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看得见的城市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308079143
作者:[荷] 包乐史
页数:156页

作者简介

18世纪中国海外市场地位上升,从鸦片到茶叶,中国对全球消费品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Leonard Blussé以跨国界视角,透过三个关键城市描绘出东亚经济及文化的转变史。广州是外国商人在清帝国的号角港口。长崎成为德川时期日本的重要官方港口。而巴达维亚(即今印尼的雅加达)更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和中国海域的连接点,服务于荷兰在亚洲的整个海上贸易。 全球化的变迁使得垄断面临挑战,贸易通道在转移,新的参加者不断涌现。美国商船带着他们的全速帆船进行着最有力的进入。随着荷兰控制的减弱,巴达维亚失去了首要地位,长崎不再繁荣,虽然广州的地位还在凸显,但新视野下的各种港口城市在配合海上贸易的网络协作中发挥着以往所没有的作用。从新加坡自由港口确立到香港,上海,横滨等条约城市的兴起,传统的中国海洋贸易以及东亚与西方的联系已经永远的改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三扇机会之窗
第二章 跨文化贸易的经营
第三章 联系分离之地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内容概要

包乐史,1946年生于荷兰,早年曾到台湾和日本进修。荷兰莱登大学汉学和历史学博士,现任莱登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讲“欧洲与亚洲关系史”。2007年获荷兰女王颁发的“皇家骑士”荣誉勋章。通晓英文、中文、日文、印尼文、荷兰文和多种欧洲语言,对海外华侨史,尤其是印尼华侨史有深入的研究,曾利用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资料撰写了多本专著和多篇论文,主要是17、18世纪东南亚华侨史,东南亚华侨贸易和当时华侨的社会问题。著作有:Bitter Bonds(获荷兰金质猫头鹰奖)、Visible Cities、《中荷交往史》、《巴达维亚华人与中荷贸易》、《东南民族研究》、《巴城公馆档案研究:18世纪末巴达维亚唐人社会》等。

图书封面


 看得见的城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包乐史的最大成就是沉湎于荷兰殖民史中体察入微的发掘细节,用细节唤醒荷兰人一去不还的雄心壮志。他写的这三个城市虽在东南亚,但当年我们看不到,远在北欧的荷兰却看得见。直到如今,我们依然看不到这三座城市有什么地理意义,我们实在是太没有远大理想。可与包乐史另一本书《苦涩的结合》参照阅读。
  •     这本书是和卜正民的《维梅尔的帽子》一起读的。因为对16、17、18世纪早期东亚商贸史一向了解不多,所以,这样来读觉得很有趣。总的来说,卜正民立足于荷兰小城代尔夫特,而扩展到全球不同文明和不同世界富于戏剧性的交往史,当时的多数文明看似仍然在独立发展,但已经被早期全球化产生的神秘力量牵引了。这本书写的是同一时代东亚三个作为商贸港口的城市的盛衰沉浮,范围较小,因而对一些关键细节的研究更有助于还原那个时代各种人的真实心态。如果把这两本书当做真实的故事来读,很多情节让人难忘。青花瓷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实是元代中国工匠为了适应波斯人的口味而制造的。明末一艘荷兰船只抢劫了一艘中国商船,当商船停在朝鲜的港口时,为数不多的荷兰人被中国船员抛弃在朝鲜,其中一位被朝鲜人发现,而朝鲜官员不准其离境迫其皈依朝鲜。几十年后,另一群荷兰人到了朝鲜后才知道他还活着,但在朝鲜担任监造火炮的官员,用了几天时间才恢复用荷兰语交谈的能力,已不想再回到同胞的身边。(以上两条来自《维梅尔的帽子》。)19世纪初,美国商人初到广州,记录下一位中国商人和他的谈话:说这位美国人虽然说英语看上去和英国人没有区别,但他知道不是英国人,因为英国人和他做生意时总是口气傲慢且带羞辱性,而美国人不同。但中国商人最后说的是:任何一国人刚来这里时都和您一样彬彬有礼,来了两三次就和前面说的英国人一样了。西方吸取了广州行商们实行联保,一家破产债务由其他家承担的经验,才创建的银行保险公司。当时实行海禁的不仅仅是闭关锁国的中国和日本,还有美国至今受人尊敬的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中国在沿海贸易中最怕的不是洋人,怕的是出走南洋的华人在沿海作乱。日本严格闭关锁国,但非常重视获得西方国家的情报信息。而中国不但对西方国家的信息不感兴趣,对东南亚华人的信息也同样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西洋的奇巧物品。巴达维亚后期瘟疫中,一年会死掉全城三分之一的人口。这是荷兰人放弃巴达维亚的重要原因。当时的荷兰人对不同文化采取机会主义策略,基本遵守所在国法律和风俗,可以在乾隆皇帝60大寿上三叩九拜,以至现在很多研究这段历史的西方学者都不能释然。(其实他们代表的是东印度公司,并无国格问题,与马戛尔尼不同。但马戛尔尼的外交失败后,荷兰商人喜出望外。)英国人进入这个地区后,就明显带着输入自己的价值观的优越感了。(以上来自《看得见的城市》)这两本书都生动有趣,通过这两本书,了解到早期东亚贸易史不能简单表述为西方殖民史,中国、日本、荷兰、西班牙与葡萄牙各路势力保持着足够的力量制衡。马尼拉和巴达维亚都严重依赖华商的贸易网络,虽然都出现过针对华人的屠杀。遗憾的是,这两本书都没有对当时荷兰、西班牙统治下的东南亚华人的组织形态深入着墨,而在这种相对均势的文化交流和竞争中,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比如1777-1886年西方典籍里称为”兰芳共和国“的华人自治社区究竟是什么一种组织形态。以后当注意这方面的史料。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浙大这套书的质量相当不错。
  •     简明而有趣
  •     简单明了
  •     用“历史小说”的路子,对“看不见的城市”做了一定程度的反驳。根据他这些年和聂在巴达维亚花的功夫,这样讲多少有点道理,不过,终归是讲稿,好不好的,就那么回事。 又,老包还真是人如其文。
  •     希望可以告之更多信息,诸如几个港口城市的对比,与当时其它“逊色”的。或者透露更多港口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大陆政体”相比。可能这样的文献资料少之又少,尽量拿可利用的整理。
  •     很不错的一本小书~
  •     包氏总的来说可视为哈佛学派的传人,虽然他强烈反对朝贡体系说。相比加州学派一味在全球史层面纵横捭阖却常常显得华而不实,包氏更擅长以小见大,档案史料功夫要好得多。书虽短小,但具有启发性,值得进一步深挖的点一大堆,讲座做成这样子,已经非常好了。
  •     其实是想看《看不见的城市》的,借错书了啊~!
  •     一部追寻古老的殖民梦的书,尽管没有提出更多新的观点,但是却能将枯燥无味的经济史讲的趣味横生。巴达维亚、长崎、广州,随着这几个城市的兴起与衰落,一个海域的历史清晰的展现在眼前,既引人思考,也让人遐想,翻译风格不错,具体用词仍欠考虑。
  •     看得磕磕绊绊,一头雾水。啊嘞,你说的是东亚三个港口城市在18世纪的变迁?
  •     读过英文版的
  •     看到最后又是费正清,你们这些人真是的、、、
  •     始终是讲稿,太简略了,刚开始看时还感觉新颖。
  •     从讲到在长崎的荷兰大班每年到江户的“宫廷之旅”(原书p.46)开始,本书对欧美国家在18世纪东亚、东南亚贸易变迁的描述,很是吸引人。看下来,感觉18世纪西太平洋地区贸易史,基本上是巴达维亚作为中转港的兴衰史,同时也具体地表现出欧美国家在各自国内局势影响下的海外拓展变迁。书中讲的茶叶与鸦片贸易的关系(原书p.54),便是个代表性的例子。中译本翻译上有不少生硬的地方,很好奇15年台湾出版的修订版文字会不会好些。p.s.这本书和Jansen《日本及其世界:二百年的转变》连起来看,对了解17世纪以来的东亚史,也很有趣。并且两本书都是分三次进行的讲座结集,都有三个人物的传记例子,不很艰涩;内容上跨度也大,每个地方点到为止,对大局的把握,很有启发。
  •     凤凰卫视中文台,梁文道替我读的。
  •     讲稿整理的,所以很多点没有展开讲,你去看注释就只有文献名字,默认专业人士明了且其可追根溯源,普通读者则难得阅读收获之快感。就是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复习了下对长崎的认知,不过也没觉得角度很新颖啊…
  •     1、以畅销小说架构学术论著;2、指南历史部分写作范例;3、东南亚航海史拍摄分镜头大纲;4、东印度公司;5、葡萄牙东渐中的世界城市系列佐料。
  •     对中西、东西交往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     贸易突破了文化的枷锁,即使对方不了解自己,只要有可交换的衣物,贸易便可实现。
  •     一个荷兰人吹嘘祖先在季风亚洲地区的东印度公司往事,翻译一般,价格略高。
  •     很年鉴学派,从广州、长崎、巴达维亚看18、19世纪的全球贸易图景,西葡、荷兰、英美海上支配权的更迭,各区域社会经济制度。尤其是中国以往多被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私人海洋贸易,自明后反复的海禁与开关,所谓的朝贡者、倭寇与海盗不知有多少中国人混杂与串连在其中。台湾也是个紧要的贸易节点,光热兰遮城就好多故事了。
  •     种植园必内战,包税制必崩盘。现在还在以典型18世纪制度维系的国家结局会有不同么?
  •     小说架构下的历史研究,最后略带镜头感。小书,要是想了解18世纪的太平洋西岸贸易史或者东南亚华人故事,估计得跟着注释和参考文献去搜了
  •     深谙经商之道的荷兰人老老实实遵循着亚洲人的规矩,生怕杀死会下金蛋的鹅,巴达维亚作为前哨堡垒,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同中国日本两大贸易伙伴的关系,机会主义策略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但不断涌入的竞争者和巴达维亚的瘟疫却无情地蚕食荷兰人的利益,也改变三座港口城市命运
  •     化繁为简,100页不到的正文和60页多的参考书目配比加之信手拈来的法文拉丁文日语,不给满分不行
  •     上部分综述明代中期从巴达维亚-广州-台湾-长崎一线的国际局势,后半部分主要写当时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看得见的城市却让今人觉得模糊,看不见的城市却让今人清晰,或许这是包乐史的意图所在,不过话说回来日本人为了畅通琉球海陆打压天主教,亦是宗教与交通史的一个课题。
  •     非常有趣的书籍。对近代东亚海上贸易的描述,细致精到。巴达维亚,广州,长崎,在阅读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对这三座城市的认识。
  •     广州
  •     巴达维亚,东方的女皇。
  •     我读的版本是台湾繁体字版,阅读难度稍高了一些,但是仍然非常喜欢这种以小见大的历史观。
  •     颇有趣~
  •     前两篇文章可谓四两拨千斤,最后一篇就略微逊色,也是因为材料的匮乏,感觉只拼出了拼图的四个角落中的几片。
  •     作者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     #航海日志# 巴达维亚(今雅加达)、长崎和广州。比较好笑的是作者在末尾写的那段“我就随便写写的,欲知正文如何,请去读费正清的著作”(大致意思)233333
  •     巴达维亚 广州 长崎
  •     这翻译读起来颇有点别扭。
  •     作者聚焦美国人到来前巴达维亚、广州和长崎的三角贸易,因为是讲座很简单的介绍不过挺有启发的,前现代的中国不是那么自决于世界不自主的融入了贸易体系,第三章中国和日本知识阶级对海外知识的看法与态度或许预示着两个国家近代化的处境吧。
  •     60页:18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就在广州设了商行?
  •     没有读完,但是还是不错的一本书,对于中国明代以来的被关注较少的历史有启发性的讨论。可以推荐一下。就是我对历史真的兴趣不大。
  •     不是书不好。是翻译的太僵硬
  •     前两章还不错,但第三章似乎并没有什么价值,而且令人略觉反感。
  •     海洋史的著作...年鑒學派之痕跡太濃....
  •     不是卡尔维诺作品的姊妹篇=w=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