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地理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309055931
作者:周振鹤,李晓杰
页数:686页

作者简介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 先秦卷)》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分为12卷,包括总论、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五代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中华民国卷。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 先秦卷)》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 先秦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书籍目录

总论
第一章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与相关概念
一、行政区划的定义
二、行政区划诸要素
三、广义的行政区划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史的学科背景
一、相关学科
二、交叉学科(政治地理、行政地理与政区地理、沿革地理)
第三节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一、研究对象
二、相关概念
第二章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意义
第一节 历史编纂学的需要
一、行政区划是解释历史事件的基础
二、行政区划反映政治过程
三、行政区划反映经济发展的态势
第二节 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
一、专门史研究的重要基础
二、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基础
第三节 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当代意义
一、行政区划的可变性与承继性特征
二、今天我们如何改革行政区划体系
第三章 行政区划变迁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第一节 行政区划研究史的三个阶段
一、史料编纂阶段
二、个别的考证订讹阶段
三、整体复原研究阶段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变迁史的撰写
一、疆域沿革史的著作形式
二、与地方行政制度相结合的著作形式
三、专门的行政区划史著作
第四章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政区变迁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两千年三循环——行政区划的层级变迁
一、从郡县二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的转化
二、从州县二级制向道(路)州县三级制的转化
三、从多级制向二级制简化的反循环
四、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规律
第二节 量地制邑,度地居民——行政区划幅员之伸缩
一、政区幅员的尺度
二、“百里之县”幅员的相对稳定
三、“千里之郡”幅员的缩小倾向
四、“万里之州”幅员的起伏变化
五、行政区划幅员变迁的特点
第三节 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行政区域划界的原则
一、政区边界概念的产生
二、山川形便原则的运用
三、犬牙相入的原则与发展过程
四、犬牙相入原则的极端化及肥瘠搭配原则
五、行政建置方面的交错重叠
第五章 特殊行政区划简述
第一节 军管型准政区——都尉、都督、都护府和都司卫所
一、两汉魏晋的都尉
二、两晋南北朝的都督区、总管区与行台区
三、汉唐的都护府
四、北魏的镇戍
五、明代的都司卫所
附:宋代的军
六、军事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行政制度——道、左郡和土司
一、秦汉的道和初郡
二、南朝的宁蛮府、左郡左县和俚郡僚郡
三、魏晋十六国与北朝的诸部护军和部落酋长制
四、唐代羁縻府州与明代羁縻都卫
五、元明清的土司制度
六、清代边区的特别行政制度
第三节 虚拟政区——遥领、虚封与侨置州郡
一、遥领与虚封制度
二、侨州郡县
三、畸形的双头州郡
第六章 影响行政区划变迁的诸因素
第一节 政治主导原则
一、内外轻重的概念与转换
二、政治主导原则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基础
一、我国的自然地理区域
二、“九州制”的设想与自然区的关系
三、秦郡的自然地理背景
四、唐代十道的地理区划
五、元代行省与地理区域的脱节
六、行政区与自然区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 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与政区设置的空间变化态势
二、经济因素对政区其他方面的影响
第四节 文化因素的作用
一、行政区划建置和数的关系
二、行政区划建置与宗教的关系
三、行政区与文化区的契合
四、文化心理状态对政区变迁的影响
第五节 行政区与自然区、文化区的关系概述
终章从政治区与行政区理解中国政治地理的两种基本格局
一、《禹贡》的两种政治地理思维
二、边疆区与内地的圈层型关系
三、特殊政治区的类型与功能
四、跨高层政区的特别政治区
五、地方分权偏重时期的政治地理
先秦卷
后记

前言

  行政区划与人的生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我们有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如同我们对空气没有感觉一样。极致地说,我们从出生起直到告别世间,都必定活动于某一行政区划中,但却很少有人对其有真切的了解。行政区划是怎么产生的,数千年来经过什么变化,将来又会如何,似乎不是太多人感兴趣的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的重要性无可置疑。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最需要并且最合适的治理方式,就是在统一的中央集权下进行的分地域与分层级的行政管理。这种分地域与分层级的管理体系就是行政区域,或日行政区划。《左传》引春秋时郑国执政者子产的话说,为政“如农之有畔”。畔即是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政治运作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界限。任何政治权力都有其界限,这一点是当政者最需要注意的。在农业社会里尤其如此。农民的田地有界限,政府治理的区域有界限,国家也有界限,超出界限就不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了。由田地界限发展提升而来的行政区划界限,可说明行政区划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进一步而言,行政区划直到今天还在规范制约国家与地方的政治活动与经济生活,如何进行合适的行政区划制度改革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但重要而且异常迫切的课题。然而对于如此重要的行政区划体系的历史变迁全过程,尚未有一部学术著作予以深入的专门研究。我们撰写这套十二卷本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即尝试来担起这一重任。  本书研究先秦至民国时期中国行政区划变迁的全过程。过去与本书研究对象大体一致而内容属于纲要性质的著作,或称疆域沿革史,或称沿革地理。这些专著对行政区划变迁的研究只以朝代为标尺,也就是说,对每个朝代只复原其代表性的行政区划面貌,至于朝代内部的政区变迁则不涉及,而且即使对代表这个朝代的行政区划面貌也还考证不够精细,内容比较简单。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当然是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且在客观上,朝代内部的政区变迁也因为史料的严重缺乏而难以把握。

内容概要

周振鹤,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治历史地理学,创立政区地理概念,将行政区划史研究延伸至断代的变迁,并进行政治地理研究。创新文化地理研究,开创历史语言地理与宗教地理研究,并倡建文化语言学概念,提倡语言接触研究方向。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与出版史、新闻史方面有所涉猎。曾先后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爱尔根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关西大学、东洋文库,香港城市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学和任教。
著有《西汉政区地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方言与中国文化》(合著)等十余种,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论著曾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学术奖项。
李晓杰,1965年12月生于河北唐山市。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部工作,任助理馆员。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1年址2002年为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3年至2004年人大阪大学文学部COE研究员。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政治地理、中国古代及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著有《东汉政区地理》、《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图书封面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先秦卷部分李晓杰撰。其战国系年,用1996年日本平势隆郎所著《新编史记东周年表》,尚无译本。其略言:以往从事这段历史研究的学者,在运用这些材料时都会感到一个很大的不便,即很多事件发生的年代,由于文献记载的矛盾,很难判断确切的时间。仅有的可作为年代参考依据的《史记·六国年表》,又包含有大量无法理顺的问题。现在这一问题终于有了一个较为圆满的解答。日本学者平势隆郎经过潜心的研究考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编纂了一部《新编史记东周年表--中国古代纪年の硏究序章》 ,该书将纷繁矛盾的先秦史料做了梳理,可谓目前最为完善的一部先秦历史纪年表。这一年表不仅将战国时期的事件做了统一的排序,而且也相应地澄清了一些史实 ……不过,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该书的编纂是将《史记》所载之事完全做为信史而进行的,而对《史记》所记之事的真伪并未做进一步的考订,这是此书略显不足之处。 在此书出版之后,又有一位日本学者藤田胜久刊布了其研究成果--《史记戦国史料の研究》 。此书主要对《史记》的《本纪》及主要《世家》中所涉及的战国史料的编年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其大部分结论与《新编史记东周年表》相同。因此本文在下面所从事的具体疆域考证的系年,基本上即以《新编史记东周年表》(后文简称平势《表》)为准。 李氏认为:近些年来国内从事战国史料编年的研究著作,缪文远《战国史系年辑证》 仍主要是以《史记·六国年表》及《资治通鉴》的《周纪》与《秦纪》为线索,并未跳出传统的战国纪年的窠臼,故不采缪氏之说。 又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在主要史料几年方面,依然采用的以《史记·六国年表》为主的纪年谱系,所以也未采其说。查了下读秀,国内著作和论文使用《新编史记东周年表》纪年者甚少,似乎此书在国内尚未获得一致见解。又当年此书出版时,李晓杰之师周振鹤曾作《评日本学者平势隆郎所著<新编史记东周年表>》一文,刊于《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6/05 )。下载受限,未获睹。且国内对此书的评论,知网惟见此一篇。周为历史地理专家,先秦恐非其所长,而国内研究先秦者不见评论。李云“可谓目前最为完善的一部先秦历史纪年表”,似有夸词之嫌;进而用此表编年,可谓非主流也。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看了总论部分,了解中国行政区划变革的一般规律,不错的入门材料。先秦不在考察范围内。
  •     对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一个很好的解释,不过年表有问题,不知出处何在
  •     #五一第二本#总论〜〜感觉章节之间有重复之处,不过不影响对政治地理格局的理解,尤其引发对剑南道的兴趣。
  •     个人觉得,很好。等我看完了再评价吧。
  •     只能说周先生真能写!
  •     比以前有进步。
  •     把理论部分全部看完了~~那些郡县考浩如星海,现在实在是没能力读完~~
  •     巨著。
    总论部分多是周振鹤先生以前发表过的东西。
    体例不好。
  •     总论基本上是周《体国经野之道》一书论述的精简。
  •     只通读了总论部分,是作者政区地理观念的总结性论述,重在整体概念建构。一是对于政区地理的术语界定,尤其是层级、幅员和边界;二是行政区划的变化回溯和动因分析;三是对于特殊行政制度的具体介绍。总体而言,低位基层政区较为稳定和实用,调整较少;高层政区则在不同的政府下体现出更为复杂的施政重心和政治手段。总论中可见行政区划作为历史地理中一个较被忽视的元素,如何体现出政治区、地理区、文化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理区构成了基础,政治区则成为塑造行政区划的最重要力量,文化区包括经济区在政区的沿革变化中进一步塑造政区认同和调整政区形式。从后视的角度看,循环往复的政区研究不仅构成了历史研究的一个基础,也是人类群体政治态势、社会发展成就的观察角度。
  •     周振鹤先生多年之功,质量上乘,专业经典。
  •     行政区划史首见,断代和通史相容,值得一看。ps, 写历史穿越小说的应该备一本,免得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
  •     李晓杰 魏国疆域 的论文。和阅读版本没有先秦卷部分。
  •     与历史地图集配套使用,效果更好。
  •     总论就是拿《体国经野》改的,真方便。先秦这块很复杂……
  •     总论部分和先秦部分 极具研究价值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