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天才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百科知识 > 师从天才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2
ISBN:9787542827692
作者:[美] 罗伯特·卡尼格尔
页数:278页

作者简介

这本书关注的是现代科学中的师承关系链及其影响。作者罗伯特.卡尼格尔在书中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智慧、趣味、竞争和创新的奇妙的科研王朝,展现了一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著名科学家群体构筑的世界,他们通过半个多世纪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内的突破性贡献,赢得了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诺贝尔奖得主
第二章 战时紧急任务
第三章 史蒂夫·布罗迪,甲基橙及新药理学
第四章 布罗迪和阿克塞尔罗德:“让我们大胆地试一下”
第五章 3号楼:“他做的惟一的事就是召唤”
第六章 分道扬镳
第七章 朱利实验室
第八章 黄金时代
第九章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第十章 阿片受体:“疯起来,去研究它”
第十一章 拉斯克奖危机
第十二章 师承链
第十三章 198

图书封面


 师从天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种类型的书很多,但医学方面只看过这一本。07年冬天买的,看过一遍,还可以。09年初认识一个协和的妞,送她了。据说书里的内容和她们的科研工作很象,也是作医学实验和杀很多小白鼠。
  •     在考试临近的一周,我开始疯狂地阅读各种课外书,从《普通生物学》到《编码的奥秘》。科学松鼠会的一份推荐书单,让我开始尝试了解每个领域的神奇之处。书单很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种原始的渴望,我知道我要去做。书单的第一本,罗伯特•卡尼格尔的《师从天才》。昨天中午,在图书馆的社科文艺书库,我找到了这本描述科学史的书。书的破旧程度告诉我我不是第一个来访者。在书的内容提要中,我看到译者说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充满智慧、趣味、竞争和创新的奇妙的科研王朝”,让读者看到“观念的争执,实验的成败,对事业与关系的考验,学术荣誉的得失”,近观“那些科学实践中的深刻人性”,领略“令人难忘的探索者的精力和事业”。书围绕着一条师承关系链展开。James A. Shannon,Bernard B. Brodie,Julius Axelrod,Sol Snyder和Candace Pert,这是师承关系链中最重要的几个人。他们是生物、化学、药理的集大成者。你也许在百度上完全搜索不到他们的信息,也许在维基百科上也只是寥寥数语,甚至会对这本书的真实性产生疑问。但是他们是的的确确是现代药理学特别是神经生物学的创始人。我翻开了这本书。对于书中科学人的伟大之处和奇特的人格我不愿意写。因为即使想在寥寥数语就概括数位伟大科学家的科研成果、科学素养、领导才能和独特个性简直是天方夜谭。我只想谈谈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感受,这感受已经超出了这本书的主旨。这本书重燃了我的科学梦。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而想象力和创造力似乎在这十年内被消磨殆尽。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身上看到他们在极小的时候便显出惊人的天才后,我一再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材料,对于自己的能力的质疑也消磨了斗志,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Candace Pert是书中描述的师承关系链的最后一环。很难想到她在20岁时还只是一个鸡尾酒招待员,一个孩子的母亲。而7年后她便成为了阿片受体的发现者,成为了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翘楚。这个成功并不是想象中的巧合,而是她的导师Sol Snyder给她的指导和她不懈的努力造就的。我并不奢求可以功成名就,但这本书将我心底快要湮灭的科学家之梦重新点燃。做一个建筑师,而不是砌砖工。这条师承关系链上的大师们,除去获得诺奖的Julius Axelrod,剩下的几位都默默无闻,他们虽然还频繁地出现在医学生厚厚的卷帙上,但还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们头顶的光环开始黯淡下来。但他们是建筑师,而不是砌砖工。Brodie在Shannon的影响下开始测量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而不是仅仅注意到服药的剂量时,他打响了新药理学革命的第一枪。当Axelrod开始区分在神经元突触的事件之复杂顺序时,他已经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神经药理学。而Snyder和Pert则发现了阿片受体并创造了一种新的技术来研究它时,也引发了一场革命。这些科学家,他们不仅提出了新的问题,并且用新的方法解决了新的问题,还留下了一大堆问题让别人继续研究。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从事一种革命性的研究。而反观现在的名人——并无贬低之意,仅仅是关心的方向不同——Bill Gates也好,Steven Jobs也好,也仅仅是科学殿堂的搬砖工,而不是建筑师。回头看看计算机领域,让一个大学毕业生简述最终状态机的原理或是在纸上画出一台计算机中的寄存器多路选择器内存的结构,也许他会犯一会儿难。现在的教育更多的关心上层建筑,而很少去关注底层基础——这样只能培养出搬砖工,也许是卓越的搬砖工,但永远也不能培养出建筑师。有自己的风格。书中介绍了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由于他们师出同门,所以实验风格也如此相近。他们推崇实验为先,认为一个实验比再多的论断有用。他们相信直觉——他们的直觉往往是正确的——所以他们成功。他们宁愿做十个“脏”实验也不愿意花大笔的时间去做一个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他们喜欢一目了然的结果。他们敢于尝试,不会被前人的思路禁锢。他们往往像孩子一样,对一些“公理”提出挑战,非要获得确切的论证才肯相信。他们喜欢与技师和学生交流,并且当他们取得进展时,不吝夸奖。他们的脑袋里总会有新想法,但只要新想法被实验否定就立即放弃这个解释,转而寻找其他的更合理的解释。他们事必躬亲,年逾古稀仍然在实验室抛头露面,并给自己的“徒子徒孙”提出中肯的建议。风格并无谁对谁错,但养成自己的风格,并坚持下去,也是这本书给我的启迪。尊重自己的老师。这条师承关系链并不是十全十美,相反的,争执和绝交充斥其间。Bernard B. Brodie,Julius Axelrod由于诺贝尔奖而起争执,Sol Snyder和Candace Pert因为拉斯克奖而互不理睬。原来认为如此伟大的人应该不会在乎利益名誉,但恰恰相反,他们孩子般的天真对于自己成果的保护超越一切。他们争执都是因为成果归谁而吵。但这完全没有动摇他们对于自己导师的尊重。在文章的作者采访他们时,赞誉与尊重充斥在他们的话语中,即使当时曾经恶语相向。其实,导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导师为学生指明方向、提供思路和研究设备,而学生往往是真理的见证人。在这里引用一段话——出自Daniel Levinson的Seasons of a Man's Life作为本段的结尾:如一切恋情一样,导师与学生关系的进程很难顺利,并常有一个痛苦的结局……导师常常会剥削、压榨、嫉妒、文过饰非、强行控制;而学生则常有:提出贪婪的要求、依恋型仰慕、自我否定型感激及骄横型忘恩负义。至于谁有此类行为,为谁而为,则常常搞不清楚。关系结束后,双方常会怀有一些最强烈的感情:仰慕和藐视,欣赏和怨恨,悲伤、愤怒、痛苦及宽慰——正如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结束后一样。未完待续。等我再读一遍,再继续写。
  •     在科学界里,出生很重要。所谓英雄不问出处,那是只有在武侠小说里才有的情节。美国科学院院士里,3/4的人是毕业于十所顶尖名校的,尤其是以哈佛、伯克利、霍普金斯和普林斯顿居多。在诺贝尔奖获得者里,有一半左右,曾经做过诺贝尔奖得主的学生、博后或者助手。一个出名的老板、一个著名的实验室,对年轻科学家的事业起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老板的名字和声望就是年轻人创业时最好的护身符。这并不是说,如果你的老板不是诺贝尔奖得主,不是院士,你就不可能成功,但是为了成功你所付出的,要比那些幸运儿们多得多。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果然还是读中文书比较快,一下午就看完了。确实是牛老板带出牛学生的故事,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实验室的关系,甚至作为药理学的入门读本都是很不错的。
  •     药理学
  •     可以各种回味~实验部分写的很漂亮,作者也该是个大牛吧…
  •     正因为这本书,告诉我读研找个好导师的重要!
  •     以为是药理学方面的科普书籍,其实是研究方法与风格的传承,药理学方面的知识收获不多,但是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提示,即做事的风格可能对事情本身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即性格决定命运。
  •     听的是有声书
  •     ”他做的惟一的事就是召唤“ 药理学科普界一本读了能让人发梦的书。
  •     哈哈哈哈哈哈哈,讲了一堆八卦
  •     身边的人才是你最好的老师!
  •     一个在中国无法实现的梦。
  •     总之就是门户之见哪里都有。但是作者为啥没有凸显出每个人的特质呢,反而为了强调他们是一宗而生拉几个共性,那难道不是所有科学工作者所必须的品质?最后,市场化和管理的现代化果然还是加速科学发展的一大动力。
  •     推荐要带学生的都读一读
  •     精彩的故事,对做科研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     真该早点看。翻译得挺好的,虽然时不时有些不通的地方,换给我,也未必都能更好。
  •     要有一个好老师
  •     没有生物背景,读起来不是太顺。谁给数学界来一部?剑桥数论学派,莫斯科学派,哥廷根学派……
  •     让人觉得科研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
  •     真心希望自己能找到热爱的东西
  •     药理学名人转,从化学药理学到神经药理学到受体,导师和助手的关系,科学的发现路线。
  •     火车上看。
  •     "不要想太多,立刻疯起来去做实验" 看到这句话对实验依然没什么思路的,默默飘过~
  •     一带带药理科学家的传承故事
  •     看得我。哇。原来这么容易就发现某种东西了。也太容易了嘛。我也可以去当个科学家。。。不过。当年写个毕业论文。弄了个最简单的。不是那种挑战高难度的学徒啊。
  •     讲历史的部分还是非常棒的!行文流畅,表达科学家们的个性特点时选取的例子非常恰到好处,各种生动各种萌!但是感觉作者透过提供各种不同的人的评论来平衡对历史的想法这种手法用的太泛滥了,虽然这样gets him out of trouble,作为读者来说我觉得最后太罗嗦了。
  •     简单读了读,假如要搞科研必读,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大师底下出高徒,科学界同社会一样,同样有科学的贵族。
  •     可惜了中国这样的教育和体制很少出一心一意钻研、埋头实验室的各领域的专家。
  •     讲的是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史。
  •     研一马上过完了,即将开始自己的课题。邂逅了这一本书,我对科研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很赞
  •     科学应该是让人热血沸腾的. 阅读这本书就像亲历那些伟大的人物一般.
  •     科学界的门派
  •     有空可以用来打发下时间什么的~里头讲的内容非常有趣,值得一读。
  •     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史
  •     如果我没有读研也许会觉得本书乏味,可这时的我已经毕业一年了。读书的时候总试图与自己的经历对接,有种代入感。对自己的导师也是既敬畏又厌恶的纠结情绪
  •     大师的优点
  •     你知道身在科研领域的学生读完啥感觉?原来科学也讲关系,这是人的世界,没有净土。
  •     又臭又长,不能再高了。不低的原因是写作逻辑还不错,起码把故事讲明白了
  •     21//veg开端哦~
  •     干革命还是得跟对人啊
  •     领略了科学研究的美妙,惊叹科学家师承关系间的奇妙。记得大一时我还是学过半年多药学的啊…
  •     1、创新世界的师承关系真真重要,当然其他领域亦然;2、美帝的人才上升通道很多,机会很多,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勤奋、努力,有一定天赋,出头机会比在国内要大得多—当然跟到一位好导师很是重要;3、数次想起我的研究生好导师,深深感激她的知遇之恩及悉心栽培;4、学术领域的竞争关系不可避免,矛盾、冲突与误会也是常有之事,本书兼顾了此方面,真实性与可读性都有加分,而国内关于恩师的著作,却往往都将老师、同侪写成了完美之人;5、政治对科学有影响,但主要还是提供巨大的经济及其他方面支持,而国内的长官意志害死人。(师承链:香农—布罗迪—阿克塞尔罗德—斯奈德—珀特—穆迪)
  •     科学科学,又爱又恨呐。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为什么在自己的科研中就用不到呢?P.S. 论导师的重要性。
  •     什么烂翻译
  •     马太效应
  •     当化学药理学八卦看
  •     翻译的不错,中文版买不到了啊
  •     《论导师的重要性》
  •     名师出高徒
  •     大师不是天生的,大师=好的导师+好的环境+个人的努力
  •     读追寻记忆的痕迹的时候特别想研究记忆的机理,读这本书时特别想研究药理,结合一下,以后研究神经药理学以及对记忆的作用吧
  •     科研界,成果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道理同样适用;也不乏戏剧化的女王样的人物;但各个发现都非常令人精分,这便是科学研究的魅力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