世界的兴趣、对未知的好奇、摆脱无知获得智慧的快乐——由这些兴趣推动世界变化时,人类的贪玩也能创造文明和文化。我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来自于两个方面:欲望和兴趣。人类行为模式由三个根本元素支配:价值观、兴趣和性格。这个价值观就和欲望有很大关系。对待各种欲望和需要的态度(认为孰轻孰重)就是价值观。亚里士多德讲过的科学产生的三前提“闲暇、自由和好奇心”里的第三项,我以为与兴趣含义相同。不要在道德层面过分强调,那样显得虚伪,政治目的过于明显。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学说是因为他有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倒不如说他的志趣在此,他从中得到巨大的精神快乐。“志”指价值观,“趣”指兴趣。他在“玩”哲学,付出毕生精力、放弃物质享乐去玩。这种角度去看,是不是真实和可爱许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对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心。”

贪玩也能前进

念了这么多年书,发现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一颗好奇心,以及培养正确的思维。如作者所言,这里的玩“不是玩物丧志,更像是猜谜、拼字、拼图,或者驴友们的徒步旅行……”。人类因为贪玩而推动科学进步,在这本书里,神秘而神奇的科学逐渐揭开面纱,向所有人开放。

什么导致优可贝七元童装孩子需要安慰物

十个月的孩子正是口和手的敏感期,在孩子醒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适合于嘴啃和用手抓捏的物品。儿子十个月了。今天中午下班回到家,看见孩子时他已经是一脸的睡意,换好纸尿裤往房间走,刚到门口就开始准备哭了。我哄他“妈妈进去拿开水给贝贝喝”,才让他安静下来;往床上放时他又准备哭,这回倒没哭出来,怎么回事儿呢,我很奇怪,看了看他,他嘴里发出“哼哼”声,眼睛看着平时睡觉盖的浴巾,我就想“难道他要浴巾?”顺手将浴巾递给了他,他一把抓过去,用两手抱着,然后上眼皮就开始往下掉,我就顺势抱起他喂奶,很顺利,没5分钟他就睡了。放到床上时他突然哭了,我顺手将浴巾塞进了他在空中挥舞的小手中,他立马安静下来,神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安慰物?是不是我平时给他的安全感不足,才导致了他寻找安慰物呢?答 在母乳喂养的孩子中,十个月就需要安慰物的孩子很少,但是在他早期的秩序建构中,睡觉时只要有那个熟悉的毛巾被在眼前,他就会把睡觉的模式和那个毛巾被整合在一起,于是睡觉时就需要毛巾被。可能妈妈没有注意以前孩子与这个毛巾被的关系,一般来说孩子不会突然地这样依恋一个物品。对于十个月的孩子,这种需要更是出自生命的本能,无论是出于安全感还是别的什么,只要需要就给他,应该对孩子没有什么不好。妈妈要考虑的是,一个十个月的孩子在妈妈的怀里仍然焦虑地需要安慰物,这是为什么?youkebei.com有几种情况可以考虑一下:第一,母亲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使孩子的愿望不能获得满足;第二,优可贝七元童装母亲每次在生气和痛苦时离孩子很近或者抱着孩子;第三,母亲不是经常心情愉悦或者经常放松的。如果有这三种情况,要解决的问题就在家长身上了;如果这三种情况都不存在,那就让孩子放松地去依恋毛巾被吧!温馨提醒十个月的孩子正是口和手的敏感期,在孩子醒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适合于嘴啃和用手抓捏的物品,让孩子沉入工作中。妈妈要反思自己的心境,如果有不良情绪就尽快调整。妈妈要使自己全身心地去感受孩子,发现孩子的需要,给予满足,包括孩子所需要的安慰物,在孩子需要时一定递给他,当孩子不需要时则不要用这个物品去刺激他的注意。如果孩子身心是愉悦的,又能获得发展的满足(即工作的满足),成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可以任凭孩子去喜欢任何一件物品。

玩出科学 玩出神奇

怪不得我没能成为科学家呢,原来是玩得不够啊!很喜欢这本书的轻松的笔调,也很遗憾在我的童年没有这样一本书。作为一个母亲,我觉得这本书传递的是一种理念:会玩的人才会学,才会创造。给孩子玩的空间,才是对他最大的关爱。

No desire,No Science,No future.

如果你精通科学史,那么本书能让你从另一个角度看看科学史;如果你略知科学史,那么本书能让你迅速抓住科学史的脉络;如果你基本不懂科学史,那这本书太适合你了,能告诉你很多科学史上有趣的故事,而又不至于让你看得哈欠连天,反而会让你挑灯夜看......要是你是个理工科学生或白领,应该看看这本书,让你知道原来学得那些或枯燥或艰深的课程原来是一步步这么来的,或许能增加你对原来知识结构的理解;如果你出身文科生,那文艺复兴时灿烂的文化背后确有着很深的科学哲学背景,这本书可以让你大概了解;要是你现在正在搞着科研,可能压力巨大,课题、Paper、汇报,各种特有体制下的不得不做的文山会海搞得您精疲力尽,看看古代先贤是如何发现科学真理的。或许你会说,这种体制下哪有什么闲暇、自由,好奇心是有的,那仅限于好奇我的第一个项目咋没批下来,而别人的却批下来了。自从科研与利益挂上了钩,牛顿所描述的“在沙滩上拣贝壳”的场景已经被如同黄金周海滩上的人潮一样“挖贝壳”的场景所替代,沙滩被挖得“一片狼藉”,可是真正能挖到漂亮贝壳的又有几个人?但是我坚信,只有坚持往最深处最广处挖的人才能挖到“最漂亮的贝壳”。要是你是一名高中生,在繁重的学习之外,偷着在父母和老师的监控缝隙中看了这本书。那你的思维可能会被悄悄开大一些,从事科研或者追求自由的梦想没准又再次被唤醒。总之,无论何种情况下,即使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真正能把闲暇、自由、好奇心融入自己内心,融入自己生活方式的人,不论在何种领域都会取得不错的成就。No desire,No Science,No future.

人人贪玩,看看他们怎么玩

上班了,工作了,赚钱吃饭、踢球、泡妞,就是舍不得花钱买书,究其根源是不想读书吧。?(唉,MS现在很多人喜欢埋汰自己)想玩是硬道理,不过想玩出花样,那还得要学点绝招哦,或者用批判的眼光瞅瞅别人是怎么“瞎玩”的,随手翻到了一本新书《贪玩的人类》,首先是被它的书名吸引的,很直白啊,觉得是在写自己,粗粗读了下,看到了科学耳熟能详的那些人物,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在不玩乐、背书本的年代里“我要成为科学家”的豪言壮语,眼泪哗哗地、心跳通通地,作者的词语与句式,没有感动我,但是却开启了我的回忆.......

适合中学生看的科普

我想,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说,这本书是适合中学生看的科普。因为文字间传递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成长烙印,更多的是深深打动人心的科学态度,学习态度。永远忘不了,每个中学生的苦,从早七点到晚五点。或许作业要做到10点?但我要说,这本书可能无法帮助孩子更高效完成作业,却或许能帮助他笑着面对每日的功课。用敞开的心拥抱每天的知识,用desire创造属于他自己的科学!

文科生读科普书

这题目绝不是在把文理科撇的文是文理是理。我说的是一种观念或者说教育及学习态势的转变。我上过的这么些年学,读过的这么些年书。实则让我庆幸今朝能阅读到这么多生动有趣的理科书。科学松鼠会的书让我饶有兴致地探寻动植物世界的奇妙,数独游戏让我从新燃起对数学的兴趣。而老多的这本书也让我回忆起了那些个隐藏在教科书里的传奇人物。上小学的时候我拥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数学老师,她教我们打算盘,在小钉板上用橡皮筋勾出几何图形,她带着我们跑步,跑到指定地点以后她告诉我们这段距离是一千米。我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可我一辈子都会记得一千米有多远。上了初中,我有了一个本来学生物的数学老师,她不知道除了书本以外还有火柴棍游戏,她不知道在游戏中藏着数学的秘密。上了高中,我有了一个说方言的化学老师,他不知道用实践证明给我们看,他不明白我为什么总是瞪着迷茫的眼睛。那个时候没有可爱的科普书,那个时候没有浅显易懂的解说词。所以迷茫的我选做文科生,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远离了神奇的几何图形,远离了我最爱的电路图。可我从未忘记洗澡时想出了浮力原理的阿基米德。从未忘记被苹果砸了脑袋就想出了万有引力学说的牛顿。从未忘记左画鸡蛋右画鸡蛋一直画鸡蛋的达芬奇。我们喜欢故事,我们的生活不就是故事吗?是谁说生活往往比戏剧更加曲折。老多的书在讲故事,在讲那些伟大人物的小故事。我最喜欢老多讲话的味道,要用“好玩”来形容。不是单纯的风趣不是单纯的幽默。这个小老头眨巴着好奇的眼睛从镜框后面投射出一种精灵的神采。你马上明白他要说一件奇特的事情了。也许你会说“哇,好神奇~”他用一种可想像的空间语言去描绘那个久远时代的场景,我们就像在博物馆里看那些复活了的科学家,他们在认真的发现、探索,在某一个时刻启明人类。这本书有着温和的切近,让人觉得亲切。如果大人读了就好像回到小时候老爸在讲睡前故事。如果孩子读了就好像在看一个神奇的历史剧。因为有这些可爱的科普书让我又重新爱上科普。我要好好的学习,这真是个奇妙的科学世界啊。

思考推进科学的发展

这里所谓的贪玩,家长们不必担心,并不是说“玩物丧志”的那种“玩”,而是人类对其他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所导致的是对自然万物、深邃宇宙的探索和追问。然而,2000多年过去了,人们惊奇的发现:科学还真是这样“玩”出来的。就说亚里士多德吧!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他的名字。他很厉害,研究过的、玩过的有天文、地理、物理、生物、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修辞等,他还研究过诗。然而,在后来,他的答案几乎都被后人推翻了。比如,他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还有宇宙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土、水、气、火组成的等等。这些结论虽然不靠谱可他用观察、分析和判断这样一个严谨而富有乐趣的逻辑去认识事物的玩法却是非常靠谱的。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最伟大的功绩不是在于他研究了多少科学问题,而是他用他的行动告诉了我们直到现在仍激励着我们的无数学者或者普通人的精神,那就是要有一颗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心!很多学者为了反驳他想方设法的研究科学,才使得科学飞速发展。他的这种敢为人先,抛砖引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说说阿基米德吧!我甚至觉得,他比亚里士多德更疯狂。就拿“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这句名言来说吧。这句名言能体现出他的霸气。我觉得他的口气真的好大!如果给他一个支点,说不定真能把地球撬起来!其实,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在他洗澡的时候发现了浮力,然后大叫着“尤里卡!尤里卡!”光着屁股不顾一切得跑出澡堂这一段。我觉得这一段很有意思,每当我想象着他光着屁股兴奋地冲出澡堂,而周围的人目瞪口呆,用诧异的神情看着他时,我都会捧腹大笑。我觉得他天真可爱,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去执着地追求他想要的东西,小孩子是为了糖果,而他却是为了科学。有可能,他还会认为我们不可理喻,为什么就不能为了科学而不顾一切?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贪玩”。甚至可以说是活到老“玩”到老。而我们呢,正是缺少这种活到老“玩”到老的精神。所以,让我们做一个“贪玩”的人类吧!

开启大众科学的钥匙

本书就像是开启大众科学的一把钥匙,轻松诙谐幽默的语言为大众介绍了科学的历史与发展,文笔其实可以更娱乐一些,多一点网上的流行语将会更好。本书好奇心,闲暇,自由,总结得太好了。不过书中多次引用房龙之言,房龙之言未必如何权威。

不错..

友人赠我,说是读读。想想科普的书都是有知识的人喜欢的,很担心读不下去,读不出什么来....翻看大半本,觉得作者的笔风还算有趣,虽不是我喜欢的调调,却还值得看看,顺便长长见识咯。

这帮科学家都贪玩吗

我从小就很贪玩,因为贪玩没少挨打,我看这书里的科学家小时候也没少挨揍,人家就能玩出点道道来,为什么我们从小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做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要good good study,day day pu。人家的诺贝尔奖的老外有不少不就是贪玩的孩子吗。我们的教育体系害人呀,泯灭儿童的天性。

此书成时,乔布斯已逝!这或许是人类玩家的一个损失!

此书成时,乔布斯已逝!这或许是人类玩家的一个损失!同时,观此书,我居然发现自己其实很无知的(原来以为自己万宝全书缺只角呢!)!我竟然连宇宙大爆炸理论成因都不知道,一间屋子里的灯很多,为何关了一盏最大、最亮的后,整个屋子漆黑了呢?这个问题,我怎么会从未考虑过呢?真的不是“玩家”啊!看完此书,您会发现人类原来是多么需要玩家!而人类科学的进步史,大致是可以用几位前辈伟人划分的!虽然目前科学论证方法越来越超越常人思维模式,但是随着网络普及,人类整体知识认知会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或许目前数学演绎的逻辑会被更便捷的逻辑取代呢!到那时,真的是“小灵通漫游28世纪”了!人类,在玩乐中,前进着!最后,感谢老多!感谢!

老少皆宜的好书。

讲的是科学的历史,读起来确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非常适合闲暇时候阅读,读起来不费力气,却记住到了很多。

玩耍吧,就像孩童那样!

看完这本书,想想这些科学大家,再看看我自己,突然有了种想流泪的冲动。突然觉得玩耍本身就是一首人生的诗,而我却一直以来都误解了。玩耍不是浪费生命,而是在好奇心的指引下寻找生命的真谛。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失去了玩耍的勇气,渐渐磨平了玩耍的能力,渐渐把自己束之高阁,有些可悲也有些可惜。金三顺说:“唱歌吧,就像没人欣赏那样;工作吧,就像不需要钱那样;恋爱吧,就像没有受到过伤害那样”。我再加上一句:玩耍吧,就像孩童那样!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

中午拿到书,下午就几乎没有干活,时不时就想看一看,翻一翻。非常的有意思,语言很幽默,也很能满足我这颗八卦的心。让我见识了另类的“科学家”。寓教于乐,作为科普书,非常不错。等我的宝宝长大了,一定要给他读一读。

玩出的科学---------草根的角度,大师的水准

今天刚拿到书,还没看多少,忍不住来写点什么.科学可能真的被人们想象得太高深了,所以大多不敢触及这本书把我们带到一个简单的世界,探索,发现原来是这么来的草根的角度,却是大师的水准,通俗易懂

人类很贪玩,后果很神奇!

人类很贪玩,后果很神奇!我也很贪玩,希望我也玩出点名堂来。要不是贪玩,牛顿能折腾出那么多发明吗?要不是贪玩,达芬奇能画出传世之作吗?要不是贪玩,比尔盖茨能赚那么多钱吗?当然,玩是要有境界,有方法的,有目标的。学到了!!其实最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偶的父母和老师了,求各位了,别提玩变色,给我们点创造的空间吧!人类都玩到这种大境界了,您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哩?

贪玩的人不仅仅可以成为科学家

这本书里写的几乎都是科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所谓科学思维精神。其实科学思维不是科学家的专利,而是我们所有人类的专利,是老天赋予人类最值得骄傲的法宝。只是我们中国人与这种精神失之交臂了很久。只要我们把这种思维召唤回来,那么中国人不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缺少这种精神。只要这种精神重新回到我们中间,哪怕是从今天开始,那么中国将会有一个新的明天,世界也将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无论2012会发生任何事情。

关于题目,关于观念

科学对我们来说是枯燥的,但对于发现规律,钻研科学的人来说,科学必定是有趣的。两种人都会过了开始一段有趣的时间,然后掉进了方程和数字的陷阱,他们相对我们而言,是享受在方程中的乐趣的,换句话说,在我们觉得严肃的科学中他们可以得到快乐。而我们得到快乐的方式就是玩,比如玩牌,玩电脑。所以,说科学家是贪玩的没有错,只是他们玩的让我们觉得高深,不是在玩。在我看来,对科学感到厌倦和痛苦的人,不适合去当科学家,甚至是接触科学的第二阶段。在他们中,会有人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富于创造力,那就应该让他们去想像,在想像中发明创造,给科学新的思路,新的目标。其是我在说,国人不必一定要上大学,是自身的兴趣问题,在大学也只是白白浪费青春,我们也应该赞许这种行为而不是鄙夷。------------------------------貌似没怎么说内容,提一个书中算是bug的地方:苹果的图标完全是因为乔布斯爱吃苹果(乔布斯传里面提到过)而不是为了纪念图灵书里也没肯定,这里确定下


 贪玩的人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