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科学名篇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百科知识 > 20世纪的科学名篇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4
ISBN:9787535141514
作者:戴吾三
页数:391页

作者简介

20世纪的科学名篇,ISBN:9787535141514,作者:戴吾三 等选编

图书封面


 20世纪的科学名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这世上,艰涩和枯燥连在一起,使用频率最高的时候或许是在人们指责科学家的文章的时候。可是科学家的文章真的枯燥、艰涩吗,尤其那些优秀的科学家?我很怀疑,有那样指责的人至少有一半没亲自看过科学家写的文章,而是他们的“直觉”告诉他们——科学家都是些语文生硬、文采暗淡的家伙。这好比一个纯真的姑娘没谈过恋爱,但整天听到一个她失恋的闺蜜在那里抱怨男人都如何不靠谱,所以她也就在心里打鼓,觉得天下乌鸦都一般黑啊,于是每次她跟人聊天时也都那么说着说着,因此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而这种思维的形成并无她的切身体验和思考来论证。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开完班会,我无所事事,就往图书馆三楼的自然科学图书室转了一下,在一个书架的顶层看到一本书,名目是《20世纪的科学名篇》。我觉得书名起得好,但因为不熟悉编这本书的人,而且出版社不是知名的,所以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懒得取下来翻看。走了一圈回来,我才把它拿下来,看目录和前言,决定应该借回去看看。书里面,所选篇目的作者都是20世纪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伦琴、爱因斯坦、费曼、苏步青、袁隆平、沃森、普朗克、霍金、杨振宁、玻尔、狄拉克、鲍林、海森堡……因为打算考研,但又找不到一个充分的诱饵,我于是把它借了回来,当是精神圣经。回来翻看,才发现不仅有励志的作用,那些大科学家的文笔还极让人艳羡。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费曼写的《诺贝尔奖害人不浅》是我最先翻看的,这当然要归功于它的题目。在书里,《诺贝尔奖害人不浅》归类属于“科学与人生”一栏,文章选自三联书店出版的《别闹了,费曼先生》中译本。我以前倒也曾翻过《别闹了,费曼先生》,在这里重看这篇文章,依然觉得趣味不减。而作者另一篇被编者归入“新科学与新世界”的文章——《底部还有很多空间》,那是作者的一次演讲,因此涉及了不少物理学的知识,但读起来依然亲切。开头就给人人生与历史感,往后是对相关知识的层层见解。与《底部还有很多空间》差不多,书里不少篇目尽管都已经不学术了,但它们依然让一般读者费解,也因此必定有人对此不满。很多读者会指责一些作者的文章里信息量太大,而且很多让人费解的知识,还有很多没给说明难于考证的人物。但我却觉得这样的文章有它的好处,激励人去求知、检索。而且注意,我说的是“费解”,并不是艰涩、枯燥,因为大科学家作者的行文足够干净、流畅、紧凑、充实、好读。所以看了一些这样的文章以后,人们多半会对文学有更高的要求,会调整思路,会感觉很多他们曾深爱的作者他们写字说事委实扭捏、矫揉、可笑。当然,像1981年7月26日《纽约时报书评》上的一篇文章,马尔克斯写海明威,必须承认那样的文章比科学家写的要好看、漂亮,但是我也认为,像沃森写他和克里克等人的文字,那种情怀与丰富感,大作家穷尽一生的天才也无法抵达。因为,不同于一般作者,科学家的经历给人更多耐人寻味的东西,使他们的文字更具质感而意味深长。在《20世纪的科学名篇》里,有一篇沃森的文章,选自他的著作《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他回忆自己和克里克发现DNA结构后,一个早晨,他在去惠姆吃早饭的路上,慢步走向克莱尔桥,抬头眺望国王学院哥特式礼拜堂在明朗春天高耸人云的尖顶。他写道:“在那儿,我稍事停留,观赏了最近整修一新的吉布斯大楼。那是一座具有乔治王朝特色的建筑。这时我想,我们今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我们曾在这里度过的那些平静岁月。我们曾长期来往于这里的几个学院之间,默默无闻地博览了海弗书店所有的各类新书。”看到这样的句子,我就想把整本书都抄下来。我还想,写出这样文字的作者,他的学术论文也该不会无趣与难看。——注:就这本书而言,你当然可以说这些大科学家(除了几个中国的科学家)的文章是译介过来,他们未必写得这样好。于是我说,那你为什么会承认那些翻译过来的诗歌和小说呢,而且你如何确定译者的译笔不是削减了那些文章的姿彩而是为它们增色的。所以,这种质疑纯属扯淡。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