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权到民主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从威权到民主

出版社:中信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8612584
作者:吴敬琏,青木昌彦
页数:222页

作者简介

7月10-11日国际经济学会(IEA)圆桌会议“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召开。会议以中国比较经济学研究会(CACES)、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的名义承办,中信集团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给予大力支持,中信出版社《比较》编辑室负责会务工作。国际经济学会候任主席青木昌彦教授和国际经济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吴敬琏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圆桌会议。
国际经济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成立于195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其宗旨是促进各国经济学家的沟通与合作,关注理论与现实问题。该机构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会员遍布全球,著名经济学大师保罗·萨缪尔森、肯尼思·阿罗、阿玛蒂亚·森和雅诺什·科尔奈等先后担任过该学会的主席。圆桌会议是国际经济学会的主要活动,平均每年举办一次。本次圆桌会议是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从当前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以“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为题,共包含四个专题:(1)东亚经济奇迹的回顾;(2)拉丁美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3)中国和印度的发展道路的比较;(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德怀特·珀金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罔崎哲二、日本政策大学院教授和越南政府改革顾问大野健一、韩国首尔大学教授朴英哲、亚洲开发银行专家李钟和、智利天主教大学教授菲利普·拉兰、中国发展基金会卢迈秘书长、康奈尔大学教授考希克·巴苏、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普拉纳布·巴丹、伦敦经济学院许成钢教授和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蔡叻等作了专题发言。
编者序
1950-2006年的亚洲发展战略
第一部分东亚奇迹
战前日本的经济发展、收入不平等与社会稳定
东亚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发展
第二部分拉美发展的经验教训
丰裕时代的拉丁美洲
拉美经济的主要挑战和经验教训
第三部分龙和象——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比较
印度经济和亚洲的巨人
觉醒的“泥足巨人”
第四部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政治集权下的地方经济分权与中国改革
认识中国劳动力市场及其变化趋势

书籍目录

编者序1950-2006年的亚洲发展战略第一部分 东亚奇迹 战前日本的经济发展、收入不平等与社会稳定 东亚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发展第二部分 拉美发展的经验教训 丰裕时代的拉丁美洲 拉美经济的主要挑战和经验教训第三部分 龙和象——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比较 印度经济和亚洲的巨人 觉醒的“泥足巨人”第四部分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政治集权下的地方经济分权与中国改革 认识中国劳动力市场及其变化趋势

编辑推荐

  国际经济学会主席青木昌彦:  这是一次关干可持续发展的会议。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与印度和拉丁美洲进行了比较,对东亚威权发展模式到民主发展模式的过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国际经济学会执行委员吴敬琏:  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他们如何摆脱威权模式以及退出机制,以避免掉到拉丁美洲式的陷阱中去,我们称之为民粹主义的陷阱,这对中国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会议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学习机会。

前言

  7月10-11日国际经济学会(IEA)圆桌会议“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召开。会议以中国比较经济学研究会(CACES)、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的名义承办,中信集团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给予大力支持,中信出版社《比较》编辑室负责会务工作。国际经济学会候任主席青木昌彦教授和国际经济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吴敬琏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圆桌会议。  国际经济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

内容概要

国际经济学会主席青木昌彦:
这是一次关干可持续发展的会议。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与印度和拉丁美洲进行了比较,对东亚威权发展模式到民主发展模式的过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国际经济学会执行委员吴敬琏:
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他们如何摆脱威权模式以及退出机制,以避免掉到拉丁美洲式的陷阱中去,我们称之为民粹主义的陷阱,这对中国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会议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学习机会。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东亚奇迹  东亚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发展  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常落入陷阱。私人企业赢弱,缺乏技巧、技术、资金、信用和管理能力,本地生产商难以和跨国巨头在开放的市场上竞争。此时,人们希望政府出来战胜贫困,但政府本身也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低效、腐败、缺乏人才和信息、官僚主义与政治压力。糟糕的政治、停滞的经济和动荡的社会相互拖累。要想实现经济起飞,这些国家必须打破上述恶性循环,但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东亚各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或许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实现稳健发展的某些参考。  东亚的成功模式与西方国家

图书封面


 从威权到民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从威权到民主:中国奇迹还是亚洲戏剧?李华芳 for 南都周刊·阅读在中国改革三十年之际,各种带有表演性质的理论纷纷出台,旨在赞扬那骄人的GDP,从一穷二白到“中国奇迹”,为东亚乃至世界都树立了典范。不过这种观点是选择性失明的结果,至少没有看到有两道很大的裂缝在这个所谓“奇迹”大厦的墙壁上。第一道裂缝是忘记历史所致的。巨大的增长迷惑了不少研究者,使得他们似乎忘记了中国的奇迹几乎就是一个基础很差的小学生从个位数的分数进步到及格线的过程。作为如今的世界工厂,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大部分时候都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人均收入远远低于非洲。而在此之前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经济更是乏善可陈。这是麦迪逊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描绘的局面。第二道裂缝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很差、贫富差距拉大与社会不公平程度加深是其表现。以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所提及的,用是不是增进了个人自由的角度来衡量经济发展的表现,奇迹将会迅速缩水,光彩也将急剧黯淡。阴暗面浮现,但又逼人正视。否则,无聊的文字游戏将会继续编织虚幻的光环。所谓“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国内生产总值”,这些名词的共同点是“总产值”,掩盖了分配结果不均以及分配过程不公的事实,也没有说明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只恐怕数字游戏令人迷醉,这种表演还会继续下去。尤其是第二道裂缝的扩大,可能会使大厦轰然倒塌,而不是一帆风顺发展下去。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东亚各国所走过的道路崎岖坎坷。1968年,缪尔达尔在《亚洲的戏剧》一书中以冷峻的笔触将东南亚打入了贫困陷阱的冷宫。他认为唯一的出路是控制人口增长、进行更平等的土地分配、以及扩大对健康和教育的投资,才能把东南亚拉出贫困的泥淖。即便是在亚洲四小龙腾飞的年代,亚洲也不乏批评者。1994年,克鲁格曼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亚洲奇迹的神话》一文,在这篇被认为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著名文章中,克鲁格曼白纸黑字写下了一个结论:东亚增长不是奇迹。其问题在于高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而且大量的FDI会出现问题。这一观念与推广“亚洲四小龙”以及亚洲价值观的经济学者非常不同,当时可以说非主流。直到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大家才发现原来克鲁格曼说过亚洲模式有问题。近年来,像秦晖、卢周来等本土学者也对第二道裂缝做出了分析。秦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低人权优势”为代价的。不过在卢周来看来中国的改革是一种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就是改革中获益群体的所得,足以弥补损失,因此只要能够将卡尔多补偿做实,是有希望弥补裂缝的。这种思路,与村上泰亮所谓的“补充性政策”不谋而合。所谓补充性政策是指那些为了应对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以缓和因为经济增长而产生的矛盾。这些措施要处理的问题包括不平等的扩大、污染、城市化、人口迁移、资产泡沫、腐败、毒品、艾滋病、传统价值观和习俗的沦落等等。在大野建一看来,东亚的成功地区包括中国在内,尽管各自的道路不尽一致,但大体上遵循了相似的政策路径,即经济增长政策和补充性政策并举。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各国都大体采用了吸引外资、扩大金融市场、扶持企业、改善基础设施、以及开发人力资源等措施。村上泰亮认为:一旦预期中的产业开始高速增长,身处这些产业以及相关的人必将经历生活方式乃至生活态度的巨变……特别是在后发国家,整个社会的结构,包括国民心态,都会受到现代化的冲击,埋下社会紧张关系的种子。这类紧张通常来自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这种社会紧张关系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可能导致政治冲突,最终颠覆经济发展本身。因此对应于经济增长政策,还必须有相应的补充性政策来缓解社会紧张关系。但在如何实行补充性政策方面,亚洲各国呈现出迥异的方案。一种是所谓的“精英治国”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伴随着专制政府,采用高压政策启动增长,有可能伴随着计划指令来运行经济,这会导致不平等的扩大,社会紧张加剧。而为了解决问题,专制政府通常采用更加高压的政策,几个回合之后,社会不满将导致人民走上街头,爆发动乱。另外一种是所谓的“民粹主义 ”模式,这种模式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较大政治参与度的民主政府,当政者把经济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支持者,但一旦当这种模式无法维持持续的经济增长时,社会不满就开始积累,大部分的情况下,军事政变将会发生。这两种模式不仅在亚洲可以被观察到,在拉美也有先例。贫富差距和外部冲击使得拉美生病,一度对中国经济也曾引发会不会拉美化的争论。同时,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国和印度的比较。萨默斯在一次讲座中曾经提到,在20世纪的经济中,有两个国家值得经济学家注意,一个是印度,还有一个是中国。这两个国家有很多表面上的相似之处,人口众多,都处于亚洲,历史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虔诚或者不虔诚的佛教徒也遍布各自的国家。但他们的增长模式既不同于欧洲北美,也迥异于拉美国家,这会是亚洲的新模式吗?长时段来看,萨默斯并没有给出一个答案。阿马蒂亚·森在最近的一本著作《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不同,中国的威权模式与印度的民主模式之间的巨大差异,可能会导致两个亚洲大国最终走向不同的道路。事实上,威权发展模式被不少东亚国家采用,旨在打破贫困陷阱,启动经济增长。这种体制的要点包括:强势而懂经济的领导人,把经济发展当作国家目标,有一批辅助领导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技术精英,而政权合法性来自持续的经济增长。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以及相关改革开放的实践,是这种模式在中国的表现。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社会价值多元化、以及各种新兴阶层的兴起逐渐追求自己的利益,这一系列问题将会导致威权受到挑战,但由于威权之下形成的利益集团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威权发展不会自动消亡。但正如前头指出的,威权模式下启动的经济发展,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就像宇宙飞船达到一定高度,需要将第一节火箭推进器扔掉一样。但实现威权模式的转型并不像扔掉推进器一样容易,甚至在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既得利益和寻租集团时,不一定采用了民主的方式。不过那也是短期内的手段,而不是维持下一个模式的长久之计。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外来压力的积累,社会矛盾关系日趋紧张,这些都是威权模式的压力,但能否实现平稳的转换,亚洲各国表演的戏剧并不能告诉我们一个确定的答案,平稳的转轨有可能到来,只不过中国还在十字路口徘徊。
  •     这是一个世界众多高级发展经济学家与会的seminar,论文集结就成为了这本书。对政治经济学的读者可以看看,里头介绍了拉美陷阱/东亚奇迹/中国和印度的比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4大主题。这种书让无缘与会的读者能够长见识,应该多出版这类书籍。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对于世界范围内转型经济学的比较而言,本书只能算是介绍性的,细节披露完全不够。如果真的比较感兴趣的筒子们还需要深刻挖掘。比如《休克主义》中对拉美的描述。。。本书的名字与内容,以及撰写者的水平不相符。
  •     绝对值得一看!
  •     与期望值有差距,是本论文集
  •     我对突变式的政治改革抱有较大的怀疑,或许,经济自由化的要求会逼迫既得利益者作出局部的让步,最终推动政治进步。   然而,历史有其发展规律,特别是在时间单位上,恐怕要以十年为单位来考察。   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希望当我们告别人世时,猛回首,突然发现已经向前走了许多。
  •     经济学家谈民主政治,其中不乏迷惑性的观点
  •     论文集,其中有多篇文章很值得深入阅读与思考分析。
  •     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他们如何摆脱威权模式以及退出机制,以避免掉到拉丁美洲式的陷阱中去,我们称之为民粹主义的陷阱,这对中国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会议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学
    习机会。
  •     蛮专业的
  •     买之前一定要有一定的经济知识和思维,对于里面的专业知识真的需要很多理论作为基础才能看得明白,我承认自己半桶水,很多东西只能懂个大概。
  •     表现了中国的民主
  •     很好很深刻
  •     还算不错,是会议的论文集。
  •     摆脱权威模式。以拉美为镜。”无所不能“的政府什么都想管什么都管不好
  •     整体不错,在当时看来算是一手资料了。很多问题现在还存在,一些理论现在也还有解释力
  •     政治经济学角度的书,“可持续发展政治经济学”的圆桌会议内容。东亚如何在不被看好的几十年间崛起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非洲,南美洲是如何陷入了民粹主义的陷阱,在一百年间由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域变得落后,中国和印度发展的启示等等。这不是一本可爱有趣的书,但是给了我稚嫩看待这个世界所缺少的一个角度。
  •     有启发。。
  •     跟甘阳主编的那本书谈到中国有些延续的部分,还不错。涉及中印對比,東亞國家發展,拉美發展等。
  •     我国集权体制松动意味着我国将向新的方向前进,大家要不断改造自身对民主的认识的同时参与到改变民族命运的大潮中来啊!
  •     会议文章,浏览即可,讨论是亮点
  •     我真的读不懂政治经济学
  •     没有预想的好,还是值得一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