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要素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要素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
ISBN:9787300089744
页数:822页

作者简介

《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要素:来自创新指数的依据》提出我国创新能力建设的8大要素理论,并据此设计了我国31省市区的区域创新指数、制造业创新指数、国际比较的创新指数,对我国2001-2007年的创新指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计算和分析研究;研究我国区域创新类型,创新引领主流推动作用。中国在金砖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中保持国家创新能力的相对强者地位。中国31省市区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以及动态比较,揭示了产业创新能力格局的调整和变化,区域间的分工合作不断深化,并基于企业数据进一步对四种类型进行创新研究,揭示了我国产业创新能力成长的基础路径和发展趋势。中国创新指数是针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开展的专门研究。它是以创新经济学的前沿理论方法为科学基础,基于发达国家的创新活动与战略研究的实践,深入我国现行发展阶段与地区全面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等目标的要求,引领创新能力建设方向,提高创新绩效,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速度,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要素:来自创新指数的依据》最新实证了人力资本、集聚经济对于区域与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将欧盟创新指数纳入本研究报告,展示了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创新能力水平和变化趋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迈向创新型国家的高端之路  一、领悟创新时代  二、挑战创新型国家  三、追赶创新型国家的产业创新能力积累  四、先行制度创新体系  五、繁荣创新型国家的要素第一部分  中国省市区创新指数  第二章  中国31省市区创新指数2001—2007    一、创新指数和研究体系    二、2007年我国区域创新指数及其结构分析   三、2007年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支撑力分析   四、2001—2007年创新指数的动态变化 第三章  中国省区市创新能力动态趋势及决定要素  一、中国省区市创新要素指数动态变动的特征分析  二、中国各省区市创新能力的决定要素  三、中国省区市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分析  四、中国省区市创新能力发展阶段分析  第四章  中国强势创新区域的决定要素   一、强势区域创新能力特征   二、强势区域创新效率   三、强势区域创新网络   四、强势区域创新推动力   五、强势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  中国优势创新区域的决定要素   一、优势区域决定要素的分析视角  二、优势区域的创新特色  三、优势区域的创新劣势  四、优势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路径  第六章  中国弱势创新区域的决定要素  一、弱势区域创新能力特征  二、弱势省区创新资源能力分析  三、弱势省区创新网络能力分析  四、弱势省区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五、基本结论  第七章  中国国家创新能力的动态分析  一、国际创新指数体系设计  二、2007年国际创新指数及分析  三、金砖国家创新指数比较分析  四、创新国家的发展类型  五、中国的创新发展阶段及目标第二部分  中国创新制高点:北京市、上海市创新指数 第八章 北京市创新指数及其发现   一、北京的创新指数   二、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能力   三、北京自主创新产出与创新网络组织能力的因子分析   四、北京自主创新与网络创新能力的动态分析   五、北京市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撑力 第九章 上海市创新指数及其发现  一、上海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能力  二、上海市自主创新产出与创新网络组织能力的因子分析  三、上海市自主创新与创新网络能力的动态分析  四、上海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撑力 第十章  中国创新制高点的国际比较研究   一、创新型城市国际比较体系   二、创新型城市国际比较指数与分析   三、创新型城市国际比较的结论第三部分  中国省市区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第十一章  中国省市区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  二、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分析的基本框架  三、中国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四、中国各省区制造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  五、制造业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六、基本结论 第十二章  中国省市区纺织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中国各省区纺织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中国各省区纺织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中国纺织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四、基本结论 第十三章  中国省市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四、基本结论 第十四章  中国食品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食品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食品制造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中国食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四、基本结论 第十五章  中国省市区钢铁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钢铁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钢铁制造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分析  三、我国钢铁制造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四、基本结论 第十六章  中国省市区汽车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汽车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汽车制造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我国汽车制造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四、基本结论 第十七章  中国省市区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我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四、基本结论 第十八章  中国省市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  三、基本结论 第十九章  中国省市区塑料制品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中国塑料制品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中国各省区塑料制品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中国塑料制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四、基本结论 第二十章  中国家用电器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家电产业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家电产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中国家电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四、基本结论 第二十一章  中国省市区通用设备制造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中国各省区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基本结论 第二十二章 中国省市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我国各省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创新指数的动态分析  四、基本结论 第二十三章  中国省市区医药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省区市医药制造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特征  四、基本结论 第二十四章  中国省市区家具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家具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家具制造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基本结论 第二十五章  中国省市区金属制品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金属制品业产业创新综合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金属制品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我国金属制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四、基本结论 第二十六章  中国省市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我国各省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指数的动态分析  四、基本结论 第二十七章  中国省市区电力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电力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电力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基本结论 第二十八章  中国省市区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分析  三、基本结论  第二十九章  中国省市区造纸及纸制品业产业创新指数  一、我国造纸及纸制品业产业创新指数与分析  二、我国各省区造纸及纸制品业企业群的创新指数与分析  三、我国造纸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四、基本结论第四部分 创新指数专题研究 第三十章  中国区域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一、理论及实证研究背景  二、我国制造业创新活动的区域差异  三、数据与模型变量说明  四、实证模型的设定与分析结果  五、结论 第三十一章  中国区域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中的国民素质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国民素质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三、基本结论 第三十二章  中国创新区域的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北京海淀区企业创新调查分析  一、企业创新研究意义与调查背景  二、海淀区工业企业创新总体评价  三、海淀区企业创新效果分析  四、海淀区企业创新内部要素分析  五、海淀区企业创新外部环境分析  六、发展政策研究 第三十三章  欧盟创新指数及其分析应用  一、欧盟创新指数体系和2007年研究的主要发现  二、欧盟成员国在创新能力上的趋同变化  三、欧盟和美国、日本之间的差距  四、专题研究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要素:来自创新指数的依据》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纪宝成,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学科评议组成员,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赵彦云,男,1957年5月3日,天津市武清县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政府津贴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北京市百人工程人选。河北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兰州商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安徽财贸学院、山西财经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总论:迈向创新型国家的高端之路一、领悟创新时代世界是否到了创新的时代,还没有确定的结论。但是,信息技术已经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在总结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发展时,基本肯定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巨大社会作用,“两高一低”即高经济增长率、高就业率和低通胀率,构成了美国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交通设施便利快捷、网络数字化创造了科研、生产和生活联系的新方式。创新从技术到管理,再到金融和服务。难道这不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吗!我们冷静地观察世界的步伐,发现世界各国正在加快创新的步伐,发达国家步伐坚定,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也在追随之中,中国是其中最为醒悟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国。我们再进一步细心地考察,创新决不是在一点上展开,而是一个全方位系统的推进,特别是把创新的推进与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紧密相连,提出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并付诸实施,整个世界正在形成一个用创新推动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领悟创新的世界步伐,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体系与创新能力建设非常重要。从世界整体出发,创新发展的关键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追求创新发展目标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对于后来者居上的追赶型国家,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和关键。从政府积极推动和落实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来看,首要的是明确国家创新的发展目标。美国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国家。2007年2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国内政策委员会发布了“美国竞争力计划”,该计划针对美国未来10年的发展,全面考察美国国际竞争力面临的挑战,为积极保持其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促进国际竞争力劣势的改进制定了具体行动计划,其中,提出了一套强化国家创新能力的具体目标。美国追求创新发展的根本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保障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和在创新方面的世界领导地位,维护美国的强大与安全。实现这一目的靠的是增强美国中长期的国家创新能力,其中关键的是保证国家在研究、创新和教育的提升过程中,对今后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美国科技发展的重点内容所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具体方面。因此,他们从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出发,在保障科技第一的整个系统考察和深入分析之后,基于美国现状,提出了5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内容。美国未来10年的强化创新发展的具体目标是:(1)为中小学提供300项拨款,用于改进或开设基于研究的数学课程;(2)为1万名科学家、学生、博士后和技术人员提供为创新型企业作贡献的机会;(3)2015年前培养10万名高质量的数学和科学教师;(4)70万名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通过高级就业考试;(5)80万名工人获得其21世纪工作所需要的技能。1996年7月,日本政府史无前例地制定了一个为期五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这份基本计划中,日本政府决定:持续加大科学技术研究投入,逐渐提高基础研究投入的比重,努力改善研究开发的软硬环境,切实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提升日本创造性的基础研究能力。该计划制定的科技创新发展目标是:(1)五年计划期间,政府将把科学技术研究投入总额扩大至17万亿日元;(2)至2000年底为止,政府将完成资助1万名博士后的人才培养计划;(3)将在计划期间内尽早实现为国家研究机构的每名研究人员和国立大学的每2名研究人员配备1名研究辅助人员的目标等。2001年3月,日本政府又制定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这份新的五年计划中,日本政府确立了新世纪初推进科技发展的三大方向,即以“科技创新立国”的实现作为基本国策,努力将日本建设成为“能够以知识的创新和活用为世界作贡献的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并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能让国民安心、安全地过上高质量生活的国家”。据此,新基本计划突出了这样的思路:在重视推进基础研究的同时,对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纳米技术和材料等四大与经济发展、国民福祉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重点投资;在将今后五年的科学技术研究投入总额扩大到24万亿日元规模的同时,对日本的科技创新体制,例如研究开发系统、人才培养方式、产官学问的联系机制等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具体科技创新发展计划的目标重点强调了今后日本应在以诺贝尔奖为代表的国际级科学奖获奖数量上与欧洲主要国家保持同等水平,力争在未来的50年里实现本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到30人的发展目标。2002年2月,加拿大政府公布了《加拿大创新战略》,该战略提出加拿大创新发展的总目标是使加拿大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家之一,并为此从知识效能、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和地方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量化目标和衡量指标。在知识效能方面,加拿大政府提出:到2010年研发绩效进入世界前5位;政府对研发的投人至少翻一番;人均风险资本投资超过美国;私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方面提出未来5年内,将获得继续学习机会的成年人增加到100万;到2010年,将加拿大招收硕士和博士生的人数平均每年提高5%;自2002年开始执行新的移民和难民保护法;到2004年,将通过永久移民和临时外国人工作计划,极大地改进加拿大招募外国人才的工作。在营造创新环境方面提出:到2010年,在加拿大多数主要管理部门完成专家评审系统;确保企业税收体制与七国集团中其他国家相比具有竞争力。在地方创新上,到2010年,发展至少10个国际认可的技术和产业集群;到2010年,极大地改善加拿大社区的创新绩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逐步确立了科技创新战略的首要地位。21世纪以来,英国政府特别重视科技创新的实际作用,积极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2004年7月,英国政府的3个主要与科技有关的部门联合发布10年科技与创新的具体投资目标。英国是一个长期实行分散型科技管理体制的国家,在科技中长期规划上,突出科技创新投入的目标规划,是其在科技管理理念和科技管理模式上的一个突破。(二)追求立法先行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实现必须由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实践让人们越来越清楚,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和积极推进创新能力向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整体转化,必须先进行一个适应创新时代快速发展的制度创新。美国之所以在目标上关注基础和重要资源的配置,主要是它们长期以来特别重视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有关法律体系的建设,有了制度和机制保障,它们才有可能针对10年规划过程中创新基础和创新资源配置不协调的方面制定相应战略和具体措施的目标。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相继制定了《购买美国产品法》、《联邦采购法》等,其中包括专门针对创新技术和产品进行采购的法律条款内容。1950年制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法》,对于促进各科学领域基础研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1980年设立了第一部《技术创新法》,以及《史蒂文·环德勒法》等,1986年,美国制定了《技术转让法》,这些法规对于建立公共和私营部门在创新研究与开发合作的伙伴关系,实现政府与企业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一体化目标,大力提高美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制定的有关促进技术创新的法规达20多个,包括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国家科研机构的职能,改进政府与大学、企业的合作关系,实施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行财政和税收政策,以及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政府采购制度和宏观经济环境发展等具体法规规定,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包括产、官、学、军在内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大大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20%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美国联邦政府除了保证适合科学研究的社会环境的法规体系建设外,还特别注重用政策来促进基础性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和发展。美国高效的风险投资体系也为科技创新型人才发挥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2005年12月15日美国出台的《国家创新法案》又提出了几项新的改革:成立总统创新委员会,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创新;设立促进创新资助计划,增加联邦机构对科技部门的研发资助;增加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区域集群的增长和发展等。英国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并把它列为政府的首要任务。早在1993年,英国颁布的科技白皮书中就把创新列为基本国策之一。2000-2002年,英国相继颁布了《卓越与机遇:面向21世纪的科学与创新政策》、《在变换世界中全民共享机遇:企业、技能与创新》、《21世纪科学与创新战略》、《投资创新:科学、工程和技术战略》等白皮书,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英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中,英国政府逐步形成了以改善市场环境、夯实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政策,以及在英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完整法规体系。法国国民教育、研究与技术部是负责国家科技创新的政府部门,它们负责科技创新的具体管理工作,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问题往往是由法国科学技术研究部际委员会或者政府的内阁会议具体讨论和决策。法国国民教育、研究与技术部直接负责制定国家鼓励技术开发和创新的政策与相关激励措施,同时也指导和监督这些政策与措施的具体实施。1999年7月,法国政府正式颁布实施《技术创新和科研法》。这项立法的目的是通过立法措施,促进公共科研机构与企业科技创新的交流与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帮助科研人员创建新型高科技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确保法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解决结构性失业等可持续发展问题。1995年11月,日本国会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并在其提案理由说明书等文件中明确提出日本的未来发展将以“科技创新立国”作为基本国策,由此揭开了日本全面实施由以引进和消化欧美技术为主的模仿型“技术立国”到注重基础研究和独创性自主技术开发的“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战略转变。创新战略转变之后,特别推出了5年规划的法规性内容和相关制度改革和积极政策的建设内容。还有很多国家也不断通过完善政策法规来完善本国的创新环境。1997年,韩国政府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同年,韩国科技部公布了“科技创新五年计划”。(三)强化创新投入的规模与质量从各创新型国家在科研投入方面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国家不仅投入较大,增长速度也很快,并追求科技投入的质量。在美国联邦预算的各项开支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美国高中以下教育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学费全免。公立大学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一般学费较低或不收学费(对本州居民)。私立大学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费和私人捐助,但政府给重点大学资助大量科研经费。美国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支持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作为政府促进创新发展的具体实施措施,美国非常重视创新的基础和创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2007年开始,美国把增加支持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计划列入美国联邦预算计划具体执行,美国联邦政府2007年将追加拨款59亿美元,今后10年中累计增拨1360亿美元用于增加对研发、教育、创办企业与创新的投入。加拿大联邦政府积极推动私营部门和企业努力发展和提升其创造性的新思想并使之商业化的能力,以便保持竞争优势。为此,加拿大在2002年2月发布的《加拿大创新战略》政府创新规划中,强调和计划实施在增强企业研究与开发以及相关知识的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加大投资。政府也相应提出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和政府优先工作,以帮助更多的企业研制、商业化开发和采用尖端的创新产品和工艺。加拿大创新规划的长远目标是:(1)大力提高公共及私营部门对知识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改善加拿大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竞争力;(2)促进更多的企业从知识经济的商业应用中获益。加拿大创新规划的近期目标是:(1)到2010年,加拿大的研究开发能力进入世界前五名;(2)到2010年,政府在研究与开发领域的投资至少提高1倍;(3)到2010年,私营部门由于创新所获得的营业额的份额处于世界前列;(4)提高人均风险投资水平,到2010年使之达到美国的总体水平。日本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财力和人力资源都很大,总规模仅次于美国,远远超过英、法、德等主要工业化国家。研发资金占GDP的比率逐年上升,2002年已达到3.35%(2005年为3.17%),高于美国的2.79%(2005年为2.67%)、英国的1.87%(2005年为2.55%)、法国的2.20%(2005年为2.13%)、德国的2.52%(2005年为2.51%)。日本政府通过制定长期规划、积极的投资和教育政策,在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基础建设、组织产官学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在政府加大力度增加研究开发等创新投入的同时,日本企业的研发能力非常强大,企业是全国大部分研发经费的提供者,也是使用者,2002年企业研发资金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0%(2005年为75.2%)。英国政府2004年7月发布的《英国10年(2004-2014年)科学与创新投入框架》明确提出政府努力工作的六个基本方向,包括建立世界级的创新中心;保持可持续创新的财政投入;提升研究基础对经济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研发投资的参与水平;增强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提高公众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和信任度。为了保证上述工作的按期实现,英国政府要求必须增加科技投入。以2004年为基点,政府对科研的总投入从2004-2005财政年度的42亿英镑增加到2007-2008财政年度的53.6亿英镑;全国企业和私营部门研发总投入从2004年的165亿英镑增加到2014年的225亿英镑;全国研发投资占GDP的比率从2002年的1.9%提高到2014年的2.5%(2005年已经达到2.55%);企业研发投资占GDP的比率,10年间从1.25%增加到1.7%。芬兰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之一。长期以来,芬兰政府重视教育,不断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芬兰政府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仅次于社会福利开支,在国家预算中占第二位。为了保持科技领先地位,芬兰政府还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目前,芬兰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3.5%,超过日本和美国,在全球名列第三。在芬兰每年的研发投人中,政府投入保持在30%左右,企业占70%。政府还将重大科技发展项目纳入国家计划,与企业共同投资,成果归企业享用。以色列是一个资源禀赋较差、坚持走创新道路的典型国家。以色列的研发投入相对来说是世界上较高的,全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多年来一直在4%以上,2005年达到4.71%。2005年以色列全国企业研发经费为46.4亿美元,占GDP的比率达3.58%。2002年,以色列每万名劳动力中有135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居世界之首。2002年该国人均研发费用达到746美元,而同年OECD国家人均研发费用为528美元。这是保证以色列始终走在世界技术前列的关键性条件。韩国的科技经费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发展高科技的需要,科研经费更是大幅增加。韩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率呈递增之势。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研发总支出在过去40年中平均增长了8.3%,在1998年达到了90亿美元。2003年则达到160.02亿美元。2005年韩国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35.89亿美元,占GDP的比率达到2.98%,列世界前四强。

图书封面


 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要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本书以详实的统计数据为支撑,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区域总体创新能力以及典型行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和比较分析,为各地方制定各项创新政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也为科技管理和区域发展领域相关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感谢本书的编者的辛勤劳动。
  •     最近在研究不同特色的区域,其创新能力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选了好多书,这本算是其中比较严谨和学术化的书!值得推荐!1、数字全面、可靠,可作为数据来源。2、分析比较透彻!3、我是人大毕业的,老师的书要支持!不满意的地方:没有给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     看了一下,感觉做的不错
  •     这是一本内容很丰富的书,值得一读。
  •     是一本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的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