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16113301
作者:魏后凯
页数:464页

作者简介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指数和判别标准,揭示了对外开放影响区域差异的机理、制度变迁对区域增长收敛的影响、专业化促进增长的实现机制以及人口与产业分布不匹配的形成机理,探讨了城市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区域节能潜力和公共服务效率差异,提出了差别化的区域减排机制设计和国家援助政策体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新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态势
二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 当前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四 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标准
五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机制
六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第二章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分析
一 中国区域发展差距变动的基本态势
二 中国区域差距从扩大到缩小的原因分析
三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度量与判别
四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及其趋势分析
五 主要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变迁及其解释
一 文献评述
二 空间尺度、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其处理
三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变迁
四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布函数的核密度估计
五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解释
六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四章 对外开放、集聚经济与中国地区差异
一 引言
二 地区差异分解与对外开放:特征性事实
三 对外开放影响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机理
四 计量模型的构建与实证检验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五章 制度变迁、制度扩散与中国地区增长收敛
一 引言
二 文献评述
三 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趋势
四 制度变迁对地区收敛的影响
五 基于数值模拟的机制解释
六 相关政策讨论
七 总结性评论
附录数据说明
第六章 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对中国的实证检验
一 引言
二 文献评述
三 地区专业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
四 中国部门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规律
五 中国部门专业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
六 中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部门分解及其演化
七 产业分工深化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以长三角为例
八 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人口流动、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
一 引言
二 人口与产业分布匹配性的类型及统计描述l
三 理论与假说
四 计量分析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八章 社会资本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
一 社会资本的界定和内涵
二 区域社会资本的度量及特点
三 中国区域社会资本与国家投资的关系
四 中国社会资本区域差异分析
五 社会资本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六 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中国区域城市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
一 引言
二 城市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形成机制
三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人力资本水平关系描述
四 模型、方法与数据
五 模拟结果与分析
六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章 中国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与节能潜力
一 引言
二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阶段性特征及其差异
三 中国区域节能潜力分析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中国区域碳排放效应及减排机制
一 引言
二 方法模型与区域划分
三 中国区域发展差异与碳排放特征
四 中国区域碳排放效应分析
五 中国区域碳减排机制设计
第十二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地区差异及供给效率
一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
二 基本公共服务地区差异统计比较
三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十三章 关键问题区域的差别化国家援助政策
一 关键问题区域的科学内涵
二 援助关键问题区域的理论基础
三 推进完善差别化关键问题区域援助政策的总体思路
四 实施差别化国家区域援助政策的保障措施

编辑推荐

魏后凯编著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从科学发展观视角出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标准和新型机制,区域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区域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以及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及差距边变迁的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多纬度考察,对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做了评价,并提出了新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关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变迁的研究 地区差异,按衡量方法可分为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综合差异(魏后凯,1990);按空间尺度可分为大区域、省级、地级、县级、乡镇级和村级地区间差异。现有文献大多只研究大区域或省际差异。由于所选择的衡量方法、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测度指标以及数据处理等不同,不同学者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尽相同。但综合现有研究看,一般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总体上在扩大,近年可能出现转机。 对于大区域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一般认为绝对差异在持续扩大,相对差异先扩大后缩小。白志礼、王青和来国超(1993)用各省农业人口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和南、北两大区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通过测算绝对差、相对变动指数等发现1980——1990年大区域间绝对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这期间绝对差异扩大程度排序为:东西差异>东中差异>南北差异>中西差异。唐平(1995)使用1980—1993年数据,同样认为东部与西部地带间绝对差异在扩大。魏后凯、刘楷、周民良等(1997)将数据统一折算为l980年价格水平从而剔除价格因素影响,结果仍发现1980—1995年间绝对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并且绝对极差持续扩大。最近,李晓西等(2010)用1988—2008年的当年价数据,仍然显示东部地带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最高,西部地带最低,并且绝对差异逐年增加。与按三大地带划分结果相似,魏后凯等(2011)按四大区域划分也发现2005—2008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异仍在不断扩大。至于大区域间的相对差异,一般认为总体趋势在扩大,但呈阶段性变化。魏后凯、刘楷、周民良等(1997)通过计算三大地带的收入比,发现1980—1995年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带的相对差异不断扩大(个别年份除外)。赵人伟、李实(1997)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收入分配项目抽样调查数据(以下简称CHIP数据),印证了这一结论。但1996年、2006年可能是转折点。李晓西等(2010)认为,1996年以来三大地带间农村居民收入相对差异呈阶段性变化,并且变动幅度保持在较小范围。魏后凯等(2011)按四大区域划分的结果则表明,2006年以来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相对差异在减小,尽管这种态势可能还不稳定。

图书封面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