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4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中公版·2014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11507266
作者:李永新
页数:219页

作者简介

《中公版•2014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心理测评(最新版)》结合考情实际对浙江省公务员考情和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对浙江省心理测评的真题进行了专业研究和科学解读。直观、精确、深入,对于报考浙江省警察系统的广大考生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有效帮助大家备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浙江省心理测评考情指南及理论介绍  第一节  浙江省心理测评考情指南    一、浙江省心理测评的内容    二、浙江省心理测评的形式    三、浙江省心理测评的对象    四、浙江省心理测评的时间    五、浙江省心理测评的作答要求    六、浙江省心理测评的结果    七、浙江省心理测评的趋势预测  第二节  浙江省心理测评理论介绍    一、警察心理测评    二、警察心理测评的意义    三、警察心理测评的特点    四、警察心理测评的方式    五、警察心理测评的工具    六、警察心理测评的标准    七、警察心理测评的注意事项第二章  浙江省心理测评之一—一基础心理  第一节  身体健康    一、身体健康的概念    二、身体健康对警察的重要性    三、浙江省心理测评对身体健康的考查  第二节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对警察的重要性    三、浙江省心理测评对心理健康的考查  第三节  积极心态    一、积极心态的概念    二、积极心态对警察的重要性    三、浙江省心理测评对积极心态的考查第三章  浙江省心理测评之二——职业倾向性  第一节  气质与性格    一、气质与性格概述    二、气质与性格对警察的重要性    三、浙江省心理测评对气质与性格的考查  第二节  职业兴趣    一、职业兴趣概述    二、职业兴趣对警察的重要性    三、浙江省心理测评对职业兴趣的考查  第三节  职业认知和态度    一、职业认知和态度概述    二、职业认知和态度对警察的重要性    三、浙江省心理测评对职业认知和态度的考查第四章  浙江省心理测评之三——职业能力  第一节  观察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概念    二、观察能力对警察的重要性    三、浙江省心理测评对观察能力的考查  第二节  记忆力    一、记忆力的概念    二、记忆力对警察的重要性    三、浙江省心理测评对记忆力的考查  第三节  学习认知能力    一、学习认知能力的概念    二、学习认知能力对警察的重要性    三、浙江省心理测评对学习认知能力的考查  第四节  思维能力    一、思维能力的概念    二、思维能力对警察的重要性    三、浙江省心理测评对思维能力的考查第五章  浙江省心理测评主要工具量表第六章  浙江省心理测评过关全攻略第七章  浙江省心理测评精选真题

编辑推荐

  《中公教育·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心理测评(2013中公版)》特色:考情指南——介绍心理测评最新政策,理论精讲——解开心理测评内在机理,真题详解——明晰心理测评命题规律,实战点拨——独创心理测评通关技巧。  《中公教育·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心理测评(2013中公版)》适用于浙江省(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警、村干部、选调生、军转干招考。

前言

  实用教程助考生顺利通关浙江心理测评  对参加人民警察系统招录考试的考生加试《心理测评》,是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所特有的,这直接影响到考生能否通过该职位的审核。然而,广大考生对心理测评不甚熟悉,考试大纲涉及的内容也不是很多,常常会感到迷茫,因此,急需一本真正实用的教材来帮助过关。  中公教育集团教研团队牢记“以考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以心血和智慧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为考生提供最优质的教材和辅导,本教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指导思想下成书的。为了考生能顺利、轻松地通过心理测评,中公教育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及公考一线名师、心理学专家,倾心编写了浙江省《心理测评》一书,以使广大考生及时了解招考信息,准确把握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心理测评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切实做好心理测评的备考工作,帮助考生圆梦警察,成就未来!  本书主要包括浙江省心理测评考情指南及理论介绍、基础心理测评、职业倾向性测评、职业能力测评、主要工具量表、过关全攻略和精选真题等七章,按照逻辑关系可以分为考情及理论、内容、工具、技巧和实战等五大块内容。相比于市面已有的心理测评方面的书籍,本书有以下四大突出特色:  针对性强:紧密结合浙江省心理测评  中公教育的专家和一线名师结合考情实际对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的政策和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对浙江省心理测评的真题进行了专业研究和科学解读,所以本书的内容对报考浙江省人民警察系统的广大考生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有效帮助考生备考。  科学性强:严格以权威心理学理论为依托  本书始终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在明确研究浙江省心理测评目的的前提下,严格以心理学专业经典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为依托,组织相关内容,努力做到科学、准确、条理清晰、论证充分。  实用性强:切实提高考生心理素质  实用性在本书的内容上体现得较为明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巧与真题的结合,可以切实提升考生心理测评的应试能力;二是增强考生各方面心理素质版块的设置,如心理测评主要工具量表和“中公小贴士”等,能有效提高考生整体心理素质。通过对本书的学习,相信也会对考生以后顺利开展警察职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可读性强:语言通俗、内容易懂、逻辑严谨  在和考生长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教材必须以考生的需求为本,图书的可读性是考生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书规避了心理学专业教材枯燥、难懂的通病:在语言上,注意做到简洁通俗、明白晓畅;在内容上,使用了大量的图片、故事和事例,以便于考生理解;在逻辑上,以层层递进式一线贯之,有助于考生学习。  最后,本书作者提醒各位考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内化,要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只有明确了人民警察职位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内化,通过自主的心理测评模拟发现自己在心态上还有哪些有待改善的地方,并积极地不断调整,最终达到可以按照一个合格的警察的状态去答题,就一定可以通过浙江省心理测评关。正所谓“无招胜有招”,“没有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这才是治本。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好友。”选择了中公教育系列教材,相信中公教育会成为各位考生进取途中的挚友。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尽管我们已经尽心、尽力、尽责,但书中难免存在失误和有待商榷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谨以此书献给自强不息之人,祝各位考生圆梦警察!  中公教育专家与教材编研团队  2012年8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图书封面


 中公版·2014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第一节 浙江省心理测评考情指南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测评与“体检”一样重要,是许多公务员录用单位的必要程序,其目的在于运用心理测评考查考生是否符合招录职位所必须达到的各项要求。具体到浙江省公安民警的招录,《心理测评》试卷明确说明:“本测验主要用来测验你的职业心理能力,判断你的心理品质是否适合警察的职业。”综合来讲,其主要考查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基础心理基础心理是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活动。基础心理测评通过对考生基础心理品质的测评,挑选出测评结果在正常范围内的考生进入警察队伍。基础心理测评主要用来考查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心态积极程度等。(二)职业倾向性职业倾向性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表现为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职业倾向性决定一个人的择业方向,以及在该方面所乐于付出努力的程度。警察职业除了需要从业者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以外,还必须具备警察职业倾向,即要具有经过适当学习、训练或被置身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时,能完成警察职业领域内各种活动的可能性或潜力。职业倾向性测评主要用来考查考生的气质与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认知和态度等。(三)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测评是通过某些测试来预测某人的职业定位以及适合的职业类型。警察职业能力测评是有效测量个体在警察职业领域内某种潜能的测量手段。在性质上,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测验,也不同于其他行政职业通用基础知识或具体专业知识技能的测验,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心理潜能,进而预测应试者在警察职业领域内从事警务活动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职业能力测评主要用来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学习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一)命题形式浙江省公安系统人民警察职业心理测评采用公安部《公安民警职业心理能力选拔题本》和标准,其主要考查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无潜在的精神疾患。该套题目部分由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2(MMPI-2)修改而来,共有311道题目,其他为自命题目。(二)题目形式浙江省心理测评题目设置主要参照了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2(MMPI-2)的题目设置,采用的是“二选一”形式,选项只有“是”和“否”。例如:1.公安工作是一个充满危险的职业。 ①是 ②否2.我总是能很快让周围的人接受我。 ①是 ②否(三)答题形式浙江省心理测评主要采用纸笔测试,具体操作形式是通过发放纸质考卷,由考生在考卷上回答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意味着不是计算机考试,也不是在面试之前进行,而是作为笔试的一部分。■2012年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规定,“报考公安、林业、监狱、劳教等系统人民警察的需加试《心理测评》”。因此,浙江省心理测评主要针对的是人民警察职位,公安、林业、监狱、劳教系统的非人民警察职位不加试《心理测评》。■浙江省心理测评与笔试同步,在笔试结束后加试《心理测评》。《心理测评》试卷为311道全客观题,考试时限为50分钟,题量之大、时间之紧是其他笔试科目所未有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招考考试大纲规定:应考人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栏,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准考证号”下面对应的信息点,用2B铅笔涂黑。应考人员务必携带的文具有: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2B铅笔、橡皮和卷(削)笔刀。■浙江省心理测评结果不折合分数,不计入笔试成绩,仅判定达标与否,未达标者不能参加面试。测评结果不达标仅代表被测评者心理状态不适合从事人民警察职业,不代表精神或心理上有问题。心理测评结果不公布。■(一)心理测评重复考查的可能性非常大由于心理测评的特殊性,每年出一套新的测评题目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每年浙江省心理测评重复的可能性非常大。(二)越发注重综合考查随着对心理测评的不断运用和研究,完整将一个或几个量表拿出使用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浙江省心理测评未来的趋势可能是打破原有的量表界限,把几个量表的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测评。(三)仍将作为警察准入机制的行业标准开展心理测评,是根据人事部、公安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和《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实行省级统一招考的意见》的明确规定——招考人民警察时应当进行心理测评。而相关心理测评的淘汰标准仍将只是作为一个行业标准,即衡量该考生是否适合从事公安工作,并不涉及该考生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第二节 浙江省心理测评理论介绍■(一)心理测评心理测评是将科学与经验有机结合起来,针对评价目标,通过定性、定量的方式,对人的能力、个性、知识水平、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试、分析和评价。与传统评价手段相比,其数据化、客观化的特征特别显著,是建立在教育测量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上的一种综合选才的方法、体系。1.心理测评的实质心理测评的实质是对行为的测量,这些行为主要是外显行为而不是内部心理活动,是一组行为而不是单个行为;心理测评是对一组行为样本的测量,即所测量的行为组是有代表性的一组行为,任何个体在不同时间、空间与条件下的行为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我们所测评的行为抽样不同,则所得到的结果就会不同;心理测评的行为样组不一定是真实行为,往往是概括化了的模拟行为;心理测评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验,主要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而且心理测评也是一种力求客观化的测量。2.心理测评的要求心理测评作为一个选拔人才的工具,有着严格的要求。具体而言,心理测评必须符合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等要求。(1)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对不同测评对象的相同特征的测试过程和方法应该具有一致性。其意义在于,我们应该保证是采用同一个参照框架,用同样的方法收集材料,这样得出的结果比较起来才有意义。(2)客观化 客观化是指测评结果必须能够真实地反映测评对象的某些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有符合标准的可信度。客观化的工作是为了保证对测验结果解释的一致性,尽可能地减少评价人的主观性程度,要有一套程序加以保证。主要包括测评设计、计分方法和测验程序控制三个方面。(3)规范化 规范化是指不同的测评对象的测评结果具有可比性。规范化的工作从另一个方面保证测验结果的质量。心理测量的数据类型不同于其他学科(例如,物理学、化学等)数据的类型,一个测度的意义只有在与其他测度比较的基础上才可以显示出来。因为心理测量尺度的单位并未达到统一和可以互相换算的地步,而且很难确定绝对零的位置。3.心理测评的信度信度是衡量心理测量质量的指标之一,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这个概念:首先,信度是心理测量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程度的指标,如果我们用相同的或可以互相换算的测量工具反复对同一组客观事物进行测量的话,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保证这些结果是相同的;其次,信度是指测量的准确程度,即使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反复测量的结果是稳定的和一致的,但是仍不能保证得出的结果的准确性,准确性的定义蕴涵着稳定性的定义;最后,从理论和应用的角度看,信度是指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保证测量工具本身是精确的。 4.心理测评的效度效度是另一个衡量心理测评质量的指标。效度的一般定义是:一个测评工具能够恰当地测量出所欲测量构念的程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效度要进一步解释经验水平的指标与理论构念的联系。由之可以把效度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验效度,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类,它们主要表征一些可观测变量间的关联程度,因此,这类效度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观测变量预测另外一些观测变量;另一类效度是理论效度,它主要表征观测变量与理论构念间的关系,这些理论构念往往是潜在变量,不可直接观测。常用的效度有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构念效度。5.心理测评的原则现代人才心理素质测评建立在比较客观的、量化的、科学的测量基础之上,它遵守以下的原则:(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代人才测评是针对一定岗位或职位的人员进行的,这就要求在设计测评要素和编制测评标准时,一方面要遵循测评工程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充分体现工作岗位或职位的特点与要求。(2)测量与评定相结合在对测评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和解释测评结果时,要注意测量与评定相结合。测量是对人员素质或绩效的定量描述,而评定则是超过这一描述权衡其价值大小。在现代人才测评工程中,定量的测量和定性的评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测量是评定的基础,评定是测量的继续和深化。(3)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在进行人才测评时,一方面应尽可能提高测评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测评条件,注重实用性。在实际测评工作中,应在这两者之间较好地谋求一种协调。(4)精确与模糊相结合在人才测评中应该是在模糊之中求精确,在精确之中蕴模糊;能精确处求精确,不能精确之处则模糊。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相结合,应体现在测评要素的设计、标准的制定、方法的选择、信息分析、结合评定与解释的全过程中。(5)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在现代人才测评中,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表现在测评要素和测评标准的设计与编制上,其次表现在测评方法的选择上。心理测评一般是静态的,而评价中心、面试与观察评定等技术具有动态性。在一次人才测评中,有的测评要素宜于用静态测评的方法进行测评,例如专业知识、能力倾向等;有的测评要素则宜于用动态测评的方法进行测评,例如决策能力、人际关系与合作等。6.心理测评的方法(1)纸笔测验 纸笔测验简称笔试,即要求被试者根据项目的内容,把答案写在纸上,以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纸笔测验的形式主要有六种:多种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小论文。纸笔测验在员工招聘中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员工招聘中,它能很快把员工的基本活动了解清楚,然后可以划分出一个基本符合需要的界限。 (2)量表法 量表(scale)是一种比纸笔测验更严格的测量工具,它们可以看作是一把尺子,用这把尺子对被试者的属性进行测量。一般的心理测评都由一个或几个量表组成,它们的建构程序更严格,客观化的程度更高,往往有常模可以参照,例如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 (3)投射测验 有些心理特征是很难直接观察和测量的,例如人们的欲望、动机、需要等等,这就需要用投射的测量方法。所谓投射法,就是让被试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自己的想象世界,在无拘束的情景中,不自觉地表露出其个性特征的研究方法。它可以适合各种目的、用途。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联想技术、构成技术、词句完成法、等第排序技术、表现技术、个案分析技术。(4)仪器测量法 仪器测量法是指通过科学的仪器对被试者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一种科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心理活动的仪器越来越多,如多导仪、眼动仪、动作稳定仪等,这些仪器在测量人的兴趣、动机、技能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警察心理测评警察心理测评,是指应用多种心理学方法,测定警察的多种心理品质,然后对照选拔标准,决定录用或淘汰,保留原工作职位或调整工作职位。所以,警察心理测评担负着两大任务:一是录用或淘汰;二是保留原工作职位或调整工作职位。本书主要针对新警察的招录和筛选,目的是帮助考生顺利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1.录用或淘汰警察心理测评对于申请加入警察组织的求职者来说是一种严格的筛选,合格者被录用,不合格者被淘汰。经过测评,被淘汰的考生就已经完全丧失了进入警察组织的机会。另外,被录用的考生也仅仅是初试合格,只表明考生具有发展某些心理品质的潜力,而并不表明其已经具备了公安工作要求的心理品质。他们还必须参加必要的心理训练,才能形成符合公安工作要求的心理品质。2.保留原工作职位或调整工作职位警察心理测评对于在职的警察来说,是晋升的必要方法之一,许多国家都把心理测评作为警察升级考试的重要内容。心理测评的成绩与其他考试成绩一起作为评定在职警察的依据,合格者可以调整工作,升入较高职位,不合格者则只能保持原职位。■作为一种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特殊职业,警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高于常人。尤其是刑警、特警、防暴警,时常面临复杂的犯罪情境和意外因素,如面对舞刀弄枪的犯罪分子,出入惨烈的凶杀现场,冒着生命危险排难除险,经常与狡诈的犯罪嫌疑人展开心理较量,同时还不得不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从这一职业的性质、特点可以看出,警察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体能素质,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提出了对警察的心理进行选拔的要求。警察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的,而其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高低则与心理选拔有着直接的关系,心理选拔是保证警察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第一步。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如何为警察减压,提高警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当前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在招录新警察过程中进行心理测评,有效地把一些心理素质不达标、不适合从事公安工作的人挡在公安队伍之外,能从源头上确保新招录的警察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此举意义深远。■(一)标准化警察心理测评是一种标准化的考试,在其全部过程中都实行标准化的处理。心理测评必须由心理学专业人员与基层公安机关经验丰富的优秀警察一起来完成,其中心理学专业人员应起主导作用。(二)权威性参照其他学科的测评方法,警察心理测评也应当成立专门的考试委员会,负责心理测评的全面工作:公安部设立协调委员会负责心理测评的全面工作,对下级部门进行指导和协助,并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各公安厅、局负责参照中央制定的标准进行具体的命题工作;各市局负责心理测评的实施与评卷工作。(三)长期性警察心理测评不是一朝一夕、一时半会就可以成功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一方面,公安机关只要不断补充新的警务人员,就需要不断地对新的求职者进行筛选;另一方面,在职的警察不仅面临升职问题,还得面对工作中累积的心理问题,也要不断对其进行心理测评。上述两方面决定了警察心理测评的长期性。■警察心理测评的方式很多,可以根据测评内容、参加测评的求职者和其他客观条件,确定具体的测评方式。依据现代化手段的应用程度可以把警察心理测评方式分为常规测评与特殊测评两类。(一)常规测评所谓常规测评,主要应用传统的心理测评手段对求职者进行测评,以达到选拔的目的。1.优点(1)花费较少,物质条件的要求较低:一般主要的测评成本为各种测评纸或者少量的测评仪器的磨损。(2)可以同时进行大面积的测评: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对部分或者全部的求职者进行测评,使测评时间缩短,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缺点常规测评中某些心理品质测评结果的精确性差一些,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求职者的心理品质。(二)特殊测评所谓特殊测评,主要应用先进的视听设备——电子计算机等选拔求职者。1.优点(1)对于某些心理品质的测评更为准确:由于采用了电子计算机作为测评工具,测评结果的误差非常小。(2)对于每个测评阶段可以重复观察:电影和电视可以详细记录求职者在各个阶段的表现,选拔人员时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刻重复观看。2.缺点这种测评方式一般花费较大,对物质条件的要求较高。■警察心理测评使用的各种工具统称为量表。编制心理测评量表的材料,一般都是经过科学方法谨慎选择的,能够反映人们某些心理行为特点的问题或任务。把这些材料用标准化的方法加以组织编制,进行对行为样本的测查和统计处理,就形成一种“常模”。这种常模,就像一种“标尺”。现代流行的各种心理测评量表很多,据调查统计,仅以英语发表的就已超过5000种之多。不过,对于我国人民警察心理测评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几种:(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撒韦(S•R•Hathaway)和麦金利(J•C•Mckinley)制定的,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人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研究工作中,可以用来测试正常人的人格类型,也可以用来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二)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和科学实验,应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的测试,是心理评估系列测试之一。该测试的主要功能是从乐群性、智慧性、稳定性、影响性、活泼性、有恒性、交际性、情感性、怀疑性、想象性、世故性、忧虑性、变革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16个相对独立的性格维度对人进行评价,并通过科学方法进一步了解其各项心理学指标,从而在各方面为其提供帮助。(三)艾森克人格量表(EPQ)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是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J•Eysenck)等人编制的一种有效的人格测量工具,对分析人格的特质或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艾森克对由实验、观察和问卷调查所得到的大量有关人的特质资料进行因素分析,从而提出了多种人格维度,最终确认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医学、司法、教育、人才测评与选拔等诸多领域。(四)加利福尼亚人格量表(CPI)加利福尼亚人格量表(CPI)是由H•G•Gough于1957年编制,主要用于正常人(13岁以上)的人格调查。其共有18个亚指标,分别是支配性、进取能力、社交能力、社交风度、自我接受、适意感、责任心、社会化、自我控制、宽容性、好印象、同众性、顺从成就、独立成就、智力效能、灵活性、女性化、心理感受性等,主要是要求被测者对自我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描述、评价。■针对人民警察的招录,公安部研制了《公安民警职业心理能力选拔题本》和测评标准,其中,测评标准是测评的关键所在,是专门为选拔警察而设计的,它反映了公安工作对警察心理品质的基本要求及特殊要求,具有一般心理测评标准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警察心理测评标准制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常模法根据全国或一个省公安机关的总人数,按比例采用分层抽样法获取一定数量的被试对象,然后对选出来的被试对象进行各种内容的心理测试,经过统计处理,求出总体的平均数值,这些平均数就是常模。在人民警察录用时,通过相同材料的测试,达到并超过常模的考生就可以录用,没有达到常模的考生则不能录用。(二)人工规定法有时为了提高某方面的心理品质,可以在常模的基础上实行人工规定。这种规定由公安机关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与主试协商进行,规定的数值切忌太高,一般以被抽样人群中的中上等水平为宜,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警察求职者的质量。人工规定相比于常模法,增加了人为的假定成分,会使淘汰率提高,录用比例下降。■人的心理行为是很复杂的,难以直接测量而取得结果。因而心理素质测评不像物理测量那样用直接测量的方式,而是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的。这样的测评就必然会受到评估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外界的某些无关因素,如外来的声音、房间的设施等,都会给测评结果带来影响。因此,在警察心理测评中必须消除内外的无关因素。同时为了使测评客观、准确,负责警察心理测评的考官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全面熟悉测评的内容和方法,并能严格按照测评程序实施测评。在测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选择测量表任何测量表,都有其适用的特定范围。公安部门在选用时,应当慎重考虑,认真取舍。(二)协调关系测评者与被测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不协调,就有可能出现两种影响测评的情况:一种是被测者对测评产生反感,不予配合;一种是被测者出现紧张情绪,使其测评分数达不到被测者应有的水平。只有在一个良好协调的关系中,被测者才能最好地发挥其真实水平。(三)控制误差在实施测评过程中,由于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某种误差。为了使测评的结果准确,就必须尽量控制误差。所以,测评者在测评过程中的操作应严格根据测评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实施,并善于安定被测者的情绪。(四)解释测评结果每一个标准化的测评,常常用分数来表示其结果,而测评的分数只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因此,一般来说,不应当把这种结果告诉被测者或他们的家属和单位领导,而只是告诉他们对测评结果的解释。(五)遵守测评规范任何工作都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心理测评也是如此。一个测评者决不能利用测评来压制人,也不能把测评作为搞不正之风的手段。(六)测评保密对测评的保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测评内容的保密。心理测评的内容(包括测评器材),是不可以向社会泄露的,也不可以随意让无关人员使用,以免使测评失去控制,造成滥用;另一方面是对测评结果的保密,这是具有个人档案机密性的资料,是不应该随便让无关人员甚至当事人知道的。警察心理测评时只有注意以上几点,结果才真正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第二章 浙江省心理测评之一——基础心理基础心理是警察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对于警察来说健康的心理同健康的身体一样重要。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一些不稳定的社会因素仍然存在,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我们的人民警察肩上的责任重大,要努力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准备,以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迎接挑战。本章以递进式的逻辑顺序将警察的基础心理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积极心态。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积极心态是心理健康的进一步表现,考生要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应对测评的能力。第一节 身体健康■■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现代的健康概念日趋广泛、多元化。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即没有疾病或病痛,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职业健康、环境健康等。其中,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以及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如下: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7.反应敏捷,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孔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龈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肤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这十项标准中,2、3、4都针对心理方面提出了要求;1是对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提出的要求;其余6项是生理方面的要求。这十项标准不仅有助于人们从整体上把握健康的概念,而且也显示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人作为身心统一体,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出现。■警察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主要武装力量,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危险性。身体健康是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前提条件,警察招录考试中通常会设有专门的体检环节,这也说明了身体健康对警察的重要性。此外,警察工作是一种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这意味着从事警察工作的人所遭受的压力比其他职业要大得多。有研究结果表明,警察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和灰色地带,经常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现象,长期处在戒备、紧张、敌对状态,这些都会对警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如果身体上出现疾病,则更容易导致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的出现。同时,对警察身体健康状况的测评,也可间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因为许多心理问题会使生理功能出现紊乱而引发疾病。■(一)身体是否有不适感如果身体经常会有一些小毛病,则说明身体可能存在潜在的严重疾病,即说明身体不健康。例题1:我很少有肌肉抽筋或颤抖的毛病。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经常有肌肉抽筋或颤抖的毛病,则说明可能存在潜在的身体疾病,所以建议选择“是”。例题2:许多时候,我觉得浑身无力。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浑身无力可能是由身体问题也可能是由心理问题所引起,但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都说明身体不健康,所以建议选择“否”。(二)是否存在身体疾病身体健康首先表现为没有严重的身体疾病。如果身体存在严重的疾病,则说明身体不健康。例题3:我没哮喘这一类病。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有哮喘等严重疾病,则说明身体不健康,所以建议选择“是”。例题4:我从来没有过抽风的毛病。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有过抽风的毛病,则说明身体不健康,所以建议选择“是”。(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即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身体素质的发展,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例题5:我的胃口很好。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胃口不好,说明肠胃功能可能存在潜在的病症,所以建议选择“是”。例题6:我走路时保持平衡,并不困难。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走路保持平衡,说明身体平衡感良好,所以建议选择“是”。(四)对身体健康状况的整体认知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整体认知,这个认知既与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关,也与自身的心理状况有关。有抑郁、疑病等倾向的人往往也会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担忧。例题7:我很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整体认知,所以建议选择“是”。例题8:近几年来大部分时间,我的身体都很好。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大部分时间身体不好,则极有可能是身体确实存在疾病,所以建议选择“是”。身体健康常识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身体健康不仅对警察很重要,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要有良好的营养、合理的作息规律、充足的身体锻炼。以下为考生提供几条实用的健康小常识:1.睡前3小时不要吃东西,会胖且容易得胃癌;2.吃水果最好在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或饭后一小时至两小时;3.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4.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5.天天喝水八大杯;6.远离充电座,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边;7.睡眠不足会变笨,一天须八小时睡眠,有午睡习惯减缓衰老;8.十种吃了会快乐的食物: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番茄、低脂牛奶、鸡肉、樱桃;9.抽烟又吃维他命(β胡萝卜素-A维他命的一种)会致癌,尽早戒烟,才是最健康的做法;10.少喝奶茶,因为高热量、高油,没有营养价值可言,长期饮用,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第二节 心理健康■■(一)什么是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并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称为“最经典的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你符合以上十条标准了吗?(二)什么是心理异常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是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力、意念及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异常表现。例如:小芳是个25岁的女性,刚刚结婚。她抱怨这两个多月以来,每天晚上难以入睡,睡着后又容易惊醒,而且每晚都会做一些与死亡有关的噩梦,到第二天总是精神差,疲惫不堪,无法胜任工作。因此心情烦躁,感到头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经常与丈夫吵架,夫妻性生活几乎停止。对此,她感到非常痛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自己从一个快乐的新娘一下变成让自己和周围人讨厌的“母夜叉”,一个只有烦恼与忧伤的人,一个对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的人。她不出门,也不去工作,经常想如何才能结束这样的状况,有时甚至想到以死来解脱。在该案例中,小芳每晚难以入睡,易被惊醒,经常做噩梦,总是精神差,疲惫不堪,无法胜任工作,心情烦躁、忧伤,经常与丈夫吵架,性生活停止,不出门,不工作,想以死来解脱,并伴随着头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是与正常人不同的一些表现,说明其心理存在异常情况。(三)怎样判断心理是否存在异常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的原则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另外,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实的规定性,这时便形成妄想。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另外,在临床上,常把“自知力”作为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其实这一标准已涵盖在以上标准之中。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称为自我认知统一性原则的丧失的情况。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确实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比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如果不是这样,一边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或是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失去了协调一致性,转为异常状态。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这种个性的相对稳定出现问题,我们就要怀疑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否出现异常。比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冷淡,如果我们在他的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使他发生如此改变的原因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按照这三个原则可以判断心理活动属于正常或异常状态。例如:一位内向而又很追求完美、好胜心很强的大学生,因刚刚失恋导致近期心情不好,并因此影响睡眠和学习效率,自认为这样下去是“没出息”的表现,希望早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首先,主观上的“心情不好”是由于受“失恋”这一客观事件的刺激,符合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其次,是“心情不好”的情绪影响了“睡眠和学习效率”,符合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再者,这一系列表现,也体现了其内在追求完美、好胜心强的性格特点,符合相对稳定性原则;最后,其自认为这样下去是“没出息”的表现,并希望早日摆脱困扰,是有自知力的表现。所以,按“三原则”可判断上述事例属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变化。(四)引起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1.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人的心理主要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但是,人的心理发展与遗传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统计调查及临床观察,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确实具有血缘关系。同时,遗传上的易感性在一些人身上也是存在的,以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神经类型及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的身体特征也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2)病毒感染与躯体疾病由病菌、病毒(例如脑梅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会损害人的神经组织结构,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这一点对儿童影响尤为严重,是造成智力迟滞或痴呆的重要原因。(3)脑外伤及其他因素脑外伤或化学中毒,以及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机能障碍等,也是造成心理障碍与精神失常的原因。2.社会因素(1)生活环境因素生活中的物质条件恶劣,生活习惯不当,如摄取烟、酒、食物的过量等,都会影响和损害身心健康。其次,不良的工作环境、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不胜任、工作单调以及居住条件、经济收入差等,都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愤怒、失望等紧张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此外,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由此带来心理的不适。(2)重大生活事件与突变因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是一些突然变化的事件,常常是导致心理失常或精神疾病的原因,比如家人死亡、失恋、离婚、天灾、疾病等。由于个体每经历一次生活事件,都会给其带来压力,都要付出精力去调整、适应,因此,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不幸事件太多或事件较严重、突然,个体的身心健康就很容易受到影响。(3)文化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包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个人心理发展而言,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个体早期环境如果单调、贫乏,其心理发展将会受到阻碍,并会抑制其潜能的发展,而受到良好照顾,接受丰富刺激的个体则可能在成年后成为佼佼者。另外,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态度、方式,家庭的类型等也会对个体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早期与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得到充分父爱母爱,受到支持、鼓励的儿童,容易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并对成年后的人格良好发展、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五)心理异常的分类1.严重的心理异常。即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的瓦解,机体与现实的周围环境关系严重失调,丧失了正常的言行、理智与反应。不能正常处理人际关系,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也不能自理。2.轻度的心理异常。即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受到损害。高级神经机能活动失调,与周围环境关系处理不好,但这类人能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不正常状态,能自理生活和进行正常工作。3.心理、生理障碍。即在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病变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异常现象。也常表现为一种内在的情绪或动机的冲突,通过心理影响生理的途径,以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病变表现出来。既有躯体异常,也有心理异常表现。4.大脑病患者及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如大脑器质性损害、发育不全、聋哑、盲等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驱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大环境里,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具体到警察这一群体,其高危险、高负荷、高强度的职业特点,导致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研究发现:有80%的民警心理压力过大;在我国人均寿命超过70岁的今天,一线警察的平均寿命仅有48岁;警察队伍中,甚至出现了刑讯逼供、开枪伤人、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这些情况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同时,我国警力的严重不足,使得警察超负荷运转,精神高度紧张。长时间的工作不仅使警察的身体疲惫、积劳成疾,也影响了家庭关系。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抢劫、杀人等暴力事件,开枪射击犯罪嫌疑人、受伤等也都不可避免地使警察受到了强烈的身心刺激。而人们心目中完美的警察形象无形中也给警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对警察来说更加难能可贵。另外,警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警察素质的高低和警察战斗力的发挥,关系到“保一方平安”和社会稳定的目标能否实现。这一切也就决定了警察必须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掌握有效调节自己心理的方法与技巧。■在浙江省心理测评中,对心理是否存在异常的测评占很大一部分。本部分主要依据心理异常时可能出现的症状来加以说明,让考生对此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由心理异常可能引起的躯体症状在本章第一节已经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一)幻觉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以幻听和幻视较为多见。在临床中常与妄想合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幻听包含非言语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叫场)和言语性幻听(如对自己的命令、辱骂或斥责)。例题1:我时常听到说话的声音,而又不知道从哪里来。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幻听。不知道从哪里来,说明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如果能听到,则可能存在幻听,所以建议选择“否”。2.幻视形象可能鲜明具体,也可能单调模糊,幻视的内容丰富多样。例题2:我能在我周围看到其他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动物和人。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幻视。如果能看到其他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动物和人,则说明可能存在幻视,所以建议选择“否”。3.其他幻觉包含幻嗅(闻到难闻的气味)、幻味(尝到怪味道)、幻触(感到皮肤上有虫在爬、针在刺等,或有性的接触)、内脏性幻觉(内脏扭转、断裂)、运动性幻觉(虚假的运动或位置知觉)等。例题3:我有时会觉得自己的嘴巴好像在动。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幻觉。如果会觉得自己的嘴巴在动,那说明可能存在运动性幻觉,所以建议选择“否”。(二)妄想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深信不疑;二是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的利害有关;三是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四是妄想的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按照妄想的内容进行归类,常见的有:1.被害妄想指患者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坚信有人要加害于他。例如,某精神分裂症患者认为邻居故意要害他,在他吃的饭菜和饮用水中下毒。例题4:有人想害我。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被害妄想。如果觉得有人想害自己,但当这种感觉是毫无根据时,就是被害妄想的体现,所以建议选择“否”。例题5:我时常因感觉有人跟在背后走路而心里不安。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被害妄想。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内心的不安极有可能是由于怀疑这个人可能加害自己而引起的。正常人虽然也偶尔会因有人跟在后面而不安,但不会是时常出现的。如果时常出现,则是被害妄想的体现,所以建议选择“否”。2.关系妄想指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如认为报纸上的文章、周围人的谈话都是在针对他,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例题6:我确信别人正在议论我。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关系妄想。如果感觉有人在谈论自己、他人的谈论都是涉及自己的,极可能存在关系妄想,所以建议选择“否”。3.被控制妄想指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受到电波、超声波或特殊的先进仪器的控制,而不能自主。例题7:有人控制着我的思想。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被控制妄想。如果思想不能自主,则可能存在被控制妄想,所以建议选择“否”。4.夸大妄想指患者认为自己有很高的能力、特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例题8:我总是觉得我有超能力。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夸大妄想。大部分人是没有特殊能力的,如果总是觉得自己有超能力,则说明可能存在夸大妄想,所以建议选择“否”。5.抑郁妄想指患者过分贬低自己的价值,如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或罪行,或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多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例题9:我相信我的罪恶是可饶恕的。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抑郁妄想。通常平时犯的一些错误应该是可以被原谅的,因此如果有自己的罪恶不可饶恕的想法,则可能存在抑郁妄想,所以建议选择“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妄想,多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出现。例题10:有人想窃取我的思想和计划。①是 ②否例题11:我有时会产生杀了某个人的想法。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以上两道例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妄想。这两道例题所述的情况都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少见的、不大可能会有事实依据的想法,所以都建议选择“否”。(三)强迫症状强迫症状是指一些明知道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1.强迫观念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可表现为反复回忆某些想法,反复思索无意义的问题,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思想,总是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等。例题12:我每天睡觉前无法控制地去想很多可怕的事情。①是 ②否例题13:我无法停止去想一些不该想的事情。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上述两道例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强迫观念。如果明知道自己不该想、不希望去想,但却无法控制自己去想,属于反复思索无意义的问题,则说明可能存在强迫观念,所以都建议选择“否”。2.强迫行为指患者反复出现的毫无意义又无法摆脱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反复洗涤、反复检查、不可控制的计数、程序化的仪式行为等。例题14:我总会多次确认我是否锁门。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强迫症状。多次确认是否锁门的行为属于反复检查,对自己有无锁门表示怀疑,说明可能存在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所以建议选择“否”。例题15:我有一个习惯,喜欢点数一些不重要的东西,像路上的电线杆等等。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强迫行为。数电线杆等一些不重要的东西,是一种计数行为,如果喜欢并经常存在这种行为,则说明可能存在强迫性计数,所以建议选择“否”。(四)恐怖症状恐怖症状是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1.广场恐怖症特指对广场或公共场所等特定环境的极端恐惧,害怕在这些环境停留。主要表现在:(1)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如会场、剧院、餐馆、菜市场、百货公司等,或排队等候;(2)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乘坐汽车、火车、地铁、飞机等;(3)害怕单独离家外出,或单独留在家里;(4)害怕到空旷的场所,如旷野、空旷的公园。当患者进入这类场所时便感到紧张、不安,出现头昏、心悸、胸闷、出汗等症状。例题16:我害怕独自一人出远门。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广场恐怖症。一般情况下,独自离家外出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会产生害怕,说明可能存在广场恐怖症,所以建议选择“否”。2.社交恐怖症是指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表现为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自己被人注视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感觉自己无地自容,因而回避社交。例题17:在陌生人面前我不敢抬头,不敢与之对视。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社交恐怖症。通常在陌生人面前不会出现不敢抬头、不敢与之对视的强烈反应,如果存在这种现象,说明可能存在社交恐怖症,所以建议选择“否”。3.单一恐怖症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事物(如血、刀、雷电、高处等)或动物(如蛇、昆虫等)有不合理的恐惧。例题18:我相信越高的地方越危险。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单一恐怖症。越高的地方不一定越危险,如果有这种想法,说明可能存在对高处的恐惧,所以建议选择“否”。例题19:我不喜欢宠物狗,因为我总觉得它们随时会上来咬我一口。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单一恐怖症。宠物狗通常来说是一种无害的动物,不会对人形成威胁,如果有觉得它们随时会咬人的想法显然是不必要的,说明可能存在对狗的恐惧,所以建议选择“否”。(五)焦虑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患者表现出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并可能伴有心悸、出汗、手抖等躯体症状。例题20:有时我会莫名其妙地觉得坐卧不宁、忐忑不安。①是 ②否例题21:我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害怕。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以上两道例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焦虑症状。通常来说只有特定的环境才会使人产生坐卧不宁、忐忑不安、害怕的情绪,如果无缘由地产生这些情绪,则说明可能存在焦虑,所以都建议选择“否”。(六)抑郁抑郁主要表现为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失望、悲观等,并可能伴有睡眠障碍、全身乏力、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例题22:我有过轻生的念头。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抑郁症状。轻生念头的产生通常是由于对生活不再抱有希望,是重度抑郁的一种体现,所以建议选择“否”。(七)躁狂躁狂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力增加和活动增多。比如整天兴高采烈但情绪不稳定,容易因一些小事而暴跳如雷;思维敏捷,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感到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精力过度旺盛,爱管闲事,整日忙碌,行为不计后果;睡眠减少,终日不知疲倦等。例题23:我能够一连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精神饱满。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躁狂症状。如果一连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精神饱满,说明精力过度旺盛,有躁狂倾向,所以建议选择“否”。例题24:有时我的思想过于奔放,甚至都来不及表达出来。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躁狂症状。如果思想来不及表达出来,说明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则可能存在躁狂倾向,所以建议选择“否”。例题25:有时我会兴奋得难以自持。①是 ②否例题26:没有任何原因,甚至在顺利的时候我也会觉得非常暴躁。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以上两道例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躁狂症状。如果兴奋得难以自持,或者无缘由地暴躁,则说明情绪处于高涨的水平且难以控制,可能存在躁狂倾向,所以建议选择“否”。(八)偏执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为: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3.易产生病态嫉妒;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例题27:如果别人对我关怀备至,我常常怀疑他们是有目的的。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偏执型人格。如果持有关怀是另有目的的看法,说明有很强的猜疑心,容易误解他人的行为,则可能存在偏执型人格,所以建议选择“否”。例题28:假如不是有人从中阻挠,我一定会顺利完成任务。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偏执型人格。能否顺利完成任务一般并不取决于是否有人阻挠,拥有这种想法的人极可能有将挫折或失败归咎于人的倾向,则可能存在偏执型人格,所以建议选择“否”。(九)反社会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与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好感与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目无法纪,有反常价值观念(如唯恐天下不乱、以害人为乐),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危害别人时无罪恶感。例题29:我很想在动物身上发泄自己的情绪。①是 ②否例题30:我有时候会有投毒的想法。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以上两道例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反社会型人格。想在动物身上发泄情绪和投毒的想法都是违反日常价值观念的想法,说明可能存在反社会型人格,所以建议选择“否”。例题31:当看到动物受折磨时,我没有感觉。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反社会型人格。看到动物受折磨而没有感觉是一种缺乏同情心的表现,如果存在这种行为,则说明可能存在反社会型人格,所以建议选择“否”。例题32:我讨厌被任何规则约束。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存在反社会型人格。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定规则的约束是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如果讨厌被任何规则约束,则说明可能存在反社会型人格,所以建议选择“否”。“十不”心理保健歌人生在世不生气,心平气和病不欺,暗生闷气发脾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正视现实不攀比,知足常乐要铭记,富贵名利莫妄求,怡然自得少病疾。胸怀坦荡不小气,“小心眼儿”要丢弃,生活琐事由它去,有了矛盾冷处理。创造条件不孤寂,广交益友寻乐趣,寂寞孤单寿命短,爱好广泛身受益。心情愉悦不疑疾,“杯弓蛇影”不可取,心理扭曲早就医,病魔定会绕道去。乐观向上不消极,信心十足有毅力,拥有积极好心态,顽疾恶魔何所惧。人到老年不自卑,应把花甲当花季,人老当要心不老,童心常在神采奕。出言行事不挑剔,顺其自然心如意,严于律己宽待人,搬弄是非更当忌。去掉私心不妒嫉,妒火损人又害己,嫉贤妒能是小人,正直豪爽真君子。遵纪守法不惹事,强暴蛮横遭人议,温柔行善康而寿,作恶多端必早死。第三节 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态度,对任何事都有足够的控制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胸襟、魄力。可以体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生活三方面的态度上:在对自己方面,积极心态意味着对自己的认可、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态度,体现在拥有自信,即相信自己的能力,是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应付各种环境的积极主观评价。在对他人方面,积极心态表现为积极地看待他人,把别人的批评、责骂、指出不足、建议等,看成是善意的,看成“关爱、帮助和造就”,以感恩和学习的心态,虚心听取、思考、分析、反省,从中吸收有利于自己进步成长的营养,促进自己进步成长。在对生活方面,积极心态就是相信这个社会是善的,在面对工作、问题、困难、挫折、挑战和责任,从正面去想,从积极的一面去想,从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积极采取行动,努力去做。下面是一则关于积极心态的小故事: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您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同样一个梦,王后和大臣两种不同的解释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心态决定一切。■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以下6句至理名言:1.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2.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3.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4.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5.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6.你不能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事物往往都有其两面性,问题就在于当事者持何种心态,怎样去对待它们。不同的心态所起到的作用和获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人处事之道,心态是前提,你的心态有时决定了你的高度风范,你的心态有时决定了你的成败输赢,你的心态有时决定了你的人生幸福。警察作为执法人员,在与罪犯搏斗的过程中,难免有失手的时候,日子久了,更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因此,警察需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警察作为执法人员,每一次权力的使用都会给他人带来很大的影响。对青少年犯罪,不适当地多抓一个人,就可能毁了一个家庭。因此,警察在规范执法的同时,也要学会宽容,对于一些具有法定从宽条件的,依法从宽处理。警察作为执法人员,面对的是社会的阴暗面,要与罪犯做斗争,所看到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对抗也比一般人要多,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因此,警察更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只是社会的小角落,而不是社会的缩影。■(一)对自己的态度积极心态即要对己自信,不自卑、不自负,又要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夸张、炫耀,也不自我贬低、妄自菲薄。例题1:有时我感觉我一无是处。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拥有积极心态。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是一种自卑的心态,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所以建议选择“否”。例题2:我相信我的人生会和别人一样辉煌。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拥有积极心态。相信自己的人生会和别人一样辉煌是自信的体现,所以建议选择“是”。(二)对他人的态度积极心态在对他人的态度上与偏执相反,应该是主动帮助他人、信任他人,相信他人是善的,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批评,而不是对他人的嫉妒和猜疑。例题3:我没有真正想伤害我的仇人。①是 ②否例题4:我不会因为一个人犯错而疏远他。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以上两道例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拥有积极心态。没有想伤害仇人和不会因犯错而疏远他人都是一种宽容的表现,都说明拥有积极心态,所以都建议选择“是”。(三)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心态表现为认为生活是美好的,人性本善,从而更加积极努力地去追求成功。例题5:坏人总是比好人多得多。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拥有积极心态。坏人总比好人多是一种对社会的消极看法,所以建议选择“否”。例题6: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任何人都会成功。①是 ②否【选项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是否拥有积极心态。相信只要肯努力,任何人都会成功是一种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所以建议选择“是”。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领域,面对特殊的工作对象,具有繁重的工作压力,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对警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针对警察工作的特殊性,我们介绍几种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1.培养每天说或做一些使他人感到舒服的话或事,你可以利用电话或一些简单的善意动作达到此目的。例如给他人一本励志的书等等;2.让自己明白一点:打倒你的不是挫折,而是你面对挫折时所保持的心态。训练自己在每一次不如意的处境中都能发现与挫折等值的积极的一面;3.多做运动以保持自己的健康心态。生理上的疾病很容易造成心理的失调,要让你的身体和你的思想一样保持活动,以维持积极的行动;4.对于善意的批评应积极接受,而不应消极排斥。接受他人看待自己的角度并以此做一番反省,找出应该完善的地方;5.避免任何具有负面意义的说话形态,尤其应杜绝吹毛求疵、闲言闲语或中伤他人名誉的做法,这些行为会使你的思想朝向消极面发展;6.信任与你合作的人,并承认如果他不值得你信任时,就表示你选错人了;7.学会幽默。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品,是人对痛苦和烦恼的一种“抵抗剂”,也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拥有了幽默,就具有了随环境变化不断加以调节自我心理的有力武器,从而减轻生活中因失败带来的痛楚。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心理测评其实还是很简单的,大家注意好细节就好,别踩陷阱,书不错~
  •     公务员必备书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