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非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高频考点速记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考研 > 祁非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高频考点速记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512401983
作者:祁非
页数:340页

作者简介

《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高频考点速记》由考研辅导名师在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规定考点的基础上,通过潜心研究历年考研真题,分章总结归纳近9年真题考点,提炼出本门课的高频考点,以内容完善的知识点框架图和逻辑严密的知识点概括两种形式来表现。对于重要考点,《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高频考点速记》中进行了重点突出。《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高频考点速记》适合所有考研学子。祁非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高频考点速记祝你考出好成绩!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第五部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形势与政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两极格局解体  二、世界多极化  三、经济全球化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  五、综合国力竞争  六、大国关系  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八、地区热点问题  九、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十、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十一、南北关系  十二、南南合作  十三、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十四、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内容概要

祁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思想政治 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北京地区的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试卷评阅工作,长期从事北京地区和全国各地的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辅导工作,长期从事各种考 研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教材的

章节摘录

  近9年真题链接  2010年第2题(单):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  2010年第3题(单):人与自然的关系。  2010年第17题(多):意识的能动作用。  2010年第20题(多):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009年第1题(单):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适用范围。  2009年第17题(多):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2009年第34题(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内涵、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2008年第1题(单):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  2008年第2题(单):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相对性。  2008年第3题(单):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2008年第4题(单):文化的社会功能。  2008年第17题(多):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2008年第34题(分析):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  2007年第1题(单):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2007年第2题(单):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区分。  2007年第4题(单):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007年第17题(多):观念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2007年第18题(多):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  2007年第19题(多):发展的本质。  2007年选做题Ⅱ(分析):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的意义。  2006年第1题(单):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2006年第17题(多):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2006年第18题(多):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2006年第19题(多):文化与文明及其相互关系。  2006年第34题(分析):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2006年第38题Ⅱ(分析):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  2005年第1题(单):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2005年第16题(多):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2005年第17题(多):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  2005年第34题(分析):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2004年第2题(单):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2004年第17题(多):矛盾双方的辩证依存互动关系。  2004年第31题(辨析):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003年第1题(单):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2003年第2题(单):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2003年第16题(多):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2003年第31题(辨析):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2003年第34题(分析):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2003年第37题Ⅱ(分析):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2002年文科第1题(单):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2002年文科第16题(多)、2002年理科第17题(多):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2002年理科第1题(单):人类世界及其构成。  2002年文科第36题(材料)、2002年理科第36题(材料):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  高频考点速记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基本概念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1)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2)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2)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认识过程。  ①旧唯物主义哲学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②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3)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3.物质和运动及其存在形式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①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②运动是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稳定性、有条件性。  ③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④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①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②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③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④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第一,生产劳动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第三,科学实验。  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  (2)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②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后,在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  3.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图书封面


 祁非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高频考点速记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这本书买的正是时候,刚好能用上。书里面总结了历年的高频考点,知识点和今年的大纲都是一致的。书的质量很高,很实用。还配有真题,真题不用太多,刚好够用。
  •     书薄薄的,但是知识点不少,难得薄薄的一本书里面还有真题,很实用!
    现在这个阶段时间比较紧张了,个人感觉用这本书来复习还是很好的,会帮助提高复习效率
  •     知识点挺全的……不错
  •     个人比较喜欢祁非老师的书,我这个小本本的内容很简单明了,适合复习的时候,最好是看着考点记忆...
  •     评价:纸质很好。考点集中在一起学习,有帮助
  •     感觉只适合考前快速浏览,想要考个不错的分数这个肯定不够,不过重要的理论要点还是有的。总之一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